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百年孤独(节选)》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百年孤独(节选)》教案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教学目的
1. 积累文中词语,并熟练运用。

2. 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

3. 分析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

4. 分析了解塑造人物形象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自读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由现实主义创作引入到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二. 介绍马尔克斯及其作品: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20 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加西亚·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的阿拉卡塔卡镇,父亲原来学医,后来成了当地邮电所报务员。

外祖父马尔克斯·伊瓜兰是受人尊敬的老自由党人。

阿拉卡塔卡镇过去是美国公司的香蕉种植园,在“香蕉热”时期有过繁荣的阶段,后来,国际市场上香蕉的价格暴跌,美国公司撤离,阿拉卡塔卡立即衰落下来,社会矛盾随之激化。

1928年,也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出生那年,香蕉工人举行大罢工,政府派军警来镇压,死亡八百余人。

此后,居民大量外迁。

阿拉卡塔卡成了孤独、萧条的地方。

加西亚·马尔克斯自幼在外祖父家长大。

外祖父经常对他讲当地的历史故事。

外祖母更是一位讲故事能手,对他讲了许多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

她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继续存在,为了不让亡灵们感到孤独,她特地为亡灵们安排了两间空房经常与他们谈话。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姨妈也笃信鬼神,有一天,她感到自己将要死亡,便坦然地躲进自己的房间,成天在里面织尸衣。

孤独而带有神秘色彩的阿拉卡塔卡给作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养了他独有的审美情趣。

12 岁时,作家来到首都波哥大教会学校读书。

18岁后在波哥大大学读法律,参加了自由党。

1948年内战爆发时,他中途辍学,不久进报界工作。

1954 年任《观察家报》记者兼电影专栏负责人。

此后,他从事新闻工作,同时进行文学创作。

他曾到过意、法、英、苏、波、捷、匈等国。

1959 年回国,担任古巴“拉丁社”驻哥伦比亚办事处的负责人。

1961 年任该社驻联合国记者,后迁居墨西哥,至1976 年才返回哥伦比亚。

为了抗议军人政权,他曾于是年举行“文学罢工”。

1981 年受军政府迫害而流亡墨西哥。

1982年哥伦比亚新政府成立,作家才得以返回故土,从事文学创作。

当年因《百年孤独》的成功获诺贝尔文学奖。

同年,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担任法国—西班牙语国家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

其作品主要是代表作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还有短篇小说《第三次无可奈何》《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等;中篇小说《伊莎白尔在马贡多的观雨独白》《枯枝败叶》《周末后的一天》《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等;长篇小说《恶时辰》《家长的没落》(1976 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当年世界十大优秀作品之一)《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

三. 预习诊断:
1. 下列注音完全无误的一项是(D)
A.清澈(zhe)褴褛(lanlu )螺钉(luo )骷髅(kulou )
B.吹嘘(xu)胼(bing )手胝(zhi)脚痼疾(gu)
C.蓖麻(bi )黏稠(zhan)干瘪(bie )窸窣(xishu )
D.啁啾(jiu)狩猎(shou )砾石(li )蝾螈(rongyuan )

. 判断下列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
D)

. 无可置疑
五彩缤纷心灵手巧难以置信焦头烂额

. 专心致志
胡思乱想随心所欲小心翼翼无所不至

. 一无所知
烟消云散不知所措首屈一指无动于衷
D. 同心协力老态龙钟振耳欲聋循循善诱挨家穿户
3. 魔幻现实主义是怎样产生的?(检查预习单元知识的情况)
四. 解题:《百年孤独》以马贡多镇为背景,描写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折射出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探讨了拉丁美洲地区贫困落后的原因。

作者以生动、富于幻想的笔触,勾画出这片神奇大陆上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反映了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深入揭示了该地区人民的精神特征,小说因而成为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性作品。

本篇课文作为《百年孤独》的第一章,既具有与整部长篇小说相勾连的艺术与思想特质,同时又具有独立成章的表述个性。

在这一章里,布恩地亚与吉卜赛人的交往成为主体内容。

随着吉卜赛人每一次带来的新奇的东西的不同,布恩地亚进行科学钻研和探险的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

受其影响,布恩地亚甚至想率领众人整体迁移,离开马贡多。

虽然由于乌苏拉的阻拦最终没有实现,并且眼光开始转向现实生活,但布恩地亚对科学、知识的痴迷一如既往,不曾有一丝一毫的减弱。

应该说,作者对布恩地亚痴迷于科学实验的描绘,强调了马贡多人对外来科学与文明的向往和追求,表现了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

五. 人物形象分析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他富于幻想,敢于实践,具有惊人的毅力和智慧。

他带领人们创建了马贡多镇,建立了幸福的生活。

他向往外来的科学与文明,痴迷于各种科学实验,即使失败或受伤,也从不气馁,终于靠观象仪证实了“地球是圆的,像一个橘子一样”的科学真理。

在闭塞落后的马贡多,布恩地亚代表着马贡多人对科学与文明的向往,代表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只是这种向往和进取随着布恩地亚后来的发疯而夭折。

乌苏拉:她是一个勤俭能干、善良宽厚的拉丁美洲劳动妇女形象。

她是马贡多的创建者,也是马贡多理性秩序的中流砥柱和维护者。

她终日操劳,任劳任怨。

她意志坚定,疾恶如仇,不仅阻止了布恩地亚的搬迁计划,而且扭转着一切使布恩地亚家族混乱的倾向,是家族的守护者。

因此,她去世后,布恩地亚家族也迅速地走向了衰落。

乌苏拉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
性。

六. 吉卜赛人的出现的意义和作用吉卜赛人在小说中是作为外来科学与文明(尽管这种科学与文明还带有巫术的色彩)的使者而出现的。

他们每一次带来的新鲜玩艺儿,如磁铁、望远镜、地图、航海仪器以及炼金实验室等,都深深地吸引着还处于原始、停滞的自然形态中的马贡多人,尤其令富于幻想和进取心的布恩地亚着迷、布恩地亚痴迷的不仅是这些物件,更是这些物件所代表的科学与文明。

正是受了这些物件的影响,它才要率领马贡多的人们共辟一条通向外界文明的道路。

当这条道路终于没有开通的时候,我们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墨尔基阿德斯为代表的吉卜赛人,还是马贡多与外界联系的惟一通道。

因此,吉卜赛人留在马贡多人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美好的,霍塞·阿卡迪奥甚至把吉卜赛人的美妙形象作为传世的回忆,讲述给后辈们听。

这也就是布恩地亚与墨尔基阿德斯结下“伟大的友谊”的原因。

七. 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分析小说整体上呈现出来的奇幻与现实相交织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在这篇课文中同样得到了体现。

课文真实地描绘了吉卜赛人的到来给小镇带来的热闹景象,也逼真地描述了布恩地亚一次次做科学实验的情景,还有乌苏拉带领孩子们在菜地劳动、布恩地亚教孩子们知识的场面等,都表述得很真切。

但与这些真实的描绘相交织的还有许多奇幻的因素,如当吉卜赛人拽着两块磁铁走家串户时,磁铁就会使“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甚至连那些遗失很久的东西,居然也从人们寻找多遍的地方钻了出来,成群结队地跟在墨尔基阿德斯那两块魔铁后面乱滚”。

再加远征队的人“一个个像梦游病人似的,借助着萤火虫微弱的闪光,在这恶梦般的天地中行进。

他们不能往回走,因为有一种新的植物转眼间就会长大起来。

不一会儿就会把他们边走边开的小路封闭了”。

还有“奥雷良诺是第一个在马贡多出生的人,到三月份就满六岁了。

他好静而孤僻,在娘肚子里就会哭,生下来时睁着眼睛。

给他剪脐带时,他就摆动着脑袋辨认房间里的东西,还以好奇而并不惊慌的神态察看着人们的脸庞。

然后,他不再理会前来看望他的人们,却专心致志地盯着那棕榈叶盖的顶棚,房顶在雨水的巨大压力下眼看就要塌下来了”,等等、这些奇幻的因素与真实的描写水乳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呈现出一个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许多神秘气氛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百年孤独》这种魔幻砚实主义色彩,显然与《变形记》中的荒诞不同、《变形记》中的荒诞是整体结构上的幻想与细节描绘上的真实的结合,而《百年孤独》则是奇幻与真实的相互交织、水乳交融。

八. 分析小说的叙事角度从总体上看,小说基本保持了一种追记或倒叙的视角,即作家以俯视整个布恩地亚家族命运的姿态,向读者讲述一个已然逝去的故事,但小说情节铺展的逻辑起点却是“现在”。

小说的开头:“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类似的句子文中还有:“许多年以后,这里成了一条定期的驿道,奥雷民诺·布恩地亚上校也从这一地区经过时,看到这艘帆船只剩下一具烧焦的龙骨,在一片虞美人花地中。

这时,他才相信这一段历史并非父亲杜撰的产物。

”这种在情节演进时以“现在”为逻辑起点的时序的相互交织,一方面强化了小说的历史意识,另一方面还突出了作品的“现实”意义。

这内里其实隐含着作者的态度:从“现在”回顾布恩地亚家族的“过去”展望它的“未来”。

九. 处理课后练习:(略,见教师用书)
十. 课后阅读文学读本《〈百年孤独〉评析》和《百年孤独》全书,体会整个小说内容。

十一. 教学后记:
外国文学简介
陈建华
外国文学是指除中国文学以外的世界各国文学。

世界文学源远流长,绚丽多姿。

早在几千年以前,在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就已经孕育出了人类最初的文学瑰宝。

在而后的岁月里,东西方许多民族都出现过杰出的文学大师和众多的名家名著。

人们热爱和珍视这些作家及其作品,是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显示了人类成长的精神轨迹,并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审美的愉悦。

西方文学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2 世纪的古希腊文学。

希腊神话生动丰富,保存完整。

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气势磅礴,是史前社会的宝贵文献。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①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和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的命运悲剧是奴隶主民主制时期社会现实的写照。

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被称为古希腊“喜剧之父”。

抒情诗、寓言和文艺理论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

古罗马文学继承了古希腊文学的传统,维吉尔(《埃涅阿斯纪》)、贺拉斯(《诗艺》)和奥维德(《变形记》)是古罗马最具影响的诗人。

欧洲中世纪文学主要由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城市文学构成。

骑士文学反映了骑士阶层的荣誉观和爱情观。

《罗兰之歌》是中世纪英雄史诗的代表。

《列那狐的故事》表现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情绪。

但丁是中世纪最卓越的诗人,《神曲》用梦幻故事的形式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人文主义文学出现在14至16世纪的欧洲。

意大利作家彼得拉克(《歌集》)和卜迦丘(《十日谈》)是其先驱。

法国作家拉伯雷的长篇小说《巨人传》表现出反经院主义思想。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塑造了一个既耽于骑士幻想又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复杂形象。

英国作家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和斯宾塞(《仙后》)的创作各具特色。

莎士比亚在历史剧、喜剧和悲剧创作中均有很高的成就。

悲剧《哈姆雷特》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剧情生动、背景广阔、形象鲜明。

17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古典主义文学。

法国作家高乃依(《熙德》)和拉辛(《安德洛玛克》)的悲剧均有拥护王权和崇尚理性的特征,符合“三一律”规范。

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对宗教骗子达尔杜弗的鞭挞,体现了这位作家的民主倾向。

英国诗人弥尔顿以长诗《失乐园》等作品,表现了资产阶级清教徒的革命理想和英雄气概。

18世纪的启蒙文学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塑造了“真正资产者”的形象,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以荒诞的情节讽刺了英国现实,理查逊的《克拉丽莎》对感伤主义文学产生影响,菲尔丁的《汤姆·琼斯》在近代长篇小说发展史上占有地位。

法国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有:小说家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伏尔泰(《老实人》)、狄德罗(《拉摩的侄儿》)、卢梭(《新爱洛依丝》)和剧作家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莱辛是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席勒的剧作《阴谋与爱情》和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反映了“狂飚突进”运动时期的时代精神。

歌德的诗剧《浮士德)表现了
启蒙思想家对真理的探索。

18世纪末19 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席卷欧美。

德国出现过耶拿派和海德堡派。

英国出现过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等。

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创作代表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

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法国有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还有夏多布里
昂、大仲马、梅里美、乔治·桑和缪塞等。

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诗篇揭开了19 世纪俄国文学辉煌的序幕,他们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和《当代英雄》塑造了俄国最早的“多余人” 形象。

惠特曼(《草叶集》)和霍桑(《红
字》)是美国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小说家。

意大利的曼佐尼、波兰的密茨凯维奇和匈牙利的裴多菲也是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家。

19世纪30年代开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欧美文学的主潮。

法国作家斯丹达尔的小说(红与黑》是其奠基作。

法国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巨著《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堪称巴黎上流社会的编年史。

法国杰出的作家还有: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和莫泊桑(《羊脂球》)等。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小说《双城记》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反映了他的命运观。

萨克雷(《名利场))、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爱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和萧伯纳(《巴巴拉少校》)都是著名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

俄国作家果戈理(《死魂灵》)以辛辣的讽刺鞭挞专制农奴制度。

屠格涅夫(《父与子》)以抒情的笔触描写自然和人生。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以深邃的目光开掘心灵的奥秘。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以恢弘的气势探索俄国社会的出路。

契诃夫(《套中人》)以含蓄的风格表现对旧生活的厌恶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赫尔岑(《谁之罪》)、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和涅克拉索夫(《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均是有影响的作家。

这一时期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还有: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德国诗人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玩偶之家》)和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等。

20 世纪发生的社会革命对文学产生影响。

高尔基是苏联文学的奠基人,剧作《底层》和小说《克里姆· 萨姆金的一生》等作品,再现了“革命前俄国的‘人间喜剧' " 。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是描写顿河哥萨克命运的长篇史诗。

著名作家还有:马雅可夫斯基(《列宁》)、叶赛宁(《波斯抒情》)、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布尔加科夫(《大师和玛格丽特》)、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和艾特马托夫(《断头台》)等。

这一时期,传统的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出现了新的趋向。

重要作家有:法国的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安德烈·纪德
(《伪币制造者》)、莫里亚克(《蝮蛇结》),英国的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毛姆(《人性的枷锁》)、戈尔丁(《蝇王》),德国的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海尔曼·海塞(《草原之狼》)、雷马克(《西线无战事》)、布莱希特(《伽利略传》),奥地利的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美国的欧·亨利(《麦祺的礼物》)、杰克·伦敦(《马丁·伊登》)、德莱塞
(《美国的悲剧》)、菲茨杰拉尔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等。

与此同时,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文学开始崛起。

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有英国的艾略特(《荒原》)等,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奥地利的卡夫卡(《变形记》)和美国的奥尼尔(《毛猿》)等,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有爱尔兰的乔伊斯(《尤里西斯》)、法国的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和美国的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等,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萨特(《恶心》)和加缪(《局外人》)等,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哥伦比亚的加西亚·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等。

此外还出现了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和黑色幽默等众多流派。

东方文学主要指亚洲和非洲各国的文学。

古代东方文学具有历史悠久和地域多源的特征。

公元前三千多年,古埃及就出现了神话、歌谣、宗教诗和故事,最著名的是《亡灵书》。

公元前19至16 世纪完成的古巴比伦史诗《吉尔加美什)是世界第一部完整的史诗。

《旧约》是古代希伯莱文学作品的总集,具有很高的文学和文献价值。

古代印度文学中出现过两部著名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代表了古代印度戏剧的最高成就,寓言故事集《五卷书》对后世文学有影响。

中世纪东方文学(公元2、3 世纪至19世纪中叶)有新的发展。

《万叶集》是日本最古老的和歌总集。

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反映了平安时代日本贵族社会的兴衰诗人松尾芭蕉、小说家井源西鹤和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各有成就。

波斯出现了一批杰出的诗人,如菲尔多西(《王书》)、内扎米(《五诗集》)、萨迪
(《蔷薇园))和哈菲兹(抒情诗)。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经文,也是一部巨型散文著作。

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内容丰富,东方情调浓郁。

朝鲜的小说《春香传)和越南的小说《金云翘传》各具特色。

近代东方文学(19 世纪中叶至凹世纪初)具有反封建和反殖民的思想倾向,形式有重大革新。

泰戈尔是近代印度最优秀的作家,哲理诗集《吉檀迦利》表达了作家对理想人生的探索,长篇小说《戈拉》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班吉姆·钱德拉·查特吉(《毒树》)和萨拉特·钱德拉·查特吉(《斯里甘特》)也是有影响的小说家。

二叶亭四迷的长篇小说《浮云》是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森鸥外的《舞姬》用浪漫主义的笔法提出了现实的社会问题。

文坛上先后出现了以岛崎藤村(《破戒》)和田山花袋(《棉被》)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以永井荷风为代表的唯美派、以志贺直哉为代表的白桦派和以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为代表的新思潮派。

夏目漱石是近代日本最杰出的作家,长篇小说《我是猫》生动地塑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辛辣地讽刺了明治社会的丑恶现实。

现当代东方文学(20 世纪20年代开始)与西方文学有了更多的交汇。

德永直(《没有太阳的街》)和小林多喜二(《蟹工船》)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学最优秀的代表。

文坛上出现新感觉派和战后派的派别。

川端康成以融汇本民族传统和西方现代的表现手法的《雪国》等作品,为日本文学带来世界声誉。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还有三岛由纪夫(《金阁寺》)和大江健三郎(《万元延年的足球队》)等。

印度现代最杰出的作家是普列姆昌德,长篇小说《戈丹》揭示了印度农民贫困的根源。

印度当代著名作家有杰南德尔·古马尔和阿基兰等。

朝鲜的李箕永、黎巴嫩的纪伯伦、埃及的塔哈·侯赛因和纳吉布·迈哈福兹、塞内加尔的桑戈尔和乌斯曼、喀麦隆的奥约诺、尼日利亚的阿契贝和沃尔·索因卡、南非的纳丁·戈迪默等,都是现当代亚洲和非洲文学中有影响的作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