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中心吸引系统产品技术要求beiyangkangyi

合集下载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标准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标准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标准主要由国家药监局主管,并包括了以下部分:
- 《医用吸引设备第1部分:电动吸引设备》:这个标准规定了电动医用与手术吸引设备的安全和性能要求。

- 《医用吸引设备第2部分:人工驱动吸引设备》:这个标准规定了用于咽部吸引的人工驱动吸引设备的安全和性能要求。

- 《医用吸引设备第3部分:以真空或正压源为动力的吸引设备》:这个标准规定了以真空或正压源为动力的吸引设备的安全和性能要求。

此外,还有一项指导和规范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的标准,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审评人员理解和掌握该类产品的原理/机理、结构、性能、预期用途等内容,把握技术审评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系统评价。

这些标准旨在保证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运行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保障患者安全,同时也可以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用于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运行管理。

在实施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以确认申报产品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医疗设备防疫措施

医疗设备防疫措施

医疗设备防疫措施1. 引言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传染性疾病对公共卫生系统的挑战是巨大的,特别是对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导致医疗设备的需求增加,同时也需要采取适当的防疫措施。

本文将介绍医疗设备防疫措施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以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和卫生。

2. 医疗设备与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的爆发使得医疗设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传染病暴发期间,医疗设备的需求会急剧增加,这包括呼吸机、监护仪、体温计等。

这些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密集度将会大大增加,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障设备的清洁与消毒。

3. 医疗设备防疫措施的重要性医疗设备防疫措施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免受传染病的侵害,并阻止疾病的传播。

如果医疗设备没有得到适当的清洁和消毒,那么它们可能成为病原体的潜在媒介,从而导致疾病的传播。

此外,医疗设备的防疫措施也直接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适当的清洁和消毒可以延长设备的寿命,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4. 医疗设备防疫措施的方法与建议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医疗设备防疫措施的方法与建议:4.1 清洁与消毒医疗设备的清洁与消毒是保障设备运行和防止病原体传播的重要步骤。

建议医疗机构制定清洁和消毒标准操作程序,并为工作人员提供培训。

•对于可清洗的设备,应使用适当的清洁剂进行清洗,并确保设备表面彻底清洁。

•对于无法清洗的设备表面,可以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剂应按照制造商的指南进行正确使用。

4.2 定期维护检查医疗设备的定期维护检查是确保设备良好运行的关键。

在传染病爆发期间,设备的使用频率和类别可能会增加,因此定期的维护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建议医疗机构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并进行定期的维护检查,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正常。

4.3 设备使用与清洁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关于设备使用和清洁的培训,以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清洁程序。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正确佩戴和摘下个人防护装备的方法;•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设备清洁和消毒的步骤和标准操作程序。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概要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概要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产品技术审评规范(2016年版)(征求意见稿)本规范旨在指导和规范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评人员理解和掌握该类产品原理/机理、结构、性能、预期用途等内容,把握技术审评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系统评价。

本规范所确定的核心内容是在目前的科技认识水平和现有产品技术基础上形成的。

因此,审评人员应注意其适宜性,密切关注适用标准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考虑产品的更新和变化。

本规范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

但是,审评人员需密切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以确认申报产品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一、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管理类别为Ⅱ类,分类代号为6856。

二、技术审查要点(一)产品名称的要求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产品名称为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

(二)产品的结构组成1.中心吸引系统(1)中心吸引系统主要由中心吸引站、管道、阀门及终端插头组成。

(2)中心吸引站是由真空泵机组、真空容器、管道、阀门、电控柜和真空仪表等设备组成的独立操作间。

(3)中心吸引系统管路的末端,即输向患者的一端,连有快速接头(或一般接头),插入(或连接)防止液体倒流吸引装置等。

2.中心供氧系统(1)中心供氧系统主要由中心供氧站、管道、阀门及终端送氧插头组成。

(2)中心供氧站为集中存放医院氧气气源的建筑物。

供氧方式有:氧气瓶组供氧、液氧供氧、制氧机供氧或联合供氧。

氧气瓶组供氧由高压氧气瓶、汇流排、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和安全阀(或释压阀)等组成。

液氧供氧由液氧罐、汽化器、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等组成。

制氧机供氧由制氧机、储气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等组成。

(3)汇流排由适当数量的氧气瓶、管道、过滤器、阀门、减压装置、仪表和切换装置等器件组成。

(4)终端由快速接头插座(或一般气体接头),可插入(或连接)氧气湿化吸入器、麻醉机和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气体插头组成。

医用吸引设备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医用吸引设备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程序错误
电压波动
设备正在工作中
负压流量变化
漏电流
电动吸引器漏电流超标 使用者、患者接触
灼伤、引起房颤、室 颤,严重可至死亡
热能
电动泵、蓄电池过热 设备长时间工作
降低绝缘及寿命,严 重时泵烧毁,可能引 起火灾
机械能
(1)长时间及过高的负 (1)气道吸引、胃部 (1)对吸引部位造

吸引、妇科吸引、手 成组织、粘膜损
底消毒滤器失效,液体/Fra bibliotek体 (包括负压气源
溢出,进入中间管路 的)管路细菌污染
和负压源
化学
(1)使用错误的消毒灭 对可重复使用的部件 (1)空气过滤器失
菌方法
进行消毒、灭菌
效、收集容器、吸
引管道性能劣化
(2)润滑油泄漏
(2)内部连接用的
橡胶管老化、变质 造成漏气
操作错误
使用错误:未经培训的 错误地设定负压值; 长时间的负压吸 人员使用负压吸引设备 错误地操作吸引设备 引,及不正确的放
电动吸引器
电动吸引器
脚踏吸引器
壁式负压吸引器 (三)产品工作原理 负压吸引设备由负压源产生负压,通过负压调节器的调节在收集容 器和吸引管道内产生所需要的负压,吸引部位与管道内的压力差带动液
体/固体流动进入收集容器。收集容器或管路中安装有防溢流装置,防 止被吸引的液体/固体溢出进入负压源中。在吸引容器和负压泵之间安 装有空气过滤器用于阻挡杂质进入负压源中。
GB/T 191-2008 GB 9706.1-2007 GB/T 9969-2008 GB/T 14710-2009 YY/T 0316-2008 YY/T 0466.1-2009
YY 0505-2005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产品技术审评规范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产品技术审评规范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产品技术审评规范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产品技术审评规范(2009版)按照《医疗器械注册治理方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治理局令第16号)的要求并结合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产品的特点,为规范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适用范畴本规范所适用的产品范畴为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II-6856)。

技术审查要点产品名称的要求产品名称为: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产品工作原理1.医用中心吸引系统。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负压源是中心吸引站的真空泵机组,通过真空泵机组的抽吸使吸引系统管路达到所需负压值,在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和各个病房的终端处产生吸力,提供医疗使用。

2.医用中心供氧系统。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氧气气源集中在中心供氧站,气源氧气通过减压装置和管道输送到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和各个病房的终端处,提供医疗使用。

产品的结构组成1.中心吸引系统(1)中心吸引系统要紧由中心吸引站、管道、阀门及终端插头等组成。

(2)中心吸引站是由真空泵机组、真空容器、管道、阀门、电控柜和真空外表等设备组成的独立操作间。

(3)中心吸引系统管路的末端,即输向患者的一端,连有快速接头(或一样接头),插入(或连接)防止液体倒流吸引装置等。

2.中心供氧系统(1)中心供氧系统要紧由中心供氧站、管道、阀门及终端送氧插头等组成。

(2)中心供氧站为集中存放医院氧气气源的建筑物。

供氧方式有:氧气瓶组供氧、液氧供氧、制氧机供氧或联合供氧。

氧气瓶组供氧由高压氧气瓶、汇流排、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和安全阀(或释压阀)等组成。

液氧供氧由液氧罐、汽化器、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等组成。

制氧机供氧由制氧机、储气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等组成。

(3)汇流排由适当数量的氧气瓶、管道、过滤器、阀门、减压装置、外表和切换装置等器件组成。

(4)终端由快速接头插座(或一样气体接头),可插入(或连接)氧气湿化吸入器、麻醉机和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气体插头组成。

医用供气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要求

医用供气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要求

医用供气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要求一、总体要求1.投标设备应为全新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

2.要求所提供的设备、材料、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维修工具等必需是近一年内出厂的、全新的、未使用过的、优等产品(须附合格证、出厂证、检验报告等)。

3.整体项目要求先进适用;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美观大方,安装维修方便;运行成本低。

4.标准:除本招标文件另有规定的技术要求外,本次招标的设计、安全设施、制造、测试、安装及验收应不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下述相关的标准:1)《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YY/T0187-94)2)医用中心吸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YY/T0186-94)3)《钢制压力容器》(GB150)4)《拉制铜管》(GB1527)5)《不锈钢无缝钢管》(GB2270)6)《医用氧气》(GB8982)7)《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235)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23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10)国家、地方颁发的其它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11)《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GB50751-2012二、配置要求1. 病区(见图纸)、病房(见图纸)、床位(见图纸)。

2. 系统(1)中心供氧系统;(2)中心吸引系统;(3)传呼系统(4)输液天轨、床头设备带及辅助设施3. 配置方案氧气中心站:采用10+10全自动汇流排氧站,由两组氧气瓶组成,两组之间自动切换。

双路控制系统,一路工作,一路备用,通过一级控制柜自动切换,实现不间断供气。

吸引中心站:以两台水环式真空泵为负压源(一备一用),型号为2BV2071,室内泵的噪音不大于75dB。

设有程序逻辑控制柜,实现智能控制。

在一台抽气不足或故障时自动协调两泵之间的工作,以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

传呼系统:每病区配置一套传呼系统。

即一台主机,一显示屏,每床位配一部传呼分机。

氧气终端:按每床1套的方式配置 (重症监护室、抢救室1床2套) ;氧气管道送至各病房层和手术部(手术部单独架设一条主管)。

医用负压吸引系统标准

医用负压吸引系统标准

医用负压吸引系统标准医用负压吸引系统是一种用于吸引体液、分泌物和血液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手术、创伤和疾病处理过程中。

为了确保医用负压吸引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下将对医用负压吸引系统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医用负压吸引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应符合相关的医疗器械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临床使用场景和患者的实际需求,保证吸引系统的功能完善,操作方便,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伤害。

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确保每一台医用负压吸引系统都符合质量标准。

其次,医用负压吸引系统的安装和维护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

安装过程中,需要确保吸引系统与其他医疗设备的连接正确稳固,以免出现泄漏或其他安全隐患。

同时,对于吸引系统的维护保养也需要按照标准操作,定期进行检查和清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另外,医用负压吸引系统的使用和操作也有相应的标准。

医护人员在使用吸引系统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操作,确保吸引管路畅通无阻,吸引瓶密封良好,吸引负压稳定可靠。

同时,还需要对吸引系统的使用进行记录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最后,医用负压吸引系统的废弃处理也需要按照标准进行。

使用过的吸引管路和瓶子需要进行正确的处理和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对于废弃的吸引系统设备也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处理,不能随意丢弃或私自处理。

总的来说,医用负压吸引系统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要求,确保医用负压吸引系统的安全可靠使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促进疫情防控用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及审评审批相关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促进疫情防控用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及审评审批相关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促进疫情防控用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及审评审批相关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0.01.31•【字号】京药监发〔2020〕26号•【施行日期】2020.01.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促进疫情防控用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及审评审批相关工作的通知京药监发〔2020〕26号各有关单位: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及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疫情防控工作有关要求落到实处,提升我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物资的供应保障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现就促进疫情防控用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及审评审批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开通绿色通道,对防控疫情所需第二类医疗器械实施应急审评审批(一)按照“统一指挥、早期介入、随到随审、科学审批”的原则和确保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要求,对符合疫情防控和诊疗所需的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红外测温设备、呼吸麻醉设备配套附件、医用血氧仪、远程医疗相关软件、与病毒检测配套使用的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等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开通绿色通道,提前介入指导,加快审评审批,确保相关医疗器械尽早投入使用。

对于通过应急审评审批程序获准注册的产品,加强上市后监督检查,保障产品安全有效。

(二)成立应急审批工作专班,组织相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建立检验、受理、审评、审批联动机制,全程跟踪,专人辅导,收到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后,将审评审批各环节由“串联”改为“并联”,将检验检测、注册核查、审评、审批等环节平行进行。

同时将产品注册核查和生产许可现场检查进行合并,保证企业尽快获得产品注册证及生产许可证。

(三)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以及北京市医药物资储备单位的医疗器械储备品种、公共卫生方面急需等列入优先审评审批范畴的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申请,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实施注册检测、审评、审批及现场核查,加快生产许可事项办理。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产品技术要求北氧康益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产品技术要求北氧康益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用中心吸引。

1. 1无型号。

1.2 产品的系统组成中心吸引系统主要由中心吸引站、管道、阀门及终端插头组成。

1.2.1 中心吸引站是由真空泵机组、真空容器、各级检测、报警系统、水环器、排污罐、电控柜和真空仪表等设备组成的独立操作间。

1.2.2 终端接头:患者端的接头采用吸引快速接头,插入(或连接)防止液体倒流吸引装置。

2.1吸引系统2.1.1 吸引系统负压在大气环境下不高于 0. 02 MPa(150mmHg),不低于0.07MPa(525 mmHg),并能在该范围内任意调节。

2.1.2 吸引系统应有良好的密封性,当负压到达0.07MPa 时,因泄漏引起的增压率平均每小时不得超过1.8%。

2.1.3 医院各病区及各手术室应装有精度不低于1.5级的真空表。

2.2 中心吸引站2.2.1 吸引系统必须确保管内压力在任何情况下不能高于环境压力。

2.2.2 吸引系统中的真空容器,应符合国家劳动部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0的要求。

2.2.3 真空泵机组应有备用,当工作泵发生故障时备用真空泵机组应能自动起动,以保证吸引系统正常工作。

2.2.4 中心吸引站应有报警装置,当负压值高于0.019 MPa(140mmHg)或低于0.073 MPa(550mmHg)时,在55dB(A)噪音环境下,在 1.5m范围内应听到声报警和看到红色的光报警。

2.2.5 放置水环泵及其他需要水的真空泵的地面,必须有排水槽。

2.2.6 由排气口所排出的空气,每立方米细菌数量不得超过500个。

2.2.7 中心吸引站室内噪音不超过80 dB(A),室外不超过60 dB(A)。

2.2.8 吸引系统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

2.2.9 电控柜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2MΩ。

2.3 管道2.3.1 材料吸引管道材料可采用镀锌钢管、铜管和不锈钢管。

镀锌钢管应符合GB3091的要求;铜管应符合GB1527的要求;不锈钢管应符合GB2270的要求。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产品技术要求acm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产品技术要求acm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用中心吸引。

1.1 规格型号ACM-YQ201.2 划分说明2.1 吸引系统2.1.1 吸引系统负压在大气环境下不高于0.02MPa(150mmHg),不低于0.07MPa(525mmHg),并能在该范围内任意调节。

2.1.2 吸引系统应有良好的密封性,当负压到达0.07MPa时,因泄漏引起的增压率平均每小时不得超过1.8% 。

2.1.3 医院各病区及各手术室应装有精度不低于1.5级的真空表。

2.2 中心吸引站2.2.1 吸引系统必须确保管内压力在任何情况下不能高于环境压力。

2.2.2 吸引系统中的真空容器,应符合国家劳动部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0的要求。

2.2.3 真空泵机组应有备用,当工作泵发生故障时备用真空泵机组应能自动起动,以保证吸引系统正常工作。

2.2.4 中心吸引站应有报警装置,当负压值高于O.019MPa(140mmHg)或低于0.073MPa(550mmHg)时,在55dB(A)噪音环境下,在1.5m范围内应听到声报警和看到红色的光报警。

2.2.5 放置水环泵及其他需要水的真空泵的地面,必须有排水槽。

2.2.6 由排气口所排出的空气,每立方米细菌数量不得超过500个。

2.2.7 中心吸引站室内噪音不超过80 dB(A),室外不超过60 dB(A)。

2.2.8 吸引系统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

2.2.9 电控柜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2 MΩ。

2.3 管道2.3.1 材料吸引管道材料可采用镀锌钢管、铜管和不锈钢管。

镀锌钢管应符合GB 3091的要求;铜管应符合GB 1527的要求;不锈钢管应符合GB 2270的要求。

2.3.2 敷设2.3.2.1 吸引管道穿过墙壁或地板时,应敷设在套管内。

2.3.2.2 在管道的适当位置设支承,支承间距见表1 。

表12.4 终端2.4.1 终端采用快速接头(或一般接头) ,吸引快速接头应区别其他快速接头。

医疗器械防控疫情措施

医疗器械防控疫情措施

医疗器械防控疫情措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令全球陷入了深重的困境。

作为一种起关键性作用的医疗资源,医疗器械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疗器械防控疫情的措施,并探讨其在当前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一、加强医疗器械生产和供应管理围绕医疗器械的生产和供应,需要在全面加强质量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质量跟踪和召回机制,对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进行有效监控和追溯。

其次,加强医疗器械的生产监管,确保制造环节的规范操作和有效检验。

最后,加强医疗器械的供应管理,建立起稳定、可靠的医疗器械供应链。

二、提高医疗器械防护措施医疗器械作为在诊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助设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以保证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首先,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确保使用后的器械安全可靠。

其次,医护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时应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此外,要加强对医疗器械使用的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掌握使用方法。

三、加强医疗器械信息管理为了更好地掌握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和疫情防控效果,需要对医疗器械信息进行全面、准确的管理和分析。

首先,建立医疗器械注册和备案制度,对所有医疗器械进行登记和标识,确保器械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可以追溯。

其次,加强医疗器械的数据管理和共享,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实现医疗器械的统一监管和信息共享。

最后,加强医疗机构的数据分析能力,对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四、加强医疗器械科研和创新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的疫情,需要加强对医疗器械科研和创新的支持。

首先,加大对医疗器械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其次,建立健全医疗器械创新的评价和审批制度,加强对创新产品的监管和质量控制。

最后,加强对医疗器械科研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提高其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总之,医疗器械防控疫情的措施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

医学技术科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医学技术科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医学技术科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摘要该文档旨在为医学技术科室提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指引。

本指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病毒传播途径、个人防护措施、设备消毒、病员管理、数据报告和员工培训等。

1. 病毒传播途径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两种途径传播。

飞沫传播是指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通过口鼻分泌物产生的飞沫悬浮在空气中,并被他人吸入。

接触传播是指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或间接接触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导致病毒传播。

2. 个人防护措施为了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医学技术科室的工作人员应采取以下个人防护措施:- 戴口罩:在与患者或他人接触时,佩戴医用口罩以防止飞沫传播。

- 勤洗手:经常洗手,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成分的手消毒剂。

- 保持社交距离:保持与他人的距离,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

- 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请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

3. 设备消毒医学技术科室应加强设备的定期消毒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定期消毒:针对常用设备、工作台面、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消毒。

- 专用消毒剂:选择适用于医疗设备消毒的专用消毒剂,并按照说明正确使用。

- 个人防护用品消毒:对于可重复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面罩、护目镜等,应进行适当的消毒。

4. 病员管理在病员管理过程中,医学技术科室应注意以下方面:- 单独隔离:将新冠病毒疑似病人隔离到单独的病房,防止交叉感染。

- 限制访客:限制病房访客的人数和频率,减少人员流动,降低感染风险。

- 患者监测:定期监测病员的体温和病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 数据报告医学技术科室应及时、准确地报告相关数据,包括病例数、治愈率、死亡率等。

这有助于了解疫情的动态和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

6. 员工培训为了确保医学技术科室工作人员具备相关的防控知识和技能,应定期开展员工培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新冠病毒知识:了解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防护措施等。

2023年吸引负压中心 建设标准

2023年吸引负压中心 建设标准

2023年吸引负压中心建设标准引言2023年,吸引负压中心建设标准,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建设高标准的负压中心,可以有效应对传染病的暴发和传播,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吸引负压中心建设标准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对此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

一、吸引负压中心的重要性吸引负压中心作为医疗卫生机构中关键的一环,其建设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吸引负压中心可以有效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在传染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体内的病原体有可能通过呼吸道或血液进入空气中,对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造成感染的风险。

吸引负压中心也利于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健康,减少了他们接触传染病的可能性,保障了医务人员的安全。

有了高标准的负压中心,医疗机构的整体感染控制水平会得到提升,对医院内的医疗废物、病患的排泄物等进行处理,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医院卫生环境的改善。

二、吸引负压中心建设标准的定义和要求吸引负压中心建设标准主要包括如何确定建设负压中心的位置、平面布局、空间布局、通风系统、设备设施、清洁卫生等内容。

在确定建设负压中心的位置时,要考虑到与其他医疗区域的相对位置、周围环境的情况和交通便利性等因素。

平面布局上,需要合理规划内部空间,确保各功能区域之间的流线布局合理,方便医护人员的工作。

在通风系统设计上,应当采用高效过滤器、排风系统等措施,确保空气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

设备设施也要符合负压中心的功能要求,如采用负压隔离室、病床、医用污染物处理设备等。

在清洁卫生方面,要求对吸引负压中心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消毒,确保医疗机构的卫生安全。

三、对吸引负压中心建设标准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吸引负压中心的建设标准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任务,更是对医疗卫生机构责任和使命的体现。

当前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传染病的问题,而吸引负压中心的建设标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一问题带来的影响。

在建设吸引负压中心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合作性,保障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医疗器械防疫措施

医疗器械防疫措施

医疗器械防疫措施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各行各业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来防止病毒传播。

在医疗行业中,医疗器械的防疫措施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医疗器械防疫措施的相关信息。

1. 背景医疗器械是指用于诊断、预防、监测、治疗或缓解疾病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其他类似物品。

在医疗过程中,医疗器械与患者接触密切,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疫措施来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2. 防疫措施2.1 器械清洁消毒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污染,清洁消毒是保证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首要措施。

对于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应该进行正确的回收处理,避免二次感染。

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清洁和消毒,并保证操作人员的消毒操作规范和正确。

2.2 空气质量控制在医疗器械使用的场所,空气质量控制也十分重要。

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灰尘会影响医疗器械的使用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因此,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并定期对空气进行资源和消毒处理,有助于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

2.3 储存和运输医疗器械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疫措施。

医疗器械应储存在干燥、洁净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和污染。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包装的完整性,避免在运输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4 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时,需要采取一些个人防护措施,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这包括佩戴面罩、手套和防护眼镜等。

同时,在使用完毕后需正确脱离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消毒。

3. 安全培训和指导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医务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指导。

培训内容应包括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清洁消毒操作规范、个人防护措施等。

同时,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对医务人员进行监督和指导。

4. 质量监控质量监控是保证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关键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质量监控系统,对医疗器械的使用进行跟踪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要对医疗器械的质量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5. 结论医疗器械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防疫环境下,医疗器械的防疫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规范标准}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产品技术审评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产品技术审评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产品技术审评规范一、引言医用中心吸引系统是医疗机构中用于吸引病人呼气、分泌物等的装置,并通过供氧系统为病人提供氧气。

为了确保医用中心吸引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保障病人安全,减少医疗事故发生,制定本技术审评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技术审评规范适用于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及其相关产品的技术审评,包括吸引系统本体、供氧系统以及相关附属设备和配件等。

三、技术要求1.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应具备稳定可靠的吸引性能,能够有效吸引病人呼气、分泌物等残留物质。

2.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吸引管路应具备良好的耐磨性和耐化学腐蚀性,且易于清洁和消毒。

3.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吸引管路应具备合理的长度和弯曲度,便于操作和使用。

4.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供氧系统应具备稳定的氧气供应能力,能够按需提供不同浓度的氧气。

5.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供氧系统应具备可靠的供氧安全保护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供氧异常情况。

6.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供氧系统应具备合理的氧气供应管路布置,便于连接各种氧气供应设备和吸引系统本体。

7.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相关附属设备和配件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定,能够与吸引系统本体和供氧系统配套使用。

8.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操作界面和指示灯应设计合理,便于操作和观察。

9.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电气安全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且具备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等功能。

10.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材质和工艺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和规定,无毒无害,易于清洁和消毒。

四、检测方法1.对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吸引性能进行评估,包括吸引流量、吸引压力等指标的测量。

2.对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耐磨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进行测试,评估其材质的耐久性。

3.对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供氧性能进行评估,包括氧气供应量、供氧浓度等指标的测量。

4.对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供氧安全保护机制进行测试,包括氧气压力异常、流量异常等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评估。

5.对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电气安全进行测试,包括过载保护、漏电保护等功能的检验。

抗疫应急项目设计技术标准

抗疫应急项目设计技术标准

抗疫应急项目设计技术标准抗疫应急项目设计技术标准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的一套技术要求和规范。

针对抗疫应急项目,设计技术标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要求:- 必须选用具备消毒、防护、救治等多种功能的专业医疗设备,如医用防护服、防护面罩、呼吸机等。

- 设备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包括漏电保护、防火防爆等功能。

- 设备应具备可靠的供电保障措施,如备用电源、电源自动切换等。

2. 建筑物要求:- 建筑物选址应远离居民区和商务区,以减少传播风险。

- 建筑物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系统。

- 建筑物应具备隔离区域和洗消区域,并符合严格的消毒要求。

- 建筑物内部设计应合理,包括病房、隔离区、办公区等分区,并满足疫情期间的应急需求。

3. 数据和信息要求:- 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收集疫情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 数据采集需要确保准确性和及时性,可以使用传感器、RFID标签等技术进行自动化采集。

- 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具备数据加密和权限控制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4. 通信和网络要求:- 需要建立可靠的通信网络,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以保证信息的及时传输和共享。

- 通信网络需要具备高带宽和低时延的特点,以满足大量数据传输和实时通讯的需求。

- 需要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采用网络设备的冗余备份,以及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技术手段。

5. 人员培训和应急预案:- 需要建立人员培训计划,包括医护人员的防护培训和应急处置的培训。

- 需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疫情管控、人员调度、物资供应等方面的应对措施。

以上所列举的是抗疫应急项目设计技术标准的一部分内容,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完善。

设计技术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抗疫应急项目的顺利实施,并提供一个安全、可靠、高效的工作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
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用中心吸引。

1. 1无型号。

1.2 产品的系统组成
中心吸引系统主要由中心吸引站、管道、阀门及终端插头组成。

1.2.1 中心吸引站是由真空泵机组、真空容器、各级检测、报警系统、水环器、排污罐、电控柜和真空仪表等设备组成的独立操作间。

1.2.2 终端接头:患者端的接头采用吸引快速接头,插入(或连接)防止液体倒流吸引装置。

2.1吸引系统
2.1.1 吸引系统负压在大气环境下不高于 0. 02 MPa(150mmHg),不低于
0.07MPa(525 mmHg),并能在该范围内任意调节。

2.1.2 吸引系统应有良好的密封性,当负压到达0.07MPa 时,因泄漏引起的增压率平均每小时不得超过1.8%。

2.1.3 医院各病区及各手术室应装有精度不低于1.5级的真空表。

2.2 中心吸引站
2.2.1 吸引系统必须确保管内压力在任何情况下不能高于环境压力。

2.2.2 吸引系统中的真空容器,应符合国家劳动部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0的要求。

2.2.3 真空泵机组应有备用,当工作泵发生故障时备用真空泵机组应能自动起动,以保证吸引系统正常工作。

2.2.4 中心吸引站应有报警装置,当负压值高于0.019 MPa(140mmHg)或低于0.073 MPa(550mmHg)时,在55dB(A)噪音环境下,在 1.5m范围内应听到声报警和看到红色的光报警。

2.2.5 放置水环泵及其他需要水的真空泵的地面,必须有排水槽。

2.2.6 由排气口所排出的空气,每立方米细菌数量不得超过500个。

2.2.7 中心吸引站室内噪音不超过80 dB(A),室外不超过60 dB(A)。

2.2.8 吸引系统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

2.2.9 电控柜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2MΩ。

2.3 管道
2.3.1 材料
吸引管道材料可采用镀锌钢管、铜管和不锈钢管。

镀锌钢管应符合GB3091的要求;铜管应符合GB1527的要求;不锈钢管应符合GB2270的要求。

2.3.2 敷设
2.3.2.1 吸引管道穿过墙壁或地板时,应敷设在套管内。

2.3.2.2 在管道的适当位置设支承,支承间距见表1。

表1
2.4 终端接头
2.4.1 终端接头采用快速接头(或一般接头),吸引快速接头应区别其他快速接头。

2.4.2 每个终端接头(不包括吸引器)抽气速率,在大气环境下应不低于30L/min。

2.4.3 终端接头和相应吸引装置等应相配,并装卸方便。

2.5 吸引系统的安装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