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粉尘防治技术
煤矿粉尘防治措施

煤矿粉尘防治措施第一篇:煤矿粉尘防治措施xxxxxxx煤矿煤矿职业性粉尘防止措施2016年1月煤矿职业性粉尘防止措施第1条进风井口必须布置在粉尘、有害和高温气体不能侵入的地方。
进风井口50米范围内必须卫生良好,无杂物积尘。
第2条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
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
每一生产水平至少配备一台洒水车,洒水车必须正常使用,并有记录可查。
皮带斜井必须使用常开侧喷雾或地喷雾,大巷及采区进风石门安设自动水幕,正常使用。
第3条井下所有煤仓、溜煤眼都应保持一定的存煤,不得放空;有涌水的煤仓、溜煤眼,可以放空,但放空后放煤口闸板必须关闭,并设置引水管。
3T矿车卸载点必须安设自动喷雾装置。
第4条采掘作业规程必须有综合防尘规定,对防尘系统及防尘设施、洒水防尘时间做出具体要求。
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有完善的防尘系统和防尘设施。
第5条采掘、运输各产尘点,应遵守防尘制度,使用好防尘设施,并进行粉尘治理创新,逐步降低产尘量和粉尘浓度,粉尘浓度超标准情况纳入质量标准化考核。
第6条坚持湿式打眼,井下所有地点严禁干打眼(粉尘和煤粉量监测眼除外)。
所有地点应采用风钻或风煤钻打眼,严禁使用电煤钻打眼。
第7条井下爆破必须使用水炮泥,每支水炮泥必须灌满水,爆破前后必须洒水灭尘、开启水幕。
放炮撤人时,由安监员负责检查并开启所有水幕,否则对安监员按违章处理。
第8条锚喷作业要实行潮料喷浆,坚持使用除尘风机和个体防尘保护。
第9条炮采工作面、机采工作面炮采段、煤巷半煤巷炮掘工作面爆破前和综掘工作面割煤前必须进行短壁快速注水。
1、在煤巷、半煤巷炮掘工作面打爆破孔前,必须先打注水眼,使用快速封孔器进行注水。
要求每次打孔4个,并联合注水。
注水眼深度比炮眼深0.2米,注水直至孔周围炮眼出水为止。
2、煤巷、半煤巷综掘工作面在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后,必须进行短壁快速注水。
要求每次打孔4个,并联合注水。
注水眼深度比循环进度深0.2米,直至注水孔周围煤壁出水后方可开始割煤。
煤矿井下粉尘治理措施方法

煤矿井下粉尘治理措施方法井下粉尘不仅会给井下作业安全带来一定影响,也会影响到井下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快速发展,井下作业的自动化程度逐渐提升,但随之扬尘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井下煤尘超标将会极大地威胁到施工人员的健康。
同时存在着爆炸隐患;还会导致机电设备磨损加剧,使得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
根据以往的统计数据,煤矿粉尘有70%左右源于工作面开采作业。
很多煤矿若仅仅采用单一的防治手段,则不能够达到井下粉尘防治的要求,还需要应用综合除尘手段,有效防治粉尘才能为人员提供安全与健康的作业环境。
煤矿井下的相关除尘措施有:(1)通风除尘通风除尘指的是借助于空气的流动,确保井下作业位置粉尘能够被有效地输送出去,从而使工作面的粉尘浓度进一步降低。
采用此种除尘措施,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其中包含通风速率、粉尘粒径、粉尘形状以及井下环境湿度情况等等。
通风除尘过程中,不同因素对于风速的要求不同,可以划分为最优风速、最小风速以及极限风速等。
综采开采虽然可以将部分粉尘带出矿井,但由于开采过程中粉尘持续产生,因此,无法从根源上解决井下粉尘问题。
(2)湿式除尘湿式除尘是目前煤矿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除尘手段,是通过利用水或者其他液体,确保粉尘充分接触液体,从而使粉尘能够被有效捕捉。
在湿式除尘过程中,主要有2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利用水将煤岩充分润湿,使用水对粉尘以及落尘进行冲洗处理;二是借助于喷雾的方式或是水帘的方式,将粉尘有效清除。
此种方式除尘可以显著减少井下作业环境的粉尘量,不过,此种除尘方式无法有效地去除煤岩中未湿润到的粉尘,也无法有效除去呼吸性粉尘。
(3)其他方式除尘针对井下所处的具体位置差异。
还要采用另外一些除尘措施,例如采用密封抽尘的方式在开孔位置进行捕尘,也可以采取泡沫除尘的措施、个体防护的措施等。
在这些除尘措施中,目前泡沫除尘属于相对先进的除尘技术,它是通过相应的泡沫发生装置,确保能够形成非常多泡沫,并将其喷洒至粉尘产生部位,或是将其喷洒至气体之中,从而对粉尘有效润湿,避免粉尘进一步扩散。
2024年煤矿粉尘防治技术(三篇)

2024年煤矿粉尘防治技术随着综采、综掘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产高效工作面和综放工作面的广泛应用,我国煤矿粉尘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经八五九五期间的科技攻关,防降尘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在煤层注水、采煤机防尘、液压支护防尘、放煤口防尘及综掘面粉尘高效控制、呼吸性粉尘测试仪器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综采工作面防尘技术(1)煤层预湿注水技术。
煤层注水是煤炭开采中一项有效的预防性减尘措施,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已开始采用此法减尘,至今已成为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比利时和波兰等主要采煤国家广泛采用的减尘措施。
我国从1956年在本溪彩屯煤矿首次试验煤体预注水防尘技术,到xx年已有40%的采煤工作面实施煤体预注水防尘技术。
经过多年科研实践,煤层注水预先湿润煤体已经成为我国综合防尘技术核心,开发了长钻孔、短钻孔和深钻孔等煤层注水的成套技术,开发了水泥砂浆封孔泵,解决了封孔难的问题,提高了煤层注水降尘的效果。
研制了自动化控制的注水系统。
随着综采放顶煤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但由于综放开采的开采厚度大多在5m以上,最大厚度已达10m,而一般煤层在垂直于顶板方向上的渗透性较差,传统的注水工艺不能满足厚煤层开采的需要,九五期间,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联合攻关,研究开发出适合厚煤层开采的煤层注水技术。
在九五期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研制了由流量和压力传感器、比例控制阀、计算机、泵、液压系统组成的全自动控制的注水系统。
煤层注水自动化控制系统与装备属于典型的机电液一体化设备,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可靠工作,各子系统均具有手动和自动控制功能。
(2)采煤机防尘技术。
自八五以来,重点开展了对采煤机、液压支架及放煤1:3粉尘的高效治理技术的研究,先后研究出采煤机含尘气流控制、高压水外喷雾降尘技术,对液压支架、放煤口实施自动控制水喷雾降尘技术,使采煤机司机处空气中的含尘浓度在使用含尘气流控制技术和高压外喷雾降尘技术后分别下降了60%~70%和82%~93%,液压支架、放煤El自动喷雾降尘技术的使用,使放煤工操作处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下降了84.7%和67.5%,使支架移架时下风流7m处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下降了74.6%和61.1%,较好地降低了含尘气流的粉尘浓度。
2024年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

2024年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摘要: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是保障矿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通过对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的研究,总结出了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的主要措施和方法,旨在提高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的效果,确保矿工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一、引言煤矿事故频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井下粉尘引起的。
井下粉尘既影响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又影响煤矿生产的正常进行。
因此,井下粉尘的综合防治技术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2024年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探索提高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的效果,确保矿工的安全生产。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证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现有技术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价。
四、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1. 井下粉尘监测技术1.1 采用高精度的粉尘测量仪器,对井下粉尘进行实时监测;1.2 建立粉尘监测网络,实现实时、全面监测井下粉尘的浓度和颗粒大小;1.3 引入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
2. 井下粉尘治理技术2.1 采用湿式喷雾技术对井下粉尘进行治理,有效降低粉尘浓度;2.2 使用粉尘抑制剂,提高湿式喷雾技术的治理效果;2.3 加强巷道风流的控制,减少粉尘的扩散;2.4 确保煤矿设备的密封性,减少粉尘的泄漏。
3. 井下粉尘个体防护技术3.1 矿工佩戴防尘口罩,减少吸入粉尘的可能性;3.2 定期对矿工进行体检,发现并治疗粉尘相关疾病;3.3 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提高矿工对粉尘防护的意识。
五、研究结果与讨论针对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 井下粉尘监测技术的引入,可以实现对井下粉尘的实时监测,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2. 湿式喷雾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粉尘浓度,改善矿工的工作环境;3. 加强矿工的个体防护措施,可以减少矿工对粉尘的暴露,降低患煤尘肺病的风险。
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煤矿粉尘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对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矿井的安全稳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煤矿粉尘的防治技术一直是煤矿行业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提高矿工工作环境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一、煤矿粉尘的危害煤矿粉尘包含着大量的固体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
工作环境中高浓度的煤矿粉尘会导致矽肺病、尘肺、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肺癌等恶性疾病。
此外,煤矿粉尘还会对矿井设备和工作面的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可能引发煤尘爆炸和火灾等安全事故。
二、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的研究为了减少煤矿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和避免煤尘引发的事故,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1. 粉尘来源控制煤矿粉尘的主要来源是煤的采掘、输送、处理和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因此,控制煤矿粉尘产生的关键是控制粉尘的来源。
在矿井采煤过程中,可以采取湿式采煤技术和喷雾降尘技术,通过增加水的含量和加装喷雾装置来降低粉尘的产生。
此外,在车辆运输和煤炭处理过程中也可以采用粉尘抑制剂和降尘装置等技术手段来控制粉尘的产生。
2. 粉尘扩散控制粉尘的扩散是煤矿粉尘防治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设置通风系统,控制矿井内部和工作面上空的空气流动速度和方向,可以有效减少粉尘的扩散。
另外,还可以采用湿式喷淋、风雨罩和挡尘板等技术手段,限制粉尘的扩散范围,避免其对工人和设备的危害。
3. 粉尘监测与预警粉尘监测是煤矿粉尘防治的重要环节,通过实时监测矿井和工作面上空的粉尘浓度和成分,可以及时预警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目前,煤矿粉尘监测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激光粒度分析仪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预警系统的建立还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粉尘浓度和成分的变化趋势,提前预警煤尘暴炸和火灾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三、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的应用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的应用可以从多个方面提高煤矿工作环境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煤矿煤尘防治技术方案

煤矿煤尘防治技术方案为了加强我矿煤尘防治管理,防止煤尘事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依照《煤矿安全规程》、《平朔公司“一通三防”十三项管理制度》、《北岭煤业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综合防尘措施。
一、矿井的煤尘防治工作由矿长负责,总工程师负责技术管理工作。
矿井的综合防尘措施,隔爆措施及其组织与管理制度,总工程师每年组织编制和安排实施。
各基层单位的综合防尘工作由各基层单位的主管负责。
二、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
采用静压供水时,地面水池(蓄水池)容量不得少于200m3,其储水量还必须能够满足全矿井防尘洒水系统连续2小时的用水量。
三、矿井防尘水源和水质要符合要求,环保部门至少每季度化验一次。
如果悬浮物超标,要安设过滤装置;如果酸性超标,要设置中性化的处理装置。
四、井下主要运输巷、带式输送机斜井与平巷、采区运输巷与回风巷、采煤工作面运输巷与回风巷、掘进巷道、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卸载点等地点都必须敷设防尘供水管路。
五、井下各采掘工作面都必须采用有足够承压能力的管路供水。
管路末端距回采面上、下出口和掘进面迎头的距离都不得超过50m。
六、掘进新开头,生产单位应提前一周向通风队提出用水申请,并附示意图,由通风队负责接通水源。
七、井下防尘供水管路的安装,使用和管理应遵照北岭煤业的有关规定。
掘进工作面贯通后,所接防尘供水管路未经通风队许可不得擅自拆解回收。
八、矿井必须对开采的所有煤层进行煤尘爆炸性试验,煤尘的爆炸性必须由国家授权单位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必须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矿井每延伸一个新水平,应进行1次煤尘爆炸性试验工作。
九、井下所有煤仓和溜煤眼都应保持一定的存煤,不得放空;有涌水的煤仓和溜煤眼,可以放空,但放空后放煤口闸板必须关闭,并设置引水管。
溜煤眼不得兼作风眼使用。
十、矿井的回风巷、相邻的采煤工作面间,必须用隔爆水袋棚隔开。
采、掘工作面安装隔爆水袋棚由各生产单位负责安装、维护,其它地点由通风队负责安装、维护。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本(3篇)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本一、背景近年来,煤矿行业发展迅速,但伴随着矿井开采活动,井下粉尘问题逐渐凸显。
粉尘不仅对矿工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可能引发火灾和煤尘爆炸等重大事故。
因此,制定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本十分重要。
二、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规范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并提供技术指导,确保煤矿井下粉尘得到有效控制,保障矿工的安全和健康。
三、井下粉尘来源及危害1. 煤炭开采时产生的煤尘煤尘是煤炭开采过程中最主要的粉尘来源,大量煤炭的爆破、破碎、输送磨碎等操作会产生大量的煤尘,对井下环境造成污染。
2. 采矿机械设备运行产生的粉尘井下采矿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金属粉尘、机械损耗粉尘等,严重影响井下空气质量。
3. 人员活动产生的粉尘井下的矿工活动、行走也会产生粉尘,例如脚底带入的土壤、衣物表面的污尘等。
4. 粉尘对健康的危害长期暴露于井下粉尘环境中,会引发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种疾病,严重威胁矿工的健康。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本(二)1. 绿色矿井建设建设绿色矿井是井下粉尘综合防治的首要任务,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减少煤尘产生的过程,改善井下的环境质量。
2. 作业工艺的优化对采矿机械设备的运行工艺进行优化,减少粉尘产生,采用湿式作业方式,增加水雾抑尘设备的使用,降低井下粉尘浓度。
3. 通风系统的改进加强井下通风系统的改进,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通过排风、负压抽风等方式及时清除粉尘,减少其在空气中的寿命。
4. 个体防护措施鼓励矿工佩戴防尘口罩、安全帽等个体防护用品,减少粉尘的吸入,保护矿工的呼吸系统和头部安全。
5. 粉尘监测与评估开展定期的粉尘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井下粉尘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确保粉尘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六、经济性评价对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经济性评价,选择成本较低、效果明显的技术措施,确保技术的实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七、技术推广与培训加强技术推广与培训,提升矿工的技术素养和安全意识,推动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在全行业的广泛应用。
煤矿粉尘的控制技术

煤矿粉尘的控制技术1 粉尘控制技术粉尘控制技术为该粉尘监控系统粉尘浓度超出限制范围所实施的处理措施提供了依据, 同时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煤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不同, 煤矿粉尘浓度的职业接触限制值也不相同。
对矽尘含量小于10%的煤尘, 总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4mg/m3 ,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6mg/m3;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5mg/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5 mg/m3, 这是煤矿作业面粉尘浓度的最低要求。
上述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班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长期反复接触该粉尘浓度几乎所有工人不发生有害健康效应。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 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以15min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表示〕的容许接触水平,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不是一个独立的接触限值, 而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限值的一种补充。
1.1 防尘措施在矿井采、掘、运系统的各生产工序中都产生粉尘, 这些粉尘随风流飞扬于作业空间和巷道中。
对这些尘源必须采用有效的综合防尘措施, 即针对每一道生产工序和环节的尘源采用一项和多项防治措施, 以减少粉尘的产生量, 降低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和防止工人吸入粉尘。
防尘措施主要是减少采掘作业时的粉尘发生量, 是矿井尘害防治工作中最为积极有效的技术措施。
防尘措施主要包括: 改善采掘机械结构及其运行参数减尘、湿式凿岩、水封爆破、添加水泡泥爆破、封闭尘源、捕尘罩以及预湿煤体减尘措施〔如采空区或巷道灌水、煤层注水〕等。
防尘措施是以预防为主的治本性措施, 应在作业之前合计优先采纳。
按照矿井的防尘技术, 可将防尘措施分为以下几类:1.湿式作业方式包括湿式打眼、湿式凿岩、水泡泥爆破、预湿煤体等。
1〕湿式打眼就是在打眼工作中, 将压力水通过凿岩机或煤电钻送入钻孔并充满孔底, 以湿润、冲洗炮眼中的粉尘, 使其变成尘浆流出炮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AQ-JS-05002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煤矿粉尘防治技术
Coal mine dust control technology
煤矿粉尘防治技术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随着综采、综掘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产高效工作面和综放工作面的广泛应用,我国煤矿粉尘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经“八五…‘九五”期间的科技攻关,防降尘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在煤层注水、采煤机防尘、液压支护防尘、放煤口防尘及综掘面粉尘高效控制、呼吸性粉尘测试仪器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综采工作面防尘技术
(1)煤层预湿注水技术。
煤层注水是煤炭开采中一项有效的预防性减尘措施,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已开始采用此法减尘,至今已成为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比利时和波兰等主要采煤国家广泛采用的减尘措施。
我国从1956年在本溪彩屯煤矿首次试验煤体预注水防尘技术,到1990年已有40%的采煤工作面实施煤体预注水防尘技术。
经过多年科研实践,煤层注水预先湿润煤体已经成为我国综合防尘技术核心,开发了长钻孔、短钻孔和深钻孔等煤层
注水的成套技术,开发了水泥砂浆封孔泵,解决了封孔难的问题,提高了煤层注水降尘的效果。
研制了自动化控制的注水系统。
随着综采放顶煤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但由于综放开采的开采厚度大多在5m以上,最大厚度已达10m,而一般煤层在垂直于顶板方向上的渗透性较差,传统的注水工艺不能满足厚煤层开采的需要,“九五”期间,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联合攻关,研究开发出适合厚煤层开采的煤层注水技术。
在“九五”期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研制了由流量和压力传感器、比例控制阀、计算机、泵、液压系统组成的全自动控制的注水系统。
煤层注水自动化控制系统与装备属于典型的机电液一体化设备,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可靠工作,各子系统均具有手动和自动控制功能。
(2)采煤机防尘技术。
自“八五”以来,重点开展了对采煤机、液压支架及放煤1:3粉尘的高效治理技术的研究,先后研究出采煤机含尘气流控制、高压水外喷雾降尘技术,对液压支架、放煤口实施自动控制水喷雾降尘技术,使采煤机司机处空气中的含尘浓度在
使用含尘气流控制技术和高压外喷雾降尘技术后分别下降了60%~70%和82%~93%,液压支架、放煤El自动喷雾降尘技术的使用,使放煤工操作处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下降了84.7%和67.5%,使支架移架时下风流7m处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下降了74.6%和61.1%,较好地降低了含尘气流的粉尘浓度。
在破碎机处研究出破碎机声波雾化降尘技术、磁化水降尘技术、预荷电喷雾降尘技术和高压喷雾降尘技术,对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率分别高达85%~97.7%和87.1%~97.9%,极大地降低了破碎机工作时空气的粉尘污染。
2.综掘工作面除尘技术
随着综掘水平的提高和掘进防尘技术的发展,粉尘治理的重点由治理总粉尘向治理呼吸性粉尘转移,先后研究成功一些粉尘防治技术和装备。
在“七五”期间研究的附壁风筒配合湿式除尘器解决机掘工作面高浓度粉尘问题的基础上,“八五”期间,研制出煤矿用袋式除尘器及其专用的KDZ对旋轴流式通风机。
该除尘器的处理风量
230~250m3/min、工作阻力2000Pa(接近湿式过滤式除尘器)、电机功率2×26kW,对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除尘效率分别高达99%和90%,配合附壁风筒在断面积为10m2以上的机掘面使用后,使司机处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下降到21.4mg/
m3和9.7mg/m3,降尘效率分别达93.27%和90.53%。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小断面巷道掘进的粉尘治理,开发出处理风量较小(90—130m3/min)的机掘面湿式XZC型旋转栅除尘器,其对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除尘效率分别达到99%和88.5%。
机掘面干式除尘技术的研究成功,标志着我国机掘防尘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九五”期间,为了降低袋式除尘器的体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干式除尘技术的研究和广泛推广工作,研究出达到:MTll3—1995《煤矿井下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性通用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中规定的抗静电、阻燃性能的要求,且在高过滤风速(3.5—4.0m/min)条件下具有高集尘效率的矿用安全高效除尘滤料,填补了我国滤料在煤炭行业的一大空白,其技术性能达到了国外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由于滤料过滤风速的提高,在相同处理风量(230~250m3/min)
条件下,使袋式除尘器的体积在“八五”基础上减小了41%。
该除尘器的处理风量224m3/min,工作阻力2083Pa,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除尘效率分别达到99.3%和95.5%。
在煤矿井下工业性试验时,掘进机司机处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下降到18.38mg/m3和8.89mg/m3,除尘效率分别达到了91.1%和92.25%,有效地降低了综掘面的粉尘浓度。
该除尘滤料及新型袋式除尘器的研究成功,对干式除尘技术在我国煤矿的推广应用起到重大促进作用,对提高我国煤矿机掘防尘技术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湿式除尘技术与干式除尘技术相比具有投资少、体积较小的优点,因此,针对我国煤矿机掘巷道较小、经济效益普遍不太景气的特点,在进行干式除尘技术完善提高的同时,又与波兰KOMAG 采矿机械化中心合作,开展了适合中国煤矿机掘面生产技术条件的高效湿式除尘技术的研究。
该技术包括高效涡流控尘装置、高效旋流除尘器及其配套移动系统。
高效涡流控尘装置比原来的附壁风筒产生的附壁效应强7倍左右,控尘效果更好;高效旋流除尘器的处理风量为250~350m3/min、工作阻力为1800Pa,它集多种除尘
器原理于一体,对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分别达到99%和94%一98%,其技术性能已接近袋式除尘器的水平,并且其脱水效果十分理想。
它的研究成功使我国煤矿机掘湿式除尘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3.粉尘采样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研究成功AIN一95型粉尘粒度分布和浓度测定仪和AZF一01型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ALN一95型粉尘粒度和浓度测定仪集粉尘粒度分布和浓度测定于一体,它利用光吸收原理测定粉尘浓度;利用斯托克斯(Stokes)定律结合光吸收原理测粉尘粒度分布,其粉尘采样、粉尘浓度和粒度分布测定的数据储存均实现了自动化。
该测定仪的采样流量为15L /min,粒度分布测定范围1~1501~m,浓度测定范围不限,目前已在我国部分煤矿推广使用。
为了准确测定含尘空气中的呼吸性粉尘浓度,以评价呼吸性粉尘对环境污染的程度,成功研制出AZF一01型呼吸性粉尘采样器,它是一种长周期呼吸性粉尘采样器,能连续工作8h,其呼吸性粉尘
浓度测量范围达1—300mg/m。
,采样流量3—4L/min,负载阻力大于1000Pa,采样准确度±10%,分离效能符合BMRC国际标准曲线(各控测点允许偏差±5%)。
该仪器双薄膜泵加稳流装置的抽气系统具有采样流量稳定、负载能力大的特点,其旋转式压紧结构及水平布置的采样滤膜头解决了高浓度、长时间采集粉尘易脱落的难题。
它的研究成功,填补了我国便携式本质安全型、长周期定点呼吸性粉尘采样器的空白,其主要技术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