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知识点讲义+典型例题【含答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知识点讲义+典型例题【含答案】

知识点回顾优选精练一、单选题(共8题)1.下面描述的3句话中,正确的是()。

A. 小刚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的身高大约是130厘米。

B. 手中这份试卷的宽大约20米。

C. 学校的升国旗的旗杆约12厘米。

2.青山小学操场上的一条跑道长()。

A. 60米B. 6米C. 60厘米3.下列线中,线段是()A. B. C.4.下面测量中量得对的是()。

A.B.C.5.一根铁丝长50米,第一次用去21米,第二次用去27米,还剩()米。

A. 2B. 6C. 126.小明站在50厘米高的凳子上和爸爸一样高,爸爸身高17分米,那么小明身高()分米。

A. 67B. 33C. 127.下面这张纸条的长度是()厘米。

A. 8B. 5C. 38.他们俩的铅笔()长?A. 琳琳B. 琳琳军军一样C. 军军二、判断题(共5题)9.线段的长度是可以测量的。

()10.99厘米长的铁丝比1米长的绳子要长。

()11.铅笔长8厘米。

()1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1画到刻度7。

()13.数学书厚约1米。

()三、填空题(共8题)14.在横线上填上“米”或“厘米”公共汽车长12________ 一支铅笔长20________15.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步长约45________ 旗杆高18________ 手掌宽约8________我身高约120________ 字典厚约3________ 铅笔长18________16.小海的妹妹身高60厘米,再长________厘米就有1米高了。

17.上图直尺的长大约是1________,厚大约是1________,用直尺量的一根铅笔芯长________厘米。

18.直尺上面线段的长是________厘米________毫米,也是________毫米。

在直尺的下面画一条比它短5毫米的线段。

________19.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华今年身高大约是120________,他打算在墙上钉一枚长4________钉子挂书包,他的文具盒长大约2________,他每天晚上坚持读书的时间是30________,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达到10________。

(背诵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背诵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4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线段的特点:①直直的。

②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9、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注意:看清加减号,不要混乱。

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7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7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7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小学学习数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读数学书上的内容,通读课文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同时在通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解题意识。

下面给大家带来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我能辨认一个立体实物从前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重点)1.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加、减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是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估算。

估算时,把这个数估成与他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去计算。

5.解答应用题的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6.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注意:用大的数减小的数)。

7.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①……和……一共…….?②……比……多多少/几……?③……比……少多少/几……?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重点)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乘号左右的两个数分别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2.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2~5的乘法口诀》知识梳理(整理与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2~5的乘法口诀》知识梳理(整理与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单元高效培优复习
第5单元《2~5的乘法口诀》知识梳理 名师培优整理与复习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
乘法口诀 的编制和 意义
表内乘法 的计算
知识梳理
2~5的乘法口诀
根据乘法的意义编制乘法口诀,是 几的乘法口诀,每组相邻两句口诀 的结果就相差几。
根据乘法口诀求两个数的积。
除乘数相同的乘法口诀以外, 每句乘法口诀都能写出两个不 同的乘法算式。
练一练
九 七
典题提升
五 二
三十 二
练一练
典题提升
2
5
10
3
8 24
5
5
25
练一练
典题提升
12 16 20 24 28 32 36
12
三四十二
8 24
练一练
典题提升
4 × 6 24
6 × 4 24
四六二十四
练一练
典题提升
√ √ √ ×
练一练

典题提升
② ②
6
30
必背要点 核心要点 乘法口诀的编制
口诀的编制:根据乘法的意义编写,是几的乘法口诀,相邻 的两句口诀的得数之间就相差几。
例:3个4是多少? 4×3=12 4个4是多少? 4×4=16
4的乘法口诀,相邻两句之间相差1个4。
必背要点 核心要点 乘法口诀应用
1、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例:每架飞机上坐4人,3架飞机可以坐几个人?4×3=12(人)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例:明明今年5岁,妈妈的年龄是他的5倍,妈妈今年多少岁?
5×5=25(岁)
记一记
必背要点
记一记
必背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内容,包括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认识时间、认识货币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等基本数学运算方法。

2. 提高学生对时间、货币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间、货币的认识。

2.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数学运算方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计时器、货币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计数器、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钟表,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变化,引发对时间的思考。

2. 数的顺序与比较大小:通过数数游戏,让学生熟练掌握数的顺序;利用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大小。

3. 加减法运算: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举例演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加减法运算方法。

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借助计数器和实物,讲解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退位减法。

5. 认识时间:讲解时间的认识,让学生学会读写时间,了解时、分、秒的关系。

6. 认识货币:讲解货币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各种货币的名称、面值和兑换关系。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时间、货币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的左边列出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点,包括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间、货币的认识。

板的右边列出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作业设计1.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设计一些有关这些知识点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

2. 时间、货币的认识:设计一些有关时间、货币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17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上册_知识点总结

2017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上册_知识点总结

2017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上册_知识点总结
对于二年级的考生们为大家整理了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上册,知识点包括补充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镜面对称等知识点,具体内容请大家查看全文!
一、补充对称图形。

画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可以先在格子中找到每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对称点,然后用直线连接。

在对称轴上的点,其对称点还是这个点。

对称轴是竖直方向的,图形左右对称;对称轴是水平方向的,图形上下对称。

二、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1、如果一条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画对称轴时要用虚线。

4、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三、镜面对称
如湖面的倒影、照镜子都是镜面对称现象。

湖面的倒影是相对水平平面的对称,而照镜子是相对竖直平面的对称。

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以上就是2017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上册,希望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第1---3 页(1)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 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第4---5 页(1) 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 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 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 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第二单元: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1、不进位加法(1)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 的计算方法。

(3) 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 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 的计算方法。

(3) 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 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 比某数多几或少几" 的实际问题。

(2) 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 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最新最全)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最新最全)

二年级上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巩固练习)(1)小明身高1(米)30(厘米)(2)练习本宽13(厘米)(3)铅笔长17(厘米)(4)黑板长2(米)(5)图钉长1(厘米)(6)一张床长2(米)(7)一口井深3(米)(8)教学楼高25(米)(9)学校进行100(米)赛跑(10)跳绳长2(米)(11)宝宝身高80(厘米)(12)一棵树高3(米)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上册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上册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上册关于二年级的考生们小学频道为大伙儿整理了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上册,知识点包括补充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镜面对称等知识点,具体内容请大伙儿查看全文!一、补充对称图形。

画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能够先在格子中找到每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对称点,然后用直线连接。

在对称轴上的点,其对称点依旧那个点。

对称轴是竖直方向的,图形左右对称;对称轴是水平方向的,图形上下对称。

二、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1、假如一条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那个图形确实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画对称轴时要用虚线。

4、长方形、正方形、圆差不多上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许多条对称轴。

三、镜面对称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制造和进展。

如湖面的倒影、照镜子差不多上镜面对称现象。

湖面的倒影是相对水平平面的对称,而照镜子是相对竖直平面的对称。

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可不能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以上确实是2021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上册,期望大伙儿有所关心!。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按照如图所示的表示方法,右图由7个立方体叠加的几何体,从正面观察,可以画出的平面图形是()A. B. C. D. 2.观察下边的物体,图()是从上面看到的。

A. B. C.3.小明看到的杯子的形状是()。

A. B. C. D.4.这两幅冰箱图中哪一幅是小朋友“正面平视”观察得到的?( )A. B.5.这两幅茶杯图哪一幅是从“侧面“观察得到的?( )A. B.6.请你判断:下面方案是从空中看到的“绿色金字塔”.(即此种方案按一定顺序种植,若干年后会形成“绿色金字塔”)()A. B. C. D. 7.下面的图片是从空中看到的颁奖仪式上的场景。

下面四幅照片,在①位置上拍摄的是()。

A. B. C. D.8.看看这两幅图:哪一幅是远距离所看到的?()A. B.9.这两幅凳子图中哪一幅是从“上面"观察得到的?()A. B.10.看图回答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A. 正面B. 右侧面C. 上面11.哪幅图是在飞机上看到的这座楼房的形状? ()A. B. C.12.小兰从正上方看小轿车,看到的形状是()A. B. C.13.下图小梅看到的汽车的样子是()。

A. B. C.14.哪一张照片是在房间前面拍摄的?选一选()A. B.15.小刚和小丽都在看同一个茶壶,请你选出小刚看到的是哪一个?()A. B. C.二、填空题16.下面的图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________个面。

18.观察,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

19.下面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到的?把名字填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下面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把他们的编号填在图片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老师用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摆了一个图形,从上面看:,从侧面看是,从正面看是,你知道这个图形是由________个正方体组成的.22.看图回答下边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看图回答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 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物体的长度,量得的结果不一样。

所以要统一长度单位。

2. 认识厘米和米。

- 厘米(cm):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食指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 米(m):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尺的长度是1米,教室的长和宽通常用米作单位。

- 1米 = 100厘米。

3. 用厘米和米量物体长度。

- 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物体的一端不是对着“0”刻度,用右端刻度减去左端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

- 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米尺或卷尺。

4. 线段的认识。

- 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 画线段的方法:先确定一个端点,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这个端点,再根据要求的长度确定另一个端点,最后连接这两个端点就画出了线段。

- 数线段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

- 不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例如:32+45,个位上2 + 5 = 7,十位上3+4 = 7,结果是77。

- 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例如:38+25,个位上8+5 = 13,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3;十位上3 + 2+1(进位的1)= 6,结果是63。

2. 减法。

- 不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例如:75 - 42,个位上5 - 2 = 3,十位上7 - 4 = 3,结果是33。

- 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

例如:50 - 26,个位上0 - 6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10 - 6 = 4,十位上5退1后是4,4 - 2 = 2,结果是24。

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 连加: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 整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 整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1.厘米和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1米=100厘米。

2.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时用米做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物体的左端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物体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4.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课桌的长和高大约是1米。

5.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是可以测量长度的。

6.数图形有几条线段就数有几条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计算时,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减法计算时,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退一当十),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要注意看清楚运算符号。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角的画法:先点一个点,从这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画直角:先画一个顶点,再从一个点出发画一条线,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再从这个点出发沿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画一条线,最后画出直角标志。

4.判断直角的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

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角度越小,角就越小。

6.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比如黑板面上的直角与三角板上的直角是一样大的。

用放大镜看角,角的大小不变。

7.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红领巾有三个角。

8.数角:先数单个小的再数组合成大的,最后全部加。

.数角窍门:如右图:数出单个的角有4个,然后从4开始依次递减相加:4+3+2+1=10(个)第四、六单元表内乘法(一)(二)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但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5 第五单元知识小结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5 第五单元知识小结

根据“三三得九 ”只能写出一道 乘法算式。
结果相差3。
知识点
知识解警示 应用4的乘法口 诀计算出的结 果也都是双 数。 应注意根据问 题中所给数的
4的乘法口诀
乘法算式,根据算式编制4的乘法口诀。 2.4的乘法口诀共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 诀的结果相差4。 1.运用2~5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法算
口诀
写出一道
乘法算 式。
知识点
知识解析 1.利用2个2个连加的方法,列出有关2的乘法
易错警示 应用2的乘法口 诀计算出的结果 都是双数。
2的乘法 算式,根据算式编制2的乘法口诀。
口诀 2.2的乘法口诀共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 结果相差2。
1.根据2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编制3的乘法
3的乘法 口诀。 口诀 2.3的乘法口诀共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
2~5乘法口
式。 2.会收集:选择和整理数学信息,利用 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 题。
诀的应用
特征选择相应
的乘法口诀。

2~5的乘法口诀
第五单元知识小结
知识点
知识解析
1.利用5个5个连加的方法,列出有关5的乘法算 式,根据算式编制5的乘法口诀。 2.5的乘法口诀共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结果
易错警示
根据“五
五二十 五”只能
5的乘法
相差5,所得结果个位上的数字不是5就是0。 3.口诀的编制方法:口诀的前半部分表示相乘的 两个数,后半部分是所得的积。 例如:四五 相乘的 两个数 二十 所得 的积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适宜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那么: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那么: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带练习(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带练习(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带练习(人教版+北师大+苏教版),孩子预习必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练习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练习1.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位置与顺序 2.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3.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4.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唯一,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数学课要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下面是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正面、侧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观察物体,从实物观察到对立体图形的观察有一个体验、认识、提高的过程,建议同学们先多观察物体,多画观察到的图形,有意识的训练想象能力,逐渐就会观察立体图形了4、观察物体,先要确定观察的方向(常选择上面、正面、左侧面、右侧面) ,再确定观察的形状,并把它画下来摆立体图形时,可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摆出底层,再根据从正面看到的摆出前排图形,然后根据从左面看对后排进行修正,最后从不同方向观察所摆图形是否符合原题要求5、摆立体图形时,可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摆出底层,再根据从正面看到的摆出前排图形,然后根据从左面看对后排进行修正,最后从不同方向观察所摆图形是否符合原题要求。

6、数正方体的个数时,为了既不遗漏又不重复,可分层数;观察露在外面的面,应弄清从哪几个方向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再计算7、构建空间想象力:(1) 、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

(2) 、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8、动手操作,思维拓展用5 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分数乘法意义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长度单位1. 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应掌握米 (m)和厘米 (cm)作为常用的长度单位。

2. 测量工具与方法: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尺子(米尺)。

测量时,应把尺子的 “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然后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尺子上的哪个刻度,这个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

3. 单位换算:学生需要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即1m = 100cm,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 线段的认识: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其长度。

画线段时,应从尺子的 “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所需的长度刻度处。

二、观察物体1. 观察角度与形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学生应学会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2. 观察特征:在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来判断其形状和大小。

3. 特定形状的观察:观察长方体时,可能看到长方形或正方形面。

观察圆柱体时,可能看到长方形或圆形面。

观察球体时,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看到的都是圆形。

三、对称性1. 对称的概念:当一个图形的左、右或上、下两边在大小、形状和排列等方面一一对应且相同时,就称这个图形是对称的。

2. 对称轴:用虚线把对称图形平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个部分,这条虚线就叫做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则有无数条对称轴。

3. 镜像对称: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变,但左右位置会发生对换,这就是镜面对称。

学生应能识别并画出与给定图形镜面对称的图形。

4. 倒影对称:倒影属于上下对称,如湖面上的倒影。

四、实践与应用学生应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如测量物体的长度、画出对称图形等,来加深对上述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物体,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综上所述,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知识点涵盖了长度单位的进一步学习、观察物体以及初步的对称性理解。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于实际生活中。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附各单元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附各单元练习)
一、本学期主要内容:(目录)
(一)数与代数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二)空间与图形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三)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四)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 (五)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 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2. 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6( )。 3. 看一场电影的时间是2( )。 4. 李明从家走到学校要15( )。
写出过10分的时刻, 并画出分针
书上注意题型:书91页做一做;93页1、2;94页4.5;95页7、9、10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知识点梳理: 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32+(55-46)= 86-(13+42)=
重点题目:书P29,2;P30,6,7;P36,2 P22,12;P24,做一做;P25,1、2、3; P26,5、6.7;P33,1;P34,8;P36,5;P37,6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知识点梳理
一、认识角: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实例中认识角,在此基础上认识角的各 部分名称。能说出角的特征。 容易错的地方:学生容易将角的顶点与第一单元中线段的端点混淆。 二、判断角:给出任意一个角,学生能准确的说出哪是顶点,哪是边。并 能清楚的判断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 容易出错的地方:学生容易将一条边长一条边短的角认为不是角。 三、画角:先确定一个点,从这个点起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直线, 就画成一个角。 四、直角的认识:1、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 2、三角板的三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 3、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点对点、 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 4.用三角板可以画直角。 容易错的地方:1、学生容易用肉眼去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而不是用三 角板比一比。 2、画直角时,学生不画直角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整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从小就把这就挂在嘴边,不知道有多少同学做到了呢?不管以前是否做到了,从现在开始也不迟。

下面是为大家分享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1、建立观察角度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轴对称
(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镜面对称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念。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以上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
元知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
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