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逐梦想中成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追逐梦想中成长——读《芒果街上的小屋》

【内容摘要】美国当代著名诗人、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斯

(Sandra Cisneros ,1954-)的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1984)讲述了一个生活

在芝加哥贫困社区里的墨西哥裔女孩埃斯佩朗莎的成长经历及追求梦想的故事。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写作来赢得尊重,促使自己的民族融入到社会主流中去,实现自我价值。她从贫困卑微到富足并且赢得尊重的过程也是从女孩蜕变到女人的成长过程。

【关键词】桑德拉•希斯内罗斯《芒果街上的小屋》埃斯佩朗莎梦想成长作者桑德拉•希斯内罗斯

(一)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成长经历

希斯内罗斯出生于芝加哥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父亲是墨西哥移民,母亲是墨西哥移民的后代。她有6个哥哥,是家里唯一的女儿。哥哥们受男尊女卑思想

影响,从小就把小妹妹晾在一边,不带她玩。他们常常调侃她,说她迟早要嫁人改用丈夫的姓氏,所以她不算希斯内罗斯家的真正成员。希斯内罗斯很小就有了性别意识的萌芽,她隐隐意识到,在西语裔族群的文化传统中,女性没有独立的自我和身份,她们只是别人的女儿、妻子或母亲。同样也是受到家庭的影响,西斯内罗斯在英语和美国主流文化之外,从小还接受西班牙语和墨西哥文化的熏陶。

学校是希斯内罗斯全面接触主流社会和文化的地方,在这里,她饱尝了自卑、羞辱和愤怒的滋味。不过事物都有两面性,她学会了用英语写作,遭排斥的求学

经历也使她更加清楚和坚定自己的阶级、种族和性别认同。对于一个向主流文化进军的少数族裔女作家而言,后者至关重要。1976年她大学毕业后进人久负盛名

的依阿华大学作家坊研究生院,学习诗歌创作。

研究生班上的同学大多年纪较大,来自富裕的中上阶层家庭,从小在贵族学校里接受艺术熏陶,根本不把内向自卑的希斯内罗斯放在眼里。她开始思索自己的身份认同和创作定位,发现与同学及模仿的作家相比,自己作为墨西哥裔女性的经历不仅独,而且是同等重要的创作题材。她说:“那一刻我把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我认为自己确实

与众不同,我的创作也因此有了自己的声音。”

二)希斯内罗丝的创作成长小说的原因

希斯内罗斯重拾对于族裔文化和传统的自豪,开始摆脱求学期间一直折磨她的自卑感。她认识到,给她压力、令她自卑的幕后元凶是主流社会对西语裔美国人、尤其是穷人的偏见和歧视:“美国主流社会对我们了解太少,他们只知道我们是野兽、怪物一类的东西,他们有一整套针对我们的歪曲认识。”希斯内罗斯不能容忍美国文学中西语裔形象匮乏或被扭曲的现象,但要改变被隐形和被噤声的历史命运,只有靠本族群作家自身的努力。她把纠正刻板形象、反映西语裔的真实面貌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创作使命。希斯内罗斯也意识到本族群历史、文化中女性的失语,她决意颠覆或阴险善变、或温柔无助的女性刻板形象,塑造个性丰富、意志坚强、富有人性美的西语裔“女强人”。她说:

读到对我们族群一无所知的人写的作品,或者了解我们族群却不了解女

性半边天的男人写的作品,常常夸我思无可思。我觉得拉丁裔男作家歪

曲了拉丁裔女性形象。历史中女性的缺失让我沮丧。尤其是你寻找拉丁

裔妇女的信息时,结果无非说她们是某人的母亲或妻子。[1]

从研究生院毕业后,希斯内罗斯回到芝加哥,为养活自己,先在墨西哥裔社

[1]石平萍“奇卡纳女性主义者”、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外国文学2005 ( 3)

区教退学的高中生,后来回到罗耀拉大学做行政助理。这些工作经历使她进

贴近和熟悉西语裔青少年的生活。

1984年.希斯内罗斯的长篇小说《芒果街的小屋》,由休斯顿的公众艺术出

版社出版。 第二年,该书荣获著名的前哥伦布基金美国图书奖, 奠定了她的作家 地位。《芒果街上的小屋》的写作始于依阿华大学作家坊,灵感就是上面提到的 关于房子的课堂讨论。 小说背景设在作家长大的芝加哥波多黎各裔贫民区, 具有

定的自传色彩。

作为在主流文化中最活跃、在经济上最早成功的墨西哥裔女作家。她拒绝牺 牲族裔身份以彻底融入主流社会,相反,愈成功,她对本族群的认同、她的社会 责任感愈强烈:

作为一个作家、这个族群的一分子,我觉得应该围绕我的族群而创

作,因为通过这种方式, 我能做一些事促进世界发生改变。 我认为有过

我这样生活经历和见闻的人不可能没有责任感。 如果我熟视无睹, 躲避

有我的性别——给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有许许多乡的不公正等着

我去关注。我可以帮助其他女性找到另外的生活出路, 让这样的变化成

为现实。我能借助创作做到这些,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1]

这就是桑德拉-希斯内罗斯。一个女性主义的、代表墨西哥裔美国人的声音。

如彩虹般绮丽的美国文坛中一抹绚烂的亮色。 桑德拉-希斯内罗斯以最先描写居 住在芝加哥的墨西哥裔美国人的生活而名, 她的作品促使墨西哥裔美国女性的观 点引入文学主流, 她用自己的经历为题材进行创作, 她的第一部小说 《芒果街上 的小屋》是其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

、《芒果街上的小屋》

芒果街的小屋》 是一部成长小说, 主人公和叙述者是一个名叫埃斯佩朗莎

[1]石平萍 “奇卡纳女性主义者”、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的墨西哥裔女孩,居住在西语裔聚居的芒果街上,她个性敏感,观察敏锐,街上 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那我自身就有问题了。

我觉得我的族群

外国文学 2005 ( 3)

发生的一点一滴都被她看在眼里。小说一开头,埃斯佩朗莎描述了贫困的家境和因此受到的歧视,内心非常憧憬拥有自己的房子。她注意到邻居对西语裔怀有恐惧和敌意,总是迫不及待地搬离芒果街。更让她触目惊心的是芒果街上其他女性

的遭遇:她们或者早婚,逃脱专制霸道的父亲,不料嫁了个虐待成性的丈夫;或者极富才情,却因社会偏见和过早陷入婚姻牢笼而变得庸俗愚钝。

诸多的见闻使埃斯佩朗莎深刻感受到处于美国文化边缘的西语裔,尤其是其中女性的困境、挣扎与无奈,她决意改变自己的命运,冲破阶级和性别的樊篱,成为作家。小说结尾,埃斯佩朗莎决定去外面闯世界,但她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表示一定会回来帮助那些无法走出芒果街的人们,改变芒果街的面貌。

芒果街上的小屋》以墨西哥裔美国人在芝加哥的生活居住情况为背景。芒

果街上的女孩埃斯佩朗莎生于贫乏与卑微,但美好的梦想伴随着她成长。通过比较小说中人物的不同成长经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靠自己的头脑与双手才能赢得美好光明的未来与发展。

一)女孩们的不同成长经历

对小说的作者来说,拉丁裔社区这是一个很压抑的地方。这里,女人的前景无从乐观。主人翁埃斯佩朗莎,萨利,玛玛西塔以及玛琳都是生活在芒果街上的女子,可是她们的人生追求与成长经历各不相同。因此,虽然属于同一个种族,生活在同一个社区,她们却有着不同的生活状态与未来。

1 .埃斯佩朗莎的成长经历

在英语里她的名字意味着“希望”,在西班牙语里,它意味着“哀伤”,“等待”。作为进入美国的移民,族裔传统文化与现实世界之间,有痛苦的割裂,也有痛苦的妥协。埃斯佩朗莎先前不住在芒果街,从她记事起,她就记得自己搬了好多次家。小小的埃斯佩朗莎心里明白,“自己得有一所房子,一所可以指给别人看的房子.可是,芒果街上的小屋不是。”

初到芒果街,埃斯佩朗莎结交的第一个朋友是“猫皇后凯西” 。凯西很友善,主动给她介绍当地的街坊和店铺。然而她也会吹嘘自家的法国亲戚和那里的“家宅”,会童言无忌地直说科尔德罗之流(非白人)的到来导致社区档次下降。小

孩子似懂非懂的话充分地并残忍地折射着成人社会的矛盾,弊端和偏见。一顿午餐让埃斯佩朗莎明白贫穷使她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埃斯佩朗莎看着那些能在学校餐厅吃午饭的“特殊的孩子”,千方百计说服妈妈给她带饭,却在餐厅遭到女监管的阻拦,她感到那么失望,满心屈辱。把如此微不足道的就餐权利幻化成某种美好辉煌体验的,是辛酸而卑微的处境。青春期不知不觉来到。她穿上别人送的五颜六色的旧高跟鞋招摇过市,开始对男孩产生兴趣。真正的初吻发生在嘉年华会游乐场上。一群男孩来纠缠,其中一个还强行亲吻了埃斯佩朗莎。这破坏了少女对爱情的幻想。

“不是小公寓,也不是阴面的大公寓,也不是哪个男人的房子,也不是爸爸的房子。是完完全全属于我自己的。那里有我的前廊我的枕头,我漂亮的紫色矮牵牛,我的书和我的故事。我的两只等在床边的鞋,不用和谁去作对,没有别人扔下的垃圾要拾起。只是一所寂静如雪的房子,一个自己归去的空间,洁净如同诗笔未落的纸。”不断地搬迁和住着租来房子的不便,领埃斯佩朗莎渴望得到一所自己的房子,孩子的愿望往往反映自己最迫切需要的东西。埃斯佩朗莎需要一所能让自己抬头挺胸的房子,需要朋友,需要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