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教案5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教案5篇第一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学案教学要点:巩固近义词的辨析教学方法:练习为主,讲授为辅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温故知新】五“看”1、看相异语素2、看使用对象(区分范围大小区分谦辞与敬辞))3、看词义轻重4、看词语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5、看语法功能(对应搭配区分词性区分个体与集体)二、【拓展延伸】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这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的事。
②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年度全国考古手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
适当“新发现” 了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
③这里不光生长有益的植物,还有一些的植物,其中有一种一人多高的小树,树干细细的,叶子像叶,一年开一次花,果实像豌豆,它的花和叶子都有毒。
④那时,北大的学生好幸运生的借书证,可以借十元钱装书。
A.称道涵盖有害竟然 B.称奇囊括有毒居然 C.称奇涵盖有害居然 D.称道囊括有毒竟然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②“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胜地缩小控制 B.圣地减少控制C.圣地缩小抑制 D.胜地减小抑制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 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
② 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_人心。
③ 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___了4年。
A.制定振奋推迟 B.制定震撼推迟 C.制订振奋延迟 D.制订震撼延迟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根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了解_____,作出诊断。
②孩子过多玩网络游戏,父母应适当加以_____。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2.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通过复习,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辨别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的用法。
2.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3. 采用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1. 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举例。
4. 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5. 课后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讲解:结合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分析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
3. 互动: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实词、虚词的用法,组织讨论,加深理解。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练习:1. 请举例说明下列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a. 动词b. 形容词c. 副词d. 介词e. 连词f. 助词2. 请辨别下列句子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并对错误之处进行修改。
a. 他很努力学习。
b. 我和她一起去商场买东西。
c.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d. 他们两个人很相似。
3. 请用所学实词、虚词造句,要求句子意思完整、通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实词、虚词概念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后练习、课堂讨论、提问回答。
3. 评价内容:实词、虚词的概念记忆、用法辨析、句子构造。
4. 评价时间:课后、课堂。
七、教学拓展1. 实词、虚词在古汉语中的应用。
2. 对比分析现代汉语与古汉语中实词、虚词的差异。
3. 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献,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
中职语文“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复习教案
中职语文“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教学要点】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时间】三教时【教学过程】:一、近义词的辨析与选用:(一)题型及解题示例:[试题1].(2005年高考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
我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那是音乐、绘画书籍。
A.迷醉不止不管还是B.陶醉不只不管还是C.迷醉不只如果或者D.陶醉不止如果或者【答案】A【解析】“迷醉”与“陶醉”:两个词的词义极为接近,但很显然,“迷醉”的程度要比“陶醉”深,它是指“沉迷,陶醉”。
原句中用这两个词语都可以,但后文中“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纯朴”的描写,显示出“他”在音乐中的那种沉迷的状态,选用“迷醉”更好。
“不止”和“不只”:这两个词的词义较难区分,一定要仔细辨析。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强调“数目多”;“不止一次感受到”,表明“感受”了很多次。
“不只”是“不但,不仅”之意,不能与“一次”相搭配。
最后两个词语的区别较好辨析。
“不管……还是……”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表明“音乐”“绘画”“书籍”都能成为“好的男子汉”的“园地”。
而“如果”与“或者”不搭配。
最后这两个空可以成为考生解答这道题的突破口,但也同时说明这道题迷惑项的设置过于简单。
[试题2](2005年高考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能够正确运用虚词表达完整的意思。
3. 提高学生对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语法的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虚词的定义和分类1.1 虚词的定义和特点1.2 虚词的分类和作用第二章: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1 助词的用法和意义2.2 连词的用法和意义2.3 介词的用法和意义2.4 叹词的用法和意义2.5 语气词的用法和意义第三章: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3.1 虚词对句子结构的影响3.2 虚词对句子意义的影响3.3 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用法第四章:虚词的辨别和运用4.1 辨别虚词的方法和技巧4.2 运用虚词的注意事项4.3 虚词的替换和组合第五章:虚词的综合练习5.1 选择题练习5.2 填空题练习5.3 改错题练习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虚词的定义、分类、用法和意义。
2. 通过举例和分析,让学生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运用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对虚词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虚词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虚词的复习和巩固情况。
教学资源:1. 教案和教学设计材料。
2. 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的学习资料。
3.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步骤:第一章:虚词的定义和分类1.1 讲解虚词的定义和特点1.2 介绍虚词的分类和作用第二章: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1 讲解助词的用法和意义2.2 讲解连词的用法和意义2.3 讲解介词的用法和意义2.4 讲解叹词的用法和意义2.5 讲解语气词的用法和意义第三章: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3.1 讲解虚词对句子结构的影响3.2 讲解虚词对句子意义的影响3.3 讲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用法第四章:虚词的辨别和运用4.1 讲解辨别虚词的方法和技巧4.2 讲解运用虚词的注意事项4.3 讲解虚词的替换和组合第五章:虚词的综合练习5.1 进行选择题练习5.2 进行填空题练习5.3 进行改错题练习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生对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课件(共26张)
切中要害的意 思。但"一语道 破"能带宾语,
根心底的农民情结和人 民情怀。
"一语中的"则 ②这位政治家目光如
词)—节俭(形容 不能带宾语。 炬,对社会不良现象的
词)”等。
批评往往
。
3、词语用法方面
辨析角度
阐释
方法示例
例题
①这种物质的作用形式与
适用对象
适用对象是指
用于自己还是 他人,是谦称 还是敬称,是 用于一般对象 还是特定对象, 是主动性还是 被动性。
,拉各斯就是
其中之一。
4、例题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美,是中国最靓丽的幸福底色。这些年来,我国 坚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各地把生态文明理念、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重要案头 来抓,“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________地方发展共识,“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成风化人、深入人心。 • 巨变的背后,是中国________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行动。加快立法 步伐,夯实生态多样性保护法治根基,50余部法律法规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 坚实________。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中国________人类命运共同 体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辨析角度 阐释
方法示例
例题
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分 面目一新/面目 ①一排排崭新的高楼
褒、中、贬
全非。 "面目一新"指样子
大厦沿国道平行竖立, 房前屋后停放着三三两
三种。例如 “成果
完全变新(指变 好)。"一新",明 显表明为褒义词。
两款式新颖的小车,绿 化带、小庭院、炮台景、
《正确使用实词》教案
《正确使用实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实词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实词的能力,使其在具体语境中能够准确表达意思。
3. 提高学生对实词运用的敏感度,增强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概念与分类2. 实词的用法与搭配3. 实词在语境中的运用4. 常见实词错误类型及修改方法5. 实词运用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的概念、分类和正确用法。
2. 教学难点: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运用及搭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的概念、分类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词在语境中的运用和搭配。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实词运用中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词的概念与分类(20分钟)讲解实词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实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介绍实词的分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并通过举例让学生区分各类实词。
2. 实词的用法与搭配(20分钟)讲解实词的用法,引导学生注意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搭配。
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掌握实词的固定搭配和用法。
3. 实词在语境中的运用(20分钟)提供多个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实词进行填空练习。
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实词。
4. 常见实词错误类型及修改方法(20分钟)分析常见的实词错误类型,如用词不当、搭配不当等,并介绍修改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识别和修改实词错误。
5. 实词运用练习(20分钟)布置一组实词运用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错误并进行讲解。
本教案为一课时教案,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实词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2. 填空练习:评估学生对实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3. 改正错误:检查学生对常见实词错误类型的识别和修改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实词运用和搭配的理解。
中考专题复习:词语复习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词语复习教案第一章:词语的含义与用法1.1 词语的分类1.1.1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1.1.2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问词1.2 词语的用法1.2.1 词语的搭配1.2.2 词语的修饰与被修饰1.2.3 词语的替代与指代1.2.4 词语的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第二章:成语与俗语的复习2.1 成语的含义与用法2.1.1 成语的来源与构成2.1.2 成语的解释与例句2.1.3 成语的辨析与运用2.2 俗语的含义与用法2.2.1 俗语的来源与特点2.2.2 俗语的解释与例句2.2.3 俗语的辨析与运用第三章:词语的辨析与运用3.1 近义词与反义词的辨析3.1.1 近义词与反义词的含义与区分3.1.2 近义词与反义词的辨析技巧3.1.3 近义词与反义词的运用实例3.2 词语的固定搭配3.2.1 动词与名词的搭配3.2.2 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3.2.3 形容词与动词的搭配3.2.4 固定搭配的运用实例第四章:词语在文段中的理解与分析4.1 词语的含义与语境4.1.1 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4.1.2 词语的一词多义与词义辨析4.1.3 词语在文段中的具体运用4.2 词语的修辞手法4.2.1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4.2.2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4.2.3 修辞手法的运用实例第五章:词语的复习策略与技巧5.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5.1.1 确定复习重点与难点5.1.2 安排合适的复习时间与进度5.2 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5.2.1 记忆法:联想、歌谣、故事等5.2.2 练习法:做题、写作、口语表达等5.2.3 交流法:与他人讨论、分享学习经验等5.3 定期进行自我检测5.3.1 做题:模拟试题、历年真题等5.3.2 反思: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第六章:常见易错词语的辨析6.1 易混淆词语的辨析6.1.1 形近词的区分:如“的”、“地”、“得”的用法6.1.2 音近词的区分:如“效果”与“効果”6.1.3 易错词的辨析:如“背道而驰”与“南辕北辙”6.2 易误用词语的辨析6.2.1 词语的感情色彩区分:如“表扬”与“批评”6.2.2 词语的适用场合区分:如“一般”与“通常”6.2.3 词语的搭配错误:如“提高水平”与“提升水平”第七章:词语运用能力的提升7.1 遣词造句7.1.1 词语的连贯运用:练习构造完整的句子7.1.2 词语的生动运用:练习运用形容词、副词等7.1.3 词语的创新运用:练习运用新学的词语7.2 阅读理解7.2.1 词语在文段中的作用:理解词语对文意的影响7.2.2 词语的推理分析: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7.2.3 词语的细节理解:找出文段中与词语相关的信息第八章:词语在写作中的运用8.1 词语的选择与搭配8.1.1 选择合适的词语:根据写作主题选择恰当的词语8.1.2 词语的合理搭配:练习合理的词语搭配,避免语病8.1.3 词语的丰富运用: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有趣8.2 写作练习8.2.1 词语的运用练习:根据题目要求,运用给定的词语进行写作8.2.2 写作素材的积累:积累常用的词语、成语、俗语等8.2.3 写作技巧的提高:学习优秀的写作范文,掌握写作技巧第九章:中考词语题型解析9.1 选择题型9.1.1 单选题: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9.1.2 多选题: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词语9.2 填空题型9.2.1 根据上下文填空:根据文意填写合适的词语9.2.2 根据词语解释填空:根据词语的含义填写合适的词语9.3 解答题型9.3.1 词语辨析:分析词语的用法与含义9.3.2 词语运用:运用词语完成句子或文段第十章:复习效果的评估与提高10.1 自我评估10.1.1 做题自测:完成模拟试题,评估自己的掌握程度10.1.2 错题总结: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10.1.3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学习计划10.2 寻求帮助10.2.1 与老师沟通:向老师请教问题,获取指导建议10.2.2 与同学交流:分享学习经验,互相学习进步10.2.3 参加辅导班:参加专门的辅导班,提高学习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词语的分类与用法:这是基础环节,对于理解后续复杂的词语运用至关重要。
语文实词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语文实词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 学会正确使用词语,避免常见的用词错误。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实词用法。
教学内容:第一章:实词的定义和分类1.1 实词的定义1.2 实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第二章:名词的正确使用2.1 名词的定义和特点2.2 名词的格和数2.3 名词的搭配和修饰第三章:动词的正确使用3.1 动词的定义和特点3.2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3.3 动词的搭配和修饰第四章:形容词的正确使用4.1 形容词的定义和特点4.2 形容词的级和搭配4.3 形容词的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第五章: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5.1 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5.2 实词在句子中的功能5.3 实词的替换和同义词使用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的定义、分类和正确使用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句子,找出实词的使用错误,并进行改正。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词的替换和句子构建练习。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实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实词正确使用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实词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语文教材,提供实词的相关知识点和例句。
2.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词的定义和正确使用方法。
3.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进行实词的练习和巩固。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2课时第三章:2课时第四章:2课时第五章:2课时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掌握实词的定义和分类,学会正确使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并能够理解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
学生应该能够通过练习和巩固,提高对实词的正确使用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实词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学内容:第六章:副词的正确使用6.1 副词的定义和特点6.2 副词的分类和用法6.3 副词的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第七章:连词的正确使用7.1 连词的定义和特点7.2 连词的分类和用法7.3 连词在句子中的作用第八章:介词的正确使用8.1 介词的定义和特点8.2 介词的分类和用法8.3 介词的搭配和修饰第九章:代词的正确使用9.1 代词的定义和特点9.2 代词的分类和用法9.3 代词的替换和指代关系第十章:实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10.1 实词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10.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10.3 练习阅读理解题目,巩固实词知识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副词、连词、介词、代词的定义、分类和正确使用方法。
正确使用实词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实词复习教案教案标题:正确使用实词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实词的概念,并正确区分实词与虚词。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实词进行语言表达,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3. 学生能够通过复习巩固实词的用法,提高词汇量和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实词的概念。
2. 学会正确运用实词进行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1. 区分实词与虚词。
2. 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实词和虚词的例子和练习题。
3. 学生练习册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实词的注意。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实词吗?实词和虚词有什么区别?”3.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解释和概括。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实词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例句理解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3. 提供实词和虚词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区别。
步骤三:实词复习(15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和笔。
2. 在练习册上提供一些实词和虚词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判断其是否为实词,并进行解释。
3. 教师逐一检查学生的答案,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解释。
步骤四:实词运用(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语境,要求他们运用实词进行语言表达。
2. 学生可以选择写作、口语或其他形式进行实词的运用练习。
3. 教师在学生完成后给予反馈和指导。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额外的实词练习题,要求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
2. 学生可以与同桌合作解答,教师在解答完毕后进行讲解和答疑。
步骤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实词的重要性和正确运用的技巧。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自行查找更多实词的例子,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2. 学生可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进一步巩固实词的运用能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2.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分类3. 能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概念与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2. 虚词的概念与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标点符号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解析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四、教学步骤1. 引入实词与虚词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2. 讲解实词的分类,并举例说明3. 讲解虚词的分类,并举例说明4. 进行实词与虚词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2. 找出五个实词和五个虚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第二章:实词的用法与辨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词的用法2. 能够辨析不同实词的用法和含义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用法: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2. 实词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实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实词的辨析方法,并举例说明3. 进行实词用法和辨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找出五个实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和辨析方法第三章:虚词的用法与辨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虚词的用法2. 能够辨析不同虚词的用法和含义二、教学内容1. 虚词的用法:介词、连词、助词等2. 虚词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虚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虚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虚词的辨析方法,并举例说明3. 进行虚词用法和辨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虚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找出五个虚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和辨析方法第四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2. 能够正确运用实词与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与虚词的搭配:动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副词等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句子结构、句子成分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及运用技巧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实词与虚词的运用技巧,并举例说明3. 进行实词与虚词搭配与运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及运用技巧2. 造五个句子,运用所学的实词与虚词第五章:实词与虚词的辨析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实词与虚词的辨析能力2. 能够灵活运用实词与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与虚词的辨析技巧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辨析技巧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章:语境与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语境对实词、虚词使用的影响2. 学会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实词、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1. 讲解法:讲解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展示实词、虚词在语境中的正确使用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语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2. 讲解实词、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3. 进行语境中实词、虚词使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找出五个句子,分析其语境并判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七章:病句修改与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一、教学目标1. 学会识别病句2. 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3. 在修改病句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3. 实词、虚词在修改病句中的正确使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修改病句的方法1. 讲解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讲解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3. 通过练习题,学会在修改病句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五、课后作业1. 复习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找出五个病句,并加以修改,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八章:阅读理解与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在阅读理解中正确运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实词、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正确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练习法:通过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讲解实词、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正确运用3. 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阅读一篇文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并回答相关问题九章:写作与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写作能力2. 在写作中正确运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写作的基本技巧2. 实词、虚词在写作中的正确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2. 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2. 讲解实词、虚词在写作中的正确运用3. 进行写作练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写作的基本技巧2. 写一篇短文,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十章:综合练习与提高一、教学目标1. 巩固所学的实词、虚词知识2. 提高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综合练习题2. 语言运用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分析法:分析实际语言运用中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四、教学步骤1. 讲解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通过实际语言运用实例,分析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3. 进行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完成一套综合练习题,提高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重点关注环节: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补充和说明:通过具体例句和实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实词与虚词的区别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分类及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等。
2. 虚词的分类及用法: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问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分类、用法及搭配。
2. 教学难点:虚词的辨析和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分类及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实词和虚词。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新课内容:讲解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搭配,分析典型例句。
3.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作业提交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实词和虚词分类、用法及搭配的PPT,辅助教学。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实词和虚词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书籍、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专题共计10课时,每周1课时。
2. 教学安排:按照实词和虚词的分类及用法进行授课,每节课重点讲解一种词性,并结合练习巩固。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实词和虚词的笔记。
2. 完成练习题,加深对实词和虚词用法的理解。
3. 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对实词和虚词的认识。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虚词及其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虚词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虚词的用法举例3. 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4. 虚词的辨析与运用5. 虚词的常见错误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虚词的定义和分类,激发学生对虚词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运用虚词造句,加深对虚词用法的理解。
4. 讨论:分组讨论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归纳虚词的用法和作用,强调虚词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词的定义、分类和用法。
2. 示例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虚词的用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造句练习,提高虚词运用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虚词定义和用法的掌握程度。
2. 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对虚词用法的运用情况。
3. 小组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虚词的辨析和运用。
4. 课后问卷:了解学生对虚词复习课的满意度及建议。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常用虚词的用法和作用。
2. 教学难点: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辨析和运用。
七、教学准备1. 教材:语文教材及相关辅导资料。
2. 课件:虚词用法和例句的课件。
3. 练习题:针对不同虚词的练习题。
4. 小组讨论材料:关于虚词用法的案例或文章。
八、教学步骤1. 回顾: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虚词用法和作用。
2. 讲解:讲解本节课要学习的虚词,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虚词填空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分组讨论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的虚词用法和作用,强调虚词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
九、教学策略1.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例句,让学生理解虚词的用法。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教案+学案
考点四:把握词义,体察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课前三分钟黎明被选举为学校天河文学社社长,为了办好《天河》杂志,他决定撰写一份征稿通知,向全校同学征稿。
但是在撰写时括号里的几个词他拿不准,你能帮他选择吗?征稿(①启事启示)天河文学社以“提高文学水平、提高文化修养、陶冶艺术情操”和“培养文学新人,繁荣校园文学事业”为宗旨,《天河》杂志面向全校发行,现在文学社本着促进文学交流,繁荣校园文学的思想,我们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文学风采的平台,诚邀全校同学加盟,积极投稿,支持天河文学社!天河文学社征稿要求如下:1.内容必须健康、思想积极向上,立意新颖,文笔流畅优美。
2.(②题材体裁)不限,如诗歌、小说、散文、随笔、小论文、杂文、书法绘画等,字数不限。
3.来稿采用与否,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如有不便,请见谅。
4.来稿请注明姓名,班级。
5.来稿(③截止截至)日期:2012年9月20日。
天河文学社2012年9月7日答:解析①启事: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多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
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②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
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用各种标准来分类,如根据有韵无韵可分为韵文和散文,根据结构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③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
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
答案①启事②体裁③截止考纲解读一、考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次为E级二、考点探究:1、《考纲》对词语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考查在具体语境中词语的用法。
2、“词语”主要包括实词、虚词。
实词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上,以辨析近义词为主,辨析近义词是考查的热点、重点,也是考查的难点。
3、考查的形式一般为选择题(3分)要求利用近义词的细微差别以及不同的语言色彩做出正确的判断。
真题体验1、(2012·山东)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春天的脚步近了,大草原上的冰雪渐渐________成了朵朵白色的“大蘑菇”,煞是壮观。
中职语文词语使用教案设计
中职语文词语使用教案设计教案标题:中职语文词语使用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学习和掌握中职语文中常用的词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习惯,避免词语的误用和滥用。
3. 培养学生对不同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水平。
教学重点:1. 掌握中职语文中常用的词语,包括词义、用法和搭配等。
2. 学会在不同语境中正确地使用词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不同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解决学生在使用词语时的常见错误和困惑。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词语的教学材料,包括词义解释、例句和练习题等。
2. 学生准备纸笔,用于做笔记和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与词语使用相关的话题或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关于词语误用导致误解或尴尬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视。
Step 2:词语解释和例句教师根据学科教材或其他相关资料,选择一些常用的词语进行解释,并给出例句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用法。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词语解释,如解释词义、比较近义词的区别、列举常见搭配等。
Step 3:练习和巩固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所学的词语。
练习可以包括填空、改错、造句等形式,旨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Step 4:拓展和运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拓展和运用。
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任务或写作题目,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词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Step 5:总结和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强调重点和难点,并指导学生如何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词语。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中职语文教材、课外读物或网络文章,积累更多的词语,并在阅读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词语运用比赛或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词语的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 引导学生通过复习虚词,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如“的”、“地”、“得”、“了”、“吗”、“呢”等。
2. 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搭配。
3. 进行虚词填空练习,巩固学生对虚词用法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虚词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结合例句进行分析。
3. 练习:进行虚词填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总结:对本节课的虚词用法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虚词填空练习,评估学生对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虚词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3.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虚词专项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虚词填空练习题。
3. 课后作业及单元测试题目。
教学建议:1. 注重虚词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虚词运用的熟练度。
3. 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
4. 定期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虚词用法,让学生感受虚词在语境中的重要作用。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虚词用法的理解和心得。
3. 情境练习:创设实际语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虚词,提高运用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引导学生掌握虚词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虚词用法,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虚词的作用。
3. 练习法:通过虚词填空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对虚词用法的掌握。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复习虚词,加深对汉语语法规则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如“的”、“地”、“得”、“了”、“着”等。
2. 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如连接作用、语气作用等。
3. 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虚词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虚词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练习:提供例句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虚词进行句子构建。
4. 讨论:分组讨论虚词的使用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虚词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虚词使用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评估学生在实际写作中使用虚词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教材等相关教学资料。
2.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3. 写作任务及评价标准。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实际运用虚词。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虚词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练习:提供例句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虚词进行句子构建。
4. 讨论:分组讨论虚词的使用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虚词的正确使用。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虚词用法和意义。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虚词的使用能力。
3. 写作任务:结合虚词的使用,写一篇小短文。
十、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提高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使其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3. 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热爱,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回顾虚词的分类及常见虚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2. 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连接、修饰、表达语气等。
3. 举例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4. 进行虚词运用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虚词的分类及作用。
2. 讲解: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结合具体例句进行分析。
3.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虚词进行句子构建。
4. 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虚词在句子中的奥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虚词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虚词用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虚词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虚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语文教材中有关虚词的章节。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 练习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有关虚词的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了解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任务驱动: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虚词。
4. 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其改进学习方法。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难点:虚词在句子中的运用和搭配。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回顾虚词分类及作用。
2. 第2周: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 第3周:虚词运用练习。
4. 第4周:讨论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5. 第5周:总结虚词知识点,进行复习。
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使用词语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钟卫平刘路风【教学要点】1、依据考试大纲,了解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过程】【2011考纲解读】阅读《夺冠之路》“考纲诠释”内容,了解本考点要求。
【知识梳理】一、考查重点(一)、实词正确使用实词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实词。
近几年高考侧重于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能力。
近义词主要有两类:一是同音近义词,如:“学力”和“学历”,“必须”和“必需”;二是异音近义词,如:“迟缓”和“犹豫”,“称道”和“称奇”。
无论哪种类型,准确把握词语含义,辨析、判断用法迥异或微殊的词语都是高考不变的考查方向。
近义实词的辨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意义方面辨析(1)辨明范围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
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如:“事件”和“事情”都表示人类生活中的活动和社会现象。
但“事件”限于指历史上或社会上的不平常的大事情,适用范围小;“事情”可指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适用的范围广。
又如:“边疆”和“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而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所指范围较小。
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就会用错。
(2)把握轻重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如:“诬蔑”和“诬陷”这两个词都有“硬说别人做了坏事”之意,但“诬蔑”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名誉,词义较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
如岳飞被秦桧________(诬蔑,诬陷),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此句语境要用词义较重的“诬陷”。
再如:妨碍、妨害。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复习虚词,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如“的”、“地”、“得”、“了”、“吗”、“呢”、“吧”、“啊”、“呀”等。
2. 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功能。
3. 通过对典型例句的分析和练习,巩固虚词的使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虚词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通过例句展示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练习:提供一些含有虚词的句子,让学生判断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并进行修改。
4. 讨论:分组讨论虚词使用的难点和困惑,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对本节课的虚词使用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易错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纠正错误并给予反馈。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鼓励主动参与和合作。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材料。
2. 练习题和典型例句。
3. 小组讨论的指导和评估表格。
六、教学拓展1. 引入虚词的用法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虚词的意义。
2. 通过阅读和分析一些文学作品中的虚词使用,提高学生对虚词使用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虚词使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口语交流、写作等。
七、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应用虚词。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短语或句子引出虚词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结合例句进行说明。
3. 练习环节: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虚词进行句子构造。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实词、虚词的分类和基本用法。
2. 难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实词、虚词的案例及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引导学生关注实词、虚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知识梳理:讲解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辨别和运用实词、虚词。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课堂讨论:选取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实词、虚词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积累和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虚词的知识,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挑选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误用例子,如“他的成绩非常的好”、“我昨天吃了一碗大大的米饭”。
2. 分析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
3. 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词、虚词的正确用法,提醒学生在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注意避免类似错误。
七、实词、虚词辨析练习1. 练习设计:编写一些实词、虚词辨析的练习题,如“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好好、美好、好好地”。
2. 练习解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后给予讲解和反馈。
3. 错题分析:针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错题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教学要点】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时间】三教时【教学过程】:一、近义词的辨析与选用:(一)题型及解题示例:[试题1].(2005年高考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
我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那是音乐、绘画书籍。
A.迷醉不止不管还是B.陶醉不只不管还是C.迷醉不只如果或者D.陶醉不止如果或者【答案】A【解析】“迷醉”与“陶醉”:两个词的词义极为接近,但很显然,“迷醉”的程度要比“陶醉”深,它是指“沉迷,陶醉”。
原句中用这两个词语都可以,但后文中“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纯朴”的描写,显示出“他”在音乐中的那种沉迷的状态,选用“迷醉”更好。
“不止”和“不只”:这两个词的词义较难区分,一定要仔细辨析。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强调“数目多”;“不止一次感受到”,表明“感受”了很多次。
“不只”是“不但,不仅”之意,不能与“一次”相搭配。
最后两个词语的区别较好辨析。
“不管……还是……”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表明“音乐”“绘画”“书籍”都能成为“好的男子汉”的“园地”。
而“如果”与“或者”不搭配。
最后这两个空可以成为考生解答这道题的突破口,但也同时说明这道题迷惑项的设置过于简单。
[试题2](2005年高考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 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 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选用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的能力。
从整体上看,这道题的难度不大。
第一个空比较明显,“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与“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应该选用“所以”。
“必须”与“必需”的差别也较明显,“必需”是个形容词,而“必须”是个副词,这里当然应该用“必须”。
第三个空,“表示”“思想感情”很明显动宾不搭配,应选用“表现”。
“思想”没有“精确”也属于动宾不搭配,所以第四个空应选用“透彻”[试题3].(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②“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胜地缩小控制B.圣地减少控制C.圣地缩小抑制D.胜地减少抑制【答案】C【解析】①胜地,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圣地,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
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都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的地方,当然选用“圣地”。
第②句可以从词语搭配角度考虑,一般说“缩小差距”,而“减少差距”动宾不搭配。
第③句,抑制房价,是指让房价降低;控制房价,是指让房价保持稳定。
原句意思是说政府想要使房价降低,避免“房价增长过快”,所以应用“抑制”。
[试题4](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
②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人心。
③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了4年。
A. 制定振奋推迟B. 制定震撼推迟C. 制订振奋延迟D. 制订震撼延迟【答案】B【解析】①“制定”和“制订”:两个词语的搭配对象不尽相同。
制定,一般指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有“创制拟定”的意思,一般指定出具体的方案。
而原句中的《反国家分裂法》显然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范,应用“制定”。
②振奋,使精神振作奋发;震撼,震动,摇撼。
“聋哑演员”的表演主要带给观众的是心灵的“震动”,所以用“震撼”较好。
③“推迟”和“延迟”:两个词都有时间推延、延续的意思,但“延迟”更强调某事件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进行。
“13亿人口日”因为“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而“推后”了4年到来,而不是“延续”了4年到来。
所以应用“推迟”。
[试题5](2005年高考天津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赏读古代诗词时,我们耳边常会响起诗人们放达的歌声,“________”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②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______自己喜悦的心情,忽然站起来大呼:“成功啦!”③然而,我______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________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
A.老夫聊发少年狂抑制竟/更B.暮霭沉沉楚天阔抑制却/也C.老夫聊发少年狂克制却/也D.暮霭沉沉楚天阔克制竟/更【答案】A【解析】①在解答时,不仅要有语境意识,而且还必须理解所给两句诗的含义,体现了很好的命题思路。
原句前文“放达”一词是很好的暗示,显然所选诗句应能体现“言行不受世俗礼法约束”的意思,只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合适,而“暮霭沉沉楚天阔”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深沉哀婉的情调。
②抑制:有“压下去、控制”的意思;克制,控制(多指情感等)。
③这两组词语都可以使用,但所表达的语意轻重不同。
“却/也”只是一般的转折语意,而“竟/更”有着对父亲的深深的自责。
[试题6](2005年高考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经营_____、企业品牌、企业形象、企业信誉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②诸如“艾滋病”“非典”这样重大疾病的蔓延,将会引起社会_____,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严密监控。
③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损失,有关责任人必须对此进行_____,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A.理念震荡反省 B.观念振荡反思C.观念振荡反省 D.理念震荡反思【答案】A【解析】“观念”指思想意识,“理念”多指好的、新的观念。
“振荡”是物理学名词,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震荡”指震动,动荡。
“反思”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省”指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
[试题7].(2004 高考·吉林、黑龙江、云南卷)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A.终止蜕化难免 B.中止退化难免C.中止蜕化不免 D.终止退化不免解析:“终止”“中止”都有停止的意思,“中止”侧重中途停止,“终止”侧重结束、停止。
句①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应选“终止”。
“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指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句②说环境污染,羊绒品质由优变劣,应选“退化”。
“难免”不容易避免,“不免”免不了,再次回到故乡,免不了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句③选“不免”。
[试题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
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稽查犬”的检验,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画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
A.聚集品位赞扬 B.云集品位赞叹C.云集品位赞叹 D.聚集品位赞扬解析:这是2000年全国卷的第3题。
所选3组6个词语,主要是常用动词,兼及常用名词“品位”“品味”。
其难易度与例3相仿佛。
例4中的“聚集”和“云集”是近义词语。
“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
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用“聚集”显然不合适。
“品味”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用来形容文学作品显然不准确;而“品位”指文学作品等达到的水平,句②只能用“品位”。
“赞扬”有称赞的意思,又有表扬的意思;“赞叹”只有称赞的意思。
依据句③的内容,理应选用“赞叹”。
又如过去考过的“装载、承载”,“正确、准确”,“耸人听闻、骇人听闻”等,都是近义词语。
只有准确地理解它们在词义上的微细差别,并结合语境,才能正确答题。
(二)复习应试策略:1、识记常用易错近义词:(见有关资料)。
2、掌握常用复习应试方法:①.识含义: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
尤其要注意.辨析词语的语境义(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不能简单看其字面用语,而应根据上下文的特定接受对象、人物关系、情感氛围等多种因素来辨析其词义。
如:a.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
()A 、截至 B、截止b.两个人为一件小事吵了半天,旁边一个人叹息说:“太有意思了,太有意思了。
”c.繁漪(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摘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太有意思了”,实际上有太无聊了,太乏味了。
“苦”;并非仅指“药”苦,而是指“日子过得痛苦,精神痛苦”;“标致”,多形容女子相貌、姿态美丽。
这里显然是讽刺那伙男不男、女不女的纨绔子弟。
②.定范围:有很多近义词词义范围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我们可以通过留同析异,确定词的适用范围,来推断正确的选项。
如时代与时期,边疆与边境,局面与场面,年龄与年纪等。
再如:a.本词典共收词六万多条,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语词。
()b.在2003年春季运动会上,这个队了田赛的全部冠军。
()A、囊括B、包括③明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种;语体色彩分为口语、书面语。
辨别词语的色彩有利于正确使用词语。
如宏大、巨大、庞大,成果、结果、后果,沟通与勾通;诞辰与诞生,逝死与死等。
再如:他这种勇于承认的精神值得大家。
()A、效尤B、效仿答案:B。
“效尤”是指明知别人的行为错误而照样去做,贬义;”效仿”是意思是效法。
a.我14岁就离开了,参加了革命。
( )b.我生于山东胶州半岛,内蒙古是我的第二。
( )A、家乡B、故乡④辨轻重: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
通过词义轻重的辨析,就能正确使用好词语。
如损坏、毁坏、破坏,批评与批判,轻视与鄙视,揭发与揭穿,信任与信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