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电子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子教案(张世昌)-5

附加基准
零件上根据机械加工工艺需要而专门设计的定位基准。 如用作轴类零件定位的顶尖孔,用作壳体类零件定位的 工艺孔或工艺凸台(图5-1)等。
14
MMT
5.2.1 定位基准
A
工艺凸台
A向
图5-1 小刀架上的工艺凸台
15
MMT
5.2.2 粗基准的选择
◆保证相互位置要求原则 ——如果首先要求保证工件上加 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面作为粗 基准。 ◆余量均匀分配原则 ——如果首先要求保证工件某重要表 面加工余量均匀时,应选择该表面的毛坯面作为粗基准。
9
MMT
5.1.4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步骤
表5-4 各类毛坯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毛坯种类 型 材
制造精度 (IT)
加工 余量 大 一般
原 材 料 各种材料 钢 材 铸铁,铸钢,青铜
工件尺寸 小 型
工件 形状 简 单 较复杂 复 杂
机械性能 较好 有内应力 差
适用生产 类型 各种类型 单 件 单件小批
MMT
第5章 工艺过程设计
本章要点
定位基准的选择 工艺路线拟订 加工余量的确定
工艺尺寸链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 设计 工艺过程经济分析
1
MMT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第5章 工艺过程设计
Process Planning
5.1 制定工艺规程的 步骤和方法
Steps and Methods of Process Planning
2
MMT
5.1.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采用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 尺寸、表面质量,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工艺文件。 工艺规程的作用 连接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桥梁,是企业组织生产活 动和进行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二章)教案

任课教师:胡迎春 班级:13级车、铣、钳 日期:4.28第二章锻压单元计划目的要求 1、掌握锻造的分类及工艺过程。
2、了解锻造的特点及应用。
3、掌握冲压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4、能够准确的判断锻造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重点 1、锻造的分类及工艺过程。
2、冲压的分类。
3、锻造中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难点 自由锻与模锻的区别、冲压的不同工序。
课时安排 概述(1个课时)金属的加热和锻件冷却(1个课时)自由锻(2个课时)模锻(1个课时)冲压(1个课时)复习(1个课时)讲解习题册(1个课时)任课教师:胡迎春 班级:13级车、铣、钳 日期:4.29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授课内容 教材对应位置 审批:压力加工 章 节二 1授课时数 1 授课时间 第二周 授课方式 讲授法教学目标认 知 目 标 掌握锻压的定义分类。
掌握锻造、冲压的定义及分类。
了解锻造、冲压的特点。
了解其他的压力加工的方法。
情 感 目 标 开拓思维,全面灵活的考虑、处理问题专业能力目标 锻压的定义及分类。
锻造冲压的定义分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锻压的定义及分类。
锻造冲压的定义分类。
教学难点 压力加工的工序突破方法 通过观看锻压的加工视频、例举常见的锻压零件的实例加强理解。
自主探究 学生自行讨论在实际中所见到的锻压。
教 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及步骤组织教学 维持秩序、清点人数导入新课 把原材料制成毛坯是零件加工的前提,通常是由热加工工序来完成。
确定零件的结构时,必须与毛坯制造的工艺特点相适应,机械加工常用的毛坯有铸件、锻件、焊件和型材。
本章着重介绍应用普遍的锻压。
讲授新课 第二章 锻压§2-1 压力加工锻压: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及改善性能,用以制造机械零件、工件或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
一、锻造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讲授新课锻造: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金属坯料或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形状、尺寸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内容、目的和意义。
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1.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介绍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
理解工艺过程的分类和特点。
1.3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学习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第二章:铸造工艺2.1 铸造工艺基础了解铸造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2 铸造工艺参数掌握铸造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铸造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2.3 铸造工艺设计理解铸造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铸造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3.1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基础了解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2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参数掌握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3.3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理解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四章:焊接工艺4.1 焊接工艺基础了解焊接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焊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4.2 焊接工艺参数掌握焊接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焊接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4.3 焊接工艺设计理解焊接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焊接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5.1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了解机械加工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5.2 机械加工工艺参数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5.3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理解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六章:机械装配工艺6.1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了解机械装配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机械装配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6.2 装配工艺参数掌握装配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案

电子教案《机械加工》部分一、教学进度、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祁家騄等•《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7参考资料:1. 傅水根等•《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2. 刘友和等•《金工工艺设计》•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三、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应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课外自学+撰写专题读书报告; 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录像片、CAI课件。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3•加工生产率较高;4•刀具材料的硬度大于工件材料的硬度。
1.1.3作用占重要地位(40%~60%) 1.1.4发展方向1•加工设备向数控技术、精密和超精密、高速和超高速方向发展。
2•加工刀具向超硬刀具材料方向发展 3•生产规模向多品种变批量方向发展1.2零件表面构成及成形方法1.2.1零件表面构成(三种基本表面)1•回转面(圆柱面、圆锥面、回转成形面等) ; 2•平面(大平面、端面、环面等); 3•成形表面(渐开面、螺旋面等)。
1.2.2零件表面的形成方法1•成形法2•包络法1.3机床的切削运动及切削要素1.3.1机床的切削运动1•主运动 2•进给运动 1.3.2切削用量三要素1•切削速度2•进给量3•背吃刀量1.4金属切削刀具1.4.1刀具材料(学生自学)1•对刀具材料基本要求 1.4.2刀具角度1•车刀的组成:刀体(刀头)组成:前刀面 副切削刃(S ');刀尖。
2•刀具静止参考系 主要坐标平面:①基面Pr ②切削平面Ps ③正交平面Po ④假定工作平面 Pf ⑤背平面Pp思考题及习题1•分析、判断在车削、钻削、铳削、刨削等的加工过程中,机床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以及切削用量 三要素。
2•车刀的刀体(刀头)由哪些部分组成,怎样判断确定?2•普通刀具材料3•超硬刀具材料(A 丫);主后刀面(A a );副后刀面(A a ' ) a ';主切削刃(S );课时3~4 主要教学模式讲授+自学1.8切削液的选择(学生自学)1.8.1切削液的作用1•冷却作用2•润滑作用3•清洗作用4•防锈作用1.8.2切削液的分类及选用1•切削液的分类 2.切削液的选用思考题及习题1•分析、判断车刀的五个基本角度,并了解这几个角度的作用。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铸造电子教案

理论课教案任课教师:班级:10级车日期:理论课教案任课教师: 班级:10车、铣、钳日期:教学过程主要内容及步骤讲授新课铸造按生产方法的不同,铸造可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大类。
铸造步骤:(1)制造具有和零件形状相适应空腔的铸型.(2)制备成分、温度都合格的液态金属。
(3)将液态金属浇注入铸型的空腔内。
(4)凝固后取出铸件并清理它的表面和内腔。
1.砂型铸造砂型铸造:用型砂紧实成形的铸造方法.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造型→造芯→烘干→合型→浇注→落砂→清理→铸件检验。
图1—3齿轮毛坯的砂型铸造工艺过程2.特种铸造特种铸造:砂型铸造以外的其他铸造方法。
常用的特种铸造包括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熔模铸造等。
此外特种铸造还包括低压铸造、壳型铸造、陶瓷型铸造、密封铸造、连续铸造、密封铸造。
二、铸造的特点1.优点1)可以铸造各种形状复杂的铸件。
2)铸件的尺寸与质量几乎不受限制。
3)可以铸造任何金属和合金铸件。
4)生产设备简单,投资少,原料来源广,成本低.5)减少了切削加工工作量,节省大量金属材料。
理论课教案任课教师:班级:10级车、铣、钳日期: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讲授新课(1)分型面分型面是指铸件组元间的接合面.选择分型面时,应使分型面具有最大水平投影尺寸;尽量满足浇注位置的要求;应起模方便,简化造型工艺。
1)、分型面尽量为平面,不用或少用曲面。
2)、分型面数量应尽可能少.3)、分型面应能使整个铸件或铸件的重要表面、基准面在铸型的同一组元内.4)、分型面的选择应避开活块,减少型芯或师型芯安置方便、稳固。
(2)收缩余量为了补偿铸件收缩,模样比铸件图样尺寸增大的数值。
(3)加工余量为了保证铸件加工面尺寸和零件精度,在铸造工艺设计时预先增加而在机械加工时切去的金属层厚度.(4)起模斜度起模斜度是指为使模样容易从铸型中取出或型芯从芯盒中脱出,在模样或芯盒上平行于起模方向所设的斜度。
(5)铸造圆角制造模样时,凡相邻两表面的交角,都应作成圆角。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全)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兴趣,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内容: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工艺方法等。
3. 机械制造工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相关工程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内容等。
3. 分析实际案例: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其应用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二)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工艺方法等。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制定与优化:工艺规程、工艺卡片、工艺数据库等。
3. 机械制造工艺的实施与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生产效率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2. 利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利用仿真软件,演示机械制造工艺的实施与控制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相关仿真软件。
4. 实际生产案例资料。
机械制造基础全套电子课件教案(完整版)ppt

定义:新材料是指 最近发展或正在发 展的具有优异性能 和特殊功能的材料
分类:按照应用领 域分类,可分为电 子、航天、生物医 学等领域
发展趋势:高分子 材料、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无机非 金属材料等
重要性:新材料是 现代高新技术产业 的重要基础,对于 促进社会进步和经 济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机械制造工艺
分类:自由锻、模锻
锻造工艺流程:下料、加热、锻 打、冷却、矫形
锻造设备:锻锤、液压机、机械 压力机等
焊接工艺
焊接定义:通过加 热或加压,或两者 并用,使两个分离 的物体产生原子间 结合。
焊接方法:电弧焊、 电阻焊、激光焊、 钎焊等。
焊接材料:焊条、 焊丝、焊剂等。
焊接应用:广泛应 用于机械制造、建 筑、化工等领域。
焊接电源 送丝机构 焊枪 控制系统
机械加工设备
车床:用于切削旋转零件, 分为卧式、立式和数控车 床等。
铣床:用于切削平面和沟 槽,包括数控铣床、加工 中心等。
钻床:用于在工件上钻孔, 包括摇臂钻床、数控钻床 等。
镗床:用于加工大型箱体 零件,可进行粗加工和精 加工。
磨床:用于磨削零件表面,具中, 冷却凝固后形成具有一定形状和 质量的金属零件的工艺方法
分类: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 压力铸造等
优点:可以制造形状复杂的零件, 且成本相对较低
缺点:生产周期长,精度不高
锻造工艺
定义:将金属坯料放入模具中施 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 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机械制造基础全套电子课件 教案(完整版)ppt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机械制造概述 2 机械制造材料 3 机械制造工艺 4 机械制造设备 5 机械制造过程控制 6 机械制造的未来发展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七版)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七版)教案1. 教材简介本教案基于《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七版)》教材编写,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学习内容。
本教材内容涵盖了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工艺过程、机械加工设备与工具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
2.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并能分析其优缺点;•熟悉机械加工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教学内容3.1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概述•机械制造工艺的定义和分类•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历程•机械制造工艺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3.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切削加工工艺•成形加工工艺•焊接与焊接工艺•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其他特殊工艺3.3 机械加工设备与工具•数控机床及其编程与操作•传统机床及其操作•切削工具与刀具材料•夹具与工装设计•测量与检验工具4.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其中,实验环节将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5. 教学评估本教案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期末考试等。
学生将通过这些评估来检验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
6. 参考资料•《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七版)》教材•机械制造工艺相关文献和资料7. 教学进度安排以下是本教案的教学进度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会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第1-2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概述•第3-5周:切削加工工艺•第6-8周:成形加工工艺•第9-11周:焊接与焊接工艺•第12-14周:热处理工艺•第15-16周:表面处理工艺•第17-18周:其他特殊工艺•第19-21周:数控机床及其编程与操作•第22-24周:传统机床及其操作•第25-27周:切削工具与刀具材料•第28-30周:夹具与工装设计•第31-32周:测量与检验工具8. 总结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而全面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学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标准
1.概述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将原材料或毛坯转变成零件的应用工艺技术课程。
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试图帮助学生将所学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与本门课程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工艺内容的综合性、灵活多变性,拓展的知识面广。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它有机地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几门传统的专业课融合为一体。
在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及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中起到基础作用,它是技术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1.2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
机械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机械产品的生产制造企业、销售企业等。
可从事的工作有:生产设备操作工、编程员、机械维修工、工艺员、绘图员、检验员、技术管理等一线技术工作。
1.3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基本知识,获得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制作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熟知机械加工中各种机床的主要性能、参数和用途;掌握常用加工方法及加工方案的选择;切削加工零件结构工艺性、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能编写简单工件的加工工艺说明;能熟知钳工装配的基本知识。
2.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具备终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爱国创业精神;
(2)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目标追求毅力。
(包括职业定位、个人规划、挫折承受力等专业必备素质)
1.4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和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悉各种加工方法和常用设备,初步具有制订常用简单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的能力。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设计思路是按实际的机械制造工作为主线,以完成某一具体任务为驱动,并以完成此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
本课程坚持以强化学生机械加工工艺制定和实施能力为主线,以工学结合、项目教学为主要手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方式采用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学训结合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做、工一体化。
2.课程学习领域职业能力分析
2.课程内容及要求
1.了解毛坯制造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工艺特点,掌握铸造、锻压和焊接的基本原理、工作方法及常用设备的操作、维护和维修。
2.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刀具几何参数的表示、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刀具材料、耐用度的确定,了解各类刀具的特点,认识金属切削过程及其相关规律。
3.了解机床的主要类型、性能特点及其工艺范围,具有合理选用机床的基本知识,掌握车床的运动传动结构和操纵控制原理。
4.掌握生产过程的基本理论、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定位及基准选择、工艺尺寸链及装配尺寸链的理论及应用,掌握拟订工艺规程的主要问题,了解机械加工精度、生产率和经济性,并能够进行工艺文件的初步规划,理解和掌握典型零件的加工。
5.掌握工件在夹具中定位和夹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能够进行精度分析,掌握各类机床夹具的设计方法、步骤,并能正确使用有关图册、手册进行夹具设计。
6.了解装配的基本知识和典型机械、部件的装配方法。
课堂教学应多采用教具、模型、实物和现代教育技术等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手段,以增强学生的
感性认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某些内容可以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结合起来,或以观看教学录像的方式进行。
注意机械加工技术的新发展,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
3.1学习情景设计与学时安排
3.2综合实训实习项目内容与时间安排(2周)
4课程实施建议
1、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
学,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
2、促进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
3、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4、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以及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
团队精神。
(1)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2)本课程教学内容采用模块结构,包括基本模块、选学模块和技能训练模块。
课程实践性较强,需要有相应的设备。
(3)课堂教学应多采用教具、模型、实物和现代教育技术等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手段,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某些内容可以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结合起来,或以观看教学录像的方式进行。
注意机械加工技术的新发展,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
(4)技能实训教学过程中,应着重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入手,特别强调动作的规范和合理及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实习指导教师必须以正确的动作、饱满的热情、到位的解说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实训课与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息息相关,所以课堂管理必须严格、严谨、长效、持久,让规范操作、文明生产成为学生的习惯,受益终生。
(5)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把实际生产规范、制度与实训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管理体制和发展方向,为今后顺利踏上工作岗位作好准备。
4.1课程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4.2教材编写
1.教材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陈海魁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4.3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建议
(1)根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教学中,应以介绍其结构、特点、应用为主,尽量避开力学知识。
(2)教学中应当采用模型、投影、实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注意结合专业。
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教学中,应安排一定量的练习及复习思考题,并通过作业、提问、复习等措施达到教学要求。
4.4教案编写建议
专业面广、规范性要求高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要使用部颁教材,其他专业课程要要根据教育部、省、市有关教学文件的规定,选用正规出版教材,对于部分没有正式教材的实训课程,可依据行业标准和学校培养目标,组织开发校本培训讲义。
1、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
2、促进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
3、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4、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以及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
4.5教学评价与考核标准
1、专业课程评价建议
(1)专业技能、理论课程实行考教分离,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理论课的考核可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技能实训课的考核建议根据学生完成实训项目的质量、考试成绩、安全操作、习惯态度等综合评定。
(2)引入企业评价机制,创新质量评价体系,如企业的任务、质量意识等[1-5]
1.评价方式: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2.考核要求具体说明:
本课程为专业方向课程,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4.6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
主要包括文本资源——如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信息技术资源——如网络、数学软件、多媒体光盘等;
社会教育资源——如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等
4.7师资和实训条件
5.其他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