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运用(论文)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运用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
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
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
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首先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一、要创设情感氛围。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
”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
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
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
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
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
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
比如我在教《故乡》一课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论文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对此语文教师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
并提出了引导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的有效情感教育措施。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学生情感学习兴趣初中阶阶段是学生养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时期,所以,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给予应有的重视。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情感空间,充分利用情感教育因素,以不断地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一、情感教育的含义情感教育的意义,一直到今天为止很多研究者都没有进行比较完整的分析。
一部分对情感教育比较有研究的学者认为:情感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可以使教育过程变得更加完整,为了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且独立的人格和个性,促使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情感体验,需要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情感能力和情感品质进行培养和激发。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智和美德,帮助教师发展学生的智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教学的过程中使语文的教学目的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爱国精神和情操,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能够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教学效果,能够提高学生的美好心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
二、合理引导学生的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的引导学生情感,是运用情感教育的客观要求。
但是,分寸和方法在情感教育中更加重要。
为了尽量把情感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抓好,要切实培养学生的情感基础和情感因素,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理论修养。
我们要坚信,怀着满腔的热情,就必然会与学生产生共鸣,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等方面着手,多渠道、全方位的培养学生们的学习情感,这对初中语文教学将会产生深远并直接的影响。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触文学、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而情感教育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情感世界正在逐渐形成,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成为了每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希望对语文教师们能够有所帮助。
一、注重文学情感体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局限于教授语言文字知识,更应该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情感的文学作品,带领学生进入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让学生通过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等,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也能够在情感上得到启迪和培养。
二、鼓励情感表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情感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形式,激发学生情感表达的欲望和能力。
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情感互动的环节,比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经历、观点、感受等。
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
通过这些活动,不但让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情感智慧。
三、营造情感温馨的教学氛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营造情感温馨的教学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可以用耐心、理解、关怀的语言和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怀。
让学生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成长,将积极的情感体验与语文知识的学习融为一体。
四、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需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了解并把握学生的情感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他们的情感动态,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感教育。
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听取他们的心声,收集学生的情感信息,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学生的情感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用论文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学是最富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科。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中,有关“情感”的说明就好几处。
比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质和审美情感”。
“培养热爱语文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以上都是关于“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要求。
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非语文独有,它是各科教学都必须贯穿其中的,但如果要选择最具潜能的学科,语文教学是得天独厚的。
从教材内容看,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文学、音乐、美术及其它艺术(比如建筑艺术、舞蹈艺术等等),涉及历史、地理,也涉及其它学科知识。
当西方分科教学未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学堂就以教国学为主。
科举考试就以考一篇文章取土。
而以一篇文章及了第的人就成了治国之才。
他们要治国,就要各方面都要懂(不能说门门精通,但都能有所了解)。
比如,破刑事案件要涉及到建筑、物理、化学、逻辑推理、甚至天文数学等方面的知识。
到了近代,西方教育体系流入中国,实行分科教学,才有了大量的各种专门人才。
但语文教材仍不失它的综合特性。
不然它就不是语文了。
因为语文教材由若干文章组成。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曲艺、说明文、议论文等。
这些作品的内容无不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说明文中涉及自然科学知识,议论文中涉及论证推理,论证推理与逻辑学数理学科相通。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曲艺等文学作品,本身就蕴含丰富的情感。
文学作品的特征就是通过形象思维以丰富的情感打动读者的。
否则就不是文学作品了。
既然有形象思维。
则必有审美教育,所以音乐、美术的因素也就蕴含其中了。
由此可见,我们语文教师应担起情感教育这个神圣的责任。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中小学生的情感教育越来越重视。
情感教育是人的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他们的情感变化十分复杂,需要特别的关注和引导。
因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前提。
学校应该以包容、理解、尊重为前提,建立起一个温馨而和谐的学习氛围。
这样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促进情感教育的实施。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多采用互动、展示、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二、发掘文本情感元素语文教学中,文本一旦走进学生的心灵,就会为他们情感世界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自我修养,细心品味文本情感元素,遵循文本情感表达,通过情感引导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作者传递的情感。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面对情感的方式。
这样,能够深入地了解学生情感状态,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三、情感教育融入课堂环境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首先要融入到课堂环境中。
教师可以在课堂活动中穿插一些情感体验活动,比如:情感分享、情感反思等,引导学生倾听、探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使情感教育既做到了与文本紧密联系,也能够达到渗透于课堂的目的。
四、以情感为纽带促进交流语文教学中,交流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情感教育更是借助于交流来发挥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谈心、抒情等方式,与学生建立起感性的联系,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解开自己的心结,并帮助他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状态,在这样的互动中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共通之处。
五、家校情感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情感教育的两个重要场所。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需要在家校之间形成有效的桥梁。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第一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文以载道,情为心声。
一篇好的课文,必定洋溢着感人的激情。
即使是议论体裁的文章,也会蕴涵着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对真理的一往深情。
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始终贯穿情感教育,在注重语文工具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其思想性。
从中发掘深刻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引导他们学会发现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好的人生。
人类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具有丰富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情真意切;欢情、豪情、悲情,情景交融。
以情感为主线,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在语文课情感教育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发掘真情,感悟真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有丰富的情感,有着超乎常人的对情感把握的敏锐度。
假如你缺乏对人生、对职业的热爱,就不可能比学生更多的发现课文中的感人挚情。
教师虽然不一定是诗人,但应该具有诗人的豪情;教师不一定是画家,但应具有画家善于发现美的敏锐眼睛;教师不可能都是音乐家,但应有音乐家的柔情。
唯此,才能更好、更多的发掘真情,感悟真情。
比如在第五册中学语文课本第25课《诗词五首》中,通过对背景资料的充分掌握,感悟和体验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李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情思;陆游以年迈之躯,僵卧孤村仍梦赴边关,驰骋沙场的一腔爱国情。
二、巧设意境,情景交融在《不朽的失眠》中,作者跨越千年时空展开丰富的遐思联想,描绘出张继落榜之后的落魄、失意、凄凉的情感。
再现了《枫桥夜泊》这首诗创作的背景。
为此,笔者以《枫叶颂》为题与师生同题作诗,与学生一起感悟枫桥的枫叶:“千年的渔火,万年的风霜,带你走进岁月的沧桑。
朦胧的月色,绚丽的霞光,照亮你心头的视窗。
悠扬的钟声,在无尽的遐想,沉浸在思念的梦乡。
啊,每一片枫叶,都是一轮火红的太阳。
永远凝聚与辉耀着,圣洁的生命之光!”其实,对于诗歌作品的欣赏,从来就是因人而异,见仁见智的。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从事语文教学十余载,我深深感受到语文教学始终在高耗低效的峡谷中徘徊,往往是教师精疲力竭,学生焦头乱额。
经常会听到学生说:“语文课真乏味。
”“我一点也不喜欢上语文课。
”……面对种种的责难,我陷入了深深困惑之中,在苦苦反思和求索中,我终于惊喜的发现了指路的明灯――情感教学。
心理学家卢家楣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份,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
因此情感教育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学生生理和认识特征,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情感。
只有激起并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这让我想到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于赤壁之战后兵败华容道,狼狈不堪。
遇关羽重兵而有全军覆没之虞,最后关羽迫于昔日的知遇之恩而义释之。
纵然英勇盖世的关云长也不能不为情所动,可见情感的力量是多么伟大!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他们正值青春年华,对未来充满憧憬,对社会充满热情,既可能因为朋友的误解而伤心,也可能为了一句鼓励的话语而欣喜。
所以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这一情感要素,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游历知识的乐园。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美化情怀,完善人格。
在这里,我想就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对情感教育的探索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见解。
首先,情感教育架起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
中学语文教材大都文质兼美,形神俱佳,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许多选文闪烁着道德、情操、人伦的光辉,但许多的学生读之却索然无味。
尽管教师不断提示“这是名家名篇”,但他们看不到文章中栩栩如生的人物,看不到如诗如画的北国风光,不懂明月的柔情,不识春风的温馨,仍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语文学习。
其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未能充分感受到文本中的情感,自然也就领略不到文章之美。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让那些富含情感的美文去感染、激荡学生,让学生内心极易被点燃的感情与之共鸣。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情感修养和人文素养。
下面将介绍几种情感教育策略,以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创设情感温暖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一个情感温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互动交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等方式来表达对学生的关爱和关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和课堂布置来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怀。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对作品中的情感体验进行引导和启发。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讲解故事、展示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情感的解读和表达中来。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应该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具有情感共鸣的文本或素材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情感的力量和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情感教育活动,比如情感交流、情感写作等,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体验到情感教育的魅力和意义。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学社团或艺术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和审美情趣。
五、注重师生情感沟通在语文教学中,师生情感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开展学生互动、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等,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情感辅导,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非常重要,它能够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我们经常可以从学生身上看到:有些学生对父母和亲友的关爱,心无感激;对身处困境之人,没有恻隐和同情之心;对于个人学习,缺乏激情;对集体活动,反应消极……因此,在学校中,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培养,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们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更要促使学生在教师与教材内容的感召下,引起主体意识的觉醒,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培养。
只有通过努力使经久不衰的情感因素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才能使语文教学生动活泼,语文课上情融融、意切切。
一、从学生利益出发。
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要前提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我们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特别是对差生和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不要用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善于诱导,用爱心去感化他们。
有些老师在每次语文测试或作文之后进行讲评,对成绩低下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指名道姓加以批评。
甚至冷嘲热讽,说他们拖了全班的后腿。
这种做法导致学生的极大反感,他们认为这是老师故意让他们在同学面前丢脸。
所以,有些差生就对语文课越来越失去信心,最后甚至放弃语文科。
我在指导语文差生时,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避免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开点名批评他们而让他们感到丢脸。
我找他们面对面座谈,先表扬和鼓励他们的闪光点(再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点,比如书写工整、态度认真、不抄袭别人作业等等),然后委婉指出不足之处,如能改正这些不足之处那就更好。
这样学生很乐意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因为他们明白,老师是真心为他们好,想帮助他们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这样,学生便会感到老师可亲可敬,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建立起来了。
现代社会学家卡耐基说得好:“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某些长处表示赞赏之后,再听到他的批评,心里往往会好受得多。
”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关爱学生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让他们乐意接受知识,化被动为主动。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研究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研究论文•相关推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研究论文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把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情感成长,是中学语文老师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深挖课堂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中学语文的教材编写条例清晰,注重落实课程目标,尤其是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情感教育目标。
中学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备课环节,根据教学目标深入挖掘课堂内容的情感教育因素,合理预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教学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感受到情感教育,同时也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更深刻的体会到教材中所蕴含的的情感。
例如《散步》一课要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师在预设课堂时,充分解读教材,挖掘出“决定权在我,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这一句的情感教育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下文的理解打下扎实基础;在引导学生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句话时,学生的情感起伏达到顶点,教师用饱含感情的引导语指导学生理解“整个世界”中浓浓的亲情,体会生命与亲情的延续这个宏大的主题。
学生的情感充分的调动起来,在学习过程中也不着痕迹的完成了情感教育。
二、以情激情,以情导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再生长情感体验的发展在于情感从外在到内在的延伸和再生长,中学生的情感正处于剧烈变动的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
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用自己的感情、作者的感情去激发和引导,启迪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再生长。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方法之论文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方法研究之浅论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人文化。
它将培养学生的美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摆到了重要位置,并提出了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任务。
素质教育中,我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有一点拙见,在此,鄙人抒发一下浅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学生素质
情感教育,其具体是指以培养学生道德与美德等高尚情操为教育内容的教育模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模式中,要求语文教师善于运用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通过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激发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全人格与高尚品质的形成。
以下是一些教学步骤:
一.再创情感氛围,激发感情共鸣
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均为文学创作者的经典文章,这些文章为学生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精神和情感的世界。
文学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进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去领略体验作者内在情感的表达,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进而与之形成共鸣,汲取作者的内在精神养料,实现自我品格的升华。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入手的方式,来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促进学生情感共鸣。
具体的来说:客观的方法,主要是借助外在的工具手段,烘托氛围。
例如,在讲授。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4篇-初中语文论文-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4篇-初中语文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一、情感教育的影响1.目前初中语文教育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灌输式和被动式的教学,在课堂上,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教师不给学生留自主思考的机会,因此,学生容易厌倦上课,思维落后。
在课堂上,教师很少有耐心去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只是在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进行一味的责难。
2.初中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联系。
新课标语文教学要求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开放性思维。
因此,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摈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应用先进的情感教学,增加教学活力,为语文课堂增添色彩,加强师生交流,不断增进师生情感,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文学世界里感受真善美。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的路径1.依托教材,渗透情感。
每一本教材都是人类智慧的一个宝库,一部好的教材,自然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可以用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让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中外精粹文学,这些文学也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是情感的结晶。
比如初中课本里有一篇文章《背影》,这篇文章的精粹之处在于生动地描写了父亲的形象,细腻、赤裸裸地表达了父爱,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真切的情感,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看到的不单单是枯燥的文字符号。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读完这篇课文后进行感想交流,要求学生想想自己身边的亲人,有的学生在进行回忆时,会因为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而感动落泪。
这就是文章对学生情感影响的作用,直达学生心灵,不断地改造学生。
2.课堂导入,以情。
课堂导入是整堂课的重要引子。
因此,在进行课堂导入的设计时要注重以可以引起感情共鸣的故事来牵引学生。
如本堂课的内容以友情和亲情为主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感人的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场白:“两父子在沙漠里迷路了,又饿又累,正在此时,有个声音告诉他们:前面的树上有两颗不一样大小的梨,吃了大的那个就可以活下去,小的只能支撑一小会,最终还是会死去,当他们找到梨子后,却都不愿意吃那颗大的,结果两人都晕倒了。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情感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的情感教育摘要:情感教育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故事联想、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大人文性的教育,情感生活宣泄,心理上的整合,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一、人文性的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首要在以往的语文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语文课的工具性,政治性,忽视了语文课的“人文性”,语文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工具感觉,使初中语文教学缺少了人情味,没了情感,知识就没有了生命,学生就没了对语文艺术魅力的认知,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初中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语文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鲜活人文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和习惯,使初中语文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门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如我们在教《秋天》这篇课文,我们就要学生抓住这种人文性:“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美景中渗透了人性的情怀,喜悦中折射了农家人的清新和谐。
这是一种人文的情感和体现。
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都重要,故而,加大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新课程教学必然发展趋势。
二、语文课堂要走向情感生活中去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
如何落实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如何落实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如何落实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在语文教学中表现的更加明显。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佳作,无论就文字的锤炼,内容的表达,情感的抒发,都表现出一种至高的神美。
特别是在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是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真实的体验,闪烁着圣洁的人性美。
教学中必须抓住这条红线,才能挖掘出作品的真正内涵,从而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对文章词句、结构的辨析,以及内容的深层挖掘,而对文章所流露的情感却如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学生很难真正把握文章的脉搏,不能体悟作品的真谛,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正如探幽谷已近胜景却返,登高山将至绝顶而归,实为缺憾。
在语文教学中,如充分关注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体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聆听作者的心声,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这样才能轻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进而激发他们那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从作品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用心审视文章的内在情感,才能让学生情动于衷,发之于外,导之以行,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完美自己的人生。
那么如何对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挖掘”呢?一、察情教师要精研教材,深刻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作品所流露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钻研作品,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挖掘出作品所蕴涵的真实情感,探求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情感倾向,这样才能把作者的博大情怀,细腻情感,忧愤之思,贴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比如,教师如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经历,爱国热情,以及在黑暗中不倦地探索追求的精神,就很难把握《天上的街市》这一课的深刻情感内涵,无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无法在教学中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更不能启迪他们对自己人生的展望与追求。
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摘要】如果说情感是教学的根本,那么语文情感的教育就是各学科开展之源。
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与思维勃发的阶段,若在此阶段能够合理适当的引导学生认识情感、发掘情感则必定会对以后人生奠基完美的情感开端。
因此,抓好情感教育就成为我们当前最重要的教学任务。
本文中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笔者阐述了以下几点:情感教学以老师的正确引导为开端;情感教学以老师的渊博知识为积淀;情感教学以老师的互动角色为要求;捕捉学生闪光点,积极指导学生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
说明情感在教育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而情感,作为一种态度体验。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需求的探索,也是中华民族集聚五千年文明的内敛与升华。
如果说情感是教学的根本,那么语文情感的教育就是各学科开展之源。
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与思维勃发的阶段,若在此阶段能够合理适当的引导学生认识情感、发掘情感则必定会对以后人生奠基完美的情感开端。
因此,抓好情感教育就成为我们当前最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情感教学以老师的正确引导为开端情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开拓者的。
因此,教师必须正确的引导学生,运用来自于情感的体态,更好的塑造学生的情感基础。
1.树立正确学生观语文教师作为情感教学的中心,应首先树立正确学生观,打造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用一切以学生的良好发展为目的的情感理念,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坚信,爱护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得到最好的情感教育。
2.带着情感进课堂只有教师能带着积极的情感进入教学课堂才能真正的起到情感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
如果教师能以关心、爱护等积极情感来对待学生,势必能激发学生对老师喜爱及尊敬的态度,也愿意与老师接近并积极的进行情感交流。
在教学中,老师的愉快,乐观等情绪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正能量,这种潜移默化的情绪感染使得学生感到与老师交往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与智者之间的交流。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论文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论文内容摘要:情感教育作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情感教育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又符合初中语文教学当前的发展趋势,因而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本文拟从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出发,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应用情感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设置,关注学生态度、情绪等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情感发生变化,向着更高级的情感品质发展,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促使教学活动顺利的进行。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即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将其传递给学生,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情绪情感的培养,积极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情感素质。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情感教育是新课改背景下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要求将情感教育与过程方法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语文教学目标的完成。
新课改强调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课程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外,更加关注和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情感的需要。
在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从而主动探索语文的奥妙。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提高审美情趣,使语文教学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而这也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一)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融汇情感教育教师应注重将情感教育有效融入到语文教学内容中,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就建立在教师对于教材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合理挖掘其中情感教育的因素,并结合具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营造完美情感氛围。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写作应是人的情感的一种真切需要,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
写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为情而作文,而非为文而造情,作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应是人的情感的培养和人的终身发展,即立人为本。
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是大写的“人”的教育与培养。
但回头看看昨天,低头想想今天:热热闹闹学习新课标,走进教室还是我!中小学的作文教育依然如故!目前中小学作文教育的现状存在情感教育的无目的性,无教育性,教学方法上存在超强度训练和死板的知识、技法灌输。
在新课标大力推行和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作文教育呼唤情感教育。
因此作文教育应以学生主体为本,重视情感教育目标和策略,提高作文教育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尝试,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
作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策略一、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闲暇出真情”。
有研究显示,人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时候是真情释放的最佳条件。
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主张建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平台,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甚至学生的隐私性的情感,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只有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的情感无负担地、毫无保留地充分地释放出来。
“我的悄悄话”、“老师,这次您真的错了”、“还我一个我”、“成长好累”在这些文章里学生情真意切,大胆地诉说心灵的感受。
有了民主的、和谐的情感释放的平台,学生才敢打开心灵的闸门,才能“我手写我心”。
二、开放阅读,开放生活,丰富情感体验应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书中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情感美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写作应是人的情感的一种真切需要,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
写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为情而作文,而非为文而造情,作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应是人的情感的培养和人的终身发展,即立人为本。
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是大写的“人”的教育与培养。
但回头看看昨天,低头想想今天:热热闹闹学习新课标,走进教室还是我!中小学的作文教育依然如故!目前中小学作文教育的现状存在情感教育的无目的性,无教育性,教学方法上存在超强度训练和死板的知识、技法灌输。
在新课标大力推行和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作文教育呼唤情感教育。
因此作文教育应以学生主体为本,重视情感教育目标和策略,提高作文教育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尝试,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
作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
“闲暇出真情”。
有研究显示,人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时候是真情释放的最佳条件。
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主张建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平台,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甚至学生的隐私性的情感,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只有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的情感无负担地、毫无保留地充分地释放出来。
“我的悄悄话”、“老师,这次您真的错了”、“还我一个我”、“成长好累”在这些文章里学生情真意切,大胆地诉说心灵的感受。
有了民主的、和谐的情感释放的平台,学生才敢打开心灵的闸门,才能“我手写我心”。
二、开放阅读,开放生活,丰富情感体验
应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书中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情感美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
笔者在教学老舍的《我的母亲》时抓住文中动情之处,向学生畅开自己的情感,即兴地动情地叙述母亲二、三事,道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在讲到母亲为了照顾我,在冬天睡了一星期的水泥地而落下腰痛的病根时,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来;又从为人母的角度叙讲了对女儿的爱,学生的情感由此被感染、激活,纷纷讲起了自己的母亲,有同学讲着讲着就泣不成声了,于是我当即停止讲课,请学生当堂写作,就这样一篇篇真情之作显然纸上,平时需要二节课才能完成的作文一节课就完成了,平时才写四五百字的同学一下子写了洋洋三张,并对自己的作文爱不释手,他们这才感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只要情到深处,尝到了写作的淋漓之快。
其实这样的题目学生在小学、初中都写过,但为什么都没有写好呢,其原因已显而易见。
此外,教师还应把好的时文引进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养分,丰富情感体验。
确实,学生因为应试,不可能真正融入用心爱心专心1
生活,以积累对生活的感悟。
但可以“纸上谈兵”呀,让学生从书本中体验生活中还没有的滋味,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去理解人生,感悟人生的真谛,体验亲情、友情,感受各种生命中的伟大与跳动,自强不息,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当然,在教学中不能采用说教的方法,而是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去感受生活,走进生活,积淀情感,拓宽写作。
在大量“纸上谈兵”的体验积累基础上,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让他们充满情感地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校园,走进家庭,真切地感受一切,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
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误区,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情趣。
三、开放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真切感受
多媒体、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的“第二生存空间”,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它是一种立体化的传播形式,信息量之大和知识面之宽是传统的印刷文明时代所不可比拟的。
因此,开放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身临其境,情真意切地写作。
如写对音乐的听觉感受,写作之前教师通过加工,对《明湖居听书》和《琵琶行》两文配置画面、音乐,让学生充分感受,内心被音乐所激荡,并随着音乐的激昂舒缓,展开丰富想象。
在此基础上,拓宽对音乐的感受,让学生选听自己最喜欢的一段音乐,(也可以是教师安排学习上述两文的写法进行写作。
“今日聆听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先前悠然的心情早已风吹云散。
取而代之的是凄怨和有苦无处诉的抑郁、愤恨。
这曲子初一上来声音便很沉闷,只觉入耳愁苦万分,犹如巫峡猿啼,衡阳雁鸣,凄透人心;又如黄叶纷飞,哀草寒风,满目的萧瑟。
过了一二分钟,曲子的响度节节高起,忽又陡然一落,我的心试着配合着,颤抖着,哭泣着、、、、、、”这是一位平时不擅长写作的男生的当堂之作。
有了情感的体验、积累,何愁没有美文佳作?
四、开放主题,自主写作,真情表达
“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文也。
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者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蓄极积久。
势不可遏。
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
”有了生活、阅读等多方面的积累,一旦心灵被某件事、某个物、某个人所触动,学生立刻就能纵横驰骋,无需模式,自主写作。
自主写作的方式很多,自主命题,续写扩写,瞬间接词想象写作等等,这些方式既有师生的情感互动,更有学生的独创感受,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情勃然而至,写作时含情能达,会景生心,体物得神,有了情感便自有灵通之句,真正达到“不吐不快”的倾情写作的境界。
如果教师逼作,学生憋写,学生主观上无意可达,无情可抒,没有写作的蓄情准备,终究不能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境地。
我们曾经经历了一个活泼天真的小学生因在周记中写了“在升国旗的时候我看见一只可爱的小鸟”而遭受在全校大会上的严肃处理,我们侈谈“理想”到了极致,连小学生的作文都是“祖国·理想·人生”,假崇高、伪圣化便应运而生。
因此,教师必须坚决摒弃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主题压真情的强暴教学。
五、开放评价,多方交流,升华情感
“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用心爱心专心2
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学生的作文都是为了表达某个中心或某种思想感情,但这种表达不像数学那样答案是唯一的。
由于性格不同、情趣爱好不同、能力有差异,情感的体验也必然是不尽相同的。
我们应允许学生有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
学生写什么样的作文都是正常的。
言为心声,只要是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教师都应该鼓励。
“只有真实的表达才有健全的人格”。
因此,作文评价应摒弃“一支红笔,一个分数(等级,几句评语”的传统评价。
开放评价的方式多样,可以是学生大声读自己的作文;可以是以小组形式集体讨论、交流;可以编著自己的作文集;可以在班报、班刊上发表;可以借助计算机和美术,对文章的外观进行图片加工、、、、、、积极的情感反馈能调动、促进学生一切可以调动的情感因素对写作投入更大的兴趣,对文章进行再加工。
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
六、开放自我,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素养
很难想象一个情感冷漠、枯涩的教师能带出情感丰盈的学生。
早在60年代,许多学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教师仅仅拥有知识和能力,也不足以成为好教师,“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是情感因素”,因而教师自身是否具备情感素养是重要的条件。
有见地的教师其高明之处在于:他有强烈的情感教育意识,并善于把握机会,以自己情感的火焰照亮受教育者的心田和他们人生的历程。
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手段(电教手段和多媒体技术,调动自己积极的情感,善于巧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进入情绪体验状态。
一篇情真意切的下水作文,一段精心设计的导入语,一个能激发学生真切感情的设问,一段充满感情的学生范文的朗读,还有一段声情并茂的评语,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情绪渲染的作用,能使学生较快进入情感体验状态。
总之,我们在作文教育中,要时刻想到这是在培养人,是对人的教育。
作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
作文教育应从情感教育着眼、着手,让学生真正站在人的角度去率性表达,真切说话,言而由衷地砌词造句。
如果学生有了一颗丰富敏感的心灵,有一个健康多彩的情感世界,那么他的内心语汇肯定是缤纷的。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因此作文教育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丰富、点燃学生的情感火炬。
有了丰富健康的情感世界,学生就能“观山则情满山,观水则情满水”,可谓“心术既形,兹华乃瞻”。
用心爱心专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