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

合集下载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摘要】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车辆工程专业在这个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技术趋势,引出了车辆工程专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作用。

接着探讨了新能源汽车方向在教育与培养以及研究与创新方面的重要性。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车辆工程专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性,指出新能源汽车方向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建设与思考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车辆工程专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需要加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创新意识,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车辆工程专业、发展趋势、教育与培养、研究与创新、重要性、未来发展、建设与思考。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日益加剧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作为未来汽车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在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随着政策的扶持和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的发展和转型成为了行业的关注焦点。

作为与新能源汽车密切相关的专业方向,车辆工程专业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与行业需求保持同步,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本文将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技术趋势以及车辆工程专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作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车辆工程专业在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新能源汽车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汽车发展方向,它以节能减排、环保可持续为主要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作为车辆工程专业的研究领域之一,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能够促进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石油资源日益枯竭,传统燃油汽车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而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教学内容不适应实际需求。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车辆工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部分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滞后于实际需求,不能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

在教学改革中,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教学内容,将最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纳入到教学计划中,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还面临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传统的车辆工程专业教学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

车辆工程专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改革中,应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实践教学、项目实训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还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在许多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和学历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

需要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培养青年教师、加强教师培训等措施,提高师资力量,并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还面临着实践基地匮乏的问题。

车辆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学生进行实验、调试和实训等实践活动。

由于实践基地的限制,许多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机会有限。

需要加强与企业和实践机构的合作,建立多样化的实践基地,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还面临着评价体系不合理的问题。

传统的评价体系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论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在教学改革中,需要重新构建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评价。

我院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我院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和对行业人才需求的扩大,车辆专业已经成为各高校争相开设的专业之一。

滨州学院于2011年开始招收车辆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

该专业作为我院一个新的本科专业,起点低,更谈不上在省内的知名度,要想在几十所高校中脱颖而出是有一定困难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验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独具特色,形成自己鲜明的专业特点。

1 专业定位滨州学院主动适应行业和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自2007年起提出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正是以此为契机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并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一线,具有解决实际车辆工程问题能力的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同时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汽车零部件设计技术、汽车制造技术、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力。

能在车辆及其零部件生产企业第一线从事生产、维修、销售、管理等工作。

作为山东省地方普通高等学校,车辆工程专业能够结合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条件,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和汽车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立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服务于山东省经济、社会建设和全国汽车行业。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主要在车辆工程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和销售管理等工作。

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于工业生产一线急需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课程体系我院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赵 娟 滨州学院 256600课程体系方面,依据办学定位,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发挥本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互为依托的优势,适应产业发展形势,建立了具有本校本专业特色的相关课程体系。

首先,作为一个新兴的工科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由此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IT 与研发方法等一系列基础课程,有效的保证了后期专业课将会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

同时开设材料力学、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使学生具有工程制图、计算、试验、测试的基本能力。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思考

能 满 足 实 际 实 验 要 求 , 之 涉 其 他 多 学科 加
( ) 足 教 学 实验 功 能 。 1满 实验 教 学 是 高 校 实 验 室 的 基 本 功 能 。 资 源 的 有 限性 , 辆 的 很 多 专 业 基 础 性 实 车
1学校 车辆工程专业 办学情况
工程 方面 的教 学 历 史悠 久 , 97 年 学 校 独 l 9 立 建 校 就 开 始 设 有 采 运 教 研 室 , 林 业 采 为 运 专 业 开设 汽 车 、 拖拉 机 和 林 用 车 辆课 程 。 教学 实 验 设 备 具 有 较 大 规 模 的 基 础 上 , 学 省最 早 开 办 “ 辆 工 程 ” 业 的 学 校 , 车 专 目前
度 限 制 了相 关 科 研 的 开 展 。 对 于 林 业 类 本 科 院 校 , 能 单 纯 的 复 不
动 手 能 力差 , 乏 脚踏 实 地 做 事 的 精 神 。 缺 其 下 几 个 方 面 。
性。
( ) 验 内 容 老 化 , 验 开 设 缺 乏 连 续 械 学 科 的 视 角 出 发 , 限于 车辆 机械 构 造 1实 实 局
目前 高 校 车 辆 工 程 专 业 毕 业 生 存 在 的 能 完 全 适应 培 养 车 辆 工程 高 素 质应 用 型 人 用 型 人 才 。 这种 人 才 的 培 养 必 然 需 求 高 而
最主 要 问 题 , 自企 业 的专 家 看 法 很 一 致 : 来 主要 原 因 在 于现 有 的 教 育 体 系 不适 应 社 会 发展 需 要 , 分 强 调理 论 知 识 的 灌 输 , 乏 过 缺 实践 技 能 训 练 方 面 的 培 养 。 受 企 业 欢 迎 而 践能力强, 三是 对 汽车 怀 有 浓 厚 的 兴趣 。 因 学 , 能 培 养 出 理 论 和 实 践 层 面 均 出 色 的 才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传统燃油汽车逐渐暴露出其不可持续的弊端。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各国纷纷开始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力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也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潮流。

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将成为车辆工程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对于车辆工程专业来说,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领域,掌握相关技术和知识,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2 研究意义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新能源汽车在当前正迅速崛起。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能源资源的日渐枯竭,传统燃油汽车已经逐渐暴露出其诸多不足之处。

加速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已成为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而作为新能源汽车开发的重要一环,车辆工程专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车辆工程专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角色不仅是在技术研究和开发方面发挥作用,更在于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车辆工程专业可以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加强车辆工程专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建设,也可以为社会和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推动汽车行业向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研究车辆工程专业在新能源汽车方向上的建设与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升专业人才的水平和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需要,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累计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2500万辆,其中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占据了大部分。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成为解决气候变化和能源消耗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方向,车辆工程专业在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上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

首先,车辆工程专业在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上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能源管理与控制技术。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在能源管理和控制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学生应该学习新能源汽车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各个子系统的能源管理和控制策略。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原理,以及如何使用电池容量管理、电池状态估计等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车辆工程专业应该注重学生的电气与电子技术的培养。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电气与电子技术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应该学习电动机驱动技术、电池充放电技术、充电设备的设计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习电子控制单元(ECU)的设计和运行原理,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通信与协调。

第三,车辆工程专业应该注重学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培养。

材料的选择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直接影响。

学生应该学习不同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其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新能源电池的各种材料,如阳极材料、阴极材料和电解质材料等,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此外,车辆工程专业还应注重学生的动力学仿真与优化技术的培养。

动力学仿真可以帮助工程师预测新能源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和能耗,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学生应该学习动力学仿真软件的使用,掌握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模拟新能源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情况。

通过仿真和优化,可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经济性。

最后,车辆工程专业还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领域。

创新能力是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取得成功的重要素质。

学生应该鼓励思考如何设计更高效、更环保的新能源汽车系统,并积极参与科技竞赛和项目实践,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教学内容的更新与适应。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汽车和交通工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也在迅速更新。

而传统的课程体系往往滞后于实际需求,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增加最新的技术知识和前沿的研究成果。

也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

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现代教学理念要求师生双向交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更多的实践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探索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等,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建设也是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保障,但目前许多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高水平的教师相对匮乏。

必须建立健全合理的师资培养体系,加大对车辆工程专业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服务。

还有管理体制及课程设置等问题也给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带来了挑战。

在当前高校的管理体制下,教学改革往往受到各种管理规定和制约,难以顺利推进。

而课程设置方面,也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必须加强对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优化,解决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也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情况,灵活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和解决:一是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与汽车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对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伴随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形势下汽车行业发展也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高校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方面也需要紧密结合行业的变化和市场形势等不断进行教学体系的优化,这样才能切实提升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效能。

本文首先探究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改革的意义,然后分析了目前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现状,最后针对如何提升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成效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车辆工程;高校;专业建设;改革;措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形势下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学科建设也需要结合新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育人成效,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专业性的车辆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在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加强新形势下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现状与优化措施探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意义分析新时期随着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汽车行业市场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作为培养车辆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重要的育人使命。

汽车工业作为国家民族产业的重要构成要素,市场发展潜力大,且消费群体非常庞大,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加强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不断结合市场形势的变化等对专业教学等方面进行持续创新,注入新的资源和模式,这样才能切实提升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学习实践积极性,进而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成长就业等奠定扎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加强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打造品牌教学工程和专业体系,可以更好地吸引更多的资源,进而不断为高校学科建设和持续发展等提供更多的支持。

此外汽车行业市场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车辆工程专业建设只有紧跟市场和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而全面推动汽车行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为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关注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和思考。

本文将从技术研发、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等角度进行讨论。

技术研发是实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环节。

目前,主流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技术等。

在技术方面,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比如,提高电池技术的能量密度和寿命,降低充电时间和成本,开展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和再利用的研究等。

同时,应加强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研发,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性能。

另外,市场需求是决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油价的上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和购买新能源汽车。

因此,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具备竞争力和独特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同时,需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此外,应注重与能源公司和充电设施建设企业的合作,以解决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

政府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

比如,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的资金支持,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减免购车税等。

此外,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建设中,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

比如,在材料选择和制造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和工艺;在运营和使用过程中,应注重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减少排放;在报废和回收过程中,应加强对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

此外,应加强新能源汽车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产业链的完整度和竞争力。

总结而言,新能源汽车是车辆工程专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们应加大技术研发,关注市场需求,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随着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车辆工程是一门涉及汽车设计、制造、运行与维修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而其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师队伍等方面对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忽视了实践性课程的重要性。

车辆工程专业需要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而目前的课程设置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际操作环节较少。

这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实践经验,面对复杂的工程问题无法独立解决。

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也是一个问题。

车辆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目前的教学方法多以理论讲解和实验教学为主,忽视了实际工程实践的重要性。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缺乏与实际工程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师大多是本科及以上学历,但实际工作经验较少。

他们主要侧重于理论研究,对实际工程的了解和经验相对较少,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缺乏与行业接轨的教师培养和引进机制,使得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无法及时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进行相应的思考与改革。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

可以通过与汽车制造企业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车辆设计、制造和维修等工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开设一些跨学科的课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汽车电子技术等,以适应汽车工程的发展。

在教学方法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实际工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加强实验教学和实习实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际工程项目,加强学生对汽车工程实践的了解和掌握。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而车辆工程专业作为与汽车直接相关的
专业,也必须跟进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积极构建新能源汽车方向的教学体系
和实践平台。

首先,要建立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教学体系。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已经开设了新能源汽
车相关课程,但仍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还应考虑将
新能源汽车纳入车辆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的基本认识和技能。

其次,要构建适应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实践平台。

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电子
控制系统和充电设备等关键技术,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和培训,增强学生的职场适应
能力。

此外,还应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探索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和应用前景。

建立科研团队,开展前沿研究,推进新技术的应用与产业化。

同时,还可以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
开展实际应用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要加强学科交叉和国际合作,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技术和系统集成。

新能源
汽车的技术涉及多个领域,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

同时,要与国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机
构合作,开展科研和人才培养,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国际化进程。

综上所述,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需要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实践平台,加强科研与产学研合作,促进学科交叉与国际合作,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复合
型新能源汽车工程人才。

做好专业建设规划培养汽车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思考

做好专业建设规划培养汽车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思考

做好专业建设规划培养汽车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思考【摘要】本文在分析车辆工程专业面临时代所赋予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析了做好车辆工程专业建设规划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着重论述了专业定位、专业建设思路、教科研团队建设等专业建设规划内容。

【关键词】车辆工程专业建设规划近年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支柱、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汽车工业在我国得到高速发展,给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带来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给高校提出了挑战。

实践证明,只有在拥有良好的专业建设规划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将车辆工程专业创建成具有一定社会竞争力、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

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车辆工程专业成为洛阳理工学院新建本科专业之一。

洛阳理工学院以汽车与国家建材行业为依托,依据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加强规划,强化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规范教学管理,优化培养方案;同时,在教学观念和方法、科研条件、课程设置、教科研梯队、实习基地、科学研究和高层次教育等诸多方面形成综合优势,使车辆工程专业的发展能够保持持续的优势积累和增长,最终建设成为一个品牌专业。

本文拟以洛阳理工学院为例,对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规划问题进行探讨。

一、做好车辆工程专业建设规划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早在1985年,我国在“七五”计划建议中就提出了把汽车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方针。

1987年国务院又确定了发展轿车工业、振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战略。

这两项决定确立了我国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作为国家民族工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汽车工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综合性强、经济效益高的产业,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各个工业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把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随着国民人均收入的提高,我国汽车产业不断发展,2010年汽车产销量达1300万辆,汽车研制、生产、销售、营运、售后服务、维修、运输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需求量急剧增长,这给各院校车辆工程专业创造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几点思考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几点思考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几点思考【摘要】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更新教学设备和技术、拓展实践教学渠道、加强产学研合作以及开设实践课程等方面进行思考。

通过建设专业,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还能满足市场需求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专业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推动产学研合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设备,以适应行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建设是势在必行,也是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实践课程、发展方向、总结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是工程技术类专业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研究对象是汽车的设计、制造和装配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汽车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的重点是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如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更新教学设备和技术、拓展实践教学渠道、加强产学研合作以及开设实践课程成为了当前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对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几点思考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该专业的持续发展和提升贡献一些思路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建设意义在于满足汽车行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建设这一专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建设可以提升我国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汽车制造业的关键领域,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建设将促使我国汽车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推动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增强我国汽车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做好专业建设规划 培养汽车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思考

做好专业建设规划  培养汽车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思考

础和条件 出发 。例如 ,在 全国高等教育
“ 基 础 、 口径 、 应 用 ” 宗 旨下 , 厚 宽 重 的 洛
面 临 时 代 所 赋 予 的 机 遇 与 挑 战 的 基 础
上 ,分 析 了做 好 车 辆 工 程 专 业 建 设 规 划 的 必 要 性 与 紧迫 性 .并 着重 论 述 了专 业 定 位 、 业 建设 思路 、 科 研 团 队 建设 等 专 教 专 业 建设 规 划 内容 。
国民经济 中 占有举 足轻 重地位的汽车工 业在我 国得到 高速发展 ,给高校车辆工
程专 业带来 了广 阔的生存 和发展 空 间 ,
汽车工业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随 着 国民人 均收人的提高 ,我国汽车产业
不断 发 展 ,0 0年汽 车产 销 量 达 10 万 21 30
期 性的基础建设 ,是学校建设 和发展 中
类 高
阳理工学 院结合其教学型本科 院校的定
位 和 机 械 学 科 发 展 规 划 需 要 ,根据 其 车
辆相关专业建设 的积淀 ,将 车辆 工程专 业定位为 以提高 分的 汽车工业是资金密集 、 术密集 、 才密 技 人 集、 综合性 强 、 经济效 益高 的产业 , 占有 巨大的市场份额 , 拥有庞大 的消费群体 , 在 国民经济 中占据举 足轻重 的地位 , 世
界各 个 工 业 发 达 国 家 几 乎 无 一 例 外 地 把
【 关键词 l 辆工 车 程 专业建设 规划 【 文献编码 】 ol. 6/in 40 diO 99j s. 5— :3 . 0 s
9 8 ( .0 10 .2 8 9 C) 1 .10 7 2
识 和能力培养为本位 , 立足河南省 , 面向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汽车工程产业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而在车辆工程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中,新能源汽车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的专业方向。

本文将从新能源汽车的时代背景、专业需求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与思考。

一、新能源汽车的时代背景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非化石能源(如电能、太阳能、风能等)替代传统的石油能源来驱动车辆的汽车。

随着全球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对能源和环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为了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力度。

特别是在中国,由于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新能源汽车政策,鼓励人们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成为了时代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也为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二、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专业需求从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和趋势来看,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如果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就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能力和技能:1.电动汽车技术:学生需要具备对电动汽车的设计、生产、控制系统以及电池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因为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于电动汽车的各个方面的技术都需要专业人才来进行研究和开发。

2.新能源汽车材料与轻量化技术:一辆汽车的性能不仅仅取决于其动力系统,还有取决于其材料和结构。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新能源汽车材料与轻量化技术,以提高汽车的能效和安全性。

3.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新能源汽车的本质是为了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和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从而为汽车的环保性能提供技术支持。

4.智能汽车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已经成为了汽车工程领域的一个新趋势。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智能汽车技术,为汽车的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提供技术支持。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随着汽车普及度的不断提升,车辆工程专业的发展也愈加迅速,但是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亟待专业教学改革。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1. 教学内容的过时性问题:随着汽车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的汽车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然而,传统的教学内容依然局限于传统的汽车技术,没有跟随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而更新。

2. 课程安排的片面性问题:车辆工程涉及面广泛,包括汽车设计、制造、维修、运行等方面,但是现有课程安排却存在片面性。

很多学校过于注重汽车设计和制造方面的课程,在维修、运行等方面的教学相对薄弱。

3. 实践教学的不足问题:车辆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现有的实践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实验室设备老旧、教学设备不足、教育资源不搭配、师资队伍力量不够等等问题都限制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深度。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对车辆工程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具体思考如下:1. 课程设置的更新:考虑到市场需求,应当鼓励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面更具创新和实用性。

应当将目光放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方向,增加这些方面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2. 增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实践教学是车辆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实验室建立起一套可以满足实际需求的教学设备。

同时,可以考虑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课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汽车行业,加深对汽车经营管理和技术的理解。

3. 增设新课程:尽量增设与汽车行业相关的新型课程,例如新能源汽车课程、无人驾驶课程等,同时,增设汽车维修和运行课程,提升汽车维修、保养等技能的培养。

总结起来,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主要需要加强课程的实践性,针对市场需求进行更新,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这样可以让车辆工程专业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产业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思考

产业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思考

产业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思考车辆工程专业关系到国家汽车产业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要量会更大,也就是说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好。

车辆工程专业是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笔者从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入手,探索如何促进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内容,并结合产业发展的前景,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本专业的建设。

标签:产业背景;车辆工程;专业建设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逐年上升,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国家层面也非常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促进汽车产业良性发展,响应国家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号召,高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也按下快进键。

要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就必须确保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健全有效,必须把握车辆工程专业特点。

一、车辆工程专业的特点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车辆工程专业也高速发展,其分支也越来越细,尤其是国家分工名目的细化,车辆工程专业的也呈现出多元、精细的趋势。

车辆工程专业的建设,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当前,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对汽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也直接促进了车辆工程专业的发展,当然也为车辆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

所以,车辆工程专业的建设至关重要,其发展也必须紧随时代进步而进步,真正为国家产业升级提供优秀人才。

二、车辆工程在产业背景下的建设方式第一,车辆工程专业要紧跟时代发展。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产业升级,汽车产业也是如此,加之国家汽车产业战略的支持,在未来,我国的汽车产业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

车辆工程专业的设计,就是为了服务汽车产业的发展,满足未来人们对汽车多元化需求,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就目前来看,如果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完善专业设置,未来的中国汽车产业将会失去市场机遇。

第二,整合专业优秀资源。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也不能绕开科技的发展,资金也是制约车辆工程专业发展的关键。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是近年来高校设置的新兴专业,与汽车工程学科相似但更加专业化。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车辆工程专业在教学上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然而,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往往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难以与行业现状对接,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验和实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实践中,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车辆工程专业,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如机械、电子、材料等学科,因此需要进行跨学科教学,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知识的融合和经验的交流。

第三,当前车辆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应用性教学与基础性教学的矛盾。

应用性教学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其实现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而基础性教学又需要注重实践应用。

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以便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车辆工程专业应注重国际化教学,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车辆工程教育都是以国内市场为主要目标,而国际市场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

因此,我们需要注重跨文化交流和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增强其国际化竞争力。

综上所述,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应着眼于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跨学科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注重国际化教育。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推动车辆工程专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人才。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与思考1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所具有的优点1.1 动力部分新能源汽车中的所用能源为可再生资源,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这些能源主要有电力、氢气、风能和太阳能等等。

当前,国内市场里的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能源主要以电力为主。

当技术发展成熟,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会大范围的走向我们的生活中。

大多数电动汽车的电力驱动系统主要由电池组件构成,包含驱动电机、速度控制器和动力能源等。

但是传统汽车的动力是指发动机,该组件燃油不充分,消耗能源的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这是传统汽车所具有的缺点,而在这方面,新能源汽车具有优势。

1.2 底盘部分汽车的底盘由四部分构成,包括:传动、行驶、转向和制动装置。

其中,传动装置所起的用处是把发动机的传输转矩输送给驱动轴,但是电动汽车的原理与传统汽车不相同,是利用电线传输动力,因此,电动汽车不使用传动轴;同时,电动机在负载的情况下,还可以启动,不适用离合器;电路还可以把控电机的旋向,相对于传统的汽车,其不用变速器进行倒挡;电动汽车还具有一项优势,电动机可进行无极调速,传统的变速器将不再使用,若是双电机驱动,电动机也不需要使用差速器。

在其余3个装置部分,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的差异不大,电动汽车上存在能量回收装置,能把相应的动能转化成电能储蓄在电池中。

最后,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视电池的电能,不需要使用燃油箱、油管与排气管等,因此,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的底盘部分不尽相同,前者更加简易、轻便。

1.3 车身部分新能源汽车相比于传统的能源汽车来说,车身更加灵活多变,比如:特斯拉汽车不具备发动机,其电池的排布更加平整,本田的一款氢燃料汽车需要配备储气罐、燃料电池动力体系、电池板,这款新能源汽车的车身变动比较大。

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池布局不同、能源动力体系不同可能就会造就不同的车体构造。

当前市场中的新能源汽车车身构造与传统的汽车构造外形区别并不是很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电动机体积非常小,在车上的占比很小,可直接替代传统汽车上的动力装置,只需要进行简单改造就可完成装载,从而实现大范围的流水线生产,这样不但能够节省成本,还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
摘要:主要论述技术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建设目标,并从师资队伍建设、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科研和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思路和保障机制。

关键词:技术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建设
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教学及产业开发等领域,都是以专业为基础的[1],离开了专业建设,这些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学校发展水平的差异,实质上是学科及专业发展的特色和水平的差异。

因此,学科及专业建设普遍被各高校作为重点工作进行专项建设。

高校要得到社会承认,就要集中力量建设好若干学科、专业,并以这些知名学科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上海电机学院作为“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资源相对薄弱,知名度不够高,要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学科、专业,将有限的办学资源优化配置在最能提高学校实力、突出自己特色的环节上,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知名度。

车辆工程专业作为本校汽车学院的一门新建本科专业,如何跟上学校的发展并努力将其创建成学校的品牌专业之一,就成为汽车学院每一位员工努力的方向。

因此应该在学院办学指导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托本地区及本行业的优势,准确定位,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及课程设置、科研及教学水平等方面形成综合优势,使本专业的发展能够迅速崛起并尽快形成自己的特色。

一、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1)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突出上海电机学院“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的前提下,充分依托上海电气集团的行业背景及我校多年建立起来的在电机及电机控制方面的资源优势,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车辆的机遇,建设以“汽车电气电子”为主要发展方向的车辆工程本科专业。

(2)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突出特色,强化优势,注重实践,找准市场方向,使汽车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在“汽车电气电子”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及竞争优势;引进及建设一支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科研、教学并重,综合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力争取得一批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尽早培养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毕业生。

二、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思路
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支柱产业和上海电气集团的产业背景为依托,以车辆工
程为中心,充分利用电机学院的技术及资源优势,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发展格局。

学科与专业建设是系统工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花大力气进行长期建设,才能实现规划目标。

(1)通过积极引进,大力挖潜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引进,吸引有特长的专业带头人才加入;充分培养,发掘自身潜力,加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的建设,从而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科研团队[3]。

目前汽车学院车辆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现有人员无论在数量还是学历层次上都存在不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这其中尤其要注意引进应用型及工程技术人才;二是培养现有人员,鼓励青年教师围绕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攻读更高学位或进修提高或通过挂职锻炼等方式来提高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

与此同时,要注重环境建设,逐步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团队协作精神,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合作伙伴,形成有利于人才聚集的环境。

与校内电气学院、机械学院等相关学科、专业、梯队进行充分沟通、合作,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共同体,互通有无,资源互补,共同进行电机学院的教科研建设,以共同的事业吸引人才。

(2)以科研工作为突破口,促进教学共同发展。

车辆工程专业要培养学生设计、制造等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而科研能力需要长期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来培养和提高。

所以,以科研工作为突破口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可促进教学,提高自己的社会影响。

结合专业发展方向与师资力量,车辆工程的科研工作要以“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电动汽车车身及总布置、燃料电池、车辆电子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

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的步伐。

产学研合作是我院科研工作的特色,也是车辆学科持续发展的保证。

我们应加强与上汽、上海大众、申沃客车、申龙客车等主机企业和一大批零部件企业的合作,与它们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企业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科研基地的建设,努力形成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

同时要注重科研成果的产品化、产业化,积极进行产学研合作,为社会、企业服务,扩大自身的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

加强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

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有关大学、公司进行研修。

组织邀请有关汽车公司的专家针对上海车辆工业所急需的技术、标准、出口认证等工作进行培训和讲学。

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到校讲学,派教师参加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由参会者面向师生开设讲座,使大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车辆工程本科人才。

高校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的的,其他各项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这个目的而服务的。

所以,最终一切都要回到促进教学这个根本上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学生培养质量,重
视对学生工程观念、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6];认真研究当前形势下的社会对车辆工程人才的需求并对未来一段时间的人才需求进行分析与预测;把握市场脉搏,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育观念,深化培养方案。

(4)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扩大专业面向,提高外语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体现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安排上,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机电技术的结合为龙头,以计算机辅助技术为主线,强化基础,注重素质提高。

可考虑如下具体方法:修改课程体系,将机械CAD/ CAE 软件的应用作为本科生的必修课,使学生能掌握几种CAD 软件的应用,对CAE 软件有所了解,最好做到初步掌握,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加强外语教育,扩大双语教学范围,增加外语的运用机会,逐渐在一定范围内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建立开放的专业教学实验室,整合汽车构造实验室,汽车电气实验室,汽车实验中心机房等的资源,建立起学生自主进行设计制造的汽车创新实践基地。

三、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保障机制
汽车学院一直将车辆工程专业置于学科专业发展的优先地位,从人、财、物多方面支持本专业的发展。

为确保车辆工程专业顺利发展,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培养社会急需的毕业生,汽车学院将进一步加大对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主要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1)改善教学条件。

汽车学院已经建成产地面积超过3000m2的汽车实验中心,拥有价值超过500万元的试验设备,在此基础上为支持车辆工程专业的建设,近年来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陆续购置了综合检测线,发动机测功机等大型综合性实验设备,新建了多功能机房,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更大的支持;进一步加强专业资料的建设,加大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的采购力度,与图书馆合作成立了独立的汽车专业资料室;在新校区建设规划中,汽车学院将拥有独立的实验、办公大楼,教师的办公条件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2)加强服务意识。

在日常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当中,工作人员应加强服务意识,进一步为师生建立更理想的学习工作氛围。

行政人员应该建立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加强软环境的建设,为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3)积极进行教研、教改活动。

不断的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所必需的。

学校应提供专项资金,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研究和实践。

并在实施的过程当中认真讨论、总结,对于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予以积极推广,使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得以提升,教学效果不断改善。

(4)支持高水平教材编写。

教材是学校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蓝本。

鼓励有经验的教师组织编写适合技术本科院校的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投入适当资金加强对精品自编教材的支持和资助。

鼓励与优秀出版单位根据需要建立精品教材建设的共建、合作机制(包括:共同组织、策划、编写、出版等)。

参考文献:
[1] 廖林清,石晓辉,邓国红,王化培. 车辆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路[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1).
[2] 徐雳,李茂月,王振波.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2).
[3] 李进.对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3).
[4] 段敏等. 车辆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5] 王国权,童亮. 应用型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甘肃科技纵横,2007(2).
[6] 吕红明,王琪. 复合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文教论坛,2007(5).
乌秀春(1973~),女,辽宁朝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车辆CAD/CAM/CAE技术、汽车碰撞安全技术。

袁伟光(1982~),男,上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车辆动力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