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教育有效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36期

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2.36.008

随着部队院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任职教育将成为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由于任职教育是在具备一定学习经历或工作经历后所进行的短期培训行为。因而还伴有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技能教育等特点,其培训理念、办学思路、课程构建、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方式都将与学历教育大相径庭。因此,探索任职教育有效性是当前部队院校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任职教育有效性的内涵

任职教育是针对具体岗位和特定对象而进行的短期教学培训,要求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在岗位任职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升。岗位能力往往是能力的综合与集成,绝不是常识的记忆、专业结论的推导、热点问题的讨论。军队任职教育体现岗位指向性、突出专业实用性、注重前瞻引导性。

任职教育有效性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员的岗位胜任率、部队满意率。通过教学情境的营造、教学方法的设置使学员依据已有的知识和阅历构建新的认知,激发新的思考,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达到教学讲台与岗位练兵的统一,实现培训为部队服务、为学员发展服务、为岗位任职服务的目的。

任职培训的有效性实施必须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员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等方面获得整合、协调、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部队和个人教育价值需求。

任职培训的有效性就是以注重增强培训效果、提高培训效益为根本出发点,强化过程调控和目标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员的工作效率,增强学员学习的内驱力和外张力。

二、目前制约任职培训有效性的主要因素1.传统教育思维理念根深蒂固

由于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学历教育曾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相应的思维理念根基深厚,导致在转型上有强烈意愿,但固有意识还是挥之不去。目前的教员结构、课程结构都还保留学历教育的浓厚特色。教育行为上还是笼罩着学历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模式规则。例如任职培训体系结构、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都在有意无意地套用学历教育中的做法,使作为认知主体的学员处在重复昨日情境的状态,难以激发学员的求真热情,无法适应任职教育中能力生成的新要求。

部分有学历教育经历的教员在转型过程中显现出整体素质与任职岗位专业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2.任职教育功能要素不准确

一是目前学院对任职教育的功能定位还不够精准,培养目标与造就现代化警种警官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对学员的个性特长把握不够、对部队发展及需求研究不透,导致发挥学员个体潜能、提升学员综合素质、服务部队基层岗位的功能有限。

二是任职教育教学内容不新颖实用。转型后学院的学员大多具备本科学历基础,其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已经形成。必须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构建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当前的教学内容还是以学历教育为模板,单一、刻板、陈旧,满足不了学员任职能力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三是教员队伍结构与任职岗位专业不匹配。首先,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新增学科专业人才奇缺,高水平的更是凤毛麟角。在教员选调上满足不了需要。其次,部分教员知识结构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和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最后,部分教员经历单一,长期在一个单位、一种岗位上工作,不了解警种部队,缺乏一线部队工作的亲身体验和感性认识,对岗位任职需要的能力与素质把握不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认识不足,培训方式还是沿用武警内卫的那一套,存在训用脱节。

四是教学方法手段与任职教育特点不相适应。按照课堂划分设课,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组织方式,以师生两种角色双向互动,教员到学员、学员到教员的信息传递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低级、单一,创新性、颠覆性不强,教学效果不明显。

3.培训的驱动力不强

部分送学单位对任职教育不重视,将送学指标当做例行任务,不按规定的标准选拔培训学员,只为临时凑数,甚至还存在将平时表现不佳的学员列入培训专业户。

部分部队没有建立训用一致的保障机制,存在训用分离,无法保证培训对象学成之后有位置,导致学员学习的方向性缺失,产生消极情绪和惰性思想。

部分学科专业缺乏高水平的教员,满足不了任职教育中的理论先导性和前瞻性的需要,对部队建设的指导作用不强。

4.专业教学能力欠缺

教学能力是需要依托足够的教学任务量循序渐进锻炼形成的,不是简单的理论学习、理性思考、个人讨论和研究而获得的,而是以足够的教学任务为载体,通过足够的时间、持续不断的教学实践磨砺而成的。唯有教学实践才能提升教学能力,感悟教学理论,形成教学智慧。

任职教育有效性的探究

吴 刚

摘要:随着部队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入,任职教育将成为部队院校人才培养的主体。由于其教育特点和要求与传统学历教育存在显著差异,探索寻求有效的教育途径是任职教育院校研究的关键。

关键词:部队院校;任职教育;有效性

作者简介:吴刚(1973-),男,安徽庐江人,武警警种学院水电系机械机电教研室,副教授,技术中校。(北京 102202)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014-01

(下转第16页)

网络出版时间:2012-12-06 10:29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3776.G4.20121206.1029.008.html

2012年第36期

点。岗位轮换有助于对此进行制约,规避因资源的个人垄断对企业利益造成的潜在风险。

三、实施部门内部岗位轮换前的准备工作

岗位轮换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实际操作并不容易,因此必须充分做好岗位轮换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考虑周全、注意细节。

1.制订轮换计划,做到循序渐进

岗位轮换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轮换前应制订详细的计划,确定轮换周期。若周期过长,达不到轮岗的目的。而过于频繁会对员工的心理造成冲击,岗位轮换的效果会适得其反。一般情况下,员工在同一岗位工作4年进行轮换为宜。初次进行岗位轮换时,一定要在相关性的岗位间进行,如干部管理岗位与人事管理岗位、保险管理与薪酬、绩效管理等岗位进行轮换,待逐渐开展积累一定的经验后进行全面轮换。

2.建立各岗位完整的岗位说明书

岗位说明书是新到岗员工的行为准则,务必详尽规范,使新到岗员工对照岗位说明书能够开展最基本的日常工作。同时,梳理部门内部工作流程,加强流程控制。淮安公司拟梳理人力资源部各专职间的内部工作流程44项。

3.岗位轮换培训

为使员工尽快适应新岗位工作,应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使员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新岗位的工作程序,掌握基本技能。可以在确定的轮岗时间前3~5个月即让员工介入其新岗位的日常工作。在原岗位人员的帮助下,提前熟悉岗位业务和工作情况,在实践中进行培训,为正式岗位轮换做好准备。

4.建立严格的交接制度,明确责任

原岗位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技巧有助于继任者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原岗位人员有责任辅导继任人员的实际操作,及时提醒相关注意事项。怎样使离任者心甘情愿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和技巧,一方面与思想工作是否做到位有关,另一方面健全的制度约束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交接工作,建立交接记录,完善记录交接前后的流程和细节,明确交接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有助于岗位轮换的顺利进行。

5.做好沟通,减少负面影响

由于人力资源部各专业岗位岗级不同,岗位轮换时难免会出现由高岗级向低岗级岗位轮换的现象,收入的减少会使岗级降低者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因而,做好岗位轮换前的思想工作非常必要。事前沟通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使岗位轮换程序符合《劳动合同法》关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等相关条款的法律规定,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人力资源部实施有效的部门内部岗位轮换将会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培养打造一支复合型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使得部门不会因任何一个人的离开(休假、培训、离职等)而导致运转困难,从而有效地提高部门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好地促进公司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王祝萍)

三、增强任职教育有效性的几点措施

1.对教学的职能定位

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教学是教员的第一要务,是学院中心工作的践行者,是形成教学力的主力军。

学校必须形成浓厚的教学氛围。教员的主要精力和时间应是从事与教学相关的工作。要充分激发和调动教员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殚精竭虑钻专业、心无旁鹜谋教学的治学境界。

2.打造优质的教员队伍

目前,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员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经历背景与岗位任职培训的要求不相适应。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按照任职培训体系优化配置教员,形成优势互补、学科分类科学、结构层次合理的梯型教员队伍结构。走院校教员与部队干部互动交流的路子,培育名师形成和成长的土壤。

3.创新培训模式

由于院校刚转型,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加之,学校自身积淀浅、基础薄弱。欲在激烈的竞争中独占熬头必须突破常规、大胆改革,以创新的思维和颠覆式的方法实现跨越式发展。

要以服务学员岗位任职、服务部队建设发展为重点,让院校的优秀人才、先进成果流向部队,让部队的宝贵经验、丰富理论注入课堂。

紧扣学员来源背景分类组训,紧贴部队任职岗位需求分层设计,科学构建培训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员开展改进学习方法活动,提倡自主获取知识,将课堂教学同课外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使一维教学转向多维教学,真正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应不拘一格,能有效提升学员能力素质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4.拓宽合作办学维度

科学和艺术是超越国界的。办学治校也必须要突破地域范围。积极拓宽办学合作范围,改革创新办学方式,不拘一格地充分利用国家、部队、企业和民间的有益资源为学院教学科研服务。

同部队建立各类长效、畅通的交流机制,与部队联训,到部队驻训,实行工训结合的育人模式。

联手地方院校,与之进行教学科研及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共享他们的丰富资源和成功经验。建立互派教员支教、帮教制度。不失时机地学习别人的强项与优点,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在教学实践中锤炼成长。

加强与地方企业合作,增强专业学科的实践性,促进相关理论成果的转化。

与相关国家部委进行专业对口合作,密切跟踪专业技术的发展前沿和最新动态,确保专业学科发展或相关研究成果处于领先水平。

5.完善培训激励和保障机制

建立岗位任职教育学籍管理机制,实行全程综合考评的学籍淘汰制,制订评优激励机制,实现推荐优秀优先提拔和学员在校表现及时向部队通告,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督促学员集中精力认真学习和提高岗位任职能力。

建立训用一致的保障机制,形成先训后晋、晋训结合、不训不晋的提拨用人制度。保证培训对象学成之后有位置,对特别优秀的学员要破格使用,形成一种人人思进取、个个盼深造的求学之风,从而促进院校任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使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强化素质成为广大学员的普遍追求。

(责任编辑:王祝萍)

(上接第1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