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论文

合集下载

初中作文教学要重视审美情感培养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要重视审美情感培养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要重视审美情感的培养【摘要】文字及语言是作文的载体,强调作文的审美情感,不是全盘否定写作技巧及写作方法的传统,而是学会两条腿走路。

学会审美并且通过写作来反映美、创造语言文字美的意境,才是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

语言是表达情感的媒介,要上升到艺术的层面,融入高尚的审美情感,惟其如此,方能写出优美的文学作品。

【关键词】作文教学;审美情感;培养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偏重于对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强调“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只是流于口头空谈和形式,而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出的意志、情感等不是无病呻吟,就是老调重弹,了无新意,更不要说显著的个性特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感”,这一目标应该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所有活动中,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层面,其对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这一功能显得尤为突出。

一、审美情感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以说是教学的中端目标,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皆是对学生个体健全人格品性的抽象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审美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新课程实验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审美教育要求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感,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高中阶段的审美教育要求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具体到写作教学,审美情感培养的价值和功能就更为明显。

从传统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段法可以充分看出写作的重要性。

写作的实质应该是个人生活阅历、文化水平、道德情感、个性特质等在语言文字上的综合反映,理应是发自内心和灵魂深处的情感和思想的真实再现。

正如著名作家萧伯纳所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如何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独立新颖的思想呢?这就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写作的具体过程中努力引导学生学会审美,学会用自己的个性化语言表达美。

作文教学中情感作用及培养[论文]

作文教学中情感作用及培养[论文]

作文教学中情感的作用及培养《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

而眼下的中学生大部分同学怕写作文,学生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的情感枯竭。

情感,是作文的动机。

学生作文的第一难关就是打不开思路,即使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也往往无话可说。

这是什么原因呢?固然这与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缺少一种内在的动力——情感。

赞可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特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情感和词语。

”这种高涨的情绪是带有一种冲动性的情感。

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闲暇出真情”,有研究显示,人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时候是真情释放的最佳条件。

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由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式,由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内容去制订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式。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只有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信任他们,学生才能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要走下神圣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用自己的情感来调动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姿态和眼神把情感传递给学生,用饱满的激情引导学生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思考和搜寻那些曾经震撼心灵深处的经历往事。

然后进而引导学生将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和生活的感悟经过加工、酿造、整理,用语言文字表述于卷面上。

我想,这样的文章才具有真情实感,才更感人,才具有生命力。

二、丰富内容,激发情感许多教师有这样的经历,作文题目明确以后,作文指导中读适当的优秀范文,然后再让学生打草稿,有许多学生很容易依葫芦画瓢,照着例文去写,教师读一篇范文,他们便写出和范文相差无几的文章,让人感到哭笑不得。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

我们总喜欢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直接把矛头指向中考和高考。

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反思。

一、积累生活素材,享受作文快乐“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

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叶圣陶先生说:“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愈好。

有的并不是为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经历、情思、想象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整的定形不可。

”可见,作文既是人们生存的需要,也是展示人们生存状态的一种有效途径。

要成功地做人,要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离开了精神上的满足、愉悦与快乐则根本不可能。

而每个人的满足、愉悦与快乐则必须建立在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的基础之上,作文则是作者自我实现的一种手段。

只有当作文成为表达自我和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之后,才能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述自己的生活时产生愉悦、欢快和满足之情,此时的作文便成了人生享受的真正需要。

二、自主才能快乐,激情就是动力要充分激发主动性,就要改变作文教学中的被动和强制状态。

过去常有这样一种现象:作文成了强加在学生身上的负担,而不是他们自身的需要。

学生在作文中的被动地位使得他们厌恶作文、惧怕作文,根本谈不上作文的主动性。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创设主动写作的氛围和空间,让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作文的真正主人,帮助他们产生作文时的高峰体验和作文后的愉悦与满足,从而启发并激起他们写作的主动性。

习作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

习作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

习作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套话”2”(苏霍姆不用说具有个性,那么学生内部语言的生成,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

反而会与习作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便会索然无味,逐渐产生厌作情绪,甚至形成轻微心理障碍,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

这样习作练习才能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由此看来,激活学生情感,激活学生的积累,这些看似文外的功夫与“习作方法”的指导这种文内功夫同样的重要。

当然激活学生情感也不是件易事,其基本因素必须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师生间必须是零距离,其次激发学生对选题的兴趣,再者便是创设一定的情境。

3、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在与学生的座谈中,我了解到好多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笔,一个环节该写与否,该详与否,全然不知,这无疑给我们教者敲响警钟——习作指导不得法,或者说教师的习作指导学生消化不了,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成互改→誊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甚至在校外,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

也谈学生作文情感培养论文

也谈学生作文情感培养论文

也谈学生作文情感的培养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写作活动中的催化剂。

一个没有写作热情,对客观事物毫无情感体验的人,是写不出什么好作文的。

”由此看来,只有将情感渗透在写作的各个环节,才能使写作充满生机,使文章鲜活灵动。

那么不断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乃是作文教学之本,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标志之一。

一、结合课文,诱发作文情感语文课本中新选的每篇课文,都是经编者精心挑选的准确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文章。

教学中,教师如能将课文的分析讲解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不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内心的感情世界,培养了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逐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冰灯》一文中的父亲,在滴水成冰的严冬为满足“我”的一个小小的请求,自己制做冰灯。

制做时,选择了离炕很远的地方沙沙磨冰,手冻得实在无法承受时,塞到自己的棉衣底下焐手。

当“我”被沙沙的磨冰声惊醒发现这一幕时,内心十分感动,于是掀起被角请求父亲在热被窝里焐手。

父亲却赶紧走上前去,按下掀起的被角,说:“赶紧盖住,过年了,小心点,别着凉”。

课文对父亲的细节、动作、语言的描写,于普通、细小中浸透着深沉伟大的父爱。

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伟大的父爱,是每个教师都可以做得到的。

缺憾的是,有些教师就没能就此而再向前推进十分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借机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亲历的父爱或母爱。

那怕是学生寻找得不够得体、准确也罢,至少体现了教师的一种引领,而这种引领又至少会增强学生感受生活的意识,学生具备了这种意识,也许他今天没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真爱,而明天他一定会从多方面、多层次地感受生活中真情。

同时,也就是这样的引领,学生不仅学会了从生活的细微处观察、理解、感受生活中的真情实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情操,教师也从这样的引领中就势促成了一次高尚心灵的塑造。

并且如能在今后的教学中,结合不同的事例,每每抓住这样的机遇进一步地推广开去,学生就会在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中,逐步感受到亲亲之间,师生、生生之间,人人之间的真实情感,从而大大丰富学生内心的感情世界。

让作文教学融情而生论文

让作文教学融情而生论文

让作文教学融情而生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东拼西凑,生搬硬套,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不注意从生活实际选取材料,不愿用自己的语言,表露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

作文时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体现。

面对新课程改革,作文教学以人为本,让学生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间、抒自然之情、表自在之趣、显真实个性。

一.开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1、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

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

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

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性上的迟钝和麻木。

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中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能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

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我想,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求我们教师首先就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

只有这样,才能寻找时机,鼓励学生去观察,去寻找写作的素材。

我以重视学生写观察日记为突破口,平时总是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一些自己身边的事、景、人等,我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带着孩子们走向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作文素材。

拉近学生生活与写作的距离,使学生养成了留心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小学生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当他们受到周围环境、事物的感染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兴趣,当内心涌起不能抑制的情感时,他们便想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创造情感,渲染气氛,为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如:在一次班会课上,学生进行班干部竞聘,许多同学上台就“职”演讲,说出了自己竞聘成功的工作设想。

班会课后,我便抓住时机让学生去写“假如我是班长、学习委员、我当上了……之后”等作文,学生的兴趣特别高,都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样把学生带入了当时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思维,入境生情,融情入境,带着感情去深刻体验和感受,以言其心生,不为文造情。

初中语文写作情感培养论文

初中语文写作情感培养论文

初中语文写作情感培养之我见【摘要】初中阶段学生的作文往往还没有从小学生作文框框了摆脱出来,一篇作文里总有平淡地叙述,没有流露出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感情。

这是我们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我们语文老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也常常有此抱怨:”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作文的学生好无奈,苍白无力常平述,真情实感又何在?”我认为关键是我们教师,我们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文中。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情感培养有人说:当学习经过多次机械重复,学习技能到达了最高境界,就成了一种本能,如”九九乘法口诀表”当熟读成诵并达到最高境界时,就变成了一种本能,大脑随时随地都能反应出来。

作文是否也能这样通过机械重复而变成一种本能呢?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作文训练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不但训练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可能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感,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激活情感因素,培养作文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要深入发掘教材,激发学生情感。

课本,乃上课的根本,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知识载体。

语文课本上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是调动学生情感的主要凭借。

1、分析人物形象,以人育情。

人物形象是作家塑造的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体现了社会上某一阶层或类别的人的共性的典型形象。

人物形象本身带有作家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是调动学生情感的重要载体。

初中语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领会文章意境,以境育情。

意境是抒情文学作品中情与景的有机构成,是作家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成的艺术境界。

语文课本中许多优秀抒情篇章,展现了一幅幅既具有高度典型性又蕴含普遍社会情感的意境,是孕育情感的不竭源泉。

3、剖析文章义理,以理育情。

义理指文章的内容和道理。

以介绍事物特征、构造、性质及道理为内容的说明文和以发表看法观点为内容的议论文,在课本中都占有大量篇幅。

在自主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论文

在自主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论文

在自主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摘要】新课标中对语言教育提出“通过语言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在自主作文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理念之一。

本文切合教学实际,从“拟题——指导——点评”三个环节分析如何在自主作文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键词】自主作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51-0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这对语文教师在作文课堂改革的实践中起了指导作用。

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穿于自主作文教学过程之中,要在学生日常的作文习作训练中持之以恒加以引导。

一、自主作文的拟题立足于生活中的真、善、美自主作文训练要与学生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及鲜活多样的社会生活脱适应。

十几岁的学生,正是草尖上挂着露珠的年纪;每一位少男少女都是一首诗,都是一座储量丰富的矿藏;他们个个意气风发,个性鲜明,个个怀着对生活深沉的爱和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他们用心灵彩笔抒写作文,作文更为他们扬起生命的风帆。

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选择积累表现感情的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很多,但是几乎没有什么重大的事件,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繁杂琐事。

我们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要思考这些事情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这件事表现的感情和价值观是什么。

学生要记述身边的事件,在作文中塑造鲜明的形象, 抒发深刻的感受,表达独到的观点, 都必须带着一颗热爱生活, 关注社会,关爱人生的心灵去看、听、感受、研究人生百态、社会万象。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论文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论文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摘要:情,即情感、情趣。

感情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作家写作无一例外的都是将个人情感渗透在他们的创作中。

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也应当引导学生在文中倾注或浓烈或幽微的情感色彩。

教学中,应如何指点学生表述自己的真情呢?通过创设适当情境使学生习作有话可说,而且利于学生说真话,表真情。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设情景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051-02“文章不是无情物”。

无论议论、叙事还是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

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情境反映到写作中即设置一定的环境甚至是特殊的环境,借助一定的方法,让情感得以抒发。

可以通过环境变迁,设计巧合,个性化的语言对白、神态变化,想象联想来创设情境。

这些手法能让我们的思维在“情境”这一空间纵情驰骋,随意舒展,可以让我们的情感尽情的挥洒。

事实说明,恰当的情境设置将给文章平添许多色彩。

即使本身平淡无奇的作文通过设置情境,也立即象病树逢春一样焕发生机,那么在写作中如何创设“情境”传情呢?一、用环境变迁创设情景环境是人类开展一切活动的场所,而人类的思想感情也正是在活动中产生出来的,它是人类情感寄托的一个实体。

环境不断在发生着变化,人类的思想情感也在这种变化中不停的演变延伸。

“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文章中如能对环境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可以从侧面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

不但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且可以使人物的情感通过环境的变迁而起落有致。

如习作《寒冬的暖意》(大意:即将迟到的“我”骑车撞倒了一位老人,老人是去看他生病的孙子,但因年老而力不从心,“我”助他到医院后离去。

极简单的情节,但读之引人入胜)文章中分别设置了两个环境场景,人物的情感起伏在这一环境的变迁中,得以着重体现,情与景相融,景与情相合。

“夏去秋来冬又到,生活突然从一种热烈走向低谷,天气渐渐凉了,秋味儿随着秋风碎步而来,绿叶也在不经意间纷纷坠落,天地间也慢慢充彻着一股肃杀之气,一切都似乎没有了生气,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四处奔波着。

小学生作文教学论文【优秀7篇】

小学生作文教学论文【优秀7篇】

小学生作文教学论文【优秀7篇】小学作文教学的论文篇一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

下面谈一谈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做法:一、巧引妙渗《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去渗透。

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

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

比如:我在二年级教学以树的名称归类识字这一课时,渗透了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知识。

学完课中的字词,我提出下列问题:“咱们这儿都有哪些树?”“哪些树最常见?”“那些常见的树各是什么样?(干、枝、花、果等怎样?)”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怎样?(什么时间发芽、开花、结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去想、去问、去听,然后回到课堂上再说。

没想到,学生们说出了许多生动的句子,比如:”杨树长着许多只大眼睛,每天都在看着我们呢?“”杨花像一条条毛毛虫,一撮一撮地挂在树上。

“”杨叶像五指并拢的手掌,片片向上。

“……就这样学生一一回答了上列问题。

我听后非常高兴,又兴奋地引导他们把这些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刚才咱们说的话是介绍什么的?“学生齐声回答:”是介绍有关树的知识。

“抓住机会,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已经会作文章了。

刚才你们说的话就是一篇介绍树的知识的好文章。

回答前两个问题的话是一个自然段,回答后两个问题中每种树的样子、生长特点的话分别是一个自然段,把这些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

这就是说,把几个意思相关的句子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段话;把几个意思相关的段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

巧妙唤起学生内心情感循序渐进提高作文能力论文

巧妙唤起学生内心情感循序渐进提高作文能力论文

巧妙唤起学生内心情感循序渐进提高作文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提高。

当前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大多放在课后完成,这样既加重了学生课后的学习负担,又影响了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那么,如何进行写的训练呢?一、在阅读教学中随课文识字。

在课内进行字词训练对巩固识字效果十分必要。

众多实验也表明识字“当堂练”是在遗忘高峰前对识记加以强化,效果优于“回家练”,“课后练”。

我们提倡在课内进行字词训练。

训练的时机一般选择在阅读训练过程中或是下课前进行。

老师要激发学生主动识记的兴趣,通常的训练形式有抄写生字、生词、扩词、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词语搭配、找近反义词、近义词辨析和填空等。

二、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为写好作文做好语言储备。

对精彩语段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领悟、回味,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背诵。

抄写的识记速度要快于朗读,在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默写更能巩固记忆效果。

在课内可适当让学生抄写(或默写),课后不要求背诵而又精彩的文段亦可要求背诵,抄写要注重抄写的质量,力求学生写的又快又好。

课内进行摘抄佳句的训练不宜太多,一般以一周一次为宜。

三、遣词造句的训练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准确理解词义,并了解词语适用的语言环境:理解词义,了解适用范围,铺垫性练习。

指导学生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把句子写准确的同时还要写具体、写生动。

四、由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存在着差别,致使学生能说却不一定会写。

阅读短文中失分率最高的是回答问题部分。

主要表现为表达不完整,缺乏条理性。

应把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在训练学生用书面语言回答问题时,应提出具体要求。

即:要准确、要完整、要有条理,并做到有布置有检查。

在课上还可以让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以便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

五、批注课文是指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对文中疑难之处加以注释,批注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1、对语言文字描写技巧的批注。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唤起学生情感[论文]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唤起学生情感[论文]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唤起学生的情感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囿于旧教材体系,逐渐形成一种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自主意识,表现为作文安排谨按文体要求进行,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真切关注其情感意识,难以点燃思想火花。

一篇内容真实,语言流畅,内涵深邃的文章无不孕育着丰富而真实的情感。

如何在教学中给作文注入新的内涵,为学生创设一个写作的情境,培养、启迪、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尤为重要。

一、重视命题趣味,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作文的命题指的是为学生作文而提供的标题、材料以及提出的要求的总和。

命题是每次作文训练的能力目标的体现,必须是有计划的,而有计划并不是就要忽视命题中的情感因素。

好的命题不仅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路,更重要的是能唤醒他们的潜在情感。

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

反之,就会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

”因此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感情实际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好的作文题目应成为一种“诱因”,能帮助儿童打开记忆库房的大门,激起学生习作的欲望。

有启发性的命题不但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使其在头脑中浮现出作为写作素材的各种各样的鲜明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开拓学生思路,令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产生联想,诱发他们潜在的情感。

2.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所以,富有情趣的命趣,能使学生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引起创作激情。

如《蚊子的自白》、《怀念狼》、《给心灵吃点冰激凌》、《烧不破的手帕》等等。

3. 动真情,是学生作文的兴奋点,动情性的命题能引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写作冲动。

如《奶奶,我想您:》、《毕业以后》、《别了,我爱的母校》等等。

培养学生写作中最佳情感论文

培养学生写作中最佳情感论文

浅谈培养学生写作中的最佳情感【摘要】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写作活动中的催化剂。

一个没有写作热情,对客观事物毫无情感体验的人,是写不出什么好作文的。

”由此看来,只有将情感渗透在写作的各个环节,才能使写作充满生机,使文章鲜活灵动。

那么不断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乃是作文教学之本,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标志之一。

【关键词】培养学生;语文写作;最佳情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将是课堂中的主要目标,这样唤起学生对景、对物、对人的深刻感悟,从而驱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写作活动中去,让他们在入情、动情时,去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

一、对写作情感的认识写作是一种智力活动,是综合性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实际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智力操作技能。

智力是写作能力的基本要素,智力活跃了,学生的写作才会思路开阔,内容充实,具有一定的文采。

然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协调因素是比较复杂的,是否有了智力因素就能写出好作品呢?参与写作过程的实质上不仅仅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因素也伴随于写作过程的始终。

这里所谈的情感,缘自而又有别于生活中的一般情感,笔者姑且称之为写作情感。

所谓写作情感,是指写作者在其智力因素的作用下,对生活中的经历及对事物的认识,经心灵和时间的积淀与再加工而酝酿成的一种创作激情,从而把写作者的情感引入“胸中有积蓄,不吐不快”的创作意识状态之中。

二、写作情感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在现实中不乏这样的难题:写作者并不缺乏生活,在他周围感人之事也屡见不鲜,可他就是熟视无睹,爱莫可取;写作者天赋超人,技巧不凡,语言的修养也很高,可惜面对所需,却迟迟进入不了写作状态。

静心审视思之,就不难发现,我们亟待解决的是:写作情感在写作过程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放眼于指导写作知识的书林,介绍积累生活、积累素材的书籍比比皆是,惟独提到积累写作情感的书可谓是凤毛麟角。

这都是创作前积累所不可或缺的。

其实写作者进入写作过程前多如牛毛的积累,最终都是写作情感的积累,因为不经写作情感的积累,再好的生活素材也难以成为创作素材。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培养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培养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培养【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1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命脉。

语文教学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用情感能打动学生心灵。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有了对学习的良好情感,就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呢?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情感的形成。

教师要真正做到爱生如子,从各个方面,特别是情感方面关心、爱护学生。

教师通过师生情感交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会全身心投入学习。

这是因为,师生的情感关系首先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期望,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同时师生情感关系,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

当教师与学生情感交融,教师的要求、期望就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和努力的目标。

而师生情感不融洽,即使教师讲课再好,学生听起来也可能不感兴趣。

教师再合理的期望也可能会被学生拒绝,无法成为其前进的动力。

故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愉快教学,调动学生内在学习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当学生对某项事情感兴趣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和长时间稳定,观察、记忆和思维活动也会朝着好的方向积极发展,出现全身心投入的热情和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

愉快教学发挥情感促进作用,还表现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他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规定的操作活动。

遮掩的活动会使学生因缺乏学习状态而难以完全适应各种学习情况,从而产生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的消极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从情感入手诱导学生,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消除这种不良影响,把强制性的教学活动变成主动性的教学活动,从而发挥情感的动力效力,真正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

三、阅读教学要注意教给学生体验情感的方法情感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只有被感知过的事物,才能产生一定的情感。

因此教师应通过教学,把与文章有关的北京、故事等给学生讲清楚。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论文]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论文]

浅谈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

语文教学的进程:字、词、句、段、篇、章,就可以说明我们整个的语文教育过程,实际上都是为写作打基础。

因此,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重视作文教学是每一语文教师必需的教学态度。

但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却又令很多教师感到头疼,认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不容易的。

教师感到教学难,学生感到写作文更难,有的学生把作文课说成“作难课”,就足以说明作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度。

据笔者的经验,学生最常反映作文难写的主要原因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不会表达、词汇不丰富、不愿意写等几种毛病。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感到作文比较难的一大原因,就是没有写作的材料,也就是不知道写什么,或者说无事可写。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就让学生多注意身边事,并且用一个本子专门记录每天自己身边发生或经历的事情,因为学生对于自己身边的事情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往往都比较熟悉,所以让他们观察和记录身边的事情,就等于让他们积累写作的素材。

有了写作的素材,就解决了写作文无事可写的问题。

中学生的心智已经比小学阶段成熟许多,作文能力也比小学阶段进步很多,所以解决了写作材料的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作文的一大难题,向写好作文迈进了一大步。

经过一段时间的要求,学生自己就养成了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及时记录的良好习惯。

但我对学生的要求远不止于此,在学生记录完后,我还要求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把自己所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找出自己感到最有意义的事情,然后在作文课时,要求学生把自己整理的内容进行挑选,写成作文。

因为有了写作的材料,所以作文写起来也就容易多。

二、写自己亲身感受的事情很多学生写作文没有感情,只是平铺直叙,使人读后感觉没有一点感染力,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年龄小,对于所写的事情没有亲身经历过,缺乏丰富的情感体验经历,所以写作文就不知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

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作文写作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作文写作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作文写作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的写作要有个性的要求,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写作情感,激励写自由文的角度。

去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作文写作的指导。

关键词:个性化;写作情感;自由文在许多初中生的作文中,我们几乎感受不到少年人特有的灵性和活力。

看不到独特的情思和丰富的想象,读不到灵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他们的作文已经失去了自已的个性。

所谓个性是一个学生先天拥有的以及后天在一定社会条件、家庭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性格。

学生能在作文中通过自已的思维方式来掏思宽意,能从文章的内释和语言中体现出自己的性格,我认为这就是个性化的作文。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出具有自已个性化的作文呢?笔者在此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思想,激发写作情感现在的学生在写作文时普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

认为作文难写,没东西可写。

为此,在教学伊始就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勇于表达自已的内心情感世界.把教师当作倾吐心事的对象,从而燃起学生写作的热情。

教师应率着鼓励和赞美的原则.注意发现学生的细微进步和个性中的点滴优势,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信心.师生间要建立起平等的思想情感交流平台,教师应给学生袒露情感的机会.同时也应尊重和呵护学生的情感.对习作中反映出来的种种心理障碍,要及时给予疏导、抚慰或交流。

以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

不宜总是板着面孔充当判官。

把学生一棍子打死。

曾经有大胆的学生在作文课上提出:“我能写关于爱情方面的文章吗?”我马上给予肯定的回答并予以引导。

该次作文有好几个学生通过文章倾吐了自己的心事。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

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

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

没有丝毫的隐瞒。

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溢注在里面。

”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

情感在作文中重要作用论文

情感在作文中重要作用论文

情感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摘要:加强情感训练,让学生通过作文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在作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方法去认识和反映生活;其次要坚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不仅决定着自己作文的方向,同时还决定着作文的内容和作文形式的选择。

关键词:作文;情感;生活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现象的一种特殊反映,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随着人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肯定与否定的态度。

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无不“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情感是作品中的生命。

任何一篇文章,不管他取材如何,采用什么表达形式,其最终也都是为了表明作者自己思想情感的需要。

这里边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男女之谊,手足之情;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天地动容的悲壮,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有开怀的笑,无名的愁,会心的喜悦……由于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因此,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情感可引发完全不同的态度。

例如,对于“雪’’这个对象的表现来说,不同的人们对之所引起的情感迥然殊异。

有的人为“雪”的洁白无暇的“高洁”,品性赞叹不已;有的却产生对“雪”的“虚伪”的厌恶,它以其洁白之身,掩盖着世间的一切污秽;有的由“雪”联想到若干廉洁奉公的高尚行为而加以赞美;但也有的认为它见不得阳光,依仗狂风,雪压冰封,使万物萧条,而揭露“雪”的残酷无情。

由此可见,学生在作文中“写什么”、“怎样写”,基本上都决定于学生自己的情感倾向。

法国文学家狄得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不仅决定着他自己作文的方向,同时还决定着他作文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

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所以能让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其语言文字的优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炽热的感情。

作文教学应激发学生个性活力论文

作文教学应激发学生个性活力论文

作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个性活力【内容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永恒主题。

写作是最有个性,最需情感投入,最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活动。

因此,语文教师应以作文教学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重视激发思维表达提高反馈感情技法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永恒主题。

写作是最有个性,最需情感投入,最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活动。

因此,语文教师应以作文教学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摸清底子,重视思维新孔子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作文教学同样离不开研究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作文功底,正是“知彼”的需要,首先,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学生才会乐于习作,尽情表达,才能用独特奇妙的构思来体现作文的奇妙,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我让学生写大作文和小作文各一篇,大作文当场命题限时完成,小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时间一周,综合以上任务完成情况,便可以摸清学生作文的功底,也能弄懂学生的思维模式。

二、激发兴趣,强调表达新兴趣是学生的内驱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内心上想写乐写,就必须找出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的原因。

一是没有下锅的“米”,无话可说。

这主要是由于平时观察不够,体验不深。

我带领学生写观察记:人物素描——记身边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学习随笔——各种体会、收获、教训及小知识;春夏秋冬——写景抒怀;五味瓶——生活一见解,世事一评论,心灵的独白。

一人一事一景一物,哪怕是小到一张邮票。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只有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才有东西写。

二是有东西写不出。

我就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作文形式,能够让学生走出原有的模式,将自己的创新思维充分表达出来。

其次,对同一题目,鼓励学生用不同体裁写。

一次题为“假如我有翅膀”的作文,有的同学写的是文质兼美的散文,有的写的是充满浪漫色彩的幻想作文,还有的则写成了诗歌。

这些“童言稚语”间充满了灵气,透显出学生特有的气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严,一番虚情假意的吟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而那少年的纯真和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却消失殆尽,字里行间也不再有真实的自我。

这些现象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对生活真情品味的缺乏。

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营造情感氛围。

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情感是写作的心理基础。

“为情而造文”、“五情发而为辞章”。

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所以,写作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

“情者文之经”,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

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学生投身生活,不仅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更主要的是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并积累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生活感受力。

二、重视周记训练。

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亲和力和积极的情感。

周记,顾名思义是一周记事,是学生个体情感和
体验的表达,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渠道,学生写作时,心灵大多处于自由的状态,这一种状态如果受到一点儿干涉,就会敏感地关闭。

通过周记谈心就不一样,因为谈心时大家都处于同一种放松状态,它能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地表达真实情感。

只要心灵之窗打开了,你就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形成体验一积累一打磨一升华一再体验一再积累一再打磨一再升华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识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是“双赢”的:一方面一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接近学生,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学生个体力一式的成长的愉快和满足,会积淀下来,在作文中得以表露。

三、加强素材积累,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
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丰满的伟人形象,这些素材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

文化的沉淀,是儿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里流淌至今依旧熠熠发光的金子,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长廊:明月、霜露、白发、杜鹃等融合的乡愁,阳光、春天、莺啼、燕语等组成的希望,梅、兰、菊、竹等体现的气节……这些传统的氮氯、、美妙的意境,对积累学生的情感作用很大。


除此之外,教材中那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如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意气豪迈又忧郁冷峻的陆游、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的杜甫……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
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让历史文化来影响学生的认知规律,很多教师觉得这样会让作文教学失去“主心骨”,会让学生在历史的淹没、文化的阴影中失去自己的声音。

实践证明:不会。

十七八岁的青年,正是思想活跃的时候,个性的彰显、生命的活力注定他们不会在历史洪流中流失,而往往能撷取一瓢或与之交流、畅谈。

因为在对待这些内容的时候,他们不是简单的抄袭、搬用、
套用,而是在引用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是在雄浑的历史文化支撑下找自己的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

四、精心创设条件,诱导学生的写作激情
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情感教育,就能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其情感的积淀,从而达到“积多于内而后能发之于外”,直至流之于笔端的良好效果。

首先,紧扣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情感。

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文学培育于真情实感,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白居易在《策林》中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暖叹,发于吟咏。

”因此,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尤其是社会热点,将它适当引入作文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的热情,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

针对“希望工程”、“打工潮”、“追星族”等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比如,对于“希望工程”,学生纷纷发表见解。

有的说:“我们虽不富有,但比起贫困地区的孩子,已经很幸福,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刻苦学习。

”有
的说:“我们要节省开支,为希望工程尽微薄之力。

”有的说:“希望工程不仅是救助一部分失学青少年,更是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振兴。

”我稍加归纳,然后布置作文。

由于情在笔先,学生写来得心应手,觉得作文并不神秘可怕,而是一种享受和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创造写作情境,启迪潜在情感。

学生在作文时,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思路中断、无法选材立意的现象。

为此,我常创造与之相关的意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角色,联想所学知识,启迪潜在情感,诱发学生潜力,激发情感的共鸣,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一有真情实感。

如上课时可采用多种方式,用表演再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增加同学之间彼此的亲情;组织学生观赏当地的文化景点,激发学生对文化、对家乡的热爱和思考;朗诵岳飞的《满江红》、播放《黄河颂》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讲述社区互助友爱的故事疹者以小组为单位到自己居住的小区搞活动,激发学生友爱互助的热情。

学生有了自身体验和间接的感受,自然有了诉说的欲望,就有了真实感情。

良好的写作境界是成功的一半,学生触景生情,挥笔而作,一气呵成,文通字顺,情真意切。

真情在作文中渗透,作文在真情中升华。

只要教者有心,在语文课堂上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创造与培养,以作文教学为载体,真情教育得到的将是实实在在的落实。

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得到爱国
情、责任感、爱父母、爱他人等情感锤炼,最终成就了一颗颗善良的心。

可以预想,在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实践下,学生将形成稳定的情感素质,而稳定的情感素质又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