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的论文电子版

合集下载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探讨_职教论文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探讨_职教论文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普通高等教育完全不同的基本特征,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

这些基本特征具有不可替代性,即高职的“个性”,主要体现在:“职业本位”的科学定位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和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多元化的办学主体、生源、学制和多样化的办学体制,能力素质与职业素质结合的养成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特征自从1999年我国提出专门安排计划按照与现行办法有所不同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简称“高职”)起,我国高职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不仅高职院校数量、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等方面都有了跨越式的增长,而且形成了与普通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完全不同的基本特征,进而成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挑战的必然选择。

“职业本位”的科学定位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与高等科学教育性质不同的另外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

它的本质特征不是“学科本位”,而是“职业本位”,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职业技术专门人才。

它以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要求毕业生掌握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熟练的、高智力含量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适应未来职业技术变化的能力;专业知识及学科基础注重综合性,围绕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以“必需、够用”为度;侧重制造、施工和服务方面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也懂得研究、设计和管理。

美国哈佛大“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一代的教师质量,学前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一个学校要站得住脚,教师一定要有特色。

”对高职教育来说,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有特色、优结构的师资队伍,更是发展的关键。

高职教育要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就业结构的变化,应对专业(工种)设置繁杂多样且灵活多变的形势,就必须使教学内容更新加快,教学方法结合实际,这些都决定着高职师资队伍的特色。

高职教育发展论文

高职教育发展论文

论高职教育的发展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8-000-01摘要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合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从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职教育发展一、高职教育的地位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新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地位。

二、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一)高职教育发展的成效1.专业建设形成体系。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按照职业教育要求、地方人才需求和市场发展导向积极进行专业建设。

各高职院校均以工作系统为中心,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置课程体系,开发专业教材。

2.师资建设效果显著。

高职院校一方面通过实施“名师工程”,采取各种激励机制促使教师提升业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双师工程”,积极派送教师到企业锻炼,使师资队伍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双师”素质结构等均得到较大改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3.校企合作积极推进。

高职院校为提升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并发挥院校人才、智力优势,不断推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服务与技术培训。

(二)高职教育发展的不足尽管高职院校在近几年有了一定的发展,好像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1.高职教育认识不足。

一是高职院校本身对高职教育的理念不明确。

高职教育要长远发展,必须把服务于社会作为宗旨。

服务社会不仅仅在于培养技能型的学生,还应该在就业、科研及培训、技术服务等多方面为社会提供资源。

二是社会对高职教育认识的偏差。

尽管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是事实上社会对于高职教育并不看好,他们认为高职教育低人一等,只是高等教育的“添加剂”。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明确了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战略重点的地位,并在政策、资金和助学等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全国高等职业发展迅猛。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要发挥好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必须克服和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对策一、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职业教育是保障人们实现尊严和体面劳动的教育,同时通过职业教育又能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整合作用,这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理念。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1.教育认识观念有偏差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全社会包括教育界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并未达到应有的高度,鄙视职业教育的现象随处可见。

由于在高校招生中,高职的录取在本科之后,招收的生源较差。

有些学生和家长产生高职教育是”二流教育”和”落榜生教育”等错误认识,加上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使学生和家长认为上了高职前途无望。

2.资金投入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限制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进一步发展。

要办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在资金的投入上,国家把资金主要投入到普通高等教育,而投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资金却有限。

因此,高职教育只能处于维持阶段,而难以拿出大量资金投入软硬件建设。

企业尽管是高职教育的受益者,但却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和他们密不可分的联系,不愿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3.专业设置不合理一是专业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学校在专业结构调整上缺乏科学的论证,设置随意性、盲目性较强,导致这些专业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

二是有些专业的设置缺乏针对性,不考虑市场的需求,不考虑该专业的自身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是否具备,设置的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面狭窄,社会需求不迫切,缺乏吸引力,导致招生数量不足,毕业生囤积。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供需比较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供需比较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供需比较初探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只有实现其培养目标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而教师是达成目标的重要环节。

目前高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现实需求,高职院校可以在内部管理上提高效率,以教师为本,不断进步,具体措施有:加大引进力度,聘用合格的兼职教师,缓解师生比之矛盾;关注教师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为教师创造公平的环境,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师需求;教师供给;内部管理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237-02一、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的需求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的兴起发展出了对高职教师的需求(这里指的教师是指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对教师的需求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考察,宏观需求指的是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上了解对高职教师的要求,而微观需求强调的是在校学生对教师的要求。

(一)高职教育对教师的宏观需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浪潮中崛起的一个新的教育类型,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上确定了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由此也拉开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序幕;而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2011年全国高职学校数量1 276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招生数325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47.7%。

高职教育的发展不仅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也为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的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还缺乏统一的认识,社会各界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持两种不同观点:一种是把培养技术型人才作为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侧重于培养技能型人才。

技术性与技能性人才的区别在于:技术性人才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性主要依赖操作技能完成任务。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论文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论文

浅谈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摘要]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已从高等教育的边缘逐渐向中心发展,针对当前的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高职高专院校应找准定位,深化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化人才,以取得可持续性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设置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近年来国务院连续召开了几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

二是中央政府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十一五”期问,中央财政安排了2o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100所左右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三是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2005年9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时曾感叹“职业教育太需要了,也太重要了”。

四是国企、合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在用人政策上,很大程度上倾向专业对的高职生。

而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建设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109所,占高等教育总规模的47%,由此足以体现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已从高等教育的边缘向中心发展。

鉴于此,笔者对于目前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给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明确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高等教育大众化既为高职高专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又使高职教育面临激烈的竞争。

高职教育只有正确定位并办出特色,才能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必须体现两个特征,其一是“高”即高职高专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其二是“职”即高职高专教育必须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二者结合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而这一培养目标,体现了教育层次的高等性、教育类别的职业性、工作岗位的“一线”性和业务内涵的技术应用性这样四个特性。

1、明确对“高”的定位作为高职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不能理解为培养高层次的专才或通才。

我国现阶段的高职,以专科层次教育为主,本科层次教育为辅,既无必要也无条件实现高度专业化,更不可能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层次专才与高层次通才的一体化。

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思考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思考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热点,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就业导向的理论依据,深入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对学生进行职业前途的导向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行动教学体系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教育改革金融危机过后,就业形势回暖,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一路回升,但我们还是经常看到用人单位以大学生“缺少实习经验”为由拒绝应聘,有些大学生表现出“专业技能水平低或学习能力不强”的缺陷等相关报道。

就业形势向好,但是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仍存在不少问题,导致自己迟迟找不到理想的“饭碗”。

大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实习经验”。

那导致大学生求职困境的原因何在?1 职业教育的缺陷目前,职业教育主要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师资,二是课程体系。

先说师资。

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接受过良好的学科教育,多是硕士、博士,他们的数理逻辑、语言智能十分发达,但他们的实践能力匮乏,根本无法接受职业教育技能型的授课方式。

他们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就到高校任职,他们只是在变相的重复课本上的知识。

而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多生于90年代,他们朝气蓬勃、个性鲜明,逆反心理强。

上大学以前的机械重复已经抹杀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现在“苦尽甘来”,再让他们照抄照搬,必然受到学生的心理排斥。

由此看来,职业学校最欠缺的就是“双师型”的教师,最欠缺的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而有些学校乃至上级主管部门却仍然以“拥有多少个博士、硕士教师”为荣,并以此作为对学校的考核标准。

其实最终受苦的还是学生!再来说教学体系。

迄今为止,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都是学科型的,还没有形成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体系,高职的课程只是大学课程的简化版,而中职的课程也就是高中课程的简化版,如此一来,“换汤不换药”,职业教育仍然是“旧瓶装新酒”。

职业教育论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职业教育论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职业教育论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这个概念,实在是很有些“中国特色”的,若要追溯其源,大概是80年代初期国内各地(尤其是一些中型城市)短期职业大学兴起的产物。

从国际上看,其他国家是很少有人使用这一名词的,即使有也与我们所理解的内涵不尽一致。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职业教育相关论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全文如下:摘要:目前,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着新的社会形势。

因此,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搞好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运行机制,加大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教育;形势;定位;措施科技不断发展,市场不断变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我国的高职教育面临着多重压力,如何使我国的高职教育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以满足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

一、商职教育面临的形势(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杜会对人才的需求将继续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高职教育将发挥着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的重要作用。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职教育将成为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直接。

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知识型、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不能满足于技术的培训与教育.还要改变传统的实用技术型培养目标.达到技术培训与科技应用相结合的水平,既保留职教特色,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因此,高职教育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培养新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众多发达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经济与社会发展速度越快.生产过程及消费中的科技水平越高,人们依赖于高职教育的期望值越高。

离开技术的支持,生产和消费都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没有高职教育的大发展,再多、再好的科技成果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难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高等职业专科教育中室内设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高等职业专科教育中室内设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高等职业专科教育中室内设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室内设计行业也随着新思潮的涌动,发生了改变,改变的内容便是文中将会阐述的古典设计风格。

目前有关于室内设计的科学文化知识已经成为学生步入社会的金钥匙,它对于保证学生掌握一门必要的技能知识,适应社会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教师一定要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改进教学方法,保证室内设计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室内设计中式风格古典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0 前言我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在我国的建筑历史发展潮流中,建筑室内设计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受到了不同时期文化特点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多元化建筑体系和建筑风格。

在建筑体系的室内设计环节中,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式室内设计风格,中式室内设计风格蕴含了我国特有的文化底蕴以及人文情怀,突出体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特点,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室内设计风格。

在我国的高等职业专科教育中,室内设计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近些年建筑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室内设计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鉴于我国教育改革大纲改革的基本要求,建筑室内设计教学一定要融入“人文”、“地理”、“风俗”等几个要素,同时还要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文正是基于我国目前的建筑室内设计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高等职业专科教育中室内设计教学的实践方式,展示了我国室内设计风格的独特魅力。

1 室内设计教学的内涵分析我国的室内设计教学理论是基于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它秉承了美观、实用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的内涵基石。

现代化的室内设计教学一般所注重的是建筑室内设计的实用性,也就是说所有的室内设计除了保持必要的美观之外,还要遵循坚固耐用的原则,正是基于这一原则要求,我国的现代室内设计风格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优化现代室内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中国传统设计独有的内涵,因为古典美可以激起人们对古典文化的好奇与向往,目前在我国室内设计教学中应用的比较广泛。

职业教学论文(5篇)

职业教学论文(5篇)

职业教学论文(5篇)职业教学论文(5篇)职业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加强职教语文学科中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求广阔职教语文老师必需根据素养教育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寓职业道德教育于语文学科教学全程。

(一)充分熟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教语文教学的重要职责任何社会形态的道德体系都有三个层面:一是社会公德,二是职业道德,三是家庭美德。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教育肩负的重要职责。

在职教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借助教材内容,把职业道德教育和语文专业学问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借助教材树立的人物形象,陶冶同学的思想情操,加强职业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做人、做事习惯。

(二)乐观发挥语文教学中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学科优势我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说法,可见“习文”是“传道”的牢靠途径。

与一般学校语文教材相比,职教语文(共用基础平台)教材具有理念先进、体例创新、内容丰富、面对职业的特点,切合职业学校同学实际语文水平,所选文章贴近时代和同学心理,该教材中所选文章,大都语言文字精致且思想内容深刻。

职教语文老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因素,细心筹划、奇妙支配,使职业道德教育与语文学科内容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同时又必需紧密结合同学思想品德的实际状况因材施教,提高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

二、敬重同学主体,增加语文课堂中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一)转变师生观,敬重同学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起着主导作用,但这只是教学这一活动的一个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假如没有同学的主动性,仅仅依靠老师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

同学才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同学的主动性才是教育教学取得胜利的内部因素,起着打算性作用。

为此,职教语文课堂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要特殊注意教育方式,明确同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同学乐观性、主动性,切实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效果。

(二)革新教学观,变说教灌输为无声渗透一些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往往采纳的是“劝说式”的教育,不考虑职业教育学校同学的实际理解力量和接受力量,强行灌输一些职业道德理论和行为规范,更不留意反馈信息,难以将职业道德理论转化为同学的自觉行为和熟悉。

职业教育的论文3000字精选全文完整版

职业教育的论文3000字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职业教育的论文3000字职业教育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职业教育的论文3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职业教育的论文3000字篇1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1 概述让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并进一步形成高素质强专业的职业能力。

计算机课程教学作为将知识性与技能性融于一体的教学方式的代表,它把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视为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故此针对传统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它的要求则更高,难度更大。

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独立的个体或者组织的形式来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以此作为项目实施方式,让学生从活动中收获更多丰富有用的知识。

2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方向2.1 课堂教学理论课程作为实践的基础和指导者,理论课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理论教学中融入项目教学法,教师可借助系统教学的方法并结合“讲授+练习”的方式,把计算机理论中所阐述的概念内涵、程序代码、框架结构等知识通过授课过程展示或讲解给学生。

对于知识中的重难点及学生频繁提及的问题,教师应予与解答,并保证课堂教授的效果。

2.2 实践上机操作课程实践上机操作作为加深理论知识的一种途径,更是高职教学目的得以凸显的一种方式。

巩固理论课概念、知识则成为了计算机上机课中的主要课程。

在项目教学法中的学生上机教学中,怎样使上机实践操作更加熟练则成了学习的目标。

通过上机课,学生可将课堂所学理论结合到实践中去,进而巩固知识则成为了上机课的真正目的。

项目教学法的上机课在实际操作之前教师应先给学生分析实操的案例,并提醒学生难点在过程中的大致存在阶段。

2.3 基础学习项目课程阶段项目课是指教师在学生学完章节的内容之后,把其整合成为综合的阶段性项目课。

案例制作作为这一阶段的重点项目,把边讲授边练习的教学方式融入其中,并把知识温习、案例分解、学生实操、阶段总结、安置作业作为教学步骤。

职业教育论文(精选9篇)

职业教育论文(精选9篇)

职业教育论文(精选9篇)职业教育的论文篇一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更好地实现校园到社会的过渡,应该加强职业教育理念的深化,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广告学专业本身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如何实现现有教育的转型,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从职业教育理念出发,进行广告学专业目标的定位思考、职业教育平台的搭建以及职业教学体系构造的设想,并对课程实践进行新形式地融入,探讨广告学专业的职业教育之路。

面对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有着很大的压力,在思考、在分析、在探讨,究竟什么是职业教育,大学的职业教育之路与专科的职业教育区别在哪,应该如何更好地结合技术技能的培养,才能在国家发展政策中立足。

带着这些基本的认识来反思我院广告学专业的职业教育的转型之路,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专业目标的定位在考虑职业教育专业目标定位的时候,不应该盲目地去学习其他广告学专业的定位策略,面对职业教育的,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应该立足教育产业、结合自身专业所处的环境,来分析专业的位置和职业教育的可能性。

1、专业目标的定位,要考虑一下本科教育广告学专业的学科归属。

把广告学专业归类为新闻传播学,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认为广告学是信息传播,在这里似乎忽略了广告营销的本质,广告其实是在运用媒介,进行信息传播的营销活动。

因此,由于广告学的边缘学科特性,放在其中一个学科领域当中,都不能够完全诠释广告的特质,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性的学科,具有传播性,又有着经济性和文艺性的属性,纵观广告的发展史,我们看到的是它与经济的相辅相成,可以称之为“广告是经济的晴雨表”,所以,广告专业定位在经济类才是科学的。

我院的财经特色正好给广告学专业提供了成长的沃土,应该更加看到广告在经济中晴雨表的作用,带动经济的发展。

2、专业目标的定位,要考虑大学本身的内部因素。

广告学专业的发展必须要迎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所处大学的路向。

现在所处环境是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和我院对于财经依托的职业教育,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明确指出教育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是技术技能型,我院的职业教育政策是在国家的职业教育指导下,做好财经特色的职业教育。

学习型社会高等职业教育的信息化与网络化建设[论文]

学习型社会高等职业教育的信息化与网络化建设[论文]

浅论学习型社会高等职业教育的信息化与网络化建设摘要在一个知识不断变化、更新的环境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各种变化,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2020年要达到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的目标,如何加快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0前言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40年来学习已经成为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方式,终身学习的观念已经为全社会成员所认同。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快速更新,在教育网络信息化的推动下,许多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正逐步确立,这些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为院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而社会发展的不平等已成为重大的挑战,科技知识的创新与积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将极大地改变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并产生新的思想、新的价值观念,新的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这是推动知识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原因之一,人们一次性学习的知识不能满足工作和发展的需要。

1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与目标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来两个体系:一个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另一个是终身教育体系。

学习型社会总的目标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实现这个目标要用现代教育体系来支撑,要求人人都要学习,人人都乐学习,人人都会学习,人人都有能力学习。

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的学习体系,覆盖全社会的学习体系,形成保证和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机制,最大限度地创造学习的条件。

一方面通过远程教育,提供各种教育的场所和机会,建立和架构一个使学习者能够终身受益于教育的体系,另一方面发挥远程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一生中能够持续地学习,以满足其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各种学习需求。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体现以人为本、教育关怀、教育品质的理念与宗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开展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

科研课题论文:31585 高职教育凸显“职业性”之探索

科研课题论文:31585 高职教育凸显“职业性”之探索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教育凸显“职业性”之探索王浒在《跨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一文中依国际惯例(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提出教育事业包括两大体系,普通教育体系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据此,高等教育被划进普通教育体系,而高职教育则归入职业技术体系。

而这一划分也明晰了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不同之处,即其强化“职业性”之特点。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是很规范,既定目标和实际定位间存在巨大差异,与普通高等教育边界模糊,甚至有部分高职院校的功能基本和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相同,完全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所长。

社会的飞速发展急切需要我国高职跟上时代的步伐,突显“职业性”特色是中国高职教育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路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该命题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高职院校是高职教育突显“职业性”的平台(一)工学结合,树立校企合作办学的理念“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企业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参与程度”。

高职院校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组建有企业人员参与的办学委员会,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二)大力开展高职教学改革国家教育部要求高职院校“建立以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专业课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通过广泛搜集相关行业、职业和岗位的信息,以提升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以帮助学生就业为导向,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促进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会,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进行IS9000,质量认证,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完善人才激励体系。

(三)调动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应主动承担企业的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等任务;组织骨干教师帮助企业编写《岗位培训标准》《技能考核标准》等培训教材;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为企业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为企业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培养了一批实践能力强、社会急需的人才。

但是,由于教育规模和招生数量的扩大,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弊端给人才质量带来一定影响。

因此,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如何更好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b)-0011-01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所培养的人才数量越来越多,人才质量越来越高,教育技术也越来越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也是成效显著,这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值得我们欣喜。

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果不重视,不加以解决,势必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阻碍其发展。

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教育制度方面(1)整个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识存在严重问题: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对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认可程度有偏见,高职院校的生源在高考招生层次中位于第四或第五批次,似乎是高考筛选下来的“劣品”,不少人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的技能含量逊色于同等高等院校。

社会上的歧视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

(2)职业技术院校办学条件受国家政策限制,资金投入不足,国家对普通大学招收的每个学生都给予一定补助,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投入却很少,职业院校的发展主要靠自身滚动发展,当前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但职业院校由于基数太大,投入有如杯水车薪,经费投入及相关政策也难以落实。

导致职业院校的办学环境存在严重问题,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3)职业院校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职业教育必须根据社会产业结构需要设置专业,不断更新专业内容,以适应社会产业发展要求。

1.2 教学理念方面(1)过于偏重书本教学:由于被传统教学观念的误导,许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是书本教学法,教师在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要求等问题考虑不足。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论文8篇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论文8篇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论文8篇第一篇:高职院校包装教育教学质量现状及对策1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缺乏高职教育特色,教学方法陈旧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在办学过程中教学计划未能体现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发展定位不明确。

一些高职院校基本沿用了普通专科院校的课程体系,没有形成教学内容上的办学特色;办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没有根据职业和岗位需要进行课程开发,也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所应该具有的的特色性。

高职教育的教育模式并不同于一般教育,它不能采用学科本位和精英教育的理念,这种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大众的教育发展需求。

有不少高职院校未能摆脱这种教育模式,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依然把教课重心放在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上,专业培养计划中课程体系和形式都采用传统的学科本位方式,这严重导致了当前高职教育不能够培养出实用技术型人才。

许多学校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适合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课堂教学时数所占比例大,课外实践时数所占比例少,实践教学的整合力度不够,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部分高职院校产学结合不紧密,实训效率不高,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实际上,课内和课外、显性课堂和隐性课堂、校内和校外应形成实践教学中实验、实训、实习的一体化模式,只有充实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方式,学生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成为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从而保证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显著提高。

1.2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结构不合理,课程门类不全,符合职业岗位需求新课程没有开发出来,旧的不需要的课程又没有删除。

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现状严重脱节,从而造成教学效率低下,无法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

在课程设置调整时,没有根据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来构建出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二是课程门次内容交叉重复,课程设置缺乏宏观统筹及整体优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论文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论文

浅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山东省淄博职业学院 255314)作者简介:郑婷婷,1981-9,女,汉,山东淄博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

【摘要】近年来,国家不断提倡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

但在实际工作中,职业教育的推行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一定的阻力,吸引力不足就是其中之一,很多学生不愿意报考职业学校,社会上对高职毕业的学生看法也不一,所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29-01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已经明显上升,不管从政策环境、招生规模,还是就业情况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一些困境,其中吸引力不够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正确看待吸引力这个问题,发觉原因,找出对策,成为发展高等职业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曾经面向媒体说:”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学生不愿意报考职业学校,家长对此也持同样态度,从这点看,高等职业教育还是缺乏吸引力或者说吸引力不够。

”目前高等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高等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指出过很多地方没有把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有些环节的措施还不到位。

不管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没有把高等职业教育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没有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在目前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学校方面,很多中学教育没有给学生灌输有关职业教育的思想,以致考上职业学校的学生都很自卑,都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

二是教育部门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的师资投入较少。

经费和师资的缺乏都无法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高等职业学校。

三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还缺少联系。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招考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比例还在5%左右,绝大多数还是从普通高中招生,而中等职业学校的的学生要想进修还是很难,教育之间不应该存在明显的分界的,应该互相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教育的论文电子版浅论高职院校汽车电器实训高职院校汽车电器实训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主要讲授了各种电器设备在汽车中应用,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系统故障现象运用理论知识做指导,对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找出汽车电器故障部位。

但现实是,高职院校汽车电器实训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教学设备老化,短缺,实训室管理机制水平不到位,实训技术人员队伍素质有待加强,实训教学内容更新慢,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手段不务实等。

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加强汽车电器实训室的综合建设,合理科学的落实汽车电器实训室的运行机制建设,提高实训技术人员的素质与操作技能,运用高新技术应用手段提高汽车电器故障分析,排除故障的方法和操作技能,拓展知识结构积极参加技能大赛。

一、汽车电器实训室综合建设一建设思路我院从1956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50多年的办学经验,由于历史原因,老旧实训教学设备多,有些汽车检测设备都超过的服役期限了,还有一些汽车检测仪器设备“瘫痪”了,以前沿用的教学是传统实训教学方式,管理混乱,针对这种情况,系部、院教务处共同调研,从修订教学大纲,修改实训教学内容着手,更新实训项目,确定实训项目建设,通过多种渠道,优化配置实训设备等措施。

二建设意义通过科学有效的建设思路与务实的建设手段,逐步建立一系列的汽车应用培训基地。

例如: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培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各种校企合作的特色班,骨干院校建设等,通过对这些平台循序渐进的投入,完成汽车电器实训项目建设。

现已成为安徽汽车行业和工程机械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

三条件建设高职院校做强做精固然需要硬件建设的加强,但是软件建设不容忽视,更有学者提出“高职院校硬件发展需要软件建设,软件需要硬件建设。

”1.硬件建设校内建有一座11000m2的汽车与机械实训中心,依据实验训室功能划分为专业共享实验室、专业特色实验室、院企合作区、生产经营中心四大类共计35个实验训室,设备资产总额达1580多万元,汽车电器实训室现有整车操作区域,汽车电器系统实训台操作区域,通过这些硬件建设,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实训操作系统,提高实训教学效果.2.软件建设1实训教材:实训教材是实现目标的基础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完成实训目标。

编写实训教材要作为一件大事来完成,组织一些有经验的实训技术人员和在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级技师共同参与。

实训教材要紧密结合汽车的品牌,保养,维修,检测设备的配置,更具有针对性。

从当下汽车发展实际出发,将典型车型,新能源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充实到教材中去,形成实践性强的实训教学内容.2实训课时与分组:有严谨务实的平台,接下来就需要合理科学的实训课时和分组率,按照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实训学时和细致分组率.四运行机制建设高职院校实训室水平的高低,不仅要有先进汽车检测设备,还需要一套科学严谨的运行机制,同时要严格按照机制来执行。

例如在汽车电器实训室里墙壁上贴满了《汽车电器实训建设管理制度》、《汽车电器仪器设备操作流程》、《实训老师工作职责》、《实训室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实训室的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机制得到进一步运行,系实训中心印发了实训室工作日志,精密检测仪器使用记录本等。

建立了实训室建设与维护系统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院教务处、系部可以随时了解实训教学的开展情况等各种实训教学相关信息,院教务处与系部还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实训室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这样大大提高了实训室的管理绩效。

五实训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建设好实训室开展实训教学工作,需要一支有良好素质的实训技术人员队伍。

在引入人才中,不仅要引入高学历、高层次应用型技能人才充实队伍,改善结构以外,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训指导老师的个人素质,对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在职技能培训。

以我系实训中心为例:在假期中利用各种校企合作特色班,骨干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培训班等进行专业学习。

掌握熟练运用不同类型的汽车检测设备,学会现代管理知识,努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确保一支“勤奋、通达、敬业、乐群”的实训技术人员队伍,高职教育做强做精有了坚实的保证。

二、汽车电器实训高新技术应用思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在生产一线顶岗的技术型高层次的技能人才,它要具备“高等”和“技术”两层含义。

一建设方案汽车电器实训课程要与理论课程同步。

以实训项目为目标,以行动导向为驱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贯穿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构建实训课堂的教学结构,通过制定实训教学课堂的结构,准备实训设备器材,细化实训分组率,智能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实训课教学质量。

二智能化手段在组织实训教学时,面对实训项目的确定,完成实训目标,运用智能化的手段循序渐进的开展实训项目,完成实训目标。

如汽车启动系统电路连接与故障排除实训课,首先进行汽车启动系统实训台组件的认识――启动机拆装――汽车启动系统线路检测与分析――汽车启动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在排除电路故障时,把一些线路连接的代码输入电脑中,通过实训台自带的自动巡线功能,检查线路的插接是否正确,防止意外的损坏。

把结果输入电脑,继而判断是否已排除故障。

三综合分析与考评汽车电器实训课学生分组进行技能操作,由实训指导老师进行现场点评,通过记录的故障码和相关数据流,故障症状现象,各种检测参数电压,电阻,电流等记录故障症状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记录诊断测试数据的判断和综合分析,确定故障的检查方向和具体的检测内容。

实训课间,实训指导老师应对学生的考勤进行登记,实训课结束后,学生完成实训报告,指导老师应对学生的实训表现,实训报告评定成绩。

综合实训成绩按“应会”考核成绩的60%比例,实训表现成绩的40%比例综合评定。

三、汽车电器实训在教学基础上的拓展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强势发展的趋势下,汽车电器实训室要顺应这一趋势,积极拓展关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实训教学。

在实训教学中不仅掌握了传统电喷汽车的装配、使用和维修,还要对新能源汽车,江淮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丰田凯美瑞混合动力汽车的装配、使用了解和掌握,继而总结优缺点。

四、以实训窒为平台开展各种技能比赛。

取得的成果通过举行高职技能大赛促进实训项目建设,实训室建设与管理。

我系在开展技能大赛上精彩纷呈,2021年首次参加在芜湖举办的安徽省第二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了汽车发动机拆装项目高职组三等奖的好成绩。

在2021年安徽省第三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发动机拆装”项目竞赛中,获得汽车发动机拆装项目高职组一等奖。

在2021年安徽省第四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博仕达杯”发动机拆装与调试项目竞赛中,获得汽车发动机拆装项目高职组一等奖。

五、结束语教育部的专家说:“交通教育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会应用才是真的掌握了知识。

高职院校的实训室是组织实训教学,强化技能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地,加大加强实训室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为社会培养、输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

浅析高职院校思政课产教融合当前高职思政课在高职院校的位置比较尴尬:高职生和本科生有所区别,不善于系统理论学习,学习年限短,就业导向突出。

而高职现有的思政课程的教材和本科相同,导致除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和学生现实结合紧密的内容受到学生欢迎,其他课程和内容偏重理论化的系统知识,高职大学生的认可度都比较低。

高职思政课和产业行业的脱节,是造成高职思政课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随着高职教育深入发展,高职思政课必须紧跟职业教育发展步伐,不断探讨产教融合的途径。

一、思政课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就业导向强调了高职生的技能,而一个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只有技能是不够的。

“应当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加入职教特色,使学生能够在“通识”与“专识”之间架起桥梁,从而让公共基础课程所教授的知识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

”思政课应该切实担当起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任,通过培育职业精神和价值观,打造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特殊性,产教融合的特色更为突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产业需要。

而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更多关注学校自身文化底蕴和发展规划,但对于校企文化的融合、发展方面存在认识不清晰、不统一,缺少发展思路等问题。

”高职院校思政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可以成为校企文化融合的一个突破口,思政课和产业单位的紧密结合,有助于贯彻产业职业道德、产业文化建设等,能够更好的打造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助力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

三高职思政教师职业成长的需要高职思政课教师只有深入解决学生现实需要,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产教融合是思政课教师了解学生就业、职业需要的重要途径。

高职思政课是否能起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作用,最关键还是得看思政课教师自身是否具备职业核心能力。

高职思政课教师通过参与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和实训教学,主动进行产教融合,从而了解高职人才具体的培养目标、进行符合特定专业高职生的课程开发,就能富有成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二、思政课产教融合的可行性分析一思政课产教融合有国家的政策支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这个文件给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指出了实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基本方向和途径,就是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校层面、政府层面关注的重点,而对专职教师个人来说,融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最直接途径,就是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和企业进行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以往都是作为政府政策的宣传课,是在国家教育部门强制要求下,不得不开的课程,长期游离于职业教育的核心之外。

这次国家大力提倡产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下,思政课教师务必突破思政课没有专业性,难以和企业合作的认识框架限制,努力探索思政课产教融合的途径,有效的提高思政课服务高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的有效性,抓住机遇,把思政课程在产教融合的实践中深化做强做深。

二思政课产教融合有成熟的理论依据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是20世纪产生在美国的合作教育。

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认为:“合作教育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

”此外,产教融合还“涉及到威斯康星理论的社会服务观、建构主义理论的技能学习观、多元智能理论的人才培养观、实用主义教育论的实践主导观、终身教育思想的生涯发展观等五大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