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遭遇(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遭遇(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个人的遭遇》是苏教版高一必修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主人公谢廖沙·勃鲁扎克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遭遇战争磨难,经历生死存亡,最终在逆境中成长的故事。
本课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考验,以及人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勇敢、坚强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分析主人公谢廖沙在战争中的遭遇,概括他的成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珍惜和平生活。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勇敢、坚强的品质,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主人公谢廖沙的遭遇,概括他的成长过程。
(2)理解战争背景下,人物性格的塑造。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战争背景下,深入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如何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战争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主人公的遭遇。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
(2)提问:你们认为,战争背景下,一个人会遇到哪些困难?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主人公谢廖沙的遭遇。
(2)记录关键词语,概括主人公的成长过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分享学习心得,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主人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勇敢、坚强的品质。
5.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能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恒等证明;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让学生体会化归这一基本数学思想在发现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二倍角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倍角公式,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过程:Ⅰ.课题导入前一段时间,我们共同探讨了和角公式、差角公式,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一下二倍角公式.我们知道,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是可以互相化归的当两角相等时,两角之和便为此角的二倍,那么是否可把和角公式化归为二倍角公式呢?请同学们试推.先回忆和角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当α=β时,sin(α+β)=sin2α=2sinαcosα即:sin2α=2sinαcosα(S2α)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当α=β时cos(α+β)=cos2α=cos2α-sin2α即:cos2α=cos2α-sin2α(C2α)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当α=β时,tan2α=2tanα1-tan2αⅡ.讲授新课同学们推证所得结果是否与此结果相同呢?其中由于sin2α+cos2α=1,公式C2α还可以变形为:cos2α=2cos2α-1或:cos2α=1-2sin2α同学们是否也考虑到了呢?另外运用这些公式要注意如下几点:(1)公式S2α、C2α中,角α可以是任意角;但公式T2α只有当α≠π2 +kπ及α≠π4 +kπ2 (k∈Z)时才成立,否则不成立(因为当α=π2 +kπ,k∈Z时,tanα的值不存在;当α=π4 +kπ2 ,k∈Z时tan2α的值不存在).当α=π2 +kπ(k∈Z)时,虽然tanα的值不存在,但tan2α的值是存在的,这时求tan2α的值可利用诱导公式:即:tan2α=tan2(π2 +kπ)=tan(π+2kπ)=tanπ=0(2)在一般情况下,sin2α≠2sinα例如:sinπ3 =32≠2sinπ6 =1;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成立[当且仅当α=kπ(k∈Z)时,sin2α=2sinα=0成立].同样在一般情况下cos2α≠2cosαtan2α≠2tanα(3)倍角公式不仅可运用于将2α作为α的2倍的情况,还可以运用于诸如将4α作为2α的2倍,将α作为α2 的2倍,将α2 作为α4 的2倍,将3α作为3α2 的2倍等等.。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最全版)
高一化学必修I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教案4篇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教案4篇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具体叙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生心情。
教学重点:片段练习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的技巧方法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总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感到最难的也是写作文,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
不由的发出感叹:“作文难啊,难于上青天”。
其实作文难写吗?答案是肯定的!真那么难写吗?亦不然!二、活动一:(一)、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这种现象。
摘录例句:(1)、有一枚硬币从老师手中滑落,掉到了地上。
(2)、有一枚硬币从老师胖乎乎的手中滑落,掉到了讲桌上,然后又像一个小精灵叮叮当当的掉到了地上,在地上画了一个优美的圆弧后平静地躺在哪儿。
2、分析:在同学们写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一句写的?原因是?第二句比第一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加了哪些内容?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都认为第二句好。
第二句不仅写出了硬币从哪儿掉下来,更写出了老师的手,硬币掉到地上的响声,还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硬币的姿态,写出了情感。
3、教师点拨:我们在课堂上要会听课:伸开耳朵去细心的听,睁大眼睛去仔细的看,张开嘴巴去详细的说,用心去细细的想,让后用笔去写写、记记——你看看你变的“聪”明了。
在前面的学习讨论中,逐步扩充,最终使句子完整、生动、形象,我们不妨给它取名“步步追问”。
用这个方法可以把内容写的具体一些。
但是同学们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事情,能不能每件事情都要去演示,都要去追问,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去演示,只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去解决,使情节更合理,我们不妨叫它“想象延伸”。
2023年高一语文教案免费苏教版分享五篇
202X年高一语文教案免费苏教版分享五篇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获得成功是我条件、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进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学进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进程,教师要通过教案链接这个两方面。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教案1《中国建筑的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成心识地学习和鉴戒。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酷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成心识地学习和鉴戒。
难点:1.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成心识地学习和鉴戒。
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安静,安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点》(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梁思成(1901—1972),我国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_党员,广东省新会县人。
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教案教案标题: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
2. 掌握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3. 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诗经选编》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入《诗经选编》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学习与讨论(30分钟)- 分发《诗经选编》的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标注出自己感兴趣的诗句。
-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标注的诗句,并解释其中的意义和感受。
- 教师引导学生对诗句进行深入分析,如韵律、修辞手法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 课堂练习(15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诗经选编》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现代诗歌,并进行朗诵或展示。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收获和困难。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资源:1. 《诗经选编》的课文材料和练习题。
2. 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用于导入和激发学生兴趣。
3. 分组讨论的指导问题和讨论记录表。
4. 学生自主创作现代诗歌的素材和参考范文。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创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问题导向法:通过提出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课文的内涵和意义。
4. 反馈与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掌握原子核、电子云的概念及构成。
2. 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因及重要意义。
3. 能够描述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历程及相关科学家的贡献。
【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结构2. 元素周期律的历史演变3. 周期表上元素的排列【教学重点】1. 原子核、电子云的概念及构成2. 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因及重要意义【教学难点】1. 理解原子核、电子云之间的相互作用2. 理解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原理及规律【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观察、讨论互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实验或图片展示,引出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主题。
二、讲解原子的基本结构1. 原子核的构成及性质2. 电子云的分布及能级三、探讨元素周期律的历史演变1. 门捷列夫表、周期表的发现2. 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及分类四、实验操作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
五、讨论互动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相关问题。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强调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性及相关规律。
【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准备小测验。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元素周期律的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是否能够区分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祝学习顺利!。
苏教版高中必修一数学教案
苏教版高中必修一数学教案学科: 数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教材版本: 苏教版教学内容: 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直线的方程和性质- 理解向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性质2. 能力目标:- 能够解决与直线和向量相关的问题- 能够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几何问题- 提高思维逻辑和计算能力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直线的方程和性质- 向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难点:- 向量的运算及实际问题的应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运用教学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了解教学内容,准备教学资料和案例- 学生备课: 阅读相关知识点,做好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问题或事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二、讲授(25分钟)1. 直线的方程和性质的讲解2. 向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的讲解3.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性和基本性质的讲解三、练习(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到复杂的练习题,供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拓展(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回顾,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符号表示;2.掌握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3.能够解决集合的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集合的概念和基本符号表示;2.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1.集合运算的深入理解;2.解决集合相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数学必修1》;2.多媒体教学设备;3.黑板、粉笔。
教学流程:一、引入新知识(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新课内容。
2.介绍集合的概念和基本符号表示。
二、讲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符号表示(10分钟)1.与学生一起讨论集合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集合的基本符号表示。
三、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15分钟)1.介绍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和补集。
2.讲解集合的运算性质,并进行相关例题讲解。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在黑板上进行讲解。
2.指导学生按照课本上的习题进行练习,加深对集合运算的理解。
五、讲解集合相关问题(10分钟)1.与学生一起讨论集合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2.进行相关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并思考解答相关问题。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集中讲解了集合的概念、基本符号表示以及运算性质,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在未来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辨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优秀教案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像特征,能够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并求解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直观的几何方法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顶点、对称轴、焦点等。
2. 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开口方向、凹凸性、边界点等。
三、教学难点1. 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包括顶点、对称轴、焦点等的具体确定。
2. 二次函数性质的应用:能够通过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钟摆摆动的过程,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和性质。
2. 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顶点、对称轴等基本性质,让学生说出二次函数图像的大致形状。
3. 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2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让学生掌握顶点、对称轴的具体确定方法,以及开口方向、凹凸性等特征。
4. 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15分钟)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加灵活地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思考如何用二次函数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做相关练习。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2. 教师准备的课件及实物展示材料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在二次函数性质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
下节课需要加强相关练习,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语文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教案高中语文课有些内容比拟生动好玩,有些内容的确比拟枯燥。
对语文缺乏爱好,其中重要缘由是要选择对的学习方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
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
一起看看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教案!欢送查阅!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教案11、重点:⑴领悟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所畏惧的革命气概;⑴从意象的角度了解词中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2、难点:深刻领悟结尾“浪遏飞舟〞的象征意义。
3、导析:⑴上阕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颜色绚丽的秋景画图。
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富有典型性的意象: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来描写,其中既有静景,又有动景,既有远景,又有近景。
充分显示了宽敞的视野。
尤为贵重的是,一扫秋景中的肃杀之气,用“尽染〞“争流〞“击〞“翔〞这些动词把眼前的景象写得布满生气,使人感觉到了春意。
最终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那么从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对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泼,发奋自强的情状,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括。
这样描写秋景,是由于他内心布满了革命豪情。
特殊是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下阕“恰〞领起后文,以“同学少年〞的意象,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特殊是往事回忆中跟少年同学们在大风浪中游泳的片段。
“中流〞是江中水流最急的地方;“浪〞是“击水〞所为;以“浪〞去遏阻“飞舟〞,这是何等英雄的气概!而且此句是对“谁主沉浮〞的奇妙答复。
⑴“浪遏飞舟〞的象征意义,从整体上看,这是对敢于斗争,敢于成功的革命精神的赞颂。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教案2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位置和地位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必修五本书,共有2个单元中外小说单元。
一个必修3的第一单元,一个是必修5的第一单元,共六篇文章。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也越来越频繁地相互影响和融合。
在此背景下,如何教授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已经成为苏教版高一必修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对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有更深入了解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的历史背景、思想体系、特点和重要成果。
2.分析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历史进程。
3.学会用科学方法和思想分析、评价、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成果。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介绍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的历史背景、思想体系、特点和重要成果。
2.通过选取东方和西方科学的经典案例,展示东方和西方科学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历史进程。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课内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方或西方科学成果,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比较和探究。
2.阅读文献或从网上获取资料。
学生从所学相关专业书籍或者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尤其是一些教育性互联网站上的资源。
3.教师讲授。
教师根据精心设计的课件板书及多媒体信息来向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文化差异、史实真相等。
4.现场实验。
做科学实验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的乐趣。
四、教学评估评价指标/方法:1.作业/小组讨论。
2.平时测验。
3.期末考试。
三种评估方式在教学中应相互补充,互为依据,以全面评估学生考核成绩。
发现学生在个别方面的盲点,鼓励并指导学生发扬好的成果,从而提高学生所需的基本技能。
五、教学反思苏教版高一必修《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本节课程反复强调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区别及联系,以加深学生对于科学思维的理解,提高科学素养和知识储备。
过程中教师应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不用固定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对其进行拓展性的思考及多维度的同步深度总结和反思。
教师和学生要在课上形成文化和学科的整合,以达到学科和文化的融合,更加全面的认识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的情况综上所述,苏教版高一必修《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一门旨在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和知识储备的课程。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5篇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5篇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5篇教案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案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方便大家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1教学目标:(1) 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2) 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3) 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 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 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 我国的小河流;(3) 非负奇数;(4) 方程的解;(5) 某校2023级新生;(6) 血压很高的人;(7) 著名的数学家;(8)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9) 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我很重要》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我很重要》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我很重要》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我很重要》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分析本教材是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阅读,共包含五篇文章:《谁动了我的奶酪》、《背叛者游戏》、《我很重要》、《统计数字的目的》、《骆驼祥子》。
本教材重点讲解的是在生命中如何发现自己的价值,并不断地提升自己。
本文的标题为《我很重要》,是一篇真实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人生经历并不十分起眼,她没有任何卓越的才华,甚至拥有的物质财富也是微不足道的。
但她有一个独特的爱好,喜欢摆弄老式电器,虽然这份爱好并不常见,但却是她独特的珍贵之处。
生活中的她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才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成为了大家口中的“造物者”。
这篇文章通过一名女孩的亲身经历,展示了学生们在平凡生活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每个人身上都有不一样的闪光点,每个人都应该像文章中这名女孩一样,勇敢发现和追求自己的爱好,让自己在社会中赢得独特的宝贵财富。
二、教学设计1. 课前启发(1)教师先介绍一下文章的大意及主题:一名平凡的女孩通过自己的独特爱好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位置。
(2)让学生们简单描述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谈谈对自己未来的规划。
(3)看完文章,让学生们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感受:什么让你最印象深刻?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课文中女孩是怎么样发现自己的爱好的?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困难?(2)女孩通过自己的独特技能最终得到了什么?(3)她的这个经历教会了我们什么?你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和特点是什么?3. 教师让学生们思考(1)你有没有和那名女孩一样的经历?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自己独特的闪光点?(2)你现在对未来的规划有什么想法?打算怎么样发现自己的价值点并不断提升自己?4. 分组讨论(1)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2)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组交流。
苏教版数学必修一教案
苏教版数学必修一教案教案标题:苏教版数学必修一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必修一中的数学知识和技能;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运用函数的概念;2. 掌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基本特征;3. 理解和应用数列的概念;4. 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应用;5. 理解和应用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知识。
教学难点:1. 理解和运用函数的概念;2. 掌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基本特征;3. 理解和应用数列的概念;4. 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应用;5. 理解和应用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知识。
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数学必修一》;2. 教具:计算器、白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等;3. 学具:练习册、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2. 引导学生思考函数与关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与练习(30分钟)1. 介绍函数的定义、符号表示和性质;2. 讲解函数的图像和基本特征,并通过例题进行实际操作;3. 练习: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函数的概念和应用。
三、讲解与练习(30分钟)1. 介绍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应用;3. 练习: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数列的概念和应用。
四、讲解与练习(30分钟)1. 介绍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 讲解统计与概率的应用,包括频率分布、概率计算等;3. 练习: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统计与概率的知识。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2.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3. 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3. 结合生活实际和应用场景,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4.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和互助学习,提高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案一、第一章:诗歌欣赏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
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和分类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诗歌的形象和情感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作品的节奏、韵律、形象、情感等。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的欣赏和分析。
1.4 教学步骤诗歌的定义和分类: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诗歌。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讲解诗歌的音节、韵脚等,分析具体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
诗歌的形象和情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各种表达技巧,让学生能够欣赏诗歌的美。
二、第二章:散文阅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不同风格的散文作品。
2.2 教学内容散文的定义和分类散文的主题和结构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散文的情感和审美价值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散文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等。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散文的欣赏和分析。
2.4 教学步骤散文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散文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散文。
散文的主题和结构:讲解散文的主题选择、组织结构等,分析具体散文的作品主题和结构特点。
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讲解散文的语言特点和各种表达技巧,让学生能够欣赏散文的美。
散文的情感和审美价值:分析散文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第三章:小说欣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说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不同风格的小说作品。
3.2 教学内容小说的定义和分类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小说的主题和审美价值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技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苏教版高中必修1数学教案
苏教版高中必修1数学教案
1. 了解直线和圆的基本概念,掌握直线和圆的相关性质。
2. 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3. 能够解决与直线和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直线和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应用。
3.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2. 教学课件和活动设计。
3. 相关实例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
2.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直线和圆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20分钟)
1. 介绍直线和圆的基本性质,如直线的斜率和方向,圆的半径和直径等。
2. 讲解直线和圆的方程的概念和应用。
3. 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直线和圆方程的求解过程。
三、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自行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直线和圆的相关知识。
2. 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应用直线和圆的知识进行计算。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
2. 强调直线和圆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2. 提醒学生认真复习和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直线和圆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相关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课时安排:20 分钟授课类型:新授教学用具:多媒体导入:上节课已经讲了古代有许多赞美祖国的诗文,并且也带着大家通读了舒婷的这篇赞美祖国的诗歌《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这节课我们继续讲解这篇课文。
讲课文前先看本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分)教学过程:分析课文前,我们一起来欣赏《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这首歌,听歌的同时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2分30秒)1、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的理解、奉献、热爱。
2、这首歌词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语言直白,非常明确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附:《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歌词(播放音乐,出示幻灯片)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尽管你还清贫,啊!我总觉得生活是那么甜蜜;尽管你还有忧虑,啊!我总坚信未来是多么美丽,啊!亲爱的祖国,无论我走向哪里,我的心紧紧贴在你的怀抱里。
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哪怕我是一棵小草,啊!也要为你增添一丝新绿;哪怕我是一滴水,啊!也要为你荡漾起美丽的涟漪,啊!亲爱的祖国,无论我走向哪里,我的爱深深埋在你的心坎里。
全诗选用了许多事物来抒发情感,谈谈你最欣赏的一句。
(3分)(出示幻灯片)1、“破旧的老水车”与“疲惫的歌”显示出祖国的落后与疲惫;2、“熏黑的矿灯”与“蜗行摸索”显示出祖国前进步伐的艰辛与缓慢;3、“干瘪的稻穗”与“失修的路基”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4、“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那么显示出祖国在痛苦中奋力抗争、顽强不屈的形象;5、“花朵”,给人以轻松而美丽之感,但“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又告诉我们“花朵”很遥远,无从触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 :《奥德赛》(节选)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奥德赛》(节选)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2.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老师、同学等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和难点1.阅读文本,品味作品中的重要语句,深入体会奥德赛执着回归的情怀。
2.对“家园之思”这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的理解。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教学过程导入:前几天在批改你们的习作时,有一些同学在文章中写到想做企业家,开公司,想为自己家乡未来的发展做贡献。
有的同学则描绘了自己家乡的恬静、淳朴,表达了一份浓浓的思念之情。
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的家乡都有份难以割舍的情怀。
确实,这种“家园之思”的感情,在一代代人身上得到体现。
它自然也成为基于生活的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奥德赛》,整部作品就是一首归家的叙事长诗。
作者、作品和故事情节介绍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希腊著名史诗《奥德赛》。
这里有三个关键词需要我来做些解释。
它们是“史诗”“荷马”“《奥德赛》”。
首先什么是史诗?史诗是人类童年时期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也是文学发展史上独特的概念。
它原是古代人在祭祀时,代表神而念出来的祭诗。
后来经民间歌人口传,文人加工润色,形成一种规模宏伟的古代民间故事诗。
其次“荷马”。
课本上有介绍,他是古希腊诗人,专事行吟的盲歌手。
古希腊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都是他所作,并且日后人们把这两部史诗称为“荷马史诗”。
为什么说是相传呢?主要是这部文学作品离现在相距甚远,史料也不够丰富,所以不能确认。
但是研究荷马史诗的专家一般认为,这两部史诗记载的是古希腊长期流传的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的总汇。
当时以及后来的人用神话的方式讲述并歌唱这次战争,颂扬战争中的英雄人物。
经过长期传唱,内容逐渐丰富,故事逐渐系统化,形成两部史诗的规模。
而荷马可能是两部史诗最初或者是最好的综合加工者。
所以一般我们把荷马作为两部史诗的创作者。
荷马既不是古希腊唯一的也不是最早的史诗诗人。
他的功绩就在于广征博采,扬长避短,以大诗人的情怀,大艺术家的功力创作了两部瑰丽的诗篇。
再来看看《奥德赛》。
对于这部作品的理解,或者说要充分的理解这篇课文,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背景故事。
这两部作品说的是什么内容呢?我简单的概括一下它的来龙去脉。
在古希腊的密尔弥多涅斯国王、大英雄珀琉斯和海神西蒂斯结婚时,设宴邀请奥林帕斯众神,可惟独忘掉了争吵女神厄里斯,厄里斯出于愤慨,在他们的婚礼上丢下了一个“引起争吵的金苹果”,上有“献给最美丽的女神”的字样。
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芙洛蒂特都想争得这一殊荣,众神之首宙斯让她们到特洛亚附近的伊得山去找牧羊人帕里斯定夺。
结果帕里斯接受了爱神阿芙洛蒂特许他以世上最美丽的女人为妻的诺言,把苹果判给了她。
帕里斯本是由于神谶不详而被抛弃的特洛亚王子,后来他的身份得到承认,回到了王宫,在一次出使希腊,途经斯巴达时,趁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外出未归,诱拐了他的妻子--宙斯和勒达所生的全希腊最美的女子海伦。
帕里斯的诱拐行为激起了希腊英雄们的愤慨,墨涅拉俄斯会同他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发动了10万联军,乘坐1000余艘战船,杀奔特洛亚,引起一场历时10年的大战。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所描绘的,就是临近战争尾声50天里,双方发生的空前激烈的大会战。
在军师奥德修斯的木马计下,希腊军方得以里应外合,攻破了固若金汤的特洛亚,屠城而归。
而《奥德赛》讲述的,就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后,历险返乡的故事。
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军师奥德修斯同其他部落的兄弟们登上了还乡的路程,经过10多年出生入死的历险之后,他最后漂到了斯刻里亚岛,遇到了国王的女儿。
国王的女儿将奥德修斯带回王宫,国王盛情款待了他。
在国王的一再追问下,奥德修斯讲述了10年来的遭遇--原来奥德修斯的船队先往北航行,到了喀孔涅斯,遭到了当地人的袭击,于是不得不改道西航。
他和同伴逃过了巨人的魔爪,摆脱了食莲人忘忧果的诱惑,又险些被女巫瑟西变成畜类。
在游历过冥府、见到已故的亲友后,奥德修斯的船队又经历了海妖西壬、卡律布狄斯的磨难。
由于奥德修斯的部下不听劝告,宰杀了太阳神赫利俄斯的牛,原已对希腊人不满的宙斯大发雷霆,击沉了他们的航船,奥德修斯的同伴全部葬身大海,只有他一人抱住沉船的龙骨漂流到女神卡吕普索的岛上,被强留了7年。
最后在宙斯旨意的命令下,女神卡吕普索才给奥德修斯放行。
我们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当然课文后还有些故事,找机会说给大家听,或者你们也可以自己去阅读史诗。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
大家把书翻到第58页。
首先把这诗朗读一下。
在朗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5节诗,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概括说说各部分的内容。
研习文本这5节诗,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概括说说各部分的内容。
大体根据内容,我们可以把5节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主要写的就是女神卡吕普索向奥德修斯传达宙斯旨意-放行奥德修斯。
第二部分(第2-3节)主要写的是奥德修在获许返乡时的疑虑与机智应对以及女神卡吕普索对他疑虑的回答。
第三部分(第4-5节)主要写女神再次劝说奥德修斯留下以及奥德修斯坚定归家的信念。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部分也就是第一小节。
在这个小节里,诛阿尔戈斯神奉宙斯的旨意前来命令女神卡吕普索给奥德修斯放行。
女神无法违抗宙斯的命令,去找奥德修斯传达宙斯的旨意。
当她来到奥德修斯的身边时,她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或场景?用文中的话告诉大家。
(文中的4-11行)从这幅画面,你觉得主人公奥德修斯面对大海在想什么?他当时的心情又是如何?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奥德修斯渴望回家,整个心都浸泡在对家的思念里,似乎除此之外生命毫无意义。
奥德修斯这种对家的无比思念之情我们是怎么感受到的呢?诗歌并没有大段的表白,在这小节里,我们是通过女神眼里奥德修斯坐在海岸边的场景感受到的。
这些文字描绘了一幅一个人远在他乡渴望归家的画面,读者在阅读时,结合自己的想象,自然就能深切地感受到画面流淌的感情。
这也是这首史诗在写作上的一个独到之处。
接着是第二部分(2-3)。
当奥德修斯听了女神让他返回故里的消息后,他的反应是什么?(“心惊颤”)他说了些什么?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既然一心想返家,当得知这个好消息后为什么没有欣喜若狂呢?用书上的话说他只是“心惊颤”。
答案: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惊讶,觉得这个消息太不可思议,另一方面是感到高兴、激动,但更多的是疑虑,不知道旨意是真是假,其中是否另有阴谋,所以他说了下面的话来试探女神。
这里看出奥德修斯是非常机智,对周围一切充满戒备。
我们通过主人公的语言自然明确了这一人物身上的个性特点。
这里“有翼飞翔的话语”怎么理解?接着女神回答了奥德修斯的疑虑,发誓放行是千真万确的,而非另一个阴谋。
第三部分(4-5)里女神再一次挽留奥德修斯。
首先她为奥德修斯摆下丰盛的筵席。
课文是怎么写的?(和学生一起找,第4小节的前九行)在奥德修斯面前摆放的是凡人享用的各种食物,而在女神面前摆放的是神食和神液,是供神享用的肴馔。
一个是食物,一个是肴馔。
神女这样安排,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为了显示神的生活的高贵和奢华,以此来诱惑奥德修斯留下。
之后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先陈述了归途的艰难,说“要是你心里终于知道,你在到达/故土之前还需要经历多少苦难,/那时你或许会希望仍留在我这宅邸,”然后把自己与奥德修斯的妻子进行对比,想用女神的美丽挽留他。
然而奥德修斯面对这一切,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读奥德修斯这段话)在这段话里,他首先是求的女神的原谅,不要因此恼怒。
说自己“全都清楚”,然后针锋相对地承认凡人的妻子和女神无法相比,也不畏惧归途的千难万险,这一切都削弱不了他对故土的怀念,返回家园的渴望。
在诗文的倒数第三行说“胸中有一颗坚定的心灵”这是怎样的心灵?他的心中充满了什么?这颗心象征或者代表了什么?这颗坚定的心灵是奥德修斯对故土与亲人的忠贞、热爱,是故土赋予他的精神、智慧。
纵观第二、三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诗歌主要是通过对话描写直接反映人物的内心,这也是这部史诗在创作上的另一个独到之处。
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对诗歌的理解,我们基本把握了人物的性格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下面就请同学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请一位女生来读女神的话,一位男生来读奥德修斯的话,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
再请一位同学读剩余的部分。
大家一起来欣赏他们的朗读,看看他们是否读懂了诗歌,抓住了诗歌的神韵。
总结课文今天我们大致学习了《奥德赛》的节选,如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阅读全部书。
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就好像《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一样。
无论是《采薇》还是今天的《奥德赛》(节选)都表达了一种思乡之情,这两部作品说明了思乡这一主题的古老与久远,它是人类感情的凝结。
家庭作业思考课本第61页文本研习的第3小题。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2.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3.高一必修一英语教案4.高一必修五数学教案5.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6.高一必修四数学教案7.我与地坛(节选)教案8.诗经采薇节选教案9.高一《道士塔》教案10.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