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学》复习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学》复习题

1、环境: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

聚落环境:人类聚居的环境(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分类:(由远及近、由小到大)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水、土、气、生物等环境因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多级自然谱系。

地质环境:自地表以下的坚硬的壳层,即岩石圈。

2、简述: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热岛效应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破坏水循环

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荒漠化

3、简述: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①人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②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条件

4、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生态系统概念: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1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2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是一种动态系统。

5、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物成分(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2、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各种环境要素)

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联系

6、概念:食物链:各种生物以食物建立起来的锁链

类型:食物链:1 捕食性食物链 2 腐食性 3 寄生性

7、论述:生态系统中五大物质的循环情况;

水循环:水是由氢和氧组成,它是一切生命有机体的主要成分,又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介质,因此,水是整个生命活动的基础。水循环的动力----太阳辐射,主要表现:在地面水的蒸发和大气降水

之间。水循环的形式表现为:蒸发、蒸腾、降水、地下水转移、地表径流。

碳循环:碳存在于生物有机体和无机环境中,约占生活物质的25%,无机碳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

氮循环:氮是生物的必需元素,是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构成元素之一,氮也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占大气对79%氮循环主要在大气、土壤、海洋和生物之间进行。

大气中的氮进入生物有机体有四种途径:生物固氮——豆科植物,工业固氮——工业合成,岩浆固氮

——火山爆发,大气固氮——雷雨闪电,电离作用

硫循环:硫是构成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基本成分,以硫键的形式对蛋白质起构架作用。

硫循环有气循环和沉积循环双重特性:气循环以H2S和SO2为主;沉积循环以硫酸盐为主。

人类对硫循环的干扰有:1:直接危害生物和人体健康,2:形成酸雨,酸化土壤,腐蚀环境。

磷循环:磷是重要的营养成分,以磷酸盐为主(PO4-3、HPO4-2 )的形式存在。磷主要存在于生物体的核酸内,是DNA的重要元素,也是骨骼、牙齿和贝壳的重要组分。

人类干扰磷循环表现在两方面:大量开采磷矿制造磷肥和洗涤剂;农田退水、大型养殖场排水和城市

污水,造成水中蓝菌、藻类和水生植物的爆炸性生长。在陆地淡水水体中称为“水华”或“藻花”;

在海洋中称为“赤潮”,是富营业化的极端表现。

8、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各个组成成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结构功能上处

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则这中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包括三个方面:结构上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输入和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

9、生物监测:是指利用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质的反应,即利用生物在对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

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

生物评价:是指利用生物学方法按一定的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评定和预测。通常采取的方法有: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种类多样性指示法

10.简述: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和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

破换生态系统的因素:1、自然

2、人为(使环境发生改变;使生物物种发生改变;信息系统的破坏)

生态平衡失衡的标志:1、结构上的标志(一级结构缺损;二级结构变化);

2、功能上的标志(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中断)

1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强调三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

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3、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12.简述:《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1994年3月25日通过,共设20章、78个方案领域;

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总体战略,6章;

第二部分:经济政策,4章;

第三部分:社会发展,5章;

第四部分: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5章。

13.自然环境:在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强调整体性,强调对人类的影响。

自然资源:(广义)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要素总称。

(狭义)自然界中可以直接被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的自然物。--强调个体性,强调被人类直接利用。

土地资源:是人类发展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综合性自然资源。它为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提供场所,为人类生存提供食物,为工业生产提供部分原料和能源。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指林木、伴生植物、动物及其与环境的综合体。其广泛涵义包括:林木资源、竹木资源和经济林资源;上述资源赖依生存的林地资源;依附于森林群落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由森林资

源存在而产生的环境资源和旅游资源。

矿产资源: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赋存于地表或地壳中,采用现代技术,能够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矿物资源。14.简述:造成耕地不断减少和退化的原因:

1、耕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2、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3、土地污染;

4、土壤次生盐渍化;

5、管理不善

15.简述:森林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森林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

1.对全球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起调节作用;

2.为人类提供木材生产基地;

3、是人类的绿色屏障和绿色宝库;

4、可以净化环境,吸收污染,滞尘,杀菌,减噪。(P51)

16.概念:环境污染物: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

17.简述: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