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径千分尺内校标准

合集下载

外径千分尺内校标准WI299

外径千分尺内校标准WI299
4.2.2按量程不同(测量范围0-25mm、25-50mm、50-75mm、75-100mm)作至少3点以上不同尺寸校正,每点校正两次取平均值。
4.2.3标准量块取用时,需戴好手套,并小心不可掉落地上。
4.2.4将量测读数值减去外校合格的量块值,即为误差值。
4.3校验后
4.3.1外径千分尺遇有外观不良或须调整时,转校验单位判是否暂停使用,并安排校验。
4.3.2标准量块使用完成后,须擦拭干净,并喷上防锈油,放回固定位置保存。
5、判定标准
示值误差不超过±0.02mm,即为合格。
6、记录保存
6.1校准合格后,贴上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标签。
6.2校验不合格时,依实际情况判定为暂停使用或降级使用,严重者作报废处理。
6.3将校验结果登录在《计量器具内校履历表》上。
批准/日期:审核/日期:制定/日期:
1、结构概述:
外径千分尺又叫螺旋测微器。外径千分尺是由1-尺架、2-测砧、3-测微螺杆、4-锁紧装置、5-固定套筒、6-微分筒、7-微调装置等组成,如下图所示:
2、使用基准
2.1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
2.2外校合格的平台
3、校正环境及周期:
常温、常压,静置2小时以上,校正周期为半年。
4、校正步骤
4.1校正前
4.1.1检查千分尺是否有碰伤,锈蚀,带磁或其它缺陷
4.1.2检查千分尺的刻度线及数值是否清晰可见。
4.1.3检查是否有影响测量精度的外观缺陷。
4.1.4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住现象。
4.1.5锁紧装置的作用是否有效。
4.2校检中
4.2.1选择适当的标准量块(外校合格的标准件)对千分尺进行校正。

检具外径千分尺内校规程

检具外径千分尺内校规程

尺,贴合格标签,做好校验记录,才能用于产品检测;不符合 重新校验仍不符合的将其报废,并在《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一 放置,有用之零件在后续维修卡尺时使用;
1 外观 目测 2 各部分相互作业 目测及手感 3 两测量面的平面度和平行度 CMM 4 示值误差 4等量块组 注:“+”标示应校验。 4.2.校验室内温度应为20±5°C,校验前,被检验外径千分尺和其他工具一同放置于校验室内的 工作台上,其平衡温度、时间不小于2小时。
5、校验要求及方法:
5.1外观 5.1.1.外径千分尺外观不应有锈蚀、碰伤或其他缺陷,刻线或数字清晰、均匀,不应有脱色 现象; 5.1.2.外径千分尺应有制造厂商、分度值和出厂编号; 5.1.3.使用中的和维修后的外径千分尺,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5.1.4.检验方法:目测。 5.2.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5.2.1.微分筒在工作行程内往返转动时应灵活、平稳,无卡滞和摩擦现象,无手感觉到的径 向摆动和轴向窜动; 5.2.2.测微螺杆伸出尺架的光滑部分与轴套之间的配合良好,不应出项明显的摆动; 5.2.3.校验方法:目测及手感。 5.3.两测量面的平面度和平行度: 5.3.1.两测量面的平面度和平行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两测量面的平行度/um 量程/mm 两测量面的平面度/um 0~25 0.6 2 25~50 50~75 0.6 3 75~100 5.4.2.校验方法:用CMM测试两测量平面得出两测量平面的平面度,在CMM中找此两个测量平 面的平行关系,得出两测量平面的平行度; 5.4.3.在据测量平面边缘0.4mm内的平行度忽略不计,0.2mm处允许有塌边; 5.4.示值误差: 5.6.1.示值误差校验结果应:(0-50)mm范围内:不大于±0.003mm、(50-100)mm范围内: 不大于±0.004mm; 5.6.2.示值误差以该点读数与量块尺寸之差确定;

千分尺内校操作规程

千分尺内校操作规程

变更履历版本日期变更描述修订A02019.10.25初版发行刘清会签勾选会签部门会签人员分发份数会签勾选会签部门会签人员分发份数总经办质量部市场营销部电芯制造部√设备工程部1PACK制造部财务部电芯研发部供应链部PACK设计部信息部分发部门分发号拟定/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生效日期1.目的千分尺是由尺架、测砧、测微螺杆、测力装置、锁紧装置和读数装置等组成,应用螺旋副传动原理,将回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主要用来测量各种外尺寸的一种量具。

本规程目的在于对千分尺进行内校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分度值为0.01mm,测量上限至500mm的外径千分尺;测量上限至25mm的板厚、壁厚千分尺;以及分辨力为0.001mm,0.0001mm,测量上限至500mm的数显外径千分尺的内部校准。

3.校准用基准物质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外校合格的千分尺。

4.权责4.1.设备工程部编制计量设备内校校准规程,并负责此项工作的落实。

4.2.各部门或个人使用的监测器具的准确度超出控制偏差范围时,应立即报告设备工程部校准。

4.3.经校准后无法恢复其精度的计量器具,由使用部门申请,报告设备工程部审核由分管副总批准报废。

5.工作程序5.1.校准环境:温度(20±5)℃,湿度(45%~75%)RH,校准前被检卡尺及量块等校准用设备置于木桌上恒温不少于2h。

5.2.标准器:外校合格的F0级标准量块。

5.3.校验程序:5.3.1.外观检查:千分尺不应有碰伤、锈蚀、带磁或其他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标尺刻线应清晰、均匀,数显外径千分尺数字显示应清晰、完整。

千分尺应附有调整零位的工具,千分尺应具有测力装置、隔热装置和锁紧装置。

千分尺上应标有分度值、测量范围、制造厂名、出厂编号及校准合格证。

5.3.2.各部分相互作用: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饿移动应平稳无卡滞现象。

可调或可换测砧的调整或装卸应顺畅,作用要可靠,调零和锁紧装置的作用应切实有效。

量具内部校准规程-外径千分尺

量具内部校准规程-外径千分尺

量具内部校准规程-外径千分尺
千分尺内部校验规程 1目的
对千分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千分尺的内部校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5.1检查千分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刻度是否清晰。

5.2扭动千分尺螺栓调校零位,使刻度对准零点。

5.3根据不同量程的千分尺选择适宜的标准量块3,4块,(可对标准量块进行组合测量)。

每块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内。

允许误差范围为?0.01mm。

5.4外径千分尺的校验:任意取5-6块标准量块,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扭动螺栓使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为?0.01mm。

5.5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6校准周期
每年1次。

7相关记录
《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

外径千分尺校准规程

外径千分尺校准规程

1、目的:通过对外径千分尺进行校准,执行量值传递工作,保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厂内0-300㎜范围、分度值为0.01㎜的外径千分尺的校准指导。

3、环境要求:室内温度要求控制在20±5℃,湿度控制在60±15 RH%。

4、校准方法/步骤:4.1、外观:4.1.1、要求:千分尺表面应无锈蚀、碰伤或其它缺陷,刻线和数字应清晰、均匀,不应有脱色现象,千分尺上应标有分度值、制造厂名、工厂标志及出厂编号,使用中及修理后的千分尺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4.1.2、方法:目视4.2、各部份相互作用:4.2.1、要求: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住现象,可换或可调测砧的装卸或调整应顺畅,其作用可靠,锁紧装置应切实有效,测微螺杆无明显的轴向窜动与径向摆动。

4.2.2、方法:手感4.3、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横刻线的距离:4.3.1、要求:对准零位时,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横刻线的右边缘应相切,允许压线不大于0.05㎜,离线不大于0.10㎜。

4.3.2、方法:调整好千分尺的零位,转动微分筒使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横刻线相切,并按微分筒读出零刻线相对于固定套管纵刻线的偏移量,该数值即为离线、压线的数值。

4.4、示值误差:4.4.1、要求:千分尺的示值误差不超过下表一的规定:4.4.2、方法:以5等或2级或相应等级量块,依下表一规定之受检点进行校准。

4.5、校对量杆的尺寸误差4.5.1、要求:校对量杆尺寸误差不超过下表一的规定:4.5.2、方法:校对量杆尺寸误差在三座标上进行校准。

5、校准周期预定为一年编制/日期:审核:批准:。

千分尺内校检定规程

千分尺内校检定规程

1.目的
为检测设备的校验提供依据,保证测试测量的精密度。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制造部门使用中的千分尺的检定。

3.校准环境
为保证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必须在温度为25+5/-3℃,湿度为60+15/-10%RH的条件下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

4.校验项目
外观、示值检测。

5.校准件
编号为LKB001的量块作为校验标准件。

6.校验程序
6.1外观检查
6.1.1要求
6.1.1.1千分尺及校对用的量块不应有碰伤、锈蚀、带磁或其它缺陷,标尺刻线应清晰、均匀,数显外
径千分尺数字显示应清晰;
6.1.1.2千分尺应附有调整零位的工具,千分尺应具有测力装置、隔热装置和锁紧装置;
6.1.1.3千分尺上应标有分度值、测量范围、制造厂名(或商标)及出厂编号;
6.1.1.4千分尺的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住现象;
6.1.1.5可调或换测砧的调整或装卸应顺畅,作用要可靠,锁紧装置的作用应切实有效;
6.1.1.6数显外径千分尺各工作按钮应灵活可靠;
6.1.1.8新制的千分尺应符合以上要求,使用中的千分尺不应有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6.1.2检定方法:试验和目力观察。

6.2示值检测
6.2.1要求
6.2.1.2用被检千分尺测量标准量块分段对比,测试出误差值;
6.2.1.3校验点为:1mm、3mm、5mm、10mm、20mm;
6.2.1.4测试误差变化量△≤0.002mm。

6.3检定方法
6.3.1使用前需校对起始值设置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则会影响测量结果,立即修正设置;。

千分尺校准规范

千分尺校准规范

菲恩(江门)科技有限公司千分尺校准规范文件编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目的对内部的千分尺校准,确保准确度和实用性保持完好。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JJG 21-2008 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3、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内部分度值为0.01mm,测量上限到500mm外径机械千分尺;测量上限至25mm的板厚、壁厚千分尺;以及分辨力为0.001mm,0.0001mm,测量上限至500mm的数显千分尺校准。

4、校准条件校准测量范围不大于100mm的外径千分尺,其室内温度和被检千分尺在室内平衡温度的时间,应符合5、通用技术要求5.1外观5.1.1千分尺及其校准用的量杆不应碰伤、锈蚀、带磁或其它缺陷,标尺刻线应清晰、均匀,数显外径千分尺数字显示应清晰、完整。

5.1.2千分尺应有调整零位的工具,测量上限大于或等于25mm的千分尺应附有校对用的量杆。

千分尺应具有测力装置,隔热装置和锁紧装置。

校对量杆应有隔热装置。

5.1.3千分尺应标有分度值、测量范围、制造厂商(或厂标)及出厂编号5.1.4后续校准和使用中检验的千分尺及其校对用的量杆不应有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4.2各部分的相互作用4.2.1微分筒传动和测微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滞现象。

4.2.2可调或可换测砧的调整和装卸应顺畅,作用要可靠,调零和锁紧装置的作用应切实有效。

4.2.3数显外径千分尺,各工作按钮应灵活可靠。

6计量性能要求与校准方法5.1示值误差5.1.1外径千分尺示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应超出表-2的规定:数显外径千分尺的示值得最大允许误差不应超出表-3的规定。

表-3数显外径千分尺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及量测量面的平行度。

外径千分尺校正标准

外径千分尺校正标准

外径千分尺校正标准一.目的:使校正工作标准化,确保现场所用之千分尺的精度皆在受控之规格内.二.检查内容:2.1 测量用工作面和测量杆的外观确认.2.2 零点(零刻度)确认.2.3 两工作面测定间隙的精准度确认.三.标谁比较量具选用:选用已检定合格的同一制造厂、同一量程规格类型、同一分值的量具作为参照标准对比。

四.设定环境:为保证计测器的有效校正,设定处於管理中的环境条件温度:20℃±5℃湿度:80%以下。

五.测量间隙设定检查点:根据外径千分尺的范围分别设定如下:测量范围检查点共计0-25 5mm; 10mm; 20mm; 25mm; 425-50 30mm; 35mm; 45mm; 50mm; 4六.校正:6.1)确认测量用工作面和测量杆无损伤6.2)确认千分尺回复零位时无偏差6.3)确认两测定用工作面的间隙,分别据所设定的检查点选用已检定合格的同一制造厂、同一量程规格类型、同一分值的量具作为参照标准对比。

与外径千分尺进行比较测定。

七.容许偏差:外径千分尺的容许偏差为±0.003八.校正结果判定:根据外径千分尺之容许偏差作出判定合格、不合格.九.校正周期:每6个月一次十.校正结果记录:将校正结果记录在“仪器检定报告”上高度尺规校正标准一.目的:使校正工作标准化,确保现场所用之高度规的精准度皆在受控之规格内.二.检查内容:2.1)高度规基座准面的确认.2.2)高度规测量间距的确订.三.标准比较量具选用:选用已检定合格的同一制造厂、同一量程规格类型、同一分值的量具作为参照标准对比。

四.设定环境:为保证计测器的有效校正,设定处於管理中的环境条件. 温度:20℃±5℃湿度:80%以下五.测量间隙设定检查点:根据游标卡尺的范围分别设定如下:测量范围检查点共计0-300mm 50mm; 100mm; 200mm; 300mm; 4点0-600mm 100mm; 200mm; 300mm; 500mm; 4点六.校正:6.1)基座基准面确认:确认基座基准面无损伤及并无生锈.6.2)高度测量间距确认:首先将高度规平放在平台上,然后根据设定的检查点,分别选用已检定合格的同一制造厂、同一量程规格类型、同一分值的量具作为参照标准对比。

外径千分尺校验规程

外径千分尺校验规程

外径千分尺校验规程1.0目的规范外径千分尺校验的操作,确保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精度处于受控状态,检验结果真实、可靠,以确保产品品质。

2.0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分度值为0.01mm,测量上限至100mm外径千分尺;测量上限至25mm 的板厚、壁厚千分尺;以及分辨力为0.001mm,0.0001mm,测量上限至50mm的数显外径千分尺的内部校验。

3.0校验设备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

4.0环境条件室内温度和被检千分尺在室内平衡温度时间,应符合表1的规定。

室内湿度不大于70%RH。

表1 室内平衡温度时间千分尺的测量范围室内温度对20℃的允许偏差(℃)平衡温度时间(h) 千分尺校对用的量杆0-100mm ±5 ±3 25.0通用技术要求与校验方法5.1外观要求5.1.1千分尺及其校对用的量杆不应碰伤、锈蚀、带磁或其他缺陷,标尺刻线应清晰、均匀,数显外径千分尺数字显示应清晰、完整。

5.1.2千分尺应附有调整零位的工具,测量上限大于25mm的千分尺应附有校对用的量杆。

千分尺应具有测力装置,隔热装置和锁紧装置。

校对量杆应用隔热装置。

5.1.3千分尺应标有分度值、测量范围、制造厂名(或厂标)及出厂编号。

后续校准和使用中检验的千分尺及其校对用的量杆不应有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5.2各部分的相互作用要求5.2.1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滞现象。

5.2.2可调或可换测砧的调整或拆卸应顺畅,作用要可靠,调零和锁紧装置的作用应切实有效。

5.2.3数显外径千分尺,各工作按钮应灵活可靠。

5.3计量性能要求与校准方法5.3.1示值误差5.3.1.1外径千分尺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应超出表2的规定,数显外径千分尺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应超出表3的规定。

表2 外径千分尺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及两端面的平行度测量范围(mm)最大允许误差/μm 量测量面的平行度/μm0~25,25~50 ±4 250~75,75~100 ±4 3表3 数显外径千分尺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及两端面的平行度测量范围(mm)最大允许误差/μm 量测量面的平行度/μm0~25,25~50 ±2 1.550~75,75~100 ±3 2.05.3.1.2外径、壁厚、板厚千分尺示值误差用5等或3级专用量块校准,数显千分尺用4等或2级专用量块校准。

外径千分尺内校规程

外径千分尺内校规程
测量上限(mm)
平衡温度时间(h)
置于木桌
置于金属板
﹤300
2
1
﹥300~500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
4.2 室内温度20±5℃
5.0校准规程
序号
校准项目
校准工具
技术要求和校准方法
1
外观
1.1千分尺及其校对用的量杆不应有碰伤、锈蚀、带磁或其他缺陷,刻线应清晰、均匀。
1.2千分尺应附有调整零位的工具,测量上限大于25mm的千分尺应附有校对用的量杆。
2.3 带有表盘的千分尺,表针移动应灵活、无卡滞现象
2.4校准方法:试验与目视观察
3
示值误差
00级检验
平板
5等/相应等量块
3.1尺寸范围0—100mm,示值误差不大于0.01mm
3.2校准方法:用经外校合格之量块来校准,各种千分尺的受检点应均匀分布于测量范围的5点上,各点的示值误差均不超过0.01mm.
0-25mm(取:0,5,10,15,25);
大于25(取:A+0,A+9,A+17,A+25)
注:A为千分尺的测量下限.
3.2.1测微头各点相对于零点的示值误差不超过0.005mm.
注:每一测量点校准时需测量三次,记录下来并依平均值做为判定标准.
1.3千分尺上应标有分度值、测量范围、制造厂名(或厂标)及出厂编号.
1.4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千分尺及其校对用的量杆不应有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1.5校准方法:目视检察.
2
各部分相互作用
2.1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住现象.
2.2可调或可换测砧的调整或装卸应顺畅,作用要可靠,锁紧装置的作用应切实有效.

外径千分尺内部校准规程

外径千分尺内部校准规程

一、外径千分尺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分度值为测量范围至300mm外径千分尺的校准2、引用文献本规范引用下列文献:JJF 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B/T 1216-2004 《外径千分尺》JJG 34-2008 指示表(指针式,数显式)检定规程JJG 21-2008 《千分尺检定规程》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概述外径千分尺是应用螺旋副传动原理,将回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的一种通用长度计量器具,主要用于测量各种外尺寸。

4、计量特性测微螺旋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测微螺旋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均不大于。

测钻工作面与测微螺旋杆工作面的相对偏移量,该偏移量见表1表1 测钻工作面与测微螺旋杆工作面的相对偏移量mm测力外径千分尺工作面与球面接触时所作用的力为(5~10)N刻线宽度及宽度差固定套管上的纵刻线和微分筒上的刻线宽度为(~)mm,刻线宽度差应不大于。

微分筒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微分筒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应不大于。

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上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当微分筒零刻线与固定套管纵刻线对准时,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右边缘应相切。

若不相切时,允许压线应不大于,离线应不大于。

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外径千分尺和校对用量杆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μm 。

工作面的平面度工作面的平面度应不大于μm 。

两工作面的平行度两工作面的平行度应在表2规定范围内。

表2外径千分尺两工作面的平行度外径千分尺的示值误差,应在表3的规定范围内表3外径千分尺的示值误差校对用的量杆校对用的量杆尺寸偏差和变动量在表4规定的范围内。

表4校对用的量杆尺寸偏差和两工作面的平行度5、校准条件环境条件校准外径千分尺的室内温度在表5的规定范围内,在室内平衡温度的时间不少于表5的要求,室内湿度不大于70%RH表5校准外径千分尺的室内温度和室内平衡温度时间校准用标准器及相应的设备校准用标准器及相应设备的计量性能见表6表6校准用标准器及相应设备的计量性能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首先检查外观,确定没有影响计量特性因素后再进行校准。

外径千分尺内部校准规程

外径千分尺内部校准规程

一、外径千分尺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围至300mm外径千分尺的校准2、引用文献本规范引用下列文献:JJF 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B/T 1216-2004《外径千分尺》JJG 34-2008 指示表(指针式,数显式)检定规程JJG 21-2008 《千分尺检定规程》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概述外径千分尺是应用螺旋副传动原理,将回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的一种通用长度计量器具,主要用于测量各种外尺寸。

4、计量特性4.1测微螺旋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测微螺旋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均不大于0.01mm。

4.2测钻工作面与测微螺旋杆工作面的相对偏移量,该偏移量见表1表1测钻工作面与测微螺旋杆工作面的相对偏移量mm4.3测力外径千分尺工作面与球面接触时所作用的力为(5〜10)N 4.4刻线宽度及宽度差固定套管上的纵刻线和微分筒上的刻线宽度为(0.08〜0.20)mm,刻线宽度差应不大于0.03mm。

4.5微分筒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微分筒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应不大于0.4mm。

4.6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上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当微分筒零刻线与固定套管纵刻线对准时,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右边缘应相切。

若不相切时,允许压线应不大于0.05mm,离线应不大于0.1mm。

4.7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外径千分尺和校对用量杆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a0.05卩m。

4.8工作面的平面度工作面的平面度应不大于0.6卩m。

4.9两工作面的平行度两工作面的平行度应在表2规定范围内。

表2外径千分尺两工作面的平行度4.10外径千分尺的示值误差,应在表3的规定范围内表3外径千分尺的示值误差4.11校对用的量杆校对用的量杆尺寸偏差和变动量在表4规定的范围内表4校对用的量杆尺寸偏差和两工作面的平行度5、校准条件5.1环境条件校准外径千分尺的室内温度在表5的规定范围内,在室内平衡温度的时间不少于表5 的要求,室内湿度不大于70%RH表5校准外径千分尺的室内温度和室内平衡温度时间5.2校准用标准器及相应的设备校准用标准器及相应设备的计量性能见表6表6校准用标准器及相应设备的计量性能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名称杠杆千分表平板扌旨示表测力仪读数显微镜或工具显微镜塞尺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平面平晶刀口尺平行平晶量块测长机计量特性分度值为0.002mm (1级)3级分度值0.01mm (1级)分度值为0.1N (2.5级)准确度w 10卩m2级误差+12%〜-17%2级1级5等首先检查外观,确定没有影响计量特性因素后再进行校准。

外径千分尺内校作业规范

外径千分尺内校作业规范

3.0 校正项目:
3.1 外观的检校
3.2 各部分相互作用的检校
3.3 千分尺示值误差的检校
3.4 校对量杆示值误差的检校
4.0 校正方法:
4.1 外观检校:测砧、测微螺杆不应有碰伤、锈蚀、带磁及其它缺陷;刻度应清淅、均匀;显
示屏显示清晰(电子千分尺);尺身上应有测量范围、精度、制造厂名、商标及
出厂编号等标志。
*******有限公司
作业规范
页码:1 / 2 分发号:
文件名称
外径千分尺内校作业规范
文件编号
WI-PZB-004
编制
版本/状态
B/1
审批
生效日期
2016-11-15
1.0 校正环境:
温度:20±5°C(其中:校对用的量杆为 20±3°C)
湿度:40% ~70%
2.0 校正工具:
校正基准件:外校合格之量块和千分表。
50.00
使用量块(mm) 5.12
外径千分尺示值
误差(um)
±4
板厚、壁厚千分 尺示值误差(um) ±4
10.24 ±4
15.36 ±4
21.50 ±4
0 25.00
±4
±4
±4
±4
±4
30.12 ±4 ±4
35.24 ±4 ±4Fra bibliotek40.36 ±4 ±4
46.50 ±4 ±4
50.00 ±4 ±4
4.4 校对量杆示值误差检校:依据下表,用量块和千分表比较测量:
校对用的量杆标 称尺寸(mm)
25 50 75 100~125
尺寸偏差(um)
0级
1级
±1 ± 1.5 ± 1.5
±2 ±2 ±2 ± 2.5

千分尺内校指导书

千分尺内校指导书

千分尺内校指导书1、目的:为确保本公司千分尺的内校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2、适用范围:凡本公司所使用的千分尺均适用。

3、校正标准件:标准块规(1.0mm-100mm)组,平行平晶,平面平晶。

4、温湿度要求:湿度不超过70% RH。

检定千分尺的室内温度和被检千分尺在室内平衡温度的时间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室内温度及被检千分尺在室内平衡温度的时间5、通用技术要求:5.1外观5.1.1千分尺及其校对用的量杆不应有碰伤、锈蚀、带磁或其他缺陷,标尺刻线应清晰、均匀,数显外径千分尺数字显示应清晰、完整。

5.1.2千分尺应附有调整零位的工具,测量上限大于或等于25mm的千分尺应附有校对用的量杆。

千分尺应具有测力装置、隔热装置和锁紧装置。

校对量杆应有隔热装置。

5.1.3千分尺上应标有分度值、测量范围、制造厂名(或厂标)及出厂编号。

5.1.4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的千分尺及其校对用的量杆不应有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5.2各部分的相互作用5.2.1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滞现象。

5.2.2可调或可换测砧的调整或装卸应顺畅,作用要可靠,调零和锁紧装置的作用应切实有效5.2.3带有表盘的千分尺,表针移动应灵活、无卡滞现象。

5.2.4数显外径千分尺各工作按钮应灵活可靠。

6.计量性能要求6.1测微螺杆的轴向串动和径向摆动测微螺杆的轴向串动和径向摆动均不大于0.01mm。

6.2测砧与测微螺杆测量面的相对偏移测砧与测微螺杆测量面的相对偏移应不超过表2规定。

表2测砧与测微螺杆测量面的相对偏移量(mm)6.3数显外径千分尺的示值重复性数显外径千分尺的示值重复相应不大于1μm。

6.4数显外径千分尺任意位置时数值漂移在任意位置时的数值漂移应不大于1μm/h。

6.5测量面的平面度外径千分尺测量面的平面度应不大于0.6μm。

壁厚千分尺、板厚千分尺测量面的平面度应不大于1.5μm。

数显外径千分尺测量面平面度应不大于0.3μm.6.6示值误差外径千分尺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应不超过表3(下页)规定。

外径千分尺检定规范

外径千分尺检定规范

外径千分尺检定规范1 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外径千分尺的检定,适用于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围0-1000mm的外径千分尺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

2 引用文献JJG 21-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千分尺)3 检定条件3.1检定室内温度:20±5℃3.2检定室内湿度:≤85%RH4检定方法和技术要求4.1 检查外观4.1.1检查方法:用专用擦布擦试尺身表面,保持表面清洁、无油污,目力观察卡尺。

4.1.2千分尺及其校对用的量杆不应有碰伤、锈鉵或其他缺陷;4.1.3千分尺应附有调零位的工具,应标有分度值,测量范围、制造厂名及出厂编号。

4.1.4 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千分尺,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4.2 检查各部分相互作用4.2.1检查方法:目测和手动检查4.2.2轻轻转动微分筒,使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住现象;4.2.3 搬动锁紧装置,锁紧装置的作用应切实有效,带有表盘的千分尺、表针移动应灵活,无卡阻现象。

4.3检定微分螺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用杠杆千分表检定,检定时使杠杆千分表与测微螺杆测量面接触,沿测微螺杆轴向方向分别往返加力3N-5N。

4.4 检定测力用分度值不大于0.2N的专用测力计检定,检定时使工作面与测力计的球和工作接触后进行。

4.5 检定微分筒锥面棱边上边缘主固定套管纵刻线表面的距离。

4.5.1在工具显微镜上检定,也可以用0.4mm的塞尺置于固定套管刻线表面上以比较法检定;4.5.2微分筒锥面棱边上边缘不应高于塞尺表面,这一检定应至少使微分筒在一周范围内每90度角位置上进行。

4.6 检定微分筒锥面端面至固定套管上横刻线的距离将千分尺零位调整好后,此时微分筒锥面端面应与固定套管横刻线的右边缘相切。

如不相切时,转动微分筒使其相切并按微分筒读出零刻线相对于固定套管纵刻线的偏移量,此值即为离、压线的数值。

4.7 检定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用比较法进行检定。

外径千分尺检定规范(参照模板)

外径千分尺检定规范(参照模板)

外径千分尺检定规范1 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外径千分尺的检定,适用于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围0-1000mm的外径千分尺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

2 引用文献JJG 21-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千分尺)3 检定条件3.1检定室内温度:20±5℃3.2检定室内湿度:≤85%RH4检定方法和技术要求4.1 检查外观4.1.1检查方法:用专用擦布擦试尺身表面,保持表面清洁、无油污,目力观察卡尺。

4.1.2千分尺及其校对用的量杆不应有碰伤、锈鉵或其他缺陷;4.1.3千分尺应附有调零位的工具,应标有分度值,测量范围、制造厂名及出厂编号。

4.1.4 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千分尺,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4.2 检查各部分相互作用4.2.1检查方法:目测和手动检查4.2.2轻轻转动微分筒,使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住现象;4.2.3 搬动锁紧装置,锁紧装置的作用应切实有效,带有表盘的千分尺、表针移动应灵活,无卡阻现象。

4.3检定微分螺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用杠杆千分表检定,检定时使杠杆千分表与测微螺杆测量面接触,沿测微螺杆轴向方向分别往返加力3N-5N。

4.4 检定测力用分度值不大于0.2N的专用测力计检定,检定时使工作面与测力计的球和工作接触后进行。

4.5 检定微分筒锥面棱边上边缘主固定套管纵刻线表面的距离。

4.5.1在工具显微镜上检定,也可以用0.4mm的塞尺置于固定套管刻线表面上以比较法检定;4.5.2微分筒锥面棱边上边缘不应高于塞尺表面,这一检定应至少使微分筒在一周范围内每90度角位置上进行。

4.6 检定微分筒锥面端面至固定套管上横刻线的距离将千分尺零位调整好后,此时微分筒锥面端面应与固定套管横刻线的右边缘相切。

如不相切时,转动微分筒使其相切并按微分筒读出零刻线相对于固定套管纵刻线的偏移量,此值即为离、压线的数值。

4.7 检定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用比较法进行检定。

外径千分尺内校标准

外径千分尺内校标准

外径千分尺内校标准
1.目的
建立本公司外径千分尺校验操作程序,通过对外径千分尺的内部校准,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
靠。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的外径千分尺内校作业。

3.内校标准器具
量块
4. 校准环境
温度:25±3℃相对湿度:25%RH~75%RH
5. 检验项目和步骤
5.1外观和功能检查:
5.1.1 检查仪器测量用工作面和测量杆无损伤、外观有无损伤、腐蚀、碰撞、LED 显示屏是否缺划, 显示是否正常. 按键功能是否正常,检准前千分尺与量块在室平衡温度时间不小于2h
5.1.2确认千分尺回复零位时无偏差
6. 校准
6.1根据外径千分尺的量程范围按下表选择受检点进行校:
单位:mm
6.2 校验误差=校验指示值—校验标准值
6.3允许偏差:外径千分尺的允许偏差为±0.002mm
6.4校正结果判定:根据外径千分尺之容许偏差作出判定合格或不合格并记录在校验记录表上;
6.5校正周期:一年一次。

外径千分尺内部校准规程

外径千分尺内部校准规程

1、外径千分尺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围至300mm外径千分尺的校准2、引用文献本规范引用下列文献:JJF 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B/T 1216-2004 《外径千分尺》JJG 34-2008 指示表(指针式,数显式)检定规程JJG 21-2008 《千分尺检定规程》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概述外径千分尺是应用螺旋副传动原理,将回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的一种通用长度计量器具,主要用于测量各种外尺寸。

4、计量特性4.1 测微螺旋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测微螺旋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均不大于0.01mm。

4.2 测钻工作面与测微螺旋杆工作面的相对偏移量,该偏移量见表1表1 测钻工作面与测微螺旋杆工作面的相对偏移量mm4.3测力外径千分尺工作面与球面接触时所作用的力为(5~10)N4.4刻线宽度及宽度差固定套管上的纵刻线和微分筒上的刻线宽度为(0.08~0.20)mm,刻线宽度差应不大于0.03mm。

4.5微分筒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微分筒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应不大于0.4mm。

4.6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上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当微分筒零刻线与固定套管纵刻线对准时,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右边缘应相切。

若不相切时,允许压线应不大于0.05mm,离线应不大于0.1mm。

4.7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外径千分尺和校对用量杆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a0.05μm。

4.8工作面的平面度工作面的平面度应不大于0.6μm。

4.9两工作面的平行度两工作面的平行度应在表2规定范围内。

表2外径千分尺两工作面的平行度4.10外径千分尺的示值误差,应在表3的规定范围内表3外径千分尺的示值误差4.11校对用的量杆校对用的量杆尺寸偏差和变动量在表4规定的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公司
标准书名称外径千分尺内校标准编号15-009 页次1/1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检测用外径千分尺。

二、管理权责:品管部。

三、作业程序:
3-1依《量检具校验一览表》上所使用的外校合格、且在有效期内的量块、平板,并找出《量检具设备校验履历表》及要求使用单位提供受检之设备。

3-2备妥清洁用布、工具内校记录表。

3-3外观要求,外径千分尺表面不应有锈迹、碰伤、镀层脱落及其他影响质量的缺陷,尺身刻线应清晰。

3-4各部分相互作用,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住现象,测微螺杆不应手感觉到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锁紧装置应切实有效。

3-5标尺标记宽度和宽度差检定,用工具显微镜检定,以微分筒的刻线标记各应抽检3条,标记宽度差以受检标记中最大与最小宽度之差确定。

标尺标记宽度差应不大于0.03mm。

3-6示值误差检测,示值误差不应超过±4μm,以4等量块与量块附件组成的内尺寸进行检定,下表为一般推荐检测点:(mm)
测量范围检定点
0~10 2.12 4.25 6.37 8.50 10
0~15 3.12 6.24 9.37 12.50 15
0~25 5.12 10.25 15.37 20.5 25
>25 A+5.12 A+10.25 A+15.37 A+20.5 A+25 (表中A为千分尺的测量下限)
3-7依检验结果进行判定后呈部门主管核准。

3-8部门管理核准时,对于被判定不合格者,须做出“报废”、“暂停使用”等决定并签章。

3-9依3-7、3-8之判定后予以标示,标示方法依《检测设备校准作业办法》实施。

3-10校准温度原则为20±5℃环境,其他相关规定依《检测设备校准作业办法》。

3-11依3-9做出标示后,归位并记录于《量检具设备校验履历表》内。

3-12校验合格后,外径千分尺校验周期为一年。

四、附表:仪器设备内校记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