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淞沪会战形势图
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从1937年9月开始,历时2个 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 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 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 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 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共28万余人,伤亡 10万人以上。11月初太原失守,会战以中 国失利告终。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 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第三次长沙会战形势图
2.正面战场的影响
(1)极大消耗日军实力, 挫败日军速战速决企图, 对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起 了决定性作用。
(2)打击日军的侵略气 焰,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敌 意志。
(3)由于中日国力军力 的巨大差距,正面战场军 民的英勇抗战未能阻止侵 略者步步深入,广大国土 沦陷,中华民族仍处于危 难之中。
• 此战法有三种手段:一是袭击,打击驻守之敌;二是伏击,主要是打击行进中的敌人; 三是阻击,主要是高度分散,严密隐蔽,择机击毙敌人。
3.敌后战场的抗战
军事上 经济上 政治上
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牵制在华日军一半以上兵力 怠工、罢工,破坏日军掠夺中国资源实行“以战养战”的部署 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 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 的中流砥柱。
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 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核心素养
时空 了解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等 观念 抗战史实,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二)表格梳理正面战场的战争教师:向学生展示表格内应填写的内容,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与自己所填写的内容进行核对(三)探究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国民政府告全体上海同胞书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后,日本侵略者停止了向国民党战场的战略性的进攻,逐渐地将其主要军事力量移到了解放区战场。
从这时起,国民党政府开始了它的政策上的变化,将其重点由抗日逐渐转移到反共反人民。
它采取了对日消极作战的政策,保存军事实力,而把作战的重担放在解放区战场上,让日寇大举进攻解放区,它自己则“坐山观虎斗”。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教师: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的作用(一)过渡到敌后战场教师:请学生看教材150页“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向学生讲解战争形式的变化,解释何为“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打击日军的相关史实(二)通过解读左权的家书认识敌后战场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
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
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
今年没有种花,也很少打球……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左权致夫人刘志兰教师:给学生半分钟时间仔细阅读家书,向学生提出问题1.“左权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2.“生存条件为什么会这么艰难?(是谁造成的)”3.“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政策或措施?”4.“这封家书体现了左权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学生回答并给出答案。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3)徐州会战(1938.1—5)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
李
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宗
仁
共歼敌1.8万人,缴获战车40余辆,装甲车70余辆, 大炮50余门,以及其他武器和军用物资。…给侵 略者的嚣张气焰以有力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 人民的抗战士气。…中国军队损失1.95万人 。 — —《大江南北:抗日战争十四年全记录》
一、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军事上:组织大规模会战 结合教材P148页-150页,概括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有哪些? (1)淞沪会战(1937.8.13-11.12)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 实行自卫,抵抗暴力。……中国决不放弃领土 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 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8.14)
——王明《坚持抗战国策克服投降危险》
“须知数十年来,中国军事经济,在 物质上看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上亦 幼稚不完善。” “中国没有一件能与日本 比拟,如果战争扩大并延长下去,日本自 然也感到困难, 可是日本感觉到痒的时候, 中国已痛不可忍了!”
——《汪精卫传》
王明
中国速胜?
vs 中国必亡?
汪精卫
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1、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聂荣臻在山西五台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抗
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辟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抗日根据地主要包括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 山东、苏南、皖东等,开展游击战争。
意义:配合正面战场,牵制在华日军一半以上兵力。
地道战
地雷战
③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
(2)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华北,彭德怀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清晰性、简洁性和结构性。布局上,我将采用以下方式:
1.标题区:板书顶部写明课程标题,以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2.知识框架区:左侧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
3.详细内容区:右侧详细记录讲解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如事件、人物、战役等。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强调历史使命,使学生明白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战役和胜利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日本侵华的原因和我国当时的国情。
(2)抗日战争的过程:重点讲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等。
1.学生自我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理解深刻,哪些地方还有疑问。
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3.互评互议: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讨论,通过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4.反馈作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指出他们在作业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他们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历史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学习成果分享: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学习成果,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重要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的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的氛围和历史的沉重。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
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
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共产党领导——全面抗战)
李宗仁,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 取得的最大胜利。 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共毙伤日军近四万人; 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2.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
阶段,正面战场继续奋勇抗击日军。
沦 陷 区
4.军事上——敌后战场的抗战
• A背景: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日军集中兵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 后抗日根据地。
• B时间:1940.8-12 • C地点:华北
• D关键人物:彭德怀 • E特点:
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 标的进攻作战
• D关键人物:彭德怀
• E特点:
• 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
• 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
百团大战形势图
5.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背景:日军対根据地的“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华北乡村 变成一片焦土。敌后抗日出现严重困难(1941—1942)
原因 日军侵略不断加深; 保存抗战力量 方向 华北、东部沿海 → 西南西北大后方
迁移 政治:1937 年 12 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
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陪都。(政治基础)
(备好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精品课件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一枚原子弹, 8月9日,向日本长崎投下了第二枚原子弹;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8月9日,苏联进入中国东北,迅速消灭日本关东军。
解放军战场展开全面反攻。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2、日本投降
1943年4月,墨索里尼被处决; 1943年9月,意大利法西斯投降;
1937.9-11初 太原会战
2
1
1937.8.1311月中 淞沪会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淞沪会战 2、太原会战 3、徐州会战 (1938年1月—5月)
台儿庄大捷:中国军队在台 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 ,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 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 取得的最大胜利。
1937.9-11初 太原会战
1937.9-11初 太原会战
1938.1-5 徐州会战
2
1938.6-10 武汉会战
3
4
1
1939.91942.6 长沙会战
5
1937.8.1311月中 淞沪会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7、战时内迁(工业、高校)
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 生带着书籍和实验设备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这些壮举,鼓舞了全国 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1945年4月,希特勒自杀; 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 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战场名称 欧洲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小计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3.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使学生明白历史的重要性,懂得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策略
()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场景,如战场图片、视频片段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历史知识竞赛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民族精神的教育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百团大战等,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案例背景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各族人民在国共合作抗日的旗帜下,团结一心,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进程。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全民族抗战的伟大精神,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历史素养。
2.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从国际形势、国内政治、军事战略等多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探讨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强调全民族抗战对于民族精神、国家命运的重要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重大事件等,使学生深刻体会抗战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讨论话题,如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等。
《全民族浴血奋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PPT课件
三、百年终雪耻——抗战的复兴性
2.抗日战争胜利意义P145
①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 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 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新增内容)
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 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1937年《大公报》的一篇社评:“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 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 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
中国的持久抗战使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 打破了日本的“北进”(苏联)计 划,迟滞了日本“南进”(英美)的步伐,使世界法西斯势力的战略配合的企图不断落空
——选自唐培吉《论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的意义》
中国抗战阻止日本“北进”,迟滞了日本“南进”,有力支援了美苏
二、东方主战场——抗战的世界性
“如果日本进军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
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 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一、国共同抗战——抗战的全民性
二、东方主战场——抗战的世界性
三、百年终雪耻——抗战的复兴性
一、国共同抗战——抗战的全民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界、产业界,在后
方努力工作,海外华侨输财助战,一切抗日政党,除了那些反人民分子外,都对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938年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时提出了“二期抗战,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主 张,同时他采纳朱德的建议,在南岳开办了一个国民党游击干部训练班。中国共产 党先后派30余人参加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游击战战略、战术的培训和政治思想工
作。材料表明 ( B )
A.抗战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 B.国共两党坚持团结抗战 C.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国民党放弃片面抗战路线 解析 材料表明蒋介石采纳了朱德的建议,创办国民党游击干部训练班,中国共产 党派人参加教学工作,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故B项正确。A、C、 D三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3 | 广东主战场
全民族抗战
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及海外华侨积极抗战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 1942年初,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⑦《 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世海外战场开辟 中国远征军开赴⑧ 缅甸 , 救援撤退的英军
开罗会议 中国的 贡献
1943年11月召开,通过了《开罗宣言》 中国给予盟军战略、资源、情报支持 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
| 全面认识“两个战场”的关系
情境 1939年1月2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提出:“八路军的这 些成绩从何而来?……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 从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 样大的成绩。” 问题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的关系如何? 提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程标准: 1.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东方主战场。 2.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 1.运用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正确分析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2.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课件5: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937年9-11月
太原会战
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是抗 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 的一次战役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 1938年1-5月 徐州会战
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1938年6-10月 武汉会战
1941年12月
第三次长 沙会战
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 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 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召 1945年4至6月,在延安举行,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开
内 提出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 容 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意 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 义 了空前的团结
2.日本投降
(1)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8月初,美国在日本投下原 背景 子弹;苏军进入中国东北,迅速消灭日本关东军。
3.右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中 的一次重要战役。下列对此次战役理解 正确的是( )
A.鼓舞了民族抗战的士气 C.中原解放区遭到了突袭
B.日本大规模南下的企图被阻止 D.山东解放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4.1938年10月底,蒋介石发表《为国军退出武汉告全国国民 书》,指出:“盖抗战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得失,而 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量”,号召全国同胞继续贯彻持久 抗战、全面战争、争取主动之一贯方针,造成最后之胜利。可 见,武汉会战( ) A.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B.推动了全面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C.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计划 D.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首次大捷
8.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以下史实能证明
此结论的有( )
①十几万中国华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承担战勤任务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8张PPT)
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
唯一战场
小计 4年8个月零8天 3年10个月17天 3年8个月26天 13年11个月16天
25天
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沉重打击侵缅日军,有力 支援了盟军对日作战及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
反法西斯侵略的重要力量之一
《历史地图册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地图出版社,2019年版,第58页
—蒋介石庐山《最后关头》演说
二、全民族的抗战
(一)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建立原因: 必要性:日本侵华的不断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标志:1935年华北事变)
(一)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建立过程:
①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以民族革 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②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1935.12 中共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④1936.1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标志着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⑤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递交《国共合作宣言》 ⑥1937.8 “八一三事变”次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要抵抗暴力; ⑦1937.8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变中共军队
——王树增《抗日战争》第一卷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太原会战 武汉会战
徐州会战
淞沪会战
②重大战役
A、淞沪会战(1937.8—1937.11) 评价:战败,但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为民族工业内 迁争取了时间,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课件2: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干渠施工方案干渠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灌溉、排水以及供水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合理的干渠施工方案不仅能够提高工程效益,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干渠施工方案的一些重要要素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首先,干渠施工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水流情况和地理环境。
在设计阶段,需要对当地水资源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水流情况的了解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合适的渠道坡度和宽度,以确保水流的稳定和畅通。
同时,地理环境的特点也应该被充分考虑到方案中,例如地质状况、土壤特性以及地表水的分布情况等。
这些因素对干渠的施工和维护都具有重要影响。
另外,施工方案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选择和工程技术。
为了确保干渠的长期使用和稳定运行,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耐久、耐腐蚀以及经济实用的材料会是首选。
在实际工程中,常用的材料有混凝土、钢材、塑料等。
此外,工程技术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例如,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比如机械化开挖和垂直坍塌施工技术等。
除此之外,施工方案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生态问题。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减少土壤侵蚀、水体污染等负面影响。
因此,在设计阶段,可以考虑设置沉淀池和过滤装置等措施,以减少泥沙和有害物质的流入水体。
同时,在干渠两侧可以适当设置绿化带,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此外,施工方案还需要考虑到工程的可持续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干渠的使用寿命也应该考虑得更长。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考虑在施工过程中运用节能技术和再生材料。
例如,可以采用太阳能发电设备供电、减少材料浪费等措施。
这些举措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消耗,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对工程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一个合理的干渠施工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水流情况、地理环境、材料选择、工程技术、环境保护以及工程的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如果能够合理制定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实施,将能够提高工程效率、降低成本,并对当地的水资源与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图片展示】中共七大会场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完成下表。
时间
1945年4-6月
地点
延安
内容
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会议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加强根据地建设
【教师活动】结合课件,讲述共产党在经济、政治上加强对根据地的建设。
【视频播放】学思之窗《延安颂》
【教师活动】通过表格对比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区别与联系。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区
别
领导者
国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
阶级利益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代表中华民族的根部利益
战场范围
国民党统治区
敌后根据地
新课教授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片面抗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9—140页,找出相关信息,完成表格内容。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回答内容进行补充讲解。
【材料展示】毛泽东《论持久战》节选。1938年6月,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三)东方主战场
1、数万华侨支援抗日
【图片展示】陈嘉庚,师简述人物。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法西斯集团为称霸世界发动的侵略战争。通过教材梳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过程。
①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②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课件1: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3)内容:_①__②__③__④__。(填序号) 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②提出了党的政治 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 主义的中国 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选 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4)影响: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_毛__泽__东__ _思__想__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③两个战场是互相依存、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系, 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史料实证
主题二 抗日战争的胜利 1.抗日战争的特点 史料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 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 权……
问题思考
“中、英、美三国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 止……日本自中国人所得到的所有领土,比如满洲、台 湾及澎湖群岛,应该归还给中华民国。”上述材料最早 出现于哪一文件? 提示:1943年的《开罗宣言》。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1)背景:为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 败_日__本__侵__略__者__、建设新中国作准备。 (2)召开:1945 年4至6 月,在_延__安__举行。
会战 时间
第三 次长 沙会
战
_1_9_4_1_年12 月
地点 长沙
地位(影响)
长沙会战的胜利,在 国内外产生了积极 影响
2.中国共产党的抗战: (1)1937年9 月,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寇,取得_平__型__ _关__大__捷__。 (2)1938年6 月,_毛__泽__东__发表《论持久战》,科学论证了 中国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 论。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5.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問題,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高历史素养。
4.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2.设定合作任务,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4.结合时事,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认识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应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主要战役和重大历史事件,使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
2.分析全民族抗战的形成的史实和意义,介绍国共合作抗日的历程,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珍惜和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增强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提高学生的讨论效果。
4.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在案例中,我以时间为线索,将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局部抗战、全面抗战和反攻阶段。通过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重要事件的阐述,使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发展脉络。此外,案例还重点介绍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包括: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二、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4.学会分析历史事件,从多个角度审视抗日战争,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为了达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过程和方法:
1.情景模拟: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和音乐,营造抗日战争时期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英勇。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和事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得非常详细且有序。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这种设计使得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和事件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我会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和观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例如,针对台儿庄战役,学生可以探讨战役的指挥策略、战斗过程以及战役对整个抗日战争的影响。
纲要上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9张PPT)
山东海阳民兵的 地雷战
冀中冉庄民兵开展 地道战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八路军总部公布的《百团大 战总结战绩》称:毙伤日军 20654人,毙伤伪军5155人,俘 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 消灭日伪据点2993个,缴获大批 武器器材,破坏铁路948里、公 路3004里……此役八路军指挥员 伤亡达1.7万余人。
苏对日作战 1945年8月9日 1945年9月2日
25天
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
唯一战场
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沉重打击侵缅日军,有力 支援了盟军对日作战及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
《历史地图册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地图出版社,2019年版,第58页
反法西斯侵略的重要力量之一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全民族
浴血奋战
国民党
(台儿庄战役、武汉会 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
共产党
(开展游击战配合正面战场; 百团大战;
根据地民主建设等)
各界民众投入抗日洪流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东方主战场
➢ 反侵略性 ➢ 大国地位 ➢ 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毛泽东选集》第3卷
实行“三三制”原则有什么作用?
坚决打退 重建新四军的军部
巩
国民党反 公布事实揭露阴谋
固
中
共高潮
共
抗 日
的
经济:
民
应
减租减息土地政策
族
对
坚持敌后游 击战和根据
地建设
大生产运动
政治: “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统 一 战 线
整个抗日战争,是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做战略配合,共同抵抗日本侵略……正面战场虽然败仗 居多,牺牲惨重,但是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 图谋。因此,对正面作战的军人,我们要肯定他们的功 绩,高度评价他们的牺牲精神。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 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 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同学们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改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关键战役。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3.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实证、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抗日战争胜利的深层原因,特别是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战争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为后续学习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情感基础。
2.提出问题: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这场战争有什么了解?为什么说它是全民族的浴血奋战?这场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理解:学生能够掌握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关键战役以及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全民族抗战的形成、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相互配合,以及国内外抗日战争的历史贡献。
3.史料实证,培养能力:提供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实证,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4.课堂讨论,激发思考: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5.情感教育,弘扬精神:结合教学内容,关注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感受民族自尊、自信和自豪,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课件4: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确保滇缅公路交通线(抗战输 血管);解救缅甸被围英军 该路平均每日可从缅甸运输600 吨物资,每日行车600辆。在3 年多时间内,共运入军用物资 近50万余吨,汽车1万余辆。
5.武汉会战(1938年6月中旬—10月下旬)
材料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 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 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 国政府屈服。
中国方面认为,预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 停止抵抗。中共在徐州会战前就提出,派周 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等领导干部到 武汉。
抗战期间,平山县累计1.2万名青壮年参加八路军,7万多人参军参战,缴 纳救国公粮4533万公斤,做军鞋57万双,做军被14.4万床。
正像这首支前民谣所唱的:“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 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3)军事上: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知识补充:敌后战场的作用:
(1)敌后战场从1941年后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中国抗日的 重心。 (2)敌后解放区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大反攻的战略出发地和争取抗战 最后胜利的战略基地。 (3)实行了正确的政策,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各种群众抗日团体, 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抗战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坚持敌后抗 战,夺取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4)实行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人 民军队在抗战中大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
3.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