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门读后感600字
韩寒《三重门》读后感(精选4篇)
![韩寒《三重门》读后感(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d1dd8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9.png)
韩寒《三重门》读后感(精选4篇)韩寒《三重门》篇1接触韩寒的文字都有一两年了,但是现在才开始看他的成名作,他的比喻依旧很新鲜,《三重门》比起《长安乱》《一座城池》还有《1988》,似乎更有故事情节一些,林雨翔像极了我现在的弟弟,胆怯,又好炫,些许叛逆但又没什么资本干大的坏事,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又是一个学习生涯。
故事本身是极为平常的,夹杂些浅显易懂的讽刺,是我一直坚持看韩寒作品缘由,像是讽刺教育的那个部分,说“他只属于孟德斯鸠式的人物,不喜欢教育,但思想觉悟还没到推翻现行教育体制的高度。
因为一旦到了这个高度他马上就会被教育体制推翻。
” 不要只说学生,很多老师也深谙现行的中国式教育弊大于利,但是为了浅薄的工资,为了学校的升学率,自己的饭碗,只能乖乖顺从。
在以前广外的日子里面,由于是私立学校,老师的话语权比公立学校的话语权自由些,偶尔有间隙就会抱怨,甚至怒斥填鸭式教育,倏忽又回归平静,因为他们总得为月末那小小的工资条奋斗,为了生存,不总得带着镣铐跳舞的麽?还有一处挺触动我的,是林雨翔进了市重点学校后他的一个朋友说:“怎么叫‘看破红尘’,我看不起那种悲观的人,所谓的看破红尘就是把原本美好的红尘看成了破烂。
”对呀,看破红尘不正是悲观者遭遇挫折消极的通用借口么,有人说不相信爱情,看破红尘,还不是因为还没有遇到美好的爱情,或者没有努力去爱,就说爱情不存在。
他也就是因为看破了红尘所以离我而去,而我还在相信红尘是美好的,但是我不打算改变我的初衷,我始终相信,只要乐观,只要有勇气,红尘怎么看都是美好的,绚烂的,炫目的。
爱情不同于婚姻,也有异于商业,不在于结果如何,过程和付出不更是重要么。
但是,“女人的智慧和爱情诗相对的,爱情多了智慧就少了,这就是古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不谈恋爱的缘故。
”要说智慧与爱情的本质区别,就是理性和感性的区别了,前者有理可循,后者莫名其妙,这种看似矛盾的说理也戳破了我许多密友的恋爱现实。
韩寒三重门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韩寒三重门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37f83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b.png)
韩寒三重门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韩寒三重门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韩寒三重门读后感1《三重门》这本书,是韩寒的成名之作,他往后的著作我也多少拜读一二,从它们之中,并不能确切地说得到了什么,获悉了什么。
看完《三重门》,并不像看完《雾都孤儿》后能感受到当时英国光怪陆离的一面;也不像看完《呼啸山庄》后惊叹人心的复杂险恶。
而这本书,是一种现实,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各式各样的青年人。
说青年人不稳重,浮躁,一点也没错,因为长者们走过的路确实比我们多了些。
可是,我们这一代有我们的个性,有我们的思想,思想应该是不断更新而并非传承。
只有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传承下来的思想道德理念固然可贵,可是令人厌恶的一面却无法磨灭。
中国传统理念中,家长为尊,师长为圣,他们的话就是至理名言,对于这些谆谆教导,我们本应无可非议全盘接受。
家长说一,就是一,师长说二,就是二。
而许许多多的家长,都有极强的虚荣心理,他们从小教会孩子,什么叫做谎言,谎言越是动听,就越真实。
新东方的郭将老师曾经告诉我们这样的经历,他说:“你们的家长是不是也是这样,小时候让你们花一下午硬着头皮背一首奇难无比的诗,晚饭过后拉着你的小手到了邻居面前说:‘你们看看,我家这孩儿多聪明,他过目不忘啊。
你看他刚随便翻了一篇诗,随意瞄了几眼,就会背了,来,孩儿,背给大伙儿听听。
’背完之后,赞许声如悦耳的鸟声接连不断,叽叽喳喳、哗啦哗啦。
作为家长的他们心里那个乐啊无法用言语形容,就好像中了百万大奖,嘴里含着永远不会化的蜜糖,那种笑容似乎上了天堂。
而之后就立马把你们拖回家继续苦背诗歌,日复一日干着同样的累活儿,而他们天天享受飞向天堂的快感。
”听罢,我们都笑得前伏后仰,现在想想,感觉这笑话酸味儿浓得很,家长的虚荣心,怎能去损害孩子纯白的内心世界呢?怎能建立在孩子们的痛苦之上?可能举这样一个例子有点偏激,无论如何,家长是尊者,师长是圣人,这个观念仍然会被中国传统教育所坚持着,就好像一块溃烂的肉,你无法阻止它继续溃烂下去,最终愈演愈练。
《三重门》读后感15篇
![《三重门》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9df0d0ee06eff9aff80747.png)
The busy life is exhausting, almost suffocating.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三重门》读后感15篇《三重门》读后感1读读停停,三天的时间我终于读完了这篇听闻已久的小说--《三重门》。
惭愧的说,最早知道这篇小说的名字,是在《征途》游戏的答题活动里。
题目是这样的:韩寒于初中时写的----《三重门》体裁是A小说,B散文,c诗歌,我猜一个,选A,于是答对,多了一分。
读完整篇__,不得不从心里佩服这个比自己小了好几岁的人。
在他的小说前,我仿佛卑微的小草不幸被大树遮住了阳光,这时的小草还会在乎大树比自己年轻么?以前打死我都不信,十多岁的小屁孩能写出这样的__,而现在,不用打死我我已经信了,事实摆在眼前,不是么?这时的韩寒,该是有一举成名或是要把多年积在心头的感想一股脑儿的写出来吧?于是我们有幸见到如此之多的恰当得如六月天里吃上一条雪糕般舒服的比喻。
还好自己平时博览群书,学富差一点五车,不然还真体会不到其中的妙处。
不过我觉得比喻有点多了,吃了几根雪糕之后,暑意已消,再多吃的话,可能会拉肚子的。
看着这篇小说,不经意的想起了小妹,她的__里,似乎有着韩寒的影子……有机会一定要问问她是不是读过《三重门》。
如果没有,韩寒可能又要大笑了----有人不要钱帮他打广告,他能不乐吗?不过一想到他一定不会在乎这样的广告,心里不禁又黯了一下。
写了这么多,似乎跑题太远了(看,这就是与名作家的区别与距离之所在)言归正传,因为我觉得我的这篇__快要写完了,再不回归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韩寒像一条蛔虫,似乎知道我的所想,用他的笔,将我好多好多想写写不出来,想说又不能完美表达的话,只用一篇__就做到了。
现在天气这么热,弄得我现在又想吃雪糕了。
不过看完之后,我开始有些讨厌小说这种体裁了------非得要这样结尾么?悬念还是……真希望他这样一直写下去。
《三重门》读后感2韩寒,我为数不多的偶像之一,年少就曾为他的文才而倾倒,如今拿出他的《三重门》一看,果然不出意外地再次被倾倒。
《三重门》读后感(5篇)
![《三重门》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f1135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6.png)
《三重门》读后感(5篇)《三重门》读后感篇一韩寒作家的《三重门》出版于20xx年,当年的这把自由之火烧出了200万册的销量。
韩寒作家上初中就发表文章,以体育特长生身份进入上海松江二中,读了两年高一却连续两年挂课七门,最终于20xx年退学。
他的《三重门》是不是更像自己当年的心路历程呢?《三重门》没有太过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太紧张的节奏,象极了我们生活中朝夕相处的学渣学霸父母师友。
林雨翔,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但是又低调胆小,内心戏充足。
马德保,没有太多真才实学,可是总归在一群庸人的小镇上中绝世而独立。
Susan,鹤立鸡群的美才女,对林雨翔鼓励启迪,是林雨翔的力量源泉。
沈溪儿,叽叽喳喳,就喜欢玩味些不小心牵线搭桥帮小姐欲说还休的桥段。
罗天诚,不近女色不恋红尘,自带深沉,只在见到喜欢的美女时流露点人性的烟火之气。
谢景渊,勤奋的书呆子,没有好的家世,凡事只能靠勤学苦练。
钱荣,富二代,有资源优势,傲视群雄,谈情说爱却不耽误他日精月进,跟林雨翔是死对头。
姚书琴,“妙绝师太”也难过美男关。
他们是不是像极了你学生时代身边的性格各异的同学?而且,他们之间或相互嫉妒倾轧,或相互揭底拆台,或相互鼓励取暖。
还有他们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成绩报班吧,奔走吧,找出路吧,总归都是使出十八般武艺,想办法给孩子铺就一条又红又专的光明大道。
然而,我最爱极了《三重门》里的各种大调侃小尖酸的韩氏幽默,比如:“马德保培育成功这性格(胆小怕事)比林雨翔多花了三十年,可见走了不少冤枉路。
”“不漂亮的女孩子撒的娇,则像我国文人学成的西方作家的写作手法,总有走样的感觉;看她们撒娇,会有一种罪恶感,所以男的都会忙不迭答应,以制止其撒娇不止。
”“体育生像是历代鬼怪小说里妖怪变的人,总有原物的迹象可寻,不能靠缄默来掩人耳目——每天去训练就是一个铁的事实。
”“正步走时队伍像欧洲海岸线,主席台上的领导直摇头。
结果这个耻辱没能保持多久,被后面的几个班级连续刷新,主席台上的头摇累了,索性坐看云起,懒得再摇。
2024年三重门读后感范本(三篇)
![2024年三重门读后感范本(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de97d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a.png)
2024年三重门读后感范本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三重门》,这不禁让我有感而发。
我认为书中的主人公林雨翔是个不好学的人。
虽说他小时候是个语文天才,才高八斗,但自从他不再读古文,读起白话文开始,就整天懒懒散散的,成绩直线下降。
林雨翔此时还不补习,于是他混完了小学混初中,混完了初中混高中,同时还喜欢上了漂亮女孩susan。
他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着日子。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林雨翔小时候的记忆一点点地被抹去,梦想一次次朝林雨翔挥手……我们可不能像他一样,我们需要把心思全部都放在学习上,认真学习,获取知识,不能玩得过分。
现在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努力学习,这样我们以后就能玩得兴高采烈。
记得有一次考中环杯,考前一点也没当回事,没有认真复习,最后的结果就是落选了。
《三重门》是一本好书,时刻提醒着我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希望大家都能去阅读一下。
2024年三重门读后感范本(二)《三重门》是2024年度的一部畅销小说,作者梁若飞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
这部小说围绕着一个复杂的三重门谜团展开,情节紧凑曲折,吸引人的情感线索使读者不禁被吸引进入故事的世界。
本文将从情节、人物以及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展示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首先,小说的情节设计紧密有序,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独特的悬念和高潮。
故事开始于一个看似平凡的家庭中,却渐渐展现出一个充满谜团的世界。
三重门引发了一连串复杂的事件,情节推进紧凑,读者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猜测和猜想,引发了很强的阅读欲望。
每当我以为自己已经理解故事的发展,作者总会巧妙地给出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让我重新思考和思索。
小说的结局更是巧妙而出乎意料,让我对整个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与情节相辅相成的是小说中的鲜明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作者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让我们对每个角色产生了很强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主人公张晓琳是一个坚强而聪明的女孩,她为了解开三重门的谜团不断努力,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和坚定。
三重门读后感600字5篇
![三重门读后感6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3260c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8.png)
三重门读后感600字5篇《三重门》读后感篇1读完《三重门》,突然发现:这不正是我们的生活,平平淡淡的生活么!小说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主人公基本也没干什么事,也就这么混混沌沌的过着。
但这就是生活啊,平平淡淡才是真嘛。
或许有人会觉得作者写的是流水帐,不过精彩,但写的正是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够现实。
他从字里行间渗透生活的实质,让读者在他的幽默下感悟:生活本是如此。
正因为他写得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此我很喜欢这本小说。
其次,与作者同是高中生的我又不得不为作者的丰富学识所折服。
作者的知识应该是丰富的,小说中随手拈来就有很多东西,左一下《变形记》,右一下《孙子兵法》,再对《史记》侃侃而谈…诸如此类,足见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另外,小说中作者创作的几首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采。
而那首中西合璧的情诗,就实在让人啼笑皆非,琢磨不透了。
但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作者英文程度了得,这从小说的后半部分也有充分的体现。
作者在“处心积虑”地制造黑色幽默的同时,也不忘好好秀秀自身的英文,而且利用得恰到好处,真了不起。
作者在后记中写到自身的英语可全赖新版牛津英语的功劳,这可真是值得好好借鉴借鉴!至于作者在小说中所要表达的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不满,不知为什么,我真的一点也没察觉到。
可能是因为我正接受着这样的教育吧。
对这一切作者眼中的不妥都早已习以为常,毕竟像作者一样,即使功课七科亮红灯,也能有作为的人并不多,因此像我一样的普通学生还是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考上好的大学。
这毕竟是当今社会衡量人的能力的重要手段,这也是所谓的规矩啊。
因此我们还是应该规规矩矩地去作一个学生,尽自身的本分去读书,将来作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的来说,《三重门》是一本不错的书!《三重门》读后感篇2读完《三重门》后,我对人生改变了看法。
书中主人公林雨翔,是一个在小镇中长大的普通初中生,他颇有写作天赋,文科长于理科——就好比两个侏儒比身高,文科侏儒胜了一厘米。
读三重门有感600字五篇
![读三重门有感600字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62906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6.png)
读三重门有感600字五篇花开花落,人生起伏,却总有一种东西留下永恒,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三重门有感,希望对涅米呢有帮助,初次开始阅读这本书,并非出自我本意,甚至准确点来说有点被逼迫的倾向。
原因不用说,当然是我们可爱的中文老师细心地想让我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不忘母语。
关于这一点,对于已经开始感到词穷的我来说,甚是理亏,于是只能点头哈腰的握手同意。
说来也奇怪,原本只是想要大概看一下简介然后就草草了事的想法立即在看到第三章左右的地方消失的云飞雾散,一点影子都没有了。
《三重门》完全不符合当今正在流行的校园青春风和古代穿越风;也跟幽默搭不上太多关系。
却不知有什么魔力能让一直不愿意看批判风格的我,几乎痴迷的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直到看完。
当时针缓缓的指到十二点时,我轻轻地合上了电脑,靠在椅背上努力想让自己放松放松。
但不知怎么的,脑子里面乱如团麻。
不得不说我对于《三重门》最后的结局感到困惑和不解。
而且这个疑问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在故事中,韩寒把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很多弊端和缺点都凸显在了男主人公和他周围的朋友身上。
学生们错误的把读书理解为为了以后好挣更多的钱,而并非为了充实他们的内在和培养他们所散发出的气质。
可见这些孩子的家长也并非了灌输什么正确的信息以及做出良好的典范。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就是当林雨翔其中的一个朋友自豪地对他说读书有屁用,读书不就是为了有钱吗?都有了那还读屁书?林雨翔不语,但是我们可以大致揣摸出他当时的心情不是在心理默默地认同就是辱骂他太过骄傲,只知道仗着自己父母有钱就到处鬼混。
“反正我爸有钱…”“反正我认识谁谁谁…”“我就不…你也不能拿我怎么样…有本领去找我爸妈…”自打出生到现在,我都数不清到底听过多少个人用一种傲慢,居高临下的语气对一些家庭条件比自己差的同学或是学校任课老师这样说了。
但是平心而论,这些钱真的都是属于你的吗?很显然的,钱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假设不是自己父母在外面劳心劳力,到处奔波,如今的孩子们怎么会这么幸福?不光是现在的学生对于学习开始产生抵触情绪或是受到了中考,高考制度的局限而出现偏科问题。
2021年《三重门》读后感范文5篇
![2021年《三重门》读后感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5c292df61fb7360a4c6576.png)
《三重门》读后感范文5篇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一段音乐,把具体___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下面是收集的《三重门》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读韩寒的《三重门》是是在高一的暑假。
韩寒文笔的老成和文风的辛辣的确是让人感到眼前一亮,他的阅历,他的思想很难让人想象这本书出自一个18岁的少年之手,但是总觉得他的深沉是那么不自然,那么辛辣的讽刺从这个少年口中说出是那么不伦不类,不尴不尬。
虽然按着韩寒的意图一路笑过来,但阖上书册,却发现能值得回味的快乐并不多。
小说中四处伏击的调侃和存在着语法错误的比喻不仅没有加强小说要表达的思想,反而使得主题显得七零八落,语焉不详。
真正要引起人心灵震撼的力量,在呼之欲出的时候,却又像退潮一样逐渐暗淡。
因为《三重门》,一场有关教育的话题正讨论的如火如荼。
韩寒何去何从,教育又回如何,我想时间证明一切。
其实,我觉得《三重门》这本书还适合那些 ___门的权威,那些有好车的人,那些“ ___”,希望他们从中能得到一点东西吧……看了《三重门》后仿佛在回忆过去,而读主人公林雨翔时,我感觉到了他性格有些跟我很相似。
正如后记中写的:这就是生活。
的确,在这本书里 ___写的都是实话,出自 ___的肺腑之言,所有的语句都是直白、尖刻的。
人物林雨翔表现出的是一个少年的狂傲、一段青春的不羁。
也许这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年龄,十多岁的少年处在一个不安分的年龄,爱表现、爱出风头、有一定的才华与能力,希望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赞美,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所以林雨翔想树立的是一个 ___完全的自己。
对于赏识自己而自己不喜欢的老师,为了达到某些目的,仍然会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在现在看来也许这不能叫无情,而且这种名字为“现实”。
与我们这些同龄人相处,父母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父母把我们的饮食起居包办了的。
为了我们也许父母宁愿他们自己少吃一些,也不愿让我们少吃。
三重门读后感-三重门读后感心得体会
![三重门读后感-三重门读后感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c41d54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1.png)
三重门读后感-三重门读后感心得体会《三重门》里写得是一个学生——林雨翔,由初中升入高中,这段时光里的故事。
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三重门》读后感心得体会五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三重门》读后感【1】自己也不是很了解韩寒是何许人也,但也略听过他的名字。
至少“当代青年领袖”这个名号在高中的时候还是知道的。
当然,我也不知道他是否读完了整个义务制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但是从《三重门》里的东西来看,这厮应该有所见,有所闻吧。
我倒是完完整整的从幼儿园读起,一直到高中毕业。
的确,中国的应试教育就像旧时女人裹脚,裹完才发现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可是已经没法恢复了。
但是,现在在大学里的我往回想,在记忆里最深刻的学习时段还真是高中三年。
什么原因那就不细谈,不是因为高中老师说过“当你毕业后,回想起来最深刻的是高中”,也不是什么高中那些美好的读书时光,就我而言,比起小学,初中以来,高中更让我自信了,也或者是初中和小学记忆力太差,记不住,高中才是真正发育阶段,这样理解也行。
现在看来,最最怀念的是高中时候和同学打闹的情形。
自然我没有像林雨翔那样为了过度的证明自己(的确是过度的证明自己)而和他人斗气,去挣些没必要的东西。
而且,我很庆幸自己在读高中以前没有沾染所谓的“文人之气”,没有说中文时乱用英语代替词语什么的,初中在那郊区读的好处就是读完后你啥也不懂。
完了,写了半天写自己了。
这不是读后感吗?反正我写读后感一向都是没有任何思绪。
初中的假期作业中写的读后感基本都被老师当差文扔了回来,接着就被当草稿纸了,自然没有用来当草纸,那太浪费了。
你想想,一个本子要五毛,写完作文后利用最后的空间,连老师打的'勾勾叉叉也不放过,这不是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吗?完了,又写过头了。
哎,算了,继续写下去估计应试教育阶段的生活也给全端出来了。
不敢否认应试教育的确很恶心。
但是我也是从应试教育中混过来的人。
虽然没有资格去乱评论他人的书,但总是触景生情,这景,好的写手是能够通过文章表现出来的。
读《三重门》有感精选8篇
![读《三重门》有感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0b6e1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18.png)
读《三重门》有感精选8篇读《三重门》有感篇一《三重门》,单是书名,就让你浮想联翩:它代表什么?作者是怎么想到的?讲了什么事?……带着这些疑惑,我走进《三重门》,了解了作者韩寒。
《三重门》的作者韩寒,不仅是一个优秀的作家,还是一名职业赛车手呢!初中开始写作和投稿,曾获新概念作文比赛第一名。
1999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创畅销纪录。
韩寒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人,也颇有争议——经常和别人打口水战,但坚持于梦、乐观坚强是他永恒的信仰。
在这本书中,主要介绍了林雨翔的初高中生活,但这也不得不从他童年说起。
伙伴们在铁路上玩耍时,他却被父亲逼迫背《史记》、《中庸》,在初中升高中时,林父托了关系,让雨翔以体育特长生的名义意外的进了市重点,而susan为了和林雨翔上同一所学校,故意漏掉了五道题,与市重点失之交臂。
谁知命运如此阴差阳错!雨翔知道了实情,且在市重点,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心里非常烦,徘徊在夕阳中……掩卷深思,想着小说最后消融在夕阳里落寞的主人公——林雨翔,虽然他不适应当时的教育,不喜欢理科,但文学素养却是极高的,他写出的文章是一等一的棒,还获得全国一等奖。
他写的之所以非常的有韵味,这源于他看书多,而且从小培养的文学素养,让他妙语如珠,信手拈来。
一个人不管天赋如何,多读书总不是一件坏事。
只要从小多看书,作文才能棒。
开卷有益。
这本书不仅成功塑造出一个个性鲜明的主人公,而且语言非常幽默,让人耳目一新。
不仅能使快乐的人大笑不止,而且能让难过的也开怀大笑。
比如林雨翔生活的小镇只有一个学校,“那学校好比独生子女”。
在佯装给同学讲题,等他脑袋开窍,却“仿佛保险柜的门,一时半会开不了。
”那恰当的比喻真的是如虎添翼,让文章平添几分幽默,更引发思考!韩寒说:“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
”他虽然不接受传统的教育,但他独一无二的性格依然使他闪光。
你,我,都可以成为闪光的金子。
读《三重门》有感篇二《三重门》是初二的时候看的,那时的韩寒是社会的话题,是风头人物。
《三重门》读后有感
![《三重门》读后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add74a6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6c.png)
《三重门》读后有感韩寒的长篇小说《三重门》刚一问世,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重门》读后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重门》读后有感(一)在五年级时我第一次接触了韩寒的作文当时我觉得十分有意思。
之后又经过妈妈的介绍读了韩寒的经典著作<三重门>。
三重门主要讲了本书透过少年林雨翔的视角,向读者揭示了一个类真实的高中生的生活,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展现开来,体现了学生式的思考、困惑和梦想。
韩寒以自我的方式思考着、激动着、愤怒着、抗争着、改变着,透过那些犀利的、尖锐的甚至是刻薄的语言,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天才少年的灵光闪现。
三重门读后感。
我明白了三重门指的是:第一重??亲情第二重??友情第三重??恋情第一重??亲情写出了亲情,是一个永不衰退的话题。
人有百种,对亲情的感悟就有百样。
在韩寒的笔下,我看到了他对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抵触心理:林雨翔的父亲会在儿子年幼时逼迫他阅读中华礼貌历史的结晶,也同样在儿子中考在即时,让他上补习班,花重金买补脑、增长记忆的营养品,力求在中考中能发光发热,但他们却忽略了人类最简单也最浓厚的情感。
或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远比价值千金的药品更有价值。
然,亲情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每个人在每时每刻都在用不一样的行为诠释亲情。
第二重??友情,人的一生中,朋友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三重门读后感。
你更多的时候会把心中的感悟倾诉于朋友而非家人。
文中的林雨翔也有几个好朋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则是梁梓君。
他成绩很差,但是他重义气。
他会教林雨翔写情书,他会帮林雨翔怎样把妹。
或许这一系列所谓的?帮?在家长眼里纯属是害了他,但我明白林雨翔此时需要这些,因为他正值青春年华。
朋友会一眼看出你需要什么,会在适时时提醒你。
我一向觉得,生命给予我的完美,总是远远超出我的需要第三重??恋情这个季节悄悄地来了,这个年龄也悄悄地来了,在第一次见面,林雨翔就在心中刻画下了这个名字。
三重门读后感600字作文(通用10篇)
![三重门读后感600字作文(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ec42b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7.png)
三重门读后感600字作文(通用10篇)三重门读后感600字作文篇1初中时,随大流(主要是黄狗啦)开始看韩寒的书,然后几乎看完了他所有出版的书,只是唯一的遗憾,最早出版的《三重门》没机会看。
高一时,问同桌借了看,只可惜被我们班主任收了,那班主任姓赵,对韩寒痛恨至极,好像韩寒抄了他家一样,恨得连《三重门》安安静静的躺在书桌里也不放过。
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此,当你还没有幸看一样东西,那东西就已经消失,这里是被收了。
只闻书香,还未来得及吞下肚,就被收了,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把《三重门》搁下了。
高考前的一段日子,生活寂寞难耐,逛书店时又见《三重门》就顺手take it 了。
我看过《三重门》后的感觉是韩寒读完《围城》的感觉:“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虽然我也读过《围城》,但因为我文学功底太差的缘故,没有什么如坐春风的感受。
总的说来,看韩寒的小说是不必太注意情节的,最主要的还是看他怎么玩文字,然后顺便把我们也玩一遍。
看郭敬明的书就不这样了,只看情节就够了,我不是说他的文笔不好,只是那些文字更适合女人,而且往往越是对女人心理描写的惟妙惟肖的男人越容易变态。
我不知道韩寒写《三重门》的时候是怎么写的,他自己说这本书是他倾注最大的一本说,我想也是,玩什么东西都得投入,何况是玩文字。
我觉得写这本书要很通畅是不可能,可能一个比喻要憋很久。
我要说的就是这一点,以前总是强调写文章要流畅,但有时候是需要不流畅的,太流畅的东西就没有什么思想了。
写的流畅就像排便顺畅,并不是这样不好,只是这远不如长期便秘后突然释放来得爽。
以上本人鄙见,不足挂齿。
三重门读后感600字作文篇2读韩寒的《三重门》是和这萧瑟的天气一起进行的,窗外的雪纷纷扬扬的,天越来越冷,我的兴趣也在骤降,在未读完全书之前就都当了“逃兵”。
读上去,韩寒文笔的老成和文风的辛辣的确是让人感到眼前一亮,他的阅历,他的思想很难让人想象这本书出自一个18岁的少年之手,但是总觉得他的深沉是那么不自然,那么辛辣的讽刺从这个少年口中说出是那么不伦不类,不尴不尬。
《三重门》读后感
![《三重门》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ada8ae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9.png)
《三重门》读后感《三重门》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三重门》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重门》读后感1花了好一段时间,终于读完了《三重门》,却没有一种释怀的感觉,因为里面有太多东西值得让“我”思考……很多人讽刺着说韩寒是个“愤青”,就算是这样,又有何不可?至少别人敢爱敢恨,敢想敢说,总比那些虚伪来得实际。
当我们穿梭在城市街头时,总覆盖一层华丽的外壳,这外壳既是人心所造,更是社会所造,它使人们在抉择的一瞬不加思索地选择了虚伪,却又开始为自己的角色感到迷离……人活着,或多或少为的就是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而快乐,为亲人、为朋友、为他人的快乐而快乐,而对于韩寒,他所希望得到的快乐是“更多人”的理解,这里是“更多人”而不是“所有人”,因为他更需要在他身旁的人的离解,至于那些高踞在“高等教育”上人云亦云的人,也就渐渐地无关紧要了,毕尽他一个人的力量终究难以改变几个时代的力量。
在回到“愤青”的话题,我同样也有当“愤青”的欲望,但我没有那个资本,我难以将自己所有的“敢爱敢恨”毫无顾忌的诠释出来。
站在自己的天空望着韩寒,发现自己这儿比他的世界小了好多,他那里的暴风烈日使他拥有了更多绚丽的彩虹,我默默退后了脚步。
记得我最初看到韩寒的文字,是从《像少年啦,飞驰》中的序开始的,(我更喜欢看序或者后记,因为那里会有一个相比而言更真实的雕塑出现在眼前,我们能做的,就是从雕塑已固定的神情中感受它的心声)接着便是《三重门》,以及他的“博客”,其实他的东西我所看的并不算多,说起来难免会有些主观。
在《三重门》里,我能感受到韩寒在描写青少年单纯、幼稚却又自认为成熟的爱情背后,更多展示的是当今素质教育“成果”,一个个老师敷衍、“清高”、片面,而学生也是高傲、虚伪、所写的文章矫揉造作、盲目追求方框中的个性,学校里的领导做足了表面文章,把素质教育当成了玩RPG游戏,平时随便搞点这样那样的小活动,站在高处看似乎每个学生都忙得不亦乐乎,心想所有人的“素质”的“数值”一等都有不小的上升了,然而学生们的确在这些活动中收获了不少――是经验(在老师、校领导面前受点罪、演点戏,回过头来三五成群拼命地骂)……不明白为何很多人总是在大力宣扬我国的“素质教育”多么多么的成功,取得了多大多大的进步,我想也只能敷衍地用每个人心中的“比例尺”各有长短不同来解释罢。
[读后感]三重门读后感5篇
![[读后感]三重门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0784a4680203d8cf2f2408.png)
[读后感]三重门读后感5篇三重门读后感三重门读后感(一):《三重门》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已经微微泛黄了,我原本对于《三重门》没有太多的兴趣,它在书架上完全处于摆设状态,但,从寒假时我无意看到书的序言的那一刻时我就对这本书有了浓厚的兴趣,“啊,这本书的序是曹文轩写的啊!”看完书的序,我长叹一声:“怎样以前没看到这本书呢,该死该死,曹文轩能够对于韩寒所写的这本书有极大的好评,那这必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了。
”我放下了手中的事儿,开始阅读这本书。
看着韩寒的简介我不由一惊,六门功课高挂“红灯”而留级,这个韩寒是何许人?留级生的身份却以一篇《杯中窥人》获得了大赛一等奖!看完简介我明白了,这本书是韩寒以自我为真实写照而写。
随后,我开始阅读这本书了。
因为对此书的浓厚兴趣,我花了不到两个星期就看完了,晚上睡觉时看,早上起床看,甚至连上厕所时都会看,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捧上这本书来阅读。
妈妈说:“你这么如饥似渴的看书,真是少见啊。
”这本书写了林雨翔一九九五年到二零零零年的事儿。
林雨翔善于文科,父母为了让他能够考上重点中学给他买补品,报补习班,但他没有考上,而在父母的“努力”下,林雨翔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了市南三中……读后,我感叹道:“难怪曹文轩会给出如此好的点评,这本书完完全全的道出了生活。
”我认为,韩寒的笔,十分的尖锐犀利老成,倘若我不看作者简介,我还以为韩寒是位老爷爷,谁让他的那么悲观和犀利呢?有好多句子都让我惊讶,这还是一位年幼的韩寒吗?怎样这么悲观?我记得有一个句子是这样的:当一个人要死的时候,什么名,什么利,什么爱,什么恨,都是棺木上的一缕尘埃,为了一缕尘埃而辛苦一辈子,值吗?还有一句是这样的:做人,要么大俗,要么大雅,半俗不雅是最痛苦的了。
这本书中的好句段多得数不胜数,记得结尾处讲到:走还是不走呢?也许放开这纷纷扰扰自在一些,但不能放开——比如手攀住一块凸石,脚下是深渊,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的流血,不明白该放不该放,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三重门》读书感想
![《三重门》读书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3f9581d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6.png)
《三重门》读书感想《三重门》读书感想1三重门这本书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缩影,他讲述了我们生活中正在发生或曾经发生过的事。
这本书中的主人公谢雨翔是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中学生,小时候受到父亲的“教条主义”的压迫记诵了许多古文,在文科方面极为出众,在一次春游中遇到了Susan,并对她“一见钟情”,开始了在情窦初开的岁月里追逐爱情的故事,在故事的结尾因为善意的谎言而自暴自弃。
雨翔的父母的望子成龙的心理正是我们父母也存在的心理,这也带给了我们无形的压力,被父母“逼”着学习,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一片苦心为我们无法理解,也永远也无法理解。
韩寒在这本书中也大力批判、讽刺当代的硬式教育,使理科不好的文科生们没有退路,在岁月的磨砺中最终也成为了一代“愤青”。
而也正如韩寒所说:爱情是没有年龄之分的,雨翔在书中大胆逐爱,然而却因为好友的善意谎言选择了放弃,在Susan的眼中,学习是最重要的;而在雨翔的眼中爱情是最重要的,两个价值观不同的人注定造就一个悲情的结尾,书的结尾,雨翔站在十字路口面临着两个选择,走亦或是不走,也为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一个希望。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雨翔在清华园与Susan再次相遇,分开也是新的开始……《三重门》读书感想2《三重门》是由网络才子韩寒所著。
当我在今天夏天拿到这本书后,首先使我魂牵梦萦的是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书名和韩寒这位才子的神秘感。
令人惊讶的是,《三重门》竟是韩寒的处女作,他早在1999年著以此作,实属不易。
在书中,我看到了韩寒这样一段话: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
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
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从韩寒的这段话可以看出,韩寒对中国教育的不解和疑惑,但韩寒对他自己有信心,他认为在这个时代中,在这个应试教育占主导的年代,他可以成功!《三重门》吸引我的地方,首先归功于他的题材,就对于我一个高中生的口味而言,这样的书读起来真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三重门读后感
![三重门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46fe93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6b.png)
三重门读后感重门读后感篇一几乎怀着忐忑的心情读完了青年作家韩寒的《三重门》,为作者文笔击节较好的同时,心里也不禁打了一个问号:什么样的环境才适合孩子成长?《三重门》写于韩寒高中时期,可以看做是作者本人的自传,书中的主人公高中生林雨翔毫无疑问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韩寒。
现实中的韩寒是叛逆的,而书中的林雨翔也时时在心里生出对现实不满的情愫来,表面看起来小说是以林雨翔和susan的懵懂恋情为主线,但是,只要我们细心些就会发现,韩寒所要表达的中心很显然不是在大家看来很青涩的恋情,而恰恰是被很多人所忽视了的林雨翔的生活学习环境。
很明显,韩寒是想表达:怎么样的环境才造就了最后的林雨翔。
可以说,《三重门》是韩寒对当今社会传统教育模式的控诉。
小说开始就对林雨翔的成长环境做了细致描述,小城、家长、学校、老师,这些因素用去了作者很多笔墨,也为林雨翔成长之路做了精彩铺垫。
林雨翔生长在一个小城,周围的环境决定了林雨翔不可能用相对开阔的视野看待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而他对家长的反抗也说明了他只是个普通的孩子而不是很多人眼中的神童,当他的成长环境只剩下家里和学校两点一线时,我们会发现,林雨翔在这个时候已经存在性格缺失了。
这也给我们的工作提了个醒:是不是教育活动一定要局限学校和家里呢?如果我们能让孩子走出去多接触社会,会不会对他们的成长更为有利呢?再看林雨翔的家长。
不可否认,韩寒尽量用了相对轻松和诙谐的语句,但是在轻松诙谐之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对父母的埋怨,林雨翔的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很特殊,近乎放牛,把一个没有自主能力的孩子放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对不对呢?我们看到的林雨翔是自由的,相对健康成长的,但是回头想一想,放松对孩子的管教其实就是放弃责任,这可能也是导致林雨翔性格缺失的最重要原因。
所以林雨翔的发展总是不均衡。
最后在看林雨翔的学校,毫无疑问这里是传统学校教育的模板,在这里只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才会得到老师的青睐,而像林雨翔这样的“瘸腿”学生一般都是不受老师待见,这个时候马德保作为一个辅导老师就难能可贵了,但是马老师对林雨翔的偏爱却悲哀的反应了现实的一个侧面——教育始终被传统所覆盖着。
三重门读后感四篇
![三重门读后感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933cea84254b35eefd34dd.png)
三重门读后感四篇,欢迎大家阅读。
三重门读后感四篇(一)读韩寒的《三重门》是和这萧瑟的天气一起进行的,窗外的雪纷纷扬扬的,天越来越冷,我的兴趣也在骤降,在未读完全书之前就都当了“逃兵”。
读上去,韩寒文笔的老成和文风的辛辣的确是让人感到眼前一亮,他的阅历,他的思想很难让人想象这本书出自一个18岁的少年之手,但是总觉得他的深沉是那么不自然,那么辛辣的讽刺从这个少年口中说出是那么不伦不类,不尴不尬。
虽然按着韩寒的意图一路笑过来,但阖上书册,却发现能值得回味的快乐并不多。
小说中四处伏击的调侃和存在着语法错误的比喻不仅没有加强小说要表达的思想,反而使得主题显得七零八落,语焉不详。
真正要引起人心灵震撼的力量,在呼之欲出的时候,却又像退潮一样逐渐暗淡。
因为《三重门》,一场有关教育的话题正讨论的如火如荼。
韩寒何去何从,教育又回如何,我想时间证明一切。
三重门读后感四篇(二)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三重门》,这不禁让我有感而发。
我认为书中的主人公林雨翔是个不好学的人。
虽说他小时候是个语文天才,才高八斗,但自从他不再读古文,读起白话文开始,就整天懒懒散散的,成绩直线下降。
林雨翔此时还不补习,于是他混完了小学混初中,混完了初中混高中,同时还喜欢上了漂亮女孩susan。
他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着日子。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林雨翔小时候的记忆一点点地被抹去,梦想一次次朝林雨翔挥手……我们可不能像他一样,我们需要把心思全部都放在学习上,认真学习,获取知识,不能玩得过分。
现在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努力学习,这样我们以后就能玩得兴高采烈。
记得有一次考中环杯,考前一点也没当回事,没有认真复习,最后的结果就是落选了。
《三重门》是一本好书,时刻提醒着我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希望大家都能去阅读一下。
三重门读后感四篇(三)很早就想读韩寒是《三重门》了,不过一直都知停留在想的阶段,说实话我一直都知道韩寒是一个勇于批判现实的人,但是当我看完《三重门》之后我才真实地感受到韩寒的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重门读后感600字
【篇一:三重门读后感】
说起来也着实汗颜,在《三重门》出版这么久后才第一次拜读。
你我的认知或许以前一样,认为韩寒是一个狂人。
可是在读完后,内心酸得想哭,韩寒并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坚强,他的那份无奈又有谁知!
《三重门》的文笔中,你几乎看不见孩子的影子,若不是早已知晓,我或许会误认为是出自成人之手。
他的老练、成熟,令人惊叹。
思想的敏锐,是小说的第一个特征。
韩寒用了第一人称,用少年林雨翔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以及周围的一切,发出一些直抵要害的见解。
韩寒看待世界的眼光极为挑剔,对于社会不良风气和应试教育的批判辛辣却又叫人心服口服。
但思想却不能弥补韩寒对社会认知的浅薄。
像小说中一些打架的场面,或许是韩寒没有经历过,文字写得苍白无力,有时干脆一笔带过,这也使许多人对此做出批评。
的确,阅历是人生的经验,是永远无法代替的。
但是请你记住,韩寒在那时只是个孩子,一个敢于表达自己心声的孩子。
成熟的文笔也掩不住年龄的事实,我们凭什么对他要求这么多?
小说中,最爱的还是韩寒的黑色幽默。
每一个精巧的比喻都仿佛信手拈来,读后让人忍俊不禁又陷入深思。
但这些黑色幽默并没有持续很久,在林雨翔进入市南三中后,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