唐会要卷一
浅析唐史中若干问题记载的异同
浅析唐史中若干问题记载的异同08504012 08历史韩晓梦一、关于薛举去世的日期薛举是隋朝河东汾阴人,后迁徙至兰州,据说他骁勇善射且家财万贯、广结豪士,在边朔地区称雄。
他于大业十三年与他的儿子薛仁杲一同起兵,自称是西秦霸王,年号为秦兴,占据陇西一带,号称拥兵十三万。
不久之后他称帝,迁都天水。
薛举与当时的唐政权交锋时,于武德元年因病身亡,后其子薛仁杲即位。
但是关于薛举去世的具体日期,史料记载有所不同。
《旧唐书》本纪第一高祖部分中记载“八月壬午,薛举死,其子仁杲复僭称帝”,即薛举死于八月初十,但《旧唐书》本纪第二太宗上却记载:“九月,薛举死,其子仁杲嗣立”。
而《新唐书》本纪第一中的记载则是“辛巳,薛举卒”,即他是八月初九去世的,《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六卷唐纪二中的记载也是“辛巳,举卒”,由此可见,薛举去世的日期比较可能是唐高祖武德元年八月辛巳,即八月初九这一天。
《旧唐书》前后矛盾,记载可能有误。
二、关于唐太宗被立为皇太子的时间玄武门之变后不久,李世民即被立为了皇太子,但是他被立为皇太子的具体日期的记载,却有所不同。
武德九年的六月初四是玄武门之变,《旧唐书》本纪第二太宗上中的记载为“甲子,立为皇太子,庶政皆断决”,即他是在六月初八这天被立为太子的,然而《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一卷唐纪七中则说“癸亥,立世民为皇太子”,即他被立为皇太子是在六月初七这一天。
《新唐书》本纪第二太宗中只是以“高祖大惊,乃以太宗为皇太子”一笔带过,并未提及时间,但是《新唐书》本纪第一高祖中有记载:“癸亥,立秦王世民为皇太子,听政”。
且根据《唐会要》卷一帝号上中对于此事的记载“九年六月七日。
册为皇太子”,我们可以推测李世民较为可能是在武德九年六月癸亥,即初七这一天被册封为太子,而《旧唐书》记载有误。
三、关于唐太宗即位的时间唐太宗在受封太子大约两个月后登基即位,但是新旧唐书对他即位的具体日期的记载却不尽相同,根据《旧唐书》本纪第二太宗上的记载:“八月癸亥,高祖传位于皇太子,太宗即位于东宫显德殿”,那么太宗应该是武德九年八月癸亥(初八)这一天即位的。
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释证
要条件。在南北朝废墟上建立的隋朝就注重总结
初唐以来诗人对自己的文学才华都很自信、自负,
历史经验,彻底改变了“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
好像个个都是天才,不过很少提及自己才华获得
如则秘书”的状况,重视人才,实行科举制度,刺激
的过程是经过刻苦努力的结果。
“初唐四杰”之一
了全社会的重视教育、重视藏书读书的风气。唐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诗云:
“寂寂寞寞扬子居,年
初,中央置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及书学、算学、律
年岁岁一床书。”这是假借扬雄而自诉,明面上还
学、弘文馆学,州县亦各置学。唐代高度重视图书
是说扬雄好读书。李白也说到自己的经历:
“少长
事业,成立了多个专门机构,组织专门队伍,从事
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
夫,河东女儿身姓柳。丈夫正色动引经,酆城客子
贤殿书院” ,就其性质而言,大体为藏书修书之
王季友。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赞
所。经过初唐以来学者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开元
叹王季友好学习,读书多。杜甫还赞美严武,也强
九年(721 年)冬十一月,丽正殿藏书的编目工程
调读书多对创作的促进作用:
“阅书百氏尽,落笔
“骑驴三十
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
一、
夸大其词与干谒诗的性质
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似乎是杜甫的一贯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自《奉赠韦左丞
④
⑤
风,他在上给皇帝的《进三大礼赋表》中亦自述“卖
丈二十二韵》 。此诗创作于天宝九载(750) ,是
药都市,寄食友朋”,
《进封西岳赋表》自述
完成,编成《群书四部录》二百卷,著录图书凡二千
论王溥《唐会要》的历史编纂学成就
[ 摘 要 ]作 为现存 最早 的一部会 要 体 史 书, 唐会 要 》 体 裁体 例 方 面 多所 发 明 : 《 在 确 立 了会 要 史体的 断代 通规 , 目齐全、 密 , 设新 目、 录 , 分 细 创 杂 注释 内容丰 富等 ; 另外 ,唐会 《
要》 亦蕴含有 丰富 的编撰思 想 , 包括 龟鉴 当世 的 编撰 目的 , 不取人 情 ” 实录精神 ,指 事 “ 的 “
宋初 , 王溥在 苏冕《 要》 崔 珐《 会 、 续会 要》 的基 础 上 ,补 其缺 漏” 整 齐体 例 , “ , 编撰 成《 会 要》 唐 一
书 , 志着 我 国古代 会要体 史书体 裁 的正 式确立 。作为我 国古代会 要体史 书 的代 表之作 , 标 以往对 它 的研究 主要集 中于考察 其社会 成 因 、 者 、 作 版本 及 文本 内容 , 而对 该 书在 历 史 编纂 学 方面 所取 然 得 的成 就 , 鲜有论 及 。本 文拟从 历史编撰 学 的角 度 , 则 深入 分析 《 唐会 要 》 书 的体 裁体 例 , 讨其 一 探 所蕴 含 的丰富 的编撰 思想 , 既而在 深化对 《 唐会要 》 一书认 识 的基 础上 , 以待推动对 它 的研 究 。
一
、
《 会立 了会要史 体的 断代 通则 史家 苏冕是 中唐大历 、 贞元之 际 的著 名学者 , 特别 熟悉 典 章制 度 , 肇《 国史 补》 李 唐 卷下 日 :大 “ 历 以来 , 专学 者 ……故事则 苏冕 、 义等 ” 他在这 方 面的研 究成 为 一种 专 门之学 , 到 时人 的 高度 蒋 , 受
说 实” 的取材 原则 , 以疑 传 疑” 编撰 原 则 , 善 抑 恶 、 扬 功德 的 义例观 等 。充 分认 识 “ 的 褒 颂 《 唐会要 》 裁体例及 其编撰 思想 , 体 对于推动会 要体政 书 的研 究 实有 助益 。 [ 关键词 ]《 会要》 政 书 体裁体例 编撰 思 想 唐 [ 中图分 类号 ]K 9 02 [ 文献标识 码] A [ 章编 号]0253 (09 0 —000 文 10—32 2 0 )20 3.8
唐代台州刺史陆淳与日僧最澄(上)唐诗在日本
人友谊之深。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云: “身着日本裘,昂藏出风尘。”下有自注云:“裘则朝
卿所赠,日本布为之。”只称“朝卿”,盖时为世人所 知。阿倍曾赠“日本裘”以作纪念。别后,李白以为 阿倍等船沉大海,作诗《哭晁卿衡》,末云:“明月不 归沈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明月”,谓朝卿;“白 云”,李白自况;“碧海”、“苍梧”等等,词语尽优美, 以哀悼故旧,可知二人交情之厚。此二人俱历史名 人,诗歌早已脍炙众口。历来有多少如此日中交谊 不知,而尚有可谈者,乃陆淳与最澄。陆淳(?-805), 唐代台州刺史。最澄(766-822),随遣唐使之日僧。
一、《台州相送诗》
最澄,日本高僧,谥称“传教大师”,开创日本
收稿日期:2018 - 12 - 26 作者简介:户崎哲彦(1953 - ),男,鸟取县人,教授,文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唐代文学、中国古代石刻壁书,有《中国唐代的文学与思
想》《柳宗元在永州》《柳宗元永州山水游记考》《桂林唐代石刻研究》《中国桂林钟乳洞内現存古代壁书研究》等专著。 ① 《唐会要》卷一○○《日本国》:“开元初,又遣使来朝,……其偏使朝臣仲满,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改姓名为朝衡,历仕左补 阙,终右(左)常侍、安南(镇南)都护。” ② 日本·纪贯之等勅撰《古今和歌集》(延喜五年,905)卷九《羇旅歌》,后序云:“明州と言ふ所の海辺にて、かの国の人、餞別し けり。”一说阿倍等在苏州上船,见淡海三船(722-785《) 唐大和上(鉴真)东征传》(宝贵十年,779),云:“和上于天宝十二载十月〔十〕九 日戌时,从龙兴寺出,至江头乘舟。……乘舟下至苏州黄〔泗浦〕。”据悉,苏州市张家港市杨庆安村与塘桥镇滩里村交界处。 ③ 音读如“阿麻能波羅,布利佐計美礼婆,加須我奈流,美加佐能夜麻珥,以传志都岐加毛。”见《大日本史》。和歌大意谓:“翘首 望东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刻在西安兴庆公园阿倍仲麻吕纪年碑侧面。“天の原”,谓天河、天汉,纪贯之《土佐日 记》(承平五年,935)作“青海原”。
文德皇后
32.《旧唐书本纪第一 高祖》 二年春......... 三月丙辰,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弑隋太上皇于江都宫,立秦王浩为帝,自称大丞相。徙封太宗为赵国公
39.《新唐书·唐太宗本纪》: 四年二月,窦建德率兵十万以援世充,太宗败建德于虎牢,执之,世充乃降。六月,凯旋,太宗被金甲,陈铁骑一万、介士三万,前后鼓吹,献俘于太庙。高祖以谓太宗功高,古官号不足以称,乃加号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增邑户至三万,赐衮冕、金辂、双璧、黄金六千斤,前后鼓吹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
45.《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上每有寇盗,辄命世民讨之,事平之后,猜嫌益甚。
46.《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上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其母竞交结诸长子以自固。建成与元吉曲意事诸妃嫔,谄谀赂遗,无所不至,以求媚于上。或言蒸于张婕妤、尹德妃,宫禁深秘,莫能明也。是时,东宫、诸王公、妃主之家及后宫亲戚横长安中,恣为非法,有司不敢诘。世民居承乾殿,元吉居武德殿后院,与上台、东宫昼夜通行,无复禁限。太子、二王出入上台,皆乘马、携弓刀杂物,相遇如家人礼。太子令、秦、齐王教与诏敕并行,有司莫知所从,唯据得之先后为定。世民独不奉事诸妃嫔,诸妃嫔争誉建成、元吉而短世民。世民平洛阳,上使贵妃等数人诣洛阳选阅隋宫人及收府库珍物。贵妃等私从世民求宝货及为其亲属求官,世民曰:“宝货皆已籍奏,官当授贤才有功者。”皆不许,由是益怨。世民以淮安王神通有功,给田数十顷。张婕妤之父因婕妤求之于上,上手敕赐之,神通以教给在先,不与。婕妤诉于上曰:“敕赐妾父田,秦王夺之以与神通。”上遂发怒,责世民曰:“我手敕不如汝教邪!”他日,谓左仆射裴寂曰:“此儿久典兵在外,为书生所教,非复昔日子也。”尹德妃父阿鼠骄横,秦王府属杜如晦过其门,阿鼠家童数人曳如晦坠马,殴之,折一指,曰:“汝何人,敢过我门而不下马!”阿鼠恐世民诉于上,先使德妃奏云:“秦王左右陵暴妾家。”上复怒责世民曰:“我妃嫔家犹为汝左右所陵,况小民乎!”世民深自帮辨析,上终不信。世民每侍宴宫中,对诸妃嫔,思太穆皇后早终,不得见上有天下,或歔欷流涕,上顾之不乐。诸妃嫔因密共谮世民曰:“海内幸无事,陛下春秋高,唯宜相娱乐,而秦王每独涕泣,正是憎疾妾等。陛下万岁后,妾母子必不为秦王所容,无孑遗矣!”因相与泣,且曰:“皇太子仁孝,陛下以妾母子属之,必能保全。”上为之怆然。由是无易太子意,待世民浸疏,而建成、元吉日亲矣。
浅析唐代伊斯兰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唐代伊斯兰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马有富(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陕西渭南 741000)摘要:唐代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初传时期,此时儒家文化居于主导地位,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其本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的影响是十分微弱的,而通过“载体移植型”的传播方式,西域诸国的文化通过外交、商贸与战争等途径,与中国文化接触,将伊斯兰教的部分文化理念散播到唐代本土并造成对中国传统社会理念的冲击、矫正和补充。
穆斯林客商在唐代留居和做官加速了伊斯兰文化的本土化,形成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
本文主要主要针对伊斯兰教的教法理念、经商理念与和谐理念等对唐代社会思想的影响作简单讨论。
关键词:唐代;伊斯兰教;传统文化;理念;影响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其国际影响力波及周边诸多国家。
“唐朝的领土确实较先朝为大,但华夏幅员的扩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间一波又一波的外来移民入迁中原定居,与汉族联姻。
外来移民大大的充实了唐代的社会人口。
[1](7)统治者不仅重视对外商业贸易,而且善于博采外来文化的长处以丰富中华传统文化。
“人们在考察隋唐时期西域的多种文明交流情况时得出的印象是,这里受着中原文明的强烈影响,同时有向中原输送来自印度、西亚、中亚的宗教、艺术和某些科学技艺。
”[2](7)伊斯兰教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伴随大批的外国客商和朝贡使节传入中国。
唐代陆续来华的穆斯林客商与阿拉伯使节,不仅充当了唐代与阿拉伯半岛的经贸往来的媒介,也承载了伊斯兰文化对外传播的使命,通过贸易、外交与战争等途径与唐代的社会文化接触,并通过积极的自我调适,完成了两种文化的借鉴与融合,将伊斯兰文化优秀和前瞻性的思想观念传输到汉民族社会,促成了伊斯兰文化的本土化。
而这些以穆斯林人数居多的“蕃客”成为中国境内一个新民族(回族)雏形,在华夏土地上逐渐扎根成长。
“伊斯兰教,在他们形成为一个民族的过程上,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3](118_119)一、伊斯兰教传入对唐代立法的影响伊斯兰教是一种政教合一的宗教,也是一种律法型的宗教,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最高的法律文件,贯穿其中的一切思想观念,都成为判别穆斯林宗教与世俗生活合法与否的依据。
专题03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原卷版)-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专题03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基础过关】1.(2023·湖南师大附中三模·3)《隋书》记载,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高祖又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
而又开相纠之科……于是记账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
这反映出当时()A.全国人口大幅增长B.土地兼并情况严重C.社会治理能力提升D.三教并行局面稳定2.(2023·河北保定二模·3)下表为四朝门下省诸局情况表朝代门下省诸局梁公车太官太医骅骝厩北齐主衣尚食尚药殿中斋帅领左右隋文帝御府尚食尚药殿内城门符玺隋炀帝符玺(注:隋炀帝时,六局仅留符玺局,其余都被移出门下省,另外组成殿内省负责皇帝生活起居。
)上述材料突出反映的论题是()A.中央机构趋向专门化B.古代社会生活进步C.士族的社会地位降低D.国家逐渐走向统一3.(2023·山东中学联盟考前押题·3)下表是中国古代部分朝代某一群体在当时入仕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该群体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 A.寒门子弟B.南方士人C.少数民族D.世家大族4.(2023·福建泉州五模·3)唐代两税法实行“量出为入”原则,先预算国家财政支出的数额,再把总税额分摊给各个地方。
它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税收标准,而是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征收。
这表明两税法旨在()A.确保财政收入B.减轻地主负担C.消除地方割据D.强化人身控制5.(2023·重庆八中5月全真模拟·3)下图是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彩绘泥塑戴帷帽骑马仕女俑。
女子头戴帷帽、垂网掩面,服饰华美,神情娴雅,握缰前行,有学者分析它可能展示的是女子骑马春游的画面。
由此可推知唐朝()A.女性地位提高B.社会风气开放C.民族交融频繁D.尚武精神盛行6.(2023·河北三模·3)唐朝前期诗人陈子昂在《答洛阳主人》一诗中,抒发了不凡的气概:“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唐代官员赐服初探
加以调整而 已。 章服是常服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 , 是官员随身佩带鱼 ( 袋 的制度。常服佩 鱼制度 自隋代 已初具形 龟) 制。 ( “ 开皇) 九年四月颁木鱼符于总管刺史 , 雌一雄一。十年十月颁木鱼符于官五品以上。十五年五月制 , 京官五品以上佩铜鱼符。 J 六 ’ ” ( o在唐代则经历了较大的变化 : 普 高祖武德元年( 1 6 8年) 九月 , 以往的银菟 改
权力地位的象征。促使皇帝赐服的动因, 有国家运转的需要 , 张大国威的要求和笼络权贵的必要, 亦有官员自身因
素所在。 关键词 : 唐代 官 员 赐服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85 2 0 )2— 5 1 0— 70(0 6 0 7— 0 中图分 类号: C
唐代是 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 它并蓄古今、 博采中外 , 了繁荣富丽、 创造 博大 自由的服饰文化 , 而官 员服饰不仅具有鲜活的时代特色 , 还体现了极强的等级性和礼仪性 , 其一身衣衫从质料 、 色彩 、 花纹、 款式无
明帝恢复“ 礼制” 以来及隋炀帝“ 宪章古制 , 创造衣冠 , 自天子逮于胥皂 , 服章皆有等差” 替 之后 , 儿 一 所拟定
的最系统的舆服制度 , 使官员祭服 、 朝服 、 公服等体系较前代更为完备 , 并将南北朝 以来贵贱通著的常服列入
衣冠制度 , 进一步等级化、 体系化 , 其中, 五品以上佩鱼( 袋之绯紫常服称为章服 , 龟) 是权力 、 尊贵的象征, 因
而赐服——在特殊情况下或有特殊功绩 , 由皇帝颁 赐官员的紫绯 常服、 玉金腰带 、 ( ) 等倍 受时人瞩 鱼 龟 袋
关于唐代传入骠国乐的几个问题
交流之序幕,而唐朝时骠国乐的传入,是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诸多异域音乐之一,所
[ ]陈序经 : 《 � � 骠国考》 � � ,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编: 《 东南亚历史论丛》 第一集, 年。 [ ]范晔: 《 后汉书》 卷 , 《 陈禅传》 ,第 页,中华书局, 年。
� � —
—
海 交� � 史 � � 研 究 � 年第 期
页,中华 书局,
[ � ]欧阳修 � � � 、宋祁撰 : 《 新唐书》 卷 , 《 礼乐志》 ,第 页,中华书局, 年。 � � [ � � ]刘"等 撰: 《 旧唐书》 卷 , 《骠国传》 ,第 页,中华书局, 年。 [ ]欧阳修 � � � � 、宋祁撰 : 《 新唐书》 卷 , 《骠国传》 ,第 页,中华书局, 年。 [ ]阙名: 《 骠国乐颂》 , 《说郛》 宛委山 堂本,卷 有关缅 甸资料汇编》上册,第 ,转引 自余定 邦、黄重言 编: 《 中 国古藉 中 年。
[ ]阙名: 《 骠国乐颂》 , 《说郛》 宛委山 堂本,卷 有关缅 甸资料汇编》上册,第
,转引 自余定 邦、黄重言 编: 《 中 国古藉 中 年。
页,中华书局,
� � [ � ]刘"等 撰: 《 旧唐书》 卷 《德宗 本纪》 ,第 页,中华书局, 年。 [ ]王溥: 《 唐会要》 卷 ,第 页 ,中华书 局, 年。
页,中华书局,
—
—
关于唐代传入骠国乐的几个问题
贞元十七年(
) ,骠国王子舒难陀及两位大臣, “与乐工三十五人俱” 从骠国
都城室利差旦罗出发,取道南诏向成都。到成都后,受到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的接 见。此事《新唐书 礼乐志》 记载“十七年,骠国王雍羌遣弟悉利移、城主舒难陀
� 〔 〕 献其国乐,至成都,韦皋复谱次其声,又图其舞容、乐器 以献” 。 《 唐会要》 载: � 〔 〕 骠国“今闻南诏异牟寻归附,心慕之,乃因南诏重译,遣子朝贡” 。 从这也可看出,
《唐六典》9月29日阅读材料
《唐六典》9月29日阅读材料一【正文】凡祥瑞应见,皆辨其物名。
若大瑞,【注文】大瑞谓景星、庆云、黄星真人、河精、麟、凤、鸾、比翼鸟、同心鸟、永乐鸟、富贵、吉利、神龟、龙、驺虞、白泽、神马、龙马、泽马、白马赤髦、白马朱鬃之类,周匝、角瑞、獬豸、比肩兽、六足兽、兹白、腾黄、騊駼、白象、一角兽、天鹿、鳖封、酋耳、豹犬、露犬、玄珪、明珠、玉英、山称万岁、庆山、山车、象车、乌车、根车、金车、朱草、屈轶、蓂荚、平露、萐莆、蒿柱、金牛、玉马、玉猛兽、玉瓮、神鼎、银瓮、丹甑、醴泉、浪井、河水清、江河水五色、海水不扬波之类,皆为大瑞。
【正文】上瑞,【注文】谓三角兽、白狼、赤罴、赤熊,赤狡、赤兔、九尾狐、白狐、玄狐、白鹿、白獐、白兕、玄鹤、赤乌,青乌、三足乌、赤蔫、赤雀、比目鱼、甘露、庙生祥木、福草、礼草、萍实、大贝、白玉赤文、紫玉、玉羊、玉龟、玉牟、玉英、玉璜、黄银、金藤、珊瑚钩、骇鸡犀、戴通璧、玉琉璃、鸡趣璧之类,皆为上瑞。
【正文】中瑞,【注文】谓白鸠、白乌、苍乌、白泽、白雉、雉白首、翠鸟、黄鹄、小鸟生大鸟、朱雁、五色雁、白雀、赤狐、黄罴、青燕、玄貉、赤豹、白兔、九真奇兽、充黄出谷、泽谷生白玉、琅玕景、碧石润色、地出珠、陵出黑丹、威绥、延喜、福井、紫脱常生、宾连阔达、善茅、草木长生,如此之类,并为中瑞。
【正文】下瑞,【注文】谓秬秠、嘉禾、芝草、华苹、人参生、竹实满、椒桂合生、木连理、嘉木,戴角麀鹿、駮鹿、神雀、冠雀、黑雉之类为下瑞。
【正文】皆有等差。
1《旧唐书》卷四十三《职官二》“礼部郎中”条:凡祥瑞,皆辨其名物。
有大瑞、上瑞、中瑞,皆有等差。
1按:《旧唐书》此条当脱去“下瑞”。
2《新唐书》卷46《百官一》:凡景云、庆云为大瑞,其名物六十有四;白狼、赤免为上瑞,其名物三十有八;苍鸟、朱雁为中瑞,其名物三十有二;嘉禾、芝草、木连理为下瑞,其名物十四。
3白泽:敦煌文献有S.6261与P.2682《白泽精怪图》。
《三才图会·鸟兽卷》:1《旧唐书》卷43《职官二》,第1830页。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及其数学家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及其数学家约公元前6、7世纪陈子(公元前6-7世纪)对太阳的高和远进行了测量,这就是人们所乐于称道的“陈子测日”。
但是,由陈子受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误把椭球形的地球当作平面。
所以,求出的日高与实际距离相差很远。
然而,他的测日法所反映的数学及测量水平却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而且他的测量方法(后来叫做重差术)至今仍被使用着。
所以,人们称陈子为测量学之祖,毫不为过。
据《周髀算经》记载,有一次荣方和陈子问答,陈子说:“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开方而除之,得邪至日者。
”(古汉语“邪”也作“斜”解)就是说,将勾、股各平方后相加,再开方,就得到弦长(图2)。
陈子的这段话,不仅解决了日远的计算问题,而且还最早表述了勾股定理。
这充分证明,我国至迟在陈子所处年代,已经发现并运用了勾股定理。
三国时期——公元3世纪赵爽,又名婴,字君卿,中国数学家。
东汉末至三国时代吴国人。
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
生平不详,约生活于公元3世纪初。
用面积的出入相补证明勾股定理,其基本思想是图形经过割补后,面积不变。
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时更明确地概括为出入相补原理,这是后世演段术的基础。
赵爽在注文中证明了勾股形三边及其和、差关系的24个命题。
他还研究了二次方程问题,得出与韦达定理类似的结果,并得到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之一。
此外,使用“齐同术”,在乘除时应用了这一方法,还在…旧高图论”中给出重差术的证明。
赵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到581年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中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唐朝科学家李淳风传
唐朝科学家李淳风传天算世家李淳风,岐州雍(治今陕西凤翔①)人。
其父李播在隋朝任高唐尉,因“秩卑不得志,弃官为道士,颇有文学,自号黄冠子”②。
对天文学多有研究,写过《天文大象赋》③,注释《老子》,撰《方志图》,有文集10 卷行于世。
李淳风自幼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等学问。
《旧唐书·李淳风传》言李淳风年六十九卒,未及生卒年月。
今据其所著《乙巳占》中“余于大业九年在江都,时年十三”之句④,考得李淳风生于隋仁寿二年(602),卒于唐咸亨元年(670)。
唐贞观(627—649)初年,傅仁均所造《戊寅元历》预报日食屡出误差,李淳风上疏驳傅仁均历,所论十八条意见,经过辩论和检验,其中七条被采纳,由此得到唐太宗赏识。
“授将仕郎,直太史局”。
贞观七年(633),制造浑仪,并著《法象志》七卷奏呈唐太宗,“太宗称善,置其仪于凝晖阁,加授承务郎”。
贞观十五年升为太常博士,后转太史丞。
贞观二十二年出任太史令。
显庆元年(656),因修订国史有功,被封为昌乐县男。
龙朔二年(662)改授秘阁郎中,咸亨(670—673)初,唐官制复旧,李淳风还为太史令。
①李淳风的学术研究涉及到天文、数学、历法、星占、气象、仪器制造各个方面。
他对浑仪作出重大改革;编制《麟德历》,撰写《晋书》、《隋书》中的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主持编定与注释十部算经。
他的著作还有《典章文物志》、《乙巳占》、《秘阁录》、《法象志》、《乾坤变异录》,并演《齐民要术》等凡十余部。
十部算经的整理李淳风在数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编定和注释著名的十部算经。
这十部算经后被用作唐代国子监算学馆的数学教材。
《隋书·百官志》记载:“国子寺祭酒..统国子、太学、四门、书(学)、算学,各置博士,助教、学生等员。
”这是国家专门数学教育的开始,唐代在隋的基础上继续举办数学教育,并以算取士。
②显庆元年(656)于国子监内设算学馆,同时着手选编算学教科书。
据《旧唐书》卷七九《李淳风传》载:“先是,太史监侯王思辩表称《五曹》、《孙子》十部算经,理多踳驳,淳风复与国子监算学博士梁述、太学助教王真儒等受诏注《五曹》、《孙子》十部算经。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及葡萄酒税(三)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及葡萄酒税(三)六、高昌葡萄酒税与酿造储藏之关系曲氏高昌葡萄园用葡萄酒纳税的事实已为诸多学者指出。
他们据阿斯塔那155号墓所出《高昌延寿二年(625年)正月张熹儿入租酒条记》、阿斯塔那138号墓所出《高昌延寿十三年(636年)正月赵寺法嵩入乙未岁僧租酒条记》等来说明僧俗输租皆可用酒。
[1]甚至认为阿斯塔那177号墓所出《高昌延寿十二年(635年)张阿欢入租麦条记》中的“僧租[ ]”,[ ]不一定就是粟麦,也许可能是“酒”字。
[2]这是很对的。
当然,他们还揭出了每亩葡萄田交纳葡萄酒3斛的事实。
然而,对于有些原本应该是葡萄酒交纳的文书,却被一些学者排除在外。
比如《高昌高干秀等按亩入供帐》:[3](一)(前缺)1 高干秀一[ ]2 高文邕一亩六十步(十二月十三日,一斛八斗,供杂用,十四日一斛[ ]成献入。
“合三斛七斗半。
”)3 和仲仁一(十二月六日,二斛七斗半,供杂用,次二斗会主簿胜安,次五升。
[合][ ])4 史通事六十步(六月三日七斗半入藏。
)(合实入六十斛七斗半,次帐下除卅四斛五斗。
)5 将罗子下自二(正月廿六日三斛,供杂用,自入;次闰月廿五[ ]二人供杂用,威入。
“合六斛”)6 肯崇信一半(九月二日,四斛五斗,田阿之居入。
“合四斛[ ][ ]”(二)(前缺)1 玄领寺一半(九月七日,二[ ]供作希瑾信,十二月十五日,一斛,付[ ]祀胡天,次廿日二斗,付成献,供厢上;次三斗货弘志师;四斗,付仲佑,供北厅;次二斗,付永忠,供鹿门;次廿四日,四斗,付忠和,供厢上,至廿五日。
“合四斛五斗。
”)2 张文德二半(十二月十一日,文孝入五斗,付谦仁,供田地公;次正月十五日,酢一斛,供作都施;次十五日,八斗付厕得,供从令尹役人;次一斛四斗半。
“合三斛七斗半,文孝入,其一亩六十步,巷中除。
”)(三)(前残)1 [ ]四斗,付田孝(后缺)(四)1 [ ]六斗,付丰智,贷参军2 [ ]斗,供内用。
最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10-03-18 12:47卷一经部一经部总叙经禀圣裁,垂型万世,删定之旨,如日中天,无所容其赞述。
所论次者,诂经之说而已。
自汉京以后垂二千年,儒者沿波,学凡六变。
其初专门授受,递禀师承,非惟诂训相传,莫敢同异,即篇章字句,亦恪守所闻,其学笃实谨严,及其弊也拘。
王弼、王肃稍持异议,流风所扇,或信或疑,越孔、贾、啖、赵以及北宋孙复、刘敞等,各自论说,不相统摄,及其弊也杂。
洛闽继起,道学大昌,摆落汉唐,独研义理,凡经师旧说,俱排斥以为不足信,其学务别是非,及其弊也悍(如王柏、吴澄攻驳经文,动辄删改之类)。
学脉旁分,攀缘日众,驱除异己,务定一尊,自宋末以逮明初,其学见异不迁,及其弊也党(如《论语集注》误引包咸夏瑚商琏之说,张存中《四书通证》即阙此一条以讳其误。
又如王柏删《国风》三十二篇,许谦疑之,吴师道反以为非之类)。
主持太过,势有所偏,才辨聪明,激而横决,自明正德、嘉靖以后,其学各抒心得,及其弊也肆(如王守仁之末派皆以狂禅解经之类)。
空谈臆断,考证必疏,于是博雅之儒引古义以抵其隙,国初诸家,其学徵实不诬,及其弊也琐(如一字音训动辨数百言之类)。
要其归宿,则不过汉学、宋学两家互为胜负。
夫汉学具有根柢,讲学者以浅陋轻之,不足服汉儒也。
宋学具有精微,读书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
消融门户之见而各取所长,则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经义明矣。
盖经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
今参稽众说,务取持平,各明去取之故,分为十类:曰易、曰书、曰诗、曰礼、曰春秋、曰孝经、曰五经总义、曰四书、曰乐、曰小学。
○易类一圣人觉世牖民,大抵因事以寓教。
《诗》寓于风谣,《礼》寓于节文,《尚书》、《春秋》寓于史,而《易》则寓于卜筮。
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
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
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禨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
中国古代的政事堂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事堂制度唐初制度,以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议政场所即为门下省的政事堂。
故时人一般皆以三省长官为真宰相,而真宰相参加政事堂商讨军国大政,乃有当然资格(注:见《新唐书·百官志》,同书《宰相表》上。
)。
但唐代宰相,一如隋代,自始就不限于三省长官。
隋代柳述以兵部尚书参掌机事,裴矩、裴蕴以黄门侍郎知政事,已开他官兼任宰相之风(注:《册府元龟》卷三○八《宰辅总序》云,“(隋)或以他官参掌机事,及专掌朝政者,并为辅弼。
”另参见《通典》卷二一《职官典》三,《历代职官表》卷三。
)。
到了唐代,此风更盛,《新唐书·百官志》云:“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注:见《新唐书·百官志》,同书《宰相表》上。
宰相于门下省政事堂议政,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已成为制度,但由政事堂议政发展为唐代中央最高权力机构,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却经过了一百年左右的漫长岁月。
《旧唐书·职官志》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
(高宗)永淳二年(公元683年)七月,中书令裴炎以中书执政事笔,遂移政事堂于中书省。
(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其政事印改为‘中书门下之印’也。
”(注:《旧唐书·职官二》注。
)贞观年间,由于中书出令与门下封驳之间发生流弊,不是知非不纠,就是互相责难,影响了政府效能。
唐太宗看到了这种情况,曾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
”(注:见《贞观政要》卷一《政体》第二。
《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纪·贞观元年》。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及其数学家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及其数学家约公元前6、7世纪陈子(公元前6-7世纪)对太阳的高和远进行了测量,这就是人们所乐于称道的“陈子测日”。
但是,由陈子受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误把椭球形的地球当作平面。
所以,求出的日高与实际距离相差很远。
然而,他的测日法所反映的数学及测量水平却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而且他的测量方法(后来叫做重差术)至今仍被使用着。
所以,人们称陈子为测量学之祖,毫不为过。
据《周髀算经》记载,有一次荣方和陈子问答,陈子说:“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开方而除之,得邪至日者。
”(古汉语“邪”也作“斜”解)就是说,将勾、股各平方后相加,再开方,就得到弦长(图2)。
陈子的这段话,不仅解决了日远的计算问题,而且还最早表述了勾股定理。
这充分证明,我国至迟在陈子所处年代,已经发现并运用了勾股定理。
三国时期——公元3世纪赵爽,又名婴,字君卿,中国数学家。
东汉末至三国时代吴国人。
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
生平不详,约生活于公元3世纪初。
用面积的出入相补证明勾股定理,其基本思想是图形经过割补后,面积不变。
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时更明确地概括为出入相补原理,这是后世演段术的基础。
赵爽在注文中证明了勾股形三边及其和、差关系的24个命题。
他还研究了二次方程问题,得出与韦达定理类似的结果,并得到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之一。
此外,使用“齐同术”,在乘除时应用了这一方法,还在‘旧高图论”中给出重差术的证明。
赵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到581年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中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卷一】◎李渊(高祖皇帝一)帝姓李氏,讳渊,字叔德。
其先陇西成纪人,後徙长安。
祖虎,佐周有功,为柱国,追封唐公。
帝生袭封,隋大业十二年十二月为太原留守,明年五月举义兵,十一月入长安,尊立恭帝,自为大丞相,进爵为王。
义宁二年戊寅五月受禅,建元武德,在位九年八月。
传位太子,年七十一。
谥曰大武皇帝,庙号高祖。
追尊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授老人等官教乞言将智,事属高年。
耄耋杖乡,礼宜优异。
老人等年馀七十,匍匐垒壁。
见我义旗,忄 俞击壤。
筋力之礼,知不可为。
肉帛之资,虑其多阙。
式加荣秩,以 其养,节级并如前授。
自外当土毫隽,以资除授。
◇徒隶等准从本色授官教义兵取人,山藏海纳,逮乎徒隶,亦无弃者。
乃著勋绩,所司致疑,览其所请,可为太息。
岂有矢石之间,不辨贵贱;庸勋之次,便有等差。
以此论功,将何以劝?黥而为王,亦何妨也。
赏宜从重,吾其与之。
诸部曲及徒隶征战有功勋者,并从本色勋授。
◇授逸民道士等官教义旗拨乱,庶品来苏,类聚群分,无思不至。
乃有出自青溪,远辞丹灶,就人间而齐物,从戎马以同尘,咸愿解巾,负兹羁纟 。
虽欲勿用,重违其请。
逸民道士等诚有可嘉,并依前授。
◇献嘉禾教嘉禾为瑞,闻诸往策。
逮乎唐氏,世有兹祥。
放勋获之於前,叔虞得之於後。
孤今纠合,复逢灵贶。
出自兴平,来因善乐。
休徵伟兆,何其美欤!顾循虚薄,未堪当此。
呈形之处,须表天休。
送嘉禾人兴平孔善乐,宜授朝散大夫,以旌嘉应。
◇授三秦豪杰等官教义旗济河,关中响应,辕门辐凑,赴者如归。
五陵豪杰,三辅冠盖,公卿将相之绪馀,侠少良家之子弟,从吾投刺,咸畏後时,扼腕连镳,争求立效。
縻之好爵,以永今朝。
◇罢放栎阳离宫女教大业已来,巡幸过度,宿止之处,好依山水。
经兹胜地,每起离宫,峻宇雕墙,亟成壮丽。
良家子女,充 刃其间,怨旷感於幽明,糜费极於民产。
替否迭进,将何纠逖?驰道所有宫室,悉宜罢之,其宫人等,并放还亲属。
◇遣师趋巩洛令李密趑趄巩洛,自许当涂,王城如毁,忧心孔棘。
东都危逼,有若倒悬,西人之子,理本奔命。
其左右大都督府所统诸军,并宜戒严。
以时式遏,有征无战,是谓义师。
招谕不从,勿难还也。
初年孟月,春作方兴,不夺农时,宜知其速。
◇讨薛举令大业丧乱,兵革殷繁,天下黔黎,手足无措。
孤所以救焚拯溺,平此乱阶。
蜀道诸郡,深思苏息,远勤王略,诚有可嘉。
方一戎衣,静兹多难,而薛举狂僭,吞噬西土,陇蜀道途,恐相侵暴。
今便命将授律,分道进兵。
其冲要诸郡县,宜率励各募部民,随机底定。
斯则暂劳永逸,贻厥子孙,守国刑家,同享安乐。
◇定户口令比年寇盗,郡县饥荒,百姓流亡,十不存一。
贸易妻子,奔波道路,虽加周给,无救倒悬。
京师仓廪,军国资用,罄以恤民,便阙支拟。
今岷れ款服,蜀汉沃饶,闾里富於猗陶,菽粟同於水火。
曩者储蓄,徵敛实繁,帑藏犹殷,宜垂拯济。
木牛流马,非可转输,乐土重迁,理无从薄,则穷通之道,将由革变。
外内户口见在京者,宜依本土置龄以下。
下官部领,就食剑南诸郡。
所有官物,随至籴给,明立条格,务使稳便。
秋收丰实,更听进止。
◇秦王太尉陕东行台制论道经邦,任惟勋德;分陕作伯,实寄亲贤。
尚书令雍州牧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秦王世民,器宇冲深,智谋英果。
义师 举,首赞奇谋,亲率熊罴,搴旗斩将,廓清区夏,忠孝克彰。
狡寇逋诛,虔刘西土,总戎薄伐,戡翦无遗。
策尚权远,谋猷沈密,宜在鼎司,肃清槐路。
今区宇方缉,巩洛犹芜,镇俗治戎,允资望实。
可太尉使持节陕东行台,其蒲州、河北诸道总管及东讨诸府兵,并受节度。
馀官悉如故。
◇秦王兼凉州总管制京室殷阜,钩陈严秘,肃遏警巡,职务尤重。
然而玉门遐阻,控御垂荒,金城冲要,尉候攸属。
宣风作牧,亲贤是寄。
太尉尚书令雍州牧陕东道行台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秦王世民,地实藩枝,任惟心膂。
职参三事,功著二南。
识度优闲,性理济(阙)。
典戎敷化,声绩备举。
宜摄九门,总司八校。
抚莅河右,允兼望实。
可左武大将军使持节凉甘爪鄯肃会兰河廓九州诸军事凉州总管。
其太尉尚书令雍州牧陕东道行台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王如故。
◇秦王益州道行台制蜀郡沃野,曰惟井络,控驭邛﹂,临制巴渝。
求瘼宣风,朝寄尤重,总司岳牧,是属懿亲。
太尉尚书令陕东道行台雍州牧左武候大将军使持节凉州总管上柱国秦王世民,器宇冲深,体识明允。
专征阃外,茂绩克宣。
敷政京畿,嘉声已著。
镇抚岷汉,佥论攸宜。
可益州道行台尚书令。
◇秦王天策上将制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经邦盛则,哲王彝训。
是以华衮龙章,允洽希世之勋;玉戚朱干,实表宗臣之贵。
太尉尚书令雍州牧左武候大将军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凉州总管上柱国秦王世民,缔构之始,元功夙著,职兼内外,文教聿宣。
薛举盗寇秦陇,武周扰乱河汾,受朕专征,屡平妖丑。
然而世充僭擅,伊洛未清;建德凭陵,赵魏犹梗。
总戎致讨,问罪三川。
驭以长算,凶党窘蹙。
既而漳滨蚁聚,来渡河津,同恶相求,志图抗拒。
三军爰整,一举克定,戎威远畅,九围静谧。
鸿勋盛绩,朝野具瞻,申锡宠章,实允佥议。
宜崇徽命,位高群品,文物所加,特超恒数。
建官命职,因事纪功,肇锡嘉名,用标茂实。
可授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
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增邑一万户,通前三万户。
馀官并如故,加赐金辂一、衮冕之服、玉璧一双、黄金六千斤、前後鼓吹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
◇封汪华越国公制汪华往因离乱,保据州乡,镇静一隅,以待宁晏。
识机慕化,远送款诚,宜从 宠,授以方牧。
可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诸军事歙州刺史上柱国。
封越国公。
食邑三千户。
◇秦王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制御侮折冲,朝寄尤切,任惟勋德,实伫亲贤。
天策上将太尉领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秦王世民。
宇量凝邈,志识明劭,爰始缔构,功参鼎业。
廓清秦陇,茂绩以彰,戡定周韩,戎威遐畅。
河朔馀寇,取若拾遗,济代逋诛,克同振朽。
宣风都辇,综务朝端,政术有闻,纲目斯举。
宜加 宠,式兼常秩,总摄戎机,望实惟允。
可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馀并如故。
◇皇子元霸智 追封王制饰终定谥,往代通规;追远增荣,前王令典。
第三子元霸,幼挺岐嶷,早茂 璋;第五子智 ,结 仁明,胜衣敏惠。
冀其成立,训以义方。
未被趋庭,遽同过隙。
兴言夭枉,震悼於怀。
今王业初隆,庆赏伊始,既式遵於利建,宜稽古於哀荣。
元霸可追封卫王,谥曰怀;智 可追封楚王,谥曰哀。
◇秦王等兼中书令侍中制丝纶枢秘,寄任(阙二字),帷 献纳,职惟显要。
望实兼隆,亲贤斯属。
我天策上将太尉兼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十二卫大将军秦王世民,宇量冲深,风神爽悟。
任兼文武,声绩著闻。
司徒并州大都督稷州刺史左领军大将军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齐王元吉,器怀淹密,业绍英茂。
(阙二字)内外,政务克举。
用加蝉珥,朝典攸宜。
世民可中书令,元吉可侍中,馀如故。
◇改元大赦诏舜禹殊时,禅代存乎揖让;殷周异世,革命事乎干戈。
至於据龙图,握凤纪,统御皇极,抚辑黎民,奄有四方,朝宗万国,垂法作训,其揆一焉。
朕以寡薄,属彼浇季。
大业末年,纲维废弛,三光改耀,九服移心。
既戡定时难,辑和庶绩,一匡海内,再造黎元。
隋氏以天禄永终,历数攸在,敬禅厥位,授於朕躬。
顾惟惭德,属当景运,惧甚履冰,凛乎御朽。
上答苍灵之眷,俯顺亿兆之心,宝历初基,普天同庆。
所宜布兹宽惠,咸与惟新。
可大赦天下,改隋义宁二年为武德元年。
自五月二十日昧爽以前,罪无轻重,已发露,未发露,皆赦除之。
子杀父、奴杀主,不在赦限。
百官及庶人赐爵一级,义师所行之处给复三年,自馀给复一年。
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旌表门闾;孝悌力田,鳏寡孤独,量加赈恤。
◇封隋帝为 阝公诏革命创制,礼乐变於三王;修废继绝,德泽隆於二代。
是以鸣条克伐,杞用夏郊;牧野降休,宋承殷祀。
爰及魏晋,禅代相仍,山阳赐号於当涂,陈留受封於典午。
上天回眷,授历朕躬,隋氏顺时,逊其宝位。
敬奉休命,敢不对扬,永作我宾,宜开土宇。
其以莒之阝邑奉隋帝为 阝公,行隋正朔,车旗服色,一依旧章。
仍立周後介公,共为二王後。
◇选用前隋蔡王智积等子孙诏近世以来,时运迁革,前代亲族,莫不诛绝。
历数有归,实维天命;兴亡之效,岂伊人力。
前隋蔡王智积等子孙,并付所司,量才选用。
◇颁示孙伏伽谏书诏秦以不闻其过而亡,典籍岂无先诫,臣仆谄谀,故弗之觉也。
汉高祖反正,从谏如流。
洎乎文景继业,宣元承绪,不由斯道,孰隆景祚?周隋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良足深诫。
永言於此,常深叹息。
朕每惟寡薄,恭膺宝命,虽不能性与天道,庶思勉力,常冀弼谐,以匡不逮。
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
将申虚受之怀,物所未谕。
万年县法曹孙伏伽,至诚慷慨,词义恳切,指陈得失,无所回避。
非有不次之举,曷贻利行之益。
伏伽既怀谅直,宜处宪司。
可治书侍御史。
仍颁示远近,知朕意焉。
◇令陈直言诏前政多僻,人不聊生,怨ゥ如雠,尝无控告。
黎民易子而食,郡县犹有馀粮。
遂使聚敛无厌,穷兵不已,忠良屏迹,邪伪当涂。
庆妖怪为祯祥,称希旨为奉法,至於亡灭,上莫之知,静言其事,可为太息者也。
朕恭膺宝历,救斯兆庶,思革前弊,念兹在兹。
起军以来,於今期月,军书羽檄,日有百数,一言一事,皆亲览焉。
未明求衣,中夜不寐,恐一物之失所,虑一理之有屈。
但四方州镇,习俗未惩,表疏因循,尚多迂诞。
申请盗贼,不肯至言,论民疾苦,每亏实录。
妄引哲玉,深相佞媚;假托符瑞,极笔阿谀。
乱语细书,动盈数纸,非直乖於体用,固亦失於事情。
千里而伫於一言,万机凑於一日。
表奏如是,稽疑处断,不知此者,谓我何哉?宜颁告远近,知朕至意。
◇加恩隋公卿民庶诏隋政不纲,行止无度,东西奔骋,靡岁获宁。
遂使父子乖离,室家分析;亲老绝晨昏之养,婴孩无抚育之恩。
人怀恋本之心,家有望乡之叹。
朕上膺灵命,下字黔黎,一物失宜,情深轸悼。
思俾惠泽,逮於鳏寡。
其隋代公卿已下,爰及民庶,身往江都,家口在此,不预义军者,所有田宅,并勿追收。
若有穷困,粮食交绝,具录名簿,速加赈赡。
◇赠高 等谥爵诏隋太常卿高 、上柱国贺若弼,并抗节不阿,矫枉无挠;司隶大夫薛道衡、刑部尚书宇文[A102]、左翊卫将军董纯,并怀忠抱义,以陷极刑。
宜从 饰,以尉泉壤。
可赠上柱国郯国公,弼赠上柱国杞国公,各令有司加谥;道衡赠上开府临河县公,[A102]赠上开府平昌县公,纯赠柱国狄道县公。
◇赠李金才李敏官爵诏隋右骁卫大将军李金才、左光禄大夫李敏,并鼎族高门,元功世胄,横受屠杀,朝野称冤。
然李氏将兴,天祚有应,冥契深隐,妄肆诛夷。
朕受命君临,志存刷荡,申冤旌善,无忘寤寐。
金才可赠上柱国申国公,敏可赠柱国观国公。
◇ 勋臣诏朕起义晋阳,遂登皇极,经纶天下,实仗群材。
尚书令秦王世民、尚书右仆射裴寂等,或合契元谋,或同心运始,并蹈义轻生,捐家殉节,艰辛备履,金石不移。
论此忠勤,特宜优异。
官爵之荣,抑惟旧典;勋贤之议,宜有别恩。
其罪非叛逆,可听恕一死。
其太原元谋勋效者,宜以名闻。
◇阅武诏安人静俗,文教为先;禁暴惩凶,武略斯重。
比以丧乱日久,黎庶凋残,是用务本劝耕,冀在丰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