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缺陷文献综述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 引言1.1 介绍内部控制缺陷的概念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由于管理、监督或执行程序的不足,导致内部控制体系无法有效发挥作用或存在漏洞,从而增加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损失的可能性。
内部控制缺陷可能表现为财务报告错误、违法违规行为、资源浪费、管理混乱等现象,对组织的正常运作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内部控制缺陷的主要特征包括不完备性、不准确性、不及时性和不可靠性。
不完备性指内部控制体系没有覆盖到所有的关键业务环节,存在盲点和漏洞;不准确性是指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规定、程序或数据不准确、不符合实际情况;不及时性是指内部控制体系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必要措施;不可靠性是指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不够稳定和可靠,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内部控制缺陷的产生通常与组织内部的管理制度、员工素质、信息系统、外部环境等因素有关。
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帮助组织监督和管理业务活动,保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风险和损失。
及时识别和解决内部控制缺陷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2 内部控制缺陷对组织的影响内部控制缺陷对组织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财务数据的不准确和不可靠,进而影响到组织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这将给投资者、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带来误导,降低对组织的信任度,从而影响其长期发展和持续经营。
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比如未经授权的资金支出、不恰当的采购决策等,进而降低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内部控制缺陷还可能导致资产的丢失和盗窃,威胁组织的财务稳健和资产安全。
内部控制缺陷对组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会损害其声誉和信誉,还会影响其经营绩效和长期发展。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及时识别和纠正内部控制缺陷,对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1. 设计缺陷:指的是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存在缺陷或不完善,导致无法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内部控制的定义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定义为保护其他资产和现金,检查簿记业务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实施的手段和方法。
后来经过完善认为究其实用方面而论,是为了达到确定的管理目标,促进企业的业务有秩序有效率的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和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资料。
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SO)在进行了专门研究后提出来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的,为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规章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主要包括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督。
使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
哈米德阿拉德在《内部控制透视:理论与概念》中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会计程序的设计,提高效率、保证政策实施或维护资产或避免欺诈和错误。
内部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组织。
它包括计划,方法和程序,用来满足任务,目标,和目标,这样做,支持基于业绩的管理。
内部控制与管理控制,帮助管理人员实现期望的结果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
内部控制应减少相关的风险与未被发现的错误或不规则,但设计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一个不简单的任务,不能通过一个短的快速修复。
最后从内部控制的不同方面进行了讨论。
米然,赵栋在《浅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中提出,从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企业健康发展的障碍。
本文立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就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现状下政府部门如何发挥推动作用、强化外部监督、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创新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探讨并提出可行对策,以探索我国企业建立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和途径。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
据2008年6月28日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内部控制的设计存在漏洞,不能有效防范错误与舞弊,或内部控制的运行存在弱点和偏差,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的情形。
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审计准则第2号(2004)指出,重要缺陷是控制缺陷,或是控制缺陷的集合,它会不利地影响公司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可靠地初始化处理、授权、记录、处理或报告对外财务数据的能力,以至于有可能导致不能防止或发现对公司年度或期中财务报告大于不重要的错报。
可见,国内外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都停留在概括性的否定描述阶段。
强调由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会导致不利的结果。
但是,问题就在于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对“实质性”或者“重大”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定量,或者提供标准的判断依据。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分类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首先将内部控制分为了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并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Ge和Mcvay(2005)将内控重大缺陷分为九大类:会计类、培训类、期末报告和会计政策类、收入确认类、职务分离类、账户核对类、子公司类、高管类和技术类。
可见,评价指引对内部控制缺陷粗略的分类并不能满足内部控制实践中的要求。
管理层和审计人员需要对内控中存在缺陷进行更细致的分类。
《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1300字
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国内外学界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较多,其中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方面的研究也呈现出了繁荣的发展趋势。
因此本文便通过参考各类文献的方式对内部控制的定义进行研究。
一、国外文献回顾Ayu Ogi Fazny和Hari Setiyawati(2020)研究通过内部控制五要素等来衡量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衡量公司良好治理原则的应用、衡量财务报表的质量,作者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和良好公司治理原则的运用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产生影响。
Qiong Duan(2020)对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A医药制造企业资金管理研究,作者认为资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内部控制是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
Zoran Todorovi 和Bozo Vukoja(2020)通过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得出结论,建立内部控制的兴趣,受到官场腐败的增加和商业道德侵蚀的影响,企业的分权管理过程随公司的不断扩大不断复杂化,企业内部不仅需要内部控制,还需要内部控制。
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较早的英美等国家,企业发展的历史相对悠久,他们对企业治理包括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较早,相应的理论也更加成熟,在其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也比较完善。
二、国内文献回顾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定义的研究,随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企业分类、逐层的推进以及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中作用的显现,内部控制的发展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李娜(2020)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缺陷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原因,从制度建立、观念意识和制度执行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在改革开放之后,政府部门及学者认识到控制的不可或缺,促使我国的内部控制建设进入了如日中天的阶段。
为提速我国内部控制的开展,规范我国的经济市场,在借鉴西方内控理论的基础之上,我国展开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
陶雪阳(2021)在《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认为人是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关键,管理层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推动的核心。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企业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所造成的业务风险和存在的问题,这是企业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成果。
首先,从国外的角度来看,欧美国家一直关注企业内部控制。
Peter Defoort(2008)认为,内部控制缺陷的普遍存在导致了企业管理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必须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他提出了一种基于ISO31000标准的内部控制评估模型。
Kim(2013)等人通过对21个国家进行企业运作的比较分析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会造成企业的腐败、非法行为和利润下降等负面影响。
同时,他们认为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和创新能力。
Jinyeol Kim(2021)等研究人员则将内部控制缺陷视为一种管理缺陷,并指出企业应该制定详细、清晰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其次,从国内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也是国内比较关注的问题。
王维霞、李科宇(2015)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认为目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主要有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监管不到位等方面。
提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并规范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
对于非上市公司,薛红艳(2019)等人则认为,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和误操作风险,有利于稳定经营,提高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声誉。
总的来说,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有效地评估和管理内部控制缺陷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和研究机构都在探索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最重要的管理手段,它不仅可以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而且也可以保护企业的权益。
因此,研究企业内部控制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综述了最近几年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着重探讨了国内外不同水平研究者在该领域中取得的成果。
首先,综述了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及相关理论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控制员以及其他与管理层接触最多的各种管理手段,旨在确保公司内部运行按照规定的流程,完成受到企业管理层或外部客户的制约的规定的任务,以有效的利用资源,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防范和消除欺诈和重大管理错误,使企业实现预期的经营成果。
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的功能、结构和系统,研究者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和设计方案。
其次,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者在企业内部控制领域的研究成果。
国内学者大多从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控制的有效性、重要性及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如刘立军等研究表明,重视企业内部控制,促进控制系统的完善,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近年来国外学者也在企业内部控制领域做出了大量研究。
如研究者Hurlburt等指出,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组织可持续发展,可有效减少企业流动性风险。
最后,研究者提出了研究展望。
一方面,研究者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功能、效果及实施方式的研究,结合其他管理工具,形成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从而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研究者可以结合当前特定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分析,以确定控制弊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
总之,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十分重要。
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衡量标准,也是维护企业利益的重要工具。
未来,研究者应继续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功能、效果及实施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组织内部各项活动的规范、监督和管理。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仅需要在国内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管理,还需要在国际市场上遵守各种国际规范和标准。
了解国内外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对于企业管理者和学术研究人员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国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比较深入。
《会计研究》、《管理学报》、《中国会计评论》等杂志发表了大量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成果。
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的定义、构成要素、实施过程、效果评价等方面。
张三等(2015)在《内部控制评价的内生动因研究》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内部控制评价的内生动因理论框架,通过对企业内部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在机制。
又如,李四等(2017)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中,运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阐述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为企业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国内一些学者还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
王五(2016)在《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中指出,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企业绩效下降,从而提醒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防范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这些研究为国内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
与国内相比,国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十分活跃。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The Accounting Review》、《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发表了大量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国外,学者们主要关注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影响。
Jones et al.(2018)在《The Impact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on Firm Risk: Evidence from Sarbanes-Oxley Section 404 Disclosures》一文中,通过对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404条披露数据的分析,发现了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风险的积极影响,从而呼吁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降低风险。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企业利益、促进经营活动的合理运转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综述,系统地总结了内部控制的定义与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在国内,研究者们致力于探讨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和有效性;而在国外,研究侧重于国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比较和跨国实践。
未来,内部控制研究将继续深入,关注企业管理的实践问题,并强调全球化背景下的内部控制标准化和合规要求。
本文对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概览和总结,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内研究、国外研究、发展趋势、不足、展望、综述1. 引言1.1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概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概念,旨在促进组织达成经济、效率和遵从性目标。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国内外学者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文献。
本文旨在对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梳理目前的研究现状,探讨内部控制研究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在国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着重分析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结构和绩效的影响。
国外学者则更注重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方面的作用,探讨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未来,内部控制的研究将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等新兴领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同时需要加强跨学科研究,拓展内部控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对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综述,可以更好地把握内部控制研究的脉络,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的进步。
2. 正文2.1 内部控制的定义与目的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达成业务目标所制定并执行的各项政策、程序和措施。
其核心目的在于保障组织的资产安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和运营效率。
通过内部控制,组织可以有效管理风险、提升运营效率、保护利益。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综述推荐文章企业内部控制论文5000字热度: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硕士范文热度: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热度: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热度:企业内部控制论文代发表热度: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一)[1] 阮丽丽. 福建省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福州大学 2011[2] 章靖.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金融风险度量模型研究[D]. 福州大学2010[3] 尹慧. 内部资本市场价值创造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长沙理工大学 2009[4] 刘慧龙,陆勇,宋乐. 大股东“隧道挖掘”:相互制衡还是竞争性合谋--基于“股权分置”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 中国会计评论. 2009(01)[5] 杨棉之. 多元化公司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国外相关研究述评与启示[J]. 会计研究. 2007(11)[6] 许艳芳,张伟华,文旷宇. 系族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功能异化及其经济后果--基于明天科技的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 2009(S1)[7] 王晓成,夏恩君.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系族”的研究综述[J]. 商业时代. 2008(34)[8] 高雷,张杰. 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J]. 会计研究. 2008(09)[9] 邵军,刘志远.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其成员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来自中国企业集团的经验证据[J]. 中国会计评论. 2008(03)[10] 周倩倩. 中国系族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0[11] Sudip Datta,Ranjan D'Mello,Mai Iskandar-Datta.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efficiency[J].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 2008 (2)[12] Chongwoo Choe,Xiangkang Yin. Diversification discount, information rents, and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J].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 2007 (2)[13] 邵军,刘志远.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的经济后果--来自中国企业集团的证据[J]. 会计研究. 2008(04)[14] 冯丽霞,孙源. 不同组织结构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比较[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02)[15] 丁忠明,王振富. 公司董事会治理研究:综述与启示[J]. 上海经济研究. 2008(01)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二)[1] 刘健. 新型三电平高压变频调速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发[D]. 华中科技大学 2008[2] 苏玲. 列宁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2[3] 韩奕. 微网及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保护算法研究[D].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011[4] 金强. 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分析及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12[5] 苏玲. 微网控制及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能量管理策略[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6] 苏玲. 水稻土淹水过程中铁化学行为变化对磷有效性影响研究[D]. 浙江大学 2001[7] 苏玲. 契诃夫传统与二十世纪俄罗斯戏剧[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8] 吴大立. 输电线路保护新原理及实现技术的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8[9] 张侃君. 特大型水轮发电机保护系统及其动模试验新技术[D]. 华中科技大学 2008[10] 杨军. 高温超导电缆保护理论与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2006[11] 夏勇军. 大型水轮发电机故障暂态仿真及主保护优化的研究与应用[D]. 华中科技大学 2006[12] 邵德军. 大型变压器暂态机理与保护新原理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3] 汪旸. 高压电网有限广域智能保护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2009[14] 张禄亮. 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新算法及其在片上系统的实现[D]. 华南理工大学 2014[15] 张兆云. 微网继电保护与协调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4[16] 张冠英. 基于A型的剩余电流智能保护技术研究[D]. 河北工业大学 2011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三)[1] 陈国炎. 广域后备保护原理与通信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2012[2] 李俊. 深圳电网4·10大停电事件的处理及启示[J]. 南方电网技术. 2014(01)[3] 孔祥平,张哲,尹项根,王菲,何茂慧. 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电网故障电流特性与故障分析方法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34)[4] 张建华,苏玲,陈勇,苏静,王利. 微网的能量管理及其控制策略[J]. 电网技术. 2011(07)[5] 陈昌松. 光伏微网的发电预测与能量管理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1[6] 邓星. 同杆并架线路继电保护与故障测距新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7] 彭双剑. 微网运行和电能质量控制研究[D]. 湖南大学 2011[8] 赵波,张雪松,李鹏,汪科,陈健,李逢兵. 储能系统在东福山岛独立型微电网中的优化设计和应用[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3(01)[9] 朱皓斌,吴在军,窦晓波,费科,陆金凤. 微网的分层协同保护[J]. 电网技术. 2013(01)[10] 王瑞琪. 分布式发电与微网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与协调控制研究[D]. 山东大学 2013[11] 李伟.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及数字化电站新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1[12] 邓祥力. 大型变压器保护新原理研究和装置研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1[13] 何志勤. 基于故障元件识别的智能电网广域后备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14] 苏玲. 微网控制及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能量管理策略[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15] 刘梦璇. 微网能量管理与优化设计研究[D]. 天津大学 2012[16] 范元亮. 微网发电技术若干问题研究[D]. 浙江大学 2012[17] 李福东. 基于分布式发电的微网智能优化控制策略研究[D]. 中南大学 2013。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研究综述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 项 目( 项 目编号 : 7 1 2 7 2 0 5 5) ; 北京交通 大学基本科研业务 费项 目( 项 目编号 :
K B J B 1 3 0 1 0 5 3 6) 。
作者简介 : 程小可 ( 1 9 7 5一) , 江西省新建县人, 北 京交通 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教授、 博导 , 研 究方 向: 内部控 制、 企业 会计准 则。
郑立东 ( 1 9 8 9一) , 天津市 人 , 北京交通 大学经 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
造成 的 ” 。分 类上 , 美 国审计 准 则 第 5号 按 严 重性 将 内部控 制缺 陷 分 为重 大 缺 陷 、 重
要缺 陷和 ~般缺 陷。该 准 则 指 出 : “ 重 大 缺 陷 是指 一 个 或 若 干个 控 制缺 陷的 组 合 , 能 够使公 司年度或 中期财务 报 告 出现 重 大错报 而无 法被 及 时地预 防和 发现 ; 重要缺 陷是 指一个 或 若干个 控 制缺 陷 的组合 , 其严 重程 度低 于重 大缺 陷 , 但 仍足 以 引起董事 会 、 经 理层 的 充分关 注 ; 一般缺 陷是 指 除重 大缺 陷和 重要缺 陷之 外 的其 它缺 陷。 ” 基 于此 , 国外 一 些 学者 对 内部 控 制缺 陷进 行 了分 类 ( G e a n d M c V a y , 2 0 0 5 …; B e — d a r d a n d G r a h a m, 2 0 1 1 l 2 ) , 但 这些 分 类 的标 准 繁 多 , 缺 乏统 一 的 结论 。 G e a n d Mc V a y ( 2 0 0 5 ) 将 内部控 制 重大缺 陷分 为 会 计核 算 、 员 工培 训 、 年 末报 告 和 会 计 政 策 、 收 入 确 认、 职 能分 离 、 账 户核 对 、 下属公 司 、 高层 管理及 技术 事 务等九 方 面的缺 陷 , 他们通 过 研 究S O X法 案 实施后 披露 重大缺 陷 的公 司 发现 , 会 计 层 面 的缺 陷主 要 存 在 于应 收 账 款 和存 货类科 目中 ; 公 司层 面 的缺 陷主要 为收入 确认 类缺 陷、 职能 分离 类缺 陷 、 年 末报 告 和会 计政 策类缺 陷 等 。B e d a r d a n d G r a h a m( 2 0 1 1 ) 基 于 外部 审计 师 对 内部 控 制缺 陷严 重性 划分 的视 角 , 从 公 司层 面和会 计层 面对 内部 控 制缺 陷严重 性进 行 了划分 。研 究 发 现, 如果 公 司 出现 重大 错 报 , 则 其 内部 控 制 出现 重 大 缺 陷 的可 能性 增 加 ; 在 公 司 层 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6300字》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1.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1)1. 国外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研究 (1)2. 国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3)1.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4)1. 国外关于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5)2. 国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5)1.3 文献评述 (6)1.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在国外,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从18世纪就开始研究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并进行多种具体的实践,至今汇总了较多的理论成果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美国在研究和推动关于联邦政府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完善的历程中,有三个部门(国会、OMB (预算管理总局)和GAO (审计总署))发挥了重要且关键的作用。
其中,从立法层面来看,国会负责制定及颁布关于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各项具体法案,从具体法规的推动和落实层面看,OMB和GAO则致力于通过积极协作,以此促进政府内部控制的实施和不断发展完善。
1. 国外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研究(1)美国关于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构建的研究美国于1789年发布《1789法案》,这是其关于内部控制最早的立法,该法案不仅说明了内部控制的客体与工具,并且其提出内部控制始于会计系统,会计系统可作为有效的工具对政府部门实施必要的管理与控制[4]。
1948 年,GAO成立会计系统局,其认为内部控制是会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出发,认为有必要加强对于会计系统的控制监督。
1982年发布《联邦管理者财务廉洁法案》,明确说明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但不只限于会计控制,内部控制应与联邦政府工作相适应,应全面加强对于各类风险的控制从而保证联邦政府实现其多重目标,包括(1)遵循相关法律法规(2)避免浪费资源及保护资源(3)保证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并且,明确了行政负责人的相关责任,行政负责人应持续评估并定期报告内部控制的情况[4]。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企业的运作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各种原因,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这些缺陷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报告产生严重影响。
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是当前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国内外文献的角度出发,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综述,并探讨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和分类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或错误,包括组织结构、流程设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人员配备等方面的问题。
内部控制缺陷通常可分为设计缺陷和操作缺陷两类。
设计缺陷是指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要求不符,导致无法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操作缺陷则是指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在设计上是合理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失误或疏漏,使得内部控制失效甚至产生严重错误。
内部控制缺陷的产生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管理层失误、人为犯错、经济环境变化、技术进步、外部环境变化等。
管理层失误是导致内部控制缺陷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管理层的决策错误、制度设计不合理、监督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内部控制缺陷的产生。
人为犯错也是内部控制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
员工精神状态不佳、业务繁忙、技术水平不足等都可能导致内部控制操作缺陷的产生。
经济环境变化和技术进步也会对内部控制产生一定影响,可能会导致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再适应企业经营活动的需要,从而产生缺陷。
三、国内研究综述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原因分析,国内学者主要从管理层失误、人为犯错、经济环境变化等方面展开研究。
在改进措施和建议方面,国内学者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以及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管理。
国内研究还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治理结构相关。
孙冕(2015)指出,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显著影响。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将对国内外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基于制度、程序和方法所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以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信息准确性和合规性,同时提升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企业资产安全。
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防范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盗窃、侵占、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 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 保证企业的合规性和规范经营。
通过内部控制,企业可以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制度,规范经营行为,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4. 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可以优化企业的经营流程和管理制度,提升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的现状中国的内部控制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企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管理和监管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内部控制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形成了一批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研究成果。
在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关注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内涵、内部控制建设的原则和方法、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改进等方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会计研究所的黄淑英等学者在《内部控制研究述评》一文中,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在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关注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风险管理、信息披露、公司价值等方面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陈鲲等学者在《内部控制质量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中,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覃丽等学者在《内部控制缺陷、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研究》中,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揭示了公司治理在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价值之间的调节作用。
内部控制—国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摘要: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频繁出现财务丑闻,如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社会各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关注度日渐上升。
国外学术界比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研究,因此本文对国外近20多年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进行了归类综述,主要从内部控制的需求、质量及重大缺陷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
最后,本文进行了文献评述,希望本研究能给国内的内部控制研究以启示,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一个会计程序或系统,旨在提高效率确保政策的实施、捍卫资产、避免欺诈和错误(Hamed Arad和Babak Jamshedy—Navid,2009)。
现今,内部控制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引起了政府、企业参与者的广泛关注。
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务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特别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20年前,国外学者率先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方法丰富,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内部控制文献综述(一)内部控制管理报告McMullen,D.A。
和K。
Raghunandan和D。
V。
Rama。
(1996)通过对具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相对于大公司来说,小公司在没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情况下更可能出现财务报告问题,即是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收益对小公司来说更大。
Hermanson(2000)调查了9个不同的财务报表使用团体以分析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
结果表明所有使用团体都认为内部控制报告很重要,并且发现自愿内部控制管理报告提升了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了超出审计财务报表的额外信息;内部控制管理报告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指引;而大家对于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信息内容没有太多的反应,与个体投资者和内部审计员相比,经理人员更不可能认同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价值。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
随着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
但是,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1 内部控制定义其实我们通过学习观察所得,内部控制的定义在不同年代都有所不同。
各国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随着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活动和不同的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
冯培根(2000)认为,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强化内部监督,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文章认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对于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评估不足、意识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Lauraf。
Spira(2003)指出Turnbull 指南的公布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内控的性质,尤其是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接合。
彭君翔(2008)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和企业内部控制原理探析三方面,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并且回顾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五个发展阶段;并从“控制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三个角度,探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原理。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1400字》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内研究状况2008年,我国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要求企业自身管理人员应当对本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是否已经收到了效益等具体情况进行自我的评价, 标志着近年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和管理体系的建设从真正的意义上向国际标准控制体系靠拢。
许瑜等学者(2017)通过实证检验,得出了外部的媒体关注与内部的薪酬激励制度都具有协同作用,对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发挥重要作用的结论。
向锐等学者(2017)探究了组织结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受教育水平,薪资水平等特征是否会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产生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影响将促进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
闫珍丽、杨有红(2018)则探讨股价同步性是否受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通过研究2009-2013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内部控制质量是否提高资本市场信息率进行了探索。
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股价同步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主要存在于公司外部信息环境较好的情况下。
孙锐(2018)通过研究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绩效及内部控制质量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公司的治理结构水平、内部控制水平都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正向影响,企业若能采取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就能显著提高企业绩效,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结论。
赵茂林(2019)认为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高速经济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健康地发展,应当对内部的质量控制和外部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高企业信息传输渠道和通信服务的综合质量,建立大数据管理部门的措施来优化企业管理效果彭伟(2019)认为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内部控制对全面预算管理具有突出的约束作用.1.2.2国外研究状况国外内部控制研究最早起于上世纪初,其漫长的发展和研究过程可以从本质上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五个阶段。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内部控制缺陷是组织内部管理存在的一种问题,它可能导致组织的资源浪费、业务目标不能达成、甚至造成重大损失。
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国内外内部控制缺陷的概念与特征内部控制缺陷是指组织在管理、资产保护和信息财务报告等方面存在瑕疵的情况。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对内部控制定义为:管理层对企业业务和资产保护目标的实现,对财务报告中的可靠性和合规性的一种过程。
内部控制缺陷的特征主要包括:失误或疏忽、技术问题、组织和文化问题等。
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描述,为研究者提供了全面的理论依据。
内部控制缺陷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人的因素、制度的因素、技术的因素等。
人的因素包括员工的疏忽、错误和欺诈行为;制度的因素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决策机制等;技术的因素包括信息系统的漏洞、技术设备的故障等。
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成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描述,为研究者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研究视角。
为了防范和应对内部控制缺陷,组织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内部审计体系,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管理水平。
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内部控制缺陷的防范与应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描述,为研究者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支持。
国内外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实证研究不够充分等。
未来,研究者可以加强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理论研究,加强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实证分析,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还可以加强对内部控制缺陷应对措施的研究,提高内部控制缺陷的预防能力和治理效果,进一步促进内部控制缺陷研究的深入发展。
国内外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23年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营、财务和风险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来越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文献研究成果,本文对2023年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各界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近年来,学者们对内部控制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内部控制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监管范畴,而是逐渐走向了全面的风险管理和战略规划。
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监督,更多地关注了企业管理和运营的全过程。
这一变化也在相关文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者们通过对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和内涵的深入研究,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路。
二、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密不可分,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水平。
在2023年的内部控制文献中,学者们对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管理方法,为企业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关文献还介绍了一些成功案例,这些案例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2023年的内部控制文献中,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管理方法,探讨了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如何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来有效地管理和应对各种风险。
这些研究成果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内部控制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2023年的内部控制文献中,学者们对内部控制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不仅关注了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应用和作用,还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为企业构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内部控制缺陷是企业运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内部管控体系不完善的表现之一。
内部控制缺陷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甚至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
针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研究文献也逐渐增多。
本文将综述相关国内外文献,探讨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应对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内部控制缺陷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及类型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或者内部资源的浪费。
根据内部控制缺陷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合规内部控制缺陷和运营内部控制缺陷等不同类型。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企业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可能导致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受到影响。
合规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企业在业务运作过程中未能遵守相关法规、规章和政策,可能导致企业受到法律风险和合规风险的影响。
运营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可能导致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程度不足。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缺陷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管理人员素质、制度设计、技术水平、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因素。
国内外研究表明,企业组织结构的松散、管理层的失误和疏忽、内部控制流程设计不合理、人员素质低下等因素是导致内部控制缺陷的主要原因。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一些企业在强大的市场冲击下,内部控制缺陷暴露得更为明显。
而在国内,一些小微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足和人员素质较低,更容易出现内部控制缺陷。
企业规模和市场环境也是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重要因素。
针对内部控制缺陷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也提出了许多应对措施。
一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实施内部管控的框架和机制,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和沟通等方面内容。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缺陷问题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缺陷文献综述
作者:孙文晶
来源:《商情》2016年第02期
【摘要】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陆续颁布,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时代的到来,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而作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表现形式,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引发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热潮。
基于此,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及分类,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两方面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评论,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盈余质量审计费用
一、引言
2001年,安然、世通等上市公司舞弊丑闻爆发,各国监管部门相继出台法规条款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2002年美国为恢复投资者对证券市场信心,同时规范资本市场运行,颁布了SOX法案,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披露。
借鉴美国的经验,2008年6月我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规范。
2010年4月,我国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指引中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要求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后对外披露;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自2012年起,我国沪深主板上市公司须根据《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的核心问题为此,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及分类
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PCAOB)颁布的审计准则第2号将内部控制缺陷定义为“当内部控制体系出现设计或者运行缺陷而导致公司管理层和员工不能在正常情况下及时地发现并阻止财务错报时,便产生内部控制缺陷,无论它是无意还是故意造成的。
”分类上,美国审计准则第5号按严重性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该准则指出:“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若干个控制缺陷的组合,能够使公司年度或中期财务报告出现重大错报而无法被及时地预防和发现;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若干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但仍足以引起董事会经理层的充分关注;一般缺陷是指除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之外的其它缺陷。
”
国内一些学者从内部控制缺陷分类角度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标准还存在着许多争议。
田高良、齐保垒(2010)将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分为了四大类:特定账户类、期末报告与会计政策类、收入确认类、子公司控制类";李宇立(2011 )参考美国颁布的法案将我国企业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分为报告缺陷、经营控制缺陷和战略控制缺陷三大类。
三、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
由于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相关研究已不再局限于内控制度缺陷认定与分类以及内控缺陷的决定因素等层面,更多地关注内部控制缺陷会产生何种经济后果。
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主要会对公司的盈余质量、审计费用及审计等因素产生重要影响。
(一)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
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往往普遍存在,从而降低了盈余质量。
一般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公司的应计盈余质量比没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更低(Doyle et al.,2007a;Ashbaugh-Skaife et al.,2008),而当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得到有效整改后,公司的应计盈余质量会提高。
国内,相关研究大都集中于内部控制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盈余质量的正向影响上,但是鲜有文献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的关系主流观点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能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减少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方红星、金玉娜,2011)。
(二)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与审计费用
当内部控制发现有缺陷时,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增加实质性测试来降低测试风险增加实质性测试,很可能会增加审计费用。
2004年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与没有披露缺陷的公司相比,审计费用高出43%(R aghunandan,2006)。
Hoitash等(2008)研究发现,SOX法案404条款实施后第一年的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在接下来的年度里继续支付了更高的审计费用。
国内学者朱春艳、伍利娜(2009)认为审计师在上市公司被处罚当年及之后的年份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更高并且要求更高的审计费用。
四、结论
综上,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会对公司的盈余质量、审计费用等因素产生显著的影响。
基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制度背景,通过企业内部控制控制信息的披露,尤其是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能够帮助投资者有效甄别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促使投资者更加理性的投资。
同时,相关学者亦能通过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深入探索其对公司治理等经济后果产生的影响,以不断补充完善相关领域研究的经验证据水平及审计等因素产生显著的影响。
参考文献:
[1]Doyle,J.,G e,W .,M cV ay,S.,A ccrualQ uality and InternalC ontroloverFinancialR eporting.The A ccounting R eview ,2007.
[2]陈武朝.在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披露及对我国企业的借鉴[J].审计研究,2012.
[3]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