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难师ppt-课件PPT(演示稿)-PPT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新语文%5D七年级语文(上)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课件(50张)

新语文%5D七年级语文(上)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课件(50张)

文言字词积累
• 古今异义:

古义:多少
• 多义词:
• 几何

乃能言:说话 •
今义:图形
•言

千言:字

古义:不寻常
• 非常

几何:多少

今义:很
•几

几二千年:差不多
译文
先生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 聪明蕴蓄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 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 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至 《右静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 “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 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学 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 是朱文公说的。”(他)马上问:“朱 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
走进朱熹
朱熹(1130.9.15— 1200.4.23),字元晦, 谥号“徽国公”,南宋 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 省婺源)人。 南宋著名 的理学家、思想家、哲 学家、教育家、诗人, 世称“朱子”,是孔子、 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 儒学的大师。代表作品 《四书章句集注》《楚 辞集注》,词结有《晦 庵词》。
2.《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券在心, 不在纸”是什么意思?你赞成不赞成“以 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说说理 由。
甲生:“券在心,不在纸”是说信守诺言 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 诚心守诺言就会表现在行为上,不诚心就 是写在纸上捏在手里也无用。
乙生:我赞成这种做法。作为真正的知己当 然应以信任为基础,多少人对朋友以性命 相托。何况只是“寄人千金”,试想,如 果缺乏信任,互相防范,彼此猜忌,这样 的朋友还是朋友吗?
主旨探究
• 从戴震难师这个小故事中,你悟出什么 道理?
• 要勤于思考,勇于质疑,才能真正学到 知识。

戴震难师PPT课件1 语文版 (共15张PPT)

戴震难师PPT课件1 语文版 (共15张PPT)

朗读节奏
•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 又何以知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又何以知/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 此非常儿也。 此非/常儿也。
Hale Waihona Puke 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简析
这篇短文写了戴震读私塾时向老师提 出疑问,难住老师的故事。一般来说,如 果没有确切的记录,后人是不可能知道前 人发生的事情的,尤其是不可能知道前人 发生的事情的细节。戴震以此为出发点, 来问老师有关孔子的事情。对于一个尚处 于启蒙的儿童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所 以,老师也称他为“非常儿”。我们学习 本文,重在学习戴震的质疑问难的精神, 从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怀疑来自过分认真。无所用心的人从不怀疑, 但也没有信仰。 ——周国平
怀疑是无限的探求。 ——苏格拉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47.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48.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49.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50.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5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5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3.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54.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55.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56.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57.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8、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 59、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6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6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62、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6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64、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65、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66、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67、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68、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69、幸福源自积德,福报来自行善。 70、盲目的恋爱以微笑开始,以泪滴告终。 71、真正值钱的是分文不用的甜甜的微笑。 72、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73、自尊,伟大的人格力量;自爱,维护名誉的金盾。 74、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75、懂得回报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76、读懂责任,读懂使命,读懂感恩方为懂事。 77、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78、技艺创造价值,本领改变命运。 79、凭本领潇洒就业,靠技艺稳拿高薪。 80、为寻找出路走进校门,为创造生活奔向社会。 81、我不是来龙飞享福的,但,我是为幸福而来龙飞的! 82、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83、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84、不想当老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85、志存高远虽励志,脚踏实地才是金。 86、时刻牢记父母的血汗钱来自不易,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报答。 87、讲孝道读经典培养好人,传知识授技艺打造能人。 88、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8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9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戴震难师

戴震难师

又凭什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曾子的弟子记录的? 老师回答他说:
“此 朱文公所说。” 即 问:“朱文公 何 时人?”
这 指朱熹 接着 时代
“这是朱熹说的。”(戴震)接着问:“朱熹是 什么时代人?”
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
(私塾先生)说:“宋朝人。”(戴震)又问:“孔 子、曾子是什么时代的人”
朗读节奏
•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此何以知/为孔子言/而曾子述之? • 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曰:“周朝人。”“周朝、宋朝 相去 几何 时矣?
相隔 多少 了
(私塾先生)说:“周朝人。”(戴震)问:“周朝、 宋朝相隔多少时间了?”
曰:“几 二千年矣。”“然 则 了 既然这样,那么…… 文公 差不多

(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又问: “既然这样,那么朱熹” 凭什么 这 不是 寻常 何以知 然?” 师无 以 回应 应,曰:“此非常儿 这样 拿来
也。” 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先生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回应,说:“这不是平常的孩子。”
“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 什么精神?
戴震才刚会说话,在学习中 就能不迷信权威,不迷信前人的 结论,表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 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戴震能把老师问得“无以应”,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学习要开动脑筋,要 多问为什么,才能真正学 出成果。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
教授 到

中考语文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戴震难师精选教学PPT课件

中考语文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戴震难师精选教学PPT课件

2.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靠近 (1)①就: _______ ②言: ____ 字
停 ③休: ____ (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 (2)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来,每天背几千字还不肯停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此非常儿也 寻常 ,今义:程度副词。 常:古义:_______
二、文意理解 “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 (课后习题) 表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三、中心概括 本文通过写戴震在读私塾时难住老师的故事,表 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知识 梳理
先忍受寂寞再当高手 性格决定命运。我就是个内向、安静、骨子里要强的人,有人称我为“寂寞高手”。 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个画家。我3岁开始学画,那时候,父母去上班,因怕我一人在家不安全,就把我反锁在家里,一锁就是一整天,而我就安安静静地呆在家里画画,一画也是一整天。从那时起,我就养成了独处和静思的习惯。至今,我的朋友也不多。朋友多的话难免要应酬,应酬就要进入嘈杂的公共场所和方方面面的人接触,这 样既占用我练球的时间,也不符合我的个性。我一个人呆在家里看书、看搞笑碟片,吃点零食,偶尔陪妈妈逛街。压力特别大的时候练练瑜伽,一个人静静地打坐,听听轻松的音乐减压,就是我很享受的业余生活状态。 现在想想,安静的人真的很适合做职业台球手,因为打台球需要很专注,凝神思考,耐得住性子,不急不躁,心理素质要特别稳定…… 而这些,我都具备。如今,能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多,我偏是其中之一。所以说,先忍受寂寞,再当高手吧。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赢自己比赢别人更重要 前不久,我在美国打公开赛期间,和爱里森•费舍尔打的那场球,令我终生难忘。 我曾经和这个世界排名第一的选手交过两次手,过往一胜一负的战绩,让我在比赛中得以轻装上阵。比赛进行到决胜盘 8比 8平时,局势对我来说是有利的,可我没把握好机会。再者,比赛主场在美国,美国人当然希望自己的选手能赢,所以在我击关键一杆时,主办方突然广播通知,说观众可以换票离场了,结果有些观众就开始在场上 走动,这种混乱的局面影响了我的情绪,我最终输掉了本来可以胜利的比赛。 赛后,我沮丧极了!我跟爱里森这个世界排名第一的顶尖选手已较量到最后,但由于我的失误,没能战胜自己的偶像,这是我无法原谅自己的。当晚,我彻底失眠。和父亲通话时我说:“这场球,我会记一辈子!”睡不着的时候,我就重温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里行走,但她却迷路了。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 自己一路留下的脚印回到出发的地方,开始试走新的路线,最终,她离开了茫茫无际的大沼泽。这个故事再一次鞭策我,即使输了一场比赛,只要能从中找到失误和欠缺之处,总能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人不可能事事顺利,一路走来,留下脚印,能找到来时的路就好。这件事之后,我思考过,也许,人能赢自己比赢别人要重要许多。 吃苦是为了做金字塔尖上的人 我的同行说过这样的话:“潘晓婷能有今天的成绩,在意料之中。”可能,他们知道我的付出是常人无法比拟的。 我15岁开始在父亲的球馆里练球,一呆就是 4年。球馆里有个小屋子,里面的一张单人床、一个衣柜就是我全部的财产。那 4年里,父亲给我做了硬性规定,每天练球 8至 12小时,没有周末,一个礼拜只能休息半天。即使我病了,上午在医院打点滴,下午回到球馆还是要补足当天的练球时间。 以前,家里经济拮据,父亲陪我到北京参加比赛,我们就从山东济宁乘火车一路站到北京。在北京,因为没钱,我和父亲只能住 18元钱一晚的地下室。地下室阴暗潮湿,推门就能闻到刺鼻的霉味儿。第一次拿了全国冠军,奖金只有4000元,为了能细水长流,我和父亲在全聚德只点了半份烤鸭。看着那半份香气扑鼻的烤鸭,我却痛哭不 止。所有这一切,我都忍受了。因为,我 15岁开始摸球杆时,父亲就说过,要想做到最好,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牺牲更多。父亲当过国家级的足球运动员、篮球裁判,后来改行当厨师,又被评为鲁菜特一级厨师。父亲希望我像他一样,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金字塔尖上的人。为实现这样的目标,人家练 3个小时的球,我要多练好几 个小时,这样才可能赶超别人。所以,吃不了这份苦,受不了这份罪,趁早放弃,另谋出路;但是,一旦选择了这条道,想要成功,吃苦就成了最基本的准备。 就看人有没有对苦难的耐受力, 耐受力强的人早晚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古文二则戴震难师

古文二则戴震难师
既然这样,那么……
凭什么
这样
不是
寻常
“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 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老师没有什 么可以拿来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啊。”
全文翻译:先生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 蓄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 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至“右 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 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凭什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 是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 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代的人?” (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 (戴震问老师):“曾 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 人。”“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 不多两千年了。”(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文 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回答, 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啊。”
作业
• 完成P179思考与练习第一、三题 • 完成本课练习册
课堂练习(难点字释义)
• • • • • • 先生是年乃能言(这,指示代词 )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大概,表推测 ) 就傅读书( 靠近跟随 )( 师傅、老师 师应之曰( 回应、回答 ) 即问( 当即,就 )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互相 ) ( 距离 ) •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既然 ) ( ) 这样 没有 • 师无以应( )( 可以用来 • 此非常儿也( 不是 )( 平常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 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 门人记之?” 以何,凭什么
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 么知道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又凭什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是学 生记下来的呢?”

戴震难师

戴震难师

培养目标: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重要内容,体会用精练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2、让学生学会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3、感悟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学策略:1、熟读课文,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讨论解释疑难,教师只作适当讲解。

3、每课时的教学方法分为四个板块:译读——质疑——理读——感悟。

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与文言文的诵读训练,又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孟子曾经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可见一个人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但要爱读书,读好书,还要善于读书,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才能辨伪去妄,才能有所发现和创新。

我国清代的戴震就是不迷信书上已有的定论,敢于向权威挑战,成为了著名的思想家、学者。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幼时的戴震读书塾时是如何难倒老师的。

第一个教学板块:译读。

1、学生自由地大声读。

2、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朗读的节奏和语调4、学生分角色再读,边读边对照注释,作好翻译的准备。

5、互译课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质疑。

1、根据学生的情况,拟一些问题。

2、学生就自己觉得很难理解的问题问老师,老师进行解答。

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

(详细见课本)1、作家作品;2、一词多义;3、古今词义区别较大的词4、用法特别的词5、省略句6、做“难句翻译”类整理第四个教学板块:悟读1、从戴震难倒老师你得到什么启发?(同桌议论、发言)2、要求列举自己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得知识,懂得道理的事例。

3、学生齐读课文。

4、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戴震大胆质疑的故事。

人类的文明进程离不开大胆的质疑与创新。

数学家祖冲之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推翻错误结论,作出了计算圆周率、制定《大明历》等杰出贡献。

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就要有戴震这种质疑的精神。

戴震难师PPT教学课件

戴震难师PPT教学课件
授课:
作者:段玉裁
戴震(1724——1777),清代思想家、 语言文字学家。字东原,安徽休宁人。 他身处康乾盛世,学识渊博。但他幼时 家贫,其父母靠“商贾东西行营于市”, 贩布“以就口食”。他十岁时才会说话, 但他能“过目成诵”,学习知识喜欢追 根就底,敢于怀疑、批判传统的经典。
段玉裁(1735——1815),戴震的学生, 清代语言文字学家、经学家。
具体表现
作用
金泽镇多桥同黄浦 江上无桥
浦江上造桥的 必要性
பைடு நூலகம்迭合梁结构同混凝土
主桥跨径同安纳塞斯 大桥
造桥技术的优越 性
桥梁史上的跨跃
主塔高度同国际饭店 杨浦大桥的高
世界豪华邮轮“狮子星”顺利通 过
桥面宽
跨径大
美丽的竖琴
主塔高
作业:
认真地做一番观察,然后以“我们 的教室”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
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
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


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 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是年:这 能言:说话
:解释红色字
乃:才
盖:大概,表
推测
就傅:跟随老师 日:每天
大桥美丽的夜景。
文章是如何从不同角度介绍杨 浦大桥的特点的?
类别 结构
规模
特点
与混凝土相比,具有自重轻、施 工期短、造型轻巧美观等特点。
全长8354米 主桥跨径602米,主塔塔高208米,通航 净高48米,主桥桥面宽30.35米,每座桥 塔两侧各以32对钢索连接主梁。
外形 如同空中大街 像美丽的竖琴 工艺 成功地运用了缜密的防裂缝措施

七年级语文上册《戴震难师》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戴震难师》ppt课件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是:代词,这。 乃:副词,才。 言:动词,说话。 盖:副词,大概,表示推测。
译:老师(戴震)这一年(十岁)才会说话,大概是 聪明蕴藏积蓄太久的缘故吧。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就:动词,靠近。 过目成诵:看一遍就能背下来。 言:名词,字。 休:动词,停。
这篇短文写了戴震读私塾时向老师提出疑问, 难住老师的故事。一般来说,后人是不可能知道前人 发生的事情的。戴震以此为出发点,来问老师:“然 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对于一个尚处于启蒙时期的儿 童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所以老师也称他为“非常 儿”。但如果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朱文公完全可 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事情,但这是为幼儿的戴震所不 能了解的,所以,我们学习本文,重在学习戴震的质 疑问难的精神,从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走近戴震
• 戴震身处康乾盛世,学 识渊博。但他幼时家贫, 其父母靠“商贾东西行营 于市”,贩布“以就口食 ”。他十岁时才会说话, 但他能“过目成诵”,学 习知识喜欢追根就底,敢 于怀疑、批判传统的经典
走近朱熹
朱熹(1130.9.15— 1200.4.23),字元晦,谥 号“徽国公”,南宋徽州府 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 。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 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世称“朱子”,是孔子、 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 的大师。代表作品《四书章 句集注》《楚辞集注》,词 结有《晦庵词》。
知识归纳
1、通假字:
亡何: 亡:同“无”,没有。
而翁知我: 而:通“尔”,你,你的
2、词类活用:
重诺责,敦风义: 重,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 敦,形容词用作动词,重视
而翁知我,故 把……当知己,意动用法 不语郎君: 告诉,名词用作动词 卒辇而致之: 用车子运,名词用作动词

戴震难师

戴震难师
惠安高级中学 唐忠全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中国)
重点句子:
(1)日(诵)数千言不肯休 (2)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3)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4)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5)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6)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2)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3)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4)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5)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译文: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 记述的? (2)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译文: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 (3)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译文: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

故事内容 :(示例)

戴震小时候聪明好学,跟随老师学习《大 学章句》时,针对“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等问题不断质疑,最终难倒老师。
课前学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此,这 ) (1)先生是年乃能言 ( 靠近 (2)就傅读书 ( ) (3)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大概,表推测 ) 停止 ) (4)日数千言不肯休 (

作业:


1、在笔记本上归纳两篇课文的 重点虚词的用法:以 而 之 其 2、孩子难倒倒老师的故事在孔 子身上也发生过,课后阅读《两 小儿辩日》的故事。 3、课后欣赏赵本山的经典小品 《卖拐》(2001年春晚),想 想范伟饰演的“厨师”的可笑之 处,思考为什么可笑?结合“戴 震难师”的故事,写一篇周记。

《戴震难师》

《戴震难师》

03
《戴震难师》中的学术争议与 批判
Chapter
对于戴震学术观点的批判
批判观点
有些学者认为戴震的学术观点过于极端,甚至有些偏执,缺乏足够的严谨性和科 学性。例如,他对于经典文献的解读方式被认为过于主观和随意,对于一些历史 事件和人物的解读也存在着明显的偏见和误解。
支持观点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戴震的学术观点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和启示性,对于一些传统 学术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和解决方法。他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很强的 进步意义,对于推动学术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对于戴震及其学派的争议与探讨
• 争议与探讨:戴震作为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 学者,其学派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然而,关于戴震及其学派的学术成就 、思想内涵及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等问题, 历来存在着争议和探讨。有些学者认为戴震 的学派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思想贡献, 应当得到深入的研究和评价;而另一些学者 则认为戴震的学派存在着一些理论和实践上 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评。
研究不足
尽管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如对某 些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缺乏系统性等。
研究建议
为了推动《戴震难师》研究的深入发展,建议加强跨学科 合作,拓展研究领域,注重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结合, 提高研究质量。
《戴震难师》的研究前景与展望
研究前景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传统文 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戴震难师》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 前景广阔。
背景介绍
戴震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其著作《戴 震难师》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对《戴震难师》 的研究综述,旨在梳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后 续研究提供参考。
文献综述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总结出《戴震难师》的 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研究不足之处,为后续研 究提供参考。

戴震难师

戴震难师

第三课时预习重点:《戴震难师》解题:本文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这是一部按年月记载戴震生平事迹的书籍。

戴震(1724-1777),清代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字东原,安徽休宁人。

《四库全书》的纂修官之一。

段玉裁是他的学生。

段玉裁(1735-1815),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

字若膺,号懋堂。

江苏金坛人。

乾隆举人,官至四川巫山县知县。

所著《说文解字注》是研究文字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

自主学习,把握内容3、自读课文,根据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给不认识的字词注上拼音。

4、大声朗读课文,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尝试解释每个字的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把每句的意思表达出来,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或者自己不明白的内容补充在后面的横线处,以便在展示的时候写在黑板上。

别忘了把你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和大家分享。

第四课时一、检查预习。

1、解释文言字词。

是年:乃能言:即:盖:述之:就傅:何以:休:相去:几何:然则:无以应:非常:2、自由朗读,通译全文,把感到困难的句子写下来。

二、情景喜剧《戴震难师》要求:1、语气、语调要尽量模仿逼真,尽量做到神形兼备。

2、要准确表达疑问句之间的区别。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你认为我们在学习中应怎么做?2、从《戴震难师》这个故事钟,你悟出了什么道理?3、你对这位老师有何评价?达标检测1、解释多义词(1)而(2)以而翁知我以千金寄之寄千金而无券公亦以次自矜卒辇而致之至“右经一章”以下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敦风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千金寄之______________ (3)且父未尝语我______________ (4)卒辇而致之______________ (5)先生是年乃能言____________ (6)就傅读书________________ 3、词类活用而翁知我:卒辇而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责诺,敦风义。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ppt课件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ppt课件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 财、戴震难师)》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28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原文解读与赏析 •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探讨 • 艺术手法与审美体验分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蔡勉旃与戴震生平简介
蔡勉旃
清代著名文人,以诚信著称,其 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
文章所传递的诚信、智慧等价值观,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对于提高读者的道德素质和审 美情趣具有积极意义。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相关历史背景知识补充
古代诚信文化
古代文学中的诚信主题
介绍古代诚信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以 及诚信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列举古代文学中表现诚信主题的典型 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诚信在古代文学 中的普遍意义。
如何培养诚信品质
探讨如何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培养个人的诚信品质,提 出具体的建议和方法,如树立榜样、加强教育、完善制度 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重义轻利
蔡勉旃在友人去世后,没有因为金钱利益而动摇,而是坚守道义,将财物如数归还给友 人的家人,表现出重义轻利的品质。
批判性思维在《戴震难师》中体现
敢于质疑
戴震在学习过程中,不迷信权威,敢于 质疑老师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表 现出强烈的批判性思维。
VS
追求真理
戴震不仅敢于质疑,还能通过深入思考和 探究,发现问题的本质和真相,追求真正 的学问和真理。
两篇文章均以诚信为主题,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
价值分析
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诚信意 识和责任感。同时,这两篇文章也是古代文学的瑰宝,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 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戴震难师

戴震难师

短文翻译
先生 是 年 乃 能 言 , 盖 聪明 蕴蓄 者久 矣。
老师(戴震)这年才能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久 了的缘故。
就 傅读书,过目 成 诵,日 数千 言 不肯 休。
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 还不肯停止。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
(私塾先生)教授《大学章句》,到“右经一
戴震能把老师问得“无以应”,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学习要开动脑筋,要 多问为什么,才能真正学 出成果。
课外拓展
关于质疑的名言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 怀疑来自过分认真。无所用心的人从不怀疑, 但也没有信仰。——周国平 • 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 进。——明人陈献章 •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李四光 •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戴震难师
段玉裁
关于本文:
本文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这是一部 按年月记载戴震生平事迹的书籍。 戴震(1724-1777),清代思想家、语言 文字学家。字东原,安徽休宁人。《四库全书》 的纂修官之一。段玉裁是他的学生。 段玉裁(1735-1815),清代语言文字学 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江苏金坛人。 乾隆举人,官至四川巫山县知县。所著《说文 解字注》是研究文字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
课堂练习(难点字释义)
• • • • • • • • • 先生是年乃能言( 这,指示代词 )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大概,表推测 ) 就傅读书( 靠近跟随 )( 师傅、老师 ) 师应之曰( 回应、回答 ) 即问( 当即,就 )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互相 )( 距离 )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这样 )( 那么 ) 师无以应( 没有 )( 可以用来 ) 此非常儿也( 不是 )( 平常 )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PPT课件2 语文版 (共28张PPT)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PPT课件2 语文版 (共28张PPT)

懋堂 mào
蕴蓄 yùnxù
(1)说话 文言字词 (2)字 这一年 才 乃: 是年: 言: (3)话 大概,表推测 盖: 蕴 蕴藏,积蓄
蓄: 靠近 停,停止 就傅: 休: 以何,凭什么 记述 何以: 学生 述:
文言字词
就,马上 即: 相去: 距离 差不多 几何: 多少 几二千年: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这些 然: 非常: 不寻常 无以: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父亲没有留字据给他,且 从来没有告诉过他有这回事。 从侧面烘托出蔡勉旃更加 崇高的诚信品质。
“父未尝语”是何原因 ?
因为父亲相信蔡勉旃 的人格,蔡特别讲信用 “重诺责”
蔡笑曰:“券在心,不在 纸”。
(1)蔡勉旃的“笑”有 什么含义?
表现了他以诚待人,

(2)从“券在心,不 在纸” 这一点看,蔡勉旃这个人 至信至诚,守信重诺 具有 什么样的品质?
二十八课
古文二则
制作:珠玑中学 龚恩福
蔡勉旃坚还亡 友财
作者:徐珂
读文正音
旃 敦
zhān dūn

lí n quà n

bà i wú
立券
语我
亡何

愕然
è

niăn
解释粗体文言字词
重:看重 敦:重视
责:谴责 风义:情义
寄:存放 亡何:不久

券:票据
其人亡:去
解释粗体文言字词
语我:告诉 而翁:你父亲
朗读节奏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戴震难师

戴震难师

朱熹,字元晦, 谥号“文”,南宋徽 州府婺源县人。 南 宋著名的理学家、思 想家、哲学家、教育 家、诗人,世称“朱 子”,是孔子、孟子 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 学的大师。代表作品 《四书章句集注》 《楚辞集注》。
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 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 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 “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 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 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 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 “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 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 “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 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 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 曰:“此非/常儿也。”
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 时代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 (戴震问老师):“曾子, 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人。” 相隔。去:距离 多少 用来 差不多
回答
马上
既然这样,那么……
“周朝、宋朝相去 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 常儿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儿也。”
大概,表示推测 ③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距离 多少
常用于锅盖、盖房、盖 图章等义
从哪儿出发到哪里 几何学的简称
各抒自见
3、你如何看待“戴震难师” 所提出的问题?
一个尚处于启蒙时的儿童,能提出这样 的问题是难能可贵的,故称其为“非常儿”。 但若以文化传承而论,朱文公完全可以了解 两千多年前的事情,但为幼儿的戴震是 不可能了解这一层的,因此提出如此幼稚的 问题。不过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是 重在学习戴震这种质疑的精神,凡事都问一 个为什么,避免盲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戴震难师

戴震难师

短文写了戴震在私塾读书 时难住老师的故事,表现了少 年戴震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的 精神。
先生 是 年 乃 能 言 , 盖 聪明 蕴蓄 者久 矣。
这 才 说话 大概 蕴藏,积蓄 了
老师(戴震)这年才能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久了的缘故
就 傅读书,过目 成 诵,日 数千 言 不肯 休。
靠近 老师 完成 每天 字 停止
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还不肯停止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
课堂练习
• • • • • • • • • 先生是年乃能言( 这,指示代词 )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大概,表推测 ) 就傅读书( 靠近跟随 )(师傅、老师 ) 师应之曰(回应、回答 ) 即问( 当即,就 )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互相 )( 距离 )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这样 )( 那么 ) 师无以应(没有 )( 可以用来 ) 此非常儿也( 不是 )( 平常 )
戴震能把老师问得“无以应”,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学习要开动脑筋,要 多问为什么,才能真正学 出成果。
简 析
这篇短文写了戴震读私塾时向老师提 出疑问,难住老师的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般来说,如 果没有确切的记录,后人是不可能知道前 人发生的事情的,尤其是不可能知道前人 发生的事情的细节。戴震以此为出发点, 来问老师有关孔子的事情。 对于一个尚处于启蒙的儿童来说,这是 难能可贵的。所以,老师也称他为“非常 儿”。我们学习本文,重在学习戴震的质 疑问难的精神,从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 朱文公所说。” 即 问:“朱文公 何 时人?”
这 指朱熹 接着 时代
“这是朱熹说的。”(戴震)接着问:“朱熹是 什么时代人?”
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

中考面对面初中(湖南)语文复习课件:第6篇 戴震难师

中考面对面初中(湖南)语文复习课件:第6篇 戴震难师
(2)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周朝、宋朝相隔多少时间了?
(3)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既然这样,那么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7. 文意理解 “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课
后习题)
表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先生是年乃能言 原意:言语,在文中的意思:__说__话___ (2)名词作状语 日【F】数千言不肯休 原意:天,在文中的意思:__每__天____
3. 一词多义
日数千言不肯休 言
____字________
孔子之言【F】而曾子述之 _言__语__、_言__论_____
4. 重点实词
(1)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蕴蓄:_蕴_藏__,__积_蓄__
5. 文言虚词
(1)先生是年乃能言
_才_______________
(2)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_大_概__,__表_示__推__测_____
(3)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_既__然_这__样__,_那__么__…_…__
6. 句子翻译 (1)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这里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曾__靠__近______
(3)日数千言不肯休
休:____停_______
(4)问塾师
塾:私__塾__,_古__代__家_庭__内__设_立__的__学_校_
(5)曾子述之
述:____记_述______
(6)师应之曰
应:____回_答______
(7)师无以应
无以:没_有_什__么__可_以__拿__来_…__…___
第二部分 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6篇 古文二则
戴震难师
知识梳理
清·段玉裁
1. 古今异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