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劳经硕士培养方案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202)适用专业:金融学(020204)、区域经济学(020202)、数量经济学(020209)、财政学(020203)、国际贸易学(020206)、产业经济学(020205)、劳动经济学(020207)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经济学科学术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德:品行端正,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现代公民意识。
具有良好的学术品质,即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精神,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智:掌握从事专业研究必备的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拥有熟练地使用外语、计算机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专业研究方向,能够胜任经济问题研究工作及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
3.体:身心健康,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勇于克服困难,善于沟通合作,拥有团队精神。
二、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如下七个方面:(一)金融学专业:1.区域货币合作2.资本市场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4.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5.金融分析师6.农村金融(二)区域经济学专业:1.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2.区域财政与金融(三)数量经济学专业:1.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理论与应用2.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四)财政学专业:1.财政理论与实务2.税收理论与实务3.国际税收理论与实务(五)国际贸易学专业: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外国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3.国际运输与物流(六)产业经济学专业:1.产业组织与企业战略2.产业集群与产业创新3.区域发展与产业营销4.产业联动与供应链管理(七)劳动经济学专业:1.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2.劳动就业与体面劳动3.劳动激励与薪酬制度设计4.劳动关系研究5.人力资源开发研究6.劳动保障问题研究三、学习年限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4年。
劳动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劳动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劳动经济学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较高外语水平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1、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献身精神,能积极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系统地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形成较强的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查阅本专业相关资料、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学术交流;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
4、身心要健康。
二、研究方向1、劳动经济理论与实践2、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3、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三、学习年限劳动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一般为三年。
课程学习时间和毕业(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原则上各占一半。
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的学生可提前毕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业或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的,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
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1、劳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
学位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外国语、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
2、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学分制,毕业时总学分不低于37分。
其中,公共课8学分,基础理论课6学分,专业课程9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跨专业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实践活动2学分,其中教学实践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
研究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完成规定的学分。
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劳动经济学是以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所引起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劳动经济理论与实务的学科,该专业通过对国内外劳动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分析,为劳动改制改革、劳动关系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本专业的科研、教学方面长期的积累和丰富的成果,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
全部课程由具备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担任。
教师队伍形成了一个实力较强的科研团队,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了高质量的论文数十篇,并参加了多项省级课题。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1、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3、收入分配与薪酬管理研究;
4、社会保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为各类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培养从事劳动经济学科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生修养,具有创新意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要求所培养的研究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
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对于专业方向有关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及中国劳动和产业关系、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等问题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能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研究工作和专门工作的能力。
学位获得者不仅能从事高层次的经济理论研究和教学,还能到具体经济部门从事经济管理工作。
三、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林业大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20106)一、培养目标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要求系统掌握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相关学科知识,熟知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对人口、资源与环境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掌握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有独立进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成为能胜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教学和相关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做出贡献的奉献精神。
3、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科领域内较全面和较系统地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以及从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教学和相关管理工作的能力。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本学科下设四个研究方向,具体如下:(1)资源与环境经济本方向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系统学习资源环境核算理论,全面掌握资源环境评价技术与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并在资源环境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视角深化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平衡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探索经济与政策优化路径,培养资源环境评价与规划编制、政策制定与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综合能力。
(2)可持续发展本方向将生态、环境科学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及农业产业链的前伸后延和拓宽加深,发展循环农业和绿色无公害生产,探索有效路径、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及政策,提高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考研人大专业介绍劳动经济学
考研人大专业介绍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全国的重点大学,并且是教育部直属的,是一所国家的“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人民大学在文、法、哲等比较偏文的多领域国内领先,下面看一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之劳动经济学。
1、专业概况:本学科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中的劳动经济学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重点培养劳动力市场理论与政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技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2、主要研究方向:劳动经济理论与政策;劳动力市场;劳动关系与劳动政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技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组织行为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
3、研究内容:劳动经济理论;劳动力市场政策;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职位分析;招募与甄选;绩效考核与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等。
4、专业培养目标:掌握系统的劳动经济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和劳动经济领域科学研究,或者独立担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和劳动经济领域专门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企业与公共部门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和劳动经济管理的实际工作,或者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和劳动经济及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5、本专业师资力量:本专业有着在很强的师资力量,共有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其中6人有博士学位,2人是海外归国博士,其他教师也大都有国外长期进修经历。
本专业教师在组织和人力资源领域有着大量的论文和著述,同时与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以及企业有着广泛的接触,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6、对外学术交流:本专业的对外交流活动非常活跃,与美国、英国、韩国、日本以及香港、台湾、澳门的很多大学、科研机构以及人力资源专业机构都有正式的交往和联系,每学期都会举办多次学术交流活动。
本专业学生有充分的机会与本领域中的国际专家、学者以及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学生有资格申请以交换学生的身份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本专业有一些学生在硕士毕业后和直接出国攻读博士学位。
劳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0/07
17
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应 用研究
张凤林
商务印书馆
2006/04
18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 度 报 告 ( 2013)
张东生
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
2013/12
19 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
李晓西
人民出版社
2010/3
开题报告考查 开题报告考查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 开题报告考查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
及研究方向 劳 动 经 济 学( 020207): 7 所院校之一,湖北省级重点学科。培养的
人才和学术研究在全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导师全部由具有博士学位和博士后研究经历
的中青年教师组成,多人具有海外访学经历。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 编号
总
课程中文名称
学
分
公共必修课
2101100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劳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院 一级学科名称
适用年级
公共管理学院
培养类别
应用经济学
一级学科代码
从 2016 级开始适用
修订时间
学术型硕士 0202 2016 年 6 月
覆盖专业
劳 动 经 济 学 ( 020207)
基本学制 学分
学术型硕士 3 年 学术型硕士(不含留学生):总学分 40 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 34 学分,非学位课学分 6 学分
社会实践
参加暑期社会实习 20 天以上或参加暑期社 会调查工作
暑期社会实习取得单位合格证明;暑期 社会调查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1 份
教学实践
围 绕 就 业 、劳 动 关 系 、收 入 分 配 与 薪 酬 、劳 工标准课程自行在课余时间进行
人大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专业一、专业概况劳动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整个劳动科学中诸学科的一个理论平台。
劳动经济学把劳动力资源配置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也分析与这一过程相伴随的劳动关系和相关劳动问题。
该专业以经典的经济理论分析为主,结合公共政策研究,宏观上为政府制定劳动力市场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微观上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与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从具体内容来看,本专业经济分析中的微观部分包括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劳动力工资制度与报酬结构、影响劳动力长期供求关系的因素、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分析、工会的经济作用等;宏观部分有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源开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失业等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于1954年建立劳动经济学专业,是我国建立最早、学科体系最为完整的劳动经济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劳动人事学院的劳动经济学拥有本科专业(1985年至1998年为劳动经济专业,1999年更名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2001年在国家新一轮重点学科评审中,成为该学科当时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
到目前为止,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学系曾先后主持并完成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与发展、失业预警系统、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北京市收入分配调节和防止两极分化对策、WTO与中国就业问题、我国劳动争议和纠纷、我国企业工作时间、劳动力市场统计指标体系设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我国就业战略研究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课题。
撰写了大量劳动经济专业的著作、教材、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不仅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我国各级政府的劳动就业和失业、收入分配、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劳动经济学系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从创建学院之日起就着力进行广泛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比较长期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的国外大学及国际学术机构和国际组织有国际劳工组织(ILO)、美国康乃尔大学劳动关系学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动关系研究所、美国俄亥俄洲立大学管理学院、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德国奥斯纳布鲁克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等;与世界银行、美国福特基金会、日本神户人力资源研究所等有多项共同研究的合作项目;与欧盟、俄罗斯、荷兰等地区和国家的研究机构保持着经常性的友好互助合作关系。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论坛:经济学院专业方向和培养方案
2016年人大经济学考研论坛:经济学院专业方向和培养方案下面凯程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一下人大经济学院专业方向及培养方案:人大的经济学的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一,经济学专业非常全面,经济学师资力量雄厚,大师云集,因此每年报考人大经济学的学生在全国经济学当中是最多的,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有时甚至接近30:1,从报名的激烈程度这一点来看,考人大必须要把众多的对手比拼掉。
本科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民经济管理、能源经济、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硕士学位授予专业: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学、经济史、国民经济学、网络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城市经济学、国际商务博士学位授予专业: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经济史、国民经济学、网络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由于中国人民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因而上述专业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百家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经济学院的优秀学生每年都有资格参加学校奖学金的评定,每年获奖学生比例为全院学生人数的40%-60%。
课程培养方案经济学院本科学生学制为4年,实行学分制,国经系总学分为180分,经济系总学分167分。
经济学院本科生课程设置分为5个学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文化基础课、专业教育、体育卫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除了课堂教学,在第四、八学期分别依次安排社会实践与业务实习,并要求学生在1枣3年级每年完成一篇学年论文,四年级写毕业论文,均记入学分。
国经系包括20门专业必修课和供学生选修的大量其他专业课程。
国经系强调培养学生外语的运用能力,在一、二年级对学生实行强化外语教学,使绝大部分学生能顺利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我系除按学校规定安排计算机课外,还在市场行情分析等课程中,实行计算机模拟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经济系包括8门专业课,14门专业选修课。
劳动关系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劳动关系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2J1所属学科门类:交叉学科所属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所属院系:劳动经济学院一、培养目标劳动关系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扎实的劳动关系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组织实践能力和协作创新精神,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在国家行政管理与政策研究部门、各级工会组织、各类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劳动关系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教案以及实际管理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劳动关系理论与制度2、企业劳动关系管理3、劳动争议预防与处理三、学习年限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5年。
达到学校提前毕业条件的,可以申请提前1年毕业,并须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达到学校硕博连读条件的,可以申请硕博连读资格,审核通过后可以提前1年进入博士阶段学习。
四、培养方式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可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导师(组)负责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订和调整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文献阅读、选课和参加实践、创新活动,组织安排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和毕业/学位论文等。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导师(组)的指导作用,注重硕士生自主学习、独立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课程学习与主文献研修课程学习总学分为38学分,其中必修课为26学分,专业选修课为8学分,任意选修课为4学分,其中暑期课程2学分。
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学习可采取以课堂系统讲授或专题讲授为主,结合课外阅读,课堂讨论等形式。
每门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考试,考试可采取笔试(闭卷或开卷)、口试或课程论文等形式。
公共课与学科基础课原则上采取笔试(闭卷或开卷)形式。
必修课成绩按百分制记分。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应补修2门本科阶段核心课程,补修本科生课程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计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劳动关系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教案计划”。
人大经济学专业硕士培养方向
人大经济学专业硕士培养方向凯程从全国范围内尽全力为学员提供最好的辅导师资,李海洋(人大教授,主攻考研政治)、索玉柱(北大教授,主攻考研英语)、李永乐(中国考研数学辅导第一人,"线代王")、杨武金(人大教授,主讲逻辑)、李彤红(中财教授,主讲数学)等一大批国内顶级辅导老师在凯程悉心授课。
李海洋老师为凯程学员祝福。
,此外,还有凯程专家王哲等一批考研专家全程进驻集训营指导学员.一、人大经济学专业培养方向介绍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学费总额1.6万元,学制2年。
人大经济学培养方向如下:01政治经济学02西方经济学03国民经济学04经济史05 经济思想史06 世界经济学07 国际贸易08企业经济学09网络经济学10数量经济学11国防经济学12 区域经济学13城市经济学14 国际商务(专业学位)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③303 数学三④802 经济学综合其中国际商务招生人数55人(含推免15人)。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④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二、人大经济学就业怎么样?中国人民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师资力量强、人脉资源广,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人大毕业生每年的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专业一直比较热门,薪资令人羡慕。
各公司、企业、政府部门和行业部门均需要大量的经济学人才加盟。
就业方向: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科研单位、银行、会计事务所、金融部门、中外大中型企业、外资公司等。
三、人大经济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相对来说,人大经济学考研招生人数多,考研难度不大,各个专业方向招生人数总额基本稳定在300人。
复试专业课内容较为简单,对于跨专业考生是极为有利的。
据凯程从人大内部统计数据得知,每年经济学考研的考生中90%以上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的学生。
人大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大研究生培养方案导言: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人民大学一直重视研究生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
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人民大学不断改进研究生培养方案,建立了一套科学、系统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对研究生进行全面培养。
一、研究生招生与选拔研究生的招生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步,也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人民大学通过严格的考核机制和多元化的选拔途径,选拔到全国各地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确保招生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地区间人才的交流和合作。
还积极拓宽推荐免试生源渠道,鼓励国内外知名高校推荐优秀毕业生来人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生。
二、规范的学制和学位授予人民大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学制和学位授予标准,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学制,并强调研究生学位授予的公正性和严谨性。
在学制方面,人大为研究生制定了合理的学制要求,合理设置学位课,为研究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以保障研究生成才的全面发展。
而在学位授予方面,人大建立了健全的学位评定机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授予研究生学位。
三、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设置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
人民大学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中,注重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还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搭建国际化、开放式的教学平台,为研究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学习资源。
四、重视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应具备扎实的科研基础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人大通过各种形式的科研活动,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并提升其科研实践能力,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学校科研团队和教师科研项目,提升其科研水平。
注重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培养其遵守学术规范和实践科研道德的意识,提高研究生的科研道德素养。
人大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大研究生培养方案人大(北京大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其研究生教育更是举世闻名。
人大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不仅是对学术研究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也是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有力支撑。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大研究生培养方案,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培养目标人大研究生培养方案以培养高层次、应用与高级专门化人才为核心目标。
其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好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较扎实的外语水平和较好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国家和社会对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的需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发展培养适应其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和高级专门化人才。
二、培养模式人大研究生培养方案实行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并重的培养模式。
学术学位培养注重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水平和科学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研究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科学素养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专业学位培养注重研究生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更加注重对研究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计划人大研究生培养方案根据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研究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研究生在入学初期,进行严格的学术素质考核和综合素质测评,为学生量身定制专门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培养计划包括学术课程培训、科研课题选择、科研实践训练等方面。
研究生也需要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竞赛等活动,提供广阔的科研空间和交流平台。
四、导师制度人大研究生培养方案实行导师制度,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担任重要角色。
导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选择研究方向、设计课题,通过讨论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导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研究激情,促进学生的科研成果。
五、学位评定人大研究生培养方案实行严格的学位评定制度,学位评定既包括学术学位的评定,也包括专业学位的评定。
劳动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劳动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年5月)一、学科、专业简介劳动经济学是以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所引起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劳动经济理论与实务的学科,该专业通过对国内外劳动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分析,为劳动制度改革、劳动关系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本专业主要设四个研究方向,人力资本理论与实践、就业与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与就业政策、劳动与社会保障。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创新意识,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要求所培养的研究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同时要具有扎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对与专业方向有关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及中国劳动和产业关系、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等问题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学位获得者不仅能从事高层次的经济理论研究和教学,还能到具体经济部门从事经济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是:(一)人力资本理论与实践(二)就业与劳动力市场(三)收入分配与就业政策四、学制及学习年限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六、培养方式1. 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至第三学期基本完成校级、院级、中心(所)安排的必修或选修课程。
2. 导师分配: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个月确定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由各中心(所)确定每位硕士生的导师;在硕士生导师确定后的三个月内由研究生和导师共同制订硕士生的培养计划。
3. 论文开题、写作及答辩:入学后第四学期内由各中心(所)安排组织论文开题,第五学期结束前交论文初稿,第六学期的4月10日前提交论文完成稿及办理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等手续。
4.硕士生的教学采取讲授与自学相结合,重点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每位硕士生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新观点、新思路,以引起学术讨论和研究。
劳动经济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最新)
劳动经济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最新)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公共管理学院劳动经济学专业(代码: 020207 )(一级学科: 应用经济学 )一、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经济学基础、熟悉劳动科学理论和方法,知识结构合理、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能够结合我国劳动领域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断探索创新精神,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从事科研、教学和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学制:2年三、主要研究方向:劳动经济理论;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与政策;就业理论与政策四、课程学习要求: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生最低应修24个学分,2个读书报告学分:即公共学位课5个学分,专业学位课10个学分,专业选修课8个学分,公共素质类课程1个学分,读书报告2个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应泛读重要期刊最为相关或新颖文献30篇以上,精读5篇以上,并提交读书报告4篇以上,字数每篇5000字以上;2、中期考核:第一学年后,由学院成立考核小组,考察硕士生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科研能力;3、开题报告:第一学年末或第二学年初,硕士生应提交文献综述和研究报告各一份,并进行开题答辩,答辩通过方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4、科研训练: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公开做学术报告至少一次,学术报告应能独立成篇并能公开发表在相关刊物上;5、应用实践:硕士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导师课题等应用实践活动。
六、其他课程设置类学学上课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备注别分时学期0520001 2 硕士生英语 32 秋或冬学位课0220001 2 3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秋或冬学位课公共课0220002 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4 秋或冬学位课0000999 公共素质类课程至少选修1学分任意选修课0122013 2 中级宏观经济学 32 秋学位课0122014 2 中级微观经济学 32 秋学位课0122015 2 中级计量经济学 32 秋学位课专2221045 2 劳动关系与公共政策 32 秋学位课业学位2221038 2 中级劳动经济学 32 春学位课课0121046 2 32 比较经济学冬选修课2221037 2 32 中级保险学春选修课2223042 2 32 中级风险管理夏选修课2221043 2 32 中级人力资源管理春选修课2223039 2 32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冬选修课专2223041 2 32 中级精算学冬选修课业选修2221040 2 32 福利经济学冬选修课课 2222004 2 32 公共政策制定与分析秋选修课2222003 2 32 组织理论冬选修课注:1、新增或调整的课程,其编号由学院研究生科统一编写;原方案课程请使用原有编号;2、上课学期用季节名称请填写,如“春”、“春夏”(表示连续)、公共课由研究生院统一编号。
人大劳经硕士培养方案
人大劳经硕士培养方案劳动人事学院2010级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专业劳动经济学 (学习年限2年) (学科门类: 经济学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二、培养目标培养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本任务是适应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训练和培养解决中国劳动经济和劳动关系问题高水平的专家,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精神的中国劳动经济以及相关领域教学、研究和管理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主要以培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为主。
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劳动力市场理论与政策● 研究方向二劳动关系● 研究方向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研究方向四失业与社会保险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1学分。
必修课不少于2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
注:必修课包括公共课、方法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
跨学科和同等学力考取者应按规定完成2门本科阶段的先修课。
五、社会实践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进行以理论联系实际为目的的社会实践(调查)、业务实习等,计1学分。
社会实践(调查)的时间与计划根据导师的要求和安排来确定。
研究生在实习期间必须遵守学校纪律和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
六、论文撰写学生在学期间应完成的论文包括: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完成有关的论文写作。
硕士生修满学分并考核合格后,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论文的选题和研究内容要和专业密切相关。
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向教研室作开题报告。
就论文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
经教研室讨论通过后,开始撰写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可以有学术论文、专题研究报告、案例分析、调研报告、文献综述等多种形式。
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按计划进度独立完成,保证质量。
劳动经济学培养方案
聘请相关政府部门的官员,解读政策走向和提供政策 分析视角。
专家学者
邀请国内外知名劳动经济学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和交 流活动。
教师培训与进修
学术研讨会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劳动经济学 领域的学术研讨会,提高学术素养。
教学能力提升
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包括课程设 计、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 训。
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和分析劳动力市场数据,了解市场现状和趋 势。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劳动争议处理模拟
模拟劳动争议处理过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和 方法。
选修课程
社会保障学
介绍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理、 政策和实践,包括养老保险、医 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课程考核方式
课堂参与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有见地的 问题和观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一 定的课堂参与分数。
作业与练习
布置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作业和练习,要求学生 按时完成并提交,作业成绩将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 分。
期末考试
课程结束时,组织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 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04 师资队伍建设
专任教师队伍
教授与副教授
具有博士学位,且在劳动经济学领域有丰富的教 学和科研经验。
讲师
拥有硕士学位以上,并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实 践能力。
助教
协助教授、副教授和讲师进行课堂教学、学生辅 导等工作。
兼职教师队伍
企业高管
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管,分享行业前沿动 态和实战经验。
实践锻炼
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 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重点
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山西财经大学普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意见》,结合我校劳动经济学专业的特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能够研究和解决本专业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开拓型、创新型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研究和处理本学科专业的重要理论与实际问题,具有从事研究、管理和高校教学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熟练地操作和运用计算机及软件技术。
4.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务实精神。
5、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根据社会需求和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本专业设下列研究方向:1.劳动经济理论2.劳动力市场与就业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三、学制与学分基准学制为3年(其中,理论学习2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限定在2-4年之间(其中,理论学习不少于3学期)。
总学分45学分。
其中,课堂教学36学分(公共基础课7学分,学科基础课8学分,专业主干课14学分,专业方向课4学分,跨学科选修课3学分),其他培养环节9学分(学科展望、形势与政策教育、学术报告、参与教学、发表论文、社会实践及调查报告、参与校内科研创新活动,各1学分,参与课题2学分)。
四、成绩考核1.A、B、C类课程必须进行考试,考试成绩以70分为合格。
D、E类课程以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成绩以60分为合格。
外语要求参加CET六级考试,通过为合格。
成绩合格,方可取得相应的学分。
2.F类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执行《山西财经大学普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意见》。
3. G类补修课程考核说明。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具有国际思维和创新能力,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管理和研究人才。
本专业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或承担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三、学习年限实行两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4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三类。
必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工商管理一级学科通开课、科学研究方法论课和研究方向必修课。
选修课包括本学科内拓宽或加深知识面的课程;相关学科课程;根据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选修的其它课程。
补修课指本学科本科生的必修课。
少数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历考取的硕士研究生未修过而必须补修的课程。
补修课不记学分,但有科目和成绩要求,不及格不能答辩。
硕士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为28学分。
其中,马克思理论课4学分,第一外国语2学分,工商管理一级学科通开课8学分,方法论课2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4学分(含专业外语),其余为选修课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下附的课程计划表。
五、科学实践与学位论文科学实践是指从事科学研究、项目设计、技术应用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学位论文包括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
研究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经导师和所属专业教研室导师组论证后正式进入论文撰写工作。
研究生论文初稿完成后交导师审阅,修改后经导师同意推荐参加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通过学院审查后,方可组织论文的评阅、答辩等工作。
六、其它学习项目安排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利用假期赴企业等单位调查;参加导师或教研室安排的辅助教学实践活动(包括讲授、辅导、答疑等);参加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或参与调研、收集资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人事学院
2010级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专业
劳动经济学 (学习年限2年) (学科门类: 经济学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
二、培养目标
培养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本任务是适应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训练和培养解决中国劳动经济和劳动关系问题高水平的专家,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精神的中国劳动经济以及相关领域教学、研究和管理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主要以培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为主。
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 研究方向一
劳动力市场理论与政策
● 研究方向二
劳动关系
● 研究方向三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 研究方向四
失业与社会保险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1学分。
必修课不少于26
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社会实践1学分。
注:必修课包括公共课、方法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
跨学科和同等学力考取者应按规定完成2门本科阶段的先修课。
五、社会实践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进行以理论联系实际为目的的社会实践(调查)、业务实习等,计1学分。
社会实践(调查)的时间与计划根据导师的要求和安排来确定。
研究生在实习期间必须遵守学校纪律和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
六、论文撰写
学生在学期间应完成的论文包括: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完成有关的论文写作。
硕士生修满学分并考核合格后,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论文的选题和研究内容要和专业密切相关。
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向教研室作开题报告。
就论文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
经教研室讨论通过后,开始撰写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可以有学术论文、专题研究报告、案例分析、调研报告、文献综述等多种形式。
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按计划进度独立完成,保证质量。
附:课程设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括号里学分所示)
1、公共课(5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PUM505 1学期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
(2)、第一外国语(3学分)
● 语言基础 3学分 PUF500 2学期
(Foreign Language )
2、方法课(4学分)
●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2学分 HRM601 2学期
(Research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
( 本课程是基础方法课程,主要讲述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数据分析的基本
理论与方法。
)
● 计量经济学 2学分 LEC601 2学期
(Econometrics )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由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结合而成的交叉科学,经济理论既是
出发点又是归宿,自始至终都是计量经济学的核心,统计数据和数学方法要服务并
服从经济理论。
先修课:经济学、统计学 )
● 现代统计方法与应用 2学分 LEC602 1学期
(Modern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
( 本课程是在本科统计学原理基础之上的,以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为核心内容,以
SPSS软件为工具的研究方法性课程;其必要先修课程包括:概率论、统计学、计
算机应用。
)
3、学科基础课(不少于6学分)
●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技术 3学分 HRM602 1学期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既从理论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总体阐述,
又从实践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活动进行介绍。
)
● 劳动经济理论 3学分 LEC603 1学期
(Theories of Labor Economics )
( 本课程基于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分析劳动力市场运行与结果,以及政府、
工会等非市场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先修课: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 ● 西方经济学 3学分 LEC604 学期
(Economics )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专用课程 )
● 社会保障理论 3学分 SSL602 1学期
(Theories of Social Security )
(《社会保障理论》主要介绍社会保障基本理论范畴、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和发展规
律、社会保障监督管理等理论内容。
)
4、专业课(不少于11学分)
● 薪酬理论与管理 2学分 HRM607 2学期
(The Theory and Management of Compensation )
(本课程从企业经营与战略的高度以及整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角度,阐释薪酬管
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不仅对薪酬以及薪酬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理论
上的阐释,而且注重用实例讲述核心的薪酬管理技术。
)
● 中国劳动经济问题研究 2学分 LEC605 2学期
(Labor Economics Issues in China )
( 本课程的核心思想是,使学生了解当今国内外劳动领域的重大问题、敏感问题和
热点问题,熟悉国内外劳动领域前沿性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为硕士论文选题进行
开放式引导。
先修课为:劳动经济学、人事管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
● 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分析 2学分 LEC606 2学期
(Economic Analysis of HRM )
(本课程基于经济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研究微观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优决策、
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对员工、组织绩效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先修课:劳动经济理
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技术 )
● 劳动市场政策分析与评估 2学分 LEC607 2学期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Labor Market Policies )
(本课程基于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最优设计以及劳动力
市场政策对劳动力市场运行与绩效的影响。
先修课:劳动经济理论 )
● 劳动史 2学分 LEC608 2学期
(The History of Labor )
( 本课程主要以中国劳动力管理史为研究对象,讲授中国劳动力的发展和管理沿
革,并探讨中西劳动力管理模式的差异。
先修课为:劳动经济学 劳动关系学 社会
学。
)
● 国际经济学 2学分 LEC609 学期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专用课程 )
● 劳动关系理论 2学分 LRC602 2学期
(Theories of Labor Relations )
(该课程为劳动关系专业的基本课程。
主要讲受劳动关系理论的概念、框架、方法、
历史,和劳动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包括劳动关系的一般理论、劳动关系主体、劳
动关系的运行和劳动关系的矛盾处理。
先修课:劳动经济理论 )
5、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2学分 HRM605 2学期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
(本课程从绩效管理的基础理论出发,涵盖了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绩效评价指标
的选择、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以及绩效沟通、绩效薪酬等各个方面。
)
● 劳动科学专题 2学分 LEC611 2学期
(Labor Sciences Special Topics )
( 本课程为扩大学生专业视野而设计,其内容包括劳动经济、劳动关系、社会保障、
人力资源管理等各相关领域的专题性讲座。
)
● 财政经济学 2学分 LEC612 学期
(Fiscal Economics )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专用课程 )
● 劳动法 2学分 LRC603 3学期
(Labor Laws )
(本课程核心思想: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暨劳动关
系运营的基本框架与规范。
先修课:法学原理、劳动关系理论 )
注:选修课由学生在本院所开设的选修课或在全校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范围内任选。
6、社会实践(1学分)
7、先修课
●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
●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