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欣赏汉族民歌
乡韵悠悠——中国优秀民歌赏析

乡韵悠悠——中国优秀民歌赏析篇一:中国优秀民歌赏析民歌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中国大地上流传。
民歌以其独有的方式,表达了人民对生活的感受和情感。
在中国,民歌的种类多种多样,如《青藏高原》、《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
今天,我们将为您带来几首优秀的中国民歌,让我们一起来赏析它们的美妙之处。
第一首是《青藏高原》。
这首歌由李健演唱,是一首极富感染力的歌曲。
歌曲以高昂的旋律和深情的演唱风格,表达了人们对青藏高原的热爱和向往。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它高耸入云,被誉为“世界屋脊”。
这首歌通过表达对青藏高原的热爱,表达了人民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赞美。
第二首是《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首歌由王洛宾演唱,是一首经典的民歌。
歌曲以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演唱风格,表达了人们对遥远地方的向往和思念。
遥远的地方可以是远方的故乡,也可以是心中的追求和梦想。
这首歌通过表达对遥远地方的向往,表达了人民对未来的渴望和追求。
第三首是《黄土高坡》。
这首歌由张信哲演唱,是一首极具影响力的歌曲。
歌曲以豪放的旋律和独特的演唱风格,表达了人们对黄土高坡的热爱和感慨。
黄土高坡是中国最著名的地貌之一,它广袤无垠,被誉为“中国的脊梁”。
这首歌通过表达对黄土高坡的热爱,表达了人民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赞美。
以上三首歌曲是中国优秀民歌中的代表,它们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人民对生活的感受和情感。
民歌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今后的生活中,民歌将继续传递着人民的心声和美好的祝愿。
篇二:中国优秀民歌赏析民歌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民歌的种类繁多,有的地方民歌高昂激越,有的地方民歌轻柔婉转,每一首歌曲都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乡韵悠悠——中国优秀民歌赏析《茉莉花》是中国传统民歌中的经典之作,曲调悠扬动听,歌词简洁易懂,描写了茉莉花的美丽和纯洁。
这首歌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经常被用作各种场合的背景音乐。
汉族民歌赏析

1.诗与乐的高度结合
民歌的歌词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属歌谣体,一般 句式整齐、押韵,在歌词中运用比喻、比兴、对比、夸 张等手法,使主题思想得到突出的体现。
2.长于抒发人的内心世界
民歌运用短小的结构,凝练的音乐语言,极为经济 的音乐素材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
3.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和变异性
民歌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世代相传中,即兴 编词,见啥唱啥,想啥唱啥,流传中常出现一首民歌有 许多变体的现象。
细细那到到么唱拨拉诸公听呀……
《铜钱歌》(湖南)
打起锣唉敲呀么敲起锣,
听我那个唱起铜钱歌,
有钱那个能使鬼呀推磨, 无钱那个有理没处说……
《卖菜》(山西)
家住山西永和石楼,城的个咳儿约,
刘家庄上有家门,我的名儿叫刘成,
每日价卖菜我就过了个光景。
芹菜白菜白水萝卜,菜的个咳儿约,
茄子黄瓜带藕根,辣子韭菜带蒜苔, 还有那两把把的个嫩菠菜。
《澧水船夫号子》(湖南)
《打麦号子》(江苏扬州)
(独)今天的天气多好啊, 今年的麦子也不 错。哎呀,鸡吃麦子了!(合)嗬嘘,嗬嘘! (独)我们打麦子喊号子好吗?(合) (独)打起号子,(合)哼哪!哼哪! (独)来干活咯,(合)哼哪!哼哪!……
劳动号子 演 唱 一领众和 形 式 旋 律 简单重复 节 奏
东北 河北 陕西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 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 的歌曲。传统民歌以口头创作、口头 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成为人民群 众思想情感表达的结晶。 民歌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 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 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可以说, 民歌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小河淌水》(云南)
中国名曲鉴赏

中国名曲鉴赏
中国的名曲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
1. 渔舟唱晚:这是一首广东民歌,描绘了渔夫在傍晚时分返航的情景,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而闻名。
2. 茉莉花:这是一首江南民歌,以其简单与优雅而受到喜爱。
它表达了对清新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小河淌水:这是一首山西民歌,它抒发了对故乡美景的赞美,旋律明快,活泼欢快。
4. 平湖秋月:这是一首江南古曲,通过音乐描绘了秋天湖面上的月光和静谧氛围,给人带来宁静和思考。
5. 歌唱祖国:这是一首标志性的中国合唱曲,被广泛用于各种庆典和慈善活动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6. 清明上河图:这是一首古琴曲,以清明节期间的繁华景象和人物活动为题材,通过琴音展现了历史与人文的魅力。
以上仅为中国名曲中的一小部分,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瑰丽的作品,你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探索来了解更多中国名曲。
中国民歌演唱与赏析

中国民歌演唱与赏析有一首题为《女娃担水》的民歌:红格丹丹太阳落西山,十七八的女娃把水担;小担儿闪,担钩钩响,快步来到井台儿上。
不觉得刮风树影影动,东照西照没有个人;手摇桶摆挹起猛然闪出个“冒失鬼”!他扳转奴的肩膀亲了个嘴;奴要走来他不让奴走,他一把拉住奴的手。
奴要喊来他不给奴嘴里塞了一块洋冰糖;洋冰糖甜,浑身上下热汗淌!哎哟哟,哎哟哟。
邻居家干妈来得巧,他一骨碌爬起大跑了。
赏析:这是一个美好的黄昏,十七八岁的女娃挑着走在通往水井的小路上,铁质的担钩发出“叮当,叮当”的声响。
女娃的心情轻松而快乐。
“不觉得刮风树影影动”的异常,在女娃娃的心头罩上迷团,“东照西照没有个人”使“轻松而快乐”的心情顿然消失,一种惊慌,甚至是手摇桶摆挹起一担水”,渴望发生,又害怕发生的的事情终于发生:在她的面前!“冒失鬼”、“勾魂鬼意”,而在陕北民歌以及日常生活中,却是女性对自己称谓,类似现代男女青年约会时,男的拥抱或者亲吻女友时,姑娘佯作生气,或者不愿意,撒娇地说“你真坏!”、“讨厌”,他扳转奴的肩膀亲了个嘴既描绘他们之间拉扯的状况,还有一层引深的含意,她从未体验过的那种事情,今天注定是躲不过去了。
在她的潜意识中渴望那种“体验”。
可是,这种“体验”的突然降临,又使她惊慌失措:“奴要走来他不让奴走,一把拉住奴的手;奴要喊叫他不让,给奴嘴里塞了一块洋冰糖。
”尽管她渴望与异性的交合,尽管她心中明白,这个事情的发生已成定局,但她反反复复地表白:她要走,她要喊,这个事的发生,是“冒失鬼”的强迫而致,这种“表白”是对自己的“理智”的交待,对社会传统观念的解脱”一个“甜”字,道破她显她潜藏在心底的意识。
即将发生之际,“得巧”还是“来得真不是时候”?“他一骨碌爬起来大跑了”,是“庆幸”,还是寻味!。
中国民歌欣赏(课件)

《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这是一首在山东广泛流传的 新民歌,表达了人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赞 美之情。音乐舒展优美,旋律质朴抒情,表现了山东民歌 相关实淳厚的特色。全曲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构成。 在词曲安排上以两个乐句唱一句歌词,节奏比较宽松,两 个乐句后都有拖腔,使得旋律更为舒展,增加了音乐的歌 唱性。 《茉莉花》(江苏民歌)《茉莉花》又名“鲜花调”,是 广泛地流传于我国各地的小曲。也是我国民间小调中最具 有代表性的歌曲之一。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曾经将 《茉莉花》用于其以中国故事为题材的歌剧《图兰朵》中, 使得该曲成为中国民歌的代表,登上了世界歌剧舞台。 《跑马溜溜的山上》(四川民歌)这是一首四川康定地区 的民歌。由平行式的上下句加补充句而构成的。以第一小 节的乐节及其变化作为核心音调贯穿于全曲中,使全曲既 有变化,又能求得统一。音乐前后呼应,一气呵成。歌曲 由景及情,情景交融,很好地表达了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 歌曲中衬词的使用,更增强了其四川民歌的特色。 《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四川儿童上山砍柴时唱 的山歌。形式简单,乐观爽朗,表达了儿童们热爱山区生 活、积极向上的情感。它的音乐清新质朴,旋律较为自由, 节奏明快;句尾常用自由延长音抒发感情,使音乐悠扬舒 展。句间夹用的衬词“罗儿”、“郎郎采、匡采”等,来 自于呼牛吆喝声和锣鼓声的模仿,流露出歌者愉悦自得的 心情,使这首山歌更加生动形象。
---------------人民的心语
民间歌曲
一、概述 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东方古国。在这片辽阔的土地 上,生活着勤劳智慧的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别具一格的音乐文 化,而民歌则是这种音乐文化的最典型的表现方式和艺术形式,它 流传最广、数量最多,始终伴随着人民的生活,表达人民的喜怒哀 乐以及理想和愿望。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劳动 方式和语言音调等方面的影响,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均有着独特 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 (一)汉族民族 汉族民歌的体裁多种多样,根据其常见的音乐表现方法和典型 的音乐性格特征,通常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基本类型。 1、劳动号子船工号子 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体力劳动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多种多样的 生产劳动,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号子,并在劳动中起着组织劳动、指 挥劳动、鼓舞劳动情绪的作用。 一般劳动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的节奏紧 密配合,适于边唱边劳动,鼓舞劳动的热情;音调粗犷有力,大多 采用一领众和演唱形式。提高劳动效率的作用。也有相当多的劳动 号子采用齐唱或独唱的形式。 传统的劳动号子一般按照不同的工种分为五类:搬运、工程、 农事、船渔和川境内的长江称为“川江”。《川江号子》 是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 《拼命号子》和《下滩号子》等八首不同的号子 连缀而成的一个既统一、又有变化对比的大型号 子连套。其中有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旋律舒 畅、悠扬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 又有发现险滩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 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 恶水搏斗时唱的急促紧张、气势强烈的《上滩号 子》和《拼命号子》。川江号子的演唱是一领众 和的,领唱者又叫“号工”,也是劳动的指挥者。 《川江船夫号子》段落交接非常紧密,甚至领和 重叠,和部又出现了呼号,相互交织,构成了复 杂的多声部合唱织体。整个号子的音乐丰富多变, 有很高的艺术性。新川江号子
汉族民歌音乐鉴赏PPT教学课件PPT学习教案

• 人们休息或从事家务劳动时 用来咏第叹13页自/共26己页 的心思的
• 街头巷尾、酒楼茶馆或逢年 过节等时用来消遣助兴的
★ 表达的途径比较曲折,常常寓意 于叙说故事,或寄情于山水风物, 或借助于传说古人,婉转的表现 出内心的意思来;
★ 表现方法比较细腻,较善于表现 矛盾复杂的心情,含蓄内在的隐 衷,曲折多层的事物发展过程;
第20页/共26页
★ 江苏民歌《姑苏风光》是一首充满对 家乡热爱情感的小调。由《码头调》、 《满江红》、《六花六书》、《鲜花 调》等几个曲调连缀而成。歌曲中绮 丽曲折的润腔,体现了江南民歌柔美 婉转的风格特点。
第21页/共26页
★ 这是一首台湾的汉族童谣,也是 一首流行在闽、台地区具有代表 性的闽南语童谣。全曲四个乐句, 结构方整,衔接紧凑,以re、sol、 do、sol四个结音体现了起承转 合的“四句头”原则,其唱词亦 通过咏唱四种禽鸟的动作、叫声, 在儿童内心激发美好的情感。与 歌词相对应,其曲调也以简洁、 清淡的音乐语汇来突出儿童天真、 机敏的性格。
★ 劳动号子是直接为劳动服务的民歌。它的 音乐坚实有力、粗矿豪迈,和劳动关系十 分紧密,音乐节奏和劳动节奏紧密结合。
★ 根据不同的劳动情况可分为五种不同的劳 动号子:渔船号子、工程号子、搬运号子、 农事号子、作坊号子。
★ 劳动号子的音第乐4页/特共26征页 是简朴、粗犷、豪放。 力度、节奏性比
★ 中国民族有着广阔的疆域,众多的民 族,丰富的音乐品种。其中民歌的歌 种有千余种第,2页精/共2选6页曲目约两万余首。
中国的民歌按体裁分为三类: ★ 劳动号子
★ 山歌 ★ 小调
第3页/共26页
★ 人们从事沉重的劳动时,为了统一号令、 协同动作和振奋精神而唱的歌。劳动号子 虽然也有曲调,但主要强调节奏以便人们 在同一的有规则的节奏中进行劳动。因为 号子大都是喊着唱的,所以一般也叫“喊 号子”。
高一音乐(人音版) 音乐鉴赏模块(第三课时)《汉族民歌赏析(1)》【教案匹配版】最新中小学课程

高中音乐
《澧水船夫号子》引子部分
聆听歌曲片段,边听边判断其演唱形式,同时尝试记写缺 失的音符。
高中音乐
《澧水船夫号子》引子部分
高中音乐
《澧水船夫号子》引子部分
高中音乐
《澧水船夫号子》引子部分
高中音乐
《澧水船夫号子》引子部分
高中音乐
高中音乐
《澧水船夫号子》唱腔
再次聆听《过滩号子》部分片段
高中音乐
课堂小结
1. 学唱了《打硪歌》《澧水船夫号子》歌曲片段; 2. 体验的基础上了解到号子的节奏特点:
节奏规整、律动性强、力度对比非常鲜明; 3. 号子常用的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有:并置式、嵌入式; 4. 继续加深体验了音乐要素在音乐情感表现中的作用。
高中音乐
课后作业
集体性 口头性 流变性
《汉族民歌赏析1》
汉族民歌按照体裁划分,通常可分为: 山歌、小调、( )
高中音乐
高中音乐
《汉族民歌赏析1》
《军民大生产》
《汉族民歌赏析1》
汉族民歌按照体裁划分,通常可分为: 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高中音乐
高中音乐
《汉族民歌赏析1》
汉族民歌按照体裁划分,通常可分为: 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汉族民歌赏析1》
第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
高中音乐
《汉族民歌赏析1》
第二首《孟姜女》
高中音乐
《汉族民歌赏析1》
第三首《脚夫调》
高中音乐
《汉族民歌赏析1》
第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二首《孟姜女》 第三首《脚夫调》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
高中音乐
高中音乐
中国经典民歌赏析

2021/3/10
讲解:XX
1
中国民歌欣赏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组成部 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就 必须研究民歌。
——冼星海
2021/3/10
讲解:XX
2
民歌概述
民歌:指民间歌曲。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 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 形成的。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慧的 结晶。 民歌的特点:短小、生动、纯朴 民歌的体裁:劳动号子 、山歌 、小调
讲解:XX
12
2021/3/10
原生态唱法的存在是客观事实。它最初源 自于我国民间极少数人的口中,但分布广泛。 之后又数次成为央视青歌大赛的亮点声音,并 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它的发声原理是新生儿 的哭声,该哭声的发声位置恰恰是在人体的胸 腔,于是原生唱法就成为了人类唯一的原自然 声发声方法。
原生态唱法包括我国丰富多彩、形式繁多 的民间音乐的各种类型,除了民间歌曲外,还 有民间戏曲演唱、民间曲艺(说唱)演唱等, 总体上说是最接近民族、民间的没有经过太多 修饰的一种唱法,它是民族唱法的初形和起源。
2021/3/10
讲解:XX
9
1 是一种在城镇中流行的民歌,故有“里 巷之曲”之称。小调又叫“小曲”,它 主要产生于民间生活与风俗活动过程中。 小调的内容题材相当广泛,并渗透到社 会的各个角落。咏唱历史故事传说、描 述自然风光、抒发离情别愁、表现男女 青年的爱情是小调表现的重要内容。
2 小调的曲调抒情、流利,感情委婉、细腻,结构规整、 均衡,节奏匀称、整齐。
信天游的比兴非常广泛,上至日月星辰, 风云雨露;下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 有柴米油盐,五谷杂粮,衣食起居都可以 起兴作比。
比如:“羊肚子手巾(那)三道道蓝,我 那当红军的哥哥(哟)回来了。”又如: “羊肚子手巾(那个)三道道蓝,你说 (那个)难呀难也不难。”“起”是一样 的,但是兴起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域音乐指的是除中原华夏族为主所创造的 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外的中华大地各民族的音乐 文化。其中,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与黄 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 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的交流,由来已久。据 《穆天子传》记载,相传西周初,周穆王曾经带 着规模颇大的乐队到西方各国旅行,并进行音乐 交流。此后,在汉代,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 教音乐和天竺乐也入传中国;隋唐时期,大量外 国音乐的输入,不仅带来外国乐曲,而且引进乐 器、乐律、音阶。作为外国乐器传入中国,后又 被改造为中国传统乐器的琵琶是颇具代表意义的 乐器之一。
1、调式 包括调式类别、音阶、调式骨干音及组合形式、调式功 能倾向、调式转换特征、色彩音等。 2、旋法 包括音高进行的大体趋势(上趋、下趋、上弧、下弧、回 返、平直及各种组合)和具体进行方法(跳进、级进、曲进、 直进样式及组合)。 3、润腔 包括音高装饰、音色、速度、音量、发音及吐字方法等。 4、色彩性乐汇 在某一地区民歌中经常出现的音组合的样式。
3、民歌风格区的具体划定 1)周耕《中国传统民歌艺术》书参照水系将汉族传统民 歌风格区划定为9个风格区:这样的风格区划,与汉语的 方言区、古代汉文化支系以及自然地理区域也都比较一致, 较能显示汉族民歌的地方风格及其流传与分布的规律。 2)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中提到汉族民歌大致可分八 个色彩区:江南、闽粤台、湘鄂、西南、西北、华北、东 北以及江淮。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片,第4至第6属南方 片,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 3) 周青青《中国民歌》一书中将汉族民歌色彩区划分如 下:西北色彩区、东北色彩区、江汉色彩区、湘色彩区、 西南色彩区、客家民歌特区。也就是5个色彩区加一个特 区。 4)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中划 分更为详细一些,是10个色彩区加一个特区。
2 、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声期(约公元4世纪至10世 纪) 这一时期包括了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北方人民南迁、 少数民族的内移,构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 一是玄学对儒学的冲击,引起音乐思想的变化; 二是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传入,引进乐器、 乐律、乐曲和音乐理论方面的新因素。其冲击的 结果,是使中国的传统音乐为这一变,开创了音 乐国际化的一代新乐风。一方面是世界音乐的中 国化,包括外来乐曲的中国化,外来乐器的运用, 外来乐调的传入,外来乐队的民族化,及外来乐 人为发展中国音乐所作出的贡献。
第二节 汉族民歌色彩区的划分 一、关于汉族民歌的色彩和色彩区
1 、何谓地方色彩? 所谓色彩,乃借用绘画术语,以通感之法,表达 对音乐美感特点的整体体验。民歌地方色彩意味特定 地区民歌音乐上的独特个性,各地民歌都有不同的个 性,构成不同的美感效应,由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地 方色彩”。 民歌的色彩指的是民歌的地方性风格,而所谓民 歌的色彩区是指在民歌音乐的地方性风格方面具有某 些主要共同特征的民歌流传区域。 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是民歌风格的一个重要特 点,也涉及中国音乐的基本风格。
歌词方面,主要涉及方言词汇、衬词和声韵调等要素的特点。
第三节 西北色彩区
在中国汉族各地域的音乐 中,西北音乐是独具魅力 的。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是 西北民歌。区别于当前歌 坛孱弱无力、浮泛绮靡的 流行风气,能让你感觉到 心灵深处的震撼,能让你 闻声落泪、血脉贲张的, 那就是西北民歌。西北民 歌是中国民歌的脊梁,是 中国民歌之魂...
2、早期文化背景 关于中国文明的起源,在很长一个时期里。 人们都倾向于黄河流域是唯一源头的看法,认为 古代文化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四方传播的。随 着考古的新发现,有人提出了“多中心”说或 “并行论”,认为在黄河流域文化优先发展的同 时,中国还分布着各种类型的新石器文化,它们 各有其不同的来源和生存空间,有自己的典型特 征,相互之间呈并行状态。
二、中国民族音乐的三大来源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 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 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说,中原音乐、四域音 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中原音乐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 的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汉 族为主体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
2、 汉族传统民歌风格区的具体存在三种状态 风格区有大小之分;风格区内有单纯风格呈 示与数种风格并存之别;风格区的风格本身可分 为土著固有风格、边沿交错风格及飞地插花风格 三类。 1) 风格区大小重叠同构风格体系 将我国汉族的传统民歌根据不同标准作或粗 略或精细地划分,分出或大或小的不同风格区。 大的风格区中往往包含小的风格区。小,大小重 叠,共同构建起汉族传统民歌的风格体系。
第一节 概 述 一、如何欣赏中国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的美学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 和的精神——和是指中国音乐讲究艺术表现 的中和、简约、适度。 虚的意境——这是中国音乐在美感特征上的 要求。含蓄的美,空灵的美是中国音乐必须达到 的一种境界。 “线”的形态——中国艺术,正如美学理论 家宗白华所说,无论绘画、书法、音乐、都形成 了独树一臶的“线的艺术”。
二、汉族民歌色彩区划分的意义 汉族民歌色彩区划与汉族民歌体裁分类是相 互不可替代的两种研究方法。 体裁分类是通观汉族各地区的民歌,看它们 由于产生场合和社会功用不同而产生出的具有普 遍意义的几种音乐类型,总结出的是不同地区民 歌的共性。体裁分类的重点不是旋律的形态。 民歌色彩区划这一研究方法的出现,使体裁 分类法欠缺的部分得到了补充。如果说体裁分类 是总结汉族各地民歌的共性的话,那么色彩区分 类则是分析汉族各地民歌的个性所在。它的侧重 点在于民歌音乐中旋律进行的不同模式,即音乐 地方风格的构成要素。
3、语言背景 语言的区划是以方言为依据的。民歌从一开始就 用方言演唱,它的生存与传播受到方言区域的限制。 而民歌的歌词就是人们的口头语言,不同的地方俚语、 称谓、感叹用语及衬词答等,都会形成民歌的地域性 差别。另外,学者还认为,民歌音乐中的地域性风格、 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方言语音中声调和发音方式的制 约。 4、社会背景 构成社会背景的因素很多,例如社会制度、行政 区划、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等等。它们对于民歌的 体裁和题材的分布与流传有较大影响。另外,对于汉 族民歌音乐形式的地方风格,社会背景也具有直接或 间接的作用。
三、汉族民歌色彩的形成原因 1、地理背景 构成地理背景的主要因素是水系、山脉、地形和 气候。我国地域辽阔,汉族聚居区具有多水系、多山 脉、多种地形、多种气候的特点。 大海对文化起着沟通作用。 山脉对于文化的传播常起着阻挡和分割的作用。 我国地形、地貌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东部与西部, 而气候对于生产、生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则主要表 现在南部与北部。这是汉族民歌南、北方的风格差异 大于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地理条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是塑造人们物质 生产方式的稳定因素,而物质生产方式对于音乐的风 格特点有着深刻的影响。
2) 单纯风格区与复合风格区 风格区内的民歌有的呈现出单纯一致的风格 特点,有的则具有几种风格并存甚至混融的特点, 前者称为单纯风格区,后者叫作复合风格区。 单纯风格与复合风格,是相对而言。属单纯 风格区的其内部并非没有风格差异,只是差异较 小;而属复合风格区的内部风格差异则较大。有 的风格区甚至形成不同风格的混融。 单纯风格区与复合风格区是长期的社会历史 背景、传统文化渊源、民族人口迁徒等多种因素 相互作用的结果,显示民歌文化传统的深厚。
3 、中国传统音乐整理期(约公元10世纪至19世 纪) 包括辽、宋、金、明、清。其政治上的特征 是:从纷乱和分裂到相对的统一,又从南北对立 到多民族国家统一政权的建立,及其在相当长时 期内的相对稳定。音乐文化方面则具有世俗性和 社会性的特点。所谓世俗性,就是与普通的平民 阶层保持着密切的关联。此时期的传统音乐,无 论在演出人员和观众、听众对象方面,都已具有 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在音乐理论方面,表现出 对前一时期的继承和清理的倾向。音乐形态特点 已逐渐趋于凝固定型化。其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 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上承前代, 下接后世,并广泛吸收当代音乐新成果,成为集 古今音乐大成的音乐宝库。
《欣赏指引》
这首歌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是中国民歌中的精品,深受中 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康定位于四川西部高原,那里山峦环套,景致优美,那里的青年 男女经常在夜幕与山影的掩护下,纵情高歌,向心上的人表达爱 慕之情。这首歌就是一首向心上人表达内心爱恋的情歌。 歌曲由三个乐句组成,“月亮弯弯”三小节,只是一个小小的转 承句。最后两小节是第二句从词到曲的重复,给人以简明、稳定 感。歌中的“溜溜的”和“月亮弯弯”都属于衬词,没有实际意 义,但使歌曲更为风趣、生动,同时显现了地方特色,句尾的 “呦”与句中“溜溜的”反复而有规律地出现,改变了正词原有 的韵辙和平仄,使得句中和句尾韵律回环,给人以悦耳、和谐之 美。
3) 土著固有、边沿交错与飞地插花风格 “土著固有风格”,是指一风格区或一行政省 内的土著(原住)人口的民歌风格。 “边沿交错风格”,是指一风格区或一行政省 的民歌,流布到相邻风格区或行政省的边沿地带而 产生的混合风格。边沿交借地带的民歌,常常具有 鲜明的混融性特征。 “飞地插花风格”,是指一风格区或一行政省 的某种土著民歌风格,插花似地插在另外的风格区 或省份之中,形成风格的“插花地”或日“孤岛”。 土著固有、边沿交错与飞地插花风格并陈,体 现民歌风格的丰富多样。
三、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三个时期 1 、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 公元3世纪) 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 秦汉。 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 乐舞的进化。 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 音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 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甫页)、曾”体 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 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 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 最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