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求讲以写渗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读求讲以写渗透

发表时间:2012-11-09T11:07:34.42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刘杏妹

[导读] 《三国志·董遇传》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重要。

刘杏妹(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江苏常州213031)

《三国志·董遇传》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重要。因为“读”是使学生养成独立掌握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有了这种能力,可使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得到充分发挥,而不再是一直让教师“抱着走”或“牵着鼻子走”了。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笔者在“读”这一环节上做了三点尝试。

1.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默读

默读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初步做到读有所得。时间一般放于早读课或课上,这样当面读,便于管理,便于保证质量,保证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一个良好的起点。

默读一般要求学生养成先读三遍的习惯:第一遍慢读,从头至尾,一字不落,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障碍,凭直觉将不理解的句子作好标记;第二遍泛读,通过浏览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写了些什么;第三遍精读,结合文章体裁要求给文章批注,真正弄清文章是怎样写的。

教师作巡回指导,及时答疑。有时会碰到学生水平有限,提的都是隔靴搔痒甚至是差之甚远的问题,这时不能嫌学生水平低,而应针对其起点能力反提一些低梯度的问题给以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尝到读有所得的成功乐趣,激发兴趣。有时学生中也有提出质量较高的问题,这时及时组织集体讨论,全班同学一起思考,这一方面是对学生新“发现”的肯定,另一方面又巧妙地解决了群体中共性的问题。

2.指导学生的朗读

默读只是听作者的倾诉,而朗读则是与作者一道说话,形成感情上的共鸣,更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喜怒哀乐,准备朗读前需做好诸多准备工作。重读的地方加着重号,翘舌音字加圈,最重要的是体会并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然后学生高声自由朗读,有时教师可加以范读指导。

笔者在教《“友邦”惊诧论》时深感头痛,因为学生怕学鲁迅的文章,尤其他的杂文类的文章。以往教学总觉得讲得很累,而且吃力不讨好,学生听得也累,如坠云里雾里。这次笔者认为与其拆开文章给学生看,还不如让学生他们自己打开束缚的结见到光彩夺目的珠。于是大胆地摆脱了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读提问,结果问题一大堆:有关系到语法、修辞的;也有关于词语含义理解的,如“文明”“秩序”“越轨”等;有的干脆说整篇文章看不懂的。面对此情此景,笔者从指导学生朗读入手,然后范读。再指导学生围绕鲁迅文章的“怒骂”特色,结合作者的感情理清层次。学生理清了思路:先骂友邦,再骂党国,最后骂友邦与党国。思路理清后,再根据旁注细读课文。渐渐地,一部分学生能初步领悟到鲁迅行文的妙处了,学起来也顿感轻松。学生在理解文章后再进行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3.指导学生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生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养成善于动脑、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读书品质,无疑是终身学习、受益弥久的事情。笔者在讲授新知时经常联系旧课文找到与其相似或相异之处作启发式指导。另外,利用课外阅读的文章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从而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正迁移。

结合学生实际看,大凡语文成绩好的、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往往都爱读书且喜欢独立读,读的内容也很广泛。

元人程端礼曾将“读”比作“销铜”,将作文比作“铸器”,意思是只有读好文章,才能写出好文章。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不少文学作品。按照传统,只需教师将这些文章的理解和重点的段落分析灌输给学生。但在这里,培养学生具备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这是今后学习写作的重要条件。

笔者教古诗词时便和学生一起回忆初一学过的《〈咏柳〉赏析》。

首先从文章结构上去模仿,由外在词、句上的形式美,到内在的情韵美。逐步体味,然后和学生讨论外在美,即遣词造句之美,所绘所咏之物本身的美;内在意蕴,即诗人胸中未显明的情韵美。而这两者的结合需要读者丰富的想象。最后安排学生学写赏析文。这要求对初中生来说似乎高了点,但是可贵之处在“学”,在模仿中起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所以学写鉴赏文对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很快可登堂入室,对能力低的学生来说也可以从模仿开始培养能力。

此外,针对初中教材选鲁迅文章较多的情况,笔者则分层递进式地鼓励和要求学生以鲁迅的语言风格为摹本仿写的文章,并做到持之有据。对于小说可学写“人物小评”“情节安排小议”等。经实践,以写来渗透的教学,用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激发创新精神确有成效。

一个学生走向社会,总存在着吸收———或读或听,倾吐———或说或写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主要得靠他的独立学的能力来完成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显然应担负起这方面培养的重任,尤其是语文教学,更应注意这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