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合集下载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1.由中国南海主权问题你所想到的前段时间,听的最多的一些词应该就是南海争端了,菲律宾,越南频频活动,妄图强占我国的南海领土,严重挑战着我国的主权权威。

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

越南在我国渔民传统作业海域抓扣我国渔民之后,又举行专门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其野心和动机已昭然若揭,而且这些都已经严重侵犯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我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

对此,我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当然,我国政府也一再申明在南海问题上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是不可取的,那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

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刚柔并济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让我看到了中国近百年来的飞跃发展。

百年前的屈辱历历在目: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

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外交政策上,那时的中国完全没有自主权,被外国列强踩在了脚底,可以说得上是毫无外交地位和国家尊严。

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日渐成熟与中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也是分不开的,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让中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基于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上升,世界不得不聆听来自中国的声音。

中国人民的感情不可侮,中国的主权不容侵犯。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南海争端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南海争端

浅谈南海争端摘要:南海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由于其丰富的油气资源与重要的海上地位而越来越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

进一步复杂化、国际化的南海争端已经逐渐陷入了既打不得,又谈不拢,更拖不起的被动局面。

通过课程的学习以及在网上查询的资料,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南海争端的由来、影响因素和解决的方法。

由此使我们当代大学生更肩负着建设强大中国,贡献自我力量的历史责任感。

关键词:南海争端由来依据解决方法海洋对于一个国家意味着边界、国防和海洋权益。

近代,清王朝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了所有中国人忽略海防将导致怎样的结果。

直到今天,东海钓鱼岛、南海争端、台海问题,仍在折磨着每一个中国人。

和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弱势显而易见,没有航母并不是最大缺憾,领土不完整才是中国最大的痛。

放眼南眺,祖先留下的蓝色海洋现在还好吗?在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上,有争议的有150万,其中相当部分已经被外国实际控制或蚕食分割,丢失的海洋国土面积相当于上世纪沙俄从中国割去的陆地疆域的总和。

一半海疆被明抢,中国什么时候变成了唐僧肉?这其中,情况最严峻的要属南海诸岛。

一、南海争端的由来大量翔实的史实证明,南沙群岛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开发经营的,中国政府早已对其行使管辖和主权。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45年,国际社会开始建立大陆架制度,当时主要是指水深200米以内的海底区域,这是美国提出的。

1958年,联合国制定了《大陆架公约》。

与此同时,拉美国家又提出了200海里海洋权的要求。

1973年开始的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讨论了大陆架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规定:大陆架按照大陆的自然延伸原则确定,同时,沿海国有权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专属经济区位于领海以外,不是沿海国领土的一部分,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有对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以及对海洋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建设人工岛等事项的管辖权,被认为是沿海国管辖海域的一部分。

南海问题形势分析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南海问题形势分析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南海问题形势分析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南海问题的成因、现状及对策探析》摘要:可以说,南海争端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是“亚洲四大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南海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主要围绕南海问题的复杂成因、当前南海问题的现状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应对南海问题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南海问题;成因;现状;对策南海,又称南中国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上一些重要的战略航线的必经之地。

随着南海问题的持续升温,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南海问题的热潮。

南海问题形势复杂,研究南海问题的成因、当前现状及应对策略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南海问题的成因自20世纪70年代起,围绕南海岛礁的主权归属及部分海域的管辖权形成了六国七方的争端局面,近年来,域外大国以南海争端为借口插手南海事务,以谋取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

可以说,南海争端成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被称为“亚洲四大热点”问题之一。

南海问题的出现,成因复杂,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自然资源丰富。

南海石油天然气储藏量超过200亿吨,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

矿物资源丰富,含有锰、铁、铜、钴等35种金属和稀有的锰结核;岛上生长的植物耐盐、耐旱,生长茂密;鱼类资源丰富,有1500多种,特别是马鲛鱼、石斑鱼、金枪鱼等,产量很高,经济价值极大,是中国渔民远海捕鱼的主要品种;海鸟种类多样,栖息繁衍在各个岛屿上,多年以来,南海呈现出一片安宁祥和景象。

然而,在1968年,南海的风平浪静被一份亚洲外岛海域矿产资源联合勘探报告打破了,南沙海域成为东南亚国家目光聚焦地,海上岛礁不断遭到周边国家蚕食。

可以说,南海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南海争端产生的直接原因。

2.国际海洋法不健全。

二战后,在许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独立运动此起彼伏,广大发展中国家掀起了一系列反对海洋霸权主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新秩序的斗争。

形势与政策 南海问题

形势与政策 南海问题

南海争端问题个人信息:摘要:目前,就我国海洋政治形势而言,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复杂的历史变迁、激烈的资源争夺、海上航路的维护、长期无法落实实权等原因造成南海问题不断升级。

为了抑制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发展趋势,笔者提出几点意见,希望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尽快圆满解决南海争端问题。

关键词:南海国际越南近年来,作为世界上具有战略、经济地位的南海成为周边各国和某些大国争抢的对象,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和趋向国际化。

南海问题不仅仅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关于南沙群岛主权归属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安全问题。

能否快速和平解决南海争端已成为中国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一、南海问题的产生南海问题主要是指中国与某些东南亚国家在南海主权归属问题上的争议。

南沙群岛的归属是南海问题的核心。

1、复杂的历史变迁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南沙群岛。

1946年,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精神,中国内政部委派员接管南沙群岛,并在岛上立主权碑。

然而,日本当时公开表示的是放弃南沙群岛“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和要求”,但却没有明确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

后南越在国际会议上声明其对西沙南沙群岛的“权利”。

此后,使得中国在南海问题中陷入被动。

2、争夺南海资源与航运安全加速了南海的争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越菲马等国正是看中了南海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近年来不断强调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

马来西亚则在南海大肆开采石油,鼓吹东南亚国家联合起来成立南沙集团,增加与中国的谈判筹码。

另外,区域外大国如美国、日本以保护航路自由为借口介入南海,怂恿越菲马等国不断挑战中国战略底线。

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缺陷导致南海问题矛盾重重《公约》在确定“专属经济区”界域时,忽视了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明确的界定。

据此,南海周边国家大多采取“先占岛后圈海”策略和“先圈海后占岛”策略,同时,都采用有利于本国利益的解释方式,提出非法的主权要求。

精品—形势与政策论文_形势与政策20--南海问题论文三篇

精品—形势与政策论文_形势与政策20--南海问题论文三篇

精品—形势与政策论文_形势与政策20**南海问题论文三篇形势与政策20**南海问题论文(1)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

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无论从南海诸岛的考古发现还是从历史典籍,都证明了这一客观事实。

在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社会也都承认中国队南海诸岛的主权。

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地质考古发现我国南海地区储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后,相关的周边国家开始蚕食、侵吞其中的一些岛礁。

而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获得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加刺激了这些国家对南海诸岛的分割占领。

这些国家利用《海洋法公约》中的某些对其有利的条款,在南海领土主权问题上与中国公然抗争,大大提高了南海问题解决的难度,从而逐渐造成了今日南海的局势。

目前,南沙群岛虽然主权属中国,但189个已有命名的岛、礁和暗滩、暗沙中,中国仅控制着9 个岛礁,其中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大部分岛屿都不在中国控制之中。

这些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南海问题绝不仅仅事关资源、领土或者主权的问题,更在于大国战略的实现、保证国家崛起的空间与长久的国家安全,南海问题事关国家安全。

对于中国来说,南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缘价值,它是我国东南部战略防御的前哨阵地和华南地区的海上屏障。

对于东南亚相关国家来说,南海问题主要包含着主权、领土、资源之争夺。

二、我国应逐步对南海问题采取的策施1、经济政策通过发展对东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大东盟各国对我之经济依赖。

首先,我们当然不需要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达到与南海各相关国实现政治统一的目标,但通过发展东盟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可以大大加强南海各相关国的在华利益,从而增强其对华的经济依赖。

其次,中国应当积极与东南亚努力建立共同开发海洋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开发的合作机制,在不同的国际市场梯次中实现进一步的合作。

中国南海问题及应对研究论文

中国南海问题及应对研究论文

中国南海问题及应对研究论文篇一:浅谈中国南海问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设计组别:第一大组第一小组日期:2021年11月28日目录摘要 .................................................................. . (3)一、南海问题的由来 .................................................................. (3)关于中国南海问题的探讨 .................................................................. (3)关于中国南海问题的探讨 .................................................................. (3)关于中国南海问题的探讨 .................................................................. (3)关于中国南海问题的探讨 .................................................................. (3)关于中国南海问题的探讨【摘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对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各国十分重视并不断扩大对海洋的需求和关注,试图凭借海洋资源、空间和权益的占有和利用,来寻求最大发展空间和利益。

南海是我国五大海区中最大的海区,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在近200多年间,不断遭到周边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觊觎,企图划分我国南海海域的资源,侵占我们的领海权益。

可谓是争端不断。

以何种态度,用何种方法处理南海争端,也成为我国近年来的焦点话题。

【关键词】海洋资源;南海动态;领海权益;中方态度一、南海问题的由来中国南海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对外关系的热点之一,其最初是因自然资源和领土的争夺而产生的。

形势与政策论文南海争端

形势与政策论文南海争端

西南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南海争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经济学类年级:2010级班级:经济学类五班姓名:学号:成绩: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五日南海争端金融危机爆发,引致各国纷纷思考各自发展途径。

欧洲债务危机再次引起各个国家对自身发展的担忧。

国扣押中国渔船,湄公河的惨案,中国的海洋安全利益引来了全世界的目光,再加上一直没解决的问题以及APEC会议上的美国借TPP意图重回亚洲,各国利益不断纠缠争夺,各国围绕着自己国家的利益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不断角逐。

美国与日本建立的岛链再次引起世界人们的争议,中国能否冲破岛链的封锁已经成为热点话题。

南海作为国际上重要的海上航道,它不仅是中国取得地缘战略优势的地方,也是美国全球战略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日本保护的“海上生命线”,是越南的天然屏障,是印度近年来进入太平洋的觊觎之地。

对菲律宾而言,南沙群岛是“正对其腰部的一把匕首”。

因此,南海问题中呈现出多方利益格局。

在南海围,由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六国以及一方,目前已经形成“六国七方”对峙和角逐的局面、“四国五方”军事占领的武装割据格局。

其中,中、越、菲、马包括在岛礁上部署了军事力量,印度尼西亚则霸占部分海域。

南海争端再次被搬上荧屏,众议纷纷。

南海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不少国家和国际会议也都承认南海属于中国领土,为什么最近南海问题会再次提起?经济学中的自身利益最大化理论同样适用于各国的争夺,一切从利益出发。

第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对南海问题关注的国家大多是在南海周围的国家和在海运上要经过南海的国家。

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南海通过巴士海峡、禄海和马六甲海峡等,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连。

众多国家认为如果南海属于中国之后,中国将来会为了抑制其他国家的发展是自身发展会依靠南海主权阻断其他国家在南海的航运,抑制海上贸易的进行,如果他们拥有主权就能够自主掌握海上航运,不受制于人,同时可以抑制别人。

形势与政策高分论文-谈谈你对南海问题的看法及解决措施

形势与政策高分论文-谈谈你对南海问题的看法及解决措施

谈谈你对南海问题的看法及解决措施近年来南海频频出现领土争端,尤其在最近一段时间,中菲针对南海问题矛盾日益尖锐,菲律宾不顾自身实力,依靠海外强国支撑派出其国内最大军舰与我国在南海对峙,不断挑衅我国。

做为一名在校大学生,针对南海问题,我想浅谈自己的看法。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自古以来,南海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重要的中国海上航路。

从此,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沙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为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随着我国全球战略地位的提升,特别是油气资源的相继发现,“南海问题”出现。

“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包括领土和海洋划界所有权两个内容。

之前,我国对南海问题的对外称“主权在我,合作开发”,但是主权只是个虚名,周围资源的利益才是真的。

实质上,开发权一直在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几个国家手中,尤以越南和菲律宾掌握的岛屿最多,而中国掌握的仅仅是少数岛屿,情况堪忧。

如今,两国更是变本加厉的加速开发,甚至公然宣称南海是其领土,使南海问题逐步的凸显。

原因1.南海地区资源丰富,在未来建设上有着重要作用。

南海海域及其海底蕴藏着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和渔业资源等,石油储量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

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的步伐下,越菲马等国也正是看中了南海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才会…..2.南海争端有一定的历史因素。

中国在南海的治权长期无法落实,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中陷入被动。

国际海洋法的不完善。

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忽视了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明确的界定。

如此埋下了隐患。

据在本国利益的驱动下,菲律宾采用有利于本国利益的解释方式,提出非法的主权要求。

3、战略价值。

南海问题形势与政策论文

南海问题形势与政策论文

关于南海问题的思考内容摘要:近期南海主权争端升温,先是越南对中国在南海的油气勘探活动进行干扰,又有菲律宾抓扣中国在南海捕鱼的渔民,美国先后与周边国家举行军演,声称在南海有国家利益。

南海呈现紧张局势。

中国一贯主张以相关争议国和平协商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外部势力介入。

解决好南海问题,关系到我国主权领土完整,以及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关键词:南海越南菲律宾主权领土南海是位于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面积大约350多万平方公里。

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70年代以来,有关国家对南沙群岛主权和相关海域管辖权提出争议,并侵占我岛礁,形成所谓南海问题。

一、南海争议应该搁置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是,争议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和平解决。

中国和东盟国家早在2002年11月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宗旨是维护南海稳定、增进互信和推进合作,为有关当事国最终和平解决争议创造良好条件和氛围,但十年来,南海局势尚未稳定。

究其原因:第一,一些南海周边国家,特别是越南和菲律宾误读了中国的和平诚意,以为中国出于顾全大局的忍让和耐心是软弱可欺,肆无忌惮地侵占这一海域从历史上和法理上都属于中国的大批岛、礁。

第二,一些南海周边国对《南海各方行为宣言》采取了双重标准:一方面,它们把《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视为约束中国的工具,另一方面,它们自己根本不把《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放在眼里,根本不受该宣言的约束,在它们肆意侵占的岛礁上修建机场、构筑军事设施、驻扎军队、鼓励移民、设立行政机构并派驻官员、设立旅游景点招引外国游客,以种种方式“宣示”它们的“主权”,而且还大量扩充海空军,不惜一战。

第三,有的南海周边国家,特别是越南和菲律宾通过与美国开展军事演习、主张多边谈判等手段,企图使南海问题国际化,向中国施加压力。

这些行为必然恶化了南海局势。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对稳定南海局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宣言签署后,南海沿岸国家明显地不再有明确的军事占领行动。

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但近年来东南亚几国对南沙各岛屿问题的争议成为南海问题的焦点,中国主权问题受到严重的损害。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篇1南海问题分析:我国是海洋大国,日益突显的海洋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主张管辖的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在广泛的海洋利益背后,面临着严峻的海洋问题。

南海问题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五国六方”的海洋争端。

虽然南海局势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近年来,区域外势力的干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让南海问题的不可控性增加。

因此,维护南海稳定、和平是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海洋利益冲突加剧,周边国家强化了南海主权声索南海问题出现以来,南海岛礁一直处于争议的状态。

各当事国家纷纷发布主权声索,宣誓南沙岛礁主权。

并且,随着海洋战略利益的日益凸显,南海争端的“争议”状态也逐步发生转变,转而以“管辖权”的争议发展。

无论是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还是2012年越南将“南海”纳入所谓的主权范围,都说明南海问题越演越烈。

各周边国家对南海岛礁及附近海域的主权声索,甚至是主权管辖,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南海局势的不稳定性。

(二)美、日等的介入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近年来,南海问题有升温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等区外势力的介入,让区域性的南海问题国际化。

美国区域战略的调整,同盟战略关系的缔结,无形中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

美采取“分而治之”的亚太政策,在防范与排挤中国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亚太的军事影响力,进而使南海问题成为牵制并制约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

到2020年,美国60%的军力将部署于亚太地区,通过与菲律宾、越南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部署前沿军事,进而对中国形成包围的政治态势。

(三)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不稳定局势加剧南海问题国家化、多边化是新时期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菲律宾、越南等国试图依托“东盟”,实现对南海主权的声索,进而形成“东盟一体化”,对中国实行牵制。

南海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

南海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南海问题【摘要】近年来,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对于南海主权的争端愈演愈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南海问题。

由于南海问题牵涉到了许多国家的利益,所以中国保全领土,维护主权的的路途就变得十分艰难。

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对中国经济,政治等多方位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保全领土主权的完整,解决南海问题已变得迫在眉睫。

【关键词】南海问题,成因,现状,对策一:南海问题的成因与现状南海问题主要是指中国与某些东南亚国家在南海主权归属上的争议。

其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南沙群岛主权归属问题;二是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问题。

南海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经济方面来说,南海具有丰富的资源,并且又是重要的贸易通道,它对所属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法律方面来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进一步提高了南海的价值。

由于海洋意识的淡薄和自身能力的制约,使中国在过去的很年内护忽略了对南海的经营,这使得有些国家有机可乘,挣着夺取南海这块“肥肉”。

南海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多方占领。

越南迄今为止共占领中国南沙岛礁29 个之多,是侵占南沙岛礁最多的国家。

菲律宾非法将我国41 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划入其版图,并占领9 个岛礁。

马来西亚于1983 年8 月和1986年10 月以军事演习为名侵占了弹丸礁、光星仔礁和南海礁,此外还将27 万平方公里南沙海域划入其版图。

印度尼西亚和文莱虽没有侵占南沙岛礁,但分别侵入了我国传统海域5 万和3 万平方公里。

中国台湾省控制着南沙群岛最大岛屿太平岛。

而中国是南沙群岛的合法拥有者,却只占有7 个岛礁。

这样南海海域形成了6 国7 方纷争的局面。

第二,扩充军备。

越南基于海洋战略利益的计量, 比较早地实施海洋战略, 着手打造强势海军。

最近,据俄罗斯纽带新闻网道,越南海军正在建造30至40 艘400 吨级的军舰,并计划投入38 亿美元,在越南东北部建造一座占地3 000 公顷和可停靠4万吨级战舰的大型军港,2006 年2月1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已下令购买无人间谍飞机数架进行海洋侦查和监控, 以保卫其海疆。

形势与政策关于南海问题的论文

形势与政策关于南海问题的论文

形势与政策关于南海问题的论文从古至今,南海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也最早并长期持续地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关于南海问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形势与政策关于南海问题的论文篇一《浅谈中国南海问题》【摘要】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十足的“海洋时代”,沿海国家十分重视并不断扩大对海洋的需求和关注,都试图凭借海洋资源、空间和权益的占有和利用,来寻求最大发展空间和利益。

南海是我国五大海区中最大的海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自然资源,在近200多年间,不断遭到周边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觊觎,企图划分我国南海海域的资源,侵占我们的领海权益,可谓是争端不断。

【关键词】领海权益;南海动态;海洋文化观一、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因“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包括领土和海洋划界所有权两个内容。

南海是我国五大海区中最大的海区,海洋国土面积约为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渤海、黄海、东海、台湾东部、南海五个海域海洋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是中国最大的一块海洋国土,相当于中国陆地领土面积的五分之一左右(《中国南海海洋国土》)。

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岛屿的地位愈加突出,因而导致某些国家无端挑起对我国一些岛屿主权归属的争端。

南海海域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航道资源和油气资源,是世界四大油气资源聚集中心之一,它的石油地质储量大概在230亿~300亿吨之间,单是可开发价值就超过20亿人民币,约占中国总资源的三分之一。

除此之外,南海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尤其是从军事战略上而言,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我国广东到菲律宾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通道。

在近200多年间,南海海域不断遭到周边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觊觎,企图划分我国南海海域的资源,侵占我们的领海权益。

南海问题之我见——形势与政策论文

南海问题之我见——形势与政策论文

南海问题之我见——形势与政策论文在本月8日举行的中国外长记者会上,南海问题再度成为焦点。

面对外媒轮番“进攻”,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祭出详实的论据、形象的手势和有力的语调,配合一连串的“不”给出中国的态度:南海军事化的指责中国“不背锅”、航行自由“不等于”横行自由、变味的仲裁中国“不奉陪”、搅浑南海局势中国“不答应”、针对南海所有图谋都“不会有结果”。

长期以来,古老的中华民族世袭陆土,依赖耕耘,形成了以陆为生的传统习惯和根深蒂固的大陆观。

明朝中叶之后,正当欧洲殖民主义列强纷纷东涌之时,中国的统治者竟然下达了“不许片板下海”的禁海令。

禁海不仅限制了对外贸易,限制了明朝以来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而且还严重阻滞了海权思想的发展。

一直到近代,我国的海防和海权思想,留给人们的始终是沉痛的教训。

历史表明,拥有海权则兴,失去海权则衰!中国需要海权,但作为陆海兼备的大国,更应该注重海陆权并重。

毋庸置疑,海洋既是大陆的自然延伸,也是大陆的战略屏障,凭借岛礁和海上平台设施可使海上纵深进一步加大;而大陆则是海洋的战略后方,是其坚实的依托,陆基设施或力量能给海上力量以强大的支援。

南海身处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是连接欧、亚、非、大洋洲等地区的重要国际海上枢纽和商业往来的交通命脉。

而人类对南海的地理认识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

我国古代航海家在一次次途经南海的通商活动中,对于南海哪里有岛屿,哪里有暗礁,从一无所知到渐渐明晰,使南海开始有了自己的地理坐标。

而我国的渔民也在一次又一次出海打鱼时摸清了南海的气候,何时会吹东北季风,什么时候会来台风,甚至南海岛礁的数量也渐渐趋向准确。

早在1947年,中国政府特别颁布了关于中国南海的海疆线的法令,宣布了南海岛礁沙洲的名称和位置,并绘制了正式地图,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尤其是中国周边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它们当时都是承认这个传统海疆线的。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中国南海问题( )我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

保护主权完整是我们的责任。

近年来,在南海等地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

南海问题反映出海洋政治社会对海权、海洋资源的关注以及海防、海洋军力和海洋安全等问题。

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黄岩岛泻湖内正常作业时,被一艘菲律宾军舰干扰,菲军舰一度企图抓扣被其堵在泻湖内的中国渔民,遭到赶来的中国两艘海监船的阻止。

随后,中国渔政310船赶往事发地黄岩岛海域维权,菲方亦派多艘舰船增援,双方持续对峙至今。

中方为表达善意,将两艘渔政船于22日下午撤离黄岩岛附近海域,并表示愿通过友好外交磋商解决黄岩岛事件在本学年的《形势与政策》课和最近新闻报道中我了解一些关于南海争端的问题,对南海问题我自己也持有一些观点。

下面我就从八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一:中国南海地理位置和诸岛屿组成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

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

从东海往南穿过狭长的台湾海峡,就进入汹涌澎湃的南海了。

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海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四大岛屿组成。

南海北边是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四省,东南边至菲律宾群岛,西南边至越南和马来西亚,最南边的曾母暗沙靠近加里曼丹岛。

浩溯的南海,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等,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连。

它的面积最广,约有356万平方公里。

南海也是邻接我国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比大陆上西藏高原的高度还要大。

天文学上南海是指月海之一,位于月球东半球南部。

行政区划上南海又指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

二:中国南海的历史背景中国是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的国家。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南海是中国古代人的一个地理海域概念,不同历史年代南海这个地理海域概念和范围是不同的。

形势与政策论文-国际形势之南海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国际形势之南海问题

国际形势之南海问题南海的问题发展到如今,越显得焦灼。

首先,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南海问题的起因。

南海问题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南海问题实质上是南沙争端。

争端方为中国、中国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一般称之为“五国六方”。

西沙争议仅存在于中越两国之间,是由越南单方面挑起的。

越南把所谓的“西沙争议”引入南海问题,是蓄意将南海问题扩大化和复杂化。

因此,本文所探讨的南海问题实质上是指南沙争端。

一、南沙争端的由来与升温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并不存在南沙争端问题,除了南越当局对中国南沙群岛提出过“主权”要求外,没有其他国家对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这一事实持有异议。

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从未对南沙岛礁及附近海域有任何主张或行动。

南沙局势相对平静,南沙争端的国际影响也十分有限。

20世纪70年代以后,越南、菲律宾等国纷纷出兵占领其声称“拥有”主权的岛礁,南沙争端开始凸显。

南海问题虽然很早就有,但是真正地开始大凸显是在2009年,南海问题大凸显的原因是美国在广义东亚的对华战略和外交方向与个别东南亚国家的躁动。

还有外交,竞争谁的朋友多。

也就是美国的东亚太平洋外交,要以这样的手段在东亚赢得经济外交影响,加紧竞争,减少中国在东亚太平洋的外交影响。

2010年希拉里在河内发动性了美国创新性大政策,即南海问题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争端要通过多边谈判解决,美国是其中一份子。

南海的问题从09年大凸显之后,在之后的几年中国对南海问题的基本态势、外交态势、战略努力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2011年6月以前,中国跟周边个别东南亚国家,特别是越南越闹越大,美国插手越来越厉害。

2011年6月在巴厘岛开的论坛,从那时候开始中国政府战略变得更加清楚、丰富,而且我们减少了在硬方面针锋相对的对待越南的措施,更重要的是2011年巴厘会议后四个月,越南总书记访问中国,达成了非常重要的协议,使中国和越南一度非常尖锐,有可能演变为有重大的外交影响,比如军事冲突、外交干涉,比如疏离中国、东南亚、东盟国家关系的局面相当有效的加以控制,直接到现在基本有效,当然越南还在操控,但操控程度跟过去不一样。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南海问题南海是位于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面积大约350多万平方公里。

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70年代以来,有关国家对南沙群岛主权和相关海域管辖权提出争议,并侵占我岛礁,形成所谓南海问题。

近期南海主权争端升温,美国先后与周边国家举行军演,声称在南海有国家利益。

南海呈现紧张局势。

中国一贯主张以相关争议国和平协商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外部势力介入。

解决好南海问题,关系到我国主权领土完整,以及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近年来没过军舰和军机不时侵犯中国南海,是南海局势愈发紧张。

美国海军网报道,当地时间7月7日,美国海军的三艘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在中国南海海域进行编队航行。

目前,这3艘驱逐舰正在美国第7舰队作战区域内巡逻,以维护地区安全。

并称美国政府将下令派遣军舰在中国南海的部分岛礁附近巡逻,以展示“捍卫航行自由的意愿”。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0月14日指出:“一些国家最近在南海地区频频炫耀武力,这才是推动南海‘军事化’的最大因素,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

”航行自由不意味着“挑衅自由”,而蓄意进入别国领海就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

3月10号,美国海洋检测船“无瑕号”在中国南海专署经济区内实施作业时与5艘中国船只对峙,被认为是自2001年中美军机在南海相撞事件之后,中美发生的最严重的军事对峙,美军随即派遣军舰前往中国南海为无瑕号护航。

据知,当时中国5艘海军舰艇在南中国海逼近美国监测船“无暇号”,双方对峙最近时仅为8米,所幸双方均未动用武器,没有任何人伤亡。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布雷尔10日也说,事件是8年前中美军机碰撞以来,两国最严重事故。

10月27日,美国“拉森”号军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

中方依法对美方舰艇实施了跟踪、监视和警告。

美国相关举动早在酝酿之中,可谓蓄谋已久。

早在今年5月,美国媒体就放出风声说,美军要“挑战”中国填海造地行为;美国防部长卡特更是明确提出,要动用飞机飞越中国岛礁、派遣舰船驶入有关海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问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南海问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南海问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
摘要:“南海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过定义,但都很难全面地反映“南海问题”应有的内涵。

只有从“原发性”和“诱发性”两个因素深入分析南海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才能很好地破解“南海问题”,这是实现中国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

关键词:“南海问题”;“原发性”;“诱发性”
随着南海局势的不断升温,“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学术界对于“南海问题”的成因也已达成某些共识,比如利益说、主权说、地区话语权争夺说等。

但是,关于“南海问题”却没有形成一个明白的、清晰的共识性的定义。

本文力图在厘清“南海问题”的基本内涵的前提下,对“南海问题”深层原因做出分析。

一、“南海问题”的定义及内涵
所谓“南海问题”,是指由于南海周边国家围绕中国南海海域的领土、资源、海域划界、海上航行等方面的利益进行争夺而产生的问题(“原发性”),以及由于美国、日本、印度等域外大国带着各自不同的战略目的介入这一问题而导致的一系列新的问题(“诱发性”),而“南海问题”是这两类问题的“和”。

“南海问题”涉及的面较广,
在现有的研究中,一部分学者关注的是“南海问题”的第一层面(“原发性”层面),即围绕南海周边国家的主权争端、海域划界、资源争夺等进行研究;另一部分学者则主要从“南海问题”的第二层面进行研究(“诱发性”层面),即从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介入南海战略层面进行研究。

对于这些学者来说,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大国关系,“南海问题”也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大国之间的问题。

而笔者认为,“南海问题”不仅关乎大国因素,同时也有不可忽视的南海周边国家因素,这个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它首先是一个地区性的问题。

要想真正厘清“南海问题”的成因,就必须全面的把握“南海问题”,分别从“南海问题”的两个不同层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索。

二、“南海问题”的成因
“原发性”的“南海问题”是指由于南海地理位置、资源情况、周边国家的性质及结构而必然产生的问题。

这类问题具有原发的特点,并不是人为的诱导。

“诱发性”的“南海问题”是相对于“原发性”而言的,它不是原发的,是部分国家为其某种目的,而对“原发性”的问题进行诱导性的安排,从而产生一系列新的、复杂的问题。

从这两个层次入手,本文将“南海问题”的成因分为“原发性”成因和“诱发性”成因。

(一)南海问题的“原发性”成因
“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发性”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来自于南海周边国家,尤其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另一方面的原因来源于中国。

1.南海周边国家的原因
南海周边国家导致“南海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逐利,按照现实主义的观点,国家是自私的,也是逐利的。

南海“有利可图”的现实不可避免地让南海产生“问题”。

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多种矿物质。

据探测,南海海域储藏油气量230-300亿吨,占全球储量的12%,约占中国石油资源总量的1/3,是世界“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的美誉。

其中,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盆地的油气储藏量约200亿吨。

据科学家估计,南海海底的可燃冰储量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

巨大的物质利益驱使部分国家铤而走险,将国际正义和道义抛在一边,“先下手为强”,纷纷掠夺南海资源,并与外国石油公司勾结,在南海开采石油。

近三十年来,马来西亚、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五个国家与西方二百多家石油公司合作,在南海海域合作,钻探油井约1380口,年产石油量达5000万吨,相当于大庆油田最大的年开采量。

当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领土主权争端,而笔者不这样认为,笔者认为领土主权争端只是南海周边国家为了逐利而采取的手段,因为没有主权就没有资源开采权,没有主权,就没有海域划界权。

在侵占中国领土方面,越南在1975年4月解放西贡,并占领原西贡政权侵占的中国南沙6个岛屿,同年5月,越南刊登全国地图,把南沙群岛改名为“长沙群岛”,划入其版图。

从1975年至1998年,23年的时间里,越南共侵占我国南沙岛礁29个。

菲律宾在1970年至1980期间,采取军事行动,先后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8个岛礁。

马来西亚于1978年开
始,在我国南沙群岛南端的一些岛礁上树立“主权碑”,并把南沙27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划入其新版地图。

2.中国方面的原因
南海自古以来就中国的,中国对南海拥有历史主权的理由充分、证据确凿。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的南海成为列国争夺的焦点呢?分析下来中国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中华民族具有传统的大陆性。

中国强大的时候,要么闭关锁国,高傲自大,要么是在南海进行宣威,并不想走出南海像其他西方列强一样殖民其他国家,长期以来中国对海洋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并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传统的陆地国家。

二是中国综合国力的起伏。

尤其海上力量的起伏也是导致南海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自中日甲午海战过后,中国海上力量开始一蹶不振,其他殖民国家开始纷纷乘隙而入,导致中国南海许多岛礁被他国占领,比如现在中国与越南有争议就一部分属于越南从西贡政权继承的。

而今天中国发展了,变得强大了,肯定不能让这种耻辱继续下去。

清华大学阎学通先生对日本将钓鱼岛问题国有化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大意是强盗霸占民宅居住了几十年,由于害怕房主强大后来追讨房屋,干脆先向房主索要房产证。

这一比喻也基本适用于南海问题。

如果中国从强大开始就不再衰弱,这个问题就不会出现,同样,如果中国从衰落开始就一直衰落,不再强大,南海各国也不用这么耗费心机,因此,可以说南海问题成因中,中国国力的强盛与否占有很大的比重。

(二)南海问题的“诱发性”成因
“南海问题”产生的“诱发性”主要来自于域外大国,主要是美国、日本和印度。

美国、日本、印度等域外大国诱导“原发性”的“南海问题”产生新问题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中国的战略牵制和战略围堵,另一个方面是逐利。

1.美国关于南海问题的“诱发性”成因的因素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和战略牵制主要是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为了保障自己世界霸主地位的战略。

作为现有国际体系的最大受益国,美国不可能将此等殊荣拱手相让,肯定会对中国百般阻挡,四面挖坑,处处埋雷。

当然对于美国来说,南海就是一个绝佳的场所,让南海产生“问题”,就成为美国诡计的诞生地。

因此,“南海问题”变得如此这般复杂,可以说很大的原因是美国的战略诱导和牵引。

在南海,美国一个方面是发展美国与菲律宾的盟友关系,将菲律宾打造成南海地区的“雷区”和其围堵中国的前哨阵地,美国预计在菲律宾部署4000~4500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并帮菲律宾升级更新现代武器系统,于2010年3月,美国赠送6艘配置重机枪的美军舰艇给菲律宾海军,2010年,美国将菲律宾正式纳入其“全球合作伙伴计划”,承诺向菲律宾提供军事安全保障和军备支持。

另一方面美国不断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在军事互访、武器销售、军事培训、后勤支援等方面的合作。

美国在南海逐利主要体现在对战略通道的控制上。

南海早就被称为“亚洲地中海”,处于菲律宾苏比克湾和越南金兰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交通要道,是东亚通往中东、南亚、欧洲、非洲、必经的国际航道。

通过南沙海域的船舶总吨数相
当于世界船舶总吨数的一半,占世界石油运输量的一半,其通航量是巴拿马运河的3倍、苏伊士运河的2倍。

当今世界,有95%的国际贸易通过海上运输,海上通道安全也就等于大国的生命线安全。

目前,中国有39条航线通向国外,其中21条经过南沙群岛海域,全国对外贸易总量的60%经过南沙群岛。

因此,对于美国来说,确保该通道畅通或者控制该通道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利益。

2.日本关于南海问题的“诱发性”的因素
日本对南海问题的影响,在域外国家中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

日本积极展开穿梭外交,挑拨越南、菲律宾等国,插手南沙争端,达到使“南海问题”久拖不决的目的,在牵制中国崛起的同时扩大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争夺东南亚地区话语权。

同时,日本诱导“南海问题”朝国际化方向发展,也有为其在钓鱼岛问题上争取主动的战略考虑。

3.印度关于南海问题的“诱发性”的因素
印度搅局南海和诱导“南海问题”的战略目的主要是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复杂化,极大地消耗中国的力量,为其在中印边境谈判以及“克什米尔问题”等方面争取主动权。

印度逐利方面主要是近年来,印度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从南海获得石油和天然气的利益驱动就成印度诱导“原发性”的“南海问题”产生裂变的主要原因。

三、结语
“南海问题”从其“原发性”的角度看本身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问
题,其成因也相对简单,主要是南海周边国家受物质利益的驱动,进而对中国领土提出主权要求以及中国为维护领土完整而与相关国家之间进行博弈,从而导致的“南海问题”。

从其“诱发性”的角度出发,南海问题就变得相对复杂,而其成因也是相互交织。

有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的战略目的驱动,也有这些国家为谋求物质利益的利益驱动。

看清楚“南海问题”的成因,针对“南海问题”产生的不同原因,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有可能有效地解决“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是中国崛起和中国发展的绊脚石,是美国等体系大国围堵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同时,有效合理地破解“南海问题”对于培养中国的领导能力、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都大有帮助,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