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题 3中国古代的思想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训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C.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2.(2011年山西太原高三调研2题)有位史学家这样评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

”下列各项中,“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A.道家B.墨家C.法家D.儒家3.(2012年1月临沂市期末24题)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4.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5.(2012年10月江西省南昌市高三)韩非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正确的评价是()A.都是片面的B.都是进步的C.其局限性决定他们的思想都未对历史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D.由于他们都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其主张的实质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6.(2012年1月宝鸡市一模24题)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思想主张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B.荀子C.韩非子D.老子7.(2012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整合提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整合提

专题12【认读导引】两大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三条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其他思想及佛教、道教思想对儒学的冲击;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五大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汉朝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宋明时期理学诞生;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四大发明和古代文学艺术成就。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地位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这些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需要秦朝受到压制秦朝统一后,儒学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朝:董仲舒新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在继承先秦“仁”“仁政"等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将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发展为理学正统地位依然如故经朱熹、王守仁等人汲取佛、道的精华,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阶段,儒家思想走向极端,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批判继承,重新焕发生机遭到怀疑和冲击,但仍居于正统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封建统治的腐朽1.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基层社会C.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A[宋代时乡约是士人教化乡民的工具,由理学家撰写,但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由地方官推行,宣讲“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一变化反映出明清时期皇权借助儒学向基层社会扩张,故选A项。

]二、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最高水平宋元时期四大发明已全部出现,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两宋时期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宋词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明清时期传统科技继续发展,但未转化为近代科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小说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2.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还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乡村居民生活的丰富多彩B.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多样C.文化生活市民化的发展趋势D.士人阶层热衷竞技活动C[根据材料“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还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体育活动较为丰富,这体现了文化生活市民化的发展趋势,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造纸术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造纸术经 推动了文 阿拉伯人 艺复兴运 传到欧洲, 动和宗教 纸张取代 西 改革,促 了羊皮纸 方 进了人们 和小牛皮 的思想解 纸,促进 放和社会 了欧洲文 进步 化的发展
指南针的 使用,促 进了远洋 航行,迎 来了“地 理大发现 ”的时代
火药传播 到欧洲, 推动了欧 洲火药武 器的发展, 帮助欧洲 资产阶级 战胜了封 建贵族
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
2.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 养现代公民意识;“大一统”思想有
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
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
治建设;“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
会的构建;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 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要旨概览
单元知识整合
一、与时俱进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
1.春秋时期,孔子结合社会动荡的时代 特点和个人的认识,创立了以“仁”为 核心的儒家思想。
2.战国时期,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
思想,荀子吸收战国时期法家、道家思
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
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造纸术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 的重要标志,但后来却没有转化为 认 生产力,这影响了中国从古代向近 识 代社会的转型;四大发明传入欧洲, 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欧 洲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8.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们从儒学思 想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不拘泥于传 统儒学,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 系。
二、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 (1)总的原则是既要继承其中的精华, 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 中的消极因素。

高三历史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

高三历史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

二、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1.辉煌灿烂的文学 (1)先秦:《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
(2)汉朝: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特点是铺陈词藻、文采华丽。
(3)唐朝: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代表人物有边塞诗人王昌龄、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4)宋代:宋代的文学以词为代表,豪放派词人有苏轼和辛弃疾,
线索一
复习线索
线索二 第 二 部 分 模 块 一 专 题 三
考点一
高考考点
考点二
配套课时检测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1.创立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将孔子的政
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
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的体系更加完整。 2.完善与独尊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 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解析:第(1)问,“主张”抓住题干材料中的“仁政”“无为” “明法”即可概括得出;“背景”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 状况进行回答。第(2)问,根据“大一统”“道之大原出于天” “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分析出“,“特点”抓住“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
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 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1.四大发明
造纸术 西汉已经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我国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 印刷术 我国唐代发明火药,唐末用于战争 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司南,北宋时期发明了使用人
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多元性(兼收并蓄)。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 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 素中发展和丰富。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该如何发展以适应现代化进程的问题上),有学者认为,“儒家重道德”、“墨家尚功利”、“法家重法权”、“道家重自然”等传统都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应该“改变传统原有模式,将其中有生命力的因素加以改造和重新组合,使之与现代化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现代文明的组成部分”。

也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中有重农抑商的观念、因循守旧的意识、泛道德主义,官贵、人治等观念,这些与现代化相冲突。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可能直接通向现代化,跟现代化扯不上关系”,“传统文化不如西方文化”。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关系的一种或两种观点。

(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参照solo评分法【解析】本题是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考题的特色题目,旨在真正的选拨出具有历史学科素养的学生。

该类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概括材料观点和信息,对材料观点进行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然后结合教材提供的历史事实进行例证式的分析和评价,或者是对材料里某种观点的个性认识。

同时建议学生一定注意要求是材料里的信息还是教材的信息作为说明的依据。

最后学生一定要注意括号内的具体要求,是一个观点还是多个观点的评析。

就本题而言,评价材料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关系的一种或两种观点,首先应该根据材料概括出观点,然后找到最适合自己写的观点进行评价,当然评价得分两方面。

学生做此类题一定要将史实和观点结合紧密,不可简单一笔带过,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推理。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关系(古今结合)。

2.截止2012年12月已有400所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成为各国人民认识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的窗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复习:3-1-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复习:3-1-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

必修3 第1单元第2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2010·泉州)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

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答案】B【解析】“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

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政策,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空前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2.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答案】B【解析】“天人感应”在于强调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衰存亡,都是上天的意志。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人们服从皇帝就是服从天道,反对皇帝就是反对上天。

由此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B项。

3.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有关()A.道家学派B.法家学派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答案】C【解析】考查了儒家的“天人感应”思想。

4.(2010·吉水)王充认为:“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

”这主要是批驳()A.佛教的“因果报应”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C.道教的“长生不老”D.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答案】B【解析】王充主张天道是自然,“谴告”就是天能对人做什么祸福之事。

当时人相信天可以对人做什么什么,人也可以对天做什么什么(感天),实际上是反对天人感应说。

5.(2010·佛山·文综)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③宗法制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C【解析】玄武门之变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民贵君轻”强调的是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与题干中的事变无关。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总结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总结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步步高】(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总结讲义专题线索传统社会主流思想社会地位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孟子主X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X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

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遭批判,传统儒学遭挑战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政府的传统政策是重农抑商;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另一方面统治者采取八股取士的政策来压制人的个性发展。

在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是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中外关联1.诸子百家与智者学派思想的比较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某某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明清之际的某某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某某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一、百家争鸣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高三历史热点专题 古代民本思想与近现代民主

高三历史热点专题   古代民本思想与近现代民主
建君主专制的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 张。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后来,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孙中山继续 领导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革命。 ③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明确地提出了 “科学”和“民主”的口号,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追求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热点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与近代民主
一、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一)、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 在反映原始社会生活的神话传说中,就有民 本思想的胚芽,如神农尝草、有巢造屋、燧人取 火、大禹治水等,都反映了部落首领对部落成员 和社会所表现的本能性的责任感。
先秦民本思想萌发于殷周的“敬天保民”思 想。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 歌》),古代民本观念的典型表达和最早源头。
民本思想的极致时期明清时期民本思想 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思想家对秦汉以来封建专制 制度进行的批判。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突破天 意君德的说教,疾呼以“公天下”取代“私天 下”,直指君王与臣民、治者与民众之间的权 利义务关系。黄宗羲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为此,他设计了一个包括民选、 议政、弹劾、罢免在内的新制度蓝图,试图把 君主的道德约束转变为权力制衡。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思考:通过对中国古代、近代知识分子对 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探索和实践的学习,我们 从中得到什么精神启示?
1、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2、有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3、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① 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 ②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运用体现人民意志
(人民主权)。 ③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依法治国)。
2、简述中国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实践民主思想的历程 并分析其社会原因。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专题11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教师版)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专题11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教师版)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11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教师版)【专题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一、选择题1.(2013届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答案】C【解析】A项为孔子观点,敬鬼神而远之,不事鬼神;BD两项和鬼神思想无关。

C项主张君权神授,因此被称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故选C2.(2013届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与该思想最为相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因材施教、有教无类C.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D.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3.(2013届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文中的“他们”指的是()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答案】C【解析】“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说明要加强中央集权;“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说明要重农抑商、严刑峻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是法家思想。

故选C。

儒家思想主张仁爱、仁政、礼;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3-1-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3-1-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参考答案: 2.政治理想 道德准则 哲学 法家 理论武器
)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特别提示: 1.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比较:古 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 的。 2.诸子百家中相反的观点: (1)在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 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 本恶”。 (3)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 庄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 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3)包含丰富的________思想。
(4)政治思想:“________”,以“无事取天下”。 3.评价: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________以及中
)
国人的思维方式、________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二、孟子的学说 1.主张:________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认为实行 仁政,必须________;提出“________”的主张;主张人 性________;强调先____后____,舍生取________。 2.评价:________以后,《孟子》一书被当做经典。 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孟子》)之一,孟子被尊为“________”,对传 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三、荀子的学说 1.主张:提出“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 命 题 ; 主 张 “ ________” ; 治 国 应 以 ________ 为 主 , ________并施。 2.评价: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____________, 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020年浙江选考专题冲刺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020年浙江选考专题冲刺

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解读本专题属于高考高频考查专题。

从命题角度来看,注重考查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演变及特点、主要的思想家及其主张,如百家争鸣的特点、先秦时期儒家倡导的施政为民思想、汉代儒学地位的上升、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及其价值等;对于科举制,既可单一考查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及现实意义,又可综合考查儒学发展的思想价值。

从学科素养角度来看,注重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

从考查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

复习本专题需要注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发展的脉络,注意各种思想的基本含义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需要适当阅读一些经典原文或思想史资料,也需要理解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思想与生活的联系,对古代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本专题在高考中属于高频专题。

本专题主要内容包含四大发明及其影响、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古代文学形式以及代表作、代表人物。

从命题角度来看,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多以作品的特点或影响考查相关人物或科技文化发展的概况,如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外传、古代军事著作对火药和指南鱼的记载、古代书法艺术的特点、古代文学的成就及其代表人物等。

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来看,多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即古代科技、艺术与文学成就的历史阶段特征。

复习本专题内容应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一分为二地认识和分析中国古代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和世界文化观。

复习过程中还应学会运用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来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阶段特征古代科技成就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古代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各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构成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中国画、京剧等是中国文化的突出代表古代文学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均有突出成就,涌现出许多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班级__________ 某某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24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1.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

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X与之相符合的是()A.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节俭”B.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C.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D.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彻底的精神自由”这一信息可知,道家的思想与这一主X相符合。

道家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所以本题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的思想。

2.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

材料表明吕不韦思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C.礼乐与法制并举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信息看,吕不韦认为,道家、儒家、墨家思想各有特色,应该把不同的思想统一起来,于是,组织宾客编写《吕氏春秋》,对各家思想都进行了改造、发展与摒弃。

故B项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儒学的正统地位奠基,汉代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种“转折”是指()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新发展·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4.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第十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第十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含解析)

第十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纸上)1.有一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在奏稿中指责在辽东立高祖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

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主张()A.春秋大一统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D.君为臣纲2.梁启超指出:“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但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

”下列各项符合儒家思想主张的是()A.“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C.“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D.“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3.“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挂在某思想家纪念堂大殿内的这幅楹联叙事写意,辞简意赅。

该纪念堂的主人应是()A.朱熹B.程颐C.李贽D.陆九渊4.中国古代某位学者被称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下列各项中,属于该学者主张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5.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

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6.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7.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两汉之世,(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考点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3、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5.古代中国的科学成就6.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7.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专题综述】本讲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思想、文学、艺术、史学等方面的辉煌成就。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以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因此本专题内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考查热点集中在思想方面,特别是先秦诸子思想是高考的“常青树”。

文化同政治、经济的关系是重点和难点,要学会运用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来分析、解决问题。

【简明表格】1.从形式上看:新情境式选择题仍将是本专题最重要的考查形式。

2.从内容上看:不同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或观点的本质内涵与特征及影响、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对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中国思想理论成果仍将是命题考查的重点。

儒家思想的一些合理成分,如教育理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伦理道德中的诚信;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仁、德、民本思想(以德治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大一统思想(祖国统一),易于和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一些热点问题相结合,来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现实意义的理解。

同时注意儒家的不合理成分,如儒家思想强调人的社会性,忽视人的自然存在。

对个性的压抑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妨碍了民主制的产生。

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3.对科技和文学艺术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直接考查教材重要知识点;其二是以新材料、新情境的形式考查某一知识点。

【复习策略】1.古代思想应把握一条主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新高考)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精准培优专练3 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 教师版

(新高考)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精准培优专练3  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 教师版

1.(2020·江苏卷)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墨子强调百姓利益,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即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代表下层平民利益,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墨子主要强调广大人民百姓的利益,没有体现要恢复前代礼乐制度的主张,A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墨家学派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不强调社会等级和谐,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社会等级和谐的信息,C项错误;墨家学派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没有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D项错误。

2.(2020·江苏卷)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

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

这反映出北宋()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答案】B【解析】材料“程颐程颢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等信息可反映出北宋时期存在儒学与佛教融合的现象,B项正确;材料强调了儒佛的融合,而不是强调佛教对儒学的冲击,无法体现地位动摇的现象,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问题,并且在南宋时理学才逐渐成为官方哲学,C项错误;阳明心学出现于明代,D 项错误。

一、选择题1.诸子中的“子”的称呼,在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

它有两种意义,称人时意义是“先生”,称著作时意义是“全集”。

只有李耳,据说因为他太老了的缘故,特别尊称他为“老子”。

以下关于诸子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宋国,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B.孔子主张“仁”与“礼”,“礼”是其思想的核心C.墨子是战国初期墨家学派创始人,推崇夏朝的政治D.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主张“天行有常”【答案】C【解析】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代表人物,反对兼并战争,主张兼爱,推崇夏朝的政治,故选C项;老子是春秋末期楚国人,排除A项;孔子主张仁和礼,但仁是其思想核心,排除B项;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不是韩非的主张,排除D项。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社会大动荡、大分裂、大发展、大变革。

经济原因: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文化原因:私学出现,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二)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创始人。

“至圣”(春秋时期)①核心思想“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③主张“克己复礼”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亚圣(战国时期)①主张“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善论荀子(战国时期)主张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君舟民水论”③性恶论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战国):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①把生死看成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提出了系统的法制理论。

(法家把君主权力提高到了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非攻、节俭(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影响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1.汉初,吸收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经济实力获得恢复和发展。

2.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汉初“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需求。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3-1-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3-1-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

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
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C.商鞅、孟子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解析】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了“法、术、势相 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的主张,奠定 了君主专制理论的基础;汉代的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适应了新形势下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了君主 专制理论。
发明本心
4.理学
(
文化教育
社会教化
三纲五常
自然欲求
主观意志力
社会责任
历史使命
)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特别提示: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
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还吸取了
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2.影响儒家思想地位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社会发展 的需要,二是自身思想的变化。 3.“三教合一”是指儒学、道教、佛教三者之间的 相互借鉴、融合,而不是合并。 4.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宋明理学属于主观 唯心主义。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4.理学的评价 (1)________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在政治生活、
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
(2)宋明理学用________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 人们的________,产生了消极影响。 (3)理学重视________,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 统 情 、 自 我 节 制 、 发 奋 立 志 , 强 调 人 的 ________ 和 ________,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测试: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测试: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训练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突破测试卷(含解析):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人类社会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智慧是通过孔子思想表现出来的。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 “仁”和“礼”B. “兼爱”“非攻”C. “齐一万物”D. “法、术、势”2.(2012年1月新疆)汉武帝以后,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是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3.(2012年4月浙江省台州市二模)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①主张理在气先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③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④心外无理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4.(2012年5月珠海市高三二模文综)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①儒家思想有人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个人品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汉武帝采纳儒学大一统思想。

儒学大一统思想吸收了()A.孔子思想B.荀子思想C.韩非子思想D.墨子思想6.(2012年12月浙江省新高考联盟高三)“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7.《商君书》中记载,商鞅在某国辩论说:“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

黄帝、尧、舜,诛而不怒。

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礼、法以时而定。

制令各顺其宜。

兵甲器备,各便其用。

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

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君无疑矣。

”这个国家是()A.魏国B.秦国C.齐国D.燕国8.(2011年4月深圳调研15题)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社会大动荡、大分裂、大发展、大变革。

经济原因: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文化原因:私学出现,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二)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创始人。

“至圣”(春秋时期)①核心思想“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③主张“克己复礼”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亚圣(战国时期)①主张“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善论荀子(战国时期)主张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君舟民水论”③性恶论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战国):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①把生死看成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提出了系统的法制理论。

(法家把君主权力提高到了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非攻、节俭(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影响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1.汉初,吸收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经济实力获得恢复和发展。

2.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汉初“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需求。

高考历史必修3总复习:第十二单元第24讲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高考历史必修3总复习:第十二单元第24讲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据势力,对巩固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
(2)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
位。
栏目 导引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归纳概括】
孔子、孟子、荀子思
想观点的比较
孔子 孟子 荀子 “性恶 论”
“性相 人性 伦理观 近”说 本善说
栏目 导引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孔子
孟子
荀子
治 国 理 念
①提倡“为政 ①提出“仁 以德”,对于 政”学说, 缓和阶级矛盾、 要求统治者 调整人际关系、 尽可能地给 稳定社会秩序 人民最基本 有积极作用; 的生产和生 ②其改良政治 活条件;② 的主张也体现 有利于缓和 了与时代同步 矛盾和促进 的精神 社会发展
栏目 导引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1)思想内容
“仁”和“礼”,即 核心 仁者爱人 “___________”“克己复礼”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 政治 为政以德 任意刑杀;提倡“___________”, 思想 逐步改良政治
哲学 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探讨人世间 思想 的实际问题 教育 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教 思想 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
想,并融合了阴阳五行家、道家及法
家的一些思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
曾拥有的。而先秦儒学宣扬的“礼”、“
仁”、“仁政”、“民本”也为汉代新儒学
所继承,适应了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政
治需要。汉代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
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
栏目 导引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
栏目 导引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复习:中国古代的思想(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梅州质检)孔子说:“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荀子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上述义利观()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源B.是先秦儒学批判现实的产物C.体现先秦儒学对利的完全否定D.直接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2.(2016·湖北七市联考)南宋马端临在《通考·职役考》指出:“秦人所行什伍之法与成周一也。

然周之法则欲其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是教其相率而为仁厚辑睦之君子也。

秦之法,一人有奸,邻里告之,一人犯罪,邻里坐之,是教其相率而为暴戾刻核之小人也。

”这说明秦什伍制()A.融合了儒家思想B.体现了法家思想C.是西周之制的传承D.是郡县制度的完善3.汉代桑弘羊认为:“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

”其观点()A.体现了汉初无为而治的理念B.表达了对独尊儒术的强烈不满C.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经济观念D.反映了汉代法律儒家化的特点4.下列各项为古代中国“学在官府”现象的演变,次序正确的是()BD5.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

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

”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 A.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B.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C.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D.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6.(2016·宜春二模)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这说明他们()A.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B.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C.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D.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7.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这些言论()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8.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

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9.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有“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

朱子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

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A.世界本原之争B.治学方法之争C.理气关系之争D.道统思想之争10.王阳明在主持山东乡试时,引用《论语》中“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作为试题。

这体现了他()A.强调知行合一以遏止伪善B.传播致良知以提高修养C.借助科举以灌输心学理论D.秉承道统论以维护纲常11.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

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B.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D.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12.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A.黄宗羲提倡“法治”B.王夫之的唯物思想C.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

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其行也。

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顺德,集小以高达。

——《周易大传》材料二朱熹《玉山讲义》载: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

张载在《西铭》中提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材料三清代末年屡次对外战争失利,中国人民遭遇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峻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

经过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

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

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

——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1)根据材料一,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

(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

(9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

(6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摘编自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关羽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2分)答案:中国古代的思想(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解析:选B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义利观,孔子、孟子和荀子批判当时社会上一些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行为,是先秦儒学批判现实的产物,故B项正确。

2.解析:选B材料中主要讲“什伍之法”,即连坐法,是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采纳的是法家思想,故B项正确。

3.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西汉桑弘羊认为春夏是万物生长时期,应该实行仁政,而秋冬则是生命蛰伏时期,适合实行刑法,体现的是汉代法律与儒家思想的结合,故D项正确。

4.解析:选B三代时期即(夏商周时期)教育被官府垄断,故三代时期是盛;东周(即春秋和战国时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是哀;秦朝以吏为师,是盛;汉代自汉武帝始,推行儒学,创办太学以及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形成官学系统,故B项正确。

5.解析:选B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利用百姓的畏天思想,阐明天子承天而治,顺天应民,与材料“对正当性的信仰”相符,故B项正确。

6.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得出两人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倡导个性自由,故A项正确。

7.解析:选D据材料“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可知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故D项正确。

8.解析:选B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到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映出思想领域从多元走向单一,也反映出了政治领域的相应变化,即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故B项正确。

9.解析:选B材料未涉及世界本原之争,故A项错误。

据材料“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与“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可知二者的分歧主要在于治学方法,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兄弟主张“发明本心”,故B项正确。

材料信息未涉及理气关系之争,故C项错误。

材料信息与道统之争无关,故D项错误。

10.解析:选D题干中“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并未体现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思想,故A、B两项错误。

题干“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出自《论语》,因而其引用这句话不能说明目的是灌输心学理论,故C项错误。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说的是要以正道来侍奉君主,如果做不到,那就不应该再当大臣,体现出了秉承道统论以维护纲常的思想,故D项正确。

11.解析:选B从材料“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可以看出顾炎武强调人的道德的作用,认为以无德之人讲学,与圣人相去甚远,故B项正确。

12.解析:选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

黄宗羲的“法治”思想,前代思想家如韩非子早已提出,故A项错误;王夫之的唯物思想,与这一时代特征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与这一时代特征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是时代特征的反映,不同于前代思想家,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解析:第(1)问,材料信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知这是那个时代的精神所在,联系所学,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中的背景中去分析。

第(2)问,从材料二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和“乾称父,坤称母”中概括分析。

第(3)问,从传统文化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上去分析总结答案。

答案:(1)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士阶层著书立说,积极入世,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发展提出不同见解,相互辩驳、融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2)特点:注重通过研究获取真知;重视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认识:传统文化随时代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民族精神贯穿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思想自由与文化开放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14.解析:材料列举了从三国到20世纪初关羽形象的变化。

答题时,首先任意选择两个相邻时段,分析关羽形象的变化,然后结合所学论述造成其形象变化的因素即可。

例如分析从宋元到明清,得出关羽从文学形象变为宗教神灵,首先论述宋元时期造成其文学形象出现的因素,接着论述明清时期造成其形象转变为宗教神灵形象的因素。

答案:变化:从宋元到明清,关羽从文学形象变为宗教神灵。

论述:两宋民族矛盾突出,关羽身上勇武、忠义的特质契合统治者的需要和当时反抗异族压迫的社会心理需求;儒学复兴,理学兴起,关羽身上的忠、义,契合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受到极力推崇;市民文学的兴盛,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重塑。

(任答两点即可)明清统治者对关羽大加封谥,渲染其“忠义”,以此训导民众,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关羽形象中的“义”契合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中凝聚众商、以诚取信的社会需求;下层百姓基于其自身的某种现实需要和避祸得福的生活理想推动了对关羽的信仰和崇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