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4课《摩擦力的秘密》优秀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4 摩擦力的秘密--苏教版

科学四年下册《摩擦力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2)能够做研究减小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3)能够从实验中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2、科学知识:1)知道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
2)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也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也与物体摩擦的方式有关,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3)知道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2)意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教学难点对摩擦力与拉力相等的认识,以及实验过程中变量的理解与控制。
四、教学准备课件、测力计(圆筒和平板测力计)、木块小车6个、砝码12个、镊子、砂纸6张、2本新科学书。
五、教学过程(一)魔法探秘激发兴趣寻找体验摩擦力1、谈话:老师今天给两本书施了魔法,让这两本书怎么分也分不开(出示两本每一页都相互交叉的新科学书),哪两位大力士来挑战一下把他们分开?2、学生挑战实验。
(分不开)3、那谁能解开这个魔法秘密吗?4、汇报。
(可能是摩擦力,不知道……)摩擦力有这么神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摩擦力的秘密(板书),来揭开摩擦力更多神秘的面纱。
(二)感受摩擦力存在实验探究摩擦力1、提问:回忆一下,你觉得生活中哪儿有摩擦力?说的具体些。
2、谈话并示范:看来大家早就发现了一些摩擦力的存在,那么现在就跟着老师一起来体验一下摩擦力吧。
我们一起伸出右手,像老师这样在空中将右手向前移动123,然后再放到桌上紧贴桌面向前移动123,两次移动,你手掌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3、学生汇报(放到桌子上时有种力阻碍手向前,第一次容易第二次不容易……)4、这种现象叫摩擦现象,而阻碍手掌向前移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5、手在空中运动,但不接触桌子,手和桌子之间有摩擦力吗?这说明摩擦力产生时两个物体必须接触(板书)。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4 摩擦力的秘密》 苏教版

摩擦力的秘密教学设计三维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摩擦力,感受摩擦力,从而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能够设计减小摩擦力或阻力的实验,并能收集、整理数据进而得出结论进行交流研究结果。
●知道生活中的摩擦现象的正负效应,能够辨证的看待摩擦力。
科学知识:●知道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知道减小摩擦力或阻力的方法。
●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意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摩擦力,感受摩擦力,从而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难点知道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教学材料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弹簧秤、带钩重物、秒表、砂纸、圆杆铅笔、食用油、水、大瓶洗涤剂、橡皮泥、铁丝、两张同样大小的纸张等。
一、导入新课1、比力气游戏:将两本书所有页交叉、一力气小的学生捏住书的交叉部分,两名力气大的学生用力向两边拉。
2、学生活动。
3、为什么这个力气小的同学,只用两支手指就能捏住书本,不被拉开呢?二、体验、认识摩擦力(引导性探究教学)体验活动1、学生挥手及手摸桌面左右移动。
提问:你感觉到了什么?2、脸贴在手上,固定手的位置,上下移动脸,你又感觉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学生回答(有阻碍,阻碍了脸的移动,有接触)提问:刚才挥手有阻碍,有接触吗?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回答。
三、了解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自主性探究教学)1、提问:生活中哪些现象是与摩擦有关的?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怎么样?学生回答。
2、出示课件,摩擦力正负效应。
学生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功”、有“过”。
3、提问:看了这些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么办?学生讨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提问:那么你想改变哪种介质间的摩擦呢?学生自主选择想研究的对象。
苏教版小学《摩擦力的秘密》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摩擦力的秘密》优秀说课稿苏教版小学《摩擦力的秘密》优秀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我今天说课的教材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摩擦力的秘密。
本课是在前三节课的基础上,专门介绍一种特别又普遍存在的力——摩擦力。
我打算用二个课时来安排本节课的教学。
现在请让我用说课的方式说一个教学片段:(一)游戏导入,感受摩擦力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请2位同学上来玩个游戏,比赛用筷子夹玻璃珠,看看一分钟内谁夹的多。
谁来?好,小红和小明上来。
现在小红这边是A组、小明这边是B组,准备,开始。
时间到,现在老师请个同学来跟老师一起数数看哪队夹到的珠子更多呢?来,小军上来跟老师一起数。
小军告诉同学们比赛结果,谁夹的多?小红的比小明的多好多。
哈哈,老师听到下面有男生不服气了,说要他们2个人交换再比一次。
好,那就交换再比一次。
来,预备,开始……时间到,小军再帮老师数数,谁的多?小明多。
这回怎么又变成小明多了呢?哦!小华同学说:老师提供的筷子有问题,两边的筷子不一样。
有的同学观察的很仔细,发现两边用的筷子不一样,来,看看,A、B组的筷子毕竟有什么不同?嗯!小明同学说:A组的筷子套有橡胶,B组的没有。
A组的筷子老师是给套上了橡胶,而B组的筷子老师给涂上了一些洗洁精。
通过刚才的2次比赛,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比赛取胜的要害是什么?嗯!很多同学都说是套上橡胶的筷子恩,很好,橡胶是关键,那同学们知道橡胶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老师提示一下,橡胶提供了一种力来帮忙夹珠子。
同学们开动脑筋好好想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很好,小晶同学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她说:橡胶增大了筷子与珠子间的摩擦力。
同学们觉得对不对啊?有没有不同意见?都没有啊?可见大家都很智慧,小晶同学说的很对,橡胶就是起到了提供摩擦力的作用。
老师接着教你们做个实验:来大家把手拿起来,放在自己的大腿上,由前向后移动,同学们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啊?哦!小乐同学说:裤子被搓起来了;越用力移动越慢;感觉移动的过程中手变热了;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易……恩,老师听到了好多答案,大家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现象吗?嗯!很多同学都说是摩擦力的作用恩,现在大家对摩擦力有没有一个详细的印象了?(二)从生活中发现摩擦力,建立摩擦力的概念好,同学们大家还能不能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摩擦力?有没有同学能举例说明呢?也许很多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意识到有些现象就是摩擦力,那我们现在来看段录像资料,同学们一边看一边试着想想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好,录像看完了,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举手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很好,小辉同学来,试着回答一下。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摩擦力的秘密》优秀教案

4.摩擦力的秘密【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2.能够说出摩擦力的功与过。
3.能够设计减少运动物体摩擦力或阻力的验证实验。
4. 知道如何减少摩擦力。
【教学重点】研究如何减少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教学难点】分析摩擦力的“功”与“过”。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测力计、圆形木棒、厚纸板(一面光滑一面粗糙)、装砝码的盒子、橡皮泥、绳子(4条)、洗洁精、瓶子、秒表、实验记录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认识摩擦力1.“拔书”比赛。
(1)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那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拔书”比赛。
游戏的规则是:一个女同学捏住两本交叉在一起的书的折叠处,两个男同学把书往两边拔,十秒之内拔开书就是男生赢,拔不开就是女生赢。
(2)同学上台比赛。
(大家猜猜会是男生赢,还是女生赢呢?)(3)比赛结果真是出乎意料,请两位同学说“拔书”时的感受。
(4)对呀,就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帮助了女同学,你们认为这种力量是什么呢?学生猜测,认为是摩擦力。
(板书:摩擦力)大家真聪明,都知道是摩擦力啊!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呢?那接着我们就来认识摩擦力。
2. 认识摩擦力。
(1)现在跟老师一起用双手来制造摩擦。
①师示范,学生跟着做:双手放到空中运动,问学生:现在有摩擦现象吗?(没有)接着做:将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上面,不运动,问学生:现在有摩擦现象吗?(没有)那应该怎样做才有摩擦?(学生回答)②带领学生做一次摩擦,是呀,只有两个物体接触并运动后才会产生摩擦现象,产生摩擦需要有两个条件,(板书:接触、运动)我们在做摩擦的过程中有什么感觉?(有种力在阻碍前进)这种力的方向怎样呢?这时老师演示手向前运动,问:手向哪里运动呢?(向前)阻碍手运动的力向哪个方向?(向后)这种阻碍运动的力也是摩擦力。
大家翻到课本47页,找出什么是摩擦力?(学生回答)(2)出示摩擦力的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4 摩擦力的秘密-苏教版

《摩擦力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2.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的光滑粗糙有关,跟被拉物体的轻重有关。
3.意识到我们周围身边处处有摩擦力的存在。
[教学重点]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学难点]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谈话法[教学准备]1.课件2.各种实验器材:测力计、秒表、玻璃珠、筷子、小塑料杯、带钩的木块、玻璃、光滑度不同的木板、勾码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激趣:同学们,据说为了打击恐怖分子,我们国家新近研发了一种新式武器。
这种武器使用后,恐怖分子的飞机无法上天,车辆无法前行,就是恐怖分子要想向前走一步也会变得非常困难。
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新式武器?它又用到了那些科学原理?2.设疑:刚才那位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呢?答案就在本节课中,相信学完这一课,大家都会明白。
二、学习新课(一)小游戏:夹玻璃珠1.讲述:为了弄清上面的问题,我们就先来玩一次夹玻璃珠的游戏。
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上台,用筷子夹取玻璃珠放在小塑料杯内。
在30秒的时间内,看哪一组夹的玻璃珠多。
2.各组学生代表比赛。
3.统计比赛结果。
4.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夹的很多,有的同学夹的很少,大家分析一下原因在什么地方?(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1.师:刚才那位同学说的对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体验,请大家把手放在课面上运动向前推。
2.提问:请问你有什么感觉?3.讲述:对,就是感觉有一种力量在阻碍你的手运动。
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的秘密。
(板书课题)4.提问:我想问问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小体验,你认为摩擦力产生需要哪些条件?5.师:摩擦力产生必须有两个以上物体,两个物体要接触,两个物体要运动。
(板书产生:接触、运动)6.小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4摩擦力的秘密|苏教版

《摩擦力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第四单元第四课《摩擦力的秘密》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以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2、能够说出摩擦力的功与过,知道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3、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感兴趣,能够辨证地看待摩擦力。
教学重点:研究如何增大或减小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教学难点:分析摩擦力的“功”与“过”。
教学结构:本课内容分四部分展开:1、认识摩擦力。
2、判断摩擦力的“功”与“过”。
3、做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4、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摩擦力1、老师表演一个小魔术“筷子提米”。
2、“筷子提米”这其中的力,你认为这种力是什么力?3、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课题。
二、感知摩擦力1、跟老师一起来体验摩擦力。
2、提问:老师吹的时候,阻碍书页之间的那种力被分开了,就是说摩擦力怎样了?3、课件出示摩擦力的科学定义,学生齐读定义。
4、生活中,做哪些运动时也能感受到了摩擦力?学生举例5、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上会产生摩擦力,那么物体在水中或者空气中也会产生摩擦力吗?6、课件出示游泳和蒲公英的图片,介绍“阻力”。
随机补充课题,板书:摩擦力的秘密三、判断摩擦力的“功”与“过”。
1、摩擦力在生活中还有功劳呢!小组之间先交流一下再找学生谈一谈他的生活经验。
2、生活中摩擦力也有负面作用出示图片自行车继续出示图片游泳比赛四、做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课件出示图片:碳酸镁粉在单杠比赛之前,或者举重运动员上场之前总要把手伸进一个装满白色粉末的盆里,往手里擦上一些白粉,你知道它是做什么的吗?2、学生猜测。
3、教师讲解其原因。
4、小结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小结:物体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物体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补充板书:接触面的光滑程度)5、刚才我们凭感觉做出了自己的猜测,但在科学研究中仅仅凭感觉是不够的,还需要同学们通过亲自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苏教版科学四下《摩擦力的秘密》教案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4.摩擦力的秘密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和摩擦力。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减小运动物体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摩擦力。
3.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力的结果。
科学知识:1.认识摩擦产生的条件,知道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2.了解减少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3.知道摩擦现象在生活中的正负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2.能够辩证地看待摩擦力。
教学准备:1.砖块、人游泳活动,物体在空中运动的图片或录像。
2.弹簧秤、带钩的重物(或钩码)、圆杆铅笔、油。
3.橡皮泥若干、洗洁精或油、透明塑料瓶、秒表、鲸或海豚体形照片。
4.流线型火车的图片。
5.生活中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事例的图片或实物。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学生活动:用小拇指推砖块或把手平放在桌面向前推。
2.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什么是摩擦力?3.谈话:今天我们来认识“摩擦力的秘密”。
(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究活动一:认识摩擦现象及摩擦力1.讨论:摩擦力是从何处产生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2.讲解:摩擦力。
3.提问: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力?物体在水中或空气中运动是否产生摩擦力?4.出示图片或放录像讲解。
活动二:认识摩擦力的正负效应。
1.谈话:冬季,我们必须及时清理街道上的积雪,而当滑冰时,我们会专门冻一个冰场。
由此,你想到什么?2.讨论:你认为哪些是摩擦力的“功”?哪些是摩擦力的“过”?出示图片,让学生辨析。
活动三:研究减小固体间摩擦力的办法。
1.谈话:当物体运动时,怎样减小两个物体间的摩擦力呢?利用桌上所给的材料,自己想想办法。
2.提问:在实验中应注意什么?强调注意事项。
3.学生活动,要求尽可能多的想出办法。
4.汇报。
5.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活动四:研究减小物体在水中受到阻力的办法。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4.4《摩擦力的秘密》说课稿4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4.4《摩擦力的秘密》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4.4《摩擦力的秘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探究摩擦力的产生、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摩擦力的认识较为模糊,不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探究摩擦力的秘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产生,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能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摩擦力的产生,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难点:摩擦力的测量,以及如何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摩擦力现象,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摩擦力的产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感受摩擦力的产生,引导学生总结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3.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分析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摩擦力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6.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1.摩擦力的产生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3.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准确描述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4课
《摩擦力的秘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四课。
本课在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需要前面力学知识的铺垫,尤其是《力在哪里》中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和测量力的大小知识和技能,又为下一课《降落伞》的学习,提供了知识支撑。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摩擦现象和摩擦力,重点在于体验摩擦力。
第二部分,区分摩擦力的功与过。
第三部分是动手活动,通过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动手操作探究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第四部分是实践应用活动,针对不同的情况,设计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提高学生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对实验感兴趣。
经过一年的学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并且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
三、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摩擦力现象及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
2、在实验操作中体会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3、判断生活中摩擦力的“功”与“过”。
4、乐于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享受实验成功的喜悦。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难点:研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以及分析摩擦力的“功”与“过”。
五、教学准备
准备器材:小车、弹簧测力计、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的木板(毛巾)、轮子、装满洗洁精的标本瓶、橡皮泥、绳子、秒表、实验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老师带大家玩个小游戏,每组俩人滑冰游戏,一个人在前面跑,另一个人蹲在地上抱住第一个人向前滑行,哪一组先到终点就是大力士。
2、提问:再向前划的时候有啥感受?后面同学脚掌有啥感觉?你认为这
种力量是什么力?(师板书:摩擦力的秘密)
【意图解析】两个学生像滑冰一样在地上拖行,感受到地面与脚掌的摩擦;课堂一开始的游戏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使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
(二)探究新知,认识摩擦力
1.跟老师一起来接着做游戏,伸出你的双手,紧贴在一起,右手用力往上推,你会感到什么?把两手分开一些再做相对运动,还有刚才的感觉吗?伸出你的左脚,在地板上往左推,你有什么感觉?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阻碍运动的力
(1)用橡皮擦擦掉纸上的错别字;(橡皮与纸面摩擦)
(2)生活中,你在做什么的时候也感受到摩擦力?教师出示小朋友坐在滑梯的斜坡上玩滑坡的图片。
说说你们在推箱子的时候的感觉(这些摩擦现象它们都有哪些相同点?)
2、揭示概念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的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出示游泳和蒲公英的图片,讲述: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阻力
【意图解析】这里是一个循序渐进认识过程。
通过用双手接触和分开来体验,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到,只有两个物体互相接触才能产生摩擦力。
两个物体如果没有接触面,就不会有摩擦力。
“接触面”、“阻碍运动的力”是摩擦力概念中两个较为重要的地方,通过学生手和脚的体会,充分让学生理解摩擦力
的概念。
(三)合作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摩擦力的秘密)
(1)小组活动一:探究怎样减小摩擦力
材料:小车、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的木板(可在木板一面铺上毛巾)、加轮子的小车。
操作指南:把小车平放在粗糙的一面上,用测力计拉一拉,再在光滑的一面上拉一拉,再加上轮子拉一拉。
记下三次读数,比较三次摩擦力的大小。
(2)小组活动二:探究怎样增大摩擦力
材料:小车、钩码、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的木板(可在木板一面铺上毛巾)、加轮子的小车。
操作指南:在活动一的小车上加2个钩码,在粗糙的一面上,用测力计拉一拉,再在光滑的一面上拉一拉,再加上轮子拉一拉。
记下三次读数,比较三次摩擦力的大小。
再与活动一的比较。
(3)小组活动三:探究什么形状能减小液体的阻力
材料:装满洗洁精的标本瓶、三块同样大小的橡皮泥、三根绳子、秒表
操作指南:把绳子捏进橡皮泥里,把橡皮泥捏成正方体、球体、流线体。
把其中一块投入饮料瓶,用表记录下这块橡皮泥沉到底用多少秒,取出来后先把绳子上的洗洁精挤回瓶中。
再进行下一个。
通过比较下落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它们受到液体阻力的大小。
【意图解析】三个实验虽然不同,但都以不同的方面验证了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使摩擦力更小,以及流线体在
液体中的阻力最小。
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地动手,在记录单上打上了操作指南,同时也是为了节约时间,也可以分小组进行。
(四)实践应用
1、我们通过实验已经知道了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日常生活中,哪些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
依次出示图片:
给链条上润滑油、脱手镯、给汽车上防滑链等
2、判断摩擦力的“功”与“过”。
(1)、摩擦力的功劳可大了。
如果没有了摩擦力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出示图片:汽车在拐弯、拇指指纹、垫上毛巾拧瓶盖、砂纸等
(2)、出示图片:划龙舟比赛,很多人一起划船,为了对抗水的阻力大家必须一起用力,且用力方向节奏一致。
这时人们总是希望水的阻力小一点.
【意图解析】讨论、交流自己的意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惟有交流,才能让学生表达更清楚,推理更严密。
在交流中学习提升科学知识的运用。
(五)、总结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生活中,希望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办法。
让摩擦力扬长避短,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意图解析】总结生活中应该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七、板书设计
摩擦力的秘密(课题)
(产生条件)接触、运动。
(本质):阻碍运动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