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培养方案课程编码规则通知

合集下载

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命名规则

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命名规则

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命名规则(初稿)一、课程编码的构成课程编码须在制(修)订或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确定,由8位字符组成组成。

其中第一、二、三位为开课学院系部代码;第四位为课程类别代码;第五位为课程开设年级代码;第六、七位为课程流水号代码;第八位为特殊课程类型代码。

同一教学内容的课程使用同一编号,不能设置多个编号。

教学内容不同的课程,须使用不同编号。

(一)课程编码的第一、二、三位为开课学院系(部)代码(二)第四位为课程类别号,代码编号如下:备注:英文字符为大写。

(三)第五位为课程开设年级:1-4(四)第六、七位为课程流水号代码(五)第八位为特殊课程代码,代码编号如下:备注:英文字符为大写。

二、课程名称命名规则1、课程名称要求分别确定“中文名称”和“英文名称”,中英文名称要准确,不能用缩写。

例如:“课程设计”不要缩写成“课设”2、英文名称中单词之间要有空格;除介词等以外,首字母应大写。

例如: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Equipment。

3、双语课程、全英文课程分别在课程名称后加 (双语)、(英文)。

例如:1010109S 社会学概论(双语)4、分多学期授课的课程在课程名称后加 (1)、(2)……,以示区别,刮号前不留空格。

例如:08101020 数学分析(1)08101030 数学分析(2)5、分难度级别的课程在课程名称后加Ⅰ、Ⅱ、Ⅲ、Ⅳ等罗马数字,Ⅰ为难度级别最高,依次递减,罗马数字前不留空格,例如:01302110 材料力学Ⅰ01302130 材料力学Ⅱ6、专设课程在课程名称后加大写字母A。

例如:08103010 科学计算A7、课程名称中具有以上3-6点特征时,按照“名称+(双语)或(英文)+难度级别+专设课程标记+分学期授课标记”的顺序命名。

例如:0810119S 工科数学分析(双语)ⅠA(1)。

课程代码编码规则

课程代码编码规则

课程代码编码规则一、三年制专科课程代码编码规则(一)《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代码编码规则课程编码设置为11位连续阿拉伯数字,其具体分段如下表:1.学制年份码(1-3位)(1)第1位为学制码,三年制专科为“3”,第2、3位为修订方案的年份(年级)位,如修订19级的为“19”。

(2)今后若未对2019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则课程、课组代码保持不变。

(3)若课程设置有变化(包括课程增减、总学时及实验学时变化),则该课程的原有课程代码停止使用,新增(包括总学时及实验学时变化)的课程代码按修订年份位“19”、“20”、“21”、“22”、“23”依次进行重新编制。

(4)今后新增加课程的课程代码按首开年级位“XX”进行编制。

2.学科/专业码(4-5位)公共课程前两位取学科码,专业课程前两位取专业码。

学科码、专业码分段取两位码。

学科码对应到相关教研室。

(1)学科码规则(2)专业码规则3.序列号位(6-8位)001-999号为给本专业开设课程的序列号;建议001-500给专业必修课程,501-999给专业选修课程。

4.学分位码(9-11位)1)“课程”学分据计划教学课时设定学分,每16-18课时折算1学分,最小学分为0.5。

课程学分的10倍值作为学分位。

如:1学分的三位码为010;2.5学分的两位码为025。

2)实践环节的学分一般为每周(约30学时)计为1学分。

例如安排4周“毕业设计”,合格为4学分。

相应学分位为实际周数乘10,不满三位时前面加0,所以毕业设计的学分位码为040。

同理,安排14周顶岗实习,合格计14学分,顶岗实习的学分位码为140。

(二)教务管理系统课程代码编码规则在上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代码后加英文格式的下划线“_”+“学期号”(两位,01-06),如31901001010_01。

二、五年制专科(师范专业)课程代码编码规则(一)《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代码编码规则课程编码设置为11位连续阿拉伯数字,其具体分段如下表:1.学制年份码(1-3位)(1)第1位为学制码,五年制专科为“5”,第2、3位为修订方案的年份(年级)位,如修订19级的为“19”。

课程编码规则

课程编码规则

课程编码规则81 2 3 4 5 6 7教学部门代码流水号课程性质课程类别开课学期一、课程编码定为8位字符。

二、各位字符具体含义限定为:(一)第1、2位—教学部门代码(二)第3、4、5位—教学部门所属课程序号代码(三)第6位—课程性质代码“1”—必修“2”—限选“3”—公选(四)第7位—课程类别代码按周单独开设的实训实习课程用“2”表示,其余课程用“1”表示。

(五)第8位—开课学期代码“0”—单学期“1”—第一学期依次类推三.说明:1.课程名称不同,则代码不同。

2.课程名称相同,学分不同,则代码不同。

3.课程代码连续排列,不空号。

新开设的课程按照递增号码排列。

4.今后若有课程被取消,课程代码保留,不能更改和替换。

5.公共选修课归属在教务处6.对于一门课程开设在多个学期,需要编多个代码,课程名称后加(),括号中用一、二、三、四标记。

如听力与口语,共开设四个学期,则可用如下类似编码:0312311 听力与口语(一)0312411 听力与口语(二)0312511 听力与口语(三)0312611 听力与口语(四)附系部代码表代码系部名称01 基础部/社科部02 体育部03 外国语言文学系04 机电工程系06 电子与电气学院07 信息管理系08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10 艺术系99 教务处55 工程学院56 机电学院57 轻工学院58 纺织学院59 工业学院注:1.教材版本时间那里,只填写年如:20082.公选课的课程代码不填,专业代码填9999993.课程名称那里例如高等数学(四)。

不要填高等数学14.凡是每项上面有小标的,都是不需要自己填写,而是点击右下角的小标注,来选择的。

5.课程类型那里,一般都选“理论+实践”,除了“实训周”6.实践课时比例,请查看培养方案。

请不要把去年老版本上的内容直接剪切到发下的文档,不然最后我们用软件统计的时候是统计不成功的,谢谢合作!。

关于课程编码的说明

关于课程编码的说明

专业 必修课化学与材料学院代码专业课程 的顺序号课程学分为3学分第四学期开课关于课程编码的说明一、课程编码由10位数字组成,每位数字代码如下:课程性质x 开课学院xx 顺序号xxx 学分xxx 学期x例: 2 07 010 030 4 ……《仪器分析》的课程编码二、课程性质代码表公共必修课—————————————1 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2 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必修课——————3 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选修课——————4 全校公共选修课———————————5 三、学院代码:化学与材料学院代码为07。

四、我院课程顺序号编制情况:1、院内通修课顺序号以“0”开头,化学专业必修课程顺序号以“1” 开头,环境科学专业必修课程顺序号以“2”开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必修课程顺序号以“3”开头,应用化学专业必修课程顺序号以“4”开头,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选修课顺序号以“8”开头。

2、各专业课程顺序号分布范围:化学专业顺序号: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001—004、101—120)、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选修课(801—829)环境科学专业顺序号: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001—011、201—217)、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必修课(226—235)、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选修课(801、803、808、851—872)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顺序号: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001—016、301—312)、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必修课(323—330)、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选修课(801、802、805、891—896)应用化学专业顺序号: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001—016、404—416)、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选修课(801—803、806、912—927)化学与材料学院化学(教师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培养目标:化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基础教育工作者。

课程编码说明

课程编码说明

课程编码说明一、课程编码1、每门课程的编码由六位数组成;2、第一、二位代表开课单位名称,单位代码见单位代码表;3、第三位代表课程类型,全校通修课程代码为0,学科平台课程代码为1,学科方向课程代码为2,专业选修课程代码为3,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代码为4,集中实践环节代码为5,辅修课程不需要标明课程类型;4、第四位代表课程所在学科专业的名称,公共课程(全校通修课程)代码为0,专业课程代码由各院系根据自身学科专业分布按1到9的顺序进行编码(学科专业门类以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公布的11个一级学科和71个二级学科为准),同一个专业所开设的专业类课程中,其课程代码的第四位应该相同。

5、第五、六位代表课程序号,课程序号由各院系根据课程类别按顺序进行排列。

6、辅修课程的课程编码设置按照“F”加五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其中前两位数字代表院系代码,第三位数字代表该院系的辅修专业代码,第四五位数字代表该辅修专业的课程顺序。

二、单位代码表三、课程编码示例1、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该课程是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全校通修课程,课程代码是0800※※,其中08代表开课单位为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0代表该课程为通修课程,0代表该课程公共课程,※※代表该课程在社科系开设的通修课程中的排序。

2、以《组织行为学》为例,假定该课程为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科的学科平台课程,公共管理学院确定管理学科的学科代码为1,则该课程的代码为:0411※※,其中04代表开课单位为公共管理学院,第一个1代表该课程为学科平台课程,第二个1代表学科专业名称为管理学,※※代表该课程在管理学学科平台课程中的排序。

3、以《唐诗美学》为例,假定该课程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文学院确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代码为1,则该课程的代码为:0131 ※※,其中01代表开课单位为文学院,3代表该课程为选修课程,1代表专业名称为汉语言文学,※※代表该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程的排序。

关于规范课程代码及课程名称的暂行规定

关于规范课程代码及课程名称的暂行规定

关于规范课程代码及课程名称的暂行规定一、课程代码的构成课程代码须在制(修)订或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确定,由7位数字组成。

其中第一位为课程层次代码,第二、三位为课程承担部门代码,第四位为课程类型代码,第五、六位为课程流水号代码。

(一)课程层次:中职:0;高职专科:1;本科:2;研究生:3。

(二)课程承担部门:采用2位,从01开始编码课程代码。

课程承担部门代码:代码部门代码部门代码部门01 03 0502 04 0607 08 0910 11 1213(三)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代码公共课0专业课 1素质教育课 2注意:“0”通识类公共基础课对应的课程承担部门代码对应“05”(基础部)(四)课程流水号代码,采用2位,从01开始,由课程承担部门确定。

二、新增课程代码确定(一)代码的制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中,新增设课程的代码由课程所承担的院(系)、部与教务处协商确定,有交叉的课程其代码由教务处会同有关部门协调确定,并填写《新增课程代码申报备案表》(见附件)报教务处审定、备案。

代码的确定严格按照代码构成要求进行,严格权限管理。

(二)代码的审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后,因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审批而需要增设课程,须在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时附所增设课程的拟设代码,并同时填写《新增课程代码申报备案表》(见附件),报教务处审定、备案。

三、课程代码废除由于专业萎缩或其他情况变化需要撤销的相关课程代码,其代码予以废除,在学院课程代码库中注明,但3年内不能安排新课程启用该代码。

四、课程名称命名规则(一)原则上课程名称相同,课程代码统一。

学分不同,课程标准不同,则课程名称的命名可以不相同。

(二)分多学期授课的课程在课程名称后加:(1)(2)……,以示区别。

例如:1 05 0 03 1高等数学(1),开两个学期,第一学期开1 05 0 03 1高等数学(2),开两个学期,第二学期开五、本规定从2016级学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始试行,包括教学大纲、教案、实习实训计划、成绩处理、试卷命题和组织考试工作等教学工作中,都必须使用规范名称,课程名称必须使用全称。

关于做好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

关于做好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

关于做好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简介修订工作的通知各教学单位、各部门:201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为推进新版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进一步规范课程与教学管理,学校决定启动2015版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课程代码的制定(修订)工作。

为确保此项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一、总体要求1、本次制定(修订)工作直接关系到201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与实施,关系到我校未来几年的人才培养质量及学校综合实力的发展和提高,意义重大。

各教学单位务必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落实,按时间、要求高质量完成有关工作。

2、本次制定(修订)工作要严格以我校201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各教学单位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指定专人负责。

学院(研究院、教学部)教学主管领导全面负责本部门所承担的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课程编码编排、课程简介编撰的组织、督促、审查工作。

3、纳入教学计划的全部课程均应编写课程代码、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其中课程简介中的内容简介要求中英文对照。

名称学分相同、类型不同的课程可只编一个“课程简介”,但教学大纲中须注明不同类型课程在教学要求和考核方式上的差异;同一课程不同专业有不同学时学分要求的,可只写一个“课程简介”,但教学大纲应分别编写。

4、此次课程代码、课程简介、教学大纲的编制,须严格遵照学校所给出的编写模板要求,其规定和要求详见“二、三、四”部分。

5、6月15日前,各个专业组须在学院统一安排下完成所负责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简介的初稿制定工作,对涉及跨院系的课程,需做好协调工作。

在此过程中要广泛调研,征求学科内广大教师的意见和校内外专家对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分配、重要知识点、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等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6、初稿修订完成后由各教学单位教研室主任(或系主任)初审、主管教学院领导二审,6月30日前,各学院(部)将审核并修改完毕的教学大纲、课程简介及课程代码按专业汇总,并以学院为单位将电子版发送至教务处“牟宗敏”老师的办公系统(NETCASE)收。

课程代码编订规则

课程代码编订规则

课程代码编订规则课程代码总共10位,按四个字段进行编订(如下图所示):课程类别码(1位)专业代码(6位)课程类别码(1位)流水号(2位)详细字段说明:1、第一位是类别码:1表示硕士研究生课程;2表示博士研究生课程。

2、第二位至第七位为专业代码,如果该门课程是本学院开设的补修课,则第二位至第五位为学院代码,不足的第六至七位以0补齐。

3、第九、十两位为流水号。

4、第八位为课程类别码,详细的课程类别码如下:课程类别码课程类别1 学位公共课2 学位专业课3 限选课4 选修课5 专业外语(英语)6 学位选修课7 补修课8 公共选修课详细说明:学位公共课:是培养方案里面每个学生必修的课程,也是在选课系统里面必需选的课程,主要课程有:马列经典著作选读、第一外国语、专业外语等。

外语分班以教室楼二层公告栏张贴的外语分班表为准,新生入学以后,通过外语分班入学考试,除个别按多个班级上课的(未知上课分班名单)学院所开设的学位专业课程需要在选定本学期课程里面选择相应的班级之外,所有学位课(学位专业课程、学位公共课程)均通过研究生课程预置,只需选定本学期的选修课即可。

博士研究生所有课程均通过课程预置,无需选课。

根据培养方案和导师个人指导,本科为非法学专业的学生需要补修两门法学专业相关课程,a)学位专业课:本专业开设的学位课,为54课时3个学分,每一门学位专业课相对应一门学位选修课,使用不同的课程代码,为54课时2学分。

例如:法学院法理学专业的《法理学前沿问题研究》有相应的两个课程代码,分别为1030101201和1030101601。

对于法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制订自己的培养计划时,应该选择1030101201为自己的学位,而课程代码1030101601为非法理学专业选课时的选课代码。

外专业的学生不允许选1030101201b)限选课:一般是限定本专业各方向的学生限选的课程,选课前请先详细阅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里面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如果本专业的限选课没有特别限制(选课前请先咨询开课学院),则别的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选修该课程。

山东大学课程号编码规则

山东大学课程号编码规则

附件4:山东大学课程命名及课程号编码规则一、课程命名规则1.课程名称要符合专业要求与国际规范,严格准确。

对于使用汉语或双语授课的课程,要分别确定“中文名称”与“英文名称”,对于使用英语授课的课程,可只确定“英文名称”。

其中,“中文名称”不能用缩写或简称,“英文名称”可根据国际惯例使用缩写或简称。

2.课程的“英文名称”中单词之间要有空格,除介词之外,首字母应大写。

3.双语课程不在课程名称后面标注“双语”字样,而是根据课程号来区分;全英文授课课程的课程名统一采用“英文名称”,同样根据课程号区分。

4.独立开设的实验课在课程名后加“实验”,独立开设的上机课在课程名后加“上机”,独立开设的课程设计课在课程名后加“课程设计”等。

5.分多学期开设的课程,在课程名称后面加(1)、(2)、(3)等以示区别,括号前面不留空格。

6.分难度级别的课程,在课程名称后面加I,II,III,V等罗马数字以示区别,I为难度级别最高,依次递减,罗马数字前面不留空格。

7.其他专设课程等特殊情况,根据需要在课程名称后面添加区别标志。

二、课程号编码规则课程号为8位:000 0 000 0第1-3位为开课单位代码;第4位为课程层次代码第5-7位为流水号,从001开始;第8位为区别码。

见下表:其中:开课单位代码:3位数字,指该课程的开课单位或者课程负责建设单位在综合教务系统中的代码,不足3位的,前面补充“0”。

课程层次代码:1位数字,表示该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层次。

“1”表示通识类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核心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2”表示基础类课程,包括学科基础平台课和专业基础课;“3”表示专业类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4”表示高级课程,包括与研究生对接课程等流水号:3位数字,某个开课单位或课程负责建设单位的所有课程统一编号,不按课程层次重新编排。

对于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完全一致仅授课语种不同的两门以上(含两门)课程,采用同一个流水号,依靠区别码来区分。

2015年版培养方案课程编码规则程编码规则20150422

2015年版培养方案课程编码规则程编码规则20150422

2015版培养方案课程编码规则一、课程代码设计课程代码统一以11位数字编码表示:ABCDEFFGHIJK,具体格式和内涵如下:课程编号= ABCD + E + F + G + H + I + JK 二级学科代码层次区分号课程模块课程性质选修要求开设学期课程序号二、代码说明1. 二级学科代码ABCD指的课程对应的二级学科代码,由四位数字组成,首先以《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版)(简称“目录”)》(见附录1)为准进行编码。

该目录中不能提供二级学科代码的课程,则由教务处统一编号(部分课程编码见附录2)。

2. 层次区分号E由一位数字组成,本科为1,专科为2,本专科通用为3。

3. 课程模块类别F分为五类:1-通识教育模块、2-专业教育模块、3-创新教育模块、4-实践教育模块、5-教师教育模块。

4. 课程性质分类G分为五类:1-理论课程、2-实验课程、3-课堂实践实训课程、4-课外实践实训课程、5-分散实践实训课程。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两类课时相等记作理论课,课时不等按课时多者定义该课程分类。

5. 课程选修H分为3类:1-必选、2-限选、3-任选、4-必选或选修。

6. 课程开设学期I按照开课情况,分别用“1-8”中的某一数字表示。

分类教学、多学期开设的公共课记作“0”。

7. 课程顺序号JK依次从“01-99”中的两位数字表示。

在每个二级学科课程类别中,顺序号均从“01”开始编码(教务处统一安排的课程独立编码,不参与专业课程编码)。

三、注意事项2015版培养方案课程编码均按照该规则制定,每门课程只设置一个编码。

2015版培养方案之后若有新增课程,需填写新增课程审批表(见附录3),并提供相关的材料,经教务处审批备案给出新课程编码,最后添加到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课程体系中。

附录目录:附录1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版)附录2 绵阳师范学院2015培养方案部分课程代码说明表附录3 新增课程审批表附录1: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于二○一一年三月制01 哲学0101 哲学02 经济学0201 理论经济学0202 应用经济学03法学0301 法学0302 政治学0303 社会学0304 民族学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6 公安学04 教育学0401 教育学0402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0403 体育学05 文学0501 中国语言文学0502 外国语言文学0503 新闻传播学06 历史学0601 考古学0602 中国史0603 世界史07 理学0701 数学0702 物理学0703 化学0704 天文学0705 地理学0706 大气科学0707 海洋科学0708 地球物理学0709 地质学0710 生物学0711 系统科学0712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0713 生态学0714 统计学(可授理学、经济学学位)08 工学0801 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2 机械工程0803 光学工程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6 冶金工程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8 电气工程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13 建筑学0814 土木工程0815 水利工程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9 矿业工程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1 纺织科学与工程0822 轻工技术与工程0823 交通运输工程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0827 核科学与技术0828 农业工程0829 林业工程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0831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0833 城乡规划学0834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0835 软件工程0836 生物工程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0838 公安技术09 农学0901 作物学0902 园艺学0903 农业资源与环境0904 植物保护0905 畜牧学0906 兽医学0907 林学0908 水产0909 草学10 医学1001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2 临床医学1003 口腔医学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5 中医学1006 中西医结合1007 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8 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9 特种医学1010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11 护理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1 军事学1101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1102 战略学1103 战役学1104 战术学1105 军队指挥学1106 军制学1107 军队政治工作学1108 军事后勤学1109 军事装备学1110 军事训练学12 管理学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1202 工商管理1203 农林经济管理1204 公共管理1205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13 艺术学1301 艺术学理论1302 音乐与舞蹈学1303 戏剧与影视学1304 美术学1305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附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0251 金融0853 城市规划0252 应用统计0951 农业推广0253 税务0952 *兽医0254 国际商务0953 风景园林0255 保险0954 林业0256 资产评估1051 *临床医学0257 审计1052 *口腔医学0351 法律1053 公共卫生0352 社会工作1054 护理0353 警务1055 药学0451 *教育1056 中药学0452 体育1151 军事0453 汉语国际教育1251 工商管理0454 应用心理1252 公共管理0551 翻译1253 会计0552 新闻与传播1254 旅游管理0553 出版1255 图书情报0651 文物与博物馆1256 工程管理0851 建筑学1351 艺术0852 *工程注:名称前加“*”的可授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建筑学”可授予学士、硕士专业学位;其它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课程编码说明

课程编码说明
04 艺术传媒学院 05 经济与管理学院(管
理类专业) 06 经济与管理学院(经
济类专业) 07 数学与统计学院 08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09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10 计算机学院
代 单位名称 码 11 生命科学学院 12 音乐学院 13 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学
部) 14 公共计算机教学部 15 大学英语教学部
课程序号
16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学部)
66 团委 69 学生工作处 70 招生与就业处
学制代码表
课程模块代码表
课程性质
代码表
层次
学制代码 码
预科
1
课程模块名 称
模块代码
通识必修课 程
1
课程性质 代码 必修课 1
专升本 2
本科
4
通识选修课 2 程
专业基础课 程
3
专业核心课 程
4
专业拓展课 程
附件:
课程编码规则及说明
一、在教务管理系统内未获得编码的课程,均须重新编制课程编 号,一般按以下原则编制:
1.课程编号由8位数字组成,一般为:学院(部门)代码(2位)+学 制代码(1位)+专业序号(1位)+课程模块代码(1位)+课程性质代码 (1位)+课程序号(2位)。
单位代码一览表
代 单位名称 码 01 文学院 02 外国语学院 03 教师教育学院
2.非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课程编号依据理论课产生,为相应理
论课程编号+sy;独立实验课程单独编制课程编号。
3.安排多学期完成的课程,课程名称应设置不同序号区分,如
***(课程名)1,***(课程名)2,编制不同课程编号。
二、举例说明:编码共8位如下:

XX大学本科课程编码说明【模板】

XX大学本科课程编码说明【模板】

XX大学本科课程编码说明【模板】一、引言XX大学本科课程编码是为了规范课程设置和管理,确保学生学业顺利进行而设计的。

本文将详细说明XX大学本科课程编码的相关要点和具体操作步骤。

二、课程编码的作用和意义1. 统一管理:通过课程编码,可以实现对各门课程的系统化管理,便于课程更新和追踪。

2. 课程对照:编码可以方便地进行课程之间的比对和对应,有利于横向对比和纵向拓展。

3. 提高效率:采用课程编码可以缩短课程查询时间,提高课程编排和选课效率。

三、课程编码的基本原则1. 系统化:建立完备的课程编码系统,包括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门类等维度。

2. 相对稳定性:课程编码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避免频繁的变动,以确保数据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3. 易于理解和记忆:编码的命名应考虑到易于辨识和记忆,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命名方法。

四、课程分类及编码规则1. 课程类型1.1 必修课:编码范围为100-199,以1开头。

1.2 选修课:编码范围为200-299,以2开头。

1.3 公共基础课:编码范围为300-399,以3开头。

1.4 限选课程:编码范围为400-499,以4开头。

1.5 实践教学:编码范围为500-599,以5开头。

2. 课程性质2.1 学科基础课:编码范围为00-19。

2.2 学科拓展课:编码范围为20-39。

2.3 学科专业课:编码范围为40-59。

2.4 实践教学课程:编码范围为60-79。

2.5 综合素质课程:编码范围为80-99。

3. 课程门类3.1 文科类:编码为01。

3.2 理科类:编码为02。

3.3 工科类:编码为03。

3.4 经济管理类:编码为04。

3.5 艺术类:编码为05。

3.6 法学类:编码为06。

3.7 医学类:编码为07。

3.8 教育类:编码为08。

3.9 农学类:编码为09。

3.10 体育类:编码为10。

五、课程编码的具体操作步骤1. 课程类型编号1.1 首先确定课程的类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公共基础课、限选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

课程编码规则

课程编码规则

课程编码规则通识教育课程编码以教务处所发文件为准,其余课程编码由各学院按下述说明进行编码。

1.课程编码规则说明(十位编码)例:课程编号:22 1004 2 1 01,代表的是:人文学院开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业发展必修课的第一门课程。

22 1004 2 1 01开课单位代码专业代码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流水号学校统一编码(见表二) 学校统一编码(见表三)通识教育课程代码1专业发展课程代码2集中性实践代码3必修课代码1选修课代码2(在本课程类别下编流水号)2.表二:开课单位代码开课单位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艺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体育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矿业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处代码22 23 21 34 31 36 35 37 38 39 40 28 41 42 993.表三:专业序号学院专业名称专业代码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1001 经济学1002 会计(专科)2001 财务管理1051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1003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004 历史学1005 广播电视编导1006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1007学前教育1008特殊教育1009 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方向) 1039 小学教育(数学教育方向) 1040 小学教育(全科教育方向) 1041 特殊教育(动作与语言康复方向)1042学前教育(专科)2002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1010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1011 外国语学院英语1012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1013 地理科学1014 旅游(专科)2003 地理信息科学1050 风景园林1052化学工程学院化学1015应用化学1016 化学工程与工艺103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049 制药工程1053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1017工程管理1018建筑学1019 水利水电工程1038 建筑工程(专科)2004艺术学院音乐学1020 美术学1021 视觉传达设计1022 舞蹈表演1023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1024物理学1025 信息与计算科学1026 应用物理学1027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1028 应用物理学(应用电子技术方向)1047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2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技术方向)104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移动互联网方向)104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方向)104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移动通信3G、4G方向)1046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030 通信工程1054软件工程1055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1031 安全工程1032 测绘工程1033 地质工程1034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035 车辆工程1048机械电子工程1037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54.(1)若本学院多个专业均需开设的同一门课程,请学院在编写课程编号时按编码规则自行统一使用一个编码,确保课程名称、学分、学时相同的课程编码唯一。

西北大学本科生教务管理系统课程编码规则

西北大学本科生教务管理系统课程编码规则

西北大学本科生教务管理系统课程编码规则一、课程编码说明
课程编码规则为:课程层次代码+12+课程分类代码+3+456
课程层次代码:
U:本科生课程
数字第1、2位:开课院系(单位)代码
课程分类代码:
G—通修课程
C—通识教育课程
M—学科专业课程
E—开放选修课程
O—其他课程
数字第3位:课程教学类型码
1—理论课(含少学时实验、上机)
2—实验/实践类课程(独立设课)
3—上机课
4—实习课
5—课程设计
6—其他
数字第4-6位:课程序号
二、其他说明
1、既有理论又有实验的课程在课程名后加“(含实验)”,双语教学的课程在课程名后加“(双语)”,独立开设的实验课在课程名后加“实验”,独立开设的上机课在开设名后加“(上机)”,独立开设的课程设计在课程名后加“(课程设计)”。

2、同一课程如分多个学期开课,须在课程名后加Ⅰ、Ⅱ、Ⅲ、Ⅳ等罗马数字加以区分。

例如,形势与政策Ⅰ、形势与政策Ⅱ、形势与政策Ⅲ、形势与政策Ⅳ。

3、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新生专业导读、军事理论、军事技能训练等特殊课程由教务处统一进行编码。

4、该课程编码规则仅适用于2018级及以后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使用,2017级及以前的本科生依旧使用旧版教务系统里的课程代码。

三、课程代码编写示例
仅供参考,非实际课程代码。

课程代码编制规定

课程代码编制规定

课程代码编制规定课程代码是课程主要特征和属性的体现,其编码的科学性不仅反映学校的管理水平,而且折射出课程体系的合理性。

为规范课程管理,促进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建设与管理水平,制订本规定。

一、基本原则1.课程代码是课程身份识别码,是课程的“身份证”。

同一名称的课程有且只有一个独立代码,不论是在一个专业还是在多个专业开课。

2.教学大纲内容相同的课程必须使用同一名称。

每门课程名称要规范(包括部分课程的中英文名称);课程名称必须反映课程核心内容。

3.当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作重大修改,原课程名称已不能准确反映课程内容时,应按新开课程重新申请备案,另行编制课程代码。

二、课程代码结构1.课程代码由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构成情况如下:2.代码编制说明(1)AB位数字为开课二级学院(部)代码:01——基础课部0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3——信息工程学院04——机电与自动化学院05——经济与管理学院06——建筑与艺术学院以后新建教学单位以此排序。

(2)C位数字为课程性质代码:1——必修课2——选修课(3)D位数字为课程类别代码:1——公共基础课2——职业基础课3——职业岗位课4——职业技能训练课5——职业拓展课(4)E位数字为课程类型代码:1——理论课2——理论+实践课3——实践课4——讲座形式(5)FGH位数字为课程流水号代码:按各教学单位开设课程的开课顺序(参照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进程表中开课学期和先后顺序确定)编码。

三、其它说明1.若课程学时或归属单位变化时,则应重新编码。

2.课程名称相同,须跨学期排课的,应按学期单独编码,在课程名称后加Ⅰ、Ⅱ…命名,以示区别。

3.课程名称相同,学时不同的公共课,由学院统一在课程名称后加A、B…命名,以示区别。

4.培养方案中的全部课程和教学环节,都应按照此方法编码。

5.课程代码由课程归属单位(课程开出单位)负责编制,报教务处备案。

6.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西安外事学院课程编码规则11.3

西安外事学院课程编码规则11.3

西安外事学院学分制课程编码规则
一、课程编码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做好学分制的实施工作,规范课程管理,明晰课程层次,使指导教师、学生更加准确的按照学业能力和选课要求进行选课,并顺利完成学期课程学习任务。

2015级本科起实行新的课程编码。

二、课程编码规则
1.课程以学科类别划分。

2.按课程层次(难易度)分段编码:
100段通识课;200段为专业基础课(初级专业课);300段为中级专业课;400段为高级专业课。

3.新的课程编码由10位数构成。

即:第1-5位为课程类别简码(含课程类别和课程名称简码);第6-8位为课程层次(难易度)分段(即:100-400段);第9-10位是该课程学分。

4.课程编码格式如下:
5.课程类别简称
说明:通识类课程统一编写为:TS;独立实践课程为:SJ
6.独立实践课程编码,前7位为课程英文简写,不够用“0”补全,最后三位为该课程层次。

格式如下:
例如:会计学专业会计基础模拟实训课程编码规则: SJ KJMNX 100 旅游管理旅游实习课程编码规则: SJ LYSX0 300
毕业设计编码规则:SJ BYSJ0 400
三、课程编码要求
1.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要求,按学科门类分层次(难易度)分段编码。

2.全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专业课程应按规则统一编码。

3.相同课程、相同学分、相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编码应一致。

4.对不同学分、不同教学大纲、不同教学计划要求的相同课程名称的课程,须通过该门课程的学分予以区别。

四、实例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2011版本科培养方案课程新编码规则的通知
各学院:
由于培养方案每隔一定时间后都要根据发展情况进行修改的特点,为使课程编码工作变得相对简单,这样做,对系统不产生数据冗余,可加快系统对数据执行的速度,新编码规则作调整如下:
1、新编码规则不再使用“课程性质”识别码,只使用“大类”识别码;
2、原有课程在一次编定后就不再更改编码,新课程补在后面;
3、专业代码升为5位,各学院按课程在专业中的重要性,从低到高编码;
4、学历层次代码
学历层次代码
5、课程性质(编课程代码时,不要编进去)。

课程性质代码表
6、课程类别(不出现课程编码中,但系统中会出现)。

7、新新课程编码构成如下表
(1)通识教育必修课编码(见附件)
————————————————————————————————————(2)通识教育选修课编码(见附件)
————————————————————————————————————(3)专业课编码(由各学院自编)
示例4:无机化学21(应用化学专业)编码:1071001
8、学院代码编码
9、2011级专业代码编码规则
专业代码编码规则
9、通识课编码见附表
毕节学院教务处
2011年5月17日
通识必修课编码
通识选修课编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