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小学一年级是孩子开始正式接受学校教育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通常年龄较小,对于习惯养成需要进行引导和培养。
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因此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睡眠习惯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睡眠习惯对于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学习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他们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一般来说,小学一年级学生每天至少需要10小时的睡眠时间,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的良好。
家长可以在晚上规定一个固定的睡觉时间,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孩子充分休息。
老师在学校也可以进行睡眠教育,让学生了解充足的睡眠对于他们的健康和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二、饮食习惯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营养摄入对于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他们健康的饮食观念。
家长和老师要注意食品的选择,保证学生每天摄入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和垃圾食品。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餐桌礼仪,养成慢咀嚼、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
要加强对学生的营养教育,让他们了解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三、卫生习惯卫生习惯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对环境的负责任程度。
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身体免疫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教育学生勤洗手,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要教育学生保持个人卫生,勤换内衣内裤,勤洗澡,保持身体清洁。
要引导学生做到环境卫生,养成不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保护周围环境的清洁整洁。
四、学习习惯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正式开始接受学校教育的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的未来学习生涯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和主动性。
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习惯是一种稳定、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是思维和行为的固定方式。
低年级学生的习惯形成了以后的行为方式,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进行论述。
一、什么是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行为习惯,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这些良好习惯包括但不限于:按时完成作业、有秩序地整理书包、文明礼貌地与他人沟通、爱护学校环境等。
二、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良好习惯对于低年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良好习惯是受基础教育阶段的起点和基石,所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发展。
其次,良好习惯有助于调节低年级学生情绪,提升自信心,拓展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再次,良好习惯对于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最后,良好习惯是低年级学生培养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三、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策略1.父母角色的培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和示范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亲身执行规则和纪律,并且鼓励孩子参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规划和实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2.教师角色的发挥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指导者,他们有责任制定学校规范,并通过课堂教学、班会、道德品质教育等方式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奖励制度、激励学生参与积极的行为,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3.建立适宜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学生习惯培养的重要因素。
一个有序、宽松而又具有学习氛围的学习环境有助于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教室布置要整洁、明亮,学习资料和教具要规范、齐全。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一、加强引导让同学明白〔怎样〕做才是好的习惯。
低班级的学校生年龄小,仿照性强,可塑性大,区分是非力量差,所以我们擅长加以启发诱导,教同学应当怎样做,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这样学校生就会自觉地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渐渐地就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要等同学消失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再去订正,比较难,由于培育正确习惯总比订正不良习惯简单得多。
二、在教学中要擅长挖掘同学的闪光点并赐予表扬及鼓舞。
对于一班级的学校生来说一句的表扬及鼓舞,他们都很兴奋,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所以,我上课常常依据同学的表现准时表扬、鼓舞,全班同学的主动都特殊高,对于某些问题商量时,更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有良好的课堂气氛中绽开思维、发挥才能。
对于一些有进步的同学也要赐予适度的鼓舞,有时一句“你的进步真大”“你很会动脑筋,真棒!”都会激起他们剧烈的学习愿望和参加热忱。
让我们多一些鼓舞,少一些指责,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感到“学习的欢乐!”三、引导同学养成良好的读书与规范书写的习惯。
由于学校生刚开头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任较多,或是一字一字的读,或是唱读。
对此,假如让同学提高阅读力量,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扫瞄、阅读的轨道,必需让同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发觉有不良的读书行为,准时订正,给同学编一些顺口溜,如:“读书时,双手捧书,眼离一尺。
”这样同学易于记忆,心领神会,利于养成好习惯。
同时我们还常常观察学校生在写字的时候,有时是偏头的,有时是侧身的等等一些不正确的写字姿态,发觉这种状况,老师要准时订正同学不正确的写字姿态。
四、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准时复习的习惯。
由于刚入学同学学习起点不同,预习是同学提高成果的有效途径,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同学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显得更自信,更有〔士气〕,而且让同学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方法,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同时要想把学过的学问稳固好,课后还要准时复习,由于人的记忆分为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课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课行为习惯的养成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语文课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们正在建立起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语文课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语文课行为习惯呢?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
一、培养专注的习惯专注是语文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出现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
老师和家长需要帮助学生养成专注的习惯。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提醒学生们要坐端正、目光集中,认真听老师讲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给孩子设立专注学习的时间,例如禁止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让孩子安静下来专心做作业或者阅读课文。
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们需要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多思考、多提问,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给孩子提供一些阅读材料,让他们自主选择,并逐渐培养起阅读的习惯。
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们制定学习计划,培养他们自主管理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学习纪律的习惯学习纪律是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课行为习惯的重要一环。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规定学生们的学习规范,例如上课不说话、不乱动、认真完成作业等。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制定一些学习纪律,例如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及时完成作业等。
通过这些规范和约束,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四、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语文课不仅是学生个人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们相互合作学习的重要环境。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合作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积极参与是语文课上的重要品质,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多表达自己的意见,多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怕犯错。
对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对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它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是我对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些思考。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自律是一个人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孩子们对自己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在上学之前,让他们自己整理好书包和学习用品;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按时完成体力活动;在课堂上,让他们自己记笔记和完成作业。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低年级学生一般处于集体生活环境中,因此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课堂上可以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班级活动中,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礼貌和道德意识。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往往受到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影响。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礼貌和道德意识。
可以利用每天的晨会时间,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礼仪常识,让他们了解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友善相待;在教室里,要经常引导学生遵守秩序和班规,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要注重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课堂,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
学校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向家长传递孩子们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和习惯养成情况。
学校也应该了解家庭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互相支持、共同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
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努力。
2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我是这样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一、小学低年级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良好的习惯,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个人来讲,一种好习惯能使你终身收益。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在行为习惯上存有很大的可塑性,很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
所以低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虽然,低年级儿童的行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景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行为常随着兴趣而转移,还不懂得所有的行为应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要求,更不懂得形成良好的习惯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但同时,低年级的儿童擅长观察和模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比较听话,好训练,此时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
就像一包熔化了的铁水,它能够浇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
但等孩子长大了,就像冷却了的铁水变成了一块铁坨子,再改变可就困难了。
所以,养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抓好小学低年级这个“关键期”,对孩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实行培养,以便为孩子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对于从幼儿园刚刚跨入小学大门的儿童来说,将面临着很多的变化:1、环境变化。
学习生活环境由以家庭、幼儿园为主转变为以小学校园、班级为主。
2、活动变化。
幼儿园活动是以游戏为主;进入小学后,儿童的活动转为以学习为主。
3、主要指导者的变化。
学前时期幼儿的主要指导者是家长和幼儿园阿姨,进入小学后,主要指导者转为小学教师。
此时,教师即时地体察到小学生面临的这些变化,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引领他们适合这些变化,教育他们遵守学校常规,唤醒其习惯养成意识,使他们将自己的行为自觉地纳入到遵循《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要求上来,协助儿童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心理习惯等。
小学生低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小学生低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小学生低年级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们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关于小学生低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养成的方式和策略、教师的角色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一、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行为习惯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的一种定式行为方式。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责任心、坚持力和积极的态度,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
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至关重要。
据研究表明,儿童在低年级时养成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可能影响其一生。
二、养成行为习惯的方式和策略1.激励机制。
设定目标和奖励制度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奖励和赞扬,可以增强孩子积极参与的动力和兴趣。
比如,设定一个小目标,当孩子完成时,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2.家校合作。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行为养成的两个重要环境。
家长和老师应密切合作,形成一致的养育方式和行为规范。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榜样,并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
3.游戏引导。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游戏是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自制力和合作精神。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培养有益的游戏习惯,引导孩子从游戏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师的角色教师在小学低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角色。
教师应该成为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者和榜样。
以下是教师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应扮演的角色。
1.观察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的行为,并及时发现不良行为习惯,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
通过提供合适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教育者和传道者。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行为习惯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课堂教学和活动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例如,适时讲解并帮助学生养成课堂纪律、自我管理等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新资料推荐------------------------------------------------------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家都知道,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爱做小动作,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切地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
而低年级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呢?下面是我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几点做法:一、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
低年级学生很多时候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作为班主任就要利用班队会时间进行思想教育,讲清在学校、家里,公共场所要养成的习惯。
比如:在学校上下楼要靠右行,不跑跳疯闹,不大声叫喊等。
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扔垃圾等,班主任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要这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比如:在上下楼要靠右行,不跑跳疯闹。
可以告诉学生,学校里有很多同学,如果你在走廊上跑跳,正巧有一位同学从教室里出来,你跑得太快,就会撞到刚走出教室的1 / 4同学,可能两个人都会受伤。
这样,学生明白了在学校走廊楼梯行走,不奔跑追逐的道理,增强学生的自觉性。
二、班主任以身作则班主任每天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班主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学生最经常、最直接模仿的对象。
比如:早自习下课,很多学生不愿意下楼,刚开始我和学生一起下楼做游戏,时间长了,学生听到早自习下课的铃声,不用我说,都主动排队下楼,还能坚持在操场跑一圈再排队进教室。
在每天学生进行卫生大扫除,我坚持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边打扫边教学生如何扫地、拖地、劳动工具怎么摆放,这样学生劳动积极性高,在这种方式的培养中可以发现:教师参与亲自打扫,与你指挥打扫是不一样的。
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低年级是孩子们的成长初期,孩子们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目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
一、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们是学生们的引路人,需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习惯。
教师要通过自身言传身教来影响和激发学生们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1.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做出一个榜样,身体力行地遵循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教师要遵守纪律,遵循规则,做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等。
2.教师要通过言传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育时可以通过直接讲解和教导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每天按时睡觉、早起、早饭吃好等对健康成长很重要。
3.教师还要通过场景模拟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习惯。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去体验一些好的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公民、家庭成员、朋友等,从而让他们了解和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待人接物的习惯。
二、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两个环境,良好的学校和家庭合作对孩子培养良好习惯非常重要。
学校方面,要建立健全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可以将培养身心健康、团队合作、自律自信等习惯的相关内容融入课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和社团,通过集体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们的良好习惯。
例如组织团队合作的活动、讲座等,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家庭方面,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1.家庭要给予孩子良好的家教环境。
家长可以在家里设计一个适合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环境,鼓励孩子遵守家庭规则和纪律。
2.家庭要注重表扬和奖励。
当孩子养成了良好习惯时,家长及时鼓励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可以是口头上的表扬,也可以是一些小礼物。
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从小培养良好习惯对于塑造孩子的性格、培养自律和形成积极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重视并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指导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良好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例如,定期作息、按时完成作业等,这些习惯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自律的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安排时间和提高效率。
其次,良好习惯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教会他们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例如,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还可以让他们明白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此外,良好习惯还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等,使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更加友好和谦虚。
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良好习惯呢?教育者和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
首先,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树立良好榜样。
孩子们往往通过模仿来学习和了解事物,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成为良好习惯的榜样。
只有他们自己能够做好示范,孩子们才能更好地接受和践行良好习惯。
其次,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具体习惯行为,并及时给予指导。
例如,当孩子犯错或不良习惯表现时,教育者和家长不应该轻易放过,而应该及时给予批评和指导。
同时,当孩子表现出良好习惯时,也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被称赞的。
此外,教育者和家长还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在娱乐中学习各种好的习惯,例如:捡垃圾不落地、和同学分享、按时完成作业等。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培养良好习惯,并且不会感到乏味和枯燥。
最后,教育者和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习惯养成计划,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对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对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育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有以下思考。
教师应成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榜样。
教师在课堂上和日常生活中要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模范。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借鉴来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要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
学生是通过模仿和重复的方式养成行为习惯的。
教师应该定期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提醒他们做出改变或增强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让学生养成整洁习惯,可以布置每天自己整理桌面和书包的任务,鼓励他们保持整齐。
对于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说说脏话或者捡别人的东西等,要及时制止并告诉学生这是不正确的行为,帮助他们意识到错误并改正。
要给学生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奖惩制度以及行为养成计划。
教师在低年级学生习惯培养过程中,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行为规范,明确告诉他们要遵守的原则和规则。
对于遵守规范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用奖励来增强他们的良好行为。
对于违反规范的学生,要及时批评和纠正,并给予相应的惩罚。
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行为养成计划,明确列出学生要养成的好习惯和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设定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好习惯。
教师还应注重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来。
教师可以定期与家长开展沟通,告诉他们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要鼓励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与学校形成呼应,共同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
对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教师起到模范作用,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为他们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奖惩制度以及行为养成计划,并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合作。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中国教育部曾经发布过一份关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文件,其中提到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
本文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常常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教师和家长应该帮助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协作、自主决策,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重视言行一致学校和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重视言行一致的原则。
学校教师的言行应该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正确的行为习惯。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都能受到正确的引导。
三、正面激励正面激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行为习惯养成方法。
让学生在每一次的成绩进步或良好的表现后都能得到鼓励和赞扬,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四、建立规范建立学校和班级的规范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规范不仅仅是在行为上的要求,还包括道德、礼仪的规范。
学校可以制定“文明用语规范”“课间行为规范”等,通过制定这些规范,可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加强家长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沟通,共同合作,互相配合,协力培养学生成长。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初探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初探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合作,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行为习惯培养方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行为特点、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和家校合作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行为特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行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好奇心强,喜欢模仿。
2.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3.活动力强,喜欢玩耍。
4.重视集体,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5.情绪波动大,容易受外界影响。
针对这些行为特点,学校和家庭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一)榜样示范学校和家庭是孩子们行为习惯的主要影响力量,教师和家长需要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家长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行为典范。
学生在观察到教师和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之后,会不知不觉地模仿,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目标设置学校和家庭可以为学生制定明确的行为习惯目标,例如规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要符合某个标准,比如“按时完成作业”、“有礼貌待人”等。
目标的设定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要能够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奖惩相结合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奖惩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学校可以通过表扬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发放“优秀学生”证书、小红花等。
也要对不良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让学生明白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应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奖惩,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情感关怀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情感较为脆弱,需要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关怀。
在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积极应对情绪问题,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为他们的行为习惯培养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良好的家校合作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至关重要。
对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对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在低年级学生阶段,行为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
正确认识和引导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思考和探讨。
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和成长规律,通过环境引导、示范教育、奖惩纠正等方式,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和接受能力,因此,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可以加强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有助于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认真听讲、自主学习能力、高质量的作业习惯、团队合作精神等,都是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投入,提升学习效率,巩固并且深入学习内容。
除此之外,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低年级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例如,如何与人沟通、健康和谐的饮食习惯、文明礼貌的交往方式等等,都是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未来的人际交往、工作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点进行阐述:环境设计和示范教育。
1.环境设计:良好的环境设计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式之一。
首先从教室来说,教室内的环境应该具有温馨舒适、整洁有序的特性,激发学生爱护环境和学习的意识;其次学校和家庭的环境也应该是和睦稳定、安全健康的,努力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低年级学生才能更能够由内而外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示范教育:示范教育是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最有效的途径。
学生们从小就具有强大的模仿能力,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做好良好行为的示范。
例如,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学生什么是认真负责、讲诚信、尊重他人等等,让学生懂得良好行为的内涵和意义。
此外,家长也应该做好自己的角色演示,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和表达正确的行为习惯,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同时,要多给孩子鼓励和赞赏,促进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律性。
浅谈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塑造人的基础工程。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教育引导,晓之于理经过我反复细致的观察,并不是因为学生年龄小就不能约束自己。
相反,低年级的小学生之所以不善于约束自己,自由散漫,其主要原因还是他们并不理解为什么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平时自由散漫的行为习惯对于自己和集体又有什么害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学生一味地进行指责批评,往往只会是事倍功半,甚至起到反作用。
跑跳打闹是孩子的天性,记得刚上二年级时,我们班的学生经常在走廊里跑,讲话,有值周生时还好,如果没有,那么走廊里和操场没什么区别。
针对孩子们的这种现象,我在一次班会课上为他们进行了一次情况分析:首先,在走廊里跑跳、说话感觉自在吗?学生回答:不自在,怕被值周生发现给班级扣分,走廊地方小,跑不开……走廊里跑跳打闹没有好处,那么它有哪些害处呢?我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我们的走廊是行人通道,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如果在这样狭窄的走廊内跑,很容易和别人相撞,发生危险;同时走廊的两端有教室和办公室,影响其他班级上课,影响老师备课休息;作为一名有公德的小学生,这样的行为举止是不会受到老师同学喜爱的……这样对自己对别人只有害处没有益处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做呢?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讲解后,我发现孩子们的表情变了,一改往日乐天派,满不在乎的表情,取而代之的是“哦,原来是这样”。
从那天以后,我们班的孩子已经基本上没有在走廊跑跳打闹的现象了。
看来,只要给他们讲清楚道理,虽然年纪小,学生们也会很好的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方法多样,及时鼓励训练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都应力求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
具体、直观、形象化的训练可以通过活动来进行。
例如,在班级开展“我最能干”,“学习能手”、“争当环保小卫士”、“我是小劳模”、““好孩子好学生”、“心中有他人”、“学会感恩”等教育活动,从中培养和训练学生,促进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
对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对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在教育工作中,对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仅是学生个人素质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更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
在课堂上,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品质。
以下是对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些思考。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制力。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还不够成熟,缺乏自律和自制力。
在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老师可以通过激励和引导,让学生养成按时睡觉、按时吃饭、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和他人合作,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礼貌和纪律。
低年级学生的礼貌和纪律往往比较欠缺,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和培养。
在校园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激励,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师长和团结同学。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规范行为,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也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在家也能尊重长辈、团结同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和自信。
低年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逐渐培养独立和自信。
在教育工作中,老师可以通过作业和小组活动,让学生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老师还要注重激励和肯定学生,让他们建立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家长也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逐渐学会独立和自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勤奋和毅力。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很正常的,而勤奋和毅力是克服困难和挫折的重要品质。
在教育工作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勤奋精神,让他们能够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努力。
老师还要教育学生要有耐心和毅力,不怕困难和挫折,勇敢面对挑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也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克服困难和挫折,培养勤奋和毅力。
小学生低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小学生低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小学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将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对小学生低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行为习惯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养成教育的策略等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生低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行为习惯的定义行为习惯是指个体基于自身的经验、环境以及社会规范,自觉或潜移默化地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顺序,重复地且稳定地采取特定动作或表现特定行为的倾向或能力。
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多个方面。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1.发展自律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通过规律的作息、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自主的学习计划,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培养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2.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正面价值观。
例如,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乐于助人的行为,能够培养他们对学习、友谊和社会的正确看法,以及正确的道德观念。
3.促进社交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社交能力。
学会尊重他人、分享和合作,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沟通能力并成为团队中的积极成员。
4.提高学习效果。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遵守学习规则、有序的学习方式和坚持不懈的复习计划,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1.建立规范。
为小学生制定一套明确的规范和纪律,如按时上课、遵守交往规则、爱护环境等。
这种规范应该有针对性,能够给孩子一种清晰可见的行为准则。
2.倡导榜样。
通过树立榜样,如优秀的老师和同学,向小学生传递正确的行为观点和行为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行为示范作用,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行为道路。
3.融入课堂。
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活动中,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强,持久力不强,行为习惯经常反反复复,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及时引导,想方设法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一】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1、培养文明的礼貌习惯。
引导孩子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家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专心听课的习惯,做到做好准备、集中精神、积极参与、学会倾听。
〔2〕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做到格式规范、书写工整、认真检查、及时改错。
3、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学会整理学习用品,收拾书包;学会布置教室,会扫地,摆桌椅,擦黑板,倒垃圾。
学会整理自己的床铺,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育孩子不乱丢垃圾杂物,做到讲卫生、爱清洁。
【二】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一〕坚持正面引导,做好以身示范低年级的学生,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喜欢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尤其崇拜老师。
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1、语言引导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会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教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2、行为示范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往往从模仿开始,教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
当地面有纸时,我总是弯腰捡起;教室课桌歪斜时,我会及时动手摆整齐;卫生角不整洁时,我会拿工具清理干净;黑板上的字我总是一笔一画认真去书写这一切,我的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他们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
地面上有纸,学生也会弯腰捡起。
他们还学会开窗、开门时轻轻的,在老师和他人谈话时不打扰,不小心碰到别人,马上说声对不起,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
孩子们在我们无声的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他们也就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花寨乡中心学校曹志林
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强,所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只要在学校中养成。
” 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义不容辞的承担起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任。
而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更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重要力量。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强,持久力不强,行为习惯经常反反复复,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及时引导,想方设法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
孔子曾说:“少诚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这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抑制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
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
作为教师就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教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
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
既有利于对于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二、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1、培养文明的礼貌习惯。
引导孩子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家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专心听课的习惯,做到“做好准备、集中精神、积极参与、学会倾听”。
(2)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做到“格式规范、书写工整、认真检查、及时改错”。
3、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学会整理学习用品,收拾书包;学会布置教室,会扫地,摆桌椅,擦黑板,倒垃圾。
学会整理自己的床铺,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育孩子不乱丢垃圾杂物,做到讲卫生、爱清洁。
三、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
(一)坚持正面引导,做好以身示范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喜欢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尤其崇拜老师。
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1、语言引导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会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教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2、行为示范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往往从模仿开始,教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
当地面有纸时,我总是弯腰捡起;教室课桌歪斜时,我会及时动手摆整齐;卫生角不整洁时,我会拿工具清理干净;黑板上的字我总是一笔一画认真去书写……这一切,我的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他们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
地面上有纸,学生也会弯腰捡起。
他们还学会开窗、开门时轻轻的,在老师和他人谈话时不打扰,不小心碰到别人,马上说声“对不起”,知道了怎
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
孩子们在我们无声的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他们也就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落到实处,严格要求。
低年级学生对于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不大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对他们加以影响、感召。
1、培养个人荣誉感,榜样激励。
低年级学生毕竟还小,对于培养集体荣誉感学生头脑中没有相应的概念,相反,学生对于个人荣誉感却已有了明确的概念,老师的一句表扬或鼓励的话,他们都会喜形于色,回到家里还会向爸爸、妈妈炫耀被老师表扬,让其他学生见了也非常地羡慕,个人荣誉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
针对这个年龄特点,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多表扬和鼓励,树立榜样。
例如上课铃声已经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学生还没有坐好,有的在喝水,有的在说话、玩耍,此时可以表扬已经坐好的学生,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看,某同学听到铃声,已经坐端正了,他真是一个遵守课堂纪律的好孩子!让我们大家都向他学习!”短短的一句话即满足了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又为其他学生树立了一个鲜活的榜样,明白以后上课时要向那位同学一样坐好才会得到老师的表扬。
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越对方的勇气,对于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明显的效果。
2、规范个人行为,明确要求。
在学生能够明白上课要坐在座位上,要认真听讲后,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学生年龄太小,对于这些条条框框的内容还不能很好地理解。
我们可以把各种行为规范编成孩子易于接受的儿歌帮助他们牢记,并教育学生付诸行动。
例如上学可唱:“按时上学不迟到,见到老师问声好,大家夸我有礼貌。
”课前可以唱“铃声响,进教室,伏桌面,静等候。
”课中可唱:“专心听,认真想,响亮答,大家夸”。
下课可以唱:“不追逐不打闹,团结友爱乐陶陶。
”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
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3、增强竞争意识,强化训练。
在培养了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和明确了要求以后,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因为有了竞争意识尤其是集体竞争意识后班级才会拥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有利的环境。
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经常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比比哪一组坐得好、积极发言、认真听讲。
这样做的效果有时往往比表扬或批评某一个学生更有用。
经过老师有针对性地不断强化训练下,学生就会慢慢养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
这种竞争意识的增强,对于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也具有推进作用。
(三)在互相监督、帮助中自律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耐心地说教半天,学生一转身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学生主观上要这样做,这只是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的共性心理特征。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做事缺乏恒心,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可是教师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时时提醒,事事处理。
这就需要学生在互相监督、帮助中自律。
如在培养学生自觉上好早读的习惯时,我针对班级有些学生到校比教师早容易引起吵闹等现象,充分调动小干部的作用,安排好值日班长协助老师做好督促工作。
开展了“我是班级小主人”、“我们身边的榜样”等活动,让学生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帮助,并定期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活动,同学之间互相指出优点、缺点,并逐步改正,将“行为规范”化为自觉的行动。
(四)主动沟通,家校配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仅仅在课堂上就能形成的,还需要在家庭中得以巩固。
有些孩子,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
要想学生的行为习惯得以稳定,我们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我通过校讯通、电话等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向家长说明一些配合事项。
充分利用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知识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教育
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就好像催化剂,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的控制能力,提高自觉性。
开学初,我们就把我们班的评价方案宣布了,从踏进校门那一刻起,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表现好的、有进步的就可得一个小奖品,每十个小奖品换一颗红星贴在评比栏里,凑够十颗红星可以换一份小礼物。
这样,孩子的积极性高涨了。
每周一班会课上我鼓励学生对照“班规”开展自评、互评,每周评出“做操之星”“写字之星”“卫生之星”“纪律之星”等等。
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要使低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中,在富有童趣的活动中,自觉地接受纪律的教育,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它需要学生长期的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就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促使他们逐渐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
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
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教育无处不在。
作为班主任,我们就更加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育活动,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
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