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食官:商周时期实行的商业制度,官府垄断手工业和商业,不得私人经营手工业
历史学基础(史料分析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2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史料分析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2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周礼.地官.小司徒》)问题:1.以上材料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正确答案:材料反映了西周的井田制。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2.对以上制度进行简要介绍。
正确答案: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
井田的疆理,一般是以每一方块为一百亩,作为一个耕作单位,称为一田,是当时一个劳力所能耕种的标准。
纵横相连的九田合为一井,长宽约为一里(500米),面积约为一平方里。
十井称为一成,百井称为一同。
在井田制下,卿大夫以下的贵族所分得的田地,不经王室或公室的特许,是不得随意买卖转让的,这就是“田里不鬻”,因而称为“公田”。
西周晚期以后,随着私田的出现,井田制逐渐衰落。
解析:要注意两段材料中的核心词语“井”,同时材料又谈到公田,由此判定此处说的正是西周的井田制,继而可以将此题看作关于井田制的简答题。
知识模块:中国古代史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而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
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材料二“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
”——《国语.晋语四》请回答:3.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经济现象?正确答案:通过材料一我们可以看到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的官府手工业非常的完善和发达,材料中的“百工”就是泛指许多从工之族,包括在朝为官的公官及其下属的工奴。
工商食官
1、工商食官:商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基本上由官府控制经营,由于商品经济不发展,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极少,工匠和商贾多是官奴隶。
工商业者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在官府作坊和指定的范围内进行,其产品和经营主要地为贵族统治者的政治或生活需要而服务的,这就是所谓的“工商食官”制度。
2、盘庚迁般:商朝中期以来,王室内部连续发生王位纷争,前后经历了五代九王,史称“九世之乱”。
在此期间商朝多次迁都。
盘庚继位以后,政局混乱,阶级矛盾尖锐,他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再次迁都于殷。
但贵族平民都反对迁都,盘庚一面劝说贵族,一面恫吓人民,强行把都城迁到殷地。
迁殷后,“行汤之政”,政局才稳定下来,社会经济和文化也随之迅速发展,从此,直到商亡的二百七十三年间再未迁都。
3、国人暴动:周厉王时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厉王垄断山林川泽,又任用卫巫“监谤”,引起平民,即“国人”的不满。
公元前841年,人们不堪忍受压制而发起暴动驱逐厉王,厉王逃到彘。
当时参加者除国人之外,还有中小领主贵族和其他劳动人民。
这就是所谓的国人暴动。
4、中朝:中朝即内朝,汉武帝时期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体现由皇帝和左右亲信近臣构成,与之相对的是外朝,是丞相等组成的官僚机构。
武帝时为限制丞相权力,加强皇权,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这样在宫廷逐渐形成了新的决策机构——中朝。
丞相的官僚机构逐渐成为一般的政务机关。
5、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
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
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6、祖冲之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先秦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先秦时期(一)——夏、商、西周时期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2、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3、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复习建议高考对夏、商、西周时期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方面。
所以请同学们务必将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熟记于心,考试一般是出具一段文字材料,或者创设一个情景,考查本项内容。
知识清单参考答案:①分封,②宗法,③家国一体,④井田,⑤集体,⑥甲骨文,⑦青铜,⑧殷历。
考点聚焦考点一、原始社会概况(一)政治:禅让制(二)经济:原始农业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作物:南稻和北粟(世界最早)耕作方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土地制度:氏族公社所有制(三)文化:原始的“图画文字”;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注:原始社会的史实,同学们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即可。
【典型例题】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是道组合式选择题。
从稻谷、粟的遗存地址多可知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从长江流域发现稻谷遗存,山东河北发现粟壳遗存可知我国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即南稻北粟。
从黄河流域发现水稻遗存,浙江发现粟壳可知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材料并不能反映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④予以排除。
其实南稻北粟基本处于同时,都距今六七千年。
本题正确选项①②③。
答案:B。
考点二、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一)早期国家制度1、王位世袭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其子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使王位在家族内部传承,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2、行政管理:商在中央设相、卿士,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
“工商食官”制度下国营工商业思想研究
【摘要】“工商食官”制度是特殊历史时期下,特殊的经济制度安排。
在这样的制度下,工商手工业者没有劳动资料,工商依靠服务官的所得而生活。
在“工商食官”的制度安排中,国家的经济牢牢被掌握在奴隶主国家手中,由国家进行经营管理。
【关键词】工商食官国营工商业“工商食官”制度是中国奴隶社会,特别是西周后期商业为奴隶主所掌握的商业制度。
周代初期,为了保卫王室和开拓疆土,周王朝通过分封制度,建立了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庞大的分封制国家。
在不断开疆封土过程中,周王朝大力开展兴建都邑的工作,大量被分封的诸侯也各自新建城邑,从而客观上推进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工商业迅速发展。
工商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提升了对手工业者的需求,统治者也认为“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业”[1]。
这些百工支撑起来的手工工商业,实际上是奴隶主所经营商业的活动,在这样的商业活动中,以代表奴隶主利益的国家机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郭沫若指出“古代重要的工商业,都和农业一样,是官家经营的。
……春秋中叶以后,土地私有制度逐渐建立,国家政权逐渐转移到地主手里,工商业也就逐渐离开的官家的豢养,而成为私人的经营了。
”[2]这也从侧面说明,春秋中叶以前,工商业由国家豢养,而非私人经营。
一、“工商食官”的来源《国语?晋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说的是王公依靠进贡物生活,大夫依靠自己封地生活,士依靠自己的田地生活,庶人依靠出卖劳力生活,工商依靠服务官的所得而生活,官府人员依靠职位生活,家臣靠大夫的加田收入而生活,此即“工商食官”的由来。
“工商食官”制度是中国周代,尤其是西周时期工商业发展形成的一项重要制度。
在这个时期,商人以家族经营为单位,职业世袭,其身份、居住区、经营商品的种类受到官府的严格管制。
今天大部分学者对“工商食官”理论的研究来自于《国语?晋语》和韦昭注释,韦昭注云:“工,百工,商,官贾也。
《周礼》库藏皆有贾人,以知物价,食,官凛之。
先秦史复习1
先秦史复习1——夏商西周(前21世纪——前771年)【知识框架】【细节关注】①夏朝建立到春秋时期(前2070年——前475年)属于我国奴隶社会,政治上表现为奴隶主贵族专政,经济上表现为奴隶主压迫剥削奴隶劳动。
②井田制的公田与私田,都是国有土地,都不准买卖。
但公田实际上被贵族占有,由平民奴隶共同耕种,收获成果交予贵族;私田的使用权属于村社成员,收获归村社成员。
井田制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的瓦解导致天子无地分封,必然导致分封制的崩溃。
③西周工商食官,手工业商业都由官府垄断经营,根源是生产力低下,只有垄断经营,才能满足奴隶主贵族的需要。
④注意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区别,分封制侧重于封赏、宗法制侧重于继承、礼乐制规定的是贵族在政治和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等所要遵从的等级规范,如墓葬规模、歌舞人数、仪仗等级、礼仪布置等等。
⑤分封制和内外服相比,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一定时期内起到积极作用(不能只看到分封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
要注意分封制对传播周文化、促进民族融合与华夏族形成上的作用。
宗法制是典型的的贵族政治,以血缘关系继承政治权力。
宗法制的评价中要理解“家国同构”。
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
夏朝时已册封方国、商朝内外服下也是一种册封,但是都是册封原本就存在的、与王室没有血缘关系的方国,而分封制将自己原本没有领地的亲戚分封为新的诸侯,加强了对地方的联系和控制。
夏商周“册封——内外服——分封制”体现了一定的延续性。
⑥夏商周是君主制,但不是君主专制,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对地方垂直管理),周天子无法直接管控诸侯国内部的事务,所以关于夏商周时期实现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⑦要知道“封建”的古今异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前,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分封诸侯,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封建是一种社会形态,即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佃农为主要生产关系的社会形态。
新教材高中历史课后练习7古代的商业贸易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古代的商业贸易1.如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
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市场交易发展繁荣B.农产品大量商品化C.专业市场开始形成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A[从材料“北市门”“南市门”中可以看出,东汉时期,虽然市场实行严格管理,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地点进行集中贸易,但是市场交易还是比较繁荣的,故A项正确;B、C两项是明清时期出现的,排除;D项是宋朝以后出现,排除。
]2.从周秦至唐代,县以上才可设市,商业中心一般都在城中特定位置,都城商业最繁荣。
宋以后,县以下的城郭和乡村允许设市,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迅速。
这一变化说明( ) A.商业中心依赖政治中心B.商业布局呈现扩展之势C.商业发展受制封建政权D.自然经济出现解体趋势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为唐以前县以上才可以设市,宋以后县以下的城郭和乡村均可设市,说明商业范围扩大,商业布局呈扩展之势,B项符合题意;A项与农村集市的发展不符;材料所述为商业发展的表现,没有突出阻碍因素,C项不正确;D项与史实不符。
]3.明朝时期,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商人和商人集团,在当时较著名的有徽商、江右商、闽商、粤商等,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许多商贸中心和新兴城镇。
材料反映明朝( )A.商品经济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加强了中外交流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根据“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商人和商人集团,在当时较著名的有徽商、江右商、闽商、粤商等”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商帮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B、C、D三项都与商帮的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4.如图是古埃及女王哈特谢普苏特陵墓壁画(局部),图中古埃及通过红海和亚丁湾与东非的蓬特(今索马里)进行贸易。
这说明古埃及( )A.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业活动C.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D.一度垄断了非洲市场的贸易A[古埃及商业的历史十分悠久,在金字塔壁画上,已经有了人们在市场上交换产品的场景。
中国古代手工业练习题
2.17历史限训1.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
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
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
这说明该窑A.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 B.注重市场营销策略C.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 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2.古代工匠对高超生产技术或技艺的继承,往往实行‚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婿‛的规制。
以下对这一规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保证工匠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B.易导致某些技术或技艺失传C.反映了古代传统家庭伦理观念 D.体现了农耕经济的生产特征3.明中叶起,松江‚布被天下‛的局面真正呈现出来,远销全国各地和海外。
但是,江南的棉纺织行业却并未出现手工工场这种集中生产方式。
究其原因,可能是A.棉纺织业出现较晚技术不够成熟 B.小农家庭副业是棉纺织业的主体C.棉纺织品易损耗不能够集中生产 D.棉花种植分散使集中生产成本高4.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5.晋侯苏编钟是近年发现的最有价值的西周青铜器之一,其355个字的铭文完整地记录了晋候苏率兵随周王巡视东土、讨伐叛乱部落,并立功受赏的事件。
晋侯苏钟铭文记载的这场战争,史籍中无从查考,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详细的记录说明当时的汉字已经成熟并完成统一B.铭文反映了分封制下周王和诸侯的权利义务关系C.史籍无从查考说明该事件是晋候为表功而捏造的D.周王的重视反映了晋候享有嫡长子的特权和地位6.明末清初,在景德镇常驻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瓷器的商人,他们按籍贯、按销地划分共有八帮。
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核
心
问
题
把握主流·辐射多元
重难点一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一)追根溯源——古代中国手工业没有出现生产领域技术
革命的原因
市场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 因素 需求量不大 官营 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 压制 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政策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其征收 限制 重税 社会 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 动荡 冲击巨大 技术 水平 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难以得到交流提高
[系统认知] 全面认识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 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1)从行业和区域上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
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
(二)民间手工业 1.生产特点
赢。”反映了古代家庭手工 业生产成本低,自给自足。
(1)家庭手工业 :作为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
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3)田庄手工业:由田庄经营,涉及纺织、农具、兵器修造等,
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1)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提供物质基础。 (3)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5)金融:纸币的出现和使用的促进。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表现 (1)西汉:由于开通陆地、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
二史料探史——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史料一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①。东北半城皆 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②……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 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③。无 主者黎明立桥以待④。
高三历史复习之历史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政治 经济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制度不 断成熟。
第二工业革命发生 。 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企业时代)。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全球化进入第三个阶段
思想文化 无产阶级文学高尔基等 国际关系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政治
①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并非一帆风顺,“文化大革命”,不仅给国家的 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巨大影响,而且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 ②60年代,中国的国际环境极度险恶。 70年代,随着中国的国际声望日益提高,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 席位,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也与中国恢复、建立了外交关系。
经济
①在中共“八大”决议的正确指引下,“八字方针”开始进行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 ②经济建设也在曲折中发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等“左”倾错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十年“文革”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③思想:
A.开始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的抵抗派和地主阶级的改良派) B.民主思想开始产生(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
④社会:易服;报刊;铁路、轮船航运;邮政、电报
实用文档
2、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5--1912) ①经济:
A.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政 治舞台。
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诞生了经典力学。
中国历代官营经济
中国历代官营经济中国历代官营工商业(姓名:卢方辉专业:国际法学号:081923)引言:本文力图对我国古代一直到近现代的官营工商业如何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给读者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和梳理,对我国古代到现代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和重要朝代的官营工商业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通过这样的分析试图让读者了解我国国有资本垄断的历史渊源。
一: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官营工商业由于夏朝是从原始社会刚刚进入奴隶社会,国家机器不是太完善,官营工商业主要集中在是供宫廷和国王使用的领域。
那时候民间的工商业开始发展,贝币作为主要货币开始使用。
商朝和西周时期,贝币开始普遍使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工商业由官府垄断经营,全部工商业为官营国有。
自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工商食官”格局被逐步打破,在官府继续经营官营国有工商业的同时,民间私营私有的工商业开始出现并发展,形成官营国有工商业和私营私有工商业并存的新格局。
春秋初期,随着“工商食官”论的瓦解,山川鱼盐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私营工商业逐渐获得发展。
虽然这时有齐国管仲的专山海政策和战国时秦国的政府控制工商业,但都为时较短和仅局限于某些个别地区,因此,对山泽之利采取放任私人经营、官取其税是此时期发展的主线。
总而言之,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社会秩序发生了空前的巨大变革,商业经济在此期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特别是在战国时期,越来越多的平民凭借自身的勤劳与才智通过经商而拥有巨量的财富。
正是由于大量平民参与商业的经营活动,尤其是其中不断涌现出富商大贾,所以商业的勃兴不仅改变了社会的结构,更主要的是使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私有制早已确立,商业也就逐渐摆脱了原始的形态,成为社会分工的一个部门,亦是社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笔者认为正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官营工商业在社会中占的比重比较小和私营工商业的高度发达是出现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上百家争鸣的根本的经济原因。
因为私有经济的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追求平等,也容易形成市民社会。
我国古代手工业管理制度
古代手工业及其管理制度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今天由我对中国古代手工业及其管理制度这一讲进行简要讲解,希望不辜负大家宝贵的时间。
手工业发展及其管理制度在历史学研究是冷门,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相关论著少之又少。
在这一课题内部唐宋以来的研究远远多于唐代以前,这其中固然有研究材料缺乏的缘故,但研究者对这一课题的漠视和研究成果较难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今天仅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说明:一是对中国古代手工业部门进行梳理,对比较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比如制陶业、制瓷业、纺织业、冶铁业、造船业、制盐业进行说明;二是我国古代手工业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其中以宋代冶铁冶为中心进行简要考察;三是以近代广州外销画(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十九世纪中国市井风情——三百六十行》和《18—19世纪羊城风物——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藏广州外销画》中的图片为参照),对茶叶、瓷器和丝织品的生产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梳理下我国古代的手工业部门。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手工业是从农业、畜牧业中分离出来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那么手工业是什么时候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呢?根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7000—4000年)的文化遗存中我们发现有漆黑发亮、薄如蛋壳的陶器,还有精致的骨器、玉器、象牙器和丝织品(甘肃临夏大河庄和秦魏家墓葬/钱山漾遗址),这些手工艺品的的发现使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原始公社晚期,手工业已从农业、畜牧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这一时期制陶技术已渐趋成熟,纺织技术可能已经发明出来。
夏商周时期,人们对自然地改造能力进一步增强,制陶技术更进一步提高,纺织业在西周也成为一项重要的手工业,酿酒技术也开始出现。
当然作为国之大事的“祀”和“戎”所需要的青铜礼器与兵器、玉器和车马器等在官方的主持下也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当时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制陶业、青铜铸造业和纺织业:一、制陶业。
陶器制造业是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手工业部门之一,传统的观点也把制陶术的出现看作区分新旧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1.《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没被完全执行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工商食官”是指西周时期手工业者和商人由官府供养,当然手工业者和商人生产经营的成果全部归政府所有,说明当时的手工业被官府垄断,答案选A。
BC两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D项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西周的工商食官【名师】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官营手工业、私人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呈现不断萎缩状态;私营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到明朝中后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地域分布广,生产规模大,分工细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
(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欧非地区,广受赞誉。
(4)到明朝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5)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有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和产品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
(6)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制约。
2.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答案】C【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种现象是中国古代商人的典型代表。
可知,这会导致本来用于商业的资本缺乏,最终影响到扩大再生产环节。
从长远来看,会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AD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B项有一定道理,但不符合题干“对经济发展”要求。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部分-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第一部分中国古代的政治【记忆导图】【思维导图】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封对象——,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②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大了,开发了。
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核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官僚政治体制取代体制。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军事: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政治: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思想上:推行:“,”,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六、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古代的商业贸易专题专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专练——古代的商业贸易(基础精炼)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0分)1. (本题4.0分,福建省三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在古代中国经济社会中常用的专有名词,诸如“工商食官”、“盐铁专营”、“漕运制度”、“景德镇官窑”、“江宁织造”等。
这些专有名词,反映了古代中国A.别具特色的手工业技术B.官商合流局面的出现C.封建官府的垄断性经营D.官营和民营竞争激烈2. (本题4.0分,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单元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课时练习(2))西汉时期社会形成了一个普遍流行的概念:“用贫求富”之道,“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这表明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终止C.农业发展受限D.对外贸易空前活跃3. (本题4.0分,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在宋辽交往中,《周礼》《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国,迁移默化地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这体现了榷场的设置()A.结束了宋辽的敌对状态B.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C.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D.展现了中原文化的优越4. (本题4.0分,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桥夜市:“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干脯。
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等,每个不过十五文。
至朱雀门,白肠、红丝、辣萝卜等”。
马街夜市和“瓦子”周边,贩卖各类小吃不计其数,丰富多彩。
由此可见,宋朝()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商业活动脱离政府监管C.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夜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5. (本题4.0分,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①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②一些地方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④官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 (本题4.0分,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咖啡由原产地非洲向世界各地传播过程时间传播过程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传播到欧洲17世纪中叶后传播到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传入拉丁美洲据此可知A.物种交流集中于彼此邻近地区B.物种交流提高了各地的抗饥荒能力C.商贸活动发展促进了物种交流D.经济作物传播速度比农业作物要快7. (本题4.0分,河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测历史试题)1538年,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运用数学原理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地图投影方法——墨卡托投影。
西周的手工业(制玉)“工商食官”制度
西周的手工业(制玉)“工商食官”制度历史西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就是工匠和商贾都是官家(贵族)的奴仆,主要为封建领主贵族的政治或生活需要而从事工商活动。
由于商品经济不发展,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极少。
西周的官府有“百工”。
百工就是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
当时的主要手工业有青铜铸造、制陶、制骨、制玉器、制革,还有木工、竹工、漆工、丝织等等。
青铜铸造业是西周时期的主要手工业,其技术继承了商代而有所发展。
器形和数量都比商代增多。
主要青铜器有礼器、兵器、手工工具、生活用具和车马饰等。
在考古工作中发现有西周青铜器出土的省份很多,如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辽宁、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都有发现,不少铜器铸有铭文。
西周前期的大盂鼎高约一公尺,重153.5公斤,有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二十三年策命其臣盂、并赏赐给他奴隶和其他财物的情况。
西周后期,铜器的数量大增,带铭文的铜器更多。
周宣王时的毛公鼎有铭文497字,记载了宣王诰诫和赏赐其臣毛公的情况。
有些铜器的铭文,记载着封建贵族赏赐、赠送、交换、赔偿土地、奴隶或其他财物的情况,也有记载战争的。
这些铭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的一些重要情况。
制陶业也有发展,除制作一般陶器之外,原始瓷的制作也有进步。
在考古工作中,先后在陕西西安、河南洛阳、安徽屯溪、江苏丹徒,都有发现。
纺织业有家庭副业,也有专为贵族们的生活需要而生产的。
所用原料有丝、麻、葛和羊毛等。
丝织业的发展较快,大约在西周后期,出现了锦,锦是一种用复杂技术织成的比较名贵的丝织物。
用麻、葛织成的布,其种类也很多。
有些织物染成各种颜色。
工商食官名词解释考研
工商食官名词解释考研
工商食官是商周时期的一种官营手工业制度,也是政府垄断手工业生产的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工商业者都归国家管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
在西周,王室和各诸侯国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占有大量手工业者即“百工”,并设工官管理。
作坊内设有监工,督促众工劳动;生产用料及食宿皆由官府提供,按工师设计的官方“图程”生产各种器物,“工有不当,必行其罪”。
这一制度实质上是政府为了控制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将工商业者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工商食官的考研资料获取更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名词解释工商食官
工商食官名词解释
“工商食官”是商周时期农村公社制度存在的前提下工商业的一种发展模式,同时也是国家对工商业的一种管理制度。
国家通过这个制度实现对商周时期手工业、商业的垄断,手工业者与商贾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且其产品与经营主要为贵族统治者的政治或生活需要服务。
当时的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要地位。
商周时期工商业繁荣,手工业商业发达;井田制度决定了工商业者的组织形式,促进了“工商食官”的形成。
制度成立早期,政府出面组织大规模生产经营,对于创造社会价值,发展生产力和促进技术进步,有着重大的意义。
但后期,由于官府的垄断,使得“工商”的积极性和独立性下降。
此制度盛行于西周,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营手工业的出现和官营手工业效率低下等原因渐渐衰落,战国后期彻底终结,但演化的官营手工业依然存在,明中叶后被民营手工业超过。
其制度和中国封建社会以来的经济指导思想——重农抑商相比,具有很鲜明的对比:其性质一个是奴隶社会下的对商业的管理制度,目的是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另一个是封建社会下对商业的压制,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防止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习题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解析1、A 材料中工商食官是指西周时手工业者和商人由官府供养,当然手工业者和商人生产经营的成果全部收归政府所有,这说明当时手工业被官府垄断,故答案选A。
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和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方式,两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
【在春秋战国之前,无论是手工业者还是商人,均有官府供养,收入所得自然也归官府,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之后,真正意义上的个体自由商人才出现,而传统手工业者伊朗受官府严格管理和人身控制】2、C 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出现于春秋战国。
3、C 由于材料中“制止弃农经商”,指的就是重农抑商的含义:重视鼓励农业生产,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4、B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5、B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①②③⑤正确的,都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④工商食官是西周建立起来的官营手工业和商业制度。
6、B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麦黄种麻,麻黄种麦”强调了工作时间和季节的重要性;“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用粪犹用药也”强调的是施肥的重要性。
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为达到高产,由此可知题干中材料主意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7、选C。
本题题干有两个限定:一是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二是内容,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分封制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且于西周晚期遭破坏;②属于生产力的变化;③属于经济基础的变化;④属于阶级关系的变化,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引发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其中①不符合题干的条件的限定,排除①,正确答案应是C项。
8、D“重农抑商”政策消极影响: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9、D “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直接目的:确保赋税和兵役徭役的征派;根本目的: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工商食官:商周时期实行的商业制度,官府垄断手工业和商业,不得私人经营手工业。
一切工商业都是为了满足贵族的需求,手工业者和商贾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政府向手工业者和商贾发放银两,手工业者和商贾创造的财富,价值由官府支配。
2、市坊制:中国古代官府对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的制度。
从西周到唐代,城市建置的格局。
一直是市(商业区)与坊(即住宅区)分设,市内不住家,坊内不设店。
唐中期市坊制崩溃。
3、厢坊制:宋代的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制度,首先在汴京分十个厢,121个坊。
厢里住宅,商铺混合,每厢由若干厢史管理。
厢坊制有两个突破:1)打破了空间上的约束;居民区与工商业区不再有区别;2)打破时间上的束缚,后来推及全部城市。
4.牙商:根据商人在流通中的地位分类,把商人分为行商和坐商。
牙商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商人,作为买卖双方的中介。
牙商出现于战国,宋朝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牙商空前活跃。
5.盐铁专卖:盐铁官营,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
盐铁专卖是封建国家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其收入是历代政府的主要财源之一。
6.票号:清代以经营汇兑业务的信用机构。
清代商品货币经济发展活跃,去外地经商的商人增多,银票不易携带,票号应运而生。
7.朝贡贸易:存在于古代中国,东亚,东南亚之间的一种合作制度。
通过官吏使节的往返,互相赠发礼物从而实现维护双方关系和谐。
但是因为制度本身存在缺陷,这种贡和赐的关系实际并不是等价的,最终引发了双方的矛盾和冲突。
8.广州十三行:鸦片战争之前,广州专营对外贸易的行商,又称洋货行,洋行,外洋行,洋货十三行。
十三行的数目经常发生变化,最初为13家。
1、贾人不得衣丝乘车:汉高祖刘邦重农抑商的政策,刘邦规定商人不得穿丝绸坐车,不得
操兵器。
商人囤积居奇,使得物价上涨,百姓饿死无数。
2、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西汉初期,以京师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
当时全国形成十个经
济区域,关中是政治经济和贸易中心。
关中人口占全国的30%,土地只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财富却占了全国的6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茶的运销频繁数量大。
茶叶是唐朝的新产品,中唐时期成为主要
生活必需品。
茶税成为政府的主要收入,为富商大贾服务。
4、扬一益二:唐朝城市繁荣,东部和南部以扬州为首,西部地区以益州为主。
扬州是东南
部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朝贡贸易的中转站,对外贸易的站点,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益州是水路交通要道,聚集了许多能工巧匠,丝绸上等,经济地位及仅次于扬州,当时谚语称“扬一益二”。
5、有明盐法,莫善于开中:朱元璋利用开中制实行盐法,鼓励商人运输粮食到边塞换取盐
引,给予贩盐专利的制度,允许盐商垄断官盐运销。
6、衣披天下:宋代棉布衣被天下,黄道婆改良了中国的纺织技术,被誉为中国的纺织之母,
18世纪到19世纪,中国的棉布远销欧美。
7、富甲天下:元末时期,地方相传沈万三通过海外贸易而富甲天下,明清时期,朝廷实行
海禁,不得对外贸易。
8、白兔儿商标:北宋时期山东济南的功夫细针,专门做了一枚印刷商标的铜板,以白兔为
标,是我国最早的商标。
说明北宋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了假冒伪劣商品,商业竞争激烈,商家开始注重包装。
以商标宣传自己的产品,经营理念有很大的进步。
9、郑和下西洋:在中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建立友好关系。
此图描绘
了访问30多个国家,宣扬明朝政府的威德,接受各国礼物。
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
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给西方国家带去了经济实惠。
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没有发动民间的商业贸易,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
10.南都繁会图:描绘了明代的南京,经济发展快,永乐迁都后仍未陪都。
经营货物品种繁多,这里水陆交通方便,四面纺织发达,商业经济十分繁荣。
这幅《》生动的描绘了南京当时的盛况,画面从右至左,由郊区农村田舍开始,以城中的南市街和北市街为中心,表现纵横的街市,市面店铺林立,标牌广告林林总总,车马行人摩肩接踵。
充分反映了明代城市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11.元代的对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元代国土面积广阔,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许多国外使节来朝贡;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前期西北陆路贸易和东南海路贸易同时并进;后期以海路贸易为主;之前,主要实行中介贸易,元代时期,开始与西方进行直接贸易。
12.遣唐使—目的: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
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
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作用:引进唐朝典章律令,推动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其次是汲取盛唐文化,提高日本文化艺术水平;特点:两国政府间礼品的赠答是彼此获得对方商品的渠道;遣唐使的活动扩大了两国监管方贸易的规模;遣唐使的购物活动活跃了唐代市场,并扩大了交易范围。
13.市舶司。
:市舶使:唐代,唐高宗显庆六年(661)创设市舶使于广州,总管海路邦交外贸,派专官充任主市舶司事,以招徕海中蕃舶。
职能:官名。
主管征收出入口关税,检查船只有无违禁品,保管进口货,收售专卖品。
代表宫廷采购一定数量的舶来品,管理商人向皇帝进宫的物品,对市舶贸易进行监督和管理。
市舶司:两宋时期的官僚机构;职能:在对出境商船的管理;对进港商船的管理;对进口商货的抽分和博买;保管,运送和卖出的职能;保护和招徕外商的职能。
14.北宋钱荒:铜钱被富商大贾大量储藏沉淀下来,退出了流通界;铜钱被销毁制造铜器,或改铸为质量低劣的伪币;钱币大量外流,有去无回;王安石推行免役法,以免役钱。
助役钱,免役宽剩钱的形式使大量钱币流回国库。
15.中日两国商船贸易:北宋—日本在藤原氏专制下,实行专政,闭关锁国的政策。
只有宋代的商船前往日本,日本的商船不准进入宋代;南宋---政权落在平原两家,政府开始奖励中日贸易。
贸易政策由闭关锁国走向开放。
日本的商船开始前往中国;但是南宋禁止日本商船在明州港以外的港口靠岸;日本不准宋船年年来日本,交易是要通过日本的太宰府与日本接触;中日两国间的贸易日益频繁,体现了两国对贸易的重视。
16.熙宁变法:又称王安石变法。
均输法:源于桑弘羊均输官的派遣,明确了任土所宜的原则。
熙宁二年,实施均输法,主要在东南六路开展。
凡籴买,税收,上贡物品,都可以徒贵就贱,用近易远。
既保证了朝廷在物资方面的需要,又节省了购物数额和运费,还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市易法:有朝廷设置专门的机构直接吞吐物资,参与交易,平抑市场物价的一种政策,来源于桑弘羊的平准法;青苗法:熙宁二年实行青苗法,针对在农村中活动的商人而设立,放钱收粮,有预购性。
17.流通中商人:行商—负而贩卖,外地商人四处游走,贩卖商品;坐贾—一般为当地商人,拥有自己的摊位和商铺,从事商品的批发和零售;牙商—中间商人,作为二者的中介,分为官牙和私牙。
18.清代的对外贸易政策:1、清楚地海禁政策:于通之中,申禁之法,清政府有条件的禁止
海外贸易。
三令五申,片板不得下海,防止汉人与郑氏家族勾结;顺治年间,颁布迁海令,规定从山东到广东,凡离海30到50里的住户一律后退,烧毁建筑和住宅。
除了少量的贡舶贸易,禁止一切贸易活动;2、海关的设立与对外贸易的控制。
--康熙23年设立四海关政策: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管理往来商船和负责征收赋税。
--乾隆22年,由于四海关费用大,不安全只限广州一地对外贸易:限制商人自由经营;限制商船的规模,用和建造;对出口货物的品种,数量进行限制;限制贸易对象;实行公行包办洋务的制度。
3限制外贸的主要原因:中国封建王朝重农抑商的延续,闭关锁国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中国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理。
隔绝人民与外界的联系,以利于专制统治,闭关锁国政策市清朝统治着民族狭隘性的表现;同时,明中后期,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也是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
19.明不同时期海禁政策:朱元璋在东南沿海宣布海禁。
为了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海禁,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永乐时,海禁政策一度放宽,伴随郑和航海海禁政策曾告取消;正德嘉庆年间,又封闭沿海各港口。
隆庆年间,又逐渐放开了海禁。
20.晋商:开中制:明代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贩盐专利的制度;得天独厚的交通地理优势是晋商成功的客观原因。
晋商就是从明代开始,做边贸生意渐渐壮大的;明代晋省南部地狭人稠是把晋人逼向商业领域的根本原因;明代政府为了北边各镇筹集军饷而推行的开中制为晋商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机遇;重商的风气是晋商能够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