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最新注会审计学习笔记
2023年新版最详细的CPA审计复习笔记
第二章审计计划(五)第三节审计重要性【考点二】财务报表整体旳重要性(一)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旳重要性旳总体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方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旳重要性,以便可以评价财务报表整体与否公允反应。
(二)财务报表整体旳重要性旳含义假如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也许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做出旳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旳。
教材P34图2-2计划旳重要性与实际执行旳重要性【解读】如图2-2所示,财务报表整体旳重要性相称于“杯子”左边旳“A”,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过程中,应当首先评估财务报表整体旳重要性(“杯子”中旳“A”)。
(三)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旳重要性旳措施1.基本措施注册会计师一般先选定一种基准,再乘以某一比例作为财务报表整体旳重要性。
如图2-2所示:图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旳重要性2.选择基准注册会计师在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如下原因:(1)财务报表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2)与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旳财务报表使用者尤其关注旳项目(如为了评价财务业绩,使用者也许更关注利润、收入或净资产);(3)被审计单位旳性质、所处旳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4)被审计单位旳所有权构造和融资方式(例如,假如被审计单位仅通过债务而非权益进行融资,财务报表使用者也许更关注资产及资产旳索偿权,而非被审计单位旳收益);(5)基准旳相对波动性。
3.审计实务中较为常用旳基准举例(教材P32新增表2-1)4.审计实务中确定比例时应考虑旳原因(教材P32新增)在确定比例时,除了考虑被审计单位与否为上市企业或公众利益实体外,其他原因也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对比例旳选择,这些原因包括但不限于:(1)财务报表使用者旳范围;(2)被审计单位与否由集团内部关联方提供融资或与否有大额对外融资(如债券或银行贷款);(3)财务报表使用者与否对基准数据尤其敏感(如抱有特殊目旳财务报表旳使用者)。
经典考题回忆【例1•2023(卷I)•单项选择题】(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基准确实定)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时一般选定一种基准。
个人笔记 脑图 2024cpa审计 第2章 审计计划
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
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所需要的其他信息
接触其认为◆必要的人员
确认的形式
管理层就其已履行的某些责任提供书面声明
【管理之责】
1.4 审计业务约定书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围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基本内容
管理层的责任
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预期形式和内容
考虑特定需要
组成部分的审计
向高风险领域分派有适当经验的项目组成 就复杂的问题利用专家工作
审计资源
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多少
何时调配这些资源
在期中还是在关键的截止日期
如何指导、管理、监督这些资源
如何进行复核
核心
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2.2 具体审计计划
风险评估程序 进一步审计程序
其他审计程序
了解关联方
2.3 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
1 初步业务活动
1.3
(审计的) 前提条件
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可接受性
财务报表的目的 财务报表的性质
满足广大/特定使用者 整套财务报表还是单一财务报表
法规是否规定了
照适用的编制基础+公允反应
就▌管理层▌已认可并理解其承担的责任 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
对比
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不存在◆重大错报
可以考虑是否向组成部分单独致送审计业务约定书
连续审计
不必每期都致送新的
进一步
特殊
变更
变更审计业务约定
被审计单位要求变更业务
环境变化 公司对原来存在误解
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不合理!!
变更为审阅业务或相关
CPA考试《审计》重要知识点归纳笔记[3]
5、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1.需了解的基本情况(1)业务类型、产品和服务的种类、被审计单位的地理位置,以及经营特点。
(2)⾏业类型、⾏业受经济状况变动影响的程度,主要的产业政策和会计惯例。
(3)关联⽅及其交易的存在情况。
(4)影响被审计单位及所属⾏业的法律、法规。
(5)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6)提供给有关管理机关的报告的性质。
2.了解的⽅法(1)查阅上⼀年度的⼯作底稿;(2)查阅⾏业、业务经营资料;(3)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产经营场所及设施;(4)询问内部审计⼈员;(5)询问管理*;(6)确定关联⽅及其交易的存在。
6、执⾏分析性复核程序(P129)1.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分析性复核有三种⽤途:(1)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
(2)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收集与账户余额和各类交易相关的特殊认定的证据。
(3)在审计报告阶段,⽤于对被审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做最后的复核。
分析性复核程序在所有会计报表审计的计划和报告阶段都要求必须使⽤,但在审计实施阶段则是任意选择的。
在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将分析性复核程序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①分析的⽬标;②分析结果的可信赖程序;③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及相关信息的可分解程度;④信息的相关性;⑤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来源、可靠性、可⽐性;⑥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⑦前期审计中发现的会计调整事项。
计划审计⼯作时,使⽤分析性复核程序的主要⽬的是使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获得更好的了解和确认资料间异常的关系和意外的波动,以便找出存在潜在错报风险的领域。
后者通常被称为“以引起注意为⽬的”的分析性复核程序。
2.在计划阶段,有效使⽤分析性复核程序必须系统地执⾏以下步骤:(1)确定将要执⾏的计算及⽐较。
在计划审计⼯作中,使⽤分析性复核程序的精细程度及范围,视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性、资料的可靠性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定。
注会考试审计科目最详细的《审计》复习笔记第01章01
第一章审计概述(一)第一编审计基本原理本编内容结构简图如上图所示,财务报表审计的最核心工作是审计证据。
具体地说:注册会计师以审计目标(1.3)为出发点,计划审计工作(2.2),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3.1),形成并归整审计工作底稿(6.3),并以此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与此同时,随着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技术手段也不断发展,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审计抽样(4.3和4.4)的技术手段,需要考虑信息技术(5.3)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本编内容结构详图最近五年,本编内容的考试热点聚焦于具体审计目标(1.3)、重要性(2.3)、函证(3.3)、分析程序(3.4)、控制测试的审计抽样(4.3)、细节测试的审计抽样(4.4)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6.3)等重要知识点。
考试题型主要体现为单选题、多选题和简答题。
本编简答题重点考查的是函证程序、重要性等知识点。
其中,函证程序(3.3)常常结合应收账款的函证(9.3)、银行存款的函证(12.3)等知识点出题。
第一章审计概述讲解内容本章考情分析本章教材以审计目标(1.3)为基础,按照审计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怀疑、职业判断等要求)(1.4),运用审计风险模型(1.5),通过合理设计并有效实施审计程序,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从而对财务报表发表合理保证的审计意见(1.1)。
本章教材核心内容示意图纵观最近五年的试题,本章内容考查了十个知识点(请见下表),均为选择题,5年考题(6套)分值合计21分,每套题平均3.5分。
预计2015年本章考试分值5分左右。
最近5年考题的考点、题型及分值【说明】本表统计信息与CICPA官方公开出版发行的纸质版《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历年试题汇编—审计》一致,也与东奥会计在线2015年《审计》真题班一致。
其中,2014年试题有(卷I)、(卷II)两套,2010年至2013年(不含2010年以前年度)试题各一套,具体试题内容请结合本课件及轻松过关一各知识点的“经典考题回顾”部分学习。
202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
202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审计是注册会计师考试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涉及到对公司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的独立核查。
202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审计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一、审计的基本概念与原则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财务信息核查过程。
审计师需要遵守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审计的定义审计是对一个组织的财务记录、报表以及相关信息进行详细检查,以确定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的过程。
2.审计的独立性审计师要独立于受审计单位,能够自主决策和进行审计工作,不受其他利益关系的干扰。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
3.审计的风险导向审计师需要关注审计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水平。
审计风险包括审计程序风险、控制风险和检验风险等。
二、审计程序与方法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方法,以有效收集、分析和评估相关的财务信息。
以下是常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1.风险评估审计师需要对受审计单位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业务风险、控制风险和检验风险等。
通过评估风险,审计师可以确定审计程序的重点和范围。
2.内部控制评价审计师需要评估受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以确定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对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程序和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
3.抽样测试抽样测试是审计师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样本的测试来评估总体的特征。
抽样测试需要审计师根据风险评估和目标进行样本选择,并进行相应的测试。
4.分析与验证审计师需要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与验证,包括对财务报表的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等。
通过分析与验证,审计师可以确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三、审计报告与意见审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需要向受审计单位提交审计报告,并发布审计意见。
审计报告和意见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和规范。
1.审计报告的要素审计报告通常包括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期间、审计方法和审计结论等要素。
审计报告需要准确完整地反映审计工作的过程和结论。
注会考试审计科目最详细的《审计》复习笔记第01章10
第一章审计概述(十)本章内容第一节审计的概念与保证程度第二节审计要素第三节审计目标第四节审计基本要求第五节审计风险第六节审计过程第五节审计风险【考点一】重大错报风险(一)重大错报风险的定义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
(二)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理解要点)(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
(2)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经济萧条。
(3)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难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认定;相反,此类风险增大了任何数目的不同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考虑由舞弊引起的风险特别相关。
2.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理解要点)(1)注册会计师应当同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2)注册会计师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获取审计证据,以便能够在审计工作完成时,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水平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
(三)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理解要点)1.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或者说,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均属于认定层次,不属于财务报表层次。
y=k/x2.某些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其认定,固有风险较高。
例如:(1)复杂的计算比简单计算更可能出错;(2)受重大计量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估计发生错报的可能性较大;(3)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固有风险,比如,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某项产品陈旧,进而导致存货易于发生高估错报(计价认定);(4)维持经营的流动资金匮乏、被审计单位处于夕阳行业,可能影响多个认定的固有风险。
3.控制风险(1)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2024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笔记
2024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笔记2024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笔记一、确定主题本文将聚焦2024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相关要点,以便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进行学习与记忆。
主题涉及审计的基础知识、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内部控制、风险评估、舞弊发现与防范等内容。
二、编写引言审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与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审计的主体,在审计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简要介绍审计的基础知识,并阐述2024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可能要点。
三、审计过程1、审计计划阶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确定审计目标与时间安排。
2、审计实施阶段:根据审计计划,执行各项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
3、审计报告阶段:根据审计结果,编制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客观评价。
四、关键发现1、审计证据的获取: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如监盘、函证、分析程序等,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确保审计结论的准确性。
2、内部控制的评估:注册会计师需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估其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以降低财务风险。
3、风险评估的应用: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状况,制定相应的审计策略,以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
4、舞弊的发现与防范:注册会计师需要关注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通过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估等方法,发现并防范舞弊现象。
五、结论和建议根据对2024年注册会计师审计要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制定具体的审计计划,确保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重视审计证据的获取,采用多种方法获取证据,确保证据充分、适当,以支持审计结论。
3、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估,发现并纠正内部控制缺陷,降低财务风险。
4、运用风险评估方法,制定相应的审计策略,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
5、关注舞弊现象,通过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估等方法,发现并防范舞弊行为。
注册会计师(CPA)考试 - 审计科目笔记
注册会计师(CPA)考试 - 审计科目笔记
第1章:审计基本理论
1.1 审计的定义和基本任务
•定义:审计是通过收集和评估证据,对会计报表进行独立的、客观的评价。
•基本任务:核实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可靠,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1.2 审计的基本原则
•真实性原则:审计人员必须采用独立、诚实和专业的态度进行审计工作。
•配比原则:审计工作必须以审计证据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审计程序的范围和深度。
第2章:审计程序与方法
2.1 审计程序的设计
•设计步骤:审计程序的设计包括计划阶段、风险评估、控制评估和报告阶段。
•目的: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和高效地完成。
2.2 审计方法的选择
•方法种类:审计方法包括实地检查、文件检查、询问、计算等。
•应用场景: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
第3章:内部控制评价
3.1 内部控制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内部控制是组织对其资产、财务报告的保护和管理的整体体系。
•作用:减少错误、防止欺诈、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3.2 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评价标准:内部控制评价按照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监控五大要素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文件检查、实地考察等方法进行内部控制评价。
第4章:审计报告编制
4.1 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结构:审计报告一般包括报告标题、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标准、审计结果和意见等。
•内容:根据审计结果提供审计意见,包括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等。
2024年注会审计精点总结
2024年注会审计精点总结一、注会审计是个啥注会审计啊,就像是企业的一个超级严格的健康检查师。
咱就是说,企业就像一个人,审计就是来看看这个人身体里的各种机能是不是正常运行呢。
在2024年的注会审计里呀,那可是有好多知识点需要我们去拿捏的。
我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就感觉像是在走迷宫,一会儿这儿有个新规定,一会儿那儿又有个特殊情况。
二、审计的重要性审计在企业的世界里可太重要啦。
要是没有审计,企业的财务状况就可能乱成一锅粥。
比如说那些股东们,他们怎么知道公司的钱都花到哪儿去了呀?审计就像是一个公正的裁判,告诉大家这个企业的财务报表是不是真实可靠的。
而且在市场上,投资者们也需要审计的结果来决定要不要把自己的钱投到这个企业里。
我记得我实习的时候在一个小的会计事务所,看到那些审计师们认真工作的样子,就觉得这活儿可真不简单。
他们用各种方法和工具,像审计软件啦,还有那些厚厚的审计准则手册。
三、审计流程1. 计划阶段这就像是一场战斗的前期准备。
审计师得先了解被审计的企业是干啥的,有多大规模,它的业务范围是啥。
比如说这个企业是做电商的,那审计师就得知道它的线上销售流程、客户退款政策之类的。
然后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
要是这个企业最近有很多新的投资项目,那这个可能就是审计的重点啦。
2. 实施阶段这时候就开始各种检查啦。
查财务报表,看每一笔账目是不是合理。
比如说看到一笔很大的差旅费报销,审计师就得看看这是不是真的是出差花的钱,有没有虚报呀。
还要检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很松散,那财务出问题的风险就很大。
我在学习的时候就做过一些模拟案例,感觉这部分内容特别考验细心和耐心。
3. 报告阶段把前面检查出来的结果整理成报告。
如果发现了问题,就得在报告里清楚地写出来,像是什么地方有财务造假的嫌疑,或者是内部控制的漏洞在哪里。
这个报告可是很重要的,很多人都会看呢,像企业的管理层、股东,还有监管部门。
四、审计中的关键概念1. 重要性水平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概念哦。
注册会计师学习笔记-审计
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设坑点:相关服务提不提供保证程度?鉴证业务提供保证程度的区分? 巧学巧记:1.相关服务绝对不提供任何程度的保证程度!2.鉴证业务提供的保证程度分情况,审 计提供合理保证即高水平保证、审阅提供有限保证即有意义水平的保证、其他鉴证业务可能提供合理 保证也可能提供有限保证!
等 所需证据数量
检查风险 财务报表的可信性
较多 较低 较高
较少 较高 较低
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例如:“根据我 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例如:“我们认为,
们的审阅,我们没有注意到任何事项使 ABC公司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
我们相信,ABC公司财务报表没有按照 提出结论的方式 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
必考指数:★★
一、审计的概念 (一)、审计的定义 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 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二)、审计定义的理解
理解要点 1.用户 2.目的
3.保证程度 4.基础 5.产品
理解的重要观点 审计的用户是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即审计可以用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 者的需求。 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即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审计提供的保证程度是合理保证,合理保证是一种高水平保证。合理保证是指注册 会计师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审计的基础是独立性和专业性,通常由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来 执行。 审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
最详细的CPA考试《审计》复习笔记第01章03
第一章审计概述(三)
第二节审计要素
【考点一】审计要素
【考点二】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审计五要素之一)
【考点三】财务报表(审计五要素之二)
【考点四】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审计五要素之三)
【考点五】审计证据(审计五要素之四)
【考点六】审计报告(审计五要素之五)
【考点一】审计要素
(一)审计的本质与审计要素
1.审计旨在增进某一鉴证对象信息的可信性。
2.注册会计师(A)通过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D)来评价财务报表(B)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会计准则的标准(C),并出具审计报告(E),从而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性。
(二)审计要素内容
审计业务包括三方关系、财务报表、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五要素。
1.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图1-1的A):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其中,最核心的是注册会计师。
2.财务报表(图1-1的B):“财务报表”属于注册会计师的“鉴证对象信息”。
3.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图1-1的C):在中国境内主板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即为“企业会计准则”。
4.审计证据(图1-1的D):注册会计师依照“企业会计准则”这把“尺子”,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判断“财务报表”是否符合“尺子”,从而得出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的审计证据。
5.审计报告(图1-1的E):注册会计师按照职业道德和审计准则的要求,设计和实施其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提示】本节教材内容就是按照图1-1的审计五要素展开论述的。
超赞的CPA复习笔记(审计)
超赞的CPA复习笔记(审计)CPA考试《审计》篇一、科目特点:审计学在我国形成的时间不长,并且我国《审计》教材的编写借鉴了很多西方教材的内容,直译内容占了较大比重,所以有些语言表达不太符合汉语习惯,也不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
学审计很累,累就累在咬文嚼字上。
这一点与学习法律知识类似,其实大多时候我们是在玩文字游戏,要仔细揣摩、分析其中的意思才会真正理解。
另外,教材所讲解的内容只注重了各知识点的介绍,缺乏对整个审计工作程序的系统阐述。
又由于《审计》科目的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理论为实务操作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故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很多地方都需要注册会计师进行专业、合理、准确地判断。
对于《审计》一科问题的解答在其内容和方法上都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而考生大多数都没有从事审计工作的执业经验或是对审计缺乏一定的敏感性,所以容易致使绝大多数的考生盲目进行机械式的学习,答题过程中漫无目的,很难准确分析到题目的中心要点。
由于以上多方面原因,导致了众多考生朋友感觉《审计》一科难度很大。
不过,只要在脑海中建立起清晰的知识体系框架,那样就会感觉轻松许多了。
二、报考建议:会计、审计和税法:主要考虑到会计和审计的联系以及会计与税法的联系,但是难度较高;建议优先保证会计和税法通过,审计的难度较高些,如果没有通过,也为第二年通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会计、财管和风险管理:主要考虑到财管和风险管理难度要低,而且联系紧密,且会计能为财管打基础;优先保证会计和财管的通过。
会计、财管和税法:主要考虑到财管能够提前学习,会计和税法联系紧密,且能共同促进财管的学习;优先保证会计和税法通过。
会计、税法和经济法:主要考虑到难度问题,会计和税法联系紧密,经济法难度也不大;优先保证会计和税法通过。
三、学习方法:1.熟悉教材审计的专业判断内容比较多,但是应当说大部分考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书上找得到,其他部分需要一些发挥,教材上找不到,所以一定要熟悉教材。
XXXX年最新注会审计学习笔记.doc
第一章审计概述①、鉴证业务:审计、审阅、其他鉴证业务②、相关服务(非鉴证业务):税务代理、编报表、执行商定程序(1)、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注师、管理层、使用者)①、标的业务没有责任方外“预期使用者”,不构成“审计业务”②、与管理层治理层责任相关的(审计工作前提),要求,管理层认可下列责任③、管理层有责任“编报表、建立内控、为注师提供工作条件”(2)、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审计报告(出非无保留意见情形)①、有证据表明,财务报告整体存在重大错报(正向)②、没有证据证明,财务报告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反向)①、内部信息、外部信息,信息的缺乏本身也构成审计证据(押题,实践化)②、审计证据充分性、适当性的关联性(应当运用职业判断、保持职业怀疑)③、同一认定(不同来源证据加以证明),可以考虑“成本”“有用性”关系①、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②、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①、评价通过遵守其他审计准则是否将获取“进一步相关证据”②、扩大审计工作范围③、实施注册会计师认定的的其他必要程序①、发生(关注高估),发生的交易是真实的②、完整性(关注低估),发生的交易都计入了③、准确,计算准确④、截止,接近财务报表日,本期特定收入计入下期⑤、分类,主营业务收入PK营业外收入(记混了)①、存在,已记录的金额是存在的(虚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存在)②、完整性,已存在的金额均记录(漏记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完整性)③、计价和分摊,恰当金额列表报表(漏提折旧、准备,固定资产/计价和分摊)④、权利和义务,标的归被审计单位(保管存货入账,存货/权利和义务)教材举例非常重要(解题直接指引)1、遵守职业道德(专门学习,一般都要出个简答题会计师PK事务所)①、职业怀疑是一种态度(质疑的思维),摒弃“存在就是合理的”思维②、职业怀疑要求“审慎评价”获取的审计证据(重要,下面展开)③、职业怀疑要求对引起疑虑的情形“保持警觉”(重要,下面展开)④、职业怀疑要求客观评价管理层和治理层(准备到选择题选项程度)注意:本期审计不得依赖以前期间对管理层诚信的判断,即使注师认为管理层和正直的、诚实的,也不得降低职业怀疑的要求,不得使用说服力不强的审计证据(管理层声明)怀疑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或存在舞弊迹象)时,注师需要作出进一步调查,并确定需要修改哪些审计程序(或实施哪些追加的审计程序),不能当然否定获取的审计证据(真题)①、审计证据“相互矛盾”时,表明可能存在“舞弊”情形②、表明可能存在舞弊的情况③、出现对文件记录(询问答复)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信息④、出现情形表明,需要追加审计准则规定外的“其他程序”①、确定重要性,评估审计风险;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②、确定所需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范围、时间安排③、管理层“适用编制基础是否正确”、“会计估计是否正确”①、职业判断是否反映了对“会计”“审计”原则的适当应用②、“知悉的事实情况”是否与审计过程中获取的“事实情况”相一致③、整个审计过程中都要运用职业判断,并记录与工作底稿(额外补充)①、审计风险(设定后不变),财务报表存在错报,注师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②、重大错报风险(预先评估),财务报表存在错报的可能性(与注师无关)③、检查风险(通过样本数量控制),财务报表存在错报,注师未发现的“可能性”注意:可以选用“高、中、低”对风险进行描述,非必须百分比定性①、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内部控制缺陷PK经济萧条)注意:舞弊非当然构成报表层次风险,区别管理层舞弊PK单个高管舞弊②、固有风险PK控制风险(理性思维提升,与试题无关)(1)、审计固有限制的理论型选择题(固有限制根源,理论选择题)①、财务报告的性质,财务报告本身存在人为判断等不确定性(会计估计)②、审计程序的性质限制,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不是“结论性”③、财务报告及时性和成本效益的权衡,仅“提供合理的保证”④、审计固有限制不能作为注师“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证据”的理由①、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特别考虑(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下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相关披露是否充分、会计实务质量是否良好(包括管理层判断是否可能存在偏向)②、审计中的困难、时间成本事项本身,不能作为注册会计师省略不可替代审计程序或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正当理由①、考虑客户的诚信,没有信息表明客户缺乏诚信②、具有执行业务的必要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③、能够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是否存在利益冲突、是否能对客户保持中立)注意:接受保持客户关系一定同“初步业务活动”区分开来(业务约定书)2、计划审计工作(初步业务活动、总体策略、具体计划)3、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程序评估2个层次风险)4、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编制“审计报告”第二章审计计划1、初步活动的目的(包含接受客户关系PK承接具体业务)①、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的意愿事项②、具备执行业务所需的独立性和能力③、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①、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②、评价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情况③、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①、按照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②、设计、执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③、向注师提供必要工作条件(注师需要的信息、注师接触人员不受到限制)管理层不认可“管理层责任”、不同意提供“书面声明”,承接业务不适当①、审计的目标、范围,管理层、 CPA的责任②、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PK审计报告的预期格式和内容③、特定情况下出具不同于预期格式和内容审计报告的说明①、环境变化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产生影响②、被审计单位对原理审计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注意: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其他情况)引起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转换不可①、审计业务→审阅(相关服务业),不提及原来审计业务,不提及原来审计程序②、审计业务→执行商定程序,可以在报告中提及原来的审计程序①、需要修改约定条款、增加特别条款②、有迹象表明被审计单位误解审计目标和范围③、审计单位“高管人员”(近期变化)、“业务性质和规模、所有权”(重大变化)、④、法律法规发生变化、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发生变化4、母公司注师同时也是组成部分注师,不当然向组成部分单独致送业务书1、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需要考虑的事项(现场选择题,4类事项)①、影响审计范围大小(影响审计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性质)事项②、影响审计资源分配、审计方向的实现(重要,需要展开学习)2、确定审计方向时,注师应考虑事项(总体策略阶段关注重要性、错报风险)3、具体审计计划制定(风险评估程序PK进一步审计程序)(1)、具体审计计划的核心(标准鸡肋性选择题)为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而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决策①、计划“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总体方案”和“具体审计程序”两个方面②、总体方案包括“实质性方案”PK“综合性方案”(延伸、细化后是具体程序)③、具体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性质、时间和范围安排①、认定重要性水平的调整(制定整体策略时确认的重要性水平)②、重大错报风险的重新评估和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修改(以什么程序为主)③、风险评估中“风险评估”与“控制测试”的结果相互矛盾(控制无效了)④、修改审计计划,工作底稿中记录修改程序(修改理由)①、错报单独(汇总影响)使用者决策,这个错报是“重大的”②、针对报表的共同使用者(非个别使用者)③、根据环境确定错报,同时受金额与性质的影响(不考虑项目固有的不确定性)④、“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PK“特定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要性水平”①、风险评估,决定相关程序的性质、范围和时间安排PK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②、风险应对,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范围和时间安排③、形成审计结论阶段,使用两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评价错报对“报表”和“审计意见”的影响①、重要性=选定被审计单位“特定”基准×百分比②、报告收益均可为基准,报告收益(税前利润、营业收入、毛利、费用总和)③、营利单位(经营性税前利润、毛利、营业收入),可以求平均数注意:前期数据绝对不调整,本期实际数(计划数)可以调整①、财务报表要素,被审计单位性质、生命周期、行业特征,基准的相对波动性②、特定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项目(评价业绩,利润、收入、净资产受关注)③、被审计单位所有权结构、融资方式(说人话,选资产)注意:被审计单位通过债权融资而非权益融资,报表使用者关注资产和资产的求偿权,而非被审计单位的收益注意:财务报表含高度不确定性的估计(公允价值),注师并不会因此确定一个比不含有该估计的财务报告更低(更高)的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①、宏观经济环境(自身经营周期)原因,选择过去3-5年平均税前利润②、选择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其他指标,如营业收入和总资产等③、基准变化要保证稳定性,替代基准确定在“重要性”不要超过上年“重要性”①、被审计单位处于“新设立阶段”,采用“资产为基准”②、被审计单位处于“成长阶段”,采用“营业收入为基准”③、被审计单位处于“成熟阶段”,采用“税前利润为基准”①、首先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否为“上市公司、公众利益实体”②、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范围,是否对基准数据特别敏感③、被审计单位是否有集团内部融资(或是否存在大额对外融资)④、营利企业(税前利润5%)PK非营利企业(收入费用的1%)(1)、低于报表整体的重要性(重要性水平),可有多个“实际执行重要性水平”(2)、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职业判断)考虑的主要因素(确认过程)①、被审计单位的了解(性质、发展状况等一大堆)②、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③、根据以前期间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做出的预期④、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一般为总体重要性水平的“75%”PK“50%”注意:实际执行重要性是报表项目评估的结果,不是整体总体重要性平均分配和按比例分配。
XXX年CPA审计笔记
XXX年CPA审计笔记
大伙儿好,这一份审计笔记并非完全原创,是建立在论坛里的一位学姐的笔记的基础上整理而来,2020年审计教材进行了较大改版,而本笔记是建立在旧教材的体例基础之上,然而我又将新教材的相关知识点融入进来,假如有些考友不太适应这种安排,我表示深深的歉意。
我将教材的相关知识点删繁就简,确保时效性,这一点大伙儿就放心吧,其中的一些口诀和体会权当花絮,假如有什么疏忽和遗漏期望大伙儿海涵。
今年第一次考CPA我报了四门,然而考虑到时刻缘故,我预备舍弃会计,主攻审、税、经三门,前期的会计笔记我会择时公布,期望给大伙儿带来些微关心。
我想介绍一下自己,吴七哥今年毕业于江苏某海洋类学校,本科是法学专业,并于今年顺利考上了华东某政法,目前通过了司考、初会、会从、证从二级、期货从、保险从、基金从等考试,并立志于做一名证券律师,我想借助那个平台寻一下CFA(美国注册投资分析师)考友并备战明年初的考试,有相同目标的和志向的朋友请和我联系,QQ是1214938310,微博是“苹果树下的海子”,非诚勿扰。
离CPA考试越来越近了,吴七哥在那个地点真诚的祝愿大伙儿妄图成真!大伙儿给也我加油吧!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特点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职业道德差不多原则和概念框架
第四章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第五章审计目标
第六章审计打算
第七章审计证据
第八章审计抽样
第九章信息技术对审计的阻碍
第十章审计工作底稿
第十一章风险评估
第十二章风险应对
第十三章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第十四章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第十五章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审计概述①、鉴证业务:审计、审阅、其他鉴证业务②、相关服务(非鉴证业务):税务代理、编报表、执行商定程序(1)、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注师、管理层、使用者)①、标的业务没有责任方外“预期使用者”,不构成“审计业务”②、与管理层治理层责任相关的(审计工作前提),要求,管理层认可下列责任③、管理层有责任“编报表、建立内控、为注师提供工作条件”(2)、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审计报告(出非无保留意见情形)①、有证据表明,财务报告整体存在重大错报(正向)②、没有证据证明,财务报告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反向)①、内部信息、外部信息,信息的缺乏本身也构成审计证据(押题,实践化)②、审计证据充分性、适当性的关联性(应当运用职业判断、保持职业怀疑)③、同一认定(不同来源证据加以证明),可以考虑“成本”“有用性”关系①、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②、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①、评价通过遵守其他审计准则是否将获取“进一步相关证据”②、扩大审计工作范围③、实施注册会计师认定的的其他必要程序①、发生(关注高估),发生的交易是真实的②、完整性(关注低估),发生的交易都计入了③、准确,计算准确④、截止,接近财务报表日,本期特定收入计入下期⑤、分类,主营业务收入PK营业外收入(记混了)①、存在,已记录的金额是存在的(虚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存在)②、完整性,已存在的金额均记录(漏记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完整性)③、计价和分摊,恰当金额列表报表(漏提折旧、准备,固定资产/计价和分摊)④、权利和义务,标的归被审计单位(保管存货入账,存货/权利和义务)教材举例非常重要(解题直接指引)1、遵守职业道德(专门学习,一般都要出个简答题会计师PK事务所)①、职业怀疑是一种态度(质疑的思维),摒弃“存在就是合理的”思维②、职业怀疑要求“审慎评价”获取的审计证据(重要,下面展开)③、职业怀疑要求对引起疑虑的情形“保持警觉”(重要,下面展开)④、职业怀疑要求客观评价管理层和治理层(准备到选择题选项程度)注意:本期审计不得依赖以前期间对管理层诚信的判断,即使注师认为管理层和正直的、诚实的,也不得降低职业怀疑的要求,不得使用说服力不强的审计证据(管理层声明)怀疑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或存在舞弊迹象)时,注师需要作出进一步调查,并确定需要修改哪些审计程序(或实施哪些追加的审计程序),不能当然否定获取的审计证据(真题)①、审计证据“相互矛盾”时,表明可能存在“舞弊”情形②、表明可能存在舞弊的情况③、出现对文件记录(询问答复)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信息④、出现情形表明,需要追加审计准则规定外的“其他程序”①、确定重要性,评估审计风险;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②、确定所需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范围、时间安排③、管理层“适用编制基础是否正确”、“会计估计是否正确”①、职业判断是否反映了对“会计”“审计”原则的适当应用②、“知悉的事实情况”是否与审计过程中获取的“事实情况”相一致③、整个审计过程中都要运用职业判断,并记录与工作底稿(额外补充)①、审计风险(设定后不变),财务报表存在错报,注师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②、重大错报风险(预先评估),财务报表存在错报的可能性(与注师无关)③、检查风险(通过样本数量控制),财务报表存在错报,注师未发现的“可能性”注意:可以选用“高、中、低”对风险进行描述,非必须百分比定性①、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内部控制缺陷PK经济萧条)注意:舞弊非当然构成报表层次风险,区别管理层舞弊PK单个高管舞弊②、固有风险PK控制风险(理性思维提升,与试题无关)(1)、审计固有限制的理论型选择题(固有限制根源,理论选择题)①、财务报告的性质,财务报告本身存在人为判断等不确定性(会计估计)②、审计程序的性质限制,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不是“结论性”③、财务报告及时性和成本效益的权衡,仅“提供合理的保证”④、审计固有限制不能作为注师“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证据”的理由①、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特别考虑(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下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相关披露是否充分、会计实务质量是否良好(包括管理层判断是否可能存在偏向)②、审计中的困难、时间成本事项本身,不能作为注册会计师省略不可替代审计程序或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正当理由①、考虑客户的诚信,没有信息表明客户缺乏诚信②、具有执行业务的必要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③、能够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是否存在利益冲突、是否能对客户保持中立)注意:接受保持客户关系一定同“初步业务活动”区分开来(业务约定书)2、计划审计工作(初步业务活动、总体策略、具体计划)3、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程序评估2个层次风险)4、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编制“审计报告”第二章审计计划1、初步活动的目的(包含接受客户关系PK承接具体业务)①、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的意愿事项②、具备执行业务所需的独立性和能力③、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①、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②、评价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情况③、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①、按照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②、设计、执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③、向注师提供必要工作条件(注师需要的信息、注师接触人员不受到限制)管理层不认可“管理层责任”、不同意提供“书面声明”,承接业务不适当①、审计的目标、范围,管理层、 CPA的责任②、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PK审计报告的预期格式和内容③、特定情况下出具不同于预期格式和内容审计报告的说明①、环境变化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产生影响②、被审计单位对原理审计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注意: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其他情况)引起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转换不可①、审计业务→审阅(相关服务业),不提及原来审计业务,不提及原来审计程序②、审计业务→执行商定程序,可以在报告中提及原来的审计程序①、需要修改约定条款、增加特别条款②、有迹象表明被审计单位误解审计目标和范围③、审计单位“高管人员”(近期变化)、“业务性质和规模、所有权”(重大变化)、④、法律法规发生变化、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发生变化4、母公司注师同时也是组成部分注师,不当然向组成部分单独致送业务书1、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需要考虑的事项(现场选择题,4类事项)①、影响审计范围大小(影响审计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性质)事项②、影响审计资源分配、审计方向的实现(重要,需要展开学习)2、确定审计方向时,注师应考虑事项(总体策略阶段关注重要性、错报风险)3、具体审计计划制定(风险评估程序PK进一步审计程序)(1)、具体审计计划的核心(标准鸡肋性选择题)为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而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决策①、计划“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总体方案”和“具体审计程序”两个方面②、总体方案包括“实质性方案”PK“综合性方案”(延伸、细化后是具体程序)③、具体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性质、时间和范围安排①、认定重要性水平的调整(制定整体策略时确认的重要性水平)②、重大错报风险的重新评估和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修改(以什么程序为主)③、风险评估中“风险评估”与“控制测试”的结果相互矛盾(控制无效了)④、修改审计计划,工作底稿中记录修改程序(修改理由)①、错报单独(汇总影响)使用者决策,这个错报是“重大的”②、针对报表的共同使用者(非个别使用者)③、根据环境确定错报,同时受金额与性质的影响(不考虑项目固有的不确定性)④、“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PK“特定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要性水平”①、风险评估,决定相关程序的性质、范围和时间安排PK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②、风险应对,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范围和时间安排③、形成审计结论阶段,使用两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评价错报对“报表”和“审计意见”的影响①、重要性=选定被审计单位“特定”基准×百分比②、报告收益均可为基准,报告收益(税前利润、营业收入、毛利、费用总和)③、营利单位(经营性税前利润、毛利、营业收入),可以求平均数注意:前期数据绝对不调整,本期实际数(计划数)可以调整①、财务报表要素,被审计单位性质、生命周期、行业特征,基准的相对波动性②、特定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项目(评价业绩,利润、收入、净资产受关注)③、被审计单位所有权结构、融资方式(说人话,选资产)注意:被审计单位通过债权融资而非权益融资,报表使用者关注资产和资产的求偿权,而非被审计单位的收益注意:财务报表含高度不确定性的估计(公允价值),注师并不会因此确定一个比不含有该估计的财务报告更低(更高)的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①、宏观经济环境(自身经营周期)原因,选择过去3-5年平均税前利润②、选择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其他指标,如营业收入和总资产等③、基准变化要保证稳定性,替代基准确定在“重要性”不要超过上年“重要性”①、被审计单位处于“新设立阶段”,采用“资产为基准”②、被审计单位处于“成长阶段”,采用“营业收入为基准”③、被审计单位处于“成熟阶段”,采用“税前利润为基准”①、首先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否为“上市公司、公众利益实体”②、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范围,是否对基准数据特别敏感③、被审计单位是否有集团内部融资(或是否存在大额对外融资)④、营利企业(税前利润5%)PK非营利企业(收入费用的1%)(1)、低于报表整体的重要性(重要性水平),可有多个“实际执行重要性水平”(2)、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职业判断)考虑的主要因素(确认过程)①、被审计单位的了解(性质、发展状况等一大堆)②、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③、根据以前期间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做出的预期④、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一般为总体重要性水平的“75%”PK“50%”注意:实际执行重要性是报表项目评估的结果,不是整体总体重要性平均分配和按比例分配。
①、连续审计项目,以前年度审计调整相对较少②、项目总体风险低,如行业风险低、管理层大牛、无市场压力和业绩评价压力③、以前期间审计经验表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运行有效①、首次接受委托是审计项目,连续审计项目(以前审计调整较多)②、项目总体风险高,如行业风险高、管理层饼子、有市场压力和业绩评价压力③、存在或预期存在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①、审计中发生重大变化(客户处置了一个业务单位)②、获取新信息③、进一步审计程序中对客户了解发生变化(发生重大差异)①、注师考虑错报汇总后的潜在错报风险②、存在低估风险的报表项目,低于实际重要性也要“进一步审计程序”③、识别“舞弊”风险项目,必须进行“进一步审计程序”与重要性无关①、项目金额与预期值金额差额,不能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②、可容忍错报的金额≤实际执行的重要性①、收集或处理用以编制财务报表的数据时出现错误②、遗漏某项金额或披露③、由于疏忽或明显误解有关事实导致做出的不正确的会计估计④、管理层对会计估计做出不合理的判断、对会计政策做出不恰当的选择运用①、事实错报,支出100(入账50),事实错报50②、判断错报,会计估计不合理错报、会计政策选择不恰当错报(看不合理差异)③、推断错报,总体200万,样本量20%(高估错报10%),总体高估错报20,识别出具体错报4,PK,推断错报16(不是20)①、注师在制定策略(计划)界定“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低于“临界值”的均是“明显微小错报”,此类错报不需要累积②、明显微小错报(可以不累积),汇总数不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③、明显微小错报,单独(累积)从性质、规模、发生环境都是微不足道的④、明显微小错报≠不重大(不确定是否微小,不认定其为明显微小错报)⑤、临界值一般为整体重要性的3-5%,不得超过整体重要性的10%①、以前年度识别错报(更正PK未更正)的金额和数量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结果③、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治理层)对注师与其沟通错报的“期望”④、被审计单位财务指标是否勉强达到监管机构要求或投资者的期望注意:如被审计单位错报数量多、金额小,采取较低的“临界值”,如错报数量较少,可以提高“临界值”①、单项重大错报之间不得抵销,收入与费用的同时高估,不可抵销②、影响关键比率的重大分类错报不得抵消③、同类错报可以抵消,应收账款的高估与低估第三章审计证据1、审计证据包括,会计信息PK非会计信息(单纯会计信息不足以发表意见)①、无会计信息,无法开展审计工作;无非会计信息,无法识别重大错报风险②、审计证据性质、范围取决于注师对“证据与审计目标”实现的“职业判断”注意:注师的职业判断,受到“重要性水平、与特定认定相关的风险、总体规模、以及影响账户余额的各类经常性(非经常性)交易的影响”③、审计证据“非绝对性”,一般用来“佐证”会计记录的信息注意:审计证据与会计记录的信息不一致,而且这种不一致可能是重大的,注师应当扩大审计范围,直到不一致得到解决,并针对账户余额或交易获得必要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