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宪法、行政法教案

合集下载

宪法的教案初中

宪法的教案初中

宪法的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 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宪法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宪法的基本概念:宪法的定义、特点和类型。

2.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与国家法律体系、宪法与公民权利保障、宪法与国家治理。

3. 宪法的历史发展: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订过程。

4. 宪法的主要内容:宪法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

5. 宪法的遵守和维护:宪法的执行、宪法的监督、宪法的宣传教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宪法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石,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宪法在案例中的作用,加深对宪法地位和作用的理解。

4. 宪法历史发展:介绍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订过程,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发展历程。

5. 宪法主要内容:讲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内容,让学生掌握宪法的基本内容。

6. 宪法的遵守和维护:教育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学会运用宪法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7.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宪法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宪法的重要性和作用,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尊重和维护宪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作用、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宪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宪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法治观念: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宪法意识,评价学生法治观念的提升。

宪法与行政法

宪法与行政法

宪法与行政法教案:宪法与行政法引言:宪法和行政法是现代法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对于国家的政治体制、法律制度和行政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本教案将从宪法和行政法的概念、原则、关系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两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一、宪法的概念与特点1. 宪法的定义与内涵- 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国家政治、法律和行政体系的根基。

-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基本原则。

2. 宪法的特点与功能-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

- 宪法是国家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的基础,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 宪法是国家治理的规范和指导,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二、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1. 宪法与行政法的内在联系- 宪法是行政法的基础和前提,行政法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和精神。

- 行政法是宪法的具体化和实施,行政法是宪法的延伸和补充。

2. 宪法与行政法的相互作用- 宪法对行政法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行政法必须遵守宪法的原则和规定。

- 行政法对宪法具有具体化和实施作用,行政法通过具体的规定和程序来实现宪法的要求。

三、宪法与行政法的原则1. 宪法的原则- 法治原则:依法治国,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 人民主权原则: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 分权原则: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独立的机关。

- 权力制衡原则:各个机关之间相互制约,实现权力的平衡和制衡。

2. 行政法的原则- 合法性原则:行政行为必须依法进行,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权力。

- 公正与公平原则:行政行为必须公正、公平,不得歧视和滥用职权。

- 透明与公开原则:行政行为必须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

- 效率与公共利益原则:行政行为必须高效、公正,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

四、宪法与行政法的实践应用1. 宪法的实践应用- 宪法的解释与修正:宪法的解释权和修正权由宪法机关行使,保证宪法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宪法初中政治教案

宪法初中政治教案

宪法初中政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理解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提高宪法素养。

2. 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增强法治意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宪法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宪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宪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提问: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宪法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

2. 强调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践行宪法精神,增强法治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以及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同时,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培养方案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培养方案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理论基础,掌握宪法、行政法的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和较强的法律实务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1.宪法基本理论:主要研究宪法的产生、发展、本质和基本原则,宪法制度与国家权力结构,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等。

2.宪政制度与法律:学习各国宪政制度及其发展历程,宪法性法律及其作用,宪法解释、宪法监督等。

3.行政法原理:了解行政法的概念、特点、功能及发展历程,学习行政法律关系、行政行为、行政程序等基本原理。

4.行政法律制度:学习行政组织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等具体行政法律制度。

5.行政诉讼与国家赔偿:掌握行政诉讼的基本原理、程序和国家赔偿制度。

6.行政法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行政法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7.行政法实务训练:进行模拟法庭、模拟听证等实践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培养独立思考和论文写作能力,提高学术素养。

9.法律法规与社会实践:结合社会实践,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法律实践能力。

10.政治素养与职业道德: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三、教学安排本培养方案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理论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则包括实验、实习和项目等多种形式。

在教学安排上,应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合理分配学时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考核方式本培养方案的考核方式包括考试、论文、作品等多种形式。

具体考核方式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定,目的是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

同时,应注重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

宪法、行政法教案

宪法、行政法教案

宪法、行政法教案一、宪法基本理论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2)使学生掌握宪法的原则和内容。

(3)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宪法的定义: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是国家的根本法。

(2)宪法的特征:普遍性、原则性、纲领性、稳定性。

(3)宪法的作用:保障公民权利、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4)宪法的原则:法治原则、人权原则、平等原则、民主原则。

(5)宪法的内容:宪法、宪法修正案、附则。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讲解宪法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2)分析宪法的原则和内容。

(3)组织学生讨论宪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行政法基本理论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行政法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2)使学生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遵守行政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行政法的定义: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2)行政法的特征:公定力、强制性、具体性、程序性。

(3)行政法的作用:保障公民权益、维护公共秩序、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合法原则、合理原则、程序正当原则、效率原则。

(5)行政法的主要内容: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监督、行政责任。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讲解行政法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2)分析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组织学生讨论行政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行政行为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行政行为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和效力。

(3)培养学生正确行使行政权利、履行行政义务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行政行为的定义: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2)行政行为的特征:公定力、单方面性、强制性、具体性。

(3)行政行为的分类: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合同、行政强制。

《行政法学教案》课件

《行政法学教案》课件

《行政法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行政法学的概述1.1 行政法学的定义解释行政法学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强调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质1.2 行政法学的产生与发展介绍行政法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分析行政法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法律需求1.3 行政法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阐述行政法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探讨行政法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1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述解释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内涵强调行政法基本原则在行政行为中的指导作用2.2 行政合法性原则阐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和内容分析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行为中的应用和保障2.3 行政合理性原则解释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概念和内涵探讨行政合理性原则在行政行为中的具体体现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制度3.1 行政法的基本制度概述介绍行政法基本制度的概念和特点强调行政法基本制度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作用3.2 行政许可制度解释行政许可制度的含义和目的分析行政许可制度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和限制3.3 行政强制制度阐述行政强制制度的概念和内容探讨行政强制制度在行政管理中的具体实施和保障第四章:行政行为及其法律依据4.1 行政行为概述解释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点强调行政行为在行政法学中的重要地位4.2 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介绍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和来源分析行政行为法律依据的适用和遵守4.3 行政行为的种类和效力阐述行政行为的种类和特点探讨行政行为的效力和变更、撤销情形第五章:行政诉讼制度5.1 行政诉讼制度概述解释行政诉讼制度的概念和特点强调行政诉讼制度在保障公民权益中的重要作用5.2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条件介绍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条件分析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和条件的具体规定5.3 行政诉讼的程序和裁判阐述行政诉讼的程序和步骤探讨行政诉讼裁判的种类和效力第六章:行政复议制度6.1 行政复议制度概述解释行政复议制度的概念和特点强调行政复议制度在行政行为监督中的重要作用6.2 行政复议的范围和条件介绍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和条件分析行政复议受案范围和条件的具体规定6.3 行政复议的程序和决定阐述行政复议的程序和步骤探讨行政复议决定的形式和效力第七章:行政赔偿制度7.1 行政赔偿制度概述解释行政赔偿制度的概念和特点强调行政赔偿制度在保障公民权益中的重要作用7.2 行政赔偿的范围和标准介绍行政赔偿的受案范围和赔偿标准分析行政赔偿范围和标准的具体规定7.3 行政赔偿的程序和赔偿方式阐述行政赔偿的程序和步骤探讨行政赔偿的方式和执行第八章: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8.1 行政强制措施概述解释行政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特点强调行政强制措施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作用8.2 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和适用条件介绍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和适用条件分析行政强制措施适用条件的规定和限制8.3 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和程序阐述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和特点探讨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和方式第九章: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的诉讼审查9.1 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的诉讼审查概述解释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诉讼审查的概念和特点强调诉讼审查在行政法律制度中的重要作用9.2 行政处罚诉讼审查的范围和条件介绍行政处罚诉讼审查的受案范围和条件分析行政处罚诉讼审查范围和条件的具体规定9.3 行政强制措施诉讼审查的程序和裁判阐述行政强制措施诉讼审查的程序和步骤探讨行政强制措施诉讼审查的裁判种类和效力第十章:行政法学的应用与实践10.1 行政法学的实际应用分析行政法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强调行政法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10.2 行政法学的实践探索介绍行政法学在实践中的发展情况和挑战探讨行政法学在实践中的创新和未来趋势10.3 行政法学教育与培训强调行政法学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探讨行政法学教育和培训的方法和途径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理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等,对于掌握行政法学的核心内容至关重要。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讲义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讲义

第一讲宪法与行政法的基础概念[教学目标]准确理解宪法与行政法的10个基础概念及其法理意义,完成本课程的知识准备。

[基础概念]宪法宪政分权与制衡宪政时代立宪运动法治民主行政行政法法治政府一、宪法(constitution)规定一国基本人权和权力分配结构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

①定义“宪法”的三种视角:A. 从“权与法”的实质意义上理解,如白芝皓(W.Bagehot)、布赖斯(J. Bryce)、戴西、詹宁斯(W. I. Jennings)等。

认为宪法是确立政体和人民同政府间相互关系的权利义务的规则,因而,宪法非“宪法典”(constitution),而是“constitutional laws”。

20世纪福利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还包括了更为宽泛的内容)。

B. 从宪法与普通法关系的形式意义上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从形式上理解“根本”。

C. 形式意义的一种最新解释,公共选择理论(尤指弗吉尼亚学派宪法经济学)的理解,“最基本的博弈规则”,布坎南、塔洛克(G. Tullock, 1962)。

②拉丁语“constitutio”及其复数形式“constitutiones”—主权者颁布的法律、宗教法。

英语“constitution”本意指“事物的本性或构造”,后演绎出“政体”、“章程”、“法规”、“宪法”等多种涵义。

因此,“宪法”最原始的语义之一是“反映一个国家的性质及规定其基本制度结构的法规体系”,如《克拉伦敦宪法》(The constitution of clarendon, 1164),而1215年制定具有现代宪法意义的《自由大宪章》却称作“Magna charta”。

“宪法”一词在汉语界由来已久,如《国语》所谓“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也”,该词系指“典章”、“法度”而言,现代意义的宪法及其观念是舶来品,中国官方和主流学界的移植始于内忧外患的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时期,后在民族自强和现代化的驱使下变为自主的探索。

宪法、行政法教案

宪法、行政法教案

宪法、行政法教案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1.1 教学目标了解宪法的定义、特征和作用掌握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理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1.2 教学内容宪法的概念与分类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法治原则、权力制衡原则)宪法的基本内容(国家制度、公民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宪法案例,加深对宪法原则的理解小组讨论法:讨论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宪法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二章:行政法基本理论2.1 教学目标了解行政法的定义、特征和作用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理解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违法性2.2 教学内容行政法的概念与分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内容(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监督与救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违法性判断标准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案例,加深对行政法原则的理解小组讨论法:讨论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违法性判断标准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法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三章: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3.1 教学目标理解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掌握宪法对行政法的规范与制约作用了解行政法对宪法实施的具体化与落实3.2 教学内容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概述宪法对行政法的规范与制约作用(宪法原则的体现、宪法条款的约束)行政法对宪法实施的具体化与落实(行政法的制定、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判断)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及其具体表现案例分析法:分析宪法与行政法案例,加深对两者关系的理解小组讨论法:讨论宪法与行政法在实际案例中的相互作用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宪法与行政法关系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四章:宪法的适用与解释4.1 教学目标理解宪法适用与解释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宪法适用的基本程序和规则了解宪法解释的机构和方法4.2 教学内容宪法适用的概念和范围宪法适用的基本程序和规则(司法审查、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宪法解释的机构和方法(宪法法院、最高法院、立法机关、宪法委员会)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宪法适用的概念、程序和规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宪法适用案例,加深对宪法适用的理解小组讨论法:讨论宪法解释的机构和方法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宪法适用与解释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五章:行政法的基本制度5.1 教学目标理解行政法基本制度的内容和作用掌握行政法基本制度的组成和运作了解行政法基本制度对行政行为的规范与制约5.2 教学内容行政法基本制度的定义和分类行政法基本制度的组成(行政组织制度、行政决策制度、行政执行制度、行政监督制度)行政法基本制度对行政行为的规范与制约作用(合法性、合理性、公开性、程序性)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法基本制度的定义、组成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法基本制度案例,加深对行政法基本制度的理解小组讨论法:讨论行政法基本制度对行政行为的规范与制约作用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法基本制度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六章:行政行为与行政合法性6.1 教学目标理解行政行为的定义和种类掌握行政合法性的判断标准和原则了解行政行为中的法律适用与法律依据6.2 教学内容行政行为的定义和种类(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合同)行政合法性的判断标准(合法性、合理性、程序性)行政行为中的法律适用与法律依据(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行政解释)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行为的定义、种类和法律适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行为案例,加深对行政合法性的理解小组讨论法:讨论行政合法性的判断标准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行为的定义和种类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七章:行政诉讼与行政救济7.1 教学目标理解行政诉讼的概念和作用掌握行政救济的途径和程序了解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与法律依据7.2 教学内容行政诉讼的概念和作用(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权益、监督行政机关)行政救济的途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与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相关法律法规)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诉讼的概念、作用和法律适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诉讼案例,加深对行政救济的理解小组讨论法:讨论行政救济的途径和程序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诉讼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八章:宪法与行政法案例分析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宪法和行政法实际应用能力加深学生对宪法和行政法原则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2 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宪法和行政法案例进行分析分析案例中的宪法和行政法原则及其适用讨论案例中的争议问题及其解决方案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案例背景和涉及的法律问题案例分析法: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分为八个章节,涵盖了宪法和行政法的基本理论、关系、适用与解释、基本制度、行政行为与行政合法性、行政诉讼与行政救济以及案例分析等内容。

《行政法学教案》课件

《行政法学教案》课件

《行政法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行政法导论1.1 行政法的定义与特性解释行政法的概念探讨行政法的基本特性1.2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阐述行政合法性原则讨论行政合理性原则介绍行政公开原则1.3 行政法的法律体系描述行政法的法律层级结构分析行政法与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部门的关系第二章:行政组织法2.1 行政组织的概念与类型定义行政组织列举不同类型的行政组织2.2 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与职能分析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探讨行政机关的职能与权力范围2.3 行政组织的法律规范介绍行政组织法的基本规定讨论行政组织法律规范的适用与执行第三章:行政行为法3.1 行政行为的定义与分类解释行政行为的概念列举行政行为的不同类型3.2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阐述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要求分析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的具体内容3.3 行政行为的无效与撤销讨论行政行为无效的条件介绍行政行为撤销的程序与法律后果第四章:行政程序法4.1 行政程序的概念与意义定义行政程序探讨行政程序的重要性和作用4.2 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阐述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分析行政程序原则的具体内容4.3 行政程序的法律规定介绍行政程序法的基本规定讨论行政程序法律规定的适用与执行第五章:行政诉讼法5.1 行政诉讼的概念与特性解释行政诉讼的概念探讨行政诉讼的基本特性5.2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排除事项分析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讨论行政诉讼排除的事项5.3 行政诉讼的程序与裁判介绍行政诉讼的程序步骤阐述行政诉讼裁判的种类与效力第六章:行政强制法6.1 行政强制的概念与种类定义行政强制列举行政强制的不同种类6.2 行政强制的法律依据与程序阐述行政强制的基本法律依据分析行政强制程序的具体步骤与要求6.3 行政强制中的权利保障与救济讨论行政强制过程中当事人的权利保障介绍行政强制救济的途径与方法第七章:行政处罚法7.1 行政处罚的概念与原则解释行政处罚的概念阐述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7.2 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列举行政处罚的不同种类分析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限与程序7.3 行政处罚的程序与执行介绍行政处罚的程序步骤讨论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方式第八章:行政许可法8.1 行政许可的概念与特征定义行政许可探讨行政许可的基本特征8.2 行政许可的设定与实施分析行政许可的设定条件与程序讨论行政许可的实施与监督管理8.3 行政许可的法定原则与救济阐述行政许可的法定原则介绍行政许可救济的途径与程序第九章:行政复议法9.1 行政复议的概念与性质解释行政复议的概念探讨行政复议的性质与作用9.2 行政复议的范围与管辖分析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讨论行政复议的管辖机关与权限9.3 行政复议的程序与决定介绍行政复议的程序步骤阐述行政复议决定的形式与效力第十章:行政与国家赔偿法10.1 行政与国家赔偿的概念与制度定义行政与国家赔偿探讨行政赔偿制度的基本原则10.2 行政赔偿的范围与归责原则分析行政赔偿的适用范围讨论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与标准10.3 行政赔偿的程序与赔偿方式介绍行政赔偿的程序步骤阐述行政赔偿的方式与计算标准第十一章:行政合同法11.1 行政合同的概念与特征解释行政合同的概念探讨行政合同的基本特征11.2 行政合同的种类与设定列举行政合同的不同种类分析行政合同的设定条件与程序11.3 行政合同的履行与解除介绍行政合同的履行原则与方式讨论行政合同的解除条件与法律后果第十二章:行政监督法12.1 行政监督的概念与制度定义行政监督探讨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原则12.2 行政监督的范围与主体分析行政监督的适用范围讨论行政监督的主体与权限12.3 行政监督的程序与法律责任介绍行政监督的程序步骤阐述行政监督的法律责任与后果第十三章:行政规范性文件法13.1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概念与特征解释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概念探讨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基本特征13.2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效力分析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与要求讨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级与适用规则13.3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与清理介绍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机制阐述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程序与要求第十四章:行政伦理法14.1 行政伦理的概念与重要性解释行政伦理的概念探讨行政伦理的重要性与作用14.2 行政伦理的原则与规范阐述行政伦理的基本原则介绍行政伦理的具体规范与要求14.3 行政伦理的监督与教育讨论行政伦理的监督机制阐述行政伦理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第十五章:行政法案例分析15.1 行政法案例的选材与分析方法介绍选择行政法案例的标准与方法阐述行政法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15.2 典型行政法案例解析分析具体行政法案例的背景与事实讨论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与判决结果15.3 行政法案例分析的教学意义阐述行政法案例分析的教学价值介绍行政法案例分析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行政法学教案》PPT课件涵盖了行政法导论、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与国家赔偿法、行政合同法、行政监督法、行政规范性文件法、行政伦理法以及行政法案例分析等多个章节。

《宪法与行政法》讲授提纲

《宪法与行政法》讲授提纲

《宪法与行政法》讲授提纲
一、引言
A.教材介绍
B.学习目标
C.研究方法
二、宪法的概述
A.宪法的定义与特点
C.宪法的作用与意义
三、宪法的主要内容
A.宪法的组成部分
1.宪法的序言
2.宪法的总纲
3.宪法的基本权利
4.其他宪法条文的主要内容
B.宪法的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2.集体领导原则
3.公民平等原则
4.共和国宪政原则等
C.宪法的修改与解释
1.宪法的修改程序
2.宪法的解释方法
四、行政法的概述
A.行政法的定义和特点
B.行政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
C.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五、行政组织与行政行为
A.行政机关的概念与种类
B.行政行为的概念与分类
C.行政自由与行政裁量权
六、行政程序与行政诉讼
A.行政程序的基本要素
1.行政程序的程序保障
2.行政过程的程序要求
B.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1.行政诉讼的主体规定
2.行政诉讼的程序规定
七、行政责任与行政监督
A.行政责任的种类与形式
B.行政监督的主要形式与机构
C.行政责任与行政监督的关系
八、宪法与行政法的互动
A.宪法对行政法的制约与指导
B.行政法对宪法的实施与维护
九、宪法与行政法的新形势
A.互联网时代下的法治问题
B.全球化背景下的法治挑战
十、总结与展望
A.宪法与行政法的重要性
B.未来研究方向
以上是《宪法与行政法》讲授提纲的一个例子,您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提纲可以包括章节标题、主要内容以及相关案例和法律规定等,以便帮助教学效果的提升。

《宪法与行政法》讲授提纲

《宪法与行政法》讲授提纲

《宪法与行政法》讲授提纲一、概述(200字)1.宪法和行政法的定义和概念2.宪法和行政法之间的关系和区别3.宪法和行政法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宪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300字)1.宪法的概念和意义2.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政权的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和运行方式、国家主权的行使、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政权分立与制衡等三、宪法的内容与修宪(400字)1.宪法的内容:国家机构和权力机关的组织和职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基本权利与自由等2.宪法的修宪:修宪的程序和条件、修宪的意义和影响、宪法解释的问题等四、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200字)1.行政法的概念和定义2.行政法的特征:行政法与行政行为、行政法与行政组织、行政法的内容和范围等五、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与规则(300字)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法治原则、合法原则、公正原则、公平原则等2.行政法的基本规则:行政行为的规范、行政组织的规范、行政程序的规范等六、行政法的实施与保障(300字)1.行政法的实施:行政行为的监督与管理、行政程序的保障、行政诉讼的途径等2.行政法的保障:行政法律责任的规定、行政法律关系的调整和协商解决、行政法治建设的措施等七、宪法与行政法的发展与变革(200字)1.宪法的发展与变革:宪法与时代的适应、宪法文化的发展、宪法意识的提高等2.行政法的发展与变革:行政法的法治化、行政法的社会化、行政法的国际化等八、总结与展望(200字)1.宪法与行政法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和作用2.宪法与行政法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以上为《宪法与行政法》讲授提纲,重点涵盖了宪法和行政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内容与修宪、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基本原则与规则、实施与保障以及发展与变革等内容。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宪法与行政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行政法学教案

行政法学教案

程序正当原则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 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应当公开, 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
权责统一原则
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 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 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 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02 行政法主体
行政机关
01
02
03
行政机关的定义
行政机关是指依法设立并 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组织, 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 关。
行政机关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 以将行政机关分为中央行 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政府机关和职能机关等。
行政机关的职权
行政机关在执行任务、行 使权力时,必须始终基于 法律,依法行使职权。
在法律面前平等。
效率原则
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应当注重提 高行政效率,遵循法定时限和合理的时间 要求,确保行政行为的及时性和合法性。
参与原则
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决策时,应当充分听取 各方当事人的意见,保障其合法权益,确 保其能够参与到行政决策过程中。
救济原则
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 行政机关侵害时,应当给予其法律救济的 机会,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3
国家赔偿的程序
国家赔偿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理和支付等环 节,其中赔偿方式包括实际赔偿和象征性赔偿两 种方式。
05 行政程序法
行政程序法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规范行政行为
行政程序法是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 时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和时限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程序法主要针对行政机关的行为进行 规范,确保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遵 循正当程序。

宪法学 教案

宪法学 教案

宪法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性质、功能,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掌握宪法的主要制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学生尊重宪法、遵守法律的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宪法基本概念:介绍宪法的定义、性质和功能,让学生对宪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 宪法基本原则:讲解人民主权原则、法治原则、人权保障原则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宪法的精神实质。

3. 宪法主要内容:解析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权力分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使学生全面了解宪法的内容。

4. 宪法主要制度:探讨选举制度、监督制度、地方制度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宪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个与宪法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授新知:按照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结合实例进行说明,使理论知识更具生动性。

3. 小组讨论:设计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课堂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思维活跃度等,进行实时反馈和指导。

2. 结果评价:通过测验、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根据教学过程和结果,反思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宪法学教案的设计思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法学专业优质课宪法与行政法

法学专业优质课宪法与行政法

法学专业优质课宪法与行政法在法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宪法与行政法是非常重要的两门课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组织形式、权力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行政法则是以行政机关为研究对象,研究行政行为和行政机关的组织、职能、权限等问题。

本文将从宪法与行政法的概念、特点以及在法学专业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宪法的概念与特点宪法是各国具有独特意义的一种法律。

它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范围和行使权限等内容。

宪法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是一个国家权威的法律文书,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宪法的制定和修订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合法的权威机构。

2. 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组织形式,是国家制度的根本依据。

宪法可以包括国家的政治制度、政体形式、权力机构等内容。

3. 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保障了公民的自由、平等和人权。

二、行政法的概念与特点行政法是以行政机关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分支学科,研究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行为的规范。

行政法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政法的对象是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的核心活动,是国家行政权力的具体体现。

行政法研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效力和行政程序等问题。

2. 行政法与行政机关有着紧密联系。

行政法不仅规范行政机关的行为,还规范了行政机关的组织形式、职权范围和行使权限等问题。

3. 行政法的特点是具有强制性。

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进行行政处罚或强制执行等措施。

三、宪法与行政法在法学专业的重要性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宪法与行政法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组织形式,对法律体系和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宪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定,对于深入理解国家制度、政治体制以及法律体系的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行政法教案

宪法、行政法教案

宪法、行政法教案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1.1 宪法概念与特征解释宪法的定义和起源阐述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效力讨论宪法的基本特征:综合性、最高权威性、原则性、纲领性1.2 宪法的历史发展回顾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宪法特点和演变讨论现行宪法的结构和主要内容1.3 宪法基本原则介绍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法治原则、权力制衡、人权保障解释每个原则的含义和重要性分析宪法原则在实际法律实践中的应用第二章:公民权利与义务2.1 公民权利概述列举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解释权利与自由的概念和分类分析公民权利的保障机制2.2 主要公民权利解析详细解析宪法中规定的几种主要公民权利: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隐私权、受教育权等讨论这些权利的内涵和适用范围分析权利间的相互关系和限制2.3 公民义务阐述公民的基本义务和责任讨论公民义务与国家利益、社会公共秩序的关系分析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第三章:国家机构3.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介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组成、职权和运作机制解释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和职责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3.2 presidency and government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职权和角色详细描述国务院的组成、职能和组织结构分析国家行政机构在宪法框架下的运作机制3.3 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介绍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设立、组织和职能讨论司法独立原则及其在我国的实践情况分析宪法对司法监督和法律解释的规定第四章:行政法基本理论4.1 行政法概念与特征解释行政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阐述行政法的基本特征:公权力性、强制性、具体性、程序性分析行政法在行政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4.2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介绍行政主体的种类和资格解释行政相对人的概念和权益分析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关系4.3 行政行为阐述行政行为的种类和特征讨论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要件分析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及其救济途径第五章: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5.1 行政许可制度解释行政许可的概念和设定原则详细描述行政许可的申请、审查和决定程序分析行政许可的法律监督和救济途径5.2 行政处罚制度列举常见的行政处罚种类解释行政处罚的法定条件和程序讨论行政处罚的适用范围和原则5.3 行政强制措施阐述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和适用条件分析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规定和限制讨论行政强制措施的救济途径和监督机制第六章: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6.1 行政复议概述解释行政复议的定义和性质阐述行政复议的目的和功能讨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6.2 行政复议程序详细描述行政复议的申请、受理、审查和决定程序分析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和效力讨论行政复议的公正性和效率6.3 行政诉讼制度介绍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和法院的审理方式解释行政诉讼中的原告和被告权益分析行政诉讼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第七章:国家赔偿法7.1 国家赔偿法的基本原则阐述国家赔偿法的目的和基本原则解释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和赔偿标准讨论国家赔偿的公正、公平和及时性7.2 国家赔偿的种类和范围列举可以获得国家赔偿的情形分析不同类型侵权行为对应的赔偿责任讨论赔偿责任的限制和免除7.3 国家赔偿的程序和执行详细描述国家赔偿的申请、审查和决定程序分析赔偿决定的执行方式和期限讨论国家赔偿中的争议解决途径第八章: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8.1 行政合同概述解释行政合同的定义和特征阐述行政合同的种类和应用领域分析行政合同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和作用8.2 常见行政合同类型介绍几种常见的行政合同类型:公共工程承包合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等解释行政合同的签订、履行和变更程序讨论行政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8.3 行政指导制度解释行政指导的概念和特征阐述行政指导的适用范围和方式分析行政指导在行政法中的作用和限制第九章:行政强制与行政强制执行9.1 行政强制概述解释行政强制的定义和性质阐述行政强制的种类和适用条件分析行政强制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和作用9.2 行政强制措施介绍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和程序解释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规定和限制讨论行政强制措施的救济途径和监督机制9.3 行政强制执行阐述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和方式分析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律规定和限制讨论行政强制执行的公正性和效率第十章:行政监管与行政评估10.1 行政监管概述解释行政监管的定义和性质阐述行政监管的目的和功能讨论行政监管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和作用10.2 行政监管的程序和方式详细描述行政监管的启动、进行和终结程序分析行政监管中监管机构的权力和职责讨论行政监管的公正性和效率10.3 行政评估制度解释行政评估的概念和特征阐述行政评估的目的和适用领域分析行政评估在行政法中的作用和限制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宪法基本理论中的宪法原则解析二、公民权利与义务中的主要公民权利解析三、国家机构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四、行政法基本理论中的行政行为解析五、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中的行政许可制度解析六、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中的行政诉讼制度解析七、国家赔偿法中的国家赔偿的程序和执行解析八、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中的行政合同概述解析九、行政强制与行政强制执行中的行政强制措施解析十、行政监管与行政评估中的行政监管概述解析对于每个重点环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宪法基本理论中的宪法原则解析:宪法原则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对于理解宪法的精神和目标至关重要。

2024年度-宪法学教案(doc)

2024年度-宪法学教案(doc)
宪法价值观包括几个方面。正直:公正处理每一件事情/诚信 :保持个人的高尚的品德/坚定:稳定地处理疑惑/公正:公 平的对待人/中立:时刻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勤奋:不辜负 人民赋予的权力。
5
宪法渊源与历史发展
宪法渊源
宪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等。一国或一国 不同历史时期的宪法究竟采取哪些渊源形式,则取决于该国的本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状况。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治意识是完善宪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未来,我国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普 及宪法法律知识,培养公民的法治信仰和法治习惯。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通过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03
法治政府建设的推进
政府依法行政是宪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法治建设方
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包括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等

25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宪法实施与监督机制的完善
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机制的建设,包括完善宪法解释程序、加强违宪 审查等。
03 制约性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制约的,一个人权利的实现往 往以他人义务的履行为条件,而一个人义务的履 行也往往是为了保障其权利的实现。
14
04
国家机构及其职权
15
国家机构概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国家机构的定义
国家机构的特点
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 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体系的总称。
阶级性、历史性、强制性、组织性。
公民基本权利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民对基本权利的需求日益增长。未来,我国将更加注重保障公民的 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大学二年级法学教案宪法与行政法基础

大学二年级法学教案宪法与行政法基础

大学二年级法学教案宪法与行政法基础教案一:宪法和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及关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国政治、法律和制度的基础。

行政法是以行政为对象的专门法律规范体系,包括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和权力运行方式。

本教案旨在介绍宪法与行政法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

一、宪法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 宪法的定义及作用宪法是一国国家机构的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组织结构、权力的行使方式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宪法居于法律的最高地位,对其他法律具有指导性和限制性作用。

2. 法治与宪政原则宪法建立在法治与宪政原则基础之上。

法治原则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应有法治保护。

宪政原则则强调政权分立、权力制衡、政府行使权力应受到制约和监督。

3. 宪法修正的程序与原则宪法修正应按照特定程序进行,通常需要有特定比例的议会通过、公民投票通过或特定机构批准等。

宪法修正的原则包括有限修正原则、高门槛原则等。

二、行政法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 行政法的定义与内涵行政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施国家意志、保障公共利益而制定的一系列对行政行为进行调整和管理的法规,是指导和规范行政机关行为的法律体系。

2. 行政法的特点行政法以行政为对象,其主要特点包括强制性、特殊性、有限性、公共性、防护性等。

行政法主要规范国家行政机关的行为,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三、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1. 宪法对行政法的基本要求宪法对行政法具有基本要求,行政法应符合宪法的规定,并由宪法赋予的国家机关制定和解释。

2. 宪法对行政法的制约与指导宪法对行政法具有制约和指导作用,行政法必须与宪法相一致,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 行政法对宪法的补充与实施行政法对宪法有补充和实施作用,行政法是宪法实践的具体体现,通过行政法对宪法的具体内容和程序进行解释和实施。

教案二:宪法与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宪法与行政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法治和实现公民权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行政法学教案》课件

《行政法学教案》课件

《行政法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行政法导论1.1 行政法的定义与特征解释行政法的概念阐述行政法的特征1.2 行政法的地位与作用分析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探讨行政法的作用1.3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介绍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解释各原则的含义与应用第二章:行政主体与行政行为2.1 行政主体的概念与分类阐述行政主体的定义列举行政主体的分类2.2 行政行为的种类与特征介绍行政行为的种类解释行政行为的特征2.3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探讨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标准分析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的程序与方法第三章:行政程序法3.1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解释行政程序法的概念阐述行政程序法的特征3.2 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介绍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解释各原则的含义与应用3.3 行政程序的法律制度阐述行政程序的法律制度分析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作用与意义第四章:行政诉讼制度4.1 行政诉讼制度的概述介绍行政诉讼制度的概念与特征阐述行政诉讼制度的目的与作用4.2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分析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讲解行政诉讼的管辖规定4.3 行政诉讼的程序与裁判阐述行政诉讼的程序解释行政诉讼的裁判种类与效力第五章:行政强制法5.1 行政强制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解释行政强制法的概念阐述行政强制法的特征5.2 行政强制的种类与适用条件介绍行政强制的种类解释行政强制适用条件的规定5.3 行政强制的执行程序与法律后果阐述行政强制的执行程序分析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律后果第六章:行政处罚法6.1 行政处罚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解释行政处罚法的概念阐述行政处罚法的特征6.2 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介绍行政处罚的种类解释行政处罚的设定规定6.3 行政处罚的程序与执行阐述行政处罚的程序解释行政处罚的执行方式与法律后果第七章:行政许可法7.1 行政许可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解释行政许可法的概念阐述行政许可法的特征7.2 行政许可的种类与设定介绍行政许可的种类解释行政许可的设定规定7.3 行政许可的程序与监督检查阐述行政许可的程序分析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方式与法律责任第八章:行政复议法8.1 行政复议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解释行政复议法的概念阐述行政复议法的特征8.2 行政复议的范围与管辖分析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讲解行政复议的管辖规定8.3 行政复议的程序与决定阐述行政复议的程序解释行政复议的决定种类与效力第九章:政府信息公开法9.1 政府信息公开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解释政府信息公开法的概念阐述政府信息公开法的特征9.2 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与方式介绍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解释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9.3 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与法律责任阐述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分析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责任与监督机制第十章:行政法案例分析10.1 行政法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介绍行政法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解释案例分析的重要性10.2 典型行政法案例解析分析具体典型行政法案例解释案例中的法律适用与法律后果10.3 行政法案例分析的实践意义阐述行政法案例分析的实践意义探讨行政法案例分析对行政法学发展的影响重点解析第一章:行政法导论重点:行政法的定义、特征、地位与作用;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高中政治教案设计

宪法高中政治教案设计

宪法高中政治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 分析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掌握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3. 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能够联系实际,认识到宪法对于保障人权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4. 培养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其法治观念。

教学内容:- 宪法的定义与特征- 宪法的历史发展简述-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宪法的修改与监督实施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 利用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

- 分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宪法的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 教师提出问题:“宪法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并简单回答。

知识讲解- 教师系统讲解宪法的概念、特征及其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位置。

- 结合历史背景,讲述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强调宪法的时代意义。

- 详细解读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如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法制等。

- 列举实例,说明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如言论自由、平等权等。

案例分析- 提供几个与宪法相关的现实案例,如宪法如何保障人权、如何处理权力滥用等。

- 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 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点评和补充。

互动提问- 教师就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学生抢答,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现场解答,促进课堂互动。

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宪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 提醒学生宪法不仅是一门学科知识,更是一种生活准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遵守和实践。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宪法对个人生活影响的短文,以加深对宪法作用的理解。

- 准备下次课的相关材料,比如收集一些宪法相关的新闻或案例,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讲让宪法走进生活呼唤依法行政教案设计:陈俊杰【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宪法的特征和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掌握: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思想教育: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能力培养:养成法律思维方式,运用法律解决身边的问题【教学重点】宪法的概念;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机关体系,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行政法的概念、任务;行政行为成立的有效条件;行政处罚的概念、种类及程序;行政法律关系、行政行为【教学方法】讲授案例讨论【教学课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导入:先来看两个案例案情1:某校高三(2)班接到通知,全班年满18周岁的同学都到大会堂里去,参加选举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活动。

这一通知在班里掀起轩然大波。

有的同学高喊"万岁",说自己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选举。

有的同学则抱怨:"高三了,高考为期不远了,那有闲工夫去参加什么选举?"班里年龄最小的谢飞同学则担心地问:"我今年只有17岁,是否可以参加选举?"平时什么都表现得挺积极的李刚同学则拍拍自己的胸口说:"你们不去的我包了,我一个人可以投10票。

"请问:以上这些同学的说法或做法对吗?你能回答谢飞同学的问题吗?案情2:原告齐玉苓原名"齐玉玲",与被告人之一陈晓琪都是山东省滕州市第八中学学生。

在1990年的中专考试中,齐玉苓被山东省济宁市商业学校录取,陈晓琪预考被淘汰,但在陈父--原村党支部书记陈克政的一手策划下,从滕州市八中领取了济宁市商业学校给齐玉苓的录取通知书,冒名顶替入学就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银行山东省滕州支行工作。

1999年1月29日,得知真相的齐玉苓以侵害其姓名权和受教育权为由,将陈晓琪、陈克政、济宁市商业学校、滕州市第八中学和滕州市教委告上法庭,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16万元和精神损失40万元。

以上两个案例都牵涉到宪法的问题,人天生是社会动物,要过政治生活。

在个体的人之上,必然存在一个众人认可的社会组织,它为了公共的安全和福利,必然地拥有个体的人所没有的某些权力。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权力过分集中于一个组织,必然地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如何在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找寻一种必要的平衡,正是宪法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宪法的概念及特点1.宪法的概念宪法是指调整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平衡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承载一国的政治价值理念,确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及义务,规范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的根本大法。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是宪法性规范的两大基本内容。

宪法是要告诉人们:国家从何而来?政府从何而来?国家是通过什么方式,按照什么原则,来组织一切国家机关的?国家是根据什么政治纲领来实现其政治统治职能的?通过建立什么社会制度来实现其公共管理职能的?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如何?公民在国家的统治和管理下,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势单力薄的公民是如何抗衡借助一整套国家机器武装起来的国家权力的?由于国家与公民的关系是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所以宪法又被称为根本法。

它是与政治有最密切联系的法,所以人们经常"宪"、"政"并提;宪法又是与民主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列宁说,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所以人们经常把宪法的产生,作为人类历史文明与野蛮、专制与民主的界碑。

宪法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地位非常特殊,试与普通法律作一个简单的比较:(1)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2)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3)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这是在文革后期制定的一部宪法,带有极左的色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这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制定的一部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中国现行宪法。

至今已修改四次:(1)1988年:全国人大通过第一至第二条宪法修正案;(2)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第三至第十一条宪法修正案;(3)1999年:全国人大通过第十二至第十七条宪法修正案;(4)2004年:全国人大通过第十八至第三十一条宪法修正案。

三、宪法的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公民权利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四、宪法的基本内容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宪法学所称的国家性质又称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体现该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属性。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是我国国家性质最集中和最深刻的体现。

我国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三)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的合法财产(四)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人民代表大会制制度(政体)所谓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它反映的是一国公共权力的来源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照法律规定选举产生。

4、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种类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内部构成形式,它反映的是一国整体和组成部分之间、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之间的相互关系。

现代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类:单一制和复合制。

(二)我国是实行单一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单一制的原因很多,总的来说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历史原因、民族原因、现实原因宜合不宜分,合利分弊。

(三)我国的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行政区域划分的简称。

我国的行政区域实行三级基本层次划分的体制;有自治州和市管县的地区,其行政区划层次为四级。

(四)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以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为前提,以少数民族聚居为基础,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

(五)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7、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公民的概念注意:公民与人民的概念的区别;公民与自然人概念的区别。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

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叫做中国公民。

公民不能与人民划等号。

后者是个政治学术语,只用在政治学领域,它所对应的概念是敌人。

公民是个宪法学术语,主要用在宪法学领域,它所对应的概念是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公民也不能与自然人划等号。

自然人是指自然而然由于出生就具备享有法律权利、承担法律责任主体资格的人。

它包括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概念所谓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维持作为人的固有的尊严,或者过着象人一样的生活所必需的权利。

所谓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为维护一国下的所有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每个公民所必须履行的义务。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a平等权b 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三个条件。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即中国公民;第二,年满18周岁;第三,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2).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注意:言论、出版自由的限制。

c 宗教信仰自由d 人身自由e 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f 社会经济权(1)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权的具体内涵。

平等就业、平等择业、有劳有酬、有劳有息、劳动培训、劳动条件、社会保险、组建工会、罢工自由。

(2)退休权(3)物质帮助权物质帮助权必须实现城乡一体化。

(4)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5)财产权g教育和文化权利h特殊人员的权利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华侨、侨眷等人的权利。

(四)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a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b遵守宪法和法律c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d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e依法纳税f其他义务呼唤依法行政(一)什么是行政?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组织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决策、组织、领导和调控的活动。

(二)什么是行政法?正如民法是有关民事的法,行政法是有关行政的法。

行政法是调整围绕行政活动而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配置并控制行政权,确认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

从法律体系来看,行政法是宪法之下的一部重要部门法。

(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行政法始终、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废除、实施、监督的基本准则和原理。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精神实质的体现,是行政法律规范存在的基础。

一个例子。

如《上海市水产养殖保护规定实施细则》规定:"无证捕捞水产品的,没收其渔获物及捕捞工具,第一次查获的,并处以三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第二次查获的,并处六十元以上、四百元以下的罚款;以后再查获的,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显然,在该规定的幅度之内,行政处罚单位是可以自由裁量的,但有了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处罚单位就不能随便地选择最高或最低的处罚,而要根据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给予合理数额的处罚。

现在,我们就来讲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目前,世界各国公认的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行政合法原则和行政合理原则。

行政合法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活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与法律相抵触。

这里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行政主体必须依法享有该项行政权,否则就是越权行政;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必须按行政法所规定的程序实施;行政主体所依据的行政法律必须是有效的。

若依据已废除的行政法来实施,构成侵权行为。

由此可以看出,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基础。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保持一定的合理性。

这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行政主体不仅要依法享有该项自由裁量行政权,还必须是在自由裁量行政范围内行使,否则构成越权违法行政;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必须依据一定的法律解释、党和国家的政策、客观标准、道德准则等,在合理裁量范围内行使;严重违反合理性的行政行为构成滥用职权,行政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依法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并对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在行政法上称之为行政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