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门诊质量控制工作内容

门诊质量控制工作内容

门诊质量控制工作内容
一、医疗质量评估
医疗质量评估是门诊质量控制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诊疗质量和效果评价:对医生诊疗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确保诊断准确、
治疗有效。

2. 医疗安全评价:评估门诊医疗安全情况,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

3. 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对门诊服务流程、环境、设施等进行评估,提升患
者就医体验。

二、病历管理
病历管理是门诊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历书写规范:确保病历书写清晰、准确、完整,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

2. 病历存档管理:建立病历存档制度,确保病历资料的安全、完整和可追溯。

3. 病历查阅和使用:建立病历查阅和使用制度,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能够
方便地查阅和使用病历。

三、诊断与治疗
诊断与治疗是门诊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诊断准确性:确保医生能够准确、及时地做出诊断。

2. 治疗有效性:确保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3. 治疗方案执行:确保治疗方案得到有效执行,提高治疗效果。

四、感染控制
感染控制是门诊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感染预防措施:制定并执行感染预防措施,降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

2. 感染监测和报告: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控制感染暴发流行。

3. 消毒灭菌管理:建立消毒灭菌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物品的清洁和
消毒。

五、药品管理
药品管理是门诊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品采购管理:确保药品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门诊质量控制工作计划

门诊质量控制工作计划

门诊质量控制工作计划引言概述:门诊质量控制工作计划是医疗机构为提高门诊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门诊质量控制工作计划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门诊流程管理1.1 诊间等候时间控制:制定合理的门诊排班计划,优化医生工作时间安排,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1.2 门诊预约系统建设:引入科技手段,建立在线预约系统,方便患者提前预约就诊,减少排队等候时间。

1.3 就诊流程优化:改进患者就诊流程,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就诊效率,减少患者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二、医疗质量管理2.1 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制定医疗操作规范和标准流程,确保医务人员按规范操作,减少医疗差错。

2.2 强化医疗质量评估:建立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门诊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2.3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开展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药品和器械的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和操作安全。

三、医患沟通与服务质量3.1 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机制: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门诊服务的评价,及时改进服务质量。

3.2 加强医患沟通培训:培训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提高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疗工作的信任感。

3.3 完善门诊服务体系:提供便捷的挂号、缴费、取药等服务,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提高门诊服务质量。

四、医疗设备与环境管理4.1 定期设备检测与维护:制定设备检测和维护计划,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对门诊工作的影响。

4.2 严格消毒措施:制定消毒操作规范,加强对门诊区域和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确保患者免受交叉感染的风险。

4.3 优化门诊环境:改善门诊环境,保持空气清新,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

五、医疗事故管理与风险控制5.1 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医疗事故,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5.2 加强医疗事故调查与分析: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门诊质量控制指标

门诊质量控制指标

门诊质量控制指标门诊质量控制指标1. 简介门诊质量控制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评估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标准和指标。

门诊质量控制旨在确保门诊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和高效,并提供持续改进的方向。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门诊质量控制指标,包括诊疗过程指标、患者满意度指标和医疗质量评价指标。

2. 诊疗过程指标2.1 就诊等待时间- 定义:患者从门诊挂号到就诊的等待时间。

- 目标:控制患者在门诊的等待时间,提高门诊效率。

- 指标计算方法:将患者完成就诊所需的时间减去患者挂号的时间,得到就诊等待时间。

2.2 门诊复诊率- 定义:在一定时间内,门诊患者需要再次就诊的比例。

- 目标:降低门诊复诊率,减少疾病的复发和恶化。

- 指标计算方法:将需要再次就诊的患者数除以总门诊患者数,得到门诊复诊率。

2.3 门诊处方错误率- 定义:门诊医生开具的药物处方中浮现错误的比例。

- 目标:减少门诊处方错误率,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 指标计算方法:将浮现处方错误的次数除以总处方数,得到门诊处方错误率。

3. 患者满意度指标3.1 就诊等待时间满意度- 定义:患者对门诊就诊等待时间的满意程度。

- 目标:提高患者对就诊等待时间的满意度,提升就诊体验。

- 指标计算方法: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或者方式访谈等方式采集患者对就诊等待时间的评价结果,得到就诊等待时间满意度。

3.2 门诊医生沟通满意度- 定义:患者对门诊医生沟通能力的满意程度。

- 目标:提高患者对门诊医生沟通能力的满意度,促进医患良好关系。

- 指标计算方法: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或者方式访谈等方式采集患者对门诊医生沟通能力的评价结果,得到门诊医生沟通满意度。

4. 医疗质量评价指标4.1 门诊复诊率评估- 定义:评估门诊复诊率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 目标:根据疾病类型和就诊需求,制定合理的门诊复诊率目标。

- 指标评价方法:根据实际门诊复诊率与目标门诊复诊率的差距,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门诊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门诊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门诊质量控制实施方案门诊质量控制实施方案篇一一、目的: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平稳、健康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二、目标: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管理体系: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分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职责医院设立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由院长负责,业务院长、护士长、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等科室负责人组成。

在院长及分管副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负责审议、制定、修订医疗质控方案。

督促检查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

定期召开会议,评价医疗质量控制,调查分析医疗缺陷的原因及性质,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

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药师等人员组成。

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

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

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分析上报。

(三)医务人员自我管理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

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核心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

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1、门诊医师(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门诊质量控制指标

门诊质量控制指标

门诊质量控制指标1.就诊等待时间:指患者从挂号到就诊的时间,包括排队等待和等待医生服务的时间。

就诊等待时间是评估门诊服务效率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合理的挂号系统和医生排班来减少患者排队等待的时间,提高患者就诊时间的效率。

2.医生工作量:指医生在一定时间内看诊的人次或门诊病人的数量。

医生工作量是评估门诊医生工作负荷的指标,合理的医生工作量可以保证医生可以更好地处理病人的问题,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3.复诊率:指门诊病人在就诊后一段时间内再次到门诊就诊的比例。

复诊率是评估门诊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低复诊率表示医疗服务质量好,治疗效果好。

4.医患沟通满意度:指患者对门诊医生的沟通和交流满意程度,包括医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疗效解释等。

医患沟通满意度是评估医患关系和医患信任的重要指标,合理的沟通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5.医疗错误率:指门诊医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医疗错误率是评估门诊医疗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低医疗错误率表示门诊医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意外事件较少,医疗质量和安全性好。

6.患者满意度:指患者对门诊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

患者满意度是评估门诊综合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患者满意度高表示门诊医疗服务提供得好,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

7.门诊病人流失率:指门诊病人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到门诊就诊的比例。

门诊病人流失率是评估门诊医疗服务连续性的指标,低流失率表示患者对门诊医疗服务的认可度高,医院能够保持患者的忠诚度。

8.医院门诊网络覆盖率:指医院门诊服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密度。

医院门诊网络覆盖率是评估门诊服务可及性和便利性的指标,合理的门诊网络覆盖范围可以提高患者获得医疗服务的便利性。

为了确保门诊质量的提高,医院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设立科学合理的挂号系统和医生排班,以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

2.提供医患交流和沟通技巧的培训,加强医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医患沟通满意度。

3.定期组织医生参加医学培训和学术会议,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治疗技术。

门诊质量控制指标

门诊质量控制指标

门诊质量控制指标门诊质量控制指标1. 就诊等候时间就诊等候时间是门诊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病人在门诊就诊过程中的等候时间,直接影响其对门诊服务的满意度。

合理控制就诊等候时间,可以提高门诊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

2. 就诊医师平均服务时长就诊医师平均服务时长是衡量门诊医师个人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通过记录门诊医师每次就诊的服务时长,并计算平均值,可以评估门诊医师的工作效率。

合理控制医师服务时长,既能提高门诊效率,又能保证医师服务质量。

3. 门诊复诊率门诊复诊率是指病人在门诊就诊后还需要就诊的比例。

较高的门诊复诊率可能意味着门诊诊疗不够准确或者病人对治疗不满意,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改进门诊医疗服务。

通过监控门诊复诊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提高门诊诊疗质量。

4. 门诊药品费用门诊药品费用是指病人在门诊就诊中所产生的药品费用。

控制门诊药品费用,既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又能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通过监控和分析门诊药品费用的变化,可以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门诊药物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5. 门诊医疗错误率门诊医疗错误率是指在门诊诊疗过程中发生的医疗错误的比例。

医疗错误可能包括诊断错误、治疗错误、药物错误等。

通过监测和评估门诊医疗错误率,可以发现医疗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降低医疗错误率可以提高门诊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门诊质量控制指标。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指标,门诊管理者可以对门诊医疗服务进行评价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提高门诊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门诊质量控制

门诊质量控制

门诊质量控制门诊质量控制是指医疗机构为保障门诊医疗水平的质量和安全,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监控方法,确保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获得标准化、规范化和优质化的医疗服务。

门诊质量控制是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风险、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一、门诊质量评估门诊质量评估是门诊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和评估体系,对门诊医疗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全面评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

门诊质量评估的指标包括门诊医生的专业水平、医疗设备的完好率、门诊排队就诊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二、门诊医疗程序规范化门诊医疗程序规范化是门诊质量控制的基础,通过建立标准化的门诊医疗程序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确保医疗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符合制定的标准,杜绝医疗差错,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机构应该建立门诊医疗规范操作手册,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程序和责任分工。

三、门诊医疗设备管理门诊医疗设备的管理是门诊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医疗设备台账,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维护和保养,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有效使用。

医疗机构还应该建立医疗设备使用规范,规范医务人员对医疗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四、门诊医生培训门诊医生的培训是提高门诊质量的关键,医疗机构应该定期组织门诊医生参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门诊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和服务意识。

门诊医生培训的内容包括医学最新进展、临床诊疗技术、医患沟通技巧等方面。

五、患者安全管理患者安全是门诊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医疗机构应该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差错,减少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医疗机构还应该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投诉,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六、门诊质量考核和奖惩制度门诊质量考核是门诊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门诊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对门诊医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发现问题,激励先进,督促改进。

门诊质量控制指标

门诊质量控制指标

门诊质量控制指标引言概述:门诊质量控制是医疗机构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门诊医疗服务,医疗机构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门诊质量控制指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门诊质量控制指标的内容和意义。

一、门诊服务满意度指标1.1 医患沟通满意度1.2 医疗环境满意度1.3 医疗服务态度满意度医患沟通是门诊服务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医疗环境的整洁、舒适以及医护人员的友善态度也是患者对门诊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门诊等候时间指标2.1 患者等候时间2.2 医生就诊时间2.3 患者就诊流程时间门诊等候时间是患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合理控制等候时间可以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

医生就诊时间的合理安排以及患者就诊流程的优化可以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提高门诊服务的效率。

三、门诊医疗安全指标3.1 门诊医疗错误率3.2 门诊医疗不良事件率3.3 门诊医疗事故处理率门诊医疗安全是医疗机构关注的重点,门诊医疗错误率、不良事件率以及事故处理率是评估门诊医疗安全的重要指标。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安全问题。

四、门诊医疗质量指标4.1 门诊复诊率4.2 门诊药品合理使用率4.3 门诊医疗费用合理性门诊复诊率、药品合理使用率以及医疗费用合理性是评估门诊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

合理的复诊率可以降低患者的负担,合理使用药品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滥用,医疗费用的合理性可以保障患者的经济利益。

五、门诊医疗效果指标5.1 门诊治愈率5.2 门诊复发率5.3 门诊满意度门诊医疗效果是评估门诊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门诊治愈率、复发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是评估门诊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医疗机构需要通过科学的诊疗方案和规范的医疗操作提高门诊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满意度。

结论:门诊质量控制指标是医疗机构保证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门诊服务满意度、门诊等候时间、门诊医疗安全、门诊医疗质量和门诊医疗效果等五个方面的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医疗机构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服务,提高门诊医疗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

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

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一、背景介绍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是指医疗机构在门诊服务过程中,通过制定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以保证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得到高质量的照应和满意的体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门诊服务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要求,以确保医疗机构门诊服务的优质化。

二、服务环境标准1. 门诊候诊区域应设有舒适的座椅,并保持整洁、璀璨、通风良好的环境。

2. 提供充足的公共卫生设施,如洗手间、洗手液、纸巾等。

3. 提供充足的阅读材料,如报纸、杂志等,以便患者在候诊期间阅读。

4. 提供免费的饮用水和茶水等,以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

三、医生服务标准1. 医生应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关的执业证书。

2. 医生应友善、耐心地与患者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并提供合理的医疗建议。

3. 医生应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确保患者的权益不受侵犯。

4. 医生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以便后续的治疗和跟进。

四、护士服务标准1. 护士应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关的执业证书。

2. 护士应熟悉医疗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遵守相关的操作流程和标准。

3. 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体征观察、病情记录等,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4. 护士应耐心细致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包括测量血压、体温、给药等。

五、药房服务标准1. 药房应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准确配发药品,并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药房应保持良好的药品管理和储存条件,避免药品受潮、变质等情况的发生。

3. 药房应向患者提供药品的正确用法和注意事项,并解答患者的疑问。

4. 药房应定期清点库存,确保药品的供应充足,并及时补充缺货的药品。

六、医疗设备标准1. 医疗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医疗设备的使用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的操作证书。

3. 医疗设备的使用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并及时向维修部门报告设备故障。

4. 医疗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记录应详细完整,以方便后续的追溯和维护。

门诊质量控制指标

门诊质量控制指标

门诊质量控制指标门诊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价医疗机构门诊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体系。

通过对门诊服务流程、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能够全面了解门诊质量水平,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之处,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下面是门诊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介绍了门诊质量控制指标的内容和数据。

一、门诊服务流程指标1. 就诊等待时间:患者从挂号到就诊的平均等待时间应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 医生门诊时间利用率:医生门诊时间利用率应达到80%以上,即医生实际门诊时间与总门诊时间的比值。

3. 挂号流程:挂号流程应简化,患者挂号时间不超过5分钟,挂号排队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二、医疗质量指标1. 门诊医生处方合理性:门诊医生处方合理性指标应达到90%以上,即门诊医生开出的处方中,合理使用药物的比例。

2. 门诊医生诊断准确率:门诊医生诊断准确率应达到95%以上,即门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3. 门诊医疗错误率:门诊医疗错误率应控制在1%以内,即门诊医疗过程中浮现的错误比例。

三、患者满意度指标1. 就诊环境满意度:患者对门诊就诊环境的满意度应达到80%以上,包括门诊候诊区的整洁程度、舒适度等方面。

2. 医生态度满意度:患者对门诊医生的态度满意度应达到90%以上,即患者对医生的专业性、耐心性等方面的满意度。

3. 沟通交流满意度:患者对门诊医生与其沟通交流的满意度应达到90%以上,即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否顺畅、明确等方面的满意度。

四、其他指标1. 门诊医疗设备完好率:门诊医疗设备完好率应达到95%以上,即门诊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

2. 门诊医疗安全指标:门诊医疗安全指标包括门诊医疗事故发生率、门诊医疗纠纷率等,应控制在较低水平。

以上是门诊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格式文本,通过对门诊服务流程、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门诊质量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门诊质量控制指标

门诊质量控制指标

门诊质量控制指标门诊质量控制指标是衡量医疗机构门诊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体系。

通过制定和应用门诊质量控制指标,可以评估医疗机构门诊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时性、人性化和经济性等方面,为提高门诊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一、安全性指标1. 门诊医疗错误率:以门诊就诊中发生的医疗错误数量占总就诊人次的比例衡量,包括处方错误、诊断错误、手术错误等。

2. 门诊不良事件报告率:以门诊发生的不良事件报告数量占总门诊人次的比例衡量,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医疗器械故障等。

二、有效性指标1. 门诊复诊率:以门诊就诊后的复诊人次占总门诊人次的比例衡量,反映医疗机构门诊服务的有效性。

2. 门诊疗效评价率:以门诊就诊后疗效评价完成数量占总门诊人次的比例衡量,反映医疗机构门诊治疗效果的评价程度。

三、及时性指标1. 门诊候诊时间:以患者在门诊排队等候的平均时间衡量,反映医疗机构门诊服务的及时性。

2. 门诊就诊时间:以患者从进入门诊到离开门诊的平均时间衡量,反映医疗机构门诊服务的及时性。

四、人性化指标1. 门诊医患沟通满意度:以患者对医生和医院门诊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反映医疗机构门诊服务的人性化程度。

2. 门诊环境舒适度:以患者对门诊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包括候诊区的舒适度、就诊室的整洁度等。

五、经济性指标1. 门诊费用合理性:以门诊收费项目的合理性和透明度进行评估,包括诊疗费、检查费、药物费等。

2. 门诊费用负担率:以患者门诊费用占家庭收入的比例衡量,反映门诊服务的经济性。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门诊质量控制指标,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和制定相应的指标。

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这些指标,医疗机构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门诊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确保门诊服务的安全、有效、及时、人性化和经济性。

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

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

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
1. 诊疗流程标准:包括患者挂号、候诊、接诊、检查、诊断、治疗、缴费、开药等流程,要确保流程规范、简化、高效,并通过合理的时间控制确保患者就诊效率和体验。

2. 医务人员服务标准:要求医务人员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熟悉门诊流程,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 环境设施标准:要求门诊环境整洁、舒适,设施齐全,包括接待台、候诊区、诊室、检验室、药房等,要注重隐私保护,确保患者的隐私安全。

4. 就诊等候时间标准:要求合理安排就诊时间,减少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提高就诊效率,要提供预约挂号和分诊等服务,以提升患者就诊体验。

5. 医疗质量标准:要求医务人员按照规范的诊疗流程,严格执
行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如正确诊断、合理用药、规范手术操作等,
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6. 患者满意度标准:要求医院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机制,定期
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门诊服务的评价,及时改进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

7. 投诉处理标准:要求对门诊服务中出现的投诉进行及时处理,建立投诉处理机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定期分析投诉
情况,改进服务质量。

8. 医疗安全管理标准:要求门诊严格执行医疗安全管理标准,
包括患者手术风险评估、药品安全管理、医疗器械管理等,确保患
者的安全和健康。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不同医院可能有所
差异,具体标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执行。

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

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

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引言概述: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是医疗机构为提供高质量的门诊服务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患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得到安全、高效、有效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

一、医疗机构设施与环境1.1 设施规划与布局医疗机构应根据门诊服务的具体需求,合理规划和布局门诊设施。

包括合理划分不同科室、科室之间的距离和位置,以及合理设置候诊区、诊室、检验室等功能区域。

同时,要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如合理设置紧急出口、防火设施、空调通风等。

1.2 设备设施与管理医疗机构应配备先进的门诊设备设施,如医疗设备、诊断设备、医用材料等。

同时,要进行设备设施的定期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此外,还应建立设备设施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维修等方面。

1.3 环境卫生与消毒医疗机构门诊区域的环境卫生和消毒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清洁、消毒、垃圾处理等。

同时,要培训医务人员的卫生习惯和操作规范,确保门诊区域的环境卫生符合标准。

二、医务人员素质与能力2.1 专业知识与技能医务人员在门诊服务中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专业水平。

同时,要建立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定期组织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保持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2.2 沟通与人际关系医务人员在门诊服务中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医疗机构应注重培养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技巧,使其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此外,还应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和困扰。

2.3 服务态度与职业道德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职业道德是门诊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服务意识。

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提供优质的门诊服务,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

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范文精简处理

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范文精简处理

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1. 服务态度在门诊部工作的医护人员应具备友善、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对患者进行合理的解释、引导,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注和陪护,并能向患者提供专业、高效的医疗服务。

2. 环境设施门诊部的环境设施应保持整洁、干净,无异味,并配备齐全的医疗设备和工具,以提供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设备设施应定期维护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排队管理为了避免患者长时间等待,门诊部应设立科学的排队管理制度。

通过合理的分诊、预约挂号、叫号系统等,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诊效率。

4. 医疗流程门诊部的医疗流程应合理、规范,确保患者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就诊,避免漏诊、误诊等情况的发生。

医护人员应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工作,确保治疗和诊断的准确性。

5. 医疗质量评估门诊部应建立医疗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医疗服务进行评估和监控。

通过对医疗结果、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的测量,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服务质量。

6. 患者教育门诊部应注重患者教育工作,向患者提供正确的医疗知识和健康指导,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治疗方式和生活调整等方面的信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7. 医患沟通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需求,耐心倾听患者的病情描述和疑问,并向患者清晰地解释诊断、治疗方案等内容,促进医患之间的良好关系。

8. 应急管理门诊部应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培训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门诊部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患者在急救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9. 投诉处理门诊部应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响应和处理患者投诉,并向患者提供满意的答复和解决方案。

通过投诉处理的及时反馈,改进服务不足,提升门诊部的服务质量。

10. 专业发展门诊部医护人员应进行定期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跟上医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以上是门诊服务质量控制的标准,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可以提高门诊部的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

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

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

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引言概述: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是医疗机构为提供优质的门诊服务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门诊服务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体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的四个部分,包括医生服务、护士服务、设施设备和医疗流程。

一、医生服务1.1 医生沟通能力:医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倾听患者的需求和关注,并清晰地解释诊断、治疗方案和医疗风险。

1.2 医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医生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准确诊断和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3 医生时间管理:医生应合理安排门诊时间,避免患者长时间等待,提高门诊效率。

同时,医生应按时就诊,避免延误患者的诊疗进程。

二、护士服务2.1 护士专业素养:护士应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安全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2.2 护士沟通技巧:护士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并能够向患者提供清晰的护理指导。

2.3 护士团队合作:护士应积极与医生和其他护士进行团队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协同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三、设施设备3.1 诊室环境:门诊诊室应保持整洁、安静和舒适,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诊环境。

3.2 医疗设备:医疗机构应配备先进、可靠的医疗设备,以确保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3 信息管理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的医疗记录和数据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四、医疗流程4.1 预约挂号:医疗机构应提供方便快捷的预约挂号服务,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和排队时间。

4.2 就诊流程:医疗机构应优化就诊流程,减少患者在门诊的等待时间,提高就诊效率。

4.3 医疗质量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门诊服务质量进行评估,收集患者的反馈意见,并采取改进措施,不断提高门诊服务质量。

结论: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是医疗机构提供优质门诊服务的基础。

门诊质量控制

门诊质量控制

门诊质量控制门诊质量控制一直被视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门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门诊质量控制措施。

一、门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门诊是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第一站,而良好的门诊质量控制可以提供以下几方面的好处:1. 提升患者满意度:门诊质量控制可以保证医疗服务的准时性和高效性,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增加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

2. 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通过门诊质量控制,可以加强对医疗过程中的风险和隐患的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从而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3.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门诊质量控制可以有效优化门诊工作流程,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4. 促进医疗团队协作:门诊质量控制需要医疗团队的协作配合,通过制定规范和流程,促使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配合,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二、常见的门诊质量控制措施为了确保门诊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规范和流程:医疗机构应制定门诊的规范和流程,明确医护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医疗服务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2. 定期开展培训:医疗机构可以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新技术的应用、患者权益保护等方面。

3. 加强沟通与协作:医疗机构应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团队协作机制,提高临床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4. 设立质量评估和监测机制:医疗机构可以设立质量评估和监测机制,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事故报告等方式检测门诊服务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5. 提供优质的医疗设施和设备:医疗机构应提供先进、安全的医疗设施和设备,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6. 引入信息化技术:医疗机构可以引入信息化技术,实现电子病历、远程会诊等功能,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同时,减少人为错误。

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

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

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引言概述: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是医疗机构提供门诊服务时所需遵循的一系列准则和标准。

它旨在确保患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获得高质量、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阐述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包括医疗设施、医疗设备、医疗人员、服务流程、患者权益保障和医疗质量评估。

正文内容:1. 医疗设施1.1 设施环境:门诊部门应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1.2 设施设备:门诊部门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2. 医疗设备2.1 设备质量:门诊部门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设备,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2 设备维护:门诊部门应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检修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医疗人员3.1 人员素质:门诊部门应拥有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务人员,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2 岗位责任:门诊部门应明确医务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每个岗位的职责清晰明确。

3.3 培训与考核:门诊部门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4. 服务流程4.1 预约挂号:门诊部门应建立科学、高效的预约挂号系统,提高就诊效率。

4.2 等候时间:门诊部门应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时间,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

4.3 就诊流程:门诊部门应建立规范的就诊流程,确保患者的就诊顺利进行。

5. 患者权益保障5.1 信息沟通:门诊部门应提供及时、准确的医疗信息,保障患者的知情权。

5.2 隐私保护:门诊部门应建立患者隐私保护制度,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

5.3 投诉处理:门诊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和意见。

6. 医疗质量评估6.1 临床质量:门诊部门应建立临床质量评估制度,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6.2 满意度调查:门诊部门应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门诊服务的评价,及时改进不足之处。

6.3 不良事件报告:门诊部门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确保患者权益。

门诊质量控制工作内容

门诊质量控制工作内容

门诊质量控制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医疗服务的方方面面,包括医生的诊疗水平、医疗设备的运行状况、医疗流程的规范性等等。

本文将介绍门诊质量控制工作的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领域。

一、医生的诊疗水平医生是门诊质量控制的核心,其诊疗水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因此,医院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对医生的诊疗水平进行控制:1. 建立医生定期评估制度:通过定期对医生进行评估,了解其临床能力、专业知识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2. 开展医生继续教育:医学知识不断更新,医生需要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班等形式进行学习和交流,保持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临床技能。

3. 设立医疗团队:建立多学科协作的医疗团队,通过医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提高整体的诊疗水平。

4. 定期举行病例讨论会:通过对医疗中的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分享经验和教训,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思维方式。

二、医疗设备的运行状况良好的医疗设备是门诊质量控制的基础,它们能够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因此,医院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对医疗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控制:1.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医院应该建立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修、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建立设备使用规范:医院应该制定设备使用规范,明确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

3. 进行设备质量检测:医院应该定期进行设备质量检测,包括对设备的精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测试,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跟踪设备的更新换代:医疗设备技术不断进步,医院应该及时跟踪新设备的推出和更新换代,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升级。

三、医疗流程的规范性规范的医疗流程可以确保患者得到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医院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对医疗流程的规范性进行控制:1. 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医院应该制定详细的标准操作规程,明确医疗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和要求,确保医疗过程的规范化。

门诊质量控制

门诊质量控制

门诊质量控制门诊质量控制是医疗机构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满意度。

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规范的流程,可以提高门诊服务的质量,减少医疗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

本文将探讨门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有效的门诊质量控制。

一、门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门诊质量控制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都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门诊质量控制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优质的门诊服务和良好的医疗质量将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并获得他们的信任和好评,有助于医疗机构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其次,门诊质量控制可以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通过规范的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减少误诊、漏诊等医疗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

最后,门诊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良好的门诊服务和医疗质量将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就医体验,增强他们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感,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二、门诊质量控制的实施1.建立完善的门诊质量控制体系要实施有效的门诊质量控制,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门诊质量控制体系。

这包括制定质量控制政策和目标、明确各项质控指标、制定流程和规范等。

管理者要明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门诊质量控制工作。

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医务人员是门诊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到门诊服务质量。

因此,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至关重要。

管理者要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意识,确保他们掌握最新的医疗知识和技术。

3.优化医疗流程和服务环境优化医疗流程和服务环境是提高门诊质量的重要环节。

医疗流程应该科学合理,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和安全。

服务环境要保持整洁、舒适,提供良好的就诊体验,包括便捷的预约和叫号系统、友好的医护人员服务等。

4.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医疗信息化建设是现代门诊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引入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医疗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方便医务人员的工作和患者的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部门诊部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

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2.门诊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3.有分诊、导诊服务,落实首诊负责制和科间会诊制度。

4.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障门诊诊疗质量。

5.规范门诊医疗文书,有书写质量监控措施。

6.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7.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要,方便患者就医。

8.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 1.普通门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60%。

2.合格病历率≥90%。

3.处方合格率≥95%。

4.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 分钟。

门诊质量考核标准(三)门诊质量考核标准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门诊布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2.是否有分诊、导诊服务; 3.是否落实首诊负责制 4.是否落实科间会诊制度。

5.是否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 6.是否按规定设置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7.是否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8.门诊诊断与住院诊断符合率是否低于95%。

9.是否违反门诊会诊或收入院制度。

10.是否按规范门诊书写医疗文书;11.是否有书写质量监控措施。

12.是否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

一处布局不合理扣 2 分;无分诊、导诊服务每项扣 2 分;违反首诊负责制一次扣30 分;科间会诊执行不到位一次扣10 分;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合理扣 2 分;未按规定设置专科、专家门诊扣 5 分;职责不到位扣10 分;每低于一1%扣 5 分;违反门诊会诊或收入院制度每次扣10 分;门诊医疗文书书写一处不规范扣 2 分;无质量控制措施扣 5 分;无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扣 5 分;评分方法13.是否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要,方便患者门诊诊疗服务形式不能满足患者需要扣 2 分;就医。

14.是否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是否按制度进分诊。

是否按无制度扣 5 分;未分诊扣10 分;传染病漏报 1 例扣20 分,不明原因规定进行报告肺炎病例 1 例未报告扣30 分。

上述病例报告不及时或卡片填写不规范每例扣 5 分。

相关评价指标 1.普通门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 达不到要求扣 2 分;60%。

2.合格病历率≥90%。

每下降1%扣 5 分;3.处方合格率≥95%。

4.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 分钟。

其他评价指标其他评价指标每下降1%扣 5 分;超过等候时间扣 2 分;医疗服务安全 1.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科室医疗服务安全教育,提高医疗服务安全意识。

少开展一次扣10 分; 2.及时报告、妥善处理医疗过失行为和医患纠纷。

未及时报告和处理扣20 分; 3.认真完成政府指令性及卫生支农任务,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社会公益性活未完成政府指令性及卫生支农任务扣20 分;动。

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1.医院的科室质量管理专业性强、技术复杂,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

科主任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室的质量水平。

除同行专家评审,作为一般业务行政职能部门是没有能力直接控制质量形成的全过程。

环节质量控制、终末质量控制、评价是科主任及科室质量管理小科室所发生的质控扣分,质控小组成员承担50%。

组的职责及经常性工作。

2.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组织本科室各级人员落实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年终质控扣分,末五名扣除该科科主任院长基金的35% 度,并结合本科室的质量教育、检查等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收集汇总本科质量管理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并定期向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质控科汇报质量管理工作。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1.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科室所发生的院感扣分,院感小组成员承担50%。

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年终院感扣分,末五名扣除该科科主任院长基金的15% 4.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5.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6.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7.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8.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9.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10.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11.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12.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核心制度及其他重要制度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评分方法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 1.是否推诿病人 2.危重病人是否派专人护送 3.执行是否到位4.是否书写门诊病历(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1.是否及时查房 2.查房是否规范推诿病人扣30 分;危重病人未派专人护送扣30 分;执行不到位,每次扣30 分;未书写门诊病历扣10 分;未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分别扣住院医师、主治医师 5 分,副主任医师以上扣10 分;查房不规范扣3 分3.疑难、危重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有科主任(外出时为科副主任或无科主任(外出时为科副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师)查房记录扣10 分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师)查房记录(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是否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2.是否及时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3.疑难病例讨论内容是否规范4.讨论记录本记录的内容与病历是否一致(四)会诊制度未进行疑难病例讨论扣20 分未及时进行疑难病例讨论扣10 分疑难病例讨论内容不规范每项扣 5 分讨论记录本记录的内容与病历不一致扣 5 分1.是否私自外出会诊2.是否按规定带回会诊邀请单和会诊费3.院内会诊是否按规定时限到位4.记录内容是否规范5.邀请外院专家会诊是否覆行相关手续(五)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抢救是否规范2.危重病人抢救登记本是否有漏登或有登记病历中未记录 3.病危通知书是否上交临管部 4.病危通知书内容不规范或未书写(六)手术分级制度内容略。

(七)术前讨论制度 1.术前是否进行讨论 2.术前讨论内容是否规范(八)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是否进行死亡病例讨论 2.是否按规定时间讨论 3.讨论内容是否规范(九)分级护理制度 1.是否按要求分级 2.分级与病情是否相符(十)查对制度执行是否到位(十一)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十一)1.病历甲级率≥90% 3.病程记录是否及时书写与整改 4.出院小结与病程记录内容是否规范发现私自外出会诊扣50 分未按规定带回会诊邀请单和会诊费扣 5 分院内会诊未按规定时限到位扣 5 分记录内容不规范扣 3 分邀请外院专家会诊未覆行相关手续扣10 分抢救不规范扣10 分,造成后果另行处理危重病人抢救登记本漏登或有登记病历中未记录,每项扣 3 分病危通知书未上交临管部每例扣3 分病危通知书内容不规范扣2 分,一次未书写扣10 分每项不符合要求扣10 分术前未进行讨论扣20 分内容不规范扣5 分未讨论扣20 分每延迟1 天扣5 分内容不规范每处扣3 分未按要求分级扣 5 分分级与病情不符扣 3 分执行不到位每次扣 5 分,造成后果的按相关条例另作处理。

每发现一份乙级病历扣20 分,每发现一份丙级病历扣50 分。

病程记录未及时书写与整改,每次扣 5 分;出院小结与病程记录内容每处不规范扣 1 分。

2.是否及时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手术记录、抢救记录每发现一例不及时扣10 分,记录不规范每处扣 3 分5.病历中是否有粘、贴、涂改情况6.是否及时完成常规检查和必做检查的(拒检应有患方签字)8.各种检查申请单合格率100%。

9.出院病历及时归档率100%。

10.是否知晓病历复印程序病历中发现粘、贴、涂改,属重大缺陷,按乙级病历处罚。

未及时完成常规检查和必做检查的(拒检应有患方签字),每次扣5 分。

每发现一份不合格扣 3 分。

每推迟一天扣10 分(每周二前归档,上周五出院以前病历)。

病历复印程序(含客观病历)知晓知识考核:不知晓每人扣 2 分。

7.门诊病历、门诊日誌合格率100%,门诊处方合格率≥95%。

每发现一份不合格扣5 分。

11.拒绝、放弃抢救、检查、治疗或病重以上自动要求出、转院拒绝、放弃抢救、检查、治疗或病重以上自动要求出、转院等,缺患者(近等,是否有患者(近亲属)意见及签名亲属)意见及签名,发现一次扣10 分。

(十二)交接班制度十二)是否执行到位,是否执行双签字(十三)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十三)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见临床用血项---一次不到位扣 5 分;未执行双签字扣 2 分其他重要制度(一)随诊制度 1.是否执行到位 2.是否有虚假行为(二)知情同意制度 1.实施手术、麻醉、输血及血制品、有创操作、危重病情告知等实施手术、麻醉、输血及血制品、有创操作、危重病情告知等每发现一次未是否签署知情同意书签署知情同意书扣10 分 2.实行CT、MRI、介入及内窥镜等高额项目检查,使用高值医用未履行告知手续每次扣 3 分耗材以及自费或高价药(最小包装>100 元),是否履行告知手续 3.知情同意手续是否规范及完整知情同意手续不规范、不完整每处扣 2 分。

执行不到位扣10 分;有虚假行为扣20 分。

三、临床合理用药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评分方法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每次扣20 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每少于一次培训扣10 分。

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每年至少进行 2 次医护人员合理用药培训。

健全临床用药的监督、指导、评价制度,开展药物安全性监测、药物不良每一环节不到位扣 5 分;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和报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协助做好细菌耐药监测。

提供合理用药咨询服务,积极推广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