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会议与全球气候问题

合集下载

聚焦哥本哈根,关注全球气候变暖(整理精校版)

聚焦哥本哈根,关注全球气候变暖(整理精校版)

聚焦哥本哈根,关注全球气候变暖素材汇编1211 2044广州12月1道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冰川下沉睡了数千万年的石油、矿产将会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而远隔数万公里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个巨型炸弹,随时都会将他们轰入海底永远再难见蓝天。

11月中旬,本报记者途经新西兰奥克兰、斐济南蒂,再中转斐济苏瓦——这是唯一与图瓦卢通航的城市。

在苏瓦经过5天的漫长等待后,终于乘坐30人的小型螺旋桨飞机于11月17日抵达地球上首个即将沉入海底的国家——图瓦卢,成为中国内地首个踏上这片国土的记者。

开篇语:人类面临抉择:要富裕还是生存?断裂的高速公路,火山的爆发,濒临死亡的北极熊,被淹没的地球……这不只是出现在电影《2015》中的场景,气候变化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由全球变暖造成的自然灾害和温室效应,使太平洋地区已经有数十个岛国面临消失的厄运,而今后数年内环境问题还可能导致某些地区人口大迁移、能源短缺以及经济和政治动荡。

将于7日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从来没像今天这样引起全球的关注——60亿人都在翘首以待。

如果达不成预期的目标,后果将不堪设想:已经受淹的图瓦卢因海水上涨将彻底沉入大海、马尔代夫不得不花费巨资国外买地整体搬迁,纽约、东京都将不得不花费数百亿巨资建拦海大坝……为立体报道这次大会,我们派出的采访团已经奔赴哥本哈根,将及时跟踪报道扣人心弦的大会进展。

与此同时,我们另外派出多路记者,同时奔赴地球上受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地方。

现在是人类面临抉择的时候了,要富裕还是要生存?走在路上“左边是海,右边还是海”当小型螺旋桨飞机尚在1500米高空盘旋时,一弯月牙儿就呈现在一望无际的南太平洋上。

随着飞机不断下降,月牙儿逐渐变成了一抹平地,狭窄的、长长的土地就像是放进大海中的一根“钢丝绳”。

沿着“钢丝绳”,飞机缓缓降落在首都富纳富提机场的跑道上,这是图瓦卢唯一的一个小型机场。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8分)材料一: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下图左)。

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下图右)。

材料二: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前夕,中美两国分别宣布了各自的二氧化碳减排策略。

新华网北京11月26日:中国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新华网华盛顿11月25日:美国白宫25日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1)材料一显示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正在消失,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4分)(2)根据材料二,比较中美在减排上的不同观点。

(2分)(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2分)【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1分)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每个要点1分,答对3个要点就可得3分)(2)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减排;(1分)美国:总量减排;(1分)(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2分)【解析】(1)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正在消失,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要求采取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

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等措施。

(2)根据材料二资料可知,中国的观点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减排。

而美国的观点是总量减排。

(3)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大气保温作用增强,或温室效应增强,气温上升。

【考点】全球变暖问题及治理措施,温室效应的大气受热过程。

2.专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低碳经济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未来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

2009年在丹麦首都歌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谈谈看法

2009年在丹麦首都歌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谈谈看法

2009年在丹麦首都歌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谈谈看法2009年12月7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经过艰难的马拉松式的谈判,这场被称为是“气候政治”的博弈终于在2009年12月18日结束。

关注这次大会上各国的表现,不难看出,在世界气候问题的解决上,我们还很不团结。

下面就这次大会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

一、守护共同的家园,不能再等了!众所周知,世界气候大会旨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应对全球变暖。

尽,管学术界还有少数人不承认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几乎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人类没有任何理由肆意地向大自然索取,也不应该愚蠢地认为“我们的地球还很好”。

电影《阿凡达》《2012》就表达了两位大导演关于自然与环境的忧虑。

《阿凡达》用很美丽的画面和故事,揭示了人类的贪梦与高傲,也指望能唤起更多人,对大自然的爱。

而电影《2012》用更加直接的画面预言了人类的某种未来,如果人类还是这样任性的话!图瓦卢、马尔代夫这些美丽的国家已经遭遇和正在遭遇的一切,难道还不足以让世界清醒!二、气候大会成了谈判大会为什么美国、日本面对气候问题总是掩耳盗铃,抱消极态度呢?归根结底两个字:利益。

这次大会各国争论的焦点就在于“谁该为环境问题买单”。

日本担心减排目标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

日本民主党政府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态度较为积极,鸠山由纪夫出任首相后不久便提出了“减排25%”的目标。

但此举在日本国内引发争论,经济界对“减排25%”抵触情绪严重,这一目标能否细化落实仍有待观察。

而美国作为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不仅推卸责任,还要对转让先进能源技术设置障碍。

不仅如此,还想利用环保这张牌,利用其在技术上的优势,对不符合发达国家节能和减排方面标准的国家的出境商品,征收所谓的“边境碳关税”。

很明显这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搞贸易保护主义,对于目前在技术、资金上都有限的发展中国家是很不公平的。

美国真的是很不厚道。

而像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就很识时务,早就知道环保节能是大势所趋,在大会上表现到相当积极。

奥巴马政府的气候变化政策与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奥巴马政府的气候变化政策与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3李海东,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北京100037)。

奥巴马政府的气候变化政策与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李海东摘 要 从复兴经济、保证安全、维护世界领导地位出发,奥巴马政府对气候变化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为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做了相当长时间的准备和协调工作。

由于在制订气候变化协议立场及减排指标方面,美国与欧盟及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差距较大,哥本哈根会议的成果十分有限。

鉴于气候变化在全球政治中的地位迅速攀升,在未来数年中,美国及世界各国就气候变化议题的谈判仍将继续。

关键词 气候变化政策奥巴马政府经济复苏国家安全哥本哈根会议2009年12月7日至19日,在哥本哈根举行了有190多个国家代表及119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Confer 2ence of the Parties t o the U.N.Fra me work Conventi on on Cli m ate Change ),极大促进了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普遍关注。

一向惯于在世界事务中充当领导角色的美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表现格外值得研究。

美国现政府对哥本哈根会议重视有加,奥巴马政府此前做了大约一年的准备工作,奥巴马与六位内阁成员也积极与会。

为什么奥巴马政府对哥本哈根会议如此积极主动,奥巴马政府的气候变化政策和哥本哈根会议的关联何在?本文认为,出于美国自身利益的考虑,奥巴马政府一直重视气候变化问题。

由于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奥巴马政府展开了有关气候变化的积极外交活动。

但由于种种限制性因素的存在,哥本哈根会议没有按照美国政府的预期展开。

奥巴马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外交政策走向仍需密切观察。

一、奥巴马政府关注气候变化议题的主要原因奥巴马上台以来,改变了布什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长期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做法,为发展清洁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其所做的具体工作已超过美国以往历任总统。

这尤其体现在美国国会在奥巴马政府的推动下,正通过立法的方式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哥本哈根会议

哥本哈根会议

哥本哈根协议》是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迈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这个协议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了“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坚持并维护了《公约》和《议定书》“双轨制”的谈判进程。

其次,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最大范围地将各国纳入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行动,在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第三,在发达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第四,在减缓行动的测量、报告和核实方面,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第五,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科学观点,提出了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工业革命以前2℃的长期行动目标。

12月19日下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落下帷幕。

全世界119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组织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的规模及各方面对会议的关注足以体现出国际社会对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强烈政治意愿,并向世界传递了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希望和信心。

经过各方的艰苦磋商,大会分别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及《京都议定书》(下称《议定书》)缔约方大会决定的形式通过了有关的成果文件,决定延续“巴厘路线图”的谈判进程,授权《公约》和《议定书》两个工作组继续进行谈判,并在2010年底完成工作。

会议发表的《哥本哈根协议》是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迈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我认为,这个协议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维护了《公约》和《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了“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坚持并维护了《公约》和《议定书》“双轨制”的谈判进程,反映了各方自“巴厘路线图”谈判进程启动以来取得的共识,包含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方的积极努力。

其次,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最大范围地将各国纳入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行动,在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哥本哈根峰会牵动全球 气候变暖呼唤“低碳生活”

哥本哈根峰会牵动全球 气候变暖呼唤“低碳生活”

哥本哈根峰会牵动全球气候变暖呼唤“低碳生活”二氧化碳是一种无毒的气体,对人体无显著危害作用,但它却能改变大气的热平衡。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不影响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但由于二氧化碳能吸收地球的红外辐射,会引起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增高。

近地面大气变暖会使地面蒸发增强,造成大气中的水汽增多,大气中的水汽增多又会使近地面大气对地球红外辐射的吸收进一步增强。

如此相互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改变了原有的大气热平衡,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

专家估计: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近地面气温将会增高0.5℃-2.0℃;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100%,近地面气温将会增高1.5℃-6.0℃。

如果这种估计正确,到21世纪中期以后,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造成的影响就不可被忽视了。

对地球变暖感应最敏感的是南北两极,那里的冰川和冰盖正在不停地融化。

英国南极考察站不久前发表的近30年气象数据研究报告表明,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是地球平均变暖速度的3倍。

2002年以来,南极冰川融化导致世界海洋水平面每年大约上升0.4毫米。

北极的情况更糟,格陵兰岛冰川流失的速度在最近5年中加快了一倍。

据估计,如果整个格陵兰冰盖融化,全球洋面将升高7米。

如果整个南极冰盖都融化,那将更可怕,届时全球洋面将升高65米。

一、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多重灾难科学家近年来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还不能全面预测全球变暖给地球带来的多种变化,但人类对全球变暖的负面影响已经有了很深入的认识。

一是水供需矛盾加剧。

全球变暖导致降水变化,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明显。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9年年初曾指出,如果地球平均气温上升4℃,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

二是天灾威胁加重。

热带风暴和飓风的次数和强度都可能增加。

三是岛国命运堪忧。

地球两极冰雪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众多岛屿将被淹没,一些岛国可能不复存在,岛上及沿海居民生活受到威胁。

四是夏天热浪频仍。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摘要] 2009年12月7日-18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贝拉中心〔Bella Center〕举行,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

会议的主要目的在于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会议在争吵声中最终只达成了一个无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但是《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一、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由于该次会议是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因此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1992年,联合国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下简称联合国环发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以下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截至目前为止,公约已拥有192个缔约方。

《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

此外,公约还为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就是公约缔约方基于这一基本框架,为妥善解决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举行的。

自1995年3月28日首次缔约方大会在柏林举行以来,缔约方每年都召开会议。

迄今为止,不包括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在内,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经召开了14次。

2009年12月7日-18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贝拉中心〔Bella Center〕举行,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

哥本哈根会议介绍

哥本哈根会议介绍

哥本哈根会议介绍哥本哈根会议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全球性气候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

该会议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COP15)和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第五次会议(COP5)。

本文将介绍哥本哈根会议背景、议程、成果和影响。

一、背景哥本哈根会议背景可以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说起。

UNFCCC于1992年签署,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框架,其目标是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速度。

Kyoto Protocol于1997年签署,旨在通过规定缔约方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来实现UNFCCC的目标。

组织哥本哈根会议的目的是达成一个新的全球气候协议,以取代京都议定书,以更具有雄心和全球性的减排目标来应对气候变化。

二、议程哥本哈根会议的议程主要包括:1. 就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达成全球一致并强制性的协议;2. 支付富裕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环保援助计划,以帮助这些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3.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知识转移,以帮助这些国家采取更加环保可持续的发展方案。

三、成果哥本哈根会议的最终结果比预期差强人意。

最终的协议,称为哥本哈根协议,提出了一个长期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前工业时代水平的50%以下。

此外,该协议明确了发达国家要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支付至少100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

然而,该协议缺少立即有效的减排承诺,也没有建立一个强制性的全球气候变化框架。

四、影响哥本哈根会议对全球气候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该会议加速了政府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和行动。

其次,它大大加强了民间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参与。

此外,哥本哈根协议成为各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议题上进行谈判的基础和范本。

综上,哥本哈根会议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推动了全球气候政策的发展。

虽然该会议的成果有限,但它的影响将继续带动更多的国家和人们积极参与保护地球的行动。

哥本哈根会议介绍

哥本哈根会议介绍

哥本哈根会议介绍哥本哈根会议是一次历史性的环境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

此次会议被认为是国际社会为应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所采取的重要行动之一。

会议的目标是通过制定全球性的减排目标和措施,以遏制全球气候变化的进程。

哥本哈根会议的背景是全球气候变化和急剧升温的严重威胁。

科学家们广泛认为,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地球正经历着无法逆转的气候变化,如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等。

为了避免这些灾难性影响,各国政府决定通过国际合作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哥本哈根会议的核心议题是确定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

会议的目标是制定一个全球性的减排协议,取代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

根据这个协议,各国将立即开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达到全球温室气体减排60-80%的目标,以遏制全球升温在2摄氏度以下。

然而,哥本哈根会议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突破性成果。

会议期间,各国在减排目标、技术转移、资金援助等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发达国家主要关注减排责任和成本问题,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关注经济发展和贫困问题。

这些分歧导致了会议的进展缓慢,最终未能达成一项全球性的减排协议。

尽管如此,哥本哈根会议仍然有一些重要的成果。

会议期间,许多国家宣布了减排目标和计划。

其中,美国和中国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它们都宣布了减排目标。

另外,各国政府还达成了一些非法约束性的协议,如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援助给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此外,哥本哈根会议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民间活动和意识形态变革。

数万名来自各地的示威者齐聚哥本哈根,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

与此同时,媒体、学者和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也大幅提高,这促使各国政府在未来会议上更加重视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未能达成全球性的减排协议,但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期间取得的一些成果为全球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工作奠定了基础。

哥本哈根协议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起点

哥本哈根协议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起点

哥本哈根协议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起点哥本哈根协议: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起点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地球温度持续上升,带来了许多严重的环境和经济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全球性的威胁,联合国于2009年举行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并达成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协议,即哥本哈根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国际合作来减缓气候变化的进程,并适应已经发生的变化。

协议的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温度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协议鼓励各国制定和实施国家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并提供财政和技术支持给发展中国家。

协议的核心是确立了新的减排目标。

发达国家承诺在2020年前将自身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1990年水平的25%-40%。

发展中国家则承诺采取适当的减排行动,但没有具体的减排量要求。

此外,协议还设立了绿色气候基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应对气候变化。

哥本哈根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新起点。

然而,协议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争议。

首先,一些发达国家对减排目标的具体落实步骤存在分歧,导致协议落实进展缓慢。

其次,协议缺乏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机制,无法确保各国履行自己的承诺。

此外,协议的财政支持不足,也限制了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协议的具体落实。

发达国家应当发挥先导作用,加大减排力度,并提供更多的财政和技术支持给发展中国家。

同时,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加强国内能力建设,制定更具体的减排计划,并加强监测和报告机制。

此外,哥本哈根协议的成功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参与。

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应当积极参与到气候变化行动中,共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采取适应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只有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我们才能真正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共同面临的挑战。

总而言之,哥本哈根协议是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新起点。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简介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简介

焦点问题
希拉里爵士的儿子彼得·希拉里曾两次登顶珠峰,他说:“气候变 化正在发生,这是事实。(登顶)大本营过去在5320米处,今年这个 高度已经降到5280米,这都是因为冰川从上而下在融化。大本营 的高度每年还在下降。”
也曾登顶珠峰的杰姆林·诺盖说,发生在珠穆朗玛峰的变化,正是 气候变化改变地球的先兆。
简介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 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 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 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 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 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 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 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 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 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彼得·希拉里说:“我曾亲眼看到冰川湖水冲破堤岸,造成灾难性 的后果,那场景就像一颗爆炸的原子弹,摧毁了一切。今天,不幸 的是,我们可能面临的洪水破坏力是过去根本不能相比的。”
中国开始积极应对世界气候问题
从全球来讲,共有192个国家参加了全球气候保护协 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 1997年签订了 《京都议定书》,承诺在2012年前共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并帮助脆弱地区应对变暖带来的灾害。而中国也已经从科 学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认识到了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并 且开始进行着积极的应对。我国于2005年通过了第一部 《可再生能源利用法》。在这个积极政策的引导下,截至 2008年底,我国风电发电量128亿度,比上年增加 126.79%。风力发电已经成为这场能源革命中的主要力量。 我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去年太阳能发电 量达到1.1GW,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27.5%。此外, 我国还提出了到2010 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 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到2010年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 达到20%、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 到16%等一系列目标。

哥本哈根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哥本哈根协议(Copenhagen Accord)是2009年12月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的一项国际政治协议。

这个协议是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一次重大升级,旨在加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努力,并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新的框架。

哥本哈根协议认识到全球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并强调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在协议中,各国同意将全球平均温度上升限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为实现这一目标,协议鼓励各国制定和执行具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

协议还设立了一个名为“快速启动资金”的机制,旨在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根据协议,发达国家承诺在2020年前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

此外,协议还要求发达国家到2020年前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适当的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

然而,哥本哈根协议在达成之初就受到了一些批评。

首先,协议没有得到所有国家的全面支持,只有一部分国家签署和承诺。

其次,协议的减排目标和资金承诺缺乏具体性和约束力。

这使得各国在协议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

尽管有这些问题,哥本哈根协议仍然被认为是国际气候谈判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推动了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进一步认识和行动。

协议的存在促使各国加强减排行动,加大对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转让。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不断增强。

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取代了哥本哈根协议。

巴黎协定更具约束力和具体性,要求各国制定和执行更具体和具有时间表的减排目标。

然而,哥本哈根协议仍然在国际气候政策的发展和实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的来说,哥本哈根协议是一个标志性的国际气候变化协议,旨在加强全球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并为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新的框架。

尽管协议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仍然在推动国际社会加大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和行动,在改变世界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1. 引言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也被称为第1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是于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

该会议是自1997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的首次会议,旨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并达成一个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协议。

2. 背景2.1 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全球气温的升高、海洋酸化、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科学家普遍认为,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特别是工业化和化石燃料的使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2.2 前一次的《京都议定书》1997年,《京都议定书》作为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设立了国际气候变化的法律框架。

然而,《京都议定书》存在一些问题,如排放限额不合理、参与国家范围有限等,因此需要通过新的协定来解决这些问题。

3. 会议议程3.1 会议目标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主要目标是寻求一项新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以取代《京都议定书》,以更公平、更全球的方式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3.2 关键议题会议讨论的关键议题包括:•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达成一致的减排目标,使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资金和技术支持:确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机制,以帮助他们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透明度和核查:建立透明、可核查的减排和适应行动的机制,以确保各国履行承诺。

•森林保护:制定有效的森林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政策,以减少森林砍伐和森林碳汇的流失。

4. 会议结果4.1 哥本哈根协议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达成了一项名为哥本哈根协议的协议。

但是,由于缺乏一致性和明确性,以及一些关键国家的不同意见,协议并未获得总体接受。

需要指出的是,哥本哈根协议没有取代《京都议定书》,而是作为一个政治承诺或意向表达存在,并没有具体的法律约束力。

4.2 主要成果虽然哥本哈根协议没有达成所有预期的成果,但仍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由各国自愿提出减排目标,并在协议中登记。

哥本哈根会议中国承诺

哥本哈根会议中国承诺

哥本哈根会议中国承诺【实用版】目录1.哥本哈根会议背景2.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的承诺3.中国的减排目标与行动4.国际社会的评价与展望正文【哥本哈根会议背景】哥本哈根会议,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 2009 年 12 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这次会议旨在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制定出一个全球性的减排协议,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

会议期间,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讨论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目标。

【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的承诺】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团表示,中国将在国内采取积极措施,努力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同时,中国承诺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

这一承诺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态度,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的减排目标与行动】为了实现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承诺,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节能减排。

其中包括:1.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

中国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水力等可再生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降低对煤炭的依赖。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节能政策,鼓励企业采用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3.加强碳汇建设。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森林碳汇、湿地碳汇等生态工程,增加碳汇能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4.推广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

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废弃物排放,推广低碳技术和产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际社会的评价与展望】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承诺以及在国内的减排行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认为,中国的减排努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重要动力,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然而,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各国还需加强合作,共同努力。

哥本哈根会议

哥本哈根会议

哥本哈根会议1. 简介哥本哈根会议是指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15。

此次会议的目标是为后续的气候变化谈判制定一项全球气候变化协议,该协议旨在应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

2. 背景随着工业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引发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联合国于1992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旨在稳定温室气体浓度,保护地球的气候系统。

哥本哈根会议是公约的第15次缔约方大会,也是2009年京都议定书有效期结束后的首次全球气候变化峰会。

会议以达成一个全球气候变化协议为目标,旨在取代京都议定书,并制定更加具有约束力的措施。

3. 关键议题哥本哈根会议的核心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与会各方将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进行磋商,并争取达成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全球减排目标。

这也是会议最核心、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3.2 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会议将讨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加强自身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3.3 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之一,因此,会议将讨论有关森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议题。

各国将就减少森林破坏、增加森林面积等问题进行协商。

4. 各方立场哥本哈根会议各方在关键议题上存在一定分歧:•发达国家更加关注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强调发展中国家应承担更多责任;•发展中国家则主张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以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森林保护方面,发展中国家希望得到发达国家的支持,但发达国家却更注重减排目标的达成。

5. 成果和影响尽管哥本哈根会议没有成功达成全球气候变化协议,但该会议仍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产生了积极影响:•联合国确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的科学依据,即全球平均温度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各方就适应性、减缓性和资金支持等问题达成共识,为后续谈判提供了基础。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全球合作框架思考——写在哥本哈根会议开幕之际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全球合作框架思考——写在哥本哈根会议开幕之际
洁能源 占总 能 源 消 耗 的 比例 提 高 到 2 ,化 石 能 0 源消费 量在 1 9 9 0年基 础 上 减少 2 ) 的 目标 扫 清 O 了最后 障碍 。
如果 世 界各 国不 做 出 自己应有 的贡献 ,最终 受 到伤
害 的将 是整 个人 类 。然而 各 国所处 的经济发 展 阶段 不 同 ,收入 差距 悬 殊 ,欠 发 达 国家 面临 的甚 至 是生
20 0 8年 1 2月 ,波 兰波兹 南 联 合 国气 候 大会 研 讨新 的气候 变化 国际公 约 。会议 决 定启 动 “ 应基 适
金” ,并 通过 了 2 0 0 9年工 作计 划 。 20 0 8年 1 2月 欧洲议 会通 过 的欧 盟能 源 气 候一
揽 子计 划 ,为 其 在 2 2 0 0年实 现 “ 三个 2 ” ( 0 温 室气体 排放 在 1 9 9 0年基 础 上减 少 2 ,可再 生 清 O
变化 问题 列 为全 球 第 一 大挑 战 。2 0 0 8年 7月 ,G8
峰会 表示 ,将 寻求与框 架公 约其 他签 约方共 同达成
[ 稿 日期 ] 2 0 —1 —1 收 09 1 0 [ 金项 目] 基 “ 8 ” 规 划世界 经济项 目;教 育部低 碳攻 关项 目 95 宋 晓恒 ( 9 7 ) 1 7 一 ,男 ,吉林长 春人 , 中国人 民大学经 济学 院博 士研 究生 ,长 春税务 学
力 ,这 一 目标 才 能 达 到 。美 国麦 肯 锡 公 司进 行 了
2 0多种 降低碳 排放 机 制 成本 效 益 调 查—— 从 提 高 0 汽 车效率 到核 能 源利 用 、加强 建筑 物保 温和 森林 管
理— — 均表 明 ,只有 协 同一致 的全 球行 动 ,才能 确 保减 排 达到 避免 气候 变化 灾难 性后 果 的水平 。 _ 3 我 们 只有一 个地 球 ,拯救 地球 是 我们共 同的责 任 ,在 这一 问题 上 ,地球 村 居 民 的责 任 是 共 同的 ,

从“哥本哈根会议”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于气候问题的立场

从“哥本哈根会议”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于气候问题的立场

从“哥本哈根会议”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于气候问题的立场一.哥本哈根会议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焦点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

二.各国政府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的立场1. 中国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3000美元,按照联合国标准,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

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

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如此长时间内这样大规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我们的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

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2. 美国减排4%目标亦难以承诺。

奥巴马上任之初曾希望借助自己的超高人气,推动美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前通过一项气候法案,尽管美国的承诺仅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4%左右,与发展中国家期望的仍有巨大差距。

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

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

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经验及政策措施编者按: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现实的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携手应对。

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据统计,此次会议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其中仅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就超过100人,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总理温家宝。

因此,这次会议尤其引人注目。

两周前,中美两国均提出了具体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

11月25日,在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方第一次以约束性指标的方式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

同一天,美国白宫也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被舆论称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国际社会希望这次会议对2012到202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达成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以取代2012年第一减排承诺期到期的《京都议定书》。

因此,这次会议是继1997年12月日本京都会议之后,全球关于气候变化最重要的一次谈判。

为了帮助我省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和借鉴世界各国在此次会前已经采取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经验及政策措施,促进湖北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本刊特对有关资料进行了综合整理,供省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全球工业化以来,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引致的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世界各国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避免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国外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是:一,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或制定政策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上走在了前头。

为降低温室气体减排成本,确立排放权交易的合法性,2003年6月,欧盟立法委员会通过排污交易计划指令,规定从2005年1月起,包括电力、炼油、冶金、水泥、陶瓷、玻璃与造纸等行业的12000个设施,须获得许可才能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其二氧化碳排放占欧洲排放总量的46%)。

世界三大环境保护会议精神

世界三大环境保护会议精神

世界三大环境保护会议精神
《世界三大环境保护会议精神》
在全球范围内,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共同应对这些挑战,世界各国纷纷组织了环境保护会议,以推动国际合作和协调,共同保护地球的环境和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三大环境保护会议分别是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和巴黎气候大会。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举行,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国
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

会议旨在制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最终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其中包括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新的环境条件等具体措施,为全球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则于1992年召开,并成功通过了《里约
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强调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关联的理念,为后续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而巴黎气候大会更是创下了环保会议的历史记录。

在2015年,全球195个国家和欧盟达成了《巴黎协定》,确认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同时提出了适应和躲避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通过这三大环境保护会议,全球各国积极响应,并以实际行动
为全球环境保护事业作出贡献,推动了全球环境变化议程的发展,促进了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共同合作和发展。

这三大环境保护会议精神不仅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事业,也为后续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在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中,我们应当以这三大环境保护会议精神为指导,全球合作,共同保护地球的环境和资源。

气候问题

气候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开幕,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哥本哈根。

气候问题是一个超越主权的全球议题,由于大量碳基能源的消耗,而引发的温室效应、环境恶化和全球生态系统的持续性退化已使人类生存岌岌可危。

近期发布的《哥本哈根诊断》报告指出,到2100年全球气温可能上升7度,海平面可能上升1米以上。

世界自然基金委员会发表的另一份报告显示,到205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50厘米,全球范围内136座沿海大城市,价值28.21万亿美元的财产将受到影响,似乎电影《2012》所描述的人类末日将不可避免地在现实中上演。

就这个意义而言,哥本哈根是人类拯救自身命运的战役,哥本哈根峰会将改变全球未来发展的碳足迹。

气候是“全球最大的公共产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此问题上,本应属于利益共同体。

自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以来,全球环境合作已经走过了37年的历程。

在这一进程中,人类从崇尚物质资本到信仰生态资本,从价值绿化转向政策绿化,环境问题也从分散自治转向共同责任。

然而在本国利益与全球利益之间似乎永远存在不可弥合的鸿沟,“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困难也依然存在。

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为争取各自更大的发展空间,有着不同的国别利益和不同的发展诉求。

应该讲,当前全球气候格局变化的根本力量,并非来自环境本身。

正如用“气候改变”模棱两可的概念取代绝对化的“全球变暖”一样,导致全球共同应对气候问题的力量,并非来自于科学家绘制出的“全球变暖”灾难图,而是来自于以新能源、低能耗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模式的低碳经济的角力。

当前哥本哈根的博弈焦点,表面上看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各国所做出的减排承诺上,而实质是在发展权、主导权及其减排资源的分配上。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国家在其发展历程中,无一例外地要进入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高峰期,发展权与减排权难以在一段时期内马上达到均衡,减排责任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

高度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在过去两百年来依靠大量碳排放拉动的工业增长,是目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中方就减排援助让步,照顾穷国。
2013-9-10
三、会议争论的焦点及各方的态度
(二各方的态度
印度的态度:印度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 球温室气体排放的5%,印度坚决不同意在哥本哈根谈 判中设定具体的减排目标,并表示要联合中国共同抵 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压力。 印尼的态度:西方要求发展中大国强制减排“不 公平”,发达国家要承担的责任是进一步削减碳排放。 把减排责任推卸给印尼等发展中国家是“不公平”的。
2013-9-10
二、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概况
会议目的: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 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 议。
结构和成员国:到目前为止已有192个国家批准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合作伙伴:与全球环境基金合作,向穷困国家转让 资金,支援它们减排。
2013-9-10
哥本哈根协议的内容:
(1)协议重申全球气温上升幅度不得多于摄氏2 度的目标。
(2)要求各国在一年之内,签署有法律约束力的 文件,在2012年后取代《京都议定书》。 (3)发达国家同意在2020年以前,每年集资1000 亿美元,协助穷国适应气候变化,而在未来三年,发 达国家将先提供300亿美元,其中欧盟出资106亿,日 本出资110亿,美国出资36亿。
气候变暖 带来的生 态危机
造成新的冰河期
2013-9-10
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的背景
(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或FCCC)
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9月在巴西里约热 内卢召开了由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 展会议,会议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公 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该公约目的是控制温室 气体的排放,以尽量延缓全球变暖效应。目前,公约已 拥有192个缔约国。但该没有对参加国规定具体要承担 的义务,具体问题体现在以后的《京都议定书》中。
法国的态度:承诺减排50%,巴西和法国已同意采取 共同立场,他们将努力在2050年前,使工业化国家的排 放水平比1990年减少50%,并敦促美国和中国采取强有力 的举动。
2013-9-10
三、会议争论的焦点及各方的态度
(二)各方的态度
英国的态度:强调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 会议上各方应该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发达国 家应该对困难国家给予帮助,尤其是资金援助。 欧盟的态度:欧盟无疑是气候变化谈判最积极 的推动者和领跑者。指出如果哥本哈根峰会能够达 成气候变化协议,欧洲将在2050年前削减高达95% 的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前减少30%。
2013-9-10
三、会议争论的焦点及各方的态度
(二)各方的态度
2、发达国家的态度: 由于完成减排指标须付出巨大经济代价,发达 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承诺减排目标。
2013-9-10
三、会议争论的焦点及各方的态度
(二)各方的态度
美国的态度: 美国企图违背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基本原 则的,重新建立一个温室气体减排协议,强制所有国家 降低排放量。 在资金问题上,美国宣布或将与其他发达国家一起 在2020年前每年有条件地向气候基金会提供1000亿美元 的资金,但是资金的使用是以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自主 减排接受“三可” (减排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 为前提。
2013-9-10
二、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概况
会议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 15次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签字国第五次会议。
会议日程:2009年12月7日—18日 。 会议地点:丹麦首都哥本哈根Bella会议中心。 参与人员: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 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 。
2013-9-10
四、会议成果——《哥本哈根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的内容: (4)各国要在明年一月前,各自提出其减排 计划,美国表明其减排计划还在考虑之中,欧盟则 补充其减排计划需经议会通过。 (5)协议花了很长篇幅论述发展中国家汇报 减排进展的责任,其中包括每两年向联合国提交报 告,需要接受国际监督,但不会损害国家主权。
二、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概况
会议宗旨及预期目标:官员们将达成一个新的应对 气候变化的协议,并以此作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 一阶段结束后的后续方案。在此次会议上,国际社会需 就以下四点达成协议: (1)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 (2)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3)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 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2013-9-10
三、会议争论的焦点及各方的态度
(二)各方的态度
1、发展中国家的态度
77国集团坚决维护《京都议定书》中确定的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几个发展中大国在气候问题上立场基本一致, 即不会接受任何强制性减排目标;
关于中期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 2020年应当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减排40%。
2013-9-10
二、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概况
《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到期,人类还在为 谁应该为气候变化承担更多责任争吵不休,同时, 2009 全球气候灾难比以往任何一个年份都频繁(视 频2:2009年全球气候灾难回顾),能不能在2009年 的气候大会上达成新的减排承诺,全世界都在关注哥 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能否带来突破性的成果。
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由于人类活动大量排放 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导致了常说的“温室效应” 的加剧,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见图2)
2013-9-10
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的背景
(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严重的生态危机
全球海平面上升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2、 两极冰川融化 大量物种灭绝 淡水资源流失 农作物减产 疾病肆虐
2013-9-10
四、会议成果——《哥本哈根协议》
在《哥本哈根协议》中各主要国家承诺的减排目标为: 美国: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比2005年减排17%,仅相 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4%左右。 欧盟:将在2050年前削减高达95%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2020年前较1990年减少30%。 日本: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5%。 澳大利亚:比2000年减排25%。 加拿大:比2006年减排20%。 俄罗斯: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15%-25%。
2013-9-10
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的背景
(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
3、“后京都”问题
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 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会议着重讨论《京都议定书》 一期承诺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 放。
这次会议通过的“巴厘岛路线图”明确规定:2009 年年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 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 都议定书》。
2013-9-10
四、会议成果——《哥本哈根协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
暨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十九日 下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落幕。会议达成不具法律 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视频4:《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达成协议》
2013-9-10
四、会议成果——《哥本哈根协议》
2013-9-10
三、会议争论的焦点及各方的态度
(二)各方的态度
中国的态度: 第一,中国已经开始积极应对世界气候问题。 第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坚决维护“共同但有区别 的责任”原则,坚决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 第三,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 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不仅是道义责任,也是法律义 务。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 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 放,适应气候变化,中国承诺减排40%—45%。
2013-9-10
三、会议争论的焦点及各方的态度
(二)各方的态度
非洲联盟的态度:非洲国家统一立场,寻求工业化 国家交付650亿美元,作为对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受 影响最大受害国赔偿;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负有历史责 任,发达国家应加大减排力度;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 提供资金支持的承诺不只是短期的,还应该是中长期的; 此外,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不应该附带任何条件,国际 社会应该遵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 议定书》,在双轨谈判机制下达成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 协议;发展中国家也应该在国内采取相应的应对气候变 化的措施。
2013-9-10
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的背景
公约将参加国分为三类:(1)工业化国家。 (2)发达国家。(3)发展中国家。这三类国家 在公约中承担不同的责任。 从1995年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COP)在德 国柏林召开到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会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共召开15次 缔约方大会。
2013-9-10
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的背景
1997年12月该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 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 ,条约于 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 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到2009年9月,一共有184个国 家通过了该条约。 条约规定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 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议定 书已对2008年到2012年第一承诺期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作 出了具体规定,即整体而言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 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
以“碳关税”条款威胁中国和印度等减排。
2013-9-10
三、会议争论的焦点及各方的态度
(二)各方的态度
日本的态度:催促美国做出减排承诺,日本气候官 员称,美日的差别在于,日本已经向国际社会做出了具 体的减排承诺,美国还没有。 加拿大的态度:不会大幅提高减排目标,温室气体 减排目标是,到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约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