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式英语”的语言特征与文化背景

合集下载

英语教育论文:大学英语写作中“中国式英语”的成因与特征分析

英语教育论文:大学英语写作中“中国式英语”的成因与特征分析

大学英语写作中“中国式英语”的成因与特征分析一、前言在大学英语每学期所进行的语言能力测试中,写作部分都不尽如人意。

学生作文里面充满了“中国式英语”。

即使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不能让人满意。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有义务找出学生错误的成因,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中外的许多学者通过比较中、英两种语言的结构特征,发现在二语习得中,中国学习者习得的英语与英语本族语不同,它要受到学习者母语及其文化的干扰。

二、“中国式英语”的定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式英语”是对标准英语的背离,是口头或书面表达的不地道的英语,不符合英语的规律和习惯,说者的思维方式、表达方法以及词汇的选择和搭配都是中国式的。

它是死译、硬译、字对字翻译的结果。

与洋径浜不同的是,中国式英语是不规范的,有时晦涩难懂,甚至容易产生误解。

因此语言学习者应从他们输出的语言中杜绝“中国式英语”,坚持使用标准英语。

李文中认为:“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英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这种英语往往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是不可理解或不可接受的。

”三、“中国式英语”的成因语言迁移是写作中重要的认知因素。

比较英、汉两种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为表意文字系统,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属于字母文字系统。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许多方面都与汉语有差异,比如在语言结构,修辞方式,学习策略上都有不同,在英语写作当中汉语的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会体现出来,这就是汉语的负迁移,上面所说的中国式英语就是汉语负迁移的典型代表。

汉语在英语习得中起到复杂而重要的作用。

当学习写英语论文时,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压力,因此他们在思考写作细节就会在大脑中唤起汉语的系统资源。

有时学习者会逐字逐句地从汉语翻译成英语,认为这就是正确的语言。

有时他们倾向于用他们的母语来思考和解决交际中出现的问题。

当中国学生写英语作文时,语际间的迁移体现在不同层面,比如说词汇、句法和句子结构等方面。

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引言中国式英语,也称为“Chinglish”,是指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出现的语言习惯上的错误或表达不准确的现象。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差异较大,许多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难免会受到母语影响而产生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式英语的现象、原因以及对于英语学习者的影响。

中国式英语的特点中国式英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法错误: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不同,中国学生常常将中文的语法规则错误地应用于英语中。

例如,他们可能会说“Yesterday I go to park”,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Yesterday I went to the park”。

2.词汇误用: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把中文词汇直接翻译成英文,而不考虑英语的习惯用法。

这导致了一些意思不明确或者错误的表达。

例如,中国学生可能会说“Please make a line”来表示“请排队”,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Please queue up”。

3.发音问题:中英两种语言的发音体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中国学生在发音时往往会出现问题。

他们可能会将英文单词的音标读错,或者在发音时加入一些与中文发音相关的语音特点。

例如,中国学生可能会将“th”音发成“s”音,将“w”音发成“v”音。

4.文化差异: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中文文化的影响,进而在表达方式上出现与英语习惯不符的情况。

例如,中国学生可能在邮件中过分客气地使用大量的感谢词,而这在英语中并不常见。

中国式英语的原因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体制倾向于注重英语的书面语言能力,忽视英语口语的培养。

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只注重记忆单词和语法规则,而忽略了对于发音和表达方式的练习。

2.母语影响:由于中文和英语的差异较大,中国学生往往会将中文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直接应用到英语中。

这种母语影响无形中限制了学生对英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探析中国式英语的文化根源

探析中国式英语的文化根源
y o u r c a r a n d y o u r b a c k ~p a c k i n t o a c o n c e r t h a l 1 .( 只 要
【 1 1 陈朝 晖. 试 论英 语修 辞 在英 语 广告 中 的运 用【 J ] . 考试 周 刊 ,
参 考文献 :
p i e .( 在 您小 小 的馅饼 里 ,我 们 为您 准 备 了满 圆蔬 果 。 ) 这 里 运 用 了程 度 大 的 多 的词 — — 满 园 蔬 菜 ,夸 张 手 法 的巧 妙 运 用 .使 广 告 更 具 感 染 力 。又 如 一 则 关 于 索 尼
音 响 装 置 的 广 告 语 :N o w S o n y t u r n s y o u r l i v i n g r o o m,
心 ,表 达 中 国社会 文 化 域 的 特有 事 物 ,主要 通 过 音 译 、
译 借及 语 义再 生 等诸 手 段 进 入 英 语 交 际 的 ,具 有 中 国
特 点 的词 汇 、句 式 和语 篇 的英 语 ,如 K o n g F u( 功夫) ,
C h i n g Mi n g( 清明) ,T a i C h i( 太极 拳 ) ,等 等 。
a g a r d e n f u l l o f v e g e t a b l e s wh e r e y o u’ d n e v e r e x p e c t i ,新 鲜 活 泼 ,具有 浓 郁 的生 活气 息 和强 大 的感 染 力 、表 现 力 ,才 能 达 到 吸 引 消 费 者 出售 商 品 的 目的 。
中国式 英语 即 C h i n e s e E n g l i s h o r C h i n g l i s h ,是 指

试析“中国式英语”的语言特征与文化背景

试析“中国式英语”的语言特征与文化背景

第2期(总第27期) 2000年6月黎明职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No.2Jun.2000试析“中国式英语”的语言特征与文化背景林绿竹摘要 本文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四个语义成分对“中国式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即从经验成分、人际成分、语篇成分、逻辑成分等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语言现象的根源。

关键词 中国式英语 语言特征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 语义成分 文化背景英语中有一个尚未被收入词典的合并词“Chinglish”(即Chinese+English),意为“中国式的英语”(原有“洋泾浜英语”pidgin English一词,则早已被收入英文词典中),这是对中国人使用英语时的一种语言现象的概括。

由于跨文化交际中所存在的语言文化差异、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等诸多原因,造成了中国学生所特有的Chinglish (pidgin English)现象。

中国学生所用的英语,有的看来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但是在搭配关系、文体和修辞等方面不地道,总令人一眼就看出不是原汁原味,往往或多或少地带有汉文化的痕迹。

本文运用韩礼德(Halliday)(1967,1970a,1970b,1975)及泰勒(C.V. T aylor)(1979)的理论,从功能法的四个语义成分来分析“中国式英语”的一些语言特征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一、经验成分与“中国式英语”语言的特征著名的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1970a)说:“语言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

所谓内容即说话者对真实世界的体验,包括其自己意识的内在世界。

”换句话说,语言体现的是人类对其周围世界及其内在世界的过程、人物、物质、抽象概念、质量、状态和关系等的体验。

有一次笔者模仿David K ellogg编著的English Matters一书,让学生作命题短文,陈述为什么会患感冒的理由(H ow might y ou,who had caught cold,explain to y our friend why y ou had caught cold?)。

中式英语的语言特征

中式英语的语言特征

中式英语的语言特征【摘要】本文作者阐述了对中式英语定义的理解,进一步从语音、词汇、句式和语篇四个层面描述和分析中国英语的特征。

【关键词】中式英语;语言特征一、中式英语的定义和实质许多学者对中式英语的概念给出了不同的理解。

葛传梁(1980)认为,英语是英国人的语言,外国人应该遵循英国人的习惯方式。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人使用英语是基于标准英语形式和中国本土特色。

中式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但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语法和话语,通过音译、借用和语义再生来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

贾冠杰和相名尤(1997)进一步指出:中式英语是一种基于标准英语和中国特色而被中国人广泛使用的一种英语。

罗云志(1998)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定义:中式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英语语种。

从以上学者对中式英语的理解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式英语”在国际功能语言和维护民族特色上达到一种平衡,但本质上它属于英语,远非其他语言。

中式英语作为多样化英语语言的一种形式,源于中西文化的碰撞融合,它的存在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下,中式英语是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一种革新,使之符合中国人的语言逻辑思维方式,不仅反映出英语本土化和国际化融合的特点,更加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文化意识。

二、中式英语的语言特征1、语音特点由于发音方式的不同,中文和英文有着不同的声音特质。

英语母语者从嘴的后面发声,而中国人从嘴的前面发音。

当中国人说英语的时候,发音会受到肌肉张弛的影响,因此会或多或少的带有中国味。

杜云清和张亚军(2001)认为“中式英语展示了超音段音位。

”一些中国语言特性在中式英语发音中是很难改变的,因为这早已对中国人的语音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例如,中国人很难以正确的方式在英语发音中使用重读式、弱读式、语音同化和连音。

2、词汇特点因为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存在显著的差异,所以人们采用不同的技巧来翻译汉语单词和短语,这也就体现了英汉词汇方面的语言差异。

借词能够有效地传达中国文化的独特特征,地道英语替代词的缺乏是语言借用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式英语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式英语特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外学者对中式英语的不同定义,指出中式英语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然后将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中国英语是由中式英语发展而来,并已自然而然地被外国人所接受;其次,阐述了中式英语的四个特点,即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和语用特点,并从母语干扰、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三方面分析了产生中式英语的原因;最后讨论了中式英语发展的趋势,对其发展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中式英语;特点;原因;趋势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explores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Chinglish given by the scholars home and abroad and points out that Chinglish is a kind of English variety with Chinese flavor. It then compares Chinglish with China English and concludes that China English is derived from Chinglish and is accepted by native speakers naturally. In addition, it elaborates the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Chinglish: characteristics of pronunc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ocabulary, characteristics of grammar,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agmatics,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Chinglish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 different thinking patterns,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It finall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glish and elaborates its inevitability of development and rationality of development.Key words:Chinglish; characteristics; causes; trendContents1. Introduction (50)2. What is Chinglish (51)2.1 Definition of Chinglish (51)2.2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glish and China English (52)3. Characteristics of Chinglish (54)3.1 Characteristics of pronunciation (54)3.1.1 V oice substitution (54)3.1.2 Mixture of allophone (55)3.1.3 Confusion of voiced and voiceless sounds (55)3.2 Characteristics of vocabulary (55)3.2.1 Verbosity (55)3.2.2 Catachresis (56)3.2.3 Neglect of word order (57)3.2.4 Unsuitable match (57)3.3 Characteristics of grammar (57)3.3.1 Confusion of article (57)3.3.2 Omission of predicate (58)3.3.3 Inconformity between modifier and subject (58)3.4 Pragmatic characteristics (58)3.4.1 Mechanical use of Chinese structure (59)3.4.2 Simplified transfer of concept (59)4. The Causes of Chinglish (60)4.1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 (61)4.2 Different thinking patterns (62)4.3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64)4.3.1 Linguistic knowledge (64)4.3.2 Values (65)4.3.3 Customs (65)5.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glish (66)5.1 Inevita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glish (66)5.2 Ration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glish (66)6. Conclusion (68)Acknowledgements (69)References (70)1. IntroductionAs we know, English is the most widely spoken language in the world and has been a multinational, multicultural and multifunctional language. With more and mo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speakers in the fields of business and education, English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among Chinese and has become a necessary tool in today’s competitive world. However, with an impressive command of English vocabulary and good master of grammar as well as phonetics, which, to some extent, are beyond the native speakers’capacity, they are confronted with quite a few problems when they are talking or writing in English. Their gestures, either shrug or shake their heads, usually make the foreigners confused and at the same time make themselves trapped in an embarrassed situation. 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Chinese speakers? Why does the language they use sound alien to the foreigners? Retracing the cause, I find most of the Chinese learners’mistakes are not made due to their lack of grammar or vocabulary but due to an odd language they use, namely Chinglish, an excrescence of standard English, which is defined as a portmanteau of the two words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refers to spoken or written English which is influenced by Chinese. In order to make English learners convey their views more efficiently both in speech and writing, I attempt to illu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Chinglish in detail and predict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glish so as to help people make proper use of Chinglish when they communicate with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2. What is ChinglishChinglish appears in many aspects. This thesis will especially focus on the Chinglish appearing in the writing and speech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let readers have a thorough comprehension of Chinglish, definitions of Chinglish will be a first important part to be studied. From the various definitions of Chinglish, we get to know what Chinglish really is. Of course, Chinglish can hardly be understood fully without being studi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glish. According to a variety of studies, I believe we will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glish.2.1 Definition of ChinglishIn early and mid-20th century, Chinglish was derogatorily called“pidgin”in Chinese. Pidgin English is another term for Chinglish: A simplified form of speech that is usually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languages, has a rudimentary grammar and vocabulary, is use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groups speaking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is not spoken as a first or native language (Definition from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Thus, expressions like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are taken as “Pidgin English”. Pidgin English occurred when Chinese began to trade with the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In China, Chinglish has been profoundly discussed since 1980’s. It is Professor Ge Chuangui who first puts forwar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glish and China English in 1980’s. He pointed out that some peculiar language, such as 科举(imperial examination)、五四运动(May Fourth Movement)can not be taken as Chinglish, but can be taken as China English [1]5.Many teachers and scholars home and abroad have noticed this language phenomenon and studies on Chinglish are scattered in books and articles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vertheless, due to the unsystematic and unsteady nature of Chinglish, people do not always resonate a clear and unanimous voice on what Chinglish is and hereby present diverse and incomplete definitions from different angles in light with their ownunderstanding. The famous professor Pinkham defines it is a misshapen, hybrid language that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be described a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2]4; Deng Yanchang and Liu Runqing view it as speech or writing that shows the interference of Chinese [1]9. They believe Chinglish may be grammatically correct, but the choice of words or phrases and the manner of expression do not conform to Standard English usage. Although its understanding may not be a problem, Chinglish is unacceptable; Li Wenzhong considers it as abnormal or deformed English that is produced by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or users when they are influenced by Chinese language rules [1]9; He Mingzhu regards it as an awkward mixture in which ideas conceived in Chinese are ungrammatically or unidiomatically expressed in English[1]9; Li Guowen thinks Chinglish is misshapen English which is produced by Chinese learners who draw upon Chinese rules and structures mechanically as a result of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 [1]9. From the above,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main cause of Chinglish is the interference of language learners’ mother tongue and their Chinese thinking.To sum up, Chinglish is defined differently by different scholars. It can be believed that to some extent, Chinglish has a very strong “Chinese flavor” in it. Chinglish is usually found in written form in which the choice of words or phrases and the manner of expression do not conform to standard English usage.2.2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glish and China English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glish and China English have been a focus for a long time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Preliminary to the detailed discussion of Chinglish, it is necessary to draw a clear discrepancy between these two concepts.The concept of China English was first put forward by Ge Chuangui in the early 1980s [3]6. It has experienced three periods: the period of Pidgin English, the period of Chinese English (or Chinglish or Sinicized English), and the period of China English, which is the well-developed period. A Pidgin is a lingua franca that arise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between speakers of different languages who are in sustained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e.g in trade or plantation situations (William, 1992:224). Although it is not anyone’s nativelanguage, a pidgin usually involves mixture or compromise between the native languages of its users. In comparison with these, it is restricted in social roles, and simplified or reduced in linguistic resources. As to China English, I think it is derived from Chinglish. Professor Ge said: “English is the language of th e English people. The other people who speak English should certainly follow the idiomatic ways of the English people. However, each nation has its own peculiarities. So far as China is concerned, there are some phenomena unique to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fields that need to be expressed in written or oral English [4]8.”So, in his view, China English is created to translate or depict things and concepts typical of China. It exists objectively and contains four implications: China English is used only by Chinese people in China; China English takes normative English as its nucleus English and completely conform to international normative English grammar; China English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o carry forward China’s civilization; China English can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But the first implication doesn’t correspond to practice nowadays, because some words are used not only by Chinese people but also by western people [4]15. Chinglish is a kind of defective and arbitrary English. On the ground of influence of Chinese thinking and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of words,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usually directly put Chinese meaning or usage into English, which easily leads to Chinglish. Furthermore, for lack of certain cultural background of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English learners get into habit of applying English mechanically, especially in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s. On these circumstances, Chinglish comes out naturally and causes misunderstanding among native speakers.Therefore,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English and Chinglish lies in the communicative effect depending on the recognition of Normative English speakers. Say further, China English is better and widely accepted among communicators home and abroad, rather than Chinglish. However, I want to point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English, to some extent, inevitably experiences the period of Chinglish.3. Characteristics of Chinglish3.1 Characteristics of pronunciationPronunciation of Chinglish influenced by Chinese is non-standard. It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fluent communication for English learners. Based on their mother tongue Pu Tong Hua,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easily make a mistake in voice substitution, mixture of allophone, confusion of voiced sound and voiceless sound and the like. Most of mistakes are produced owing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rules of Chinese pronunciation. Another cause is for lack of full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I explain these mistakes above in more detail.3.1.1 Voice substitutionV oice substitution means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always use some sounds of their mother language to replace some sounds of English. It is a common mistake and often creates ambiguity. For example, value [v ae lju] is replaced by [w ae lju], three[θri:] is replaced by [sri:], this[ðis] is replaced by [dis]. In addition, English learners replace the pronunciation “-er” in words, such as later, player, summer, with Chinese “儿”.3.1.2 Mixture of allophone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rules of Chinese pronunciation, many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believe each letter should conform to its own pronunciation. For example, speak [spi:k] is pronounced /spik/ in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 They neglect allophones. In the same syllable, the pronunciations of /p,t,k/ in the front of /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when they are after /s/. Take / p/ for an example. There is a rule in English: if /p/ is after /s/, aspiration will not occur. In other cases, aspiration occurs. Accroding to the rule, speak should be pronounced [sp=i:k], span should be pronounced [sp=ae n].3.1.3 Confusion of voiced and voiceless soundsConfusion of voiced and voiceless sounds is another aspect of pronunciation of Chinglish. In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the letter “s” as a symbol of plural words, which is behind voiceless consonants, except [s, tʃ, ʃ], should be pronounced [s]. The letter “s”, which is behind vowels and voiced consonants, except [z, d] should be pronounced [z].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always pronounce “s” as [s] no matter what letter is in the front of it.3.2 Characteristics of vocabulary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glish are also reflected in vocabulary.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from English major students and 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 there are four types in the vocabulary of Chinglish, which is verbosity, catachresis, neglect of word order, and unsuitable match.3.2.1 VerbosityJoan Pinkham pointed out that there are unnecessary words appearing in the translation and writing, which do not conform to the need of the conciseness of an English sentence. Let’s look at this sentence:There have been good harvests in agriculture.Analysis: In English, harvests include the meaning of agriculture.Therefore, we can omit “in agriculture” to achieve conciseness.More examples come from students’ language use.1) We will share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gether(“Share”implies having something with somebody together, so “together” should be deleted.)2) My mother has gone to the shops to buy things.(The notion of “go to shop”implies buying things, so “to buy things”should be deleted.)3) Fish must stay in water. If they don’t, they die.(Repeated reference to the same thing is another type of verbosity in Chinglish. The notion of “if they don’t”can be replaced by “or”to compound the sentence.)3.2.2 CatachresisTo many English learners, catachresis is often seen in practice. The main reason to cause it is that English learners believe that there is absolute equival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But in fact, there is not. Take some sentences as examples:1)Later, many people found that the beggars were using their sympathy.(“Use” is usually used to modify something concrete, while sympathyis an abstract noun. So “Sympathy”is suitable to be used with “playon”, instead of “use”. )2) Their hearts become cold and detached.(Cold usually modify one’s attitude or weather. “H eart” can be modified by “chill”.)3) Cut hundreds of buildings down(“Cut down” usually modifies “trees, price, and expense”. “Hundreds of buildings” shouldn’t be modified by “cut down”. We can say “Hundreds of buildings fall down”.)4) You shouldn’t change the law of nature.(“Change should be replaced by “violate”. “Change” means something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original one. “Violate” means being against something. “Law of nature” is an objective law and cannot be changed or created. But it canbe violated.)3.2.3 Neglect of word orderIn the Chinese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s, there are many expressions in which the component words are arranged in just the opposite order. The neglect of word order often gives rise to Chinglish. For example:1)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 Chinglish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 Normative English )2) Clothing and food ( Chinglish )Food and clothing ( Normative English )3) Forth and back ( Chinglish )Back and forth ( Normative English )3.2.4 Unsuitable matchWord match has become one of the difficult points for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and commonly unsuitable match appears in Chinglish, for many English learners ignore the difference of word match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translate English to Chinese or Chinese to English mechanically. For example,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would say “deep sleep”, “big rain”, “receive the telephone”, instead of “sound sleep”, “heavy rain”, “answer the telephone”. The following are the typical examples of the kind:We can learn a lot of knowledge by reading good books. ( acquire/obtain ) We want the newest information. ( the latest )The demand draws the particular concern of the public. ( arouses )3.3 Characteristics of grammar3.3.1 Confusion of articleConfusion of articles, including omission of articles and redundance of articles is a common mistake made by English learners. For example:1).我们每个人有一套桌椅。

中式英语的定义

中式英语的定义

中式英语的定义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所带有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由于英语与汉语在词汇、语法和语言习惯方面的差异,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会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从而产生中式英语。

以下是对中式英语的定义和特点的详细介绍:一、词汇特点:中式英语在词汇使用上常常出现与英语习惯不符的情况。

一方面是对于汉语词汇的直接翻译,例如“电脑房”翻译为“computer room”,而正确的说法应该是“computer lab”。

另一方面是对英语词义的曲解和误用,例如将“危险”错误地译为“危机”(crisis)。

二、语法特点:中式英语在语法使用上存在一些不规范和误用的情况。

例如:主谓不一致,动词时态错误,代词的误用以及句子结构混乱等。

这些错误常常是由于对汉语语法习惯的直接照搬所导致的。

三、语言习惯特点:中式英语还受到中国人在语言习惯上的影响。

例如,中国人常常使用倒装句的结构,误将名词性从句中的主语作为主句的主语,造成语序不当的问题。

此外,中式英语还存在着对冠词的误用、介词短语的滥用以及句子过长等问题。

四、发音特点:中式英语的发音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由于汉语和英语的语音系统存在差异,中国人在发音时会受到母语的干扰。

常见的问题包括辅音的发音不准确、元音的发音错误以及重音位置的不当等。

需要指出的是,中式英语并不意味着错误或不可接受。

它是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的一种特色,反映了语言和文化的交融。

然而,为了提高英语的准确性和流畅度,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

只有通过学习标准英语,我们才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更好地传递我们自己的思想和文化。

总之,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所带有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在词汇、语法、语言习惯和发音等方面存在一些与英语习惯不符的问题。

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以更准确、流畅的方式与世界交流。

中国英语论文:浅谈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

中国英语论文:浅谈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

中国英语论文:浅谈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摘要:中国英语是英语中国化的一个过程,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的英语表达,它在跨文化交际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式英语是中国的学习者在未掌握规范英语前所使用的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语体系。

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有助于英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国式英语英语教学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快,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英语被越来越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拥有和使用,成为了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日益成为一种国际性的语言,但是随着这种国际化趋势的发展,英语的本土化(nativization)也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

各种带有地方特色的“英语”应运而生,并在本国对内对外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时的英语不再是为一个国家或民族所有,而是一种中性的信息媒介。

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非英语国家宣布自己的“英语”“独立”,中国英语也是其中之一,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此在英语学习中产生了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两个名词。

我在本文中将两个概念进行了比较学习。

一、中国英语1.概念20世纪80年代,葛传槼在其撰写的《漫谈汉译英问题》一文中提出“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的概念,指出:“英语是英语民族的语言,任何英语民族以外的人用英语,当然依照英语民族的习惯用法。

不过,各国有各国的特殊情况。

就我过而论,不论在旧中国或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

”如“五四运动”(may forth movement)、“科举制”(empirial examination policy)、“道教”(taoism)等。

葛先生认为上述英语都不是英语本族人的惯用词语,应当是china english,而不是带有“洋泾滨”的chinese english。

中国英语是中国特有事物的英译。

“它首先是正确的,其次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它是适应于中国的思想方式和文明,并为中国的思想方式和文明丰富了的英语”。

中式英语的特点

中式英语的特点

中式英语的特点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受到中文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英语表达方式。

虽然中式英语在国际上常被批评为语法错误和不规范,但它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本文将从语法、词汇、文化和社交等方面探讨中式英语的特点。

一、语法特点中式英语在语法方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中文语序的影响。

中文的语言结构为主谓宾,而英语的语言结构为主语谓语宾语。

因此,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把宾语放在主语之前,这就导致了语法上的错误。

比如,“I to the store go”(我去商店),“He to the airport go”(他去机场)等等。

这种语法错误在国际上常被批评为“Chinglish”(中式英语)。

此外,中式英语还有一些常见的语法错误,比如使用错误的时态、语态和代词等。

例如,“I have been to Beijing last year”(我去年已经去过北京了)应该改为“I went to Beijing last year”(我去年去了北京);“The book was wrote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应该改为“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

二、词汇特点中式英语在词汇方面也有一些特点。

由于中文语言中有很多词语是没有英文对应的,因此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直接使用中文词语,或者是把中文词语翻译成英文,导致了一些奇怪的翻译。

例如,“电脑”被翻译成“电脑”(电子计算机),“开会”被翻译成“开会”(hold a meeting),“拜拜”被翻译成“拜拜”(bye-bye)等等。

此外,中式英语还有一些常见的词汇错误,比如使用错误的词汇、词性和词序等。

例如,“I have a very big face”(我有一个非常大的脸)应该改为“I have a very round face”(我有一个非常圆的脸);“I am very exciting to see you”(我很兴奋见到你)应该改为“I am very excited to see you”(我很激动见到你)。

中式英语的特点与演变

中式英语的特点与演变

2、语法层面
中式英语的语法层面也有其独特之处。使用者往往采用中文的语法结构,同 时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和韵律感。例如,中文习惯在句末使用动词,而在英语中则 是动词在句首,这种语序的差异导致了中式英语在语法上的特点。此外,中式英 语还倾向于使用重复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3、语义层面
感谢观看Biblioteka 然而,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语言现象,中式英语仍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并发 展。它不仅是中英文化交流的产物,更是中国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文化表达 方式。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中式英语是一种具有显著特点的语言现象,其演变过程受到历史、 文化和语言交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中式英语在语法、词汇和语义方面存在 一些不规范之处,但它也反映了中英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随着全球化的不断 深入和中国文化的崛起,中式英语可能会逐渐演化并融入全球文化之中。然而, 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语言现象,中式英语仍值得我们去和学习,它不仅是中英交 流的产物,更是中国人对全球文化的贡献。
在语义方面,中式英语也有其特色。使用者常常采用一些具有中文特色的表 达方式,以形象化的方式传达意义。例如,“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 在英语中译为“One monk fetching water to drink, two monks sharing the task”,这种以形补形的表达方式使得语义更加直观易懂。此外,中式英语 在表达上更注重意境的传达,而非单纯的语言规范。
一、中式英语的特点
1、词汇层面
中式英语在词汇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首先,使用者常常采用一些常用的英 语词汇,然而在组合和表达上却呈现出中文的习惯。例如,将“好好学习,天天 向上”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虽然这种表达在英语中并不规 范,但却生动地传达了原意。其次,中式英语的创新表达方式也是其特点之一, 如将“好久不见”译成“long time no see”,这类创新词汇和表达方式在英语 中并不常见,但却很好地传达了中文的含义。

中式英语语言特征论文

中式英语语言特征论文

中式英语语言特征论文摘要:大量的中式英语已经成为英语新词汇的主要来源,为英语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

对于中式英语的使用问题,我认为一方面我们要有意识地减少中式英语的使用,提高规范使用英语的水平,另一方面,对一些在西方人看来也可以理解的中式英语要持宽容的态度。

那些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中式英语将会逐渐被西方所接受从而进入英语词汇,成为规范的英语。

一、引言中式英语是指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

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是必然的一种语言现象。

中式英语是指带有中文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

这种英语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来说往往不可理解或不可接受。

然而近年来中式英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探讨中式英语的特征、成因及对中式英语的看法。

二、中式英语的语言特征中式英语的语言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音。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

两者属于不同的语系。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由古代从欧洲大陆移民大不列颠岛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说的语言演变而来,并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地。

由于在历史上曾和多种民族语言接触,它的词汇从一元变为多元,语法从“多屈折”变为“少屈折”,语音也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

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分析语,有声调。

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时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

成年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受汉语语音语调的影响,说出的英语往往带有“中国腔”。

2.词汇。

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词语存在很大差异,各自的表达方式也很难达到完全对等。

中英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反映在各自的语言符号中,从而使中英文词汇的意义相差甚远。

由于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缺乏了解,仅仅靠词汇表提供的汉语译义而记住的词汇与实物往往难以“对号入座”。

在用目标语进行表达过程中遇到不确定表达时,就习惯求助于母语,在母语中寻找翻译对等词。

从语言文化角度浅析中国式英语

从语言文化角度浅析中国式英语
The study of Chinese is signific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o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By analyzing Chinese, we can gain insights in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要点二
Vocabulary issues
The use of vocabulary in Chinese may be literal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words or phrases that do not imply the intended meaning in English
Strategies of Chinese
01
Introduction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With the increasing globalization, Chinese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often involves 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words into English, which can lead to grammatically incorrect or awkwardly sounding intentions
Difficultly in promoting territory English sounds

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因素分析

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因素分析

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因素分析中国式英语是受到母语文化干扰的不纯正的英语,是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硬套母语规则和习惯的不规则英语,也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过渡语”。

应用语言学家L.Selinker早在1972年就提出“过渡语”这个概念。

人们认为“过渡语”是指外语学习者在整个外语学习的心理语言过程中所体现的语言体系。

其特点是涉及到大量的母语干扰和语言迁移现象(杜争鸣,1998:9)。

它“是一个独立的语言体系,它出于学习者试图掌握第二语言所做出的努力”(胡荣,1998:21)。

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写作翻译和口语表达时经常出现的通病。

导致学生出现中国式英语的原因大至有以下几种:(一)母语文化的迁移。

(二)中西方人的思维不同。

(三)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

(四)不当学习方法和不良学习环境导致词语选用和搭配不同。

在心理学上,人们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

一个人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第一语言既母语的干扰和影响。

这一现象被语言学家称为“母语迁移”。

语言的负迁移Odlin强调语言迁移是一种跨语言的影响,源于母语和学习者已习得或未习得的目标语间标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语言特征,此种运用将有助于目的语的习得,即产生正迁移;反之若母语的语言特征相异于目标语时,此种运用则会阻碍目的语的习得,即产生负迁移。

基于此原理,比较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综合性语言。

其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示。

汉语属于分析性语言,其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表示,因此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法,句法,语义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对中国学生而言,母语的语音语法语系根深蒂固,因而其规则用法不自觉地就会被运用于英语学习中,因此导致了中国式英语。

例如,英语是一种强调语言(intonaion language),而汉语则是一种语调语言(tone language).因此,受汉语语音语调的干扰,中国学生的英语语音语辞调往往缺乏应当具备的变化潜伏的语调,使得听上去有一般“中国腔”。

中国英语的社会语言学理据

中国英语的社会语言学理据

中国英语的社会语言学理据20世纪以来,英语变得越来越流行,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被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英语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国际通用语言,它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被大量使用,而中国英语也成为其中一种重要的语言变种。

本文将探讨中国英语的社会语言学理论,包括对它的语言特征、语言背景和使用的影响因素的探讨。

英语已经成为全球最广泛使用的语言。

它的发展也在不断影响着全球的社会、文化和经济。

英语在不同国家中有不同的发展,变成一种新的语言变种,中国英语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英语的特点是,它拥有和普通话一样的语音和词汇,并且在语法形式和语义表达上这两种语言也有一定的差异,以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语言变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英语的语音特征。

中国英语与普通话的语音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它们都有元音系统和辅音系统,但是也有一些差别,比如中国英语的元音有比普通话更多的多元音,并且中国英语的辅音比普通话的更复杂。

其次,中国英语的语法结构也有一些不同,比如它拥有比普通话更多的短语结构,而且这些短语结构通常不需要使用“助动词”,比如“要”或“会”。

此外,中国英语也有一些不同的句型结构,比如虚拟句子结构和特殊的语义表达方式。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中国英语使用的背景。

中国英语的使用多是由于它的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比如中国的历史悠久,其英语语言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影响,比如古汉语、明清汉语和日常汉语和普通话。

此外,中国英语还受到国外语言影响,比如英国英语、美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等等。

它们也给中国英语带来了一些异国语言影响,使得中国英语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变种。

综上所述,中国英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变种,有其特定的语言背景,有着与普通话有着诸多的不同。

它的发展也影响着中国的社会文化,并且它可能会在未来继续发展,并成为国际语言系统中的主要双语变种。

中国式英语的成因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中国式英语的成因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中国式英语的成因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在中国,中国式英语的概念是由葛传规老先生在他的著作《漫谈由汉译英问题》中首先提出的。

他认为《四书》( four books) 、《五经》( five classics) 、《八股文》( eight -legged essay) 、《翰林院》( hanlinyuan) 等书名的英译不能叫做中国式英语, 而是中国英语。

葛老的意思是说,如果这些著作的英译是中国英语,那么这些翻译是可以被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所接受的,而如果被看作是中国式英语,那就说明这些著作的英译很拙劣,很失败。

那么,什么是中国英语,什么又是中国式英语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我们先看看中国英语的主要特点。

首先,它是以规范英语为基础,通过音译,借译汉语词汇以及词意再生等途径使汉语的一些表述进入英语交际,是标准英语和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相结合的产物,能更清楚地准确表达中国特色的文化。

因而在中国人的英语写作和宣传资料中,尤其是在英译的政论文章中非常常见,也为英美人所接受。

而中国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在应用英语时,由于受到汉语的语言规则和习惯的干扰和影响,形成的不合乎英语语言规范的畸形英语。

它有如下特点:第一,中国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用英语单词和短语死搬硬套汉语语法句式主观创造出来的不符合英语表述习惯或有悖英语国家语言文化习惯的病态英语。

第二,中国式英语是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存在差异的结果。

第三,中国式英语是对规范英语的错误运用,因而不为英语国家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从而不能用于国际交流,不能被看作一种交际工具。

作为英语学习者,我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就是为了能够把它作为工具在国际上进行交流,所以我们要能够区分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搞清楚形成中国式英语的原因,从而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中国式英语的出现。

一、中国式英语的成因对于“中国式英语”这种语言现象的起因,我们主要可以从文化背景、语言特点、学习环境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中式英语及其成因的考察

中式英语及其成因的考察

中式英语及其成因的考察摘要: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因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生搬硬套汉语的规则和习惯,在英语的交际中使用不合英语规范和文化习惯的畸型英语。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二者在语法、表达方式、文化背景、思维习惯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中式英语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不可避免的。

在学习英语时要注重对中式英语的误用点的理解,从而达到为学习英语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中式英语、特点、成因一、中式英语的涵义根据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认为“中式英语”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认识就是同化、顺应、不断交替以保持一种平衡的过程。

“中式英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语学术界对此有过激烈的讨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式英语也随之而成为英语语言中一块特殊区域。

(一)中式英语的定义中式英语又称为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语言的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中,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写出的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即中式英语中规范英语在中国的误用,是中国的英语语言学习者受到汉语语言的影响和干扰所形成的。

在我国,由于与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各不相同,而中国人学英语大多是在掌握母语后开始,这时已具备了母语的语法与表达方式,自然在学习英语时有母语语言思考,这样就造成了大量中式英语的出现。

(二)中式英语的特点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

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是必然的一种语言现象。

1、产生的必然性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国人习得英语语言时常以母语来翻译学习。

在一部分中国人的英语表达中,照搬照套直译汉语为英语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就使得中式英语出现。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而方言又是汉语中的一类,多种语言的差异本就影响语言的学习,而汉语思维又随着语文教学不断加深对中国人的影响,这样,汉语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面临的客观因素,干扰是必然的,自然中式英语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中式英语”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中式英语”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摘要:“中式英语”是中国人英语学习中最容易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其形成有着深层的文化背景。

文章拟从思维方式、用词差异和习惯表达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找到一条学习纯正英语的捷径。

关键词:中式英语;思维;主体;客体The Cause s and Expression of Chinglish Abstract:"Chinglish" is the most popular phenomenon among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basic reasons from its culture background such as the way of thinking, views on value, expressing habits, etc, to help find a short cut in English studying.Key words: Chinglish; thought; subject; object人学习英语过程中因偏差而形成的特殊语言现象,旧称“洋泾帮”英语。

英语在被“本土化”时,由于脱离了其形成使用的特定语言环境,当地语言主体自然会根据自身特点按自己主观意愿对其加以改造。

其代表性的特征构成了现在的“中式英语”的框架,而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是造成汉译英时“中式英语”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思维方式的差异1. 个性与共性偏重的不同西方文化强调尊重人的个性,而中国传统文化更看重的是共性。

英语里“先个体,后集体”的特征十分明显。

以人名和地名的顺序排列为例,其规则为“先名后姓,先小后大”:如在人名“Tom Smith”和“Adam Henry”中,“Tom”和“Adam”是代表个性的“名”,“Smith”和“Henry”是代表共性的“姓”(英语是“Family name”,即家族名) 。

中国英语文化教程

中国英语文化教程

中国英语文化教程简介本文档将介绍中国英语文化的背景和特点。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且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英语在中国的发展也有着独特的特点,接下来我们将逐步介绍中国英语文化的教程。

1. 了解中国文化在学习中国英语文化之前,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非常重要。

中国文化注重家庭、尊重长辈、注重礼仪等等。

了解这些基本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英语文化的背景。

1.1 家庭观念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观念,通常会将家庭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家庭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人之间互相照顾和支持。

这种家庭观念也反映在中国英语中,例如,“家庭”一词在英语中有时候会更加强调亲密的关系。

1.2 尊重长辈在中国文化中,尊重长辈被视为一种传统美德。

这种尊重长辈的态度也在中国英语中体现出来。

例如,中国人在称呼长辈时通常加上一些尊称,比如“叔叔”、“阿姨”等。

1.3 礼节和仪式中国文化非常强调礼仪和仪式。

在中国英语中,也有许多礼貌用语和惯例需要遵守。

比如,在问候他人时,常常使用“您好”或者“最近如何?”等用语表示礼貌。

2. 学习中国英语学习中国英语需要理解中国英语的特点和独特之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学习中国英语的关键点。

2.1 语言特点中国英语具有一些与标准英语不同的语言特点。

这些特点可能包括发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区别。

学习者需要注意这些差异,并加以掌握。

2.2 文化词汇学习中国英语还需要了解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词汇。

例如,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等方面的词汇。

掌握这些词汇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国英语。

2.3 社交礼仪社交礼仪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也同样适用于中国英语。

了解中国社交礼仪的规矩有助于更好地与中国人交流。

比如,了解中国人在交往中注重面子和尊重的价值观可以避免尴尬和冒犯。

3. 使用中国英语在实际应用中国英语时,还需要注意一些使用技巧和表达习惯。

以下是几个使用中国英语的关键点。

3.1 慢速和清晰发音中国英语非母语发音者在发音上可能会有些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期(总第27期) 2000年6月黎明职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No.2Jun.2000试析“中国式英语”的语言特征与文化背景林绿竹摘要 本文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四个语义成分对“中国式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即从经验成分、人际成分、语篇成分、逻辑成分等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语言现象的根源。

关键词 中国式英语 语言特征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 语义成分 文化背景英语中有一个尚未被收入词典的合并词“Chinglish”(即Chinese+English),意为“中国式的英语”(原有“洋泾浜英语”pidgin English一词,则早已被收入英文词典中),这是对中国人使用英语时的一种语言现象的概括。

由于跨文化交际中所存在的语言文化差异、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等诸多原因,造成了中国学生所特有的Chinglish (pidgin English)现象。

中国学生所用的英语,有的看来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但是在搭配关系、文体和修辞等方面不地道,总令人一眼就看出不是原汁原味,往往或多或少地带有汉文化的痕迹。

本文运用韩礼德(Halliday)(1967,1970a,1970b,1975)及泰勒(C.V. T aylor)(1979)的理论,从功能法的四个语义成分来分析“中国式英语”的一些语言特征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一、经验成分与“中国式英语”语言的特征著名的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1970a)说:“语言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

所谓内容即说话者对真实世界的体验,包括其自己意识的内在世界。

”换句话说,语言体现的是人类对其周围世界及其内在世界的过程、人物、物质、抽象概念、质量、状态和关系等的体验。

有一次笔者模仿David K ellogg编著的English Matters一书,让学生作命题短文,陈述为什么会患感冒的理由(H ow might y ou,who had caught cold,explain to y our friend why y ou had caught cold?)。

由于谈论的是同一话题,也就是说,该话题所限制的行为类型是相同的,因此大多数学生的语言功能中的经验成分的体现与英国学生大致相同。

在他们的作文中,以Halliday的术语来说,的确可以发现某些“参与者”(participants)、“过程”(processes)和“环境”(circumstances)是相似的,如:weather,night,wind,illΠsick,caught cold等等都是我们所熟悉的。

但是令我注目的是在选词的多样化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我们大多数学生选用change Πchangeable ,cold ,wear clothes ,not take care ,not enough rest 等字眼。

然而,英国学生却选用一些我们中国人比较想不到的字词,如wet hair ,virus ,vitamin pills ,neglect of self 等。

是什么造成这种差异的呢?从Halliday 的观点来看,这主要是因为各人的经验成分本身存在着差异,因为不同的群体社会背景或文化背景不同,因为人们对真实世界有着自己的体验。

大多数中国学生将感冒的原因归咎于衣服穿不够:中国(尤其是南方)冬天室内没有暖气,所以大多数的人都得穿上更多的衣服以保暖。

有一个学生写道:“I was watching the m ovie in the open ,when it started to rain …The next m orning I found I had a cold 。

”可想而知,英国人根本不会把“在露天看电影”和“着凉”联系起来,因为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是在室内看电影的。

但是在中国某些地方,晚上在露天免费播映娱乐片或教育片,供人们消遣娱乐,这是较经常的事情。

同样,英国学生的某些理由也无法为我们所理解。

有一个说:“Because I didn ’t take enough vitamin pills.”依我们中国人的常识来看,维他命药片主要是为体弱者所用,而非用于预防感冒,而英国人认为服用维他命药片可以增强体质,抵抗病毒的入侵,从而达到预防感冒的效果。

从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参与者、过程和环境的选择既受语言环境的限制,也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限制。

正因为如此,中国学生所用的英语才会令中国人—听、一看就“倍感亲切”,而英语本族语者有时会感到莫名其妙,怪里怪气。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这个问题:70年代未的中国学生在写到学习与前途的关系时,典型的一句是:I f y ou don ’t w ork hard ,y ou w on ’t be able to enter a university and y ou will have to settle down in the countryside.口出此言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的高等教育范围很有限,只有通过高考的中学毕业生才有机会进大学深造,其余的由于城市里就业机会有限,政府都鼓励到农村或边疆插队落户。

这对于发达国家中要上大学、改变学程、或者接受成人教育都很方便的学生来说,难免要感到困惑不解。

顺便值得一提的是,选词与对词汇系统的掌握有关。

这可以通过研究词汇密度(lexi 2cal density )得以证实。

确定一篇语篇中语法字词(grammatical w ords )和词汇字词(lexical w ords )之间的比例这一概念源于Ure (1969),主要是作为进行区别的一种手段。

T aylor (1979)对词汇量(lexicality )和词汇密度作了进一步的区别。

他说词汇量衡量的是一篇语篇中词汇字词的百分率,词汇密度体现的是词汇条项类型在所出现的全部词汇中所占的比例。

词汇量或词汇密度小的语篇比词汇量或词汇密度大的语篇更易于理解。

由于英语是中国学生的外语,因此在词汇网络中的选择相对很狭小。

例如:“饭后散步,有益健康”一句,大多中国学生认为理所当然应译成:A walk after meal does g ood to y our health.这就是“中国式的英语”。

多数的学生不会用stroll 或leisured walk ,而且一定会用health 来对应“健康”,殊不知也可以是benefits y ou a g ood deal 。

再如,“风越来越大,最后竟变成一场暴风雨。

”中国学生的翻译很可能会是:The wind grew heavier and heavier and finally turned into a storm.他们不会想到用tem pest ,更不会用这个句型:By and by the wind grew to a tem pest.14第2期 林绿竹 试析“中国式英语”的语言特征与文化背景24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0年二、人际成分与“中国式英语”语言的特征语言不仅用于描述经验,而且也用于表现言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语言功能的这一人际成分在系统功能中是以语气(m ood)和情态(m odality)来体现的(Halliday1970b)。

语气指说话者在言语情境中选择某一特定角色,并且对听话者的角色进行分配。

这些选择通常是通过陈述、疑问和祈求的形式得以实现。

陈述语气总是交谈中的主要类型,而中国学生却偏爱使用疑问句和祈使句。

笔者再次仿照English Matters一书,设题Pretend that y ou have a y ounger brother who doesn’t w ork hard at school.What w ould y ou say that might per2 suade him to w ork hard?让学生作文讨论。

笔者发现45名学生中,有41名即91%的学生使用了疑问句式和祈使句式,如:“Don’t y ou hnow it’s very im portant to study hard?”“Don’t y ou feel ashamed to be the one who is always lagging behing in y our class?”“Study hard at school.”“Don’t waste such g ood opportunity for study at school…”从语言学的角度而言,这种现象归咎于角色的选择。

这些中国学生作文回答这个问题,似乎他们的弟弟也在场,前者为说话者(addressers),后者为听者(addressees)。

En2 glish Matters中的一些英国学生则不然,他们充当了对说话者做出反应的角色。

此处的说话者即设置问题的人。

那“弟弟”则扮演第三者的角色,作为话语的参与者。

从非语言学的角度而言,语气系统的选择受到个人的意旨(tenor)———即话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的限制。

在中国家庭里,通常是年长者负有照顾年幼者的责任,因此倾向于采用权威性的口吻,这就是学生在该命题作文中使用祈使语气的原因所在。

同样还应注意的是:疑问语气从功能语用方面来讲是用于表达警告或劝诫的。

在英国,虽然兄长也帮助弟弟妹妹,但那并未赋予他们权威来采取高人一等的姿态。

他们的作答因此也更可能是采用劝说而非告诫或批评的语气。

英国学生也谈及他们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即使是以调侃的语气来谈。

例如:“Use myself as an exam ple and say to him that he doesn’t want to end up like his elder brother.”(“以我为例,跟他说他不要落个跟他哥哥相同的下场。

”);“I f he w orks hard he may one day be as hrainy as his big brother…”(“他如果用功的话,将来他会跟他哥哥一样聪明的。

”);“Y ou could relate y our own success or failure to y our own efforts at scholl…”(“你的成功或失败与你在校的努力程度有关……”)等等。

在命题作文中,几乎没有哪个中国学生是这样通过个人比较来提出忠告的。

英国学生倾向于以建议的口吻含蓄地讲话,而中国学生更直率点。

这是他们所遵循的社会习俗的一种反映。

学生书面作文中对情态(m odality)和意态(m odulation)的偏好的差异也可说明这点。

情态是说话人对可能性和可预测性的预见,是存在于内容之外的,是说话者对听话者的一种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