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和管理的政策、法规、 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2010

合集下载

环境管理与规划-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与规划-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与规划》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46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4 实验(上机)学时:8学分:2适用对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无一、教学目标《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之一,为专业选修课,是环境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法和内容。

学生能够比较系统的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及相关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获得较宽的环境学科与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的专业知识,提高环境规划制定、环境工程决策、污染预测和防治、环境经济分析和系统分析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成如下目标:目标1: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及相关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

目标2: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目标3:掌握环境规划制定、环境工程决策、污染预测和防治、环境经济分析和系统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之一,为专业选修课,是环境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考虑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既紧密联系又自成体系的特点,在结构安排上将两者相通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汇总形成第一篇,环境规划与管理基础,并将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分别列为第二篇和第三篇,以保持各自内容和方法的完整性。

教学内容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表1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环境规划和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象和手段、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如何理解他们的内涵?2)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我国的环保方针政策体系

我国的环保方针政策体系

(二)、技术政策
1986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环境保护技术政策要 点》。 2000年5月,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联合发布 了《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城市生活 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1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科技部联 合发布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2年1月,又联合发布了《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 防治技术政策》和《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 (三)、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是适用税收、信贷、补贴、收费等各种 经济手段引导和促进环境保护的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大致可分为经济优惠政策、生态补偿政 策(资源税与碳税)和排污收费政策三类。
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 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第一节 我国环保方针政策体系 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第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第四节 环境标准体系
第一节
我国环保方针政策体系
一、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1、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
3、 限制和禁止发展的行业政策
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 的决定》,要求在1996年9月30日前,对小造纸、小制 革、小染料厂及土法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铅锌、 炼油、选金和农药、漂染、电镀、石棉制品、放射性制 品等15小企业实行取缔、关闭或停产。 1999年6月5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环保总 局、机械工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一批严重污染 环境(大气)的淘汰工艺与设备的通知》,规定了15种 污染工艺和设备的淘汰期限和可替代工艺及设备。 1999年12月又发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 产品目录(第二批)》,涉及8个行业119项。 2000年6月,再一次发布了第三批目录,涉及15个行 业120项内容。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一)环境管理的含义1.环境管理的提出1972年,在《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

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 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控制环境恶化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

1974年, 在墨西哥,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1)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2)要发展以满足需要, 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3)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 2.环境管理的含义●1974年, 美国学者G.H.休威尔编写的《环境管理》一书, 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1987年, 多诺尔在《环境管理专业实践》中认为环境管理是一个桥梁专业, 它致力于系统方法发展信息协调技术在跨学科的基础上, 根据定量和未来学的观点, 处理人工环境的问题。

●库克(Cooke)等在其《环境管理中的地形学》(1990)中采用类似的定义, 将环境管理描述为人类利用土地、大气、植物和水的一系列活动。

1987年, 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论述: 通过全面规划, 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 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 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1992年赖斯对管理的定义:通过在有组织的群体里建立一个有利于人们发挥其成绩的环境, 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含题目和答案)【重点修改版】2023年修改整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含题目和答案)【重点修改版】2023年修改整理

§1 环境规划与治理概述1 P.19 1什么是环境治理?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治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阻碍。

环境治理的内涵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2 P.19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治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 在时刻、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治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爱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爱护方案,其目的是在进展经济的同时爱护环境,使经济与社 会协调进展。

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爱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3 P.19 3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治理的关系。

答: 规划职能是环境治理的首要职能。

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治理的共同核心。

环境规划与治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 P.19 8简述环境规划与治理的基本任务。

答:环境治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制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全然上 去解决环境问题。

从那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治理的一项长期的全然的任务。

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这三种行为都大概会对环境 产生不同程度的阻碍。

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治理的基本任务。

5 P.19 10说明环境规划与治理的要紧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答:1 环境规划的内容(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爱护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操纵规划等。

(3)都市环境规划:包括都市大气污染操纵规划、都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治理、噪声污染操纵规划等。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一、环境法律责任
环境民事责任 是指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在一般法律中,实行过失责任原则: 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包括4个方面:行为的违法性、损害结果、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行为人没有过错的,即使造成了损害后果,也不构成侵权行为、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在环境法中,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 除了对因不可抗拒力、受害人自身行为以及第三者或受害人的故意、过失等法律免责事由所引起的环境损害免予承担责任外,不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也不论行为是否合法,只要造成了危害后果,行为人就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国务院) 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 到2015年,万元国内总产值能耗下降到0.869t标准煤,比2010年的1.034t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t标准煤下降32%; 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t、2086.4万t,比2010年的2551.7万t、2267.8万t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t、2046.2万t,比2010年的264.4万t、2273.6万t分别下降10%。
(一)产业政策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一)产业政策
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业、船舶、电子信息、轻工业、石化、有色金属和物流业等10大产业
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风电设备、多晶硅产能过剩,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也十分突出
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发改委,2009年

《环境规划与管理》PPT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PPT课件
属于环境保护行为的基本法律制度。
• 环境管理制度 • 环境规划行政法律制度
a
1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 2.3.2 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
✓ 1.“三同时”制度
• 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 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2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 2.2.1 环境法律责任
✓ 2.环境民事责任
• 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 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 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 因破坏环境资源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过失责 任原则;因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无 过失责任原则。
a
2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1 基本方针
✓ 1.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 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全面规划、合 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 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
a
3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a
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 2.1.1 基本方针
✓ 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
a
6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2 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环境管理规划

环境管理规划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1.197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墨西哥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①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②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2. 全面地理解环境管理的含义,应该注意的基本问题:第一,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第三,环境管理是跨学科领域的新兴综合学科。

第四,环境管理和任何管理活动一样,也是一个动态过程。

第五环境保护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管理需要各国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4.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5.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任务: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方式。

6.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①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③实施环境政策、法规和制度的主要途径;④实现以较小的投资获取较佳的环境效益。

8.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包括人、物、资金、信息和时空五个方面:(1)人是第一个主要对象:对于以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作为主要任务的环境规划和管理来说尤其重要。

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的主体是人,人与人的行为是管理过程的核心。

(2)物也是重要研究对象:环境规划和管理也可认为是实现预定环境目标而组织和使用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即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流动全过程的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从宏观上说,要通过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去实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从微观上讲,要管理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要规划和管理好物质生产、能量交换、消费方式和废物处理等各个领域。

(3)资金是系统赖以实现其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角度出发,经济发展消耗了环境资源,降低了环境质量,但又为社会创造了新增资本。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练习题答案要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练习题答案要点
5.城市环境管理和农村环境管理各有什么特点?
6.流域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各有其特殊性,针对其特殊性应分别采取何种管理原则?
7.什么是环境风险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那几方面?
8.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
第一章
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7.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
1.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 课后练习题答案要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 课后练习题答案要点

第一章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 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

7. 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1. 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内容。

2. 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 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执行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4. 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5.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 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内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7. 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 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 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 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1. 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2. 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特点?试采用管理二重性性质剖析我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4. 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其后哈罗协?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对管理职能的分类又作了什么说明?5. 简述现代管理不派中各种学派的管理思想的特点。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与法规介绍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与法规介绍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及环境法律法规介绍
蓝溢聪 二00二年
整理ppt
本简介讲座内容如下:
一、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及过程 二、ISO14000系列标准构成与特点 三、ISO14000相关术语、介绍 四、ISO14001标准解析 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介绍 六、重要观点回顾
组织应考虑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信息的处理。 并记录其决定。
整理ppt
4.4.3 条文解析
● 内部
纵向交流 横向交流
上级与下级
上级
左部门
右部门
左部门与右部门
下级
● 外部:接收——记录——答复 ● 注意重大环境影响因素
外部信息处理表
整理ppt
4.4.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组织应以书面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 a.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b.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整理ppt
4.4.4 条文解析
● 核心要素17个; ● 相互作用的描述,反映PDCA循环; ● 查询文件方法。
整理ppt
思考
4.4.5 文件管理
组织应建立保持一套程序,管理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 文件,从而确保:
a.文件能够定位, b.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授权人
员确认其适宜性; c.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
都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 d.及时将失效文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
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 e.由于法律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保存的失效文件,
予以适当标识. 所有文件均须字迹清楚,注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标
识明确,妥善保管,并在规定期间内予以留存,应规定并 保持有关建立和修改各种类型文件的程序与职责。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ppt课件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ppt课件
22
应对六大挑战应遵循七大原则
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 全力提高社会发展的质量; 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需求; 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 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和生态服务能力; 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可持续发展瓶颈的突破; 始终调控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23
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7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1. 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2.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 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4.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5. 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
保护。 6.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7. 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8. 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9. 健全环境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10. 参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动计划。
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越高。
低水平的人类发展:HDI≤0.500 中等水平的人类发展:0.500<HDI<0.799 高水平的人类发展:HDI≥0.800
19
20
二元结构系数 是衡量城乡经济差距的一个指数。 二元结构系数=城市非农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农
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此指数越小 ,表示城乡差距越小 。当前为 3.0,
27
3.限制和禁止发展的行业政策
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要求在1996年9月30日前,对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厂及土 法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铅锌、炼油、选金和农药、漂 染、电镀、石棉制品、放射性制品等“15小”企业实行取缔、 关闭或停产。
1999年6月5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机械工 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一批严重污染环境(大气)的淘 汰工艺与设备的通知》,规定了15种污染工艺和设备的淘汰期 限和可替代工艺及设备。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3篇)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3篇)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外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第三条公司的环境保护工作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源头控制的原则,实行全员参与、全面管理的制度。

第四条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由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公司各级部门和全体员工有义务支持和配合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条环境保护部门在公司内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并及时向公司领导层报告工作进展。

第二章环境管理体系第六条公司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环境政策、环境目标、环境控制措施等。

第七条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制定并实施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对环境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和明确;(二)建立环境管理档案,记录公司环境保护及管理有关文件、记录等信息;(三)制定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对公司环境污染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四)组织开展环境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五)建立环境监测与报告制度,全面监测和评估公司环境状况,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六)开展环境管理绩效评估,对公司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七)制定并实施环境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和事故的发生。

第八条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应与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相衔接,共同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第九条公司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环境污染,包括但不限于:(一)加强污染源治理,提升生产设备的环保水平,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的达标排放;(二)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产生和排放;(三)加强危险废物的管理,确保危险废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收集、运输、储存、处置;(四)加强噪声、振动等环境污染治理,确保员工和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五)严禁非法倾倒固体废物,加强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置。

第十条公司应建立环境保护监控系统,对关键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

第一节环境管理体系一、总要求项目经理部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环境管理绩效,预防污染对项目经理部及公司带来的不良影响.二、环境管理方针方针说明:1、遵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环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遵守公司及上级单位的规章制度;2、现场施工作业人员、服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都参与环境管理,人人有义务参与,人人有责任监督;3、对影响周围相关人员生活、对社会环境不利的环境因素全面识别,严格管理;4、通过我们的工作,为社会环保事业尽绵薄之力。

三、策划(一)、环境因素管理、全面识别施工现场环境因素、科学合理评价环境因素、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施工条件、技术方法、建筑材料、法律法规等条件变化时及时调整、更新。

(二)、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制定专门人员通过公司或其他渠道收集适用的法律法规,并通过文件或交底的形式传达到执行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

识别、传达、满足并超越施工合同对环保的要求。

组成专门的联络小组,建立畅通的渠道收集施工区域相关方的要求并合理处置。

(三)、目标和指标为确保工程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减少施工扰民,配合当地环境保护的整治,我项目经理部将依据环境管理标准和我公司环境管理手册,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如下:总体目标:遵守法规,预防污染,节能减废,力争施工和环境和谐,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施工、一流的速度、一流的质量”,以“三文明,一满意”为宗旨,确保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并最大限度的达到施工环境的美化.分项目标:噪声污染:尽量减少夜间施工,噪声排放严于国家要求.扬尘控制:全面控制,总体实现与外界环境同步。

污水排放:排污达标,满足国家排污指标的要求.废弃物管理:废弃物排放无污染。

节能降耗:材料节约率2%,施工用水用电15%(与同类工程比).危险品的控制等:无火灾,无爆炸事故。

(四)、环境管理方案针对拟实现的环境管理目标指标,项目经理部编制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内容包括:拟控制的重要环境因素,与公司运营要求、技术措施、财务水平相适应且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每一相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时间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同时”制度是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入运行。

“三同时”制度是我国首创的。 1、设计阶段(①项目建议书阶段、②项目可行性研 究阶段、③初步设计阶段)

2、施工阶段
3、竣工验收阶段
2015-3-30
第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二)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对排放污染物的工矿企业事 业单位征收排污费,用于污染的治理。

排污收费制度是“污染者付费”环境政策的具
体体现。
企事业缴纳排污费是其法定义务,具有特定性、
强制性、不可转让性。
2015-3-30
第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 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015-3-30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先污染后治理” 的老路代价更大。
1970年,周恩来总理说:“我们的环境保护,要以预防 为主”。
基本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保护环境与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发挥环境保护对经济建设的 调控职能,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行全过程控制,促 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环境法律责任 是指环境法主体因违反法律义务而应当承担的、 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包括环境行政责任、环 境民事责任、环境刑事责任三种。 1. 环境行政责任

是指违反环境法和国家行政法规中有关环境行政 义务的规定者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015-3-30
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①惩罚性的行政责任:警告、罚款、责令重新 安装使用、责令停产或停止使用、责令停业或
者关闭、扣留或吊销许可证;

②补救性的行政责任:责令排除危害、责令恢 复原状、责令赔偿损失、支付治理费用。
2015-3-30
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2.环境民事责任

是指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
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承担
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污染环境的民事责任、破坏资源的民事责任 (1)排除危害、(2)赔偿损失
环境规划与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实现环境立法的目的, 并在环境保护基本法中作出规定的,由环境保护单 项法规或规章所具体表现的,对国家环境保护具有
普遍指导意义,并由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来监督实施
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属于环境保护行为的基本 法律制度。按照规划和管理的不同要求,可以分为 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规划行政法律制度两类。
2015-3-30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3. 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199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 与发展十大对策》;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定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目标、政策框架和 实施方案。
1. 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
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包括基本国策、总政策、基 本政策、具体政策四个层次。
2015-3-30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2.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015-3-30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了解): ①第一次:1973年,提出了32字方针; ②第二次:1978年,把环境保护作为我国基本国策; ③第三次:1989年,讨论环境保护法; ④第四次:1996年,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21
世纪议程》; ⑤第五次: 2002年,提出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一项重要 职能。 ⑥第六次: 2006年,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
2015-3-30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政策 (一)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行业环境管理政策、限制
和禁止发展的行业政策
(二)技术政策
水、大气、固体废物、噪声
(三)环境经济政策
经济优惠政策、生态补偿政策和排污收费政策
2015-3-30
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的主要环境问题; (3)人们环境意识相对低。
2015-3-30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2.2 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治理环境污染和
防止生态进一步破坏的客观要求
我国环境现状评价:“局部(部分)有所改善、整体 (部分)还在恶化、前景令人担忧”。 2.3 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促进社会、经济和 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需要 三大效益统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3、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与完善之处
(1)充分体现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环境税、资源税; (2)规定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3)增加保护臭氧层和防止气候变暖的规定;
(4)增加可操作性:“逐步”、“限期”、“根据条
件需要”等应定量化。
2015-3-30
第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制度概述


(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
(1)环境保护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 基本国策,确立了环境保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
要地位;
(2) 我国环保事业的战略方针:经济建设、城乡建设、 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即同步发展方针 (总政策); (3) 强化环境管理作为环境保护的中心环节。 ( 基本政 策之一)

总则
第二章 大气污染的 监督管理 第三章 防治燃煤产 生的大气污染 第四章 防治机动车 船排放污染 第五章 防治废气、 尘和恶臭污染 第六章 第七章 法律责任 附则
2015-3-30
2.2000年的主要特点
( 1 ) 集 中 抓 47 个 重 点 城 市 的 大 气 污 染 ;
(我国城市现有 668个,人口近 4亿,75%城市
3.环境刑事责任

是指行为人因违反环境法,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的
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构成犯罪时,应当依法承担 的以刑罚为处罚方式的法律后果。
2015-3-30
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二源自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一)宪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二)环境保护基本法
(三)环境资源单行法(环境保护单行法、资源保护单行法)
(四)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刑法、行政法)
(五)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环保法令、法规和条例 (六)环境保护地方法规 (七)国家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
2015-3-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与1995年对比)

第一章
1.结构变化
条 数
1995年(旧): 6章41条 8 8 2000年(新): 7章66条 10 13 8 4 10 20 1 5 9 9 1
2015-3-30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4.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内容: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 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015-3-30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6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
极发展环保产业。
(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8)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9)健全环境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10)参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制定我国
行动计划。
二、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 (一)“三同时”制度
(二)排污收费制度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四)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六)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 (七)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八)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
2015-3-30
第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一)“三同时”制度
2015-3-30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措施: 一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的、地方的和各行各业的
中长期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二是严格控制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对开发建设项
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三是对城市实行综合整治;
四是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方针。
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 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
2015-3-30
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 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第一节 第二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第三节
第四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环境标准体系
第五节
环境管理机构体系
2015-3-30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一、基本方针
2015-3-30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强化环境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把政策的基
点放在强化环境管理上,通过法律、经济、行
政、宣传、教育等手段,控制环境问题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