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课题学生笔记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二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二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二笔记一、空气的组成相关(5题)1.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N₂)78%、氧气(O₂)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₂)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 解析:这是一个需要记忆的知识点。

通过实验(如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等)得出空气的大致组成。

例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从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即21%左右)。

2.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以红磷燃烧为例)- 实验原理:4P + 5O₂点燃2P₂O₅,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水被压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

-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 误差分析:-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1/5的原因:- 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将瓶内氧气完全消耗。

- 装置漏气,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此时瓶内压强较大,进入的水的体积偏小。

-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大于1/5的原因:- 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过慢,使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 解析:理解实验原理是关键。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关系。

误差分析要从实验操作、装置气密性等多方面考虑。

例如红磷量不足就不能完全消耗氧气,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偏小;装置漏气会使外界空气进入,压强变化不符合预期等。

3.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 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

- 用途:氮气可用于制硝酸和氮肥;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等。

- 解析:氮气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因为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能在很多需要防止物质被氧化或变质的情况下作保护气;同时它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这与它的元素组成有关。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笔记一、走进化学世界1. 化学的概念-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就像探秘微观世界的小侦探,要搞清楚物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2.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比如水变成冰,只是状态变了,从液态变成固态,本质还是水,就像人换了身衣服,还是那个人。

常见的物理变化有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换)、形状的改变等。

-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铁生锈,铁变成了铁锈,铁锈可不是铁了,这就像孙悟空七十二变,变成了另外一个东西。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像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不过要注意哦,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比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3.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这就好比是一个人的外貌特征,不经过什么特殊变化就能看出来。

- 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像可燃性(物质能不能燃烧)、氧化性(有没有夺电子的能力)、还原性(有没有给电子的能力)等。

这就像是一个人的内在能力,得在特定的“化学战斗”(化学反应)中才能展现出来。

4.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 块状的用镊子夹取,一横二放三慢竖。

就像把一个大砖头(块状固体)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试管)里,先把试管横过来,把固体放进去,再慢慢把试管竖起来。

- 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把粉末像滑滑梯一样(一斜)送进试管底部(二送),然后把试管直立起来(三直立)。

- 液体药品:- 较多量时,直接倾倒。

瓶塞倒放(防止瓶塞沾上杂质污染药品),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挨试管口。

这就像给口渴的人倒饮料,得稳稳地倒,还不能弄脏瓶子和周围。

- 少量时,用胶头滴管。

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也不能平放或倒置滴管,不然液体会倒流,就像鼻涕倒流一样恶心,而且会腐蚀胶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至十二单元知识点大全(化学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至十二单元知识点大全(化学笔记)

化学笔记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叫化学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的作用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并能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三、化学发展的历史1、古代:火2、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英-道尔顿、意-阿伏加德罗)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俄-门捷列夫)3、现代:纳米技术4、当代:绿色化学。

附: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定义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蒸发、木材制成桌椅。

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例如:纸张燃烧、铁生锈。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和能量变化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二、物质的性质1、定义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木材能燃烧、铁易生锈。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2.“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叙述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字,而描述物质变化的语言中没有。

如“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而“酒精能燃烧”则是化学性质。

3、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反思与交流表达与应用性质用途决定反映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步骤和方法现象结论点燃前1.观察并触摸蜡烛2.闻蜡烛的气味3.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1、白色圆柱状的固体,较软2、没有气味3、不溶解且浮在水面蜡烛的硬度较小,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燃着时1.观察蜡烛的燃烧及火焰2.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3.用一个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烧杯内壁4. 将烧杯倒置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1、火焰明亮呈黄色, 分三层,有黑烟,顶部受热熔化2、被外焰烧的部分变焦最严重,被焰心烧的部分变焦最不明显3、烧杯内壁出现一层水雾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蜡烛的熔点较低2、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心3、蜡烛燃烧有水生成4、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熄灭后1.吹灭蜡烛2.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白烟1、产生一缕白烟2、白烟能燃烧,并把蜡烛重新引燃白烟形成的原因: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态石蜡悬浮于空气中所致附注:“烟”和“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所致;“雾”是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所致。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人教版课堂笔记详细(18页,编辑好,可直接打印)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人教版课堂笔记详细(18页,编辑好,可直接打印)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形状和状态发生改变)(2)举例:玻璃碎了、水结成冰、酒精挥发、冰雪融化、石蜡熔化、干冰升华、气球爆炸、铁水铸成铁锅。

2.化学变化(1)定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举例:铁生锈、食物腐败、燃料燃烧、爆竹爆炸、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3)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吸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3.联系: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4.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5.注:(1)所有燃烧都是化学变化。

(2)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3)伴随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通电发光。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1)定义: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由感官感知或由仪器测定)(2)举例:通常状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酒精易挥发;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吸附性、2.化学性质(1)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举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木材能燃烧、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3.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会用“是”、“会”、“能”、“容易”、“可以”等这些字眼。

4.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支持燃烧。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氧气中,小木条复燃。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小木条熄灭。

区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方法:(1)向两瓶气体中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氧气。

(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的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课题学生笔记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课题学生笔记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化学研究对象(什么是化学)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发展史1、火的使用是化学发展的始端;(人与野兽有了本质区别,原始人使用工具由石器进入铜器)2、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在陶器、铜器、铁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方面做出功勋卓绝贡献。

3、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学说(统称原子--分子论)奠定了近代化学发展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三、绿色化学1、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2、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

3、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原子经济性”,二是“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拒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都没有新物质生成;2、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都有新物质生成;3、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

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但它是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在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

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注意: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木炭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

【实验1-2】观察: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氧气能支持燃烧(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也能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史上最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史上最全)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4.需要用力的事情都要由右手来做。
三、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6.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仪器的连接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有人说因为有水,所以白磷要放在细口瓶中,这是错误的说法。
2.浓硫酸、浓盐酸用磨口瓶盖严。浓硝酸用棕色磨口瓶盖严。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浓硝酸见光易分解。
3.硝酸银溶液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硝酸银溶液见光易分解。)
4.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应密封于干燥容器中,并用橡胶塞密封,不能用玻璃塞。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笔记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笔记知识点总结

【内部资料】人教版初中化学笔记问花笑谁绪言1有的物质。

2.化学的迅速发展运用,对促进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表现在:1)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和动力;2)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的农药和化肥;3)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药物保证;4)为人类改善生存条件提供新能源和新材料;5)为人类拥有美好的生存环境而保护环境。

3.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有:造纸,制火药,烧陶瓷,制青铜器,冶炼铁和钢等,其中前三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456.1)从宏观上讲,世间万物是由100多重元素组成的,有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如:铁,氧气;硫等。

有的物质由多种元素组成;如: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碳酸氢铵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2)从微观上讲,各种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组成与结构。

3)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反映了物质的结构。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123)化学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但不是一有上述现象就发生了化学变化,一定要以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来判断。

如灯泡发光,放热,但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吸收或放出:达到某一条件就能自发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需持续加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冲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物质的性质1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表现这种性质时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34.温度升高,物质的熔化温度叫熔点,物质的沸腾温度叫沸点,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高,沸点高。

5.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物质的密度。

体积大,质量小的密度小;体积小,质量大的密度大。

6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1.蜡烛燃烧实验1)实验步骤:(1)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定义: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定义: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P+O2点燃P2O5【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二、空气的成分三、混合物和纯净物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

九年级化学上册笔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笔记

绪言化学是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是在、层次上研究物质的、、以及的科学2.化学的发展历史:(1).古代: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2).现代: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著名的分子学说和原子论,奠定了化学的基础。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

(3).近代、。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实验,填写记录。

2、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是:一般、、、都是化学变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3、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D.积土成山,E.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F.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G.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H.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F、点燃蜡烛,蜡烛熔化是变化,蜡烛燃烧是变化,所以点燃蜡烛既有变化,又有变化。

第二课时二、物质的性质(一)、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等。

(二)物理性质物质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包括:。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实验探究:这个探究表明:1.石蜡的物理性质:色味的体,密度比水,质,, 溶于水。

2、化学性质:具有性,3、石蜡燃烧时,石蜡先由固态变为液态,新物质生成,是变化,燃烧时有、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

4、化学是以基础的学科。

5、化学实验关注:①物质的,②物质的、③物质的。

第二课时科学探究一、提出问题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探究二、作出猜想: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史上最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史上最全)
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C25H32+33O2 25CO2+16H2O
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区别
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4.需要用力的事情都要由右手来做。
三、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

2022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笔记

2022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笔记

金刚石、石墨和C60
1.金刚石 、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不同,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但三者化学性质相似)金刚石: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 最硬的的物质。

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

石墨质地很软,有滑腻感,有优良的导电性。

2.C的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①探究电子排列
最外层有4个电子,它要成为稳定结构,既不易得到电子也不易失去电子,所以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结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性质
②应用:烤焦埋入地下的木桩百年不腐
铁路枕木炭化处理
填写档案用碳素墨水
3.碳的可燃性(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是有前提的,必须是在常温下,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会增强。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
③同种反应物不同生成物
相同点:反应物相同
结论:相同的反应物,但反应物的量不同时,生成物可能不同
谨防中毒:
4.碳的还原性
①实验探究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一和课题二知识点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一和课题二知识点笔记

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课题一爱护水资源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地球是水球,总水量1.39×1018 m3,分为海洋、湖泊、江河、大气、地下、生物水等。

2.海洋水占总水量的96.5%,繁衍着水生生物,蕴藏着化学资源。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陆地水3.5%【陆地咸水占0.97%,陆地淡水2.53%】3.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占其中的30.4%(1.07×1016m3)还不到1%。

海水淡化成本高,目前尚难推广。

4.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农药、化肥不合理施用等造成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当今世界上80多个国家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26个国家3亿多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我国水资源总量2.7×1012 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只有2048m3 还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1/4 。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a)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

b)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污水处理循环利用。

c)“一水多用”,例如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用来洗车、淘米水浇花等。

d)改变不良的用水习惯,刷牙洗脸洗衣间断性用水。

e)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滴灌。

2.水体污染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方面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危害: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3、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a)不使用含磷洗衣粉,严禁向江河湖海中排放污水。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笔记-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笔记-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观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运动实验烧杯A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B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例: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4.用分子解释现象物理变化:分子本身,只是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只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原子的定义:原子是的最小粒子。

6.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区别:在中,分子,原子联系:由构成的例:氧气分子是由构成,一个氧气分子是由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共同点:①②③④7.化学变化的实质:在中,分子,原子的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史上最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史上最全

初三化学总复习笔记目录绪言 (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4)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0)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4)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8)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21)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25)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29)第九单元溶液 (32)第十单元酸和碱 (36)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41)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44)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47)常见物质的俗名 (48)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48)常见反应的现象 (52)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54)多功能瓶 (55)除杂 (56)鉴定 (56)绪言●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笔记最全精选全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笔记最全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绪言●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

2.“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3.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新人教版9年级上册化学课堂笔记

新人教版9年级上册化学课堂笔记

新人教版9年级上册化学课堂笔记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 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 两端先碳化;结论: 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 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 倒入澄清石灰水, 振荡, 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 点燃白烟, 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 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 CO2和H2O的量增多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 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量筒不能用来加热, 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 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 (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正确) 物重=砝码+游码“左码右物”(错误) 物重=砝码-游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 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在纸上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化学研究对象(什么是化学)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发展史1、火的使用是化学发展的始端;(人与野兽有了本质区别,原始人使用工具由石器进入铜器)2、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在陶器、铜器、铁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方面做出功勋卓绝贡献。

3、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学说(统称原子--分子论)奠定了近代化学发展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三、绿色化学1、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2、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

3、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原子经济性”,二是“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拒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实验1-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物质生成1 液态的水水沸腾液态的水无2 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变成粉末蓝色粉末的胆矾无3蓝色硫酸铜溶液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有4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产生气泡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讨论:1、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都没有新物质生成;2、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都有新物质生成;3、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本质区别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只是微粒间隔可能改变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微粒外观区别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分解区分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联系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

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但它是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区别是否通过发生化学反应表现出来2、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在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

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注意: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木炭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

【实验1-2】观察: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氧气能支持燃烧(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也能燃烧。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在实验探究中,一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二要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燃烧时是否熔化等;三要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如发光、放热、有气体生成等。

三、科学探究的方法指导科学探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实验步骤)、收集证据(包括观察到的现象、测定到的数据或其他资料)、分析、解释与结论。

观察主要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或借助仪器了解实验现象。

在学习中,观察的内容主要有实验仪器和装置(仪器安装的顺序和方法)、所用药品(颜色、状态、气味等)、实验操作(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及注意事项)、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实验结束时)。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见仪器介绍仪器用途注意事项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烧杯用作配置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加热时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量筒量度液体体积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不能加热酒精灯用于加热胶头滴管滴瓶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胶头滴管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用于过滤、加热等使用操作漏斗用作加液器装上滤纸用作过滤器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防止烧损和腐蚀玻璃杯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归纳: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可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2、不可加热——量筒、漏斗、集气瓶二、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规则安全“三不”:不用手接触药品,不直接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

按规定量取用节约固体只须盖满试管底部不说明用量液体取1 mL——2 mL处理“三不”:用剩的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1、固体药品的取用操作:(1) 块状或密度大固体药品取用----镊子要领:“一横二放三慢竖”(2)粉末状或小颗粒固体药品取用----药匙或纸槽要领:“一斜二送三直立”2、液体药品的取用操作(1)大量液体取用----倾倒要领:取下瓶塞倒扣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剂瓶口紧贴容器口使液体缓慢流到容器里。

(2)一定量液体取用----量筒要领:倾倒大约至刻度,将量筒放置于水平的桌面上。

用滴管滴加液体,视线注视刻度,使液面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即可。

注意:仰视----实际值大于量取值,俯视----实际值小于量取值(3)少量液体取用----滴管要领:捏—伸—吸—移—滴注意:滴管始终与水平面垂直,滴管置于容器口正上方,逐滴滴加。

(二)、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两检:①检查酒精灯的灯芯是否平整;○2检查酒精量不超过容器的2/3,也不少于1/3;两禁:○1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2禁止往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两用:○1用火柴点燃;○2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灭;2、物质的加热○1给试管里液体加热注意事项:试管外壁不得有水;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试管口向上且与桌面成45°;先预热后集中用外焰加热;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加热后不骤冷。

○2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注意事项:同上,仅需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三)、托盘天平的使用称量时,应在两边托盘上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称量纸,易潮解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称量前,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处,调节天平平衡;称量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说明:“左物右码”颠倒----不使用游码----实际值等于称量值使用游码----实际值 = 称量值-(游码质量x2)(四)连接仪器装置润湿玻璃仪器后转动与橡胶管(塞)连接(五)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六)仪器的洗涤:(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实验2-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原理: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气体,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减少,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最后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就是红磷燃烧消耗气体的体积。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倒流到集气瓶容积1/5化学方程式:4P + 5O2点燃 2P 2O5结论:空气的组成不是单一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定义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实例糖水、饮料、海水等水、氧气、氮气、氯酸钾等联系混合物由纯净物混合而成,但各纯净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区别组成物质的种数不同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的成分性质用途氧气供给呼吸潜水、登山、医疗救护支持燃烧炼钢、气焊、宇宙航行、化工生产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制硝酸和氮肥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灯泡的填充气通电时稀有气体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作光源四、保护大气环境空气污染源: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突出的危害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含硫燃料的燃烧引发呼吸道疾病、造成酸雨、破坏地面设施氮的氧化物汽车、飞机的尾气造成酸雨、破坏高空臭氧层一氧化碳汽车尾气、燃料的燃烧破坏输氧功能氟氯烃空调机破坏高空臭氧层固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汽车尾气、建筑、生活等城市垃圾扩散能见度降低(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废气除尘处理,煤炭综合利用,减少直接以煤为原料,开发新能源,植树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在压强为101KP a时:在-1830C时为淡蓝色液体,-2180C时为雪花状淡蓝色固体。

二、化合反应(一)、化合反应1、定义: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特点:多变一3、表示:A+B→AB(二)、氧化反应1、定义: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2、常见的氧化反应包括: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三)、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化合反应:生成物一定只有一种,但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氧化反应:一点有氧气参加,但生成物不一定只有一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