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邳州岔河镇良壁村蓝印花布的调研与保护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邳州岔河镇良壁村蓝印花布》

【内容摘要】江苏徐州邳州市曾是蓝印花布的重点产地,近年来,经过邳州岔河镇良壁村王如坤的恢复,得以重放光彩。王如坤的手工蓝印花布艺术风格大气率真、纹样种类丰富、制作工艺“绿色”自然,对研究当地民俗文化和丰富蓝印花布品种有着积极的意义,社会各界应为其提供一个稳定良好的“文化空间”,使这门古老的技艺得到良性的传承和延续。

【关键词】邳州蓝印花布手工保护传承

蓝印花布是中国古老的手工印染纺织品之一,源于秦汉,盛于宋代,中国历史上称“药斑布”,属“草木染色”(又称“植物染色”);在日本称“蓝染、草木染”;在欧美称“Indigo Print”、“Japan Blue”或“China Blue”。蓝印花布以持久耐用、朴素大方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形成各异的特色,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的重要容,曾为广大百姓的经济生活作出过巨大贡献。

江苏徐州邳州县曾经是蓝印花布的重点产地,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当地蓝印花布的生产逐渐衰落。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增强,邳州蓝印花布的生产开始复苏,其中,以岔河镇良壁村村民王如坤的手工蓝印花布制作最具代表性,已开始受到各界的重视。

一、邳州蓝印花布生产的历史背景简述

邳州地理条件优越,大运河纵贯邳州境内,水陆交通便利,历史上就是印染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据当地资料记载,邳州蓝印花布的历史,始于唐末宋初,成熟于元明,兴盛于清代和民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融合了江淮和齐鲁特点,创造出具有邳州地方特色的蓝印花布,图案质朴清亮,对比强烈,色泽柔和,内容喜庆吉祥,与江南蓝印花布色轻,以月白、浅蓝、天蓝为主区别明显。

蓝印花布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材料选择、制作工艺、色泽把握及纹样设计之上。上世纪30年代以前,邳州印染业非常兴盛,染坊遍布村镇。据史料记载,康熙末年,邳州有染坊70多家,至民国中期增至140多家,仅良壁一地就有染坊10余家。“邳州无二行,除了铁匠是染坊”,蓝印花布是那个时期邳州人主要的手工艺和经济来源。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机械印花布的批量生产,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审美观念发生变化,使传统手工蓝印花布的市场逐步萎缩,同时又因传统手工蓝印花布印染材料成本高,效率低,生产流程长,造成经济效益偏低的局面,很多蓝印花布匠人被迫放弃传统技艺而改行,使这一传统的手工技艺面临失传境地。作为一种曾经是运河流域重要的工艺美术形式,在当今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大潮之下,对此项民间瑰宝进行深入的发掘和保护已迫在眉睫。

邳州岔河镇良壁村村民王如坤是目前邳州唯一一位手工印染蓝印花布的传承人。出于对蓝印花布的热爱,王如坤利用自己年轻时所学的祖传技艺,不仅恢复了在当地已绝迹40余年的民间大染坊,传承了凿刻花版和印染工艺,还努力致力于对蓝印花布工艺技术的研究,在祖传家藏的明清至民国时期的百余片蓝印花布版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具有当今文化特色的新版,拓宽了蓝印花布的应用范围,使当地这门古老的手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2008年,邳州蓝印花布被徐州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申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使蓝印花布的生存空间有望得到改良。

二、邳州岔河镇良壁村王如坤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流程

传统的蓝印花布制作是将桐油纸镂刻成的花版覆盖在织物上,刮上一层用黄豆、石灰粉制成的防染浆料,将图案漏印在织物上,晾干后放入植物蓝草靛缸,进行反复浸染后再晾干,刮去防染浆,显露出蓝底白花的图案,最终完成。它是在传统夹缬和镂空刻版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邳州蓝印花布的染制与上述过程基本相似。王如坤是当地蓝印花布的第五代传人,从2004年开始,王如坤利用自家祖传和收藏的150余片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印花版,运用自己多年前所学,开始了手工蓝印花布印染的恢复工作。其在传统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时尚元素,又设计凿刻出150余种贴近现代人审美口味的印花版图案,拓宽了蓝印花布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蓝印花布的纹样和文化内涵。

(一)染料

王如坤的蓝印花布版的材质也为传统的牛皮纸,防染粉为豆粉、石灰粉再混合其他材料而成。工具有各式凿刀和拍打具。染料主要为兰草、蓼蓝草、板蓝根等,板蓝根染料多为成品,由市场购得;蓼蓝草则多为自己种植或采集。早年蓝印花布兴盛的时候,仅良壁村就有染坊十余家,因此当地有种蓼蓝草的传统。

蓼蓝草是一种易于生长,价格低廉的植物,主要产于江苏,其他如山蓝、木蓝、菘蓝在我国其他地方都有生长。荀子的“青,取之于蓝,更甚于蓝”,就是对“蓝草”由黄变绿、由绿变蓝再变青过程的慨叹。

蓼蓝春天下种,然后移栽,秋天霜降前收割后,放在打靛的池或缸中,盛入水,沤制24小时左右。若天气凉,沤制的时间适当延长。等蓼蓝粗渣沉入水后,将蓼兰草取出,洒石灰,形成沉淀的靛蓝,再将清水过滤,剩余的蓝就成糊状或胶状,取出存放,需要时用滤网过筛,放酒、火碱,发酵,即可使用。一般100斤布约需5至6斤染料。

(二)工具

染坊印染所必备的印染器具有:大染缸、小瓷缸、罐子、瓷盆、秤、锅灶、拉子、布罩、过滤罩、搅缸棍、扒子、担布板架、案子、晾布杆、压布棍、刮灰刀、布符子、挑布杆、尺子、锥子、剪子、刷子、垫洗板、擦巾、版夹子、柜台、布料柜、围布、布挑担等

绘刻印花版主要工具有:画笔、画尺、雕刻刀、垫板、木槌、磨擦珠、鬃刷、笔筒、工具筐、牛皮纸、小桌凳等。(三)制作工序

1、凿印印花版技法

作印花版材料的牛皮纸不宜过厚,过厚则漏浆不畅。凿刻方法如下:

首先裁好纸板,大的约60×40厘米,小的约45×35厘米,在纸板上绘出线描式花纹图案后,用木槌敲击凿刀凿刻,凿刻时需按花纹的形状使用同类刀凿,以保持花纹一致;

其次,凿刻好的花纹图案版,用玻璃珠串或玛瑙珠串将毛刺打磨滑润,再用桐油刷一遍后晾干,此时需注意清洗被堵的小孔。

最后一道程序是将打磨后的版放在柿汁中渗浆。柿浆是用用秋后的青柿捣汁浆而成。用柿汁渗浆凿刻成的印花版,可防腐防水,晾干后便可使用。

由于凿花全为手工,而且在刷油渗浆过程中的损耗,因此印花版的图案若想做的非常细致,难度较大,而且图案之间也很难统一整齐,虽然在视觉上可能显得有些粗糙,但这也成为手工蓝印花布质朴特色的一种显现。

2、印花版的类别

王如坤的蓝印花布版有四种类别:第一种是布料版。布料版上

刻的为散布的花纹图案,所印染的布料即是做衣服用的蓝印花

布。这种版的花纹图案只刻一块版就够用的;第二种是布件版,

此版印染出来的布是一个完整的图案,也是一个完整布件,如

包袱巾、方巾、方桌巾等;第三种是综合套印版,即3至5块

花版综合使用,单独使用则形成不了完整的图案。一般用来印

染大件布料,如被面、门帘、大桌巾等;第四种是边花版,可

分为边花版和角花版两种。在专用布件中根据所需位置,作配

花使用。

3、印染工序

蓝印花布的布料料有一定要求,不仅要布厚,密度大,而且布幅

要窄,不应大于漏花版(明清时土布布幅一般为1.3市尺,称

小布或家织布,密度紧密而厚实。民国机织布幅为2.6市尺,

称“洋布”,又称“加宽布”)。

蓝印花布印染程序如下:

首先选好布料和印花版,兑灰浆,灰浆原料为1斤石灰细粉加入黄豆面子3两,按1:3的比例兑上清水调浆,用木勺或搅棍搅拌均匀至如煎饼糊子方可。

第二道工序是刮灰浆。将印花版压在平铺的白布上面,不能偏斜,在印花版边上压上镇版木,以防花版移位。将调和好的灰浆,用铲板刮抹在印花版上,用力要轻,刮浆要匀,多余的灰浆可再刮下来放回浆盆。

将刮好灰浆的布料放在晾布架子上,晾干(阴干更佳,可使布料边缘整齐),叠成方块布,即可放入染缸中进行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