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简介 -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处

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简介 -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处

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简介为培养未来中国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的拔尖人才,中国人民大学与永庚公益项目合作设立优秀学生培养基地,开展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

计划每年在中国人民大学选拔优秀的本科一年级学生,通过为期三年,包含课程讨论、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等多项内容的培训项目,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在未来各个领域的领军人才。

一、培养目标作为公益性学生培训项目,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秉承光华思源工程“受助、自助、助人”的价值理念,以“厚重”为关键词,以“世界桥梁、社会栋梁”为培养目标,为优秀人大学子搭建起学习成长、交流分享、社会实践、感恩回馈的有效平台,着力培养一批博学博爱、德才兼备、团结协作、自然大气、思想深厚、坚持理想,兼具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治学报国信念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领袖”人才。

即着力培养学员“5C”素质:➢良知(Conscience):包括未来视野、情感审美、伦理判断与悲悯之心,学会回馈社会和关爱他人。

➢沟通(Communication):包括系统思维、跨文化沟通、国际视野与媒介意识,学会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

➢思考(Considering):分为科学思维能力、价值思维能力、应变思维能力,包括思维深度、视野广度、思想高度和反应速度。

➢群体(Community):包括逆境韧力、动手能力、思考判断与创意思维,增强洞察力与判断力,学会独立思考和实践调研。

➢关怀(Compassion):包括文化传承、社会责任、爱国情怀与民族醒觉,培育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担当意识。

二、培训模式计划秉承“全力以赴,全情投入;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分享经历,服务成长”的培养理念,强调“学习—经历—体验—成长”,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服务中成长。

采取“Be-Know-Experience-Service-Share”培养路径,即:➢参与式成长: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自我管理,引导学生自发、主动参与项目管理、策划与运行,提升“思源人”主人翁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新闻学—法学实验班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新闻学—法学实验班培养方案

2
2
国际经济法[LW101614]
3
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LW101619]
3
3
课程设置 与
培养环节
新闻学-法学实验班培养计划表(3)
学习内容[课程编码]

各学期学分配置
学习 学分





要求 设置
秋 春 秋 春 秋 春 秋春
信息图表编辑[JN101709]
2
2
杂志编辑[JN101704]
2
2
摄影采访与图片编辑[JN101713]
2
2
注:⑧ 专业选修课共需选修 16 学分,其中新闻学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8 学分,法学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8 学分。
新闻学-法学实验班培养计划表(4)
课程设置 与
培养环节
学习内容[课程编码]

各学期学分配置
学习 学分





要求 设置
秋 春 秋 春 秋 春 秋春
公司法[LW101783]
2
2
环境法[LW101618]
导下独立完成不少于 5000 字的社会研究报告,也可参加“千人百村调研”、“大学生 创新训练计划”等项目直接申请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学分。
2.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2 学分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我校实践教育教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志愿服务活动等,成绩认定为合格和不合格。 3.专业实习 4 学分
五、学期安排及学程规划
学期安排方面,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国际小学期三个学期。秋季学期和春季学 期分别为 19 周,包括课堂教学 17 周,考试 2 周。国际小学期 4 周。

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一、页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二、目录1.页2.目录3.摘要4.背景和现状分析4.1教育政策背景4.2高校人才培养现状4.3强基计划的重要意义5.项目目标5.1培养拔尖创新人才5.2提升学生综合素质5.3推动学科交叉融合6.培养方案设计6.1课程设置6.2教学方法6.3实践环节7.实施与保障措施7.1组织架构7.2师资队伍7.3资源配置8.考核与评价8.1学生评价8.2教师评价8.3项目评价9.预期成果9.1学生发展9.2教学成果9.3社会影响三、摘要本方案旨在制定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通过深入分析教育政策背景、高校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强基计划的重要意义,明确项目目标,包括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在此基础上,设计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并制定实施与保障措施,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对项目进行考核与评价,预期成果包括学生发展、教学成果和社会影响。

四、背景和现状分析4.1教育政策背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政策支持。

4.2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现象,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学科交叉融合不足,难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4.3强基计划的重要意义强基计划旨在选拔一批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我国关键领域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五、项目目标5.1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通过强基计划,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为国家战略需求提供人才保障。

5.2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优秀人才。

5.3推动学科交叉融合鼓励跨学科交叉研究,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大中文系培养方案

人大中文系培养方案

人大中文系培养方案以下是一个可能的“人大中文系培养方案”的参考内容:一、专业概述人大中文系是以培养具备扎实的中文基础知识和综合学科素养的人才为目标。

通过系统学习语言、文学、文化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专业核心课程1. 语言学:介绍语言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探讨语言的演变和使用规律。

2. 文学欣赏与批评:学习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3. 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传统、当代发展等,了解文化与传媒的相互关系。

4. 古代文学:学习古代文学名著,包括诗、词、小说等,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5. 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分析现代文学的特点和趋势。

三、选修课程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学生可以选择以下选修课程:1. 修辞学与写作技巧:学习修辞学理论和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3. 翻译理论与实践:学习翻译理论和技巧,培养翻译能力。

4. 影视文化与传媒分析:分析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传播方式。

5. 动漫与流行文化:研究动漫和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四、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中文系还设有实践环节,包括如下内容:1.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在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经验。

2. 学术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项目,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或实地考察,拓宽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五、毕业要求完成中文系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扎实的中文语言基础,包括阅读、写作、口语和翻译等方面的能力。

2. 熟悉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和流派,具备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

3. 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传统和当代发展,具备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4. 具备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适应不同工作环境并能够持续学习和进修。

人大中文系培养方案

人大中文系培养方案

人大中文系培养方案人大中文系作为北京大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广泛的人文知识和深厚的研究能力。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优秀中文人才的需求,人大中文系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培养方案,以确保学生成为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一、培养目标人大中文系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语言功底,具备扎实的文学、语言学、传媒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以下能力与素质:1. 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语言学、文学理论等知识进行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创新;2. 具有扎实的外语水平,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3.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各种文化背景下独立进行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

二、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人大中文系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语言学、文学、传媒等各个领域的课程。

其中包括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源。

通过多门学科涉猎,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学科素养,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多样选择的机会。

2. 实践教学在培养方案中,人大中文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活动,提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

3. 专业指导除了课程教学外,人大中文系还设有专业辅导员和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规划、人文修养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指导。

经常性的学术沙龙、讲座等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三、发展前景随着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舞台,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对外语沟通和文化传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人大中文系的培养方案将会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毕业生可从事文化机构管理、编辑、翻译等工作,也可在教育、传媒、出版等行业从事相关职业。

人大中文系的培养方案旨在为社会培养具备丰富人文素养和扎实专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做出贡献。

期待更多的学子能够通过人大中文系的培养方案,在未来的道路上成就非凡。

中国人民大学数量经济学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数量经济学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数量经济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经济学理论素养,专业基础扎实,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身体健康,能从事经济金融实证研究和教学、经济管理工作、资本运营等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研究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金融机构、计划与统计部门、工商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等。

二、研究方向1、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2、证券投资分析与资本运营3、金融工程与金融计量分析三、学习年限与学分本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二至三年,其中课程学习年限为一年半至二年,撰写学位论文(包括论文答辩)时间一般为一年,特别优秀的学生可提前半年至一年毕业,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半年至一年。

本专业总学分为36——39学分。

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研究生公共必修课,计22学分)(二)指定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设置)(三)任意选修课程五、教学实践本专业的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下学期进行,教学实践时间一般为四周,教学实践的形式主要是讲授本科课程若干章节或专题。

教学实践不合格者,经有关部门审查后,可在毕业前重新进行一次。

凡未进行教学实践或教学实践成绩不合格者,不得申请硕士学位。

具有两年以上大学教龄者,非教学部门定向委培生,可申请免修,免修须经有关部门批准。

六、社会实践本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科必须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经济实践。

本专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在工商企业或科研单位或经济管理部门,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调研和工作实践。

实践工作完成后,应有单位的评语和本人的调研报告。

研究生在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前,可集中不少于四周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任务是为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搜集资料。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4篇课程论文,3篇学年论文。

其中应至少有两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写作计划。

培养方案-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院

培养方案-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 132 学分,选修 32 学分,其中,第一学年秋季学期必修 27 学分,春季学期必修 32 学分;暑期必修 2 分;第二学年秋季学期必修 30 学分,春季 学期必修 26 学分;第三学年秋季学期必修 5 学分;第四学年秋季学期必修 4 学分,春季 学期必修 4 学分;参加“英语口语能力测试”,作为必修要求,计 2 学分,要求学生在第 二学年秋季学期结束前达标完成,具体见《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标准》。
(三)专业教育 96-97 学分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安全专业:96 学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97 学分
1
1.学科基础课:共 11 门,必修 56 学分。 2.专业必修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共 6 门,必修 20 学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 业共 6 门,必修 21 学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共 6 门,必修 20 学分;信息安全专 业共 6 门,必修 20 学分;软件工程专业共 6 门,必修 21 学分。 3.专业与跨专业选修课:20 学分,其中专业理论与应用基础选修不少于 6 学分(主 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从 A、B 模块选修不少于 6 学分,主修其他专业从 B、C 模块选修 不少于 6 学分),不足 20 学分部分可在专业方向选修课和本院其他专业的必修课或其他 学院开设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中选修。
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志愿服务活动等,成绩认定为合格和不合格。 4.专业实习 4 学分 学生在第七学期开始进行专业实习,于第八学期的 4 月前结束。计 4 学分。实习 结束后,填写《实习总结》表,并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不少于 3000 字的实习报告。 (具体实施参见《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本科生能力培养体系》中“专业实习实施方 案”) 5.毕业论文/设计 4 学分 第四学年撰写一篇毕业论文(8000 字左右),计 4 学分,通过论文写作,培养学 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大本科培养方案_国学

人大本科培养方案_国学

国学专业培养计划表(1)
课程设置 与 培养环节 学习内容[课程编码] 学 分 3 3 6 2 1

各学期学分配置 一 3 3 4 2 二 三 四 秋 春 秋 春 秋 春 秋 春
学习 要求
学分 设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S1011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S10111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MS1011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S101102] 新生研讨课 经典历史著作阅读 全 校 共 同 课 科学、人文与方法
国学专业培养计划表(3)
课程设置 与 培养环节 学习内容[课程编码] 《孟子》研读(原典) [CC101702]* 宋明理学研究[CC101703] 《三礼》研读(原典) [CC101704]* 《尚书》研读(原典) [CC101705] 《荀子》研读(原典) [CC101706] 《墨子》研读(原典) [CC101707] 学 分 2 2 2 2 2 2 2 2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2 2 2 2 2 2 选修 同上 选修 14 一 秋 春 秋 各学期学分配置 二 春 2 2 2 2 2 2 秋 三 春 秋 四 春 学习 要求 学分 设置

注:①“经典历史著作阅读”属课程外学习环节,计 2 学分,学习安排、考核和学分认定办法由学生处组织制定; ②“科学、 人文与方法”为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群,原则上从环境学院、信息学院、理学院、统计学院等学院开设的理工类课程中,由学生 自主选修 2 学分;③“通识教育大讲堂等系列公开讲座”属课程外学习环节,不计学分,主要包括 “学科通识” 、 “跨文化沟通” 、 “作家谈写作” 、 “原典重温” 、 “国情教育”等系列公开讲座;④大学英语课程总学分为 12 学分,所有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均需 参加口语能力达标测试。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安排、考核和学分认定办法由外国语学院组织制定;⑤体育课程总学分为 4 学分, 包括太极拳(1 学分) 、游泳(1 学分)和体育专项选修课(2 学分) 。体育课程的学习安排、考核和学分认定办法由体育部组织 制定;⑥“公共艺术教育”为课程群,由艺术学院、哲学院、文学院等开设,供学生自主选修 2 学分。

人大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大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大研究生培养方案导言: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人民大学一直重视研究生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

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人民大学不断改进研究生培养方案,建立了一套科学、系统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对研究生进行全面培养。

一、研究生招生与选拔研究生的招生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步,也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人民大学通过严格的考核机制和多元化的选拔途径,选拔到全国各地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确保招生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地区间人才的交流和合作。

还积极拓宽推荐免试生源渠道,鼓励国内外知名高校推荐优秀毕业生来人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生。

二、规范的学制和学位授予人民大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学制和学位授予标准,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学制,并强调研究生学位授予的公正性和严谨性。

在学制方面,人大为研究生制定了合理的学制要求,合理设置学位课,为研究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以保障研究生成才的全面发展。

而在学位授予方面,人大建立了健全的学位评定机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授予研究生学位。

三、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设置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

人民大学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中,注重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还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搭建国际化、开放式的教学平台,为研究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学习资源。

四、重视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应具备扎实的科研基础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人大通过各种形式的科研活动,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并提升其科研实践能力,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学校科研团队和教师科研项目,提升其科研水平。

注重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培养其遵守学术规范和实践科研道德的意识,提高研究生的科研道德素养。

中国人民大学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培养方案

法学院School of Law法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重创新、国际性”的培养理念,采取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模式,培养从事立法、行政、司法、法律服务等法律实务人才,从事法学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研究型人才以及从事国际法律事务的涉外法律人才。

二、培养要求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掌握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法学发展动态;具有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和论证能力,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具备听说读写译的水平;身体健康,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总学分157学分,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四、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一)基础技能24学分,全校共同课,必修1.大学英语16学分2.公共数学4学分3.计算机教学4学分(二)通识教育19 学分,其中必修11学分,选修8学分全校共同课:1.新生研讨课1 学分,必修2.思想政治理论课8 学分,必修3.科学、人文与方法4 学分,选修4.原著原典选读2 学分,选修5.国际小学期全英文课程群 2 学分,选修课程外学习:1、经典历史著作阅读2学分,必修2、跨文化沟通、学科通识、国情教育等系列讲座,不计学分(三)专业教育90学分1.学科基础课:共10门,必修32学分2.专业必修课:共12门,必修35 学分3.专业选修课:23学分,其中专业方向选修课程15学分,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8 学分(四)素质拓展10 学分,其中必修8学分,选修2学分1.体育4 学分,必修2.心理健康教育1 学分,必修3.国防教育2 学分,必修4.职业生涯规划1学分,必修5.公共艺术教育2 学分,选修(五)实践教育12 学分1.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2 学分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是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少于5000字的社会研究报告,也可参加“千人百村调研”、“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项目直接申请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学分。

人大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大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大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为适应这一趋势,人大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培养高水平、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本文旨在讨论人大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和实施,以及对研究生进行全面、科学的培养。

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核心目标1. 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培养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素质人才;2. 培养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突出的创新型人才;3. 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国际视野和国际合作意识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4. 提升研究生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爱国情怀和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三、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1. 课程设置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既包括学术研究的基础课程,也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全球化视野下的拓展课程。

2. 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制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术道德观,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确保研究生在学术上能够得到充分的指导和帮助。

3. 学术研究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科研活动,促进学术创新和学术交流。

加强学术研究团队的建设,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

4. 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鼓励研究生参与创新创业和实践项目,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与社会各界建立密切联系,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支持。

5. 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培养国际化视野和国际胜任力。

四、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机制1. 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管理体系,确保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和监督。

2. 建立评估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3. 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政策支持力度,为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实践活动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4.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保障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人大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大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大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导言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人民大学一直以来重视研究生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扎实专业基础的高水平研究生。

本方案旨在明确人民大学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原则、要求和具体方案,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1. 高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掌握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高级科技人才。

2. 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能将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生产、管理和决策实践中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3. 领军创新型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领军创新型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

三、培养原则1. 国家需求导向原则: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确定研究生培养方向和重点领域。

2. 市场需求导向原则:结合市场需求,调整研究生培养方案,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学术导向原则:坚持学术研究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培养学术创新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

四、培养要求1. 紧扣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市场实际,确定培养方向和重点领域,注重研究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2. 加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学术研究的基础性和前沿性。

3. 强化研究生的国际交流,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

五、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注重学术研究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统筹课程设置,注重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

2. 导师制度:建立严格的导师制度,保障研究生个性化培养计划的实施。

3. 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国际交流:鼓励研究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

六、总结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需求,坚持学术研究的基础性和前沿性,注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鼓励和促进研究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人大法硕培养方案

人大法硕培养方案

人大法硕培养方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级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非法学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专业法律硕士 (学习年限:全国统考非法律专业全日制3年,非全日制3-4 年)(学科门类:法学一级学科:法学)二、培养目标为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与监督以及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实际部门培养德才兼备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79学分。

必修课不少于3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20学分;社会实践12学分;学位论文8学分。

四、社会实践没有法学专业教育背景,也没有法律职业实务背景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进行相应的实务课程性质的必修环节,共四门实践课程,12学分,时间安排在第四和第五学期。

其中法律实践课需在法院或检察院或律师事务所实习三个月。

五、论文撰写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完成的论文包括: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选题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

论文能够采用案例分析、调研报告、学术报告等形式。

因此,在论文选题上应避免进行单纯的宏观性或纯理论研究;应尽可能结合作者本人的实践经验,研究当前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实际问题,要求论文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并尽可能做到具有开创性或创新性。

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半年。

附: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开课时间1、必修课(不少于39学分)学分要求开课时间ZRQC013 法理学3 学分第1 学期(Jurisprudence)ZRQC0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 学分第 1 学期(Democracy and Legality Theory of China)ZRQC015 刑法学4 学分第 1 学期(Criminal Law)ZRQC016 中国法制史2 学分第 1 学期(Chinese Legal History)ZRQC017 宪法2 学分第1 学期(Constitutional Law)ZRQC018 法律外语4 学分第2 学期(Foreign Language of Law)ZRQC019 民法学4 学分第 2 学期(Civil Law)ZRQC020 刑事诉讼法2 学分第2 学期(Criminal Procedural Law)ZRQC021 民事诉讼法2 学分第2 学期(Civil Procedure Law)ZRQC022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3 学分第2 学期(Administrative Law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al Law)ZRQC023 经济法学3 学分第2 学期(Economic Law)ZRQC024 国际法2 学分第3 学期(International Law)ZRQC025 国际经济法3 学分第3 学期(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ZRQC026 知识产权法3 学分第3 学期(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Law)2、选修课(不少于20学分)ZELC001 外国法制史2 学分第 1 学期。

人民大学美学硕士培养方案

人民大学美学硕士培养方案

人民大学美学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和观点,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高尚的学术道德,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

在认真修习各门硕士课程和阅读必读专业文献的基础上,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研究方向的学术动态。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和撰写专业论著摘要的能力,最终能从事本专业的教学或研究工作,或胜任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

二、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三、培养方式硕士课程学习与阅读专业文献相结合,导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厚扎根基与进行研究相结合。

第1—3学期,重点学习公共课、专业学位课及非学位课,同时按指导教师要求阅读专业文献。

第4—6学期,重点进行专业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同时修满培养环节学分。

第6学期,完成学位论文写作并通过论文答辩。

四、研究方向1、文艺美学方向(含影视美学)。

2、审美教育方向。

3、旅游美学方向。

五、课程设置(见附表)六、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学位论文和文献阅读研究生至少进行助研、助管、助教工作中的二项;在校期间,每学期至少参加四次学术活动并公开作学术报告一次;公开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按期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文献阅读环节由学位点规定研究生必读的经典著作、期刊,并由学位点进行统一检查和考核考核不合格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七、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研究生修满应修学分,完成培养环节,按计划完成学位论文,研究生外语合格,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一篇以上方可申请进行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论文答辩者,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八、本专业研究方向主要阅读文献目录中国文献:1、《中国古典美学丛编》上中下中华书局出版。

2、《西方美学史》。

3、《美学散步》。

4、《美学三书》。

5、《审美心理描述》。

6、《中国美学史》第一卷、第二卷上、下。

中国人民大学通识课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通识课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通识课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重创新、国际性”的培养理念,采取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模式,培养从事立法、行
政、司法、法律服务等法律实务人才,从事法学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研究型人才以及从事国际法律事务的涉外法律人才。

二、培养要求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掌握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法学发展动态;具有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和
论证能力,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具备听说读写译的水平;身体健康,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总学分157学分,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四、通识教育培养环节
通识教育19学分,其中必修11学分,选修8学分
全校共同课:
1.新生研讨课1学分,必修
2.思想政治理论课8学分,必修
3.科学、人文与方法4学分,选修
4.原著原典选读2学分,选修
5.国际小学期全英文课程群2学分,选修
课程外学习:
1、经典历史著作阅读2学分,必修
2、跨文化沟通、学科通识、国情教育等系列讲座,不计学分。

人大创意培养方案

人大创意培养方案

人大创意培养方案背景介绍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历史、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的综合性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创意能力、创业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制定了“人大创意培养方案”。

方案内容建立一流的师资力量在创意教育领域,师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大创意培养方案通过加大对教职员工的培训投入、与国内外知名学府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素质优良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强化课程设置人大创意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专业课程方面,除了传统的知识教学,还增加了创意思维等相关课程,以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思维模式。

同时,增设了各类实践课程,如创意设计、创业实践等,以使学生在生动实践中获得创意体验,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创意能力。

建立创新科研平台人大创意培养方案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学校建立了多个创新科研平台,如创意设计竞赛、“互联网+”大赛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和挑战自我的平台。

同时,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意产出水平。

建立创意产教融合机制人大创意培养方案建立了创意产教融合机制,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专业知识、增强创意能力、丰富实践经验。

学校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如实习、项目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有价值的经验。

总结人大创意培养方案是一份很实用的培养方案,学校通过建立一流的师资力量、强化课程设置、建立创新科研平台和创意产教融合机制等多个途径,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系统化的创意教育。

这一方案的实施,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人大创意培养方案

人大创意培养方案

人大创意培养方案背景创意无处不在,但如何培养创意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创业的大潮,培养创意成为了一个国家级重要的发展战略。

北京大学(以下简称“人大”)作为中国顶尖大学之一,也注意到了创意培养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不断探索更好的教育模式,人大创意培养方案在不断完善和升级。

目标人大创意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意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路和创新创业精神。

同时,通过学生的创意课程和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推进人大学科与社会的交流和融合。

方案人大创意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 创意课程人大创意课程是学生创意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了多门创意课程,如“创意思维训练”、“创意营销策略”等。

该课程通过教授创意方法、技能和策略,引导学生掌握创意思维的本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 创意活动人大创意活动旨在提供一个创造性的环境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想法和激发学生的潜力。

人大每年都会组织各类创意活动,如“校园创意大赛”、“创业论坛”、“创意研讨会”等。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展示自己的创意想法、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

3. 创意实践人大创意实践旨在让学生接触实际问题和挑战,在实践中应用创造性思维和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该项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面向课程设计和实验的创新项目,学生可以自由构思和实现自己的创新想法;二是面向创业的创新项目,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创办自己的公司或组织。

4. 创意资源人大创意资源是学生创意培养的支撑系统。

人大图书馆、实验室、创业中心、校友资源等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意资源和支持。

人大还建设了全面的创意资源共享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取全球最新的创新信息、人才和技术资源,以及与全球创意组织和企业展开合作。

结论人大创意培养方案通过创意课程、创意活动、创意实践和创意资源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创意学习和成长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学院
School of Law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重创新、国际性”的培养理念,采取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模式,培养从事立法、行政、司法、法律服务等法律实务人才,从事法学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研究型人才以及从事国际法律事务的涉外法律人才。

二、培养要求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掌握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法学发展动态;具有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和论证能力,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具备听说读写译的水平;身体健康,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总学分157学分,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
(一)基础技能24学分,全校共同课,必修
1.大学英语16学分
2.公共数学4学分
3.计算机教学4学分
(二)通识教育19 学分,其中必修11学分,选修8学分
全校共同课:
1.新生研讨课1 学分,必修
2.思想政治理论课8 学分,必修
3.科学、人文与方法4 学分,选修
4.原著原典选读2 学分,选修
5.国际小学期全英文课程群 2 学分,选修
课程外学习:
1、经典历史著作阅读2学分,必修
2、跨文化沟通、学科通识、国情教育等系列讲座,不计学分
(三)专业教育90学分
1.学科基础课:共10门,必修32学分
2.专业必修课:共12门,必修35 学分
3.专业选修课:23学分,其中专业方向选修课程15学分,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8 学分
(四)素质拓展10 学分,其中必修8学分,选修2学分
1.体育4 学分,必修
2.心理健康教育1 学分,必修
3.国防教育2 学分,必修
4.职业生涯规划1学分,必修
5.公共艺术教育2 学分,选修
(五)实践教育12 学分
1.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2 学分
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是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少于5000字的社会研究报告,也可参加“千人百村调研”、“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项目直接申请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学分。

2.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2 学分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我校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志愿服务活动等,成绩认定为合格和不合格。

3.专业实习4 学分
专业实习在第六或第七学期进行,时间不少于4周。

实习内容与法学专业相关,可以在学院安排的实习基地或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实习,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专业实习报告。

4.毕业论文/设计4 学分
第四学年撰写一篇毕业论文(8000字左右),计4学分,通过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发展指导2 学分
发展指导培养环节既有课程学习也有课程外学习,学生根据个人需要选修。

课程学习包括基础技能强化、专业技能强化、就业创业指导、研究生预修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其他兴趣课程等类别。

学生必选课程2学分,多选课程计入学习记录。

课程外学习包括各类讲座、助教实践、就业实习、创业训练、国际交流等,不计学分。

五、学期安排及学程规划
学期安排方面,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国际小学期三个学期。

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分别为19周,包括课堂教学17周,考试2周。

国际小学期4周。

学程规划方面,本专业必修122学分,选修35学分。

其中,第一学年秋季学期必修23学分,春季学期必修23学分;第二学年秋季学期必修22学分,春季学期必修18学分;第三学年秋季学期必修14学分,春季学期必修10学分;第四学年秋季学期必修2学分,春季学期必修8学分。

参加“英语口语能力测试”,作为必修要求,计2学分,要求学生在第二学年秋季学期结束前达标完成,具体见《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标准》。

选修方面,“科学、人文与方法”、“原著原典选读”及“公共艺术教育”的具体课程可参见《课程资源总汇》及每学期教务处公布的网上课程选修表。

学生可按培养方案要求合理安排、自主完成选修学分。

此外,我校的国际小学期于每年7月份举办,招收国际学生与我校学生同堂上课,其课程对我校学生免费开放,学生应于每年6月上旬在数字人大系统选课。

“国际小学期全英文课程群”的具体课程可参见暑期学校网站课程信息。

学生也可在国际小学期副修第二专业或第二学士学位相关课程。

法学专业培养计划表(1)
注:①“经典历史著作阅读”属课程外学习环节,计2学分,学习安排、考核和学分认定办法由学生处组织制定;②“原著原典选读”为课程群,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中国传统经典和西方文化经典,由学生自主选修2学分;③“科学、人文与方法”为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群,包括心理学与生活、传播理论基础、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世界文明史等课程,由学生自主选修4学分;④“跨文化沟通、学科通识、国情教育等系列讲座”属课程外学习环节,不计学分;⑤大学英语课程总学分为16学分,其中课堂授课学分为14学分,《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标准》达标学分为2学分。

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安排、考核和学分认定办法由外国语学院组织制定;
⑥体育课程总学分为4学分,包括太极拳(1学分)、游泳(1学分)和体育专项选修课(2学分)。

体育课程的学习安排、考核和学分认定办法由体育部组织制定;⑦“公共艺术教育”为课程群,由艺术学院、哲学院、文学院等开设,供学生自主选修2学分。

注:⑧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群分为推荐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

带☆属“理论类”课程,◇属“实务类”课程,※属“涉外类”课程,未做标注的为任意选修课程。

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根据兴趣和发展方向选修课程。

⑨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群是指本专业之外的全校所有专业教育类课程,旨在鼓励学生跨学科、跨学院选修课程。

学院按照“复合知识结构、培育创新潜质、强化就业优势”的原则,制定具体办法指导学生选修相关课程,建议学生选修“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

学生也可根据个人副修计划系统性地选修相关专业所要求的课程。

法学专业培养计划表(5)
注:⑩读研指导类课程指本科高年级学生选学硕士课程,具体课程的学习安排、考核和学分认定办法由研究生院组织制定。

法学专业副修第二学士学位学习要求
总学分50学分
一、必修课程25学分
法理学[LW101504]3学分秋季学期
中国法制史[LW101502]3学分秋季学期
宪法学[LW101505]3学分春季学期
民法总论[LW101506]3学分春季学期
民法分论[LW1016020]5学分秋季学期
刑法总论[LW101507]4学分秋季学期
刑法分论[LW101643]4学分春季学期
二、选修课程21学分
经济法[LW101508]4学分秋季学期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LW101619]4学分秋季学期
刑事诉讼法[LW101510]3学分春季学期
民事诉讼法[LW101509]3学分春季学期
国际法[LW101612]2学分秋季学期
国际私法[LW101613]2学分春季学期
国际经济法[LW101614]3学分秋季学期
商法[LW101607]2学分秋季学期
知识产权法[LW101609]3学分春季学期
环境法[LW101618]2学分秋季学期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LW101644]3学分春季学期
三、学位论文4学分
撰写一篇学位论文,要求8000字左右。

注:1.副修课程先修关系请见主修方案;2.学生按照培养方案要求跨专业选修的课程以及在国际小学期学习的暑期课程,符合副修专业学习要求的,均可纳入该专业学习认证范围。

具体要求参见《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生副修制实施办法》及教务处网上相关通知。

法学专业副修第二专业学习要求
总学分24学分
一、必修课程24学分
法理学[LW101504]3学分秋季学期
中国法制史[LW101502]2学分春季学期
宪法学[LW101505]3学分春季学期
民法总论[LW101506]3学分春季学期
民法分论[LW1016020]5学分秋季学期
刑法总论[LW101507]4学分秋季学期
刑法分论[LW101643]4学分春季学期
注:1.副修课程先修关系请见主修方案;2.学生按照培养方案要求跨专业选修的课程以及在国际小学期学习的暑期课程,符合副修专业学习要求的,均可纳入该专业学习认证范围。

具体要求参见《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生副修制实施办法》及教务处网上相关通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