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37319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知识点(原创)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1:溶液1.放热(溶于水后温度升高):如NaOH 固体、浓溶于水,CaO 与水反应。
2.吸热(溶于水后温度降低):如NH4NO3(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3.无明显现象(溶于水后温度不变):如NaCl等其他物质。
知识3: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1.悬浊液:不溶性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2.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常见的乳浊液有牛奶、豆浆等。
乳浊液久置后会分层,密度小的在上层,密度大的在上层。
3.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特征是不均一、不稳定。
4.乳化现象: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叫乳化。
5.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如:肥皂漂洗衣服、洗洁精洗碗筷、牛奶、农药等。
6.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①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②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知识点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溶质能继续溶解,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不再溶解,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
(由于水可以和酒精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水和酒精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①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②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4.结晶①概念: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母液对于析出的溶质来说,仍然是饱和溶液。
②结晶方法i.蒸发溶剂: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夏天晒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溶液各处 (浓度、密度、性质)相同。
稳定性:只要水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溶质与溶剂长期不会分离出来。
注意:①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②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③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④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溶剂可省略,指的是水。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乳浊液:油与水混合3、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乳浊液基本特征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4、乳化作用:洗涤剂有乳化功能,它能使油脂分散成无数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
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因此试管的内壁很干净。
这种作用叫做乳化作用。
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也是这个道理。
5、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是不同的。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汽油是溶解现象;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6、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①溶解吸热(溶于水后温度降低):如硝酸铵NH4NO3;②溶解放热(溶于水后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生石灰(CaO,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溶于水后温度不变):如氯化钠(NaCl)。
一般含有铵根离子NH 4+的,溶于水后温度降低课题2 溶解度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第九单元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知识归纳(含思维导图)课件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2)常见类型。
①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计算配制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溶质、溶剂的质量。
③溶解度与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易错提醒 (1)溶质质量分数关系式中的各种量都是以质量表示的,不得以体积数据代替。在计算中如需
100 g 达到饱和 克
溶质质量分数 不一定 不定量 饱和或不饱和 无(是比值)
相互转化
某温度时,某物质任一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
溶解度
关系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00g
溶解度×100%
知识归纳
(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也可将公式变形为: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归纳
有关溶液的稀释或浓缩的计算
方法
计算依据
关系式
溶 液 的 稀 释
①加水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加水稀释; ②加稀溶液稀释时,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①A×a%=(A+m水)×b% ②加稀溶液稀释 与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 ②A×a%+B×b%=(A+B)×c%
液中溶质的质量
把体积换算成质量,可以通过密度公式来计算:[m(溶液)]=溶液体积(V)×溶液密度(ρ)来换算。
(2)溶质的质量是指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不包括未溶解或结晶析出的溶质的 质量。
知识归纳
1. 配制方法及步骤
配制方法
操作步骤 常用仪器
用固体和水配制
用浓溶液和水配制(浓溶液的稀 释)
①计算 ②称量
知识归纳
第九单元 溶液必背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必背知识点一、溶液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足量的锌放到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反应后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锌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它不是溶液。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
NaCl溶解时温度不变,NH4NO3溶解时温度下降,NaOH溶解时温度升高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上述条件下,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改变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方法:升高或降低温度。
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意义1.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2.少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3.极少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固体溶解度曲线及意义点:曲线上的点均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交点: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曲线: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当温度一定时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而减小。
当压强一定时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降低而增大。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或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2、称量和量取3、溶解:搅拌至充分溶解,4、装瓶。
人教版化学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化学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汇总1.什么叫做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是有什么组成的?溶质和溶剂.3.什么叫做溶质?被溶剂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4.什么叫做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作为溶剂。
5.溶液的均一性是什么?溶液各部分性质、浓度完全一样。
6.溶液的稳定性是什么?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不变时,溶质、溶剂不分离.7.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但一定是透明的。
8.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①吸热:硝酸铵②放热: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稀释③与水反应放热:氧化钙9.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①温度:对于大多数物质温度越高,溶质溶解的速率越快;②溶质的颗粒大小:溶质的颗粒越小,溶质的溶剂速率越快;③搅拌:搅拌能够加快溶剂的的速率(但不能增加溶解的量)10.什么叫做乳化?洗涤剂(如洗洁精)等乳化剂能使植物油等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叫做乳化。
11.乳化的应用有哪些?用洗洁精除去油污利用的是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12.什么叫做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溶解这种物质的溶液。
13.什么叫做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这种物质的溶液。
1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①溶液中有固体剩余;②在一定温度下,往溶液里加入相应的溶质,不能再继续溶解。
15.如何判断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往溶液里加入相应的溶质,可以再继续溶解。
16.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如何相互转化?(1)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降低温度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①增加溶剂②升高温度(2)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升高温度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①增加溶剂②降低温度17.结晶方法有哪些?蒸发结晶: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析出;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氯化钠降温结晶:通过降温的方法使溶质析出: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九单元 溶液1.溶液(1)概念: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溶剂)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形成:宏观上是溶质分散在溶剂中;微观上是溶质粒子在溶剂分子作用下分散在溶剂中。
(3)溶剂的判断:有水时,水为溶剂;无水时,量多的液体为溶剂。
(4)溶液的读法:(溶质)的(溶剂)溶液,若溶剂为水,则可省去溶剂。
如:碘的酒精溶液、氯化钠的水溶液(可简化为氯化钠溶液)。
(5)物质溶解的影响因素:溶质、溶剂、温度等。
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6)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NaOH )溶于水时放热;硝酸铵(NH 4NO 3)溶于水时吸热。
2.乳浊液(1)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特征: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3)乳化:洗涤剂(乳化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乳化后的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仪器易被洗净。
汽油除油污是由于油污溶解于汽油形成溶液,与乳化没有关系。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有固体存在,且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则表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若溶液中没有固体存在,则可以继续向溶液中加少量的该溶质,若所加固体不溶解,则表明溶液是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结晶(4)结晶:①结晶是指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结晶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结晶分为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提纯缓升型固体溶质)和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一般用于提纯陡升型固体溶质)。
4.固体溶解度(用S 表示,单位是g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九章 溶液 知识点归纳
第九章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溶液: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性质:1.均一性(溶液的各个部分,都是相同的成分)2.稳定性(溶液静置之后,不会有分层现象)关于溶液概念的理解,掌握几个点:1.溶液的组分,只要求两种以上混合在一起就可以,没有注明必须是何种状态。
因此我们说,空气也是一种溶液(只不过我们通常不这样叙述)。
2.常见的溶液如:盐酸(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蔗糖溶液(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碘酒(单质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注:常见的溶剂:水、酒精、汽油如何判断溶质和溶剂:一般来说,固态、气态为溶质,液态为溶剂;同为液态时,量少的为溶质,量多的为溶剂(当有水的组分时,无论水的量多少,都作为溶剂)乳浊液和悬浊液乳浊液: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之中形成的混合物,如牛奶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泥沙注: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乳浊液和悬浊液组成成分是不稳定状态,因此长期静置乳浊液和悬浊液,会发生分层现象。
第二章溶解度溶液中,溶质并不是可以无限地溶解在溶剂中。
因此,我们引入了新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某溶剂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我们把所得到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某溶剂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称之为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增加溶剂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增加溶质可以变为饱和溶液注:以上规律,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物质。
氢氧化钙转化方法相反。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注:1.比较溶解度的前提是,必须注明温度。
因为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会发生改变。
2.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
3.如果某温度下,该溶液中的溶质没有达到饱和状态,则不能称作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看法:一种或几种物质分别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牢固的混杂物,叫做溶液溶液的基本特色:均一性、牢固性注意: a、溶液不用然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 4为浅绿色Fe2(SO4) 3 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⑴看法:(略);⑵注意:有意义的条件“在必然量溶剂里” “在一定温度下”;⑶判断方法:连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⑷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变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升温、加溶剂注:① Ca(OH)2平和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⑸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用然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用然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 在必然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⑹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a.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b. 溶解放热:如 NaOH溶解、浓H2SO4溶解;c.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定义:在必然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必然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1)溶解度的含义:如 20℃时 NaCl 的溶液度为 36g 含义: a. 在20℃时,在 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36 克 NaCl。
b. 或在 20℃时, NaCl 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 克。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要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a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高升;如KNO3b 少许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c 极少许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降低。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知识点1: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后,溶液中各局部的组成和性质是完全相同的,即同一溶液中各局部的浓度、密度、颜色等都相同。
(2)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即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拓展延伸】,一般看以下两点:(1)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是否溶化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的,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易错警示】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肯定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肯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例1】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以下调味剂参加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C.味精知识点2:溶液的组成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1)溶质:被溶化的物质叫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剂:能溶化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此之外,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为溶剂。
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推断(1)根据名称。
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但是一般水溶液中不指明溶剂,即未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一般是水,如“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是溶质,水是溶剂。
(2)当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形成溶液时,一般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3)当两种液体互相溶化形成溶液时,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但是只要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拓展延伸】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汇总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汇总 (新版)新人教版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 4为蓝色 FeSO 4为浅绿色 Fe 2(SO 4)3为黄色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⑴概念:(略);⑵注意:有意义的条件“在一定量溶剂里”“在一定温度下”; ⑶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⑷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 (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⑸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⑹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a.溶解吸热:如NH 4NO 3溶解;b.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H 2SO 4溶解;c.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1)溶解度的含义:如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a.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
b.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a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b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c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
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2、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3、溶液和浊液的区别项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溶解性溶不溶不溶分散在水里的物质状态固、液、气固液分散在水里的粒子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的集合体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外观通明均一浑浊、不均一浑浊、不均一久置后的变化稳定不变沉淀分上下两层不稳定【考点3】乳化现象1.乳浊液(1)形成:不溶于水的液体,以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液体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一溶液的形成知识点一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与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就是溶剂。
【拓展延伸】1、判断某物质就是否就是溶液,一般瞧以下两点:(1)就是否就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就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就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等)在溶液中就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易错警示】1、溶液一般就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就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就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就是溶液,如水就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就是溶液。
知识点二溶液的组成溶液由两部分组成——溶剂与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她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注意区分溶剂与溶质:①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就是溶质,液体就是溶剂。
②液体与液体混合——一般把量多的瞧作溶剂,量少的瞧作溶质。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就是水,那么水就是溶剂。
【拓展延伸】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就是一种,也可以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就是一种。
溶质与溶剂可以就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应以反应后生成的物质与反应物的量来确定。
如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应该为反应生成的ZnSO4【易错警示】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与,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与。
2、在计算溶液质量时,溶质质量就是指已被溶解的那部分的物质的质量,而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九单元溶液(整章知识详解)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43
请点击学习(
)
请点击学习(
)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第9单元 溶液 第三节 溶质的质量分数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45
溶质的质量分数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
46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判断溶液浓稀】
判断: 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 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50g×98%=x×20%
50g×98%
x=
20%
=245g
需要水的质量=245g-50g=195g
答: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 液,需要195g水。
现要配制15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解】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质10量0%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 150kg×16%=24kg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 150kg-24kg=126kg
答:配150k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24kg氯化钠和126kg的 水。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48
溶质的质量分数
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可用 下式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质10量0%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49
溶质的质量分数
按下表所定的量配制氯化钠溶液?
试管 编号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必背知识点一、溶液的概念与组成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在温度、压强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至少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2.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液体,如水、汽油、酒精等。
在溶液形成过程中,若两种液体互溶,则一般把量多的液体称为溶剂,量少的称为溶质;若有水参与,则水通常被视为溶剂。
二、溶液的性质1.颜色:溶液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硫酸铁溶液为黄色。
2.密度与体积: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并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的简单相加。
3.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溶解吸热:如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溶解放热: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溶解时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如氯化钠溶解时无明显热现象。
三、溶解度与饱和溶液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例外。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所得到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所得到的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对于大多数物质)。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增加溶质、降低温度 (对于大多数物质)、蒸发溶剂。
四、溶液的配制1.配制步骤: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然后进行称量(或量取)、溶解。
2.所需仪器:天平 (用于称量固体溶质)、量筒 (用于量取液体溶质或溶剂)、烧杯、玻璃棒 (用于搅拌加速溶解)等。
科学-(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第九单元溶液课题一溶液的形成知识点一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拓展延伸】1.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1)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易错警示】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知识点二溶液的组成溶液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注意区分溶剂和溶质:①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②液体和液体混合——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拓展延伸】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溶质和溶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应以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和反应物的量来确定。
如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应该为反应生成的ZnSO4【易错警示】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2.在计算溶液质量时,溶质质量是指已被溶解的那部分的物质的质量,而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最新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梳理【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一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注意:a、溶液是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液体。
b、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 Fe2(SO4)3溶液为黄色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实验9-2)d、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分子间有间隔)e、溶质的质量是指分散到液体中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未溶解的部分不能算在内。
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f、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g、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不同。
一般来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水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在水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2、溶液的用途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得快,制造某些产品的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缩短生产周期。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植物吸收的养料必须以溶液形式存在,医疗上用的多种注射液也都是溶液。
名称:溶质在前,溶剂在后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4、浊液分悬浊液和乳浊液(实验9-4)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振荡后都呈混浊状态,静置后都分为两层。
5、乳化现象(1)乳化剂:人们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做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一、思维导图二、主干知识总结1.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应该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①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对溶质与溶剂均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总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
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溶解度是用来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性的大小。
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来表示溶液组成。
4. (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1)实验回顾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食盐。
实验步骤:①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氯化钠质量及水的质量。
②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相应体积的水。
③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④贮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2)例题解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如图操作顺序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 5%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2)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___g,水______g.(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调节平衡螺母(4)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解析】:(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5%=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3)用托盘天平称量5g固体药品NaCl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他发现指针偏左了,说明NaCl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NaCl.(4)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故答案为:(1)BACD;(2)5;95;(3)B;(4)胶头滴管;搅拌,加速固体溶解.5. 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的计算(1)思路: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知识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知识总结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知识总结课题一、溶液的形成一、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1)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3)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4)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不是对所有溶质而言。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若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1)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2)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3)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不饱饱和降温 或 蒸发溶剂 或 加溶质升温 或 加溶剂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溶解度是指溶质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 。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
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定义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
溶液由和由两部分组成。
的物质叫做溶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未溶解的物质不是溶质溶液的质量= +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2、溶液的特征:性、性[知识点二]溶液中溶剂、溶质的判断1、溶质可以是、或;2、溶质溶剂的判断口诀固液溶解液为剂,液液互溶多为剂。
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
[知识点三]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通常伴有的变化,有的物质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比如:;有的物质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比如:;有的物质溶于水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比如:。
[知识点四]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其特点为不稳定,不均一,静置后会分层。
②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即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这种现象称为乳化现象。
常见的乳化现象:洗发水洗头发、洗洁精洗餐具、洗衣粉洗衣服、农药的合成和使用[知识点五]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的饱和溶液,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只是一般情况,特例除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升高3、(1)怎样判断食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一“看”:杯底是否有未溶解的固体。
一定温度下,杯底尚有少量食盐固体不能溶解,则烧杯中的上层清液是;二“加”:加入少量同种溶质若溶液中没有剩余的食盐固体,则向溶液中,①如果,说明原溶液;②如果,说明原溶液。
(2)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知识点六】溶解度溶解度概念:在一定下,某固体物质在克里达到状态时所能。
溶解度四要素:温度——必须指明具体的温度,溶解性才有意义。
溶剂的质量是100g。
固体在溶解在溶液中,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g。
【对定义的理解】1.20②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知识点1: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后,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是完全相同的,即同一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颜色等都相同。
(2)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即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拓展延伸】1.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1)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的,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易错警示】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例1】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C.味精D.芝麻油知识点2:溶液的组成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此之外,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为溶剂。
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1)根据名称。
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但是一般水溶液中不指明溶剂,即未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一般是水,如“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是溶质,水是溶剂。
(2)当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形成溶液时,一般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3)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形成溶液时,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但是只要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拓展延伸】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2.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应以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和反应物的量来确定。
如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应该为反应生成的ZnSO4。
【易错警示】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2.在计算溶液质量时,溶质质量是指已被溶解的那部分的物质的质量,而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例2】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酒精溶液;(2)食盐水;(3)稀盐酸;(4)澄清石灰水;(5)硫酸锌溶液;(6)铁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知识点3:溶液的用途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表1所示)。
农业生产无土栽培的植物必须生长在营养液中科学实验能够相互反应的两种固体通常配制成溶液,然后让它们的溶液进行反应,这是因为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反应物相互接触更充分,反应进行得更快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植物吸收的养料必须溶解在水中,人体吸收的营养成分也同样需要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医疗卫生医疗上所用的许多注射液也是溶液,如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例3】许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主要原因是( )A.反应速率快B.不需加热C.易于操作D.装置简单知识点4:影响溶解能力和溶解速率的因素实验设计(1)实验目的:探究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
(2)实验用品:试管、药匙、蒸馏水、碘、高锰酸钾、汽油。
(3)实验步骤:(如图1所示)①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2小粒碘和高锰酸钾,各加入2~3 mL 水;②另取两支试管,再分别加入1~2小粒碘和高锰酸钾,各加入2~3 mL 汽油,观察是否溶解及所得溶液的颜色。
图1分析论证(4)实验现象: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于汽油形成紫色溶液;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5)实验结论: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实验点拨1.实验设计时,必须要有控制变量的思想,若要探究某一因素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其他因素不变。
2.物质的溶解能力除了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有关。
3.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决定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除此之外还受温度、物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等因素影响。
(1)溶剂的温度:溶剂的温度越高,溶质溶解的速率越快。
(2)溶质固体的颗粒大小: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3)是否进行搅拌:在搅拌的情况下,溶质溶解的速率加快。
【例4】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③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三个因素有关。
(2)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同) 。
知识点5: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物质溶解时的热现象实验【实验设计】1.实验目的: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2.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蒸馏水,药匙,固体NaCl、NH 4NO3、NaOH。
3.实验步骤:如图2所示装置,向烧杯中加入100 mL 蒸馏水,测出水的温度。
向烧杯中加入10 g固体NaCl,并用玻璃棒小心搅拌至NaCl完全溶解。
测出NaCl溶解后溶液的温度,比较前后两次温度的变化。
按上述操作测定NH4NO3、NaOH溶解前水的温度和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并比较温度的变化。
分析论证4.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见表2)。
加入物质氯化钠(NaCl)硝酸铵(NH4NO3)氢氧化钠(NaOH)实验现象所得溶液的温度与原来水的温度基本相同所得溶液的温度明显低于原来水的温度所得溶液的温度明显高于原来水的温度实验结论NaCl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NH4NO3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降低NaOH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实验点拨1.溶解过程中不能用温度计搅拌,应使用玻璃棒搅拌。
2.温度计读数时,一定不要将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读数。
拓展延伸1.浓硫酸溶于水时也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
2.生石灰(CaO)放入水中也能放出大量的热,因为CaO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
【例5】小琪往图3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后,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
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食盐B.硝酸铵C.氢氧化钠D.白糖知识点6:乳浊液和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其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2.乳化现象(1)乳化剂和乳化作用:人们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做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
常用的乳化剂有各种日用洗涤剂、化妆品等。
(2)乳化作用的应用:用洗涤剂去除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清洗试管内的油污。
拓展延伸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常见混合物有溶液和浊液两大体系,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浊液分悬浊液和乳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振荡后都呈浑浊状态,静置后悬浊液中固体会沉淀下来,乳浊液会分层。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见表3。
项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分散前被分散物质的状态固、液、气固液分散在溶剂里的粒子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的集合体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外观大多透明且均一浑浊、不均一浑浊、不均一久置现象稳定,不分层不稳定,沉淀不稳定,分层实例食盐水、蔗糖、水、碘酒泥浆油水混合物相同点都是混合物易错警示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与用洗涤剂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有本质的区别: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脂,是溶解原理,形成的是溶液;而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大的油珠变成无数细小的液滴,是乳化原理,形成的是乳浊液。
【例6】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食醋除水垢B.用稀盐酸除铁锈C.用汽油清洗油渍D.用洗洁精清洗油污【考点突破】考点1:溶质、溶剂的判断【例1】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考点2: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与物理学科压强知识综合【例2】如图5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B.生石灰C.浓硫酸D.硝酸铵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知识点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果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所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因此,判断一种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可在温度和溶剂量不变的条件下,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质不再溶解,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质继续溶解,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拓展延伸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1)浓溶液、稀溶液的定义: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对溶液进行分类的,因此两组概念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但是,在一定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例1】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1)。
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知识点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1.大多数物质(如KNO3等)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可通过如下方法: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极少数物质[如Ca(OH)2]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需通过如下方法: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易错警示对于不同溶质的溶液而言,改变溶质、溶剂的量都可以实现上述转变,但改变温度要视具体物质而定,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有极少数固体物质(如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若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应降低温度,若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应升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