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操作规范
灸法诊疗操作规范
灸法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以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
它能治疗针刺效果较差的某些病症,或结合针法应用,更能提高疗效,所以是针灸疗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故《医学入门》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一、灸法的作用1.温经散寒2.扶阳固脱 13.消瘀散结4.防病保健二、灸用材料施灸材料主要是艾叶制成的艾绒。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艾叶经过加工,制成细软的艾绒,更有它的优点:第一,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气味芳香;第二,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深部。
又由于艾产于各地,价格低廉,所以几千年来一直为针灸临床所采用。
三、灸法的分类灸法的种类很多,常用灸法如下:1、艾灸:1)直接灸:无瘢痕灸,瘢痕灸2)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2、艾卷灸:1)悬灸:温和灸,雀琢灸,回旋灸2)实按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3)温针灸4)温灸器灸3、其他灸法:1)灯火灸2)天灸:蒜泥灸,细辛灸,天南星灸等。
四、灸法的操作方法(一)艾炷灸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为艾炷。
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灸法,使用大小不同的艾炷。
艾炷的制作一般用手捻。
将纯净的艾绒放在乎板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紧成规格大小不同的圆锥形艾炷,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如半截橄榄大。
每燃烧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施灸时,即以艾炷的大小和壮数多少来掌握刺激量的轻重。
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即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
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的程度不同,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两种。
灸法操作规范
灸法操作规范一、灸法的分类1、艾柱直接灸(1)化脓灸脓灸(瘢痕灸):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
目前临床上,常用此法对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等疾病和体质虚弱者进行施治。
(2)非化脓灸(无瘢痕灸):近代对灸法的应用,有以达到温烫为主,不致透发成灸疮,称为非化脓灸。
其方法是,先将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然后将小艾炷放在穴位上,并将之点燃,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或压灭,更换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
因其不留瘢痕,易为患者接受。
本法适用于虚寒轻证。
2、艾炷间接灸艾炷间接灸,又称间隔灸或隔物灸,指在艾炷下垫一衬隔物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称间接灸。
因其衬隔药物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灸法。
其火力温和,具有艾灸和垫隔药物的双重作用,患者易于接受,较直接灸法常用,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疮疡等。
(1)隔姜灸:将新鲜生姜切成约0.5cm厚的薄片,中心- 1 -处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可将姜片稍许上提,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
或在姜片下衬一些纸片,放下再灸,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
本法简便易行,一般不会引起烫伤,临床应用较广。
生姜味辛,性微温。
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
故此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咳嗽、风湿痹痛、呕吐、腹痛、泄泻等。
(2)隔蒜灸:用独头大蒜切成约0.5cm厚的薄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在穴位或肿块上(如未溃破化脓的脓头处),用艾炷灸之,每灸4~5壮,换去蒜片,每穴一次可灸5~7壮。
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泡,故应注意防护。
大蒜味辛,性温。
有解毒,健胃,杀虫之功。
本法多用于治疗肺痨、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疖等。
(3)隔盐灸:又称神阙灸,本法只适于脐部。
其方法是:患者仰卧屈膝,以纯白干燥的食盐,填平脐孔,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
三甲医院温针操作规范
三甲医院温针操作规范
1.温针操作前,先要根据温针的适应症选择病症和针刺点,温针选
穴与毫针刺法相同,但穴位宜少而精,局部取穴为主。
2.操作前要病情选择针具,一般来说,局部皮肤较厚等,可选用粗针;刺经络、穴位时,可选用细针。
3.针刺前将要针的部位常规消毒,注意避开重要脏器,大血管,神
经干等。
4.温针治病关键在于稳、准、快。
稳是持针要稳,不能松垮无力,
艾团要稳置;准是针刺时,要对准穴位,尽量不要偏离穴位;快是当起针
要快。
5.针刺时,握紧针柄,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内,同时针柄尾部放置
艾团。
6.温针针刺的留针时间要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而定。
一般寒症
较重、温热感觉阈高、年轻患者,留针时间可稍长;寒症较轻、温热感觉
阈较低、年老患者,留针时间科稍短。
7.温针可,每日针1次,3—5次为一疗程,疗
程之间相隔1-2天。
8.温针刺激较强烈,孕妇及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恶
性肿瘤等禁用;火热证候和局部红肿者不宜用。
10.用温针前,要做好病人思想工作,解除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取得病人配合,然后方可进行治疗。
11.面部慎用温针。
因温针刺过程中,有可能艾团脱落,灼伤皮肤,
因此一般面部不宜用温针。
12.温针刺后,若局部艾灸灼伤皮肤,呈现红晕或红肿,应避免沐浴,以防感染。
若局部发痒,应尽量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
温针灸的操作考核标准
温针灸的操作考核标准温针灸是一种传统的针灸疗法,它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上的温针,来实现对人体健康的调理。
温针灸的操作考核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穴位准确性:操作人员需要掌握常用的穴位位置,准确地刺激穴位。
在考核中,需要选择几个常用的穴位,操作人员需要根据解剖学知识,准确地找到这些穴位,并使用准确的手法进行刺激。
2. 针刺技巧:针刺是温针灸的核心操作,操作人员需要掌握准确的针刺技巧。
包括针头进针的角度、深浅、速度等方面。
在考核中,可以要求操作人员进行一定数量的针刺操作,通过观察和听诊,来判断针刺技巧的准确性。
3. 温针灸时间和温度掌握:温针灸需要将针头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进行刺激。
操作人员需要掌握合适的温度和时间,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在考核中,可以要求操作人员按照一定的时间和温度要求进行操作,通过观察和患者反馈,来评判疗效的好坏。
4. 安全卫生操作:温针灸操作需要注意安全和卫生,操作人员需要戴好手套,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并采取一定的消毒措施。
在考核中,可以检查操作人员的卫生习惯和操作流程,以及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的卫生状况。
5. 沟通和态度:温针灸操作考核中,除了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外,还需要考察操作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和态度。
操作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患者的需求和反馈,并给予适当的回应。
在考核中,可以通过模拟情景或实际患者进行操作,评估操作人员的沟通和态度。
总的来说,温针灸的操作考核标准主要包括穴位准确性、针刺技巧、温针灸时间和温度掌握、安全卫生操作以及沟通和态度等方面。
只有操作人员在这些方面都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够完整地进行温针灸疗法,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温针灸-刘荣辉
五、常见疾病的温针灸治疗技术
【治则】通络止痛。 【方法】温针灸。
【操作】取穴:曲池或局部阿是穴。 按照上述温针灸操作,每根针每次2~3 壮(放置艾团时)或1~2壮(放置艾条 段时)。可配合远端穴位针刺治疗。每 次可选取1~2个穴位,每天1~2次,5次 为1个疗程。
五、常见疾病的温针灸治疗技术
(三)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五、常见疾病的温针灸治疗技术
【治则】温通经脉。
【方法】温针灸。
【操作】在疼痛的局部取经穴或阿 是穴。按照上述温针灸操作,每根针每 次3~4壮(放置艾团时)或1~2壮(放 置艾条段时)。也可配合远端穴位针刺 治疗。每次可选取2~6个穴位做温针灸, 每天1~2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 息2~5天。
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
六、禁忌症
皮肤感染与炎症的穴区忌用。
七、注意事项
为防止落灰或温度过高灼伤皮肤,可在 温针灸该穴区置一带孔硬纸片以作防护。
温针灸时,要嘱咐患者不要任意移动肢 体,以防艾团(条)脱落灼伤。
谢谢聆听!
【操作】取穴:犊鼻、梁丘、血海、 鹤顶、阳陵泉、足三里。按照上述温针 灸操作,每根针每次3~4壮(放置艾团 时)或1~2壮(放置艾条段时)。每次 可选取2~6个穴位,每天1~2次,10次 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
五、常见疾病的温针灸治疗技术
(四)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多为正气不足,营卫渐虚,局部感受风寒,或 劳累闪挫,遂致气血阻滞而成。表现为肩周疼 痛,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 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久病出现肩部肌肉萎缩, 查体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 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好发年龄在 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可按照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 效标准》进行诊断。
[工作]针灸操作规范修改版
[工作]针灸操作规范修改版毫针针刺具体操作医者于针灸前先用洗手刷和药皂将手洗净,在针刺的部位用75%酒精棉球擦过消毒。
以患者自然舒适、医师操作方便、便于正确取穴、持久留针为度。
尽可能采用卧位以防止晕针。
进针以后,将针留置于穴位内。
留针以待气至,得气之后,根据病情需要,可每隔数分钟进行提插捻转等操作以加强针感,一般病症留针多为30分钟。
禁忌症1、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需待其恢复后再治疗。
2、体质虚弱的患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用卧位。
3、避开血管针刺,以防出血。
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4、皮肤之感染、溃疡、瘢痕部位,不宜针刺。
5、进针时有触电感,疼痛明显或针尖触及坚硬组织时,应退针而不宜继续进针。
6、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穴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7、孕妇3个月以内者,小腹及腰骶部穴位禁针;3个月以上者,上腹部及某些针感强烈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也应禁针。
有习惯性流产史者慎用针刺。
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宜用针。
8、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项部腧穴一般不宜用针刺。
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针法,不宜留针。
适应症适应于多种疼痛性疾病,癫狂痿症及痹症等。
拔火罐方法具体操作(1)准备材料:玻璃火罐二个(备用一个),根据部位,选择号型,镊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合,新毛巾一条,香皂一块,脸盆一个。
(2)术前检查: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合乎适应症。
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
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3)操作方法:先用干净毛巾,蘸热水将拔罐部位擦洗干净,然后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着,用门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住在皮肤上。
(4)留罐时间:过去留罐时间较长,有从10分钟留到30分钟以上的,这种长时间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郁血严重,增加吸收困难,因此,现在留罐时间一般较前缩短了,根据身体强弱的浅层毛细血管渗出血液情况,可以考虑改从3分钟到6分钟比较合适。
针灸操作规范修改版
操作规范毫针针刺具体操作医者于针灸前先用洗手刷和药皂将手洗净,在针刺的部位用75%酒精棉球擦过消毒。
以患者自然舒适、医师操作方便、便于正确取穴、持久留针为度。
尽可能采用卧位以防止晕针。
进针以后,将针留置于穴位内。
留针以待气至,得气之后,根据病情需要,可每隔数分钟进行提插捻转等操作以加强针感,一般病症留针多为30分钟。
禁忌症1、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需待其恢复后再治疗。
2、体质虚弱的患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用卧位。
3、避开血管针刺,以防出血。
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4、皮肤之感染、溃疡、瘢痕部位,不宜针刺。
5、进针时有触电感,疼痛明显或针尖触及坚硬组织时,应退针而不宜继续进针。
6、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穴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7、孕妇3个月以内者,小腹及腰骶部穴位禁针;3个月以上者,上腹部及某些针感强烈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也应禁针。
有习惯性流产史者慎用针刺。
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宜用针。
8、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项部腧穴一般不宜用针刺。
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针法,不宜留针。
适应症适应于多种疼痛性疾病,癫狂痿症及痹症等。
拔火罐方法具体操作(1)准备材料:玻璃火罐二个(备用一个),根据部位,选择号型,镊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合,新毛巾一条,香皂一块,脸盆一个。
(2)术前检查: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合乎适应症。
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
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3)操作方法:先用干净毛巾,蘸热水将拔罐部位擦洗干净,然后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着,用门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住在皮肤上。
(4)留罐时间:过去留罐时间较长,有从10分钟留到30分钟以上的,这种长时间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郁血严重,增加吸收困难,因此,现在留罐时间一般较前缩短了,根据身体强弱的浅层毛细血管渗出血液情况,可以考虑改从3分钟到6分钟比较合适。
温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温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一、概述
温针疗法是在毫针针刺后,在针尾加置艾柱,点燃后使其热力通过针身传至体内,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温针灸是灸法中使用最普通、也是最受病人欢迎的一种疗法。
所谓“打伏针”,实际上指的就是温针灸疗法。
由于它疗效卓著,治疗范围广泛,又是防病保健的一大良法。
二、操作方法
①一切准备工作均同毫针针刺疗法。
②按照针刺疗法将针进到一定深度,找到感应,施用手法,使病人取得酸麻沉胀的感觉,留针不动。
③在针尾装裹如枣核大或小枣子大的艾绒,点火使燃。
或用艾卷剪成长约2厘米一段,插入针尾,点火加温。
④一般温针燃艾可1-3炷,使针下有温热感即可。
⑤留针15-20分,然后缓慢起针。
三、禁忌症
①热性病(如发热和一切急性感染等)不宜用温针疗法。
②高血压不宜用温针疗法。
③凡不能留针的病证,如抽搐、痉挛、震颤等均不宜用温针疗法。
四、注意事项
①针尾上装裹的艾绒,一定要装好,以免燃烧时艾团和火星落下,造成烧伤。
②如用银针治疗,装裹的艾团宜小,因银针导热作用强。
③点燃艾绒时,应先从下端点燃,这样可使热力直接向下辐射和传导,增强治疗效果。
④如有艾火落下,可随即将艾火吹向地下,或直接熄灭。
同时嘱咐病人不要更动体位,以免针尾上装裹的艾绒一起落下,加重烧伤,同时也为了防止造成弯针事故。
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烧伤,可在温针的周围皮肤上垫上橡或毛巾、衣物等。
⑤其他注意事项可参看毫针疗法和艾灸疗法。
针灸大全、针灸技术
针灸大全、针灸技术- 温针法 - 【概述】温针法是在毫针针刺后于针尾捻裹艾绒燃点加温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又称为针柄灸法。
在我国汉代的医籍《伤寒论》中就已提到这种方法。
可以看作是针刺与艾灸的结合。
【器具药物】【操作方法】先按疾病的需要选取穴位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一定深度于针柄装上小枣大的艾绒必须捻紧以防止脱落。
也可取1.52厘米长的一段艾条插在针柄上然后从下端点燃直到艾团烧完为止。
为了防止艾火脱落灼伤皮肤可在穴区垫一张硬纸片。
【适应病症】温针法主要用于关节酸痛、腹部冷痛等病症也适于保健。
【注意事项】凡不能留针的病症如抽搐、痉挛、震颤以及精神病人或婴幼儿等均不宜使用温针法。
在治疗过程中要嘱咐病人不可任意变动体位以防止艾火脱落烧伤皮肤或烧坏衣物、被褥等。
- 火针法 - 【概述】火针法古代又称为焠刺是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以后刺人一定的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这一治法在我国秦汉时代已经应用。
【器具药物】火针针具针体较粗现代多采用不锈钢制成。
分为两种。
一种用于单针刺即为26号或27号毫针长23寸直径0.51毫米。
其针柄上多用竹或骨质包裹以避免烧灼时烫手。
另一种用于多针浅刺针身比较细短外形像皮肤针头部装有39枚针另有一根木质的柄。
【操作方法】先根据病情选定穴位或部位用2碘酒消毒后再用75乙醇棉球脱碘。
有两种针刺方法。
1深刺须用长针以右手持针左手固定穴位将针在酒精灯上自针身向针尖逐渐烧红对准穴位迅速刺人稍停随即退出然后用消毒棉球按揉针孔。
针刺时须细心谨慎动作要敏捷一刺即达到所需深度。
深刺的深度在0.30.5寸11.7厘米之间。
2浅刺多用装有木柄的多针针具在酒精灯上烧红轻轻地叩刺皮肤表面。
主要用于治疗面积较大的顽固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及牛皮癣等。
病变范围较小的可用单针针具点刺。
【适应病症】目前火针用得较多的病症为风湿痛、淋巴结核、象度肿、神经性皮炎、痣、疣等。
【注意事项】使用火针深刺时必须避开血管与内脏以防发生不良后果。
15种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十五种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目录1、针刺技术操作规范2、敷药技术操作规范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范4、艾灸技术操作规范5、拔罐技术操作规范6、推拿技术操作规范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范8、刮痧技术操作规范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范10、温针灸技术操作规范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范12、牵引治疗操作规范13、中频电疗技术操作规范14、热熨法操作规范15、蜡疗操作规范一、针刺技术操作规范【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进针法指切进针法1.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2.进针角度和深度2.1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灸法诊疗操作规范
灸法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以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
它能治疗针刺效果较差的某些病症,或结合针法应用,更能提高疗效,所以是针灸疗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故《医学入门》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一、灸法的作用1.温经散寒2.扶阳固脱13.消瘀散结4.防病保健二、灸用材料施灸材料主要是艾叶制成的艾绒。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艾叶经过加工,制成细软的艾绒,更有它的优点:第一,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气味芳香;第二,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深部。
又由于艾产于各地,价格低廉,所以几千年来一直为针灸临床所采用。
三、灸法的分类灸法的种类很多,常用灸法如下:1、艾灸:1)直接灸:无瘢痕灸,瘢痕灸2)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2、艾卷灸:1)悬灸:温和灸,雀琢灸,回旋灸2)实按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3)温针灸4)温灸器灸3、其他灸法:1)灯火灸2)天灸:蒜泥灸,细辛灸,天南星灸等。
四、灸法的操作方法(一)艾炷灸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为艾炷。
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灸法,使用大小不同的艾炷。
艾炷的制作一般用手捻。
将纯净的艾绒放在乎板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紧成规格大小不同的圆锥形艾炷,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如半截橄榄大。
每燃烧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施灸时,即以艾炷的大小和壮数多少来掌握刺激量的轻重。
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即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
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的程度不同,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两种。
中医科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科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刮痧疗法【适应症】感冒、哮喘、便秘、高血压、肩周炎、颈椎病、腰痛、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
【禁忌症】患部皮肤破损、溃疡、严重皮肤病者、急性传染性疾病、心力衰竭。
【操作】一、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暴露刮痧部位。
二、将刮痧油均匀抹在患处。
一手持刮痧板,倾斜45°,按气血运行方向,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先阳后阴的顺序刮拭。
三、刮后患部皮肤充血,有舒适感,2~3天后可进行第二次治疗。
四、每次刮痧后可饮一杯白开水,以协助排毒。
五、保健强身仅刮颈、背部。
【注意事项】一、治疗室温暖、舒适,勿冷风吹和寒冷侵袭。
二、刮痧板边缘必须光滑,防止损伤皮肤。
三、刮痧中出现不良反应,如头晕、疲劳等,可立即刮涌泉、百会、人中、合谷穴或稍休息。
拔罐疗法【适应症】腰背疼痛、软组织扭挫伤、肩周炎、颈椎病、神经痛、疖、痈、感冒、支气管炎等。
【禁忌症】心力衰竭、血友病、浮肿及广泛性皮肤病者。
【操作】一、准备不同型号的火罐数个,另备火柴、酒精灯、镊子、95%酒精及少许凡士林。
二、常用方法。
闪火法:先将酒精灯点燃,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患部。
术者左手握罐体,使罐口向下,右手持镊子,夹住沾有酒精的小棉球,在洒精灯上点燃后,伸进罐内绕1~2圈,迅速抽出,随即将罐扣在治疗部位。
投火法:用薄纸做一小纸卷,燃着后投入罐内,然后将罐迅速扣在治疗部位。
架火法:先用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做一点火架,再将一小酒精棉球放在架子上、点燃酒精棉球后随即扣上罐子。
滴酒法:向罐内滴入1~2滴酒精,将罐倾斜,转动一周,用火柴将酒精点燃后罐口向下,迅速将罐子扣在治疗部位。
贴棉法:取0.5~1cm见方的脱脂棉,沾少许酒精,贴在罐内壁的中部,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治疗部位。
三、留罐时间一般为10分钟,治疗中患者有烧灼感或皮肤颜色变化过于明显、起水泡等异常现象,立即起罐。
四、起罐时,术者左手扶罐,并轻推罐体使其倾斜,右手食指尖轻按罐口边缘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缝隙,空气进入,罐子随即脱落。
针灸科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针灸科诊疗技术操作规程目录1.针刺---------------------------------------------------------------22.艾灸---------------------------------------------------------------53.推拿---------------------------------------------------------------74.刮痧---------------------------------------------------------------85.拔罐---------------------------------------------------------------96.点刺出血疗法-------------------------------------------------117.埋线--------------------------------------------------------------128.穴位注射--------------------------------------------------------139.特定电磁波疗法----------------------------------------------14一、针刺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1.1刺前准备1.1.1选择针具:针柄无松动,针身挺直、光滑、坚韧而富有弹性,针尖圆而不钝的毫针。
要根据病人的体质、体形、针刺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
1.1.2选择体位:选择体位应以医生取穴操作方便、病人舒适并能持久留针为原则。
常用体位主要有:1.1.2.1仰卧位:适用于取头面、胸腹和四肢的部分穴位。
1.1.2.2俯卧位:适用于取头顶、胸腰背、臀部和四肢下肢后面的部分穴位。
灸法操作规范
灸法操作规范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以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
它能治疗针刺效果较差的某些病症,或结合针法应用,更能提高疗效,所以是针灸疗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故《医学入门》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一、灸法的作用1.温经散寒2.扶阳固脱3.消瘀散结4.防病保健二、灸用材料施灸材料主要是艾叶制成的艾绒。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艾叶经过加工,制成细软的艾绒,更有它的优点:第一,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气味芳香;第二,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深部。
又由于艾产于各地,价格低廉,所以几千年来一直为针灸临床所采用。
三、灸法的分类灸法的种类很多,常用灸法如下:1、艾灸:1)直接灸:无瘢痕灸,瘢痕灸2)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2、艾卷灸:1)悬灸:温和灸,雀琢灸,回旋灸2)实按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3)温针灸4)温灸器灸3、其他灸法:1)灯火灸2)天灸:蒜泥灸,细辛灸,天南星灸等。
四、灸法的操作方法(一)艾炷灸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为艾炷。
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灸法,使用大小不同的艾炷。
艾炷的制作一般用手捻。
将纯净的艾绒放在乎板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紧成规格大小不同的圆锥形艾炷,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如半截橄榄大。
每燃烧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施灸时,即以艾炷的大小和壮数多少来掌握刺激量的轻重。
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即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
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的程度不同,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两种。
艾条温和灸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艾条温和灸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正确进行艾条治疗,以达到调整经络脏腑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物品准备治疗车(洗手液)、治疗盘、治疗卡、艾条、打火机(灭火筒)、剪刀、弯盘、纱布、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三、操作流程报告(我是××科护士××,我操作项目是中医艾条温和灸技术,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 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 取治疗本核对治疗单,确定需灸疗的部位(穴位)、方法及时间。
,→ 检查艾条的质量、核对医嘱,检查物品的有效期→ 推车入病房(您今天感觉好些了吗?)→ 取治疗单查对床头卡→ 走到患者床前(您是*床** 吗?现在我要遵医嘱为您进行中医艾条灸了,它的作用是调整经络脏腑功能,防治疾病。
治疗时间大约需要15 分钟,您需要去厕所吗?请您配合一下)→关闭门窗,调节室温,必要时屏风遮挡→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口述:现在为您进行施灸,请您不要紧张。
)→ 记录时间(报告时间)→ 将艾条燃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约2-3cm 高进行熏灸(口述:您感觉怎么样?,如感觉灼痛或温度过高请及时告诉我。
)如病人诉有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每一处灸5-7 分钟为宜,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施灸过程中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 将艾条燃烧部位用剪刀剪下置于弯盘内废弃,熄灭艾火(口述:*床** ,灸疗已完成,您现在感觉好些了么?)→ 为患者清洁局部皮肤,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酌情开窗痛风→ 拿治疗单再次查对床头卡并行签字(扫码)→向患者行操作后交待(口述:*床** ,您还有什么需要么?)→ 报告操作完毕→ 整理用物,洗手。
四、应知应会1、艾灸的定义、作用、常用材料?答:灸,烧灼的意思,灸法又称“艾灸” ,是指采用某些燃烧材料(艾绒或其他药物)制成的灸柱或灸条,点燃后熏熨体表的一定部位,以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温针灸操作标准
温针灸操作标准
温针灸的操作标准步骤如下:
1. 清洁针灸针并保持干燥,将艾绒捏成黄豆大小的团状,置于针柄中。
2. 在针刺部位进行消毒,使用固定针刺手法的工具固定针身。
3. 将艾绒团插入针柄或针尾,点燃艾绒后,待艾绒烧完后可让温针灸
操作完成。
4. 取出针灸针后,对治疗部位进行适当的按压,并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5. 观察治疗部位的反应,评估温针灸的效果。
请注意,温针灸应在专业的中医针灸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操作,以免出现不良后果。
温针灸操作规范
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一、简介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又称针柄灸。
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的针灸治疗方法。
二、适应症主治:风寒湿痹症、骨质增生、腰腿痛、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胃脘痛、腹痛、腹泻、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三、禁忌症1、患者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3、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患者。
4、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腧穴不宜针刺。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艾绒或艾卷、火柴、0.5%碘伏、无菌干棉球、棉签、镊子、无菌毫针、弯盘等。
五、操作步骤1、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合作。
2、取合理体位,暴露针刺部位,注意保暖。
3、选好腧穴,消毒皮肤。
选取毫针,正确持针,实施针刺。
4、针刺得气后留针,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或用长约2 cm 的艾卷一段,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使热力沿针身传至穴位。
5、当艾绒燃尽后换炷再灸,可连灸2~5壮。
6、施灸时观察有无出现针刺意外,及时清除脱落的艾灰。
7、施灸完毕,除去艾灰,起出毫针,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并核对毫针数,以防遗漏。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
安排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
9、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六、注意事项1、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针旁可放置弯盘,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2、温针灸要严防艾火脱落灼伤皮肤。
可预先用硬纸剪成圆形纸片,并剪一至中心的小缺口,置于针下穴区上。
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4、温针灸时,要嘱咐患者不要任意移动肢体,以防灼伤。
温针灸操作规程流程图。
针灸操作规范修改版
针灸操作规范修改版毫针针刺具体操作医者于针灸前先用洗手刷和药皂将手洗净,在针刺的部位用75%酒精棉球擦过消毒。
以患者自然舒适、医师操作方便、便于正确取穴、持久留针为度。
尽可能采用卧位以防止晕针。
进针以后,将针留置于穴位内。
留针以待气至,得气之后,根据病情需要,可每隔数分钟进行提插捻转等操作以加强针感,一般病症留针多为30分钟。
禁忌症1、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需待其恢复后再治疗。
2、体质虚弱的患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用卧位。
3、避开血管针刺,以防出血。
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4、皮肤之感染、溃疡、瘢痕部位,不宜针刺。
5、进针时有触电感,疼痛明显或针尖触及坚硬组织时,应退针而不宜继续进针。
6、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穴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7、孕妇3个月以内者,小腹及腰骶部穴位禁针;3个月以上者,上腹部及某些针感强烈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也应禁针。
有惯性流产史者慎用针刺。
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宜用针。
8、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项部腧穴一般不宜用针刺。
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针法,不宜留针。
适应症适应于多种疼痛性疾病,癫狂痿症及痹症等。
拔火罐方法具体操作1)准备材料:玻璃火罐二个(备用一个),根据部位,选择号型,镊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合,新毛巾一条,香皂一块,脸盆一个。
2)术前搜检:搜检病情,明确诊断,是否合乎适应症。
搜检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
搜检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3)操作方法:先用干净毛巾,蘸热水将拔罐部位擦洗干净,然后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着,用门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住在皮肤上。
4)留罐时间:过去留罐时间较长,有从10分钟留到30分钟以上的,这种长时间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郁血严重,增加吸收困难,因此,现在留罐时间一般较前缩短了,根据身体强弱的浅层毛细血管渗出血液情况,可以考虑改从3分钟到6分钟比较合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一、简介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又称针柄灸。
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的针灸治疗方法。
二、适应症
主治:风寒湿痹症、骨质增生、腰腿痛、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胃脘痛、腹痛、腹泻、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三、禁忌症
1、患者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3、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患者。
4、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腧穴不宜针刺。
四、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绒或艾卷、火柴、0.5%碘伏、无菌干棉球、棉签、镊子、无菌毫针、弯盘等。
五、操作步骤
1、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合作。
2、取合理体位,暴露针刺部位,注意保暖。
3、选好腧穴,消毒皮肤。
选取毫针,正确持针,实施针刺。
4、针刺得气后留针,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或用长约2 cm 的艾卷一段,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使热力沿针身传至穴位。
5、当艾绒燃尽后换炷再灸,可连灸2~5壮。
6、施灸时观察有无出现针刺意外,及时清除脱落的艾灰。
7、施灸完毕,除去艾灰,起出毫针,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并核对毫针数,以防遗漏。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
安排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
9、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六、注意事项
1、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针旁可放置弯盘,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2、温针灸要严防艾火脱落灼伤皮肤。
可预先用硬纸剪成圆形纸片,并剪一至中心的小缺口,置于针下穴区上。
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4、温针灸时,要嘱咐患者不要任意移动肢体,以防灼伤。
温针灸操作规程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