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03 惩罚函数法

合集下载

惩罚函数法概述_内点法ppt课件

惩罚函数法概述_内点法ppt课件

8
内点法的计算步骤和程序框图
1) 选择 • 可行的初始点; • 惩罚因子的初始值;
• 缩减系数; • 收敛精度;
• 取迭代次数k<-0.
2) 构造惩罚函数,选择无约束优化方法求解方法,求出无约束极值.
3) 判断所得极值点是否满足收敛条件
满足:取极值点为最优点,迭代终止
不满足:缩小惩罚因子,将极值点作为初始点,增加迭代
2.用解析法求内惩罚函数的极小点
( X , r)

[2x1

x2
10

x1

r x2
8
r 2x2 x1 4 x1 x2 8
]T
令( X , r) 0得 :

2x1 x2 10 2x2 x1 4

x1 x1

r
x2 r
x2
(x, r) x12 x22 r ln((1 x1))
11
(x, r) x12 x22 r ln((1 x1))
r4
r=1.2
r=0.36
12
例: 用内点惩罚函数法求下列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取迭代初 始X0=[0,0]T,惩罚因子的初始值r0=1,收敛终止条件: ||Xk-Xk-1||<ε, ε=0.01。
次数,转步骤2),直到满足收敛条件为止.
9
内 点 法 程 序 框 图
10
举例
用内点法求最优点: 解:
min f (x) x12 x22 s.t.g (x) 1 x1 0
(x, r) f (x) r
g(x)
( x,
r)

x12

惩罚函数法

惩罚函数法
内点法的程序框图如下:
k k 1
r k 1 cr k

X 0 X *(rk )
开始
输入 X 0、r0、c、
k←0
求 min(X , rk )
满足收敛条件? 是
X * X *(rk ) f ( X *) f X *(rk )
结束
3.外点惩罚函数法
求解策略
外点惩罚函数法简称外点法。这种方法和内点相反,
3.外点惩罚函数法
外点法程序框图:
Yes
X * X *(rk )
Yes
f ( X *) f X *(rk )
结束
开始
输入 X 0, r0, c,1,2
k 0
求 min ( X , rk ) 得X *(rk )
Q max g j ( X *(rk ))
Q 1 ?
No
X * (r k ) X * (r k1) 2
(X , r) f (X ) rmax 0, g j (X ) rhk (X )
j 1
k 1
式中:r为惩罚因子,它是由小到大,且趋近于∞的数列
3.外点惩罚函数法
l
2m
2
即 r0<r1<r2<··· ,hk (X ) 、max 0, g j (X )分别对
应为对应于不等式约束和等k式1 约束函数j1的惩罚项, 其中
当 r , lim(1 1 ) 1。
r 4r
当逐步增大r值,直至趋近于无穷时,逼近原问题的约束最优
解,当r=0.25,0.5,1,2时,惩罚函数 (X , r) 的等值线图
下如
3.外点惩罚函数法
当r逐渐增大时,极值
点 X *(r)的序列将沿一直线轨 迹 ( X *(r), r) 1 X *(r) 在可 行域外逐步逼近2 最优2 点。

《惩罚函数法》PPT课件

《惩罚函数法》PPT课件
那么该点x就不会是(*)的最优解。
这样的存在迫使最优解在可行域内取得。 随着的增大或更特殊地取为+∞,则问题(*)就成为:
min (x12+x22) 当(x1+x2-2)=0.
这恰为所要求解的原问题.
引例求解思想的理论支持
问题 min (x12+x22)+(x1+x2-2)2
最优解的解析式为:
x1() x2 () 221
一般地,对于等式约束问题, min f(x) s.t. hj(x)=0, j=1:n
将此问题改造成一个新问题(**):
n
min F( x),f(x )h2 j(x),其 中 为一个大正数 j1
这个新问题的最优解 必定使~x得hj( )接近于0 ~x 否则的话式子中的第二项就会是一个很大的正数 现在的这个点 就不~会x 是这个无约束问题的极小点
[max2 {(x0 )},2-]s.....[.maxm {(x 0),}2 -]s
h12(x)h22(x).....h .n2(x))
m
n
f(x )( [mai( x x ){ } 2 0 ] ,h -j2 s (x ))
i 1
j 1
P( x)
F(x, )-----增广目标函数
P(x)-----惩罚函数(惩罚项) ----罚因子
min x12+x22 s.t. x1+x2-2=0
由图解法易见最优解为(1,1)T
将这个问题改造为一个无约束问题如下:
min (x12+x22)+(x1+x2-2)2 (*)
为一个充分大的正的参数
min x12+x22 s.t. x1+x2-2=0

罚函数-原理与应用

罚函数-原理与应用

定理3.37
定理3.37 设对给定的参数μ,F(x,μ)的无约
束极小值为xμ。那么,xμ成为f(x)的约束极小点的
充要条件是:xμ是原问题的可行点。
罚函数法算法
2.罚函数算法
1) 取初始点X0为非可行点,μ0>0(通常取μ0=1), ε>0,c>1(通常取
c=10),k=0
2) 以Xk为出发点,求解无约束极小化问题:
= 12 + 222 + 21 + (1 + 2 − 1)2
(, )
= 12 + 222 + 21
+ (1 + − 1)2
例题
= 2, 2 = 100
(1) = (−0.2,0.4), ( (1) ,μ0 ) = 1.5237
任选一种无约束极小化算法,可解得F(X, μ0)的
问题转化为:
minF(x)
min() = 12 + 222 + 21
..
(3-98)
基本原理
F(x)的等价表达式:
F(x,μ)=x+μ[max(0,-0+2)]²
其中,μ是一个充分大的正数。记
α(x)=[max(0,-x+2)]²
(3-98)
(3-99)
通常将μα(x)称之为罚函数,记为
点正是X=2
解题步骤
一般情况下:
设原问题为
minf(x)
(3-100)
s.t. gi(x)≤0,i=1,2,…,m (3-101)
hj(x)=0,j=1,2,…,l (3-102)
则可以构造无约束极小化问题:
minF(x,μ)=f(x)+μα(x) (3-103)

罚函数法

罚函数法

外罚函数法算法
Step1: 给出 x0 ∈ Rn (可是不可行点), > 0(ε =10−4 ) ε 罚因子 σ1(σ1 =1) , 放大系数 C(C =10) , k =1. Step2: 以 xk−1 为初始点求无约束问题: ~ m P( x,σk ) = f ( x) +σk P( x) 得 xk = x(σk ). in ~ Step3: 若 σk P(xk ) < ε , 则 x* = xk ,停; 否则转step4 Step4: 令 σk+1 = Cσk , k = k +1, 转step2.
Q f (xk ) ≤ P(xk ,σk ) ≤ f x
设其极限为 f . ∴ { f (xk )} 亦为单调有界序列, ~ ∴ lim σk P(xk ) = lim [P(xk ,σk ) − f (xk )] = p0 − f 0 k→+∞ k→+∞ ~ Q σk →+∞ ∴ lim P(xk ) = 0 k→+∞ ~ ~ ~ 且 P(x) 连续; P(~) = 0 即 ~ 为可行解 x ∴ x Q x →x
0
( )
*
Q x 为最优解;∴ f x* ≤ f (~) x ~, f (x) 连续; f (~) = lim f (x ) ≤ f (x* ) ∴ x Q xk → x k k→+∞ * ~) 即 ~ 为(3)的整体最优解. ∴ f x = f (x x
k *
( )
( )
外罚函数法评价
(1) 如果有了求解无约束问题的好算法,利用 外罚函数法求解约束问题很方便. (2) 每个近似解 x(σk ) 往往不是可行解,这是某 些实际问题所无法接受的. 内罚函数法可以解决. (3) 由收敛性定理 σk 取越大越好, σk 越大将 而 造成增广目标函数 P( x,σ ) 的Hesse阵条件数越 大,趋于病态,给无约束问题求解增加很大困 难,甚至无法求解.乘子法可解决这个问题.

惩罚函数法简介

惩罚函数法简介

惩罚函数法简介罚函数法它将有约束最优化问题转化为求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其中M为足够大的正数,起"惩罚"作用,称之为罚因子,F(x,M)称为罚函数。

定理对于某个确定的正数M,若罚函数F(x,M)的最优解x*满足有约束最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则x*是该问题的最优解。

序列无约束最小化方法罚函数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实际计算中的缺点是罚因子M的取值难于把握,太小起不到惩罚作用;太大则由于误差的影响会导致错误。

改进这些缺点,可根据上述定理加以改进,先取较小的正数M,求出F(x,M)的最优解x*。

当x*不满足有约束最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时,放大M(例如乘以10)重复进行,直到x*满足有约束最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时为止。

种类传统的罚函数法一般分为外部罚函数法和内部罚函数法。

外部罚函数法是从非可行解出发逐渐移动到可行区域的方法。

内部罚函数法也称为障碍罚函数法,这种方法是在可行域内部进行搜索,约束边界起到类似围墙的作用,如果当前解远离约束边界时,则罚函数值是非常小的,否则罚函数值接近无穷大的方法。

由于进化计算中通常采用外部罚函数法,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外部罚函数法。

在进化计算中,研究者选择外部罚函数法的原因主要是该方法不需要提供初始可行解。

需要提供初始可行解则是内部罚函数法的主要缺点。

由于进化算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可能存在搜索可行解就是NP难问题,因此这个缺点是非常致命的。

外部罚函数的一般形式为B(x)=f(x)+[∑riGi+∑cjHj]其中B(x)是优化过程中新的目标函数,Gi和Hj分别是约束条件gi(x)和hj(x)的函数,ri和cj是常数,称为罚因子。

Gi和Hj最常见的形式是Gi=max[0,gi(x)]aHj=|hj(x)|b其中a和b一般是1或者2。

理想的情况下,罚因子应该尽量小,但是如果罚因子低于最小值时可能会产生非可行解是最优解的情况(称为最小罚因子规则)。

这是由于如果罚因子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对进化算法求解问题产生困难。

罚函数法

罚函数法
x ∂ 2φ ' ∂ (∂y x ) 2

就是Hesse矩阵,这时大于零(或小于零)与Hesse的正 矩阵,这时大于零(或小于零) 就是 矩阵 的正 或负定)是一致的, 定(或负定)是一致的,二者都可作为判定泛函数极值的 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
式中: 式中:x(t)---m维状态函数向量; w(t)---r维决策函数向量; f---微分形式状态方程; t---时间变量; t0---初始时刻; tf---终止时刻。
目标函数随状态变量和决策变量的不同而 不同,也就是说目标函数是函数都是函数。在 不同,也就是说目标函数是函数都是函数。 数学上,这种函数称为泛函, 数学上,这种函数称为泛函,求泛值的问题称 为变分问题。 为变分问题。 因此, 因此,连续系统的最优化问题就是一个变 分问题。 分问题。由于求泛函的极小问题也是一种极值 问题。 问题。 对于无约束问题, 对于无约束问题,根据极值存在的充分必 要条件求极值;对于有约束的最优化问题, 要条件求极值;对于有约束的最优化问题,则 先利用拉格朗日函数或罚函数, 先利用拉格朗日函数或罚函数,将其转化成无 约束最优化问题后再求解。 约束最优化问题后再求解。
动态系统参数的最优化又称连续系统最优化,因 为优化问题的解是t的连续函数。 动态参数优化问题的一般模型:
min J = min{

tf
t0
F [ x ( t ), w ( t ), t ] dt + s [ x ( t f ), t f ]}
dx ( t ) s .t . = f [ x ( t ), w ( t ), t ] dt g [ x ( t ), w ( t ), t ] ≥ 0 c [ x ( t ), w ( t ), t ] = 0 初始条件: x (t 0 ) = x 0

惩罚函数法

惩罚函数法

解出x1,x2
5M 4 M 5 x1 x2 2.5 2M 1 2
此时x1,x2则满足约束条件,是原问题的解。
§2惩罚函数法
§2惩罚函数法
§2惩罚函数法
§2惩罚函数法
§2惩罚函数法
§2惩罚函数法 例:内点法求解约束问题 min f (u ) au(a 0) s.t.g (u ) b u 0(b 0)
§2惩罚函数法
§2惩罚函数法
§2罚函数法
§2惩罚函数法
§2惩罚函数法
§2惩罚函数法
s.t. h (xi)=x1+ x2-5=0
该问题只有等式约束 解:首先建立罚函数:
F ( x, M ) f ( x) Mp( x)
P( x)
(max( 0, g
i 1
l
i
( x )))
2
( h j ( x ))
j 1
m
2
( x1 x 2 5) 2
F ( x, M ) ( x1 4) 2 ( x2 4) 2 M ( x1 x2 5) 2
此时的x1,x2不满足约束条件,不是原问题的解。
当x 不属于 S 时
F§2惩罚函数法 ( x2 4) 2 M ( x1 x2 5) 2 ( x, M ) ( x1 4) 2
F 2( x1 4) 2M ( x1 x 2 5) 0 x1 F 2( x 2 4) 2M ( x1 x 2 5) 0 x 2
*
rk a 2 (b u )
rk a
F (u , rk ) f (u ) rk a (b rk 0
1 1 au rk g (u ) bu

约束优化-惩罚函数法38页PPT

约束优化-惩罚函数法38页PPT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约束优化-惩罚函数法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41、学问是异常珍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约束优化-惩罚函数法

约束优化-惩罚函数法


( p) 1
,r
( p) 2
f x r G g x r H h x
( p) 1 m j 1 j ( p) 2 l k 1 k
的无约束最优化问题。
min x, r1( p ) , r2( p ) f x r1( p ) G g j x r2( p ) H hk x
k 1 l


对于每次迭代的 M ( p ),都可以求得相应的惩 罚函数最小 值和最优解X ( M ( p ) )。
当M为足够大的值时,惩罚 函数最小值将收敛于一 个有 限的极限值 *,且满足hk ( x) 0,而序列{X ( M ( p ) )}将 收敛于某一点X *。 *即为原问题f ( x)在等式约束hk ( x) 0 条件下的最小值, X *即为原问题的最优解。 即: lim M ( p ) lim M
2 另外,惩罚项形式 M h ( x ) k k 不是唯一的, k 1 l


任何仅仅当约束条件得 到满足时才等于零的 非负函数都可以当作惩 罚项,可以根据具体情 况选择。
四、惩罚函数法
将约束最优化问题 min f x f x1 , x2 , , xn s.t. g j x g j x1 , x2 , , xn 0 hk x hk x1 , x2 , , xn 0 转化为形如: min x, r ( j 1,2, , m) (k 1,2, , l )
为便于在计算机上用直 接寻优的方法进行迭代 计算, 可以构造一个新的函数 : F F Z x i 1 k 1 i k
n l 2 l F 2 x hk ( x) i 1 k 1 i n 2 2

罚函数法

罚函数法
α α
i =1 i =1 j =1
m+ p
m
p
α
p ⎡m α⎤ F ( x , M ) = f ( x ) + M ⎢ ∑ max{0, gi ( x )}α + ∑ h j ( x ) ⎥ j =1 ⎣ i =1 ⎦
(2.1)
或 p( x ) = c ( x )

= max ci ( x ) = max{max{0, gi ( x )}, i = 1," , m, h j ( x ) , j = 1," , p} ,则
k k k k
(2.2)

F ( xk , M k ) → F * , f ( xk ) → f *
则 M k p ( x ) = F ( x , M k ) − f ( x ) → F − f ,再由 M k → +∞ 得
k k k
*
*
p( x k ) → 0
k k k k
(2.3)
故当 k 充分大时 x ∈ Sδ 。由 Sδ 为紧集,因此{ x }存在收敛子列 { x }k∈J ,设 x → x ( k ∈ J ) 。由已知 条件知 f ( x ) 和 p ( x ) 是连续函数,由(2.3)得 p ( x ) = 0 ,故 x ∈ S ,再由(2.2)得
*
K
知, {F ( x , M k )} 和 { f ( x )} 是单调增序列,并且
k
k
f ( x* ) = F ( x* , M k ) ≥ F ( x k , M k ) ≥ f ( x k )
即 {F ( x , M k )} 和 { f ( x )} 有上界,故 {F ( x , M k )} 和 { f ( x )} 收敛,设

第五章 惩罚函数法

第五章 惩罚函数法

入口 给定:x(0) ∈D,r(0),C,ε1,ε2 k←0 用无约束优化方法求罚函数 * 的优化点 x k F F ( x k* )
x* x k , F * F ( x k )
* *
内 点 法 流 程 图
出口
+
K=0?
-
F F0 F0
2
+
r
( k 1)
Cr
(k )
F0 F x k 1 x k
x∈Rn 任选初始点x(0),初始法罚因子r(0)>0,罚因子递增系数C>1 对于r(k)为某一值,同过对惩罚函数的无约束求优,可 得最优点 。随着k的增大,得无约束最优点列
在k←∞的过程中,点列将趋近于原问题的最优点
实线为原目标 函数等值线
虚线为罚函数 等值线
总结 由上图可见,两种等值线在可行域内部及边界上是重合 的;而在非可行域中,罚函数的等值线升高了。即只有在 可行域外部惩罚项才起到惩罚的作用。r(k)值越大,惩罚作 用越大。 由上b图可知,在起作用约束边界处罚函数等值线变得越 密集和越陡峭。随r(k)的增大,最优点列将越接近于原约束 优化问题的最优点x*。但须注意,近似的最优点是落在边 界处非可行域一侧。
(0) *
-
k k 1ຫໍສະໝຸດ ㈦内点罚函数的特点内点法只适用于解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由于内点法 需要在可行域内部进行搜索,所以初始点必须在可行域 内部选取可行设计点。 内点法的突出优点在于每个迭代点都是可行点 因此,当迭代达到一定阶段时,尽管尚没有达到最优点, 但也可以被接受为一个较好的近似解。
5.3.4.2 外点法
出口
外 点 法 流 程 图
k←0
用无约束优化方法求罚函数 * 的优化点 x k F F ( x k* )

直接-间接法----罚函数法

直接-间接法----罚函数法

(x*, r(k) ) 3, 1.632, 1.20, 1.0630, 1
上图表示出 r(k ) 取值不同时所得到的约束最优点 x*(r(k) ) 逐步逼
近原问题最优点 x* 的情形。
例:用内点法求问题 min f x x12 x22 约束最优解。 s.t.g x 1 x1 0
解:用内点法求该问题,首先构造内点惩罚函数:
g
j
X
0(
j
1,
2,
m)
转化后的惩罚函数形式为
x,r
f
m
x r j 1
1
gj x
m
或 X , r f X r ln g j X j 1
m 1
m
g j1 j X 或
ln g j X
j 1
——障碍项。
r 是惩罚因子,它是由大到小,且趋近于0的数列,即
r0 r1 r 2 r k r k1 0
g(x)
1 x
可以看出 (x, r(k) ) 由两部分组成,即 1 2 ,其中:
1 f (x) x
2
r(k) 1 1 x
r(k)
1 x 1
(x, r(k) ) f (x) r(k) 1 x r(k) 1
g(x)
1 x
即: 1 2
是原目标函数,为一直线;
是一族倒数曲线,当 x 1 时, 2 。
由于内点法的迭代过程在可行域内进行,障碍项
的作用是阻止迭代点越出可行域。由障碍项的函数形式
可知,当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靠近某一约束边界时,其值趋近0,而
障碍项的值陡然增加,并趋近于无穷大,好像在可行域
的边界上筑起了一道“高墙”,使迭代点始终不能越出

第五章惩罚函数法详解

第五章惩罚函数法详解

㈣关于几个参数的选择
⑴初始罚因子r(0)的选取
如果 值选得太大,则在一开始罚函数的惩罚项的 值将远远超出原目标函数的值,因此,它的第一次无约束极 小点将远离原问题的约束最优点。在以后的迭代中,需要很 长时间的搜索才能使序列无约束极小点逐渐向约束最优点逼近。
如果 值选得太小,则在一开始惩罚项的作用甚小,
而在可行域内部惩罚函数
与原目标函数F(x)很相近,
只在约束边界附近罚函数值才突然增高。这样,使其罚函数
在在约束边界附近出现深沟谷地,罚函数的性态变得恶劣。
如下图,对于有深沟谷地性态差的函数,不仅搜索所需的 时间长,而且很难使迭代点进入最优的邻域,以致极易使 迭代点落入非可行域而导致计算的失败。

r(0)=1~50
函数
的一系(x,列r(k最) ) 优点,
xk* (k 0,1,2, )
显见,无约束最优点序列将逐渐趋近于原约
束优化问题的最优点x*。
㈡内点罚数法的形式及特点
⑴具有不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S.T. :
u=1,2……,p
⑵构造如下形式的内点罚函数
p
(x, r (k) ) F (x) r (k)
而且,当x越趋近于约束边界时,由于惩罚项 r(k) 1
增大,所以罚函数 (x, r(的k) )值越大。当x←b时,罚g1函(x)
数的值将趋近于+∞。因此,当初始点取在可行域内,求
函数 (x, r(k)的) 极小值时,只要适当控制搜索步长,
防止迭代点跨入非可行域,则所搜索到的无约束极小点 x*必可保持在可行域内。
⑹由终止准则,若满足则转步骤⑺,否则转⑸⑺,输出最优解(x*,F*)
入口
给定:x(0) ∈D,r(0),C,ε1,ε2

罚函数法求解技巧

罚函数法求解技巧

罚函数法求解技巧罚函数法(也称为约束罚函数法)是一种通过在优化问题中引入罚函数来处理约束条件的方法。

它将约束条件转化为目标函数的一部分,通过调整罚函数的系数来平衡目标函数的优化和约束条件的满足。

罚函数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原始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1. 将原始问题的约束条件表示为等式或不等式形式。

例如,如果存在等式约束f(x) = 0 和不等式约束g(x) ≤0,则可以将原始优化问题表示为:min f(x)s.t. g(x) ≤ 02. 引入罚函数,将约束条件转化为目标函数的一部分。

罚函数的形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常用的有线性罚函数和二次罚函数。

线性罚函数的形式如下:min f(x) + κh(x)s.t. g(x) ≤ 0其中,h(x)表示约束条件的惩罚项,κ是罚函数的系数。

3. 将原始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

通过调整罚函数的系数κ,可以平衡目标函数的优化和约束条件的满足。

一般来说,较小的κ会更加侧重于满足约束条件,而较大的κ则更加强调目标函数的优化。

4. 使用无约束优化算法求解转化后的无约束优化问题。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优化算法,例如牛顿法、梯度下降法等,来求解转化后的无约束优化问题。

5. 根据优化结果得到原始优化问题的解。

根据转化后的无约束优化问题的解,可以得到对应的原始问题的解。

罚函数法的求解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罚函数的选择:罚函数的选择应该考虑到约束条件的性质和目标函数的特点。

例如,如果约束条件是线性的,可以选择线性罚函数;如果约束条件是非线性的,可以选择二次罚函数。

此外,罚函数的形式也可以根据具体问题进行调整,例如引入松弛变量等。

2. 罚函数系数的调整:罚函数的系数κ可以通过试验来确定。

一般而言,初步确定一个较小的值,然后逐步增加,直到找到适当的取值为止。

一般来说,较小的κ会更注重约束条件的满足,较大的κ则更注重目标函数的优化。

3. 初始点的选择:初始点的选择对罚函数法的收敛性和求解效率有一定的影响。

最优化理论第五章-惩罚函数法

最优化理论第五章-惩罚函数法
2. 阅读MATLAB中有约束优化函数 fmincon( ) 并编程求解
课堂练习:
外点法求解
称为SUMT方法 基本步骤:
序列无约束极小化方法
收敛于
1.3. 外点法收敛性
定理2: 定理3:
的最优解。
2. 内点罚函数法
2.1 思想:从内点出发,保持在可行域内部进行搜索。
只适用于不等式约束问题
两种形式:
原始问题的解
2.2 r如何取值?
r太大,问题的解不精确
计算步骤: ∆例题: 解得:
2.3. 收敛性
例:乘子法求解:
3.3. 不等式约束的乘子法
转化为
等式
定义增广Lagrange函数。 求得原问题的解
用配方法整理则有: 增广Lagrange函数变为
一般问题
例题:

作业:
1. 阅读MATLAB中optimization toolbox 中的Quasi-Newton Method 和 Least-Squares Method 算法,用Lsqnonlin()函数 求解
有约束最优化:
可行域
定义:局部极小点,局部严格极小点
一阶条件(必要条件) 二阶条件(必要条件)
惩罚函数法 可行方向法,二次规划
1. 外点罚函数法
1.1 罚函数概念
a 对于等式约束:
对于线性约束可 消元处理
第2项很大
很大的正数
b. 不等式约束
转化为 c.一般情况:
罚回来
过大,计算困难 太小,远离约束问题的最优解
定理:问题
∆ 外点法 内点法
应用序列无约束极小化方法,简单
成为病态矩阵 无法求解
增大
3. 乘子法(Hestenes, Powell)提出

精品课件-优化设计3——惩罚函数法

精品课件-优化设计3——惩罚函数法
(3) 判别收敛与否,即判别 X*(r(k)) 是否为原问题的最优解, 若是则迭代结束;否则转下一步。
(4) 求下一个罚因子 r(k+1) 的值:r(k+1) = C·r(k), 以X(0) =X*(r(k))
作为新的初始点,置K=K+1,转(2)。
2019/5/28
31
内点法罚函数常用的收敛判别准则: (1) 点收敛准则: ‖X(k+1)-X(k)‖≤ε (2) 目标函数准则(绝对差):
2)然后比较复合形各顶点的函数值,找出最坏点 X(b),和除 X(b)之外 的其它各点的点集中心 X(c)。
3)从 X(b)出发通过 X(c)作一射线,在此射线上找到一个既满足约束条
件,函数值又有改善的新顶点——反射点 X(r)。再舍弃最坏点 X(b),
代之以反射点 X(r) ,构成新复合形。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得到最优
若f (X (R)) ≥ f(X (H)),则将反射系数α减半,转(5),
重新计算反射点。
若直到反射系数α小于一个预先给定的很小正数时,反射点 的函数值仍大于最坏点函数值,则说明该反射方向不好, 此时改用次坏点X (G)代替最坏点X (H),即X (H)= X(G), 换一 个反射方向,转(4)。
2019/5/28
2019/5/28
30
内点法算法步骤:
(1) 在可行域内找到一个初始内点X(0),要求该点满足各约束 条件。(给定初始罚因子r(0)>0,罚因子递减系数 C(0<C<1),通常取C=0.1~0.02),判别收敛的正数ε, 置K=0。
(2) 构造内点罚函数 P(X*,r(k)),用任一种无约束极小化方法 极小化 P(X,r(k)),求出 X*(r(k))。

惩罚函数法

惩罚函数法
2 j =1 j =1 m m
显然 p( x) 满恰足前面的条件(1)和(2)。
连续, 也连续。 结论 1 : 如果 g j ( x ) j = 1,2, L , m ) ( 连续,那么 p( x ) 也连续。
事实上,只须注意: 事实上,只须注意: f1 ( x ) + f 2 ( x ) − f1 ( x ) − f 2 ( x ) min { f 1 ( x ), f 2 ( x )} = 2
m
n
得到其最优解 x * (λ k ),记为 x k + 1。 step 3 . 如果 µ k q( x k + 1 ) ≤ ε , 则 x k + 1 就是问题 min f ( x ) 的最优解, stop;否则转 step 4。 的最优解, (A):
x∈ D
step 4 . 给定 µ k + 1 < µ k(可取 µ k + 1 = βµ k 这里 β < 1 为惩罚 因子的缩小系数) , 因子的缩小系数) k := k + 1, 转 step 2。
x∈ D
: 证明 : 因为 x * (λ k ) 是(B) min ϕ k ( x ) 的最优解 。
x∈ R n
所以 ϕ k ( x * (λ k )) ≤ ϕ k ( x ) , ∀ x ∈ R n 。
, 又 x * (λ k ) ∈ D, 即g j ( x * (λ k )) ≥ 0 j = 1,2,L, m ) ( 所以 p( x * (λ k ) ) = 0 。
1 ∑ 例如: 例如: q( x ) = 或 q( x ) = j =1 g ( x ) j
m m
1 等; 2 j =1 g ( x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j 1
n
f ( x) ( [max{0,-s i ( x)}]
i 1
m
2

h
j 1
n
2 j
( x ))
F(x, )-----增广目标函数 P(x)-----惩罚函数(惩罚项) ----罚因子
外部罚函数法初步框架
给定初始点x(0),初始惩罚因子1,放大系数c>1,置k=1
(充分性)若x是原问题的极小点,则 对于原问题的任意容许点x,总有
f(x)=F(x, ) =f(x)
(≧在x处罚项=0) (≧在x处罚项=0)
≤F(x, ) (≧x是F的极小点) 这就说明x是原约束问题的最优解。
所谓“符合要求”可作如下的解释:
解min F(x, k)=f(x)+罚项,得解x(k),要看它是否 是容许点, 而这只要看是否罚项<, 若是,则x(k)就是原约束问题的一个好的近似解 .
转换原则的解释 在极小化新无约束问题时所考虑的是整个空间上的点, 而这些点其实是两大块:原可行域D和Rn-D 当任取一点x0时F(x0,)显然是要比 F(x, )(xD)大的, 所以min F(x, )时总体上就是从D 外边向D里边(或是边界)“跑”! · x0
比如一个具体的例子:min (x-1)2 s.t. x-2≥0 构造F(x,)=(x-1)2+[max(0,-(x-2)]2 取0,1,10时F的极小点如图
即 P(x(k)) ≥P(x(k+1))。
从而 f(x(k)) ≤f(x(k+1))
内惩罚函数
外点法是对不可行点施加惩罚,迫使不可行点跑向可行域, 而对可行点不加惩罚,由此想法构造出外惩罚函数。 内点法也要构造惩罚函数: 初始点要求是一个可行的内点 由此初始点开始迭代,迭带过程中若有点要离开可行域 则对该点施加无穷大的惩罚以不让它离开, 这样就保证整个迭代过程都是在可行域内完成的。
直观引例
min x12+x22 s.t. x1+x2-2=0
由图解法易见最优解为(1,1)T
将这个问题改造为一个无约束问题如下:
min (x12+x22)+(x1+x2-2)2 (*)
为一个充分大的正的参数
min x12+x22 s.t. x1+x2约束,则(*)第二项就会非常大
问题“粗放”想法的进一步深入分 析
理论上特殊地取为+∞,则
min (x12+x22)+(x1+x2-2)2 (*)
为一个较大的正的参数
的最优解即是原问题的最优解,但是为+≦在 计算机上无法实现。 实际上充分大时,(*)的最优解即可为原问题的最优解。
引例的计算机处理方法
先给定,求解问题
min (x12+x22)+(x1+x2-2)2.
判断得到的点是否是原问题的解, 若还不是, 则增大再求上述问题,若还不是, 继续。 比如本例:取为0,1,10,100,1000时的解如图,趋于(1,1)T.
引例的计算机处理方法
引例求解思想推广到一般的等式约束问题
一般地,对于等式约束问题, min f(x) s.t. hj(x)=0, j=1:n 将此问题改造成一个新问题(**):
min F(x, ) f(x) h 2 j ( x ) , 其中为一个大正数
j1
n
新目标函数的特征: 在任意原问题的可行点x’处:F(x’, )=f(x’); 在任意原问题的不可行点x”处: F(x”, )=f(x”)+大正数。
不等式约束问题改造为相应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方法 根据这样的原则,对不等式约束问题可以类似构造: min f(x) s.t. si(x) ≥0,i=1;m 转化为(易验证满足上述原则)
We do it!
算法流程图 初始x(0), 1>0, c>1,ε>0,k:=1 k:=k+1
以x(k-1)为初始点,解 min f(x)+ KP(x)得x(k)
k+1 :=ck No
k P(x(k))<ε
yes
停; x(k)=opt
小结
外部罚函数法的基本思想
根据约束条件的特点,构造某种“惩罚函数”, 然后把这个函数加入到目标函数中,将约束函数的求 解转化为一系列无约束问题的求解。
内点法的一个性质 0< k+1< k, F(x, ) =f(x)+ (x), min F(x, k)得x(k), Min F(x, k+1)得x(k+1), 则 F(x(k+1), k+1) ≤ F(x(k), k) Proof F(x(k+1), k+1) =f(x(k+1))+ k+1 (x(k+1)) ≤ f(x(k+1))+ k (x(k+1)) ≤ f(x(k))+ k (x(k)) = F(x(k), k)
min
F(x, ) f(x) ([max{0,-s 1 ( x )}]2 [max{0,-s 2 ( x )}]2 ...... [max{0,-s m ( x )}]2)
2 m in F(x, ) f(x) ( [max{0,-s ( x )}] 1 2 2 [max{0,-s ( x )}] ...... [max{0,-s ( x )}] ) 2 m 2 f ( x ) [max{0,-s ( x )}] i i 1 m
那么该点x就不会是(*)的最优解。
这样的存在迫使最优解在可行域内取得。 随着的增大或更特殊地取为+≦,则问题(*)就成为:
min (x12+x22) 当(x1+x2-2)=0.
这恰为所要求解的原问题.
引例求解思想的理论支持
问题
min (x12+x22)+(x1+x2-2)2
最优解的解析式为:
易见,这种解法只能用于不等式约束问题:
min f(x) s.t. si(x) ≥0,i=1:m
min f(x) s.t. si(x) ≥0,i=1:m,可行域记为D 可转化为 min F(x,)=f(x)+ (1/s1(x) + 1/s2(x) +… + 1/sm(x)) 其中为一个小正数。 易见,当解这个新问题时,若x由内部接近边界时, 则必有某个si(x)接近于0, 这样就使得第二项式子的值近于无穷大 由此,就保证了迭代只能在D的可行域内, 当x试图出去时会遇到一个无穷大的“障碍”而出不去, 将F(x, )称为障碍函数, 其中的第二项称为惩罚项, >0 称为惩罚因子。 仿此,可定义F(x, )= f(x)+ (1/s12(x) +1/s22(x) +…+ 1/sm2(x)) 或F(x, )= f(x)+ (ln1/s1(x) +ln1/s2(x) +…+ ln1/sm(x)) 等
min
F(x, ) f(x) ( [max{0,-s 1 ( x )}]2 [max{0,-s 2 ( x )}]2 ...... [max{0,-s m ( x )}]2 h1 ( x ) h2 ( x ) ...... hn ( x ) )
2 2 2
这种“惩罚”策略,对于在求解过程中,那些违 反约束的迭代点给予很大的目标函数值,(惩罚策略) 迫使一系列无约束问题的极小点或者无限地靠近可行 域,直至迭代点列收敛到原约束问题的极小点。
设约束优化问题(I)
min f(x) s.t. si(x)≥0,i=1:m hj(x)=0,j=1:n.
与无约束优化问题(II)
整体最优解分别为x*,x(k), 则对正数序列{k}, k+1> k, 外部罚函数法产生的点列{x(k)}的任意聚点均为(I)的最优解。
外点法的一个重要性质 0<k< k+1, 记F(x, ) =f(x)+ P(x), min F(x, k)得x(k), min F(x, k+1)得x(k+1), 则 (i)F(x(k), k) ≤ F(x(k+1), k+1) (ii)P(x(k)) ≥P(x(k+1)) (iii)f(x(k)) ≤f(x(k+1)) Proof (i)F(x(k), k) =f(x(k))+ kP(x(k))
惩 罚 函 数 法
(Penalty Function Mehthod)
南京邮电大学
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
数学模型
min s.t.
f(x) s1(x) ≥0 …… sm(x) ≥0 h1(x)=0 …… hn(x)=0
求解约束问题的方法分类
将这种约束问题转化为无约束问题(罚函数法等) 因无约束问题已有较好的求解方法比如BFGS,DFP 将约束条件对问题的限制作用按一定的规则转换到 目标函数上,然后对转换后得到的新的无约束问题求解, 然后将求解的结果反映到原问题. 直接从这种约束问题出发来求解。 仿照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求解思想,构造“下降迭代 算法”但是构造的方向满足下降要求前,首先要满足可 行域!所以这类方法我们称为可行下降方向法。
外部罚函数法 给定初始点x(0),初始惩罚因子1, 放大系数c>1, >0,置k:=1
STEP 1:以x(k-1)为初始点求解 min F(x,k) 得极小点x(k) STEP 2: 若KP (x(k)) < ,stop STEP 3: k+1= c· k,置k:=k+1 转STEP 1
≤ f(x(k+1))+ kP(x(k+1)) ≤ f(x(k+1))+ k+1P(x(k+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