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糖代谢笔记

合集下载

医学基础知识:生物化学之糖代谢的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生物化学之糖代谢的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生物化学之糖代谢的知识今天今天来给大家梳理一下关于糖代谢的知识,具体内容如下:糖的分解代谢(一)糖酵解葡萄糖在无氧情况下经过三个阶段生成乳酸。

(糖酵解的产物是乳酸)1.三个阶段、三个关键酶:①第一阶段:葡萄糖生成2分子磷酸甘油醛;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

②第二阶段:磷酸甘油醛生成丙酮酸;③第三阶段:丙酮酸生成乳酸;关键酶:丙酮酸激酶。

(第一阶段:葡萄糖在己糖激酶作用下生成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在6磷酸果糖激酶的帮助下生成1,6二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再裂解成2分子磷酸甘油醛。

)2.糖酵解的3个关键酶(限速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记忆:(六斤冰糖):6磷酸果糖激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3.糖酵解的作用:提供能量。

(二)糖的有氧氧化1.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葡萄糖生成丙酮酸;②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生成乙酰辅酶A;③第三阶段: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

2. 三羧酸循环四步脱氢、三个关键酶、二步脱羧、一次底物磷酸化。

三羧酸循环的原料:乙酰CoA;第一步:乙酰CoA生成柠檬酸;关键酶是柠檬酸合酶;第二步:柠檬酸调整姿态,变为异柠檬酸;第三步:异柠檬酸生成-酮戊二酸;关键酶是异柠檬酸脱氢酶。

(第一次脱氢;受体是NAD)第四步:-酮戊二酸在-酮戊二酸脱氢酶的帮助下生成琥珀酰CoA;关键酶是-酮戊二酸脱氢酶。

(第二次脱氢;受体是NAD)第五步:琥珀酰CoA在某些激酶的帮助下生成琥珀酸和GTP。

(这是唯一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第六步:琥珀酸在琥珀酸脱氢酶的帮助下生成延胡索酸;关键酶是琥珀色酸脱氢酶(第三次脱氢;受体是FAD)第七步: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

第八步:苹果酸在苹果酸脱氢酶的帮助下生成草酰乙酸(第四次脱氢;受体是NAD)总结: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三羧酸循环的底物:乙酰辅酶A;三羧酸循环发生了4次脱氢;生成3个NAD、1个FAD;三羧酸循环发生2次脱羧,生成2分子CO2;三羧酸循环发生1次底物磷酸化;一个NAD可以生成2.5个ATP;一个FAD可以生成1.5个ATP;一轮三羧酸循环总共生成10个ATP;(3个NAD、1个FAD + 唯一一次底物磷酸化时生成的1个ATP)三羧酸循环通过脱氢反应生成9个ATP;三羧酸循环底物磷酸化生成1个ATP;一分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最终生成10个ATP;一分子葡萄糖糖酵解生成2个ATP;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后生成30或32个ATP;一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后生成12.5个ATP。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材料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材料

第六章糖代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单糖:葡萄糖(G)、果糖(F),半乳糖(Gal),核糖双糖:麦芽糖(G-G),蔗糖(G-F),乳糖(G-Gal)多糖:淀粉,糖原(Gn),纤维素结合糖: 糖脂,糖蛋白其中一些多糖的生理功能如下: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糖原:动物体葡萄糖的储存形式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一、糖的生理功能1. 氧化供能2. 机体重要的碳源3. 参与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二、糖代概况——分解、储存、合成各种组织细胞门静脉肠粘膜上皮细胞体循环小肠肠腔三、糖的消化吸收食物中糖的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 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 胃 肠腔 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吸收机制:依赖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 )转运。

2.吸收 吸收途径:SGLT肝脏过程四、糖的无氧分解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乳酸生成反应部位:胞液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 数量:2×2-2= 2ATPE1 E2E3调节:糖无氧酵解代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变构调节。

E1:己糖激酶E2: 6-磷酸果糖激酶-1E3: 丙酮酸激酶NAD+乳 酸NADH+H+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生理意义:五、糖的有氧氧化1、反应过程○1糖酵解途径(同糖酵解,略)②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CoA (acetyl CoA)。

总反应式:关键酶调节方式➢ 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 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① 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② 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 G (Gn )丙酮酸乙酰CoAATP ADP胞液线粒体丙酮酸乙酰CoANAD +, HSCoA CO 2, NADH + H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③乙酰CoA进入柠檬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生成ATP概述: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AC)也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第一个中间产物是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

《医学生物化学》第4章糖代谢重点难点

《医学生物化学》第4章糖代谢重点难点

《医学生物化学》第4章糖代谢重点难点《医学生物化学》第4章糖代谢-重点难点一、糖类的生理功用:①氧化供能: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占全部供能物质供能量的70%;与供能有关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和糖原,前者为运输和供能形式,后者为贮存形式。

②作为结构成分:糖类可与脂类形成糖脂,或与蛋白质形成糖蛋白,糖脂和糖蛋白均可参与构成生物膜、神经组织等。

③作为核酸类化合物的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参与构成核苷酸,DNA,RNA等。

④转变为其他物质:糖类可经代谢而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等化合物。

二、糖的无氧酵解:糖的无氧酵解是指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其全部反应过程在胞液中进行,代谢的终产物为乳酸,一分子葡萄糖经无氧酵解可净生成两分子ATP。

糖的无氧酵解代谢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活化(己糖磷酸酯的生成):葡萄糖经磷酸化和异构反应生成1,6-双磷酸果糖(FBP),即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双磷酸果糖(F-1,6-BP)。

这一阶段需消耗两分子ATP,己糖激酶(肝中为葡萄糖激酶)和6-磷酸果糖激酶-1是关键酶。

2.裂解(磷酸丙糖的生成):一分子F-1,6-BP裂解为两分子3-磷酸甘油醛,包括两步反应:F-1,6-BP→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

3.放能(丙酮酸的生成):3-磷酸甘油醛经脱氢、磷酸化、脱水及放能等反应生成丙酮酸,包括五步反应: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此阶段有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放能反应,共可生成2×2=4分子ATP。

丙酮酸激酶为关键酶。

4.还原(乳酸的生成):利用丙酮酸接受酵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NADH,使NADH重新氧化为NAD+。

即丙酮酸→乳酸。

三、糖无氧酵解的调节:主要是对三个关键酶,即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进行调节。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生物化学糖代谢总结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生物化学糖代谢总结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生物化学糖代谢总结【考纲要求】1.糖的分解代谢:①糖酵解基本途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②有氧氧化基本途径及供能;③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①肝糖原的合成;②肝糖原的分解。

3.糖异生:①糖异生的基本途径;②糖异生的生理意义;③乳酸循环。

4.磷酸戊糖途径:①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和生成物;②磷酸戊搪途径的生理意义。

5.血糖及其调节:①血糖浓度;②胰岛素的调节;③胰高血糖素的调节;④糖皮质激素的调节。

6.糖蛋白及蛋白聚糖:①糖蛋白概念;②蛋白聚糖概念。

【考点纵览】1.限速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净生成atp;2分子atp;产物:乳酸2.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合成酶。

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磷酸化酶。

3.能进行糖异生的物质主要有:甘油、氨基酸、乳酸、丙酮酸。

糖异生的四个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

4.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5.血糖浓度:3.9~6.1mmol/l.6.肾糖域概念及数值。

【历年考题点津】1.不能异生为糖的是a.甘油b.氨基酸c.脂肪酸d.乳酸e.丙酮酸答案:c2.1mol丙酮酸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生成atp的mol数量是a.12b.15c.18d.21e.24答案:b(3~7题共用备选答案)a.果糖二磷酸酶-1b.6-磷酸果糖激酶c.hmgcoa还原酶d.磷酸化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e. hmgcoa合成酶3.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是答案:b4.糖原分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是答案:d5.糖异生途径中的关键酶是答案:a6.参与酮体和胆固醇合成的酶是答案:e7.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是答案:c8.糖酵解的关键酶是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丙酮酸脱氢酶c.磷酸果糖激酶一1d.磷酸甘油酸激酶e.乳酸脱氢酶答案:c(9~12题共用备选答案)a.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b.苹果酸脱氢酶c.丙酮酸脱氢酶d. nadh脱氢酶e.葡萄糖-6-磷酸酶价9.呼吸链中的酶是答案:d10.属三羧酸循环中的酶是答案:b11.属磷酸戊糖通路的酶是答案:a12.属糖异生的酶是答案:e13.下列关于己糖激酶叙述正确的是a.己糖激酶又称为葡萄糖激酶b.它催化的反应基本上是可逆的c.使葡萄糖活化以便参加反应d.催化反应生成6-磷酸果酸e.是酵解途径的唯一的关键酶答案:c14.在酵解过程中催化产生nadh和消耗无机磷酸的酶是a.乳酸脱氢酶b.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c.醛缩酶d.丙酮酸激酶e.烯醇化酶答案:b15.进行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a.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b. 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c.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d.琥珀酰coa→琥珀酸e.丙酮酸→乙酰coa[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答案:d16.乳酸循环所需的nadh主要来自a.三羧酸循环过程中产生的nadhb.脂酸β-氧化过程中产生的nadhc.糖酵解过程中3-磷酸甘油醛脱氢产生的nadhd.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经转氢生成的nadhe.谷氨酸脱氢产生的nadh答案:c(17~18题共用备选答案)a.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b.苹果酸脱氢酶c.丙酮酸脱氢酶d. nadh脱氢酶e.葡萄糖-6-磷酸酶17.属于磷酸戊糖通路的酶是答案:a18.属于糖异生的酶是答案:e19.糖尿出现时,全血血糖浓度至少为a.83.33mmol/l(1500mg/dl)b.66.67mmol/l(1200mg/dl)c.27.78mmol/l(500mg/dl)d.11.11mmol/l(200mg/dl)e.8.89mmol/l(160mg/dl) 答案:e。

第十一章 糖类代谢--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第十一章 糖类代谢--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1.磷酸化葡萄糖被ATP磷酸化,产生6-磷酸葡萄糖。
反应放能,在生理条件下不可逆(K大于300)。由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催化,需要Mg2+或Mn2+。己糖激酶可作用于D-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是糖酵解过程中的第一个调节酶,受6-磷酸葡萄糖的别构抑制。有三种同工酶。葡萄糖激酶存在于肝脏中,只作用于葡萄糖,不受6-磷酸葡萄糖的别构抑制肌肉的己糖激酶Km=0.1mM,肝脏的葡萄糖激酶Km=10mM,平时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时5mM,只有进后葡萄糖激酶才活跃,合成糖原,降低血糖浓度,葡萄糖激酶是诱导酶,胰岛素可诱导它的合成。6-磷酸葡萄糖也可由糖原合成,由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生成1-磷酸葡萄糖,在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催化下生成6-磷酸葡萄糖。此途径少消耗1个ATP。6-磷酸葡萄糖由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水解,此酶存在于肝脏和肾脏中,肌肉中没有。
三、能量变化
C6H12O6+2Pi+2ADP+2NAD+=2C3H4O3+2ATP+2NADH+2H++2H2O
有氧时2个NADH经呼吸链可产生6个ATP,共产生8个ATP;无氧时生成乳酸,只有2个ATP。在骨骼肌和脑组织中,NADH进入线粒体要经过甘油磷酸穿梭系统,在细胞质中由3-磷酸甘油脱氢酶催化,将磷酸二羟丙酮还原生成3-磷酸甘油,进入线粒体后再氧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返回细胞质。因为其辅酶是FAD,所以生成FADH2,只产生2个ATP。这样其还原当量(2H++2e)被带入线粒体,生成FADH2,进入呼吸链,结果共生成6个ATP。
二、糖的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
淀粉是动物的主要糖类来源,直链淀粉由300-400个葡萄糖构成,支链淀粉由上千个葡萄糖构成,每24-30个残基中有一个分支。糖类只有消化成单糖以后才能被吸收。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doc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doc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doc糖代谢是指生物体利用糖类化合物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合成和降解过程。

它是个复杂的化学反应链和代谢过程,涉及到多种生化反应和多个酶催化反应,同时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过程之一。

下面是生物化学糖代谢的知识点总结:1. 糖类化合物基础糖类化合物是指一类多元醇与醛或酮葡萄糖分子通过缩合反应而生成的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可以简单分为单糖、双糖、多糖三类,其中单糖是构成生物体多种糖的基础单位。

最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半乳糖(Galactose)等。

2. 糖代谢途径在生物体内,主要进行糖代谢途径分为两条:糖异构化途径和糖解途径。

前者是指糖分子在酶催化作用下转化为异构体的途径,后者是指将糖分子降解成各个代谢产物的途径。

单糖由异构化途径进入糖酵解途径,经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分解为乳酸、丙酮酸或二氧化碳和水,产生 ATP 和 NADH 等物质能转化为化学能。

3. 糖异构化糖异构化途径是指糖分子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成异构体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一个糖分子的环化结构中的羟基与卤代物发生相互作用,使糖分子的环化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异构体。

最常见的糖异构化途径有麦芽糖异构酶、果糖-1,6-二磷酸酶等。

根据研究,大多数人的肝脏细胞及小肠上皮细胞将小分子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

但其他组织细胞也可以利用糖异生途径,这个过程包括在非糖元(如脂肪酸和氨基酸)存在的情况下,从前体化合物的合成中生成葡萄糖。

胰岛素及其反性会对该过程产生影响。

生物化学糖代谢涉及的范围很广,尤其和人和动物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相应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也很高。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化学糖代谢的概念和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拓展。

生物化学笔记糖类代谢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笔记糖类代谢名词解释

酵解(glycolysis):由10步酶促反应组成的糖分解代谢途径。

通过该途径,一分子葡萄糖转化为两分子丙酮酸,同时净生成两分子ATP和两分子NADH。

发酵(fermentation):营养分子(Eg葡萄糖)产能的厌氧降解。

在乙醇发酵中,丙酮酸转化为乙醇和CO2。

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氧存在下,酵解速度放慢的现象。

底物水平磷酸化:ADP或某些其它的核苷-5′—二磷酸的磷酸化是通过来自一个非核苷酸底物的磷酰基的转移实现的。

这种磷酸化与电子的转递链无关。

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也称为三羧酸循环(TAC),Krebs循环。

是用于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是由乙酰CoA经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回补反应:酶催化的,补充柠檬酸循环中间代谢物供给的反应,例如由丙酮酸羧化酶生成草酰乙酸的反应。

乙醛酸循环:是某些植物,细菌和酵母中柠檬酸循环的修改形式,通过该循环可以收乙酰CoA经草酰乙酸净生成葡萄糖。

乙醛酸循环绕过了柠檬酸循环中生成两个CO2的步骤戊糖磷酸途径:那称为磷酸已糖支路。

是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

该途径包括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阶段,在氧化阶段,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CO2,并生成两分子NADPH;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的两用人才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

糖醛酸途径:从葡萄糖-6-磷酸或葡萄糖-1-磷酸开始,经UDP-葡萄糖醛酸生成葡萄糖醛酸和抗坏血酸的途径。

但只有在植物和那些可以合成抗坏血酸的动物体内,才可以通过该途径合成维生素C。

无效循环(futile cycle):也称为底物循环。

一对酶催化的循环反应,该循环通过ATP的水解导致热能的释放。

Eg葡萄糖+ATP=葡萄糖6-磷酸+ADP与葡萄糖6-磷酸+H2O=葡萄糖+P i反应组成的循环反应,其净反应实际上是ATP+H2O=ADP+Pi。

生物化学复习笔记-糖原代谢与合成

生物化学复习笔记-糖原代谢与合成

糖原代谢与合成糖原有支链也有直链, 有许多非还原性末端和一个还原性末端. 一般分解糖原需要从链的非还原性末端入手, 如果支链较多, 那么就可以同时分解多个支链, 加快糖原分解速度. 糖原一般储存在肝, 肌肉中1.糖原的第一步降解称为磷酸解发生在糖原的非还原性末端, 由糖原磷酸化酶催化, 消耗一个磷酸根. 生成G1P和缩短的糖原.磷酸解的好处在于直接生成带磷酸根的葡萄糖, 不需要消耗ATP了. 只有水解下来的才是普通的葡萄糖.需要磷酸吡哆醛做辅酶(转氨基作用也需要这个)2.糖原脱支糖原磷酸化酶只能作用在1,4糖苷键上, 故分支点上的用不了, 这时候需要脱支酶, 它既可以把剩的的很短的一段支链拿走3个到别的支链上, 又可以把剩下的最后一个支点水解掉. 产生脱支的糖原和一分子葡萄糖. 也就是说脱支酶既有转移酶的活性, 又有糖苷酶的活性.3.G1P变位使用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可以把G1P变为G6P, 从而进入糖酵解, 或者通过葡萄糖6磷酸酶变为葡萄糖运输到其它地方.糖原的合成之前说糖原代谢可以直接磷酸解, 从而看起来省了能量, 但是有代价的, 那就是合成糖原时需要额外消耗ATP.1.合成糖原需要首先活化葡萄糖, 并不是用ATP, 而是用UTP, 并且不是上磷酸根, 而是去掉磷酸根上UDP. 首先葡萄糖用HK变G6P, 然后用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变成G1P, 与UTP反应生成UDPGlc与焦磷酸PPi, 焦磷酸极易水解, 所以推动该反应发生. 酶是UDPGlc焦磷酸化酶. 这种PPi推动反应的例子还有很多2.糖原合酶催化合成. UDP-G直接加在已有糖原的非还原性末端. 这是糖原合成需要引物的体现. UDP被脱掉.3.形成引物. 糖原素引起引物合成, 糖原素不断催化UDP-G到自己身上来,直到形成7个分子长的链, 就形成了引物, 但糖原素并未解离.4.形成分支. 分支酶能够将一个7糖单位转移到临近的糖链上糖原代谢的调节糖原磷酸化酶和糖原合酶应该交互调节.1.别构调节肌糖原磷酸化酶的别构调节它有a, b, 两种形式, a有活性而b没有活性. 只是前者被磷酸化修饰了. 两种形式的酶都有T和R两种构象, a形的R多, b形的T多, T态的活性较低.肌糖原磷酸化酶的别构效应物有ATP, G6P, AMP, 只作用于b形, 该酶可以结合核苷酸, 从而改变构象. 高浓度的ATP可以与b形结合, 转化为无活性的T态, 而高浓度的AMP则促使转变为R态. 同样的, G6P多了也可以抑制该酶.大多数情况下, ATP与G6P共同抑制该酶的b形, 但a形总是有活性. 如果受到肾上腺素的刺激, b形会变成a形.肝糖原磷酸化酶的别构调节.与肌细胞中类似, 但是a形对别构效应物反应强烈, 并且a形的别构效应物是葡萄糖.糖原合酶的别构调节其也有a, b形, 但a为去磷酸化状态, b为磷酸化状态, G6P是其正别构效应物1.可逆磷酸化调节糖原磷酸化酶b激酶可以使b变为a形, 也可以磷酸化糖原合酶a其有4个亚基, 被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激活后, β亚基被磷酸化修饰, 此时有部分活性, 若想有完全活性, 则要有钙离子结合. 这两个是与门. 有活性的糖原磷酸化酶b激酶可以把b形转化为有活性的a形, 做到升血糖.磷蛋白磷酸酶PP-1,PP1可以与糖原结合, 可以催化有磷酸的蛋白质去磷酸化. 这正是上述的两种反应的a,b形磷酸化恰好相反的原因. 在PP1活性高的情况下, 所及之处, 没有磷酸化的蛋白, 即糖原磷酸化酶处于b形, 磷酸化酶b激酶与门条件不达成, 糖原合酶处于a形, 即糖原合成处于活性, 而糖原降解被抑制。

生物化学笔记第二章糖类

生物化学笔记第二章糖类

生物化学笔记---第二章--糖---类第二章糖类提要一、定义糖、单糖、寡糖、多糖、结合糖、呋喃糖、吡喃糖、糖苷、手性二、结构1.链式:Glc、Man、Gal、Fru、Rib、dRib2.环式:顺时针编号,D型末端羟甲基向下,α型半缩醛羟基与末端羟甲基在两侧。

3.构象:椅式稳定,β稳定,因其较大基团均为平键。

三、反应1.与酸:莫里斯试剂、西里万诺夫试剂。

2.与碱:弱碱互变,强碱分解。

3.氧化:三种产物。

4.还原:葡萄糖生成山梨醇。

5.酯化6.成苷:有α和β两种糖苷键。

7.成沙:可根据其形状与熔点鉴定糖。

四、衍生物氨基糖、糖醛酸、糖苷五、寡糖蔗糖、乳糖、麦芽糖和纤维二糖的结构六、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的结构粘多糖、糖蛋白、蛋白多糖一般了解七、计算比旋计算,注意单位。

第一节概述一、糖的命名糖类是含多羟基的醛或酮类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其分子式通常以Cn(H2O)n 表示。

由于一些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往往是2:1,与水相同,过去误认为此类物质是碳与水的化合物,所以称为"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实际上这一名称并不确切,如脱氧核糖、鼠李糖等糖类不符合通式,而甲醛、乙酸等虽符合这个通式但并不是糖。

只是"碳水化合物"沿用已久,一些较老的书仍采用。

我国将此类化合物统称为糖,而在英语中只将具有甜味的单糖和简单的寡糖称为糖(sugar)。

二、糖的分类根据分子的聚合度分,糖可分为单糖、寡糖、多糖。

也可分为:结合糖和衍生糖。

1.单糖单糖是不能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

葡萄糖,果糖都是常见单糖。

根据羰基在分子中的位置,单糖可分为醛糖和酮糖。

根据碳原子数目,可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

2.寡糖寡糖由2-20个单糖分子构成,其中以双糖最普遍。

寡糖和单糖都可溶于水,多数有甜味。

3.多糖多糖由多个单糖(水解是产生20个以上单糖分子)聚合而成,又可分为同聚多糖和杂聚多糖。

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

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

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2022年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上学期间,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整理的2022年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篇1一、糖类的结构与功能1.糖类的结构糖定义为多羟基醛、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

有单糖、寡糖、多糖和复合糖类。

2.糖的生理功能1摩尔的葡萄糖完全氧化为CO2和H2O可释放2840kJ(679kcal)的能量,其中约40%转移至ATP,供机体生理活动能量之需。

一、糖的分解特点和途径1.糖的分解在有氧和无氧下均可进行,无氧分解不彻底,有氧分解是其继续,最终分解产物是CO2、H2O和能量。

2.糖的分解先要活化,无氧下的分解以磷酸化方式活化;有氧下,以酰基化为主。

3.在动物和人体内,糖的分解途径主要有3条:糖酵解(葡萄糖→丙酮酸→乳酸);柠檬酸循环(丙酮酸→乙酰辅酶A→CO2+H2O);戊糖磷酸途径(葡萄糖→核糖-5-磷酸→CO2+H2O)。

二、糖酵解(一)概念和部位糖酵解(glycolysis)是无氧条件下,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并有ATP 生成的过程。

它是生物细胞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涉及十个酶催化反应,均在胞液。

(二)反应过程和关键酶1.己糖激酶(hexokinase)催化葡萄糖生成G-6-P,消耗一分子ATP。

己糖激酶(HK)分布较广,而葡萄糖激酶(GK)只存在于肝脏,这是第一个关键酶催化的耗能的限速反应。

若从糖原开始,由磷酸化酶和脱支酶催化生成G-1-P,再经变位酶转成G-6-P。

2.G-6-P异构酶催化G-6-P转化为F-6-P。

3.磷酸果糖激酶(PFK-Ⅰ)催化F-6-P磷酸化生成F-1,6-DP,消耗一分子ATP。

这是第二个关键酶催化的最主要的耗能的限速反应。

4.醛缩酶裂解F-1,6-DP为磷酸二羟丙酮和甘油醛-3-磷酸。

临床执业医师生物化学复习笔记:糖代谢

临床执业医师生物化学复习笔记:糖代谢

临床执业医师生物化学复习笔记:糖代谢一、糖的分解代谢(一)糖酵解1.定义:葡萄糖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分解形成乳酸的过程。

2.主要过程:第一阶段:1分子G → 2分子3-磷酸甘油醛第二阶段:3-磷酸甘油醛→ 丙酮酸第三阶段:丙酮酸→ 乳酸3.细胞定位:胞浆第一阶段:1分子G→2分子3-磷酸甘油醛要点分析:(1).己糖激酶(肝内称葡萄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1催化不可逆反应,消耗能量;(2).己糖激酶催化生成6-P-G,使G活化。

第二阶段: 3-磷酸甘油醛→丙酮酸乳酸生成需要的NADH+H+来自3-磷酸甘油醛的脱氢反应。

(二)糖酵解途径1.细胞定位:胞液2.能量生成:净生成2分子ATP3.产物:乳酸4.关键酶:己糖激酶(肝内称葡萄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5.生理意义: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完全依赖糖酵解途径提供能量。

6.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7.第一阶段消耗能量,消耗能量的两步反应: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8.乳酸生成需要的NADH来自3-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

(三)糖有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过程第一阶段:酵解途径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记忆歌谣柠异柠α酮琥珀二将来帮忙由酰变酸产能量琥珀脱氢变延胡苹果草酰再循环三羧酸循环小结能量生成:1.一分子葡萄糖经过糖酵解生成2分子ATP;2.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生成30或32分子ATP;3.一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生成12.5分子ATP;4.一分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10分子ATP。

二、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三、糖异生(一)定义: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

(二)组织定位:肝脏(主要)、肾脏(少量)(三)原料:乳酸、甘油、氨基酸、三羧酸循环中的各酸等(没有脂肪酸)。

(四)反应特点:不是糖酵解的逆反应,需要突破三个能障。

生物化学糖代谢小结

生物化学糖代谢小结

生物化学糖代谢小结糖代谢知识要点(一)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中,葡萄糖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经10 步反应降解为2 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2 分子NADH+H+与2 分子ATP。

主要步骤为:(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二磷酸果糖;(2)二磷酸果糖分解成为磷酸甘油醛与磷酸二羟丙酮,二者可以互变;(3)磷酸甘油醛脱去2H 及磷酸变成丙酮酸, 脱去的2H 被NAD+所接受,形成NADH+H+。

(二)丙酮酸的去路:(1)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转变为乙酰辅酶A,同时产生1 分子NADH+H+。

乙酰辅酶A 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为CO2 与H2O。

(2)在厌氧条件下,可生成乳酸与乙醇。

同时NAD+得到再生,使酵解过程持续进行。

(三)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的乙酰辅酶A,再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

柠檬酸经脱水加水转变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经连续两次脱羧与脱羧生成琥珀酰CoA;琥珀酰CoA 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1 分子GTP 与琥珀酸;琥珀酸再脱氢,加水及再脱氢作用依次变成延胡索酸,苹果酸及循环开始的草酰乙酸。

三羧酸循环每循环一次放出2 分子CO2,产生3 分子NADH+H+,与一分子FADH2。

(四)磷酸戊糖途径:在胞质中,在磷酸戊糖途径中磷酸葡萄糖经氧化阶段与非氧化阶段被氧化分解为CO2,同时产生NADPH + H+。

其主要过程就是G-6-P 脱氧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再脱氢,脱羧生成核酮糖-5-磷酸。

6 分子核酮糖-5-磷酸经转酮反应与转醛反应生成5 分子6-磷酸葡萄糖。

中间产物甘油醛-3-磷酸,果糖-6-磷酸与糖酵解相衔接;核糖-5-磷酸就是合成核酸的原料,4-磷酸赤藓糖参与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NADPH+H+提供各种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还原力。

(五)糖异生作用:非糖物质如丙酮酸,草酰乙酸与乳酸等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合成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糖异生作用不就是糖酵解的逆反应,因为要克服糖酵解的三个不可逆反应,且反应过程就是在线粒体与细胞液中进行的。

糖代谢重点总结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

糖代谢重点总结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

糖代谢重点总结[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第六章糖代谢糖(crbohydr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依据其水解产物的状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单糖:葡萄糖〔G〕、果糖〔F〕,半乳糖〔Gl〕,核糖双糖:麦芽糖〔G-G〕,蔗糖〔G-F〕,乳糖〔G-Gl〕多糖:淀粉,糖原〔Gn〕,纤维素结合糖: 糖脂,糖蛋白其中一些多糖的生理功能如下: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糖原: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一、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2. 机体重要的碳源 3. 参加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整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二、糖代谢概况——分解、储存、合成三、糖的消化汲取食物中糖的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胃肠腔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汲取部位:小肠上段汲取形式:单糖SGLT 汲取机制:依靠N+依靠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转运。

小肠肠腔肠粘膜上皮细胞 2.汲取汲取途径:肝脏门静脉各种组织细胞体循环四、糖的无氧分解过程第一阶段:糖酵解第二阶段:乳酸生成反应部位:胞液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净生成TP数量:2×2-2= 2TP E1 E2 E1:己糖激酶E2: 6-磷酸果糖激酶-1 E3: 丙酮酸激酶ND+ 乳酸NDH+H+ E3 ①己糖激酶②6-磷酸果糖激酶-1 ③丙酮酸激酶①别构调整②共价修饰调整调整:糖无氧酵解代谢途径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各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变构调整。

关键酶调整方式TP DP Ø 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快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Ø 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状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G〔Gn〕生理意义:胞液①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②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丙酮酸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乙酰Co 五、糖的有氧氧化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线粒体CO2 DP [O] NDH+H+ FDH2 TP H2O TC循环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1、反应过程糖酵解途径〔同糖酵解,略〕②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Co (cetyl Co)。

【生物化学】糖代谢考点总结

【生物化学】糖代谢考点总结

【生物化学】糖代谢考点总结●糖的摄取与利用1、糖消化后以单体形式吸收:由于人体缺少β-葡糖苷酶,所以无法消化纤维素;缺乏乳糖酶——乳糖不耐受;葡萄糖被小肠粘膜细胞吸收后经门静脉入肝,再经血液循环供身体各组织细胞摄取2、细胞摄取葡萄糖需要转运蛋白: GLUT2 主要存在于肝和胰β细胞中,与葡萄糖的亲和力较低,使肝从餐后血中摄取过量的葡萄糖,并调节胰岛素分泌。

GLUT4主要存在于肌和脂肪组织中,以胰岛素依赖方式摄取葡萄糖,耐力训练可以使肌组织细胞膜上的GLUT4数量增加。

GLUT5 主要分布于小肠,是果糖进人细胞的重要转运载体。

3、体内糖代谢涉及分解、储存和合成三方面●糖的无氧氧化●糖的无氧氧化分为糖酵解和乳酸生成两个阶段●糖酵解①葡萄糖磷酸化生成葡糖-6-磷酸(第一个限速步骤):关键酶己糖激酶(肝细胞存在的是Ⅳ型,称为葡糖激酶,它对葡萄糖亲和力很低受激素调控,对葡糖-6-磷酸的反馈机制不敏感,所以只有当血糖显著升高时肝才会加快对葡萄糖的利用),需要Mg2+ ②葡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6-磷酸:磷酸己糖异构酶,需要Mg2+参与的可逆反应③果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1,6-二磷酸(第二个磷酸化反应,第二个限速反应):关键酶磷酸果糖激酶-1 ④果糖-1,6-二磷酸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醛缩酶,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⑤磷酸二羟丙酮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磷酸丙糖异构酶;磷酸二羟丙酮还可转变为α-磷酸甘油是葡萄糖代谢联系脂肪代谢的重要枢纽物质⑥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一次脱氢):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以NAD+为辅酶接受氢和电子⑦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磷酸甘油酸激酶,需要Mg2+ ⑧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可逆,需要Mg2+ ⑨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化酶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丙酮酸(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第三个限速反应):关键酶丙酮酸激酶,需要K+,Mg2+参与在糖酵解产能阶段的5步反应中,2分子磷酸丙糖经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4分子ATP●乳酸生成乳酸脱氢酶催化,所需的H原子由NADH+H+提供(来自于糖酵解的第六步脱氢反应中的H原子)●糖酵解的调节取决于三个关键酶活性己糖激酶(葡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对调节糖酵解速率最重要1、ATP和柠檬酸是此酶的别构抑制剂2、磷酸果糖激酶-1有2个结合ATP 的位点,一个是活性中心内的催化部位, ATP作为底物与之结合;另一个是活性中心以外的别构部位,ATP作为别构抑制剂与之结合,别构部位与ATP的亲和力较低,因而需要较高浓度的ATP才能抑制酶活性。

糖代谢的知识点总结

糖代谢的知识点总结

糖代谢的知识点总结1. 糖的来源和分类糖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同时也是细胞结构和信息传递的重要组成部分。

糖类化合物可以来源于饮食摄入或者内源合成。

来自饮食摄入的糖类主要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而内源合成的糖类则主要包括葡萄糖、葡萄糖酮等。

根据其化学结构,糖类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多糖等不同的类别。

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是构成多糖和多糖的基本单位。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如蔗糖、乳糖等。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如淀粉、葡聚糖等。

不同种类的糖类在生物体内都具有各自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代谢途径。

2. 糖的吸收和转运在消化道内,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消化酶分解成单糖,在小肠上皮细胞内被吸收入血液循环。

被吸收的单糖通过上皮细胞内的转运蛋白转运进入血管,然后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各个组织细胞内。

在细胞膜上存在多种类型的糖转运蛋白,包括Glut蛋白家族和SGLT蛋白家族等。

Glut蛋白家族主要负责细胞膜上的被动扩散转运,其在不同组织细胞内的表达量和亲和性也不尽相同。

SGLT蛋白家族则主要负责细胞膜上的主动转运,其存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肠黏膜上皮细胞等处,可以主动将葡萄糖等糖类转运进细胞内。

3. 糖的分解糖类在细胞内被分解成葡萄糖后,可以通过糖酵解途径和糖异生途径进行进一步的代谢。

糖酵解是指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丁二酸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内。

在糖酵解的过程中,葡萄糖分子先被磷酸化成果糖-1,6-二磷酸,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酶催化反应最终产生丙酮酸和丁二酸。

这一过程中产生的ATP和NADH等高能化合物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

糖异生是指在机体内通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将非糖类物质合成成糖类的代谢途径。

在糖异生的过程中,一些非糖类物质如乳酸、甘油、葡萄糖酸等可以被合成成葡萄糖分子。

这一生物合成途径在肝脏中尤为重要,可以维持血糖稳定并提供足够的能量。

4. 糖的利用糖在细胞内可以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产生ATP和其他高能化合物,为细胞提供所需的能量。

生物化学糖代谢笔记

生物化学糖代谢笔记

第九章糖代谢第二节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绝大多数组织细胞通过糖的有氧氧化途径获得能量。

此代谢过程在细胞的胞液和线粒体内进行。

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产生36/38分子ATP。

糖的有氧氧化代谢途径可分为:葡萄糖酵解、丙酮酸氧化脱羧和三羧酸循环三个阶段。

(一)葡萄糖经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此阶段在细胞胞液(cytoplasm)中进行,一分子葡萄糖(glucose)分解后净生成2分子丙酮酸(pyruvate),2分子ATP,和2分子(NADH +H+)。

2分子(NADH +H+)在有氧条件下可进入线粒体(mitochondrion)产能,共可得到2×2或者2×3分子A TP。

故第一阶段可净生成6或8分子A TP。

(二)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丙酮酸进入线粒体(mitochondrion),在丙酮酸脱氢酶系(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的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acetyl CoA)。

由一分子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两分子丙酮酸(pyruvate),故可生成两分子乙酰CoA(acetyl CoA),两分子CO2和两分子(NADH+H+),可生成2×3分子A TP 。

丙酮酸脱氢酶系(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是糖有氧氧化途径的关键酶之一。

多酶复合体:是催化功能上有联系的几种酶通过非共价键连接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

其中每一个酶都有其特定的催化功能,都有其催化活性必需的辅酶。

丙酮酸脱氢酶系由三种酶单体构成:丙酮酸脱氢酶(E1),硫辛酸乙酰基转移酶(E2),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

该多酶复合体包含六种辅助因子:TPP,硫辛酸,NAD+,FAD,HSCoA和Mg2+。

(三)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三羧酸循环(TAC,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是指在线粒体中,乙酰CoA首先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然后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反应,乙酰基被氧化分解,而草酰乙酸再生的循环反应过程。

生化第五章_生物化学糖与糖代谢知识总结

生化第五章_生物化学糖与糖代谢知识总结

糖与糖代谢糖类单糖二羟丙酮没有手性缩醛和缩酮反应酮糖和醛糖的互变所有的单糖都是还原性的呈色反应Molish反应糖类与非糖类Seliwanoff反应酮糖和醛糖间苯三酚反应戊糖和其他单糖寡糖多糖贮能多糖淀粉、糖原和右旋糖酐结构多糖纤维素、几丁质和肽聚糖糖酵解概述全部反应葡萄糖的磷酸化不可逆磷酸葡糖的异构化6-磷酸葡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的磷酸化糖酵解的限速步骤、不可逆1,6-二磷酸果糖的裂解由醛缩酶催化磷酸丙糖的异构化反应机制涉及烯二醇中间体产生4 ATP3-磷酸甘油醛的脱氢整个糖酵解途径唯一的一步氧化还原第一步底物水平的磷酸化从高能磷酸化合物合成ATP磷酸甘油酸的变位磷酸基团从 C-3转移到C-2PEP的形成甘油酸-2-磷酸转变成 PEP、由烯醇化酶催化第二步底物水平的磷酸化PEP转化成丙酮酸,同时产生 ATP、不可逆、产生两个ATPNADH和丙酮酸的去向有氧状态NADH的命运:NADH在呼吸链被彻底氧化成H2O并 产生更多的ATP。

丙酮酸的命运:丙酮酸经过线粒体内膜上丙酮酸运输 体与质子一起进入线粒体基质,被基质内的丙酮酸脱 氢酶系氧化成乙酰-Co A缺氧状态或无氧状态乳酸发酵酒精发酵生理意义糖酵解的调节磷酸戊糖途径概述全部反应氧化相非氧化相功能调节糖异生概述糖异生的底物(动物)丙酮酸, 乳酸, 甘油, 生糖氨基酸,所有TCA循 环的中间物偶数脂肪酸不行因为偶数脂肪酸氧化只能产生乙酰CoA,而乙 酰CoA不能提供葡萄糖的净合成(奇数脂肪酸 可以)糖异生涉及的反应丙酮酸的羧化丙酮酸羧化酶催化,需要生物素(VB7)PEP的形成消耗GTP1,6 -二磷酸酶果糖的水解将 F-1,6-P水解成F-6-P6-磷酸葡糖的水解催化6-磷酸葡糖水解成葡萄糖生理功能植物和某些微生物使用乙酸作为糖异生的前体,使得 它们能以乙酸作为唯一碳源调节糖异生调节与糖酵解调节是高度协调的糖原代谢糖原的分解糖原磷酸化酶、糖原脱支酶、磷酸葡糖异构酶脱支酶具有1,4→1,4-葡萄糖糖基转移酶活性糖原合成糖原代谢的调节三羧酸循环概述全部反应柠檬酸的合成不可逆反应,由柠檬酸合酶催化柠檬酸的异构化柠檬酸异构化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的脱氢异柠檬酸氧化脱羧产生α-酮戊二酸、不可逆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第二次氧化脱羧反应(不可逆)底物水平的磷酸化TCA循环唯一的一步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琥珀酸的脱氢产生FADH2富马酸的形成双键的水合草酰乙酸的再生依赖于NAD+-的氧化还原反应、第四次氧化还原反应、苹果酸脱氢酶TCA 循环总结TCA循环的功能乙醛酸循环三羧酸循环的调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糖代谢第二节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绝大多数组织细胞通过糖的有氧氧化途径获得能量。

此代谢过程在细胞的胞液和线粒体内进行。

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产生36/38分子ATP。

糖的有氧氧化代谢途径可分为:葡萄糖酵解、丙酮酸氧化脱羧和三羧酸循环三个阶段。

(一)葡萄糖经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此阶段在细胞胞液(cytoplasm)中进行,一分子葡萄糖(glucose)分解后净生成2分子丙酮酸(pyruvate),2分子ATP,和2分子(NADH +H+)。

2分子(NADH +H+)在有氧条件下可进入线粒体(mitochondrion)产能,共可得到2×2或者2×3分子A TP。

故第一阶段可净生成6或8分子A TP。

(二)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丙酮酸进入线粒体(mitochondrion),在丙酮酸脱氢酶系(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的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acetyl CoA)。

由一分子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两分子丙酮酸(pyruvate),故可生成两分子乙酰CoA(acetyl CoA),两分子CO2和两分子(NADH+H+),可生成2×3分子A TP 。

丙酮酸脱氢酶系(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是糖有氧氧化途径的关键酶之一。

多酶复合体:是催化功能上有联系的几种酶通过非共价键连接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

其中每一个酶都有其特定的催化功能,都有其催化活性必需的辅酶。

丙酮酸脱氢酶系由三种酶单体构成:丙酮酸脱氢酶(E1),硫辛酸乙酰基转移酶(E2),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

该多酶复合体包含六种辅助因子:TPP,硫辛酸,NAD+,FAD,HSCoA和Mg2+。

(三)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三羧酸循环(TAC,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是指在线粒体中,乙酰CoA首先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然后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反应,乙酰基被氧化分解,而草酰乙酸再生的循环反应过程。

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中进行。

一分子乙酰CoA氧化分解后共可生成12分子ATP,故此阶段可生成2×12=24分子ATP。

三羧酸循环的特点①循环反应在线粒体(mitochondrion)中进行,为不可逆反应。

②每完成一次循环,氧化分解掉一分子乙酰基,可生成12分子ATP。

③循环的中间产物既不能通过此循环反应生成,也不被此循环反应所消耗。

④三羧酸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生成两分子CO2。

⑤循环中有四次脱氢反应,生成三分子NADH和一分子FADH2。

⑥循环中有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一分子GTP。

⑦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是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 -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1,三羧酸循环小结TCA运转一周的净结果是氧化1分子乙酰CoA,草酰乙酸仅起载体作用,反应前后无改变。

2,TCA中的一些反应在生理条件下是不可逆的,所以整个三羧酸循环是一个不可逆的系统.3,TCA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其他物质,故需不断补充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1是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互变的共同途径。

2 三羧酸循环所产生的多种中间产物是生物体内许多重要物质生物合成的原料。

在细胞迅速生长时期,三羧酸循环可提供多种化合物的碳架,以供细胞生物合成使用。

3是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分解供能的共同通路。

④植物体内三羧酸循环所形成的有机酸,既是生物氧化的基质,又是一定器官的积累物质,⑤发酵工业上利用微生物三羧酸循环生产各种代谢产物.有氧氧化的调节特点⑴有氧氧化的调节通过对其关键酶的调节实现。

⑵ATP/ADP或ATP/AMP比值全程调节。

该比值升高,所有关键酶均被抑制。

⑶氧化磷酸化速率影响三羧酸循环。

前者速率降低,则后者速率也减慢。

⑷三羧酸循环与酵解途径互相协调。

三羧酸循环需要多少乙酰CoA,则酵解途径相应产生多少丙酮酸以生成乙酰CoA。

四、巴斯德效应巴斯德效应(Pastuer effect)是指糖的有氧氧化可以抑制糖的无氧酵解的现象。

* 机制1 有氧时,NADH+H+进入线粒体内氧化,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而不生成乳酸;2缺氧时,酵解途径加强,NADH+H+在胞浆浓度升高,丙酮酸作为氢接受体生成乳酸。

五.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表面上看来,三羧酸循环运转必不可少的草酰乙酸在三羧酸循环中是不会消耗的,它可被反复利用。

但是,Ⅰ机体内各种物质代谢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配合的,TCA中的某些中间代谢物能够转变合成其他物质,借以沟通糖和其他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

Ⅱ机体糖供不足时,可能引起TCA运转障碍,这时苹果酸、草酰乙酸可脱羧生成丙酮酸,再进一步生成乙酰CoA进入TCA氧化分解。

回补反应三羧酸循环中的任何一种中间产物被抽走,都会影响三羧酸循环的正常运转,如果缺少草酰乙酸,乙酰CoA就不能形成柠檬酸而进入三羧酸循环,所以草酰乙酸必须不断地得以补充.这种补充反应就称为回补反应.六.TCA中ATP的形成及其生物学意义1分子乙酰辅酶A经三羧酸循环可生成1分子GTP(可转变成ATP),共有4次脱氢,生成3分子NADH和1分子FADH2。

当经呼吸链氧化生成H2O时,前者每对电子可生成3分子ATP,3对电子共生成9分子ATP;后者则生成2分子A TP。

因此,每分子乙酰辅酶A经三羧酸循环可产生12分子ATP。

若从丙酮酸开始计算,则1分子丙酮酸可产生15分子ATP。

1分子葡萄糖可以产生2分子丙酮酸,因此,原核细胞每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三个阶段共产生8+2×15=38个A TP分子。

第三节磷酸戊糖途径一、磷酸戊糖途径的概念 1.概念:以6-磷酸葡萄糖开始,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以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径,简称PPP途径。

又称磷酸已糖旁路.3×6-磷酸葡萄糖+6 NADP+ 2×6-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6(NADPH+H+ ) + 3CO22.反应部位:胞浆二、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第一阶段:氧化反应生成NADPH和CO2第二阶段:非氧化反应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许多细胞中合成代谢消耗的NADPH远比核糖需要量大,因此,葡萄糖经此途径生成了多余的核糖。

第二阶段反应的意义就在于能通过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将核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而与糖酵解过程联系起来,因此磷酸戊糖途径亦称为磷酸已糖旁路。

转酮酶与转醛酶1转酮酶(transketolase)就是催化含有一个酮基、一个醇基的2碳基团转移的酶。

其接受体是醛,辅酶是TPP。

2,转醛酶(transaldolase)是催化含有一个酮基、二个醇基的3碳基团转移的酶。

其接受体是亦是醛,但不需要TPP。

磷酸戊糖途径小结胞浆反应部位:胞浆反应底物:6-磷酸葡萄糖重要反应产物:NADPH、5-磷酸核糖限速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四、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物学意义1、磷酸戊糖途径也是普遍存在的糖代谢的一种方式2、产生大量的NADPH,为细胞的各种合成反应提供还原力3、该途径的反应起始物为6-磷酸葡萄糖,不需要A TP参与起始反应,因此磷酸戊糖循环可在低ATP浓度下进行。

4、此途径中产生的5-磷酸核酮糖是辅酶及核苷酸生物合成的必需原料。

5、磷酸戊糖途径是机体内核糖产生的唯一场所。

五、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 1 NADPH反馈抑制6-P-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

2 磷酸戊糖途径的速度主要受生物合成时NADPH的需要所调节。

第四节糖的合成代谢 1.糖的异生作用 2.糖原的生物合成自然界中糖的基本来源是绿色植物及光能细菌进行的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糖异生作用(单糖的生物合成)* 概念糖异生作用是指以非糖物质作为前体合成为葡萄糖的作用。

部位主要在肝脏、肾脏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原料主要有乳酸、丙酮酸、甘油、生糖氨基酸一、糖异生的反应过程*糖异生途径(gluconeogenic pathway)是从丙酮酸生成葡萄糖的具体反应过程。

过程糖异生途径与酵解途径大多数反应是共有的、可逆的;酵解途径中有3个由关键酶催化的不可逆反应。

在糖异生时,须由另外的反应和酶代替。

1. 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①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 carboxylase),辅酶为生物素(反应在线粒体)②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反应在胞液)糖异生途径所需NADH+H+的来源糖异生途径中,1,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磷酸甘油醛时,需要NADH+H+。

①由乳酸为原料异生糖时,NADH+H+由下述反应提供。

②由氨基酸为原料进行糖异生时,NADH+H+则由线粒体内NADH+H+提供,它们来自于脂酸的β-氧化或三羧酸循环,NADH+H+转运则通过草酰乙酸与苹果酸相互转变而转运。

非糖物质进入糖异生的途径⑴糖异生的原料转变成糖代谢的中间产物⑵上述糖代谢中间代谢产物进入糖异生途径,异生为葡萄糖或糖原二、糖异生的调节在前面的三个反应过程中,作用物的互变分别由不同酶催化其单向反应,这样一对由不同酶催化所进行的正逆反应称之为底物循环当两种酶活性相等时,则不能将代谢向前推进,结果仅是ATP分解释放出能量,因而称之为无效循环(futile cycle)。

因此,有必要通过调节使糖异生途径与酵解途径相互协调,主要是对6-磷酸果糖与1,6-二磷酸果糖之间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与丙酮酸之间进行调节。

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一)葡糖异生可维持动物和人体内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这对需糖较多的脑组织、红细胞和视网膜等非常重要(二)葡糖异生是草食动物,特别是反刍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唯一来源。

(三)葡糖异生与乳酸的利用有密切关系,对于回收乳酸分子中的能量、更新肝糖原、防止乳酸中毒的发生等都有一定的意义。

(四)协助氨基酸代谢。

四、乳酸循环葡萄糖在肌肉组织中经糖的无氧酵解产生的乳酸,可经血循环转运至肝,再经糖的异生作用生成自由葡萄糖后转运至肌肉组织加以利用,这一循环过程就称为乳酸循环(Cori循环)。

⑵乳酸循环是一个耗能的过程2分子乳酸异生为1分子葡萄糖需6分子ATP。

⑶生理意义①乳酸再利用,避免了乳酸的损失。

②防止乳酸的堆积引起酸中毒。

糖原的生物合成糖原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之一,是机体能迅速动用的能量储备。

糖原是由葡萄糖残基构成的含许多分支的大分子高聚物。

糖原储存的主要器官及其生理意义1肌肉:肌糖原,180—300g,主要供肌肉收缩所需2肝脏:肝糖原,70—100g,维持血糖水平糖原的结构特点及其意义 1. 葡萄糖单元以α-1,4-糖苷键形成长链。

2. 约10个葡萄糖单元处形成分枝,分枝处葡萄糖以α-1,6-糖苷键连接,分支增加,溶解度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