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海啸的速度是多少

合集下载

海啸的范围有多大

海啸的范围有多大

海啸的范围有多大海啸来临之前,海岸常是平静如常的.除非有过人的观察力,即使是当今最先进的敏感仪器也需连续不间断的观察海岸线、海平面和海底。

通过分析数据,掌握了海浪的波段长,才能作出有效的判断。

海啸的范围有多大?相信大家一定非常关注这个问题。

2012年的智利大海啸的灾变中,除智利首当其冲之外,还波及到相当广泛的地区。

太平洋东西两岸,如美国夏威夷群岛、日本、俄罗斯、中国、菲律宾等许多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有的损失也十分惨重。

地震发生后,海啸波又以每小时700公里的速度,横扫了西太平洋岛屿。

仅仅14个小时,就到达了美国的夏威夷群岛。

到达夏威夷群岛时,波高达9——10米,巨浪摧毁了夏威夷岛西岸的防波堤,冲倒了沿堤大量的树木、电线杆、房屋、建筑设施,淹没了大片大片的土地。

不到1天的时间,海啸波走完了大约1.7万公里的路程。

到达了太平洋彼岸的日本列岛。

此时,海浪仍然十分汹涌,波高达6——8米,最大波高达8.1米。

翻滚着的激浪肆虐着日本诸岛的海滨城市。

本州、北海道等地,停泊港湾的船只、沿岸的港湾和各种建筑设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那些船只不是被击碎,就是被击沉、击翻、船上的人员和物品被卷入大海,在海浪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据说,海浪还将停泊在码头的渔轮“开运丸号”抛向了空中,最后跌落在岸边的一所房屋上,将房屋压塌。

其威力之大,可见一斑。

临太平洋沿岸的城市、乡村和一些房屋以及一些还来不及逃离的人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波涛卷入大海。

一时间,水漫金山,波涛汹涌,堤岸、房屋、树木、建筑物等不是被冲走,就是被毁坏,街道成了海水进退的通道。

这次由智利海啸波及的灾难,造成了日本数百人死亡,冲毁房屋近4000所,沉没船只逾百艘,沿岸码头、港口及其设施多数被毁坏。

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后不久,海岸水位大退落,露出了整个海湾底,好奇的人们纷纷下到海湾底“探险”。

然而不过几分钟,波峰到来,滔天巨浪冲上海岸,卷走了几万居民,城市也被淹没,浅海底的“探险家们”自然成了那次海啸的第一批牺牲品,无一生还。

海啸相关知识

海啸相关知识

海啸相关知识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

海洋地震是指震中位于海洋的地震。

海洋地震可造成海底断层,引起海啸,但很多时候并不产生海啸。

由于海水不能传播横波,因此海震时在海面上感受到的震动仅是纵波的冲击,当冲击力量大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使船上的人有触礁的感觉。

海洋地震会引起哪些灾害呢?大家知道海洋地震总是会引发海啸,破坏性的海啸一般在地震构造运动出现垂直断层,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由于海水的压缩性很小,当受到地震能量的作用,水体只能以同等规模的波动形式把能量传递出去。

海底地震怎样引发海啸吧?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

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

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地震海啸形成机制分两种:“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1、“下降型”海啸是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

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2、“隆起型”海啸是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

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1983年5月26日,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当海底地震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当海水受到地震的作用,便很快以波动形式把所得到的能量传播出去。

海底地震如何引发海啸

海底地震如何引发海啸

海底地震如何引发海啸海啸是一种强烈且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海底地震。

本文将探讨海底地震如何引发海啸的机制、影响及其相关知识。

一、海啸的基本概念海啸是一系列长波,通常由水体的快速碾压或移动所引起,这种现象可能会在陆地上引起巨大的破坏力。

海啸并不是简单的高浪,而是一种周期较长、波幅较大的波动。

它们的波长通常可以达到数十到几千公里,波速在深水中可达每小时800公里以上。

二、海底地震与海啸的关系海底地震是导致海啸的重要因素之一。

绝大多数强烈的海啸都是由大于7.5级的地震引起的,这些地震往往发生在海洋板块交界处,如环太平洋火山带等。

地震所引起的水位变化和水体运动,使得原本静止的水面瞬间转变为涌动与翻滚,从而形成海啸。

1. 地震发生过程当地壳内发生断层滑动时,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导致了平台上的岩石产生迅速的变形。

在此过程中,尤其是在海床部位,地壳的剧烈移动使得原有静止水体上方产生剧烈扰动。

这种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运动,使得海水迅速上升或下降,从而形成巨大的波浪。

2. 波浪形成与传播地震产生的初始波浪即为海啸。

当这股波浪在深水中传播时,由于深水中波高较小,往往不易被察觉。

然而,随着波浪接近岸边,水深不断减小,波能被压缩,导致波高逐渐增大。

同时,由于能量有限,当大量波峰聚集时,就可能形成巨浪,给沿海地区带来毁灭性冲击。

三、海底地震引发海啸的三个主要机制1. 水下地壳运动当发生强烈地震时,矢量变化导致水下岩石急剧变动,这种变动会直接推动周围海水。

在短时间内,这些变动使得原本静止的表层水体产生显著扰动,并形成一系列旅行波。

这种直接因果关系是形成初级海啸的重要机制。

2. 影响局部水域深度变化大规模的海底滑坡会导致沉积物和土壤的大量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改变当地的水域形态及深度。

例如,当海床滑坡时,大量泥沙向下游流动,这可能进一步增强波浪的能量并加剧可能出现的高峰浪潮。

3. 其他复杂效应除了上述两个主要机制外,气象条件和水文环境等其他因素也可以影响到海嘯特征。

地震对海洋环境和海岸线的影响

地震对海洋环境和海岸线的影响
地震对海洋环境和海岸 线的影响
小无名,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小无名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3 地 震 对 海 岸 线 的 影 响 05 地 震 对 人 类 社 会 和 经 济 的
影响
07 总 结 与 展 望
02 地 震 对 海 洋 环 境 的 影 响 04 地 震 对 沿 海 城 市 和 基 础 设 施
通信中断:地震可能导致通信设施受损, 影响救援指挥和信息传递
电力中断:地震可能导致电力设施受损, 影响救援设备和照明
供水中断:地震可能导致供水设施受损, 影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援和居民的生活用水
医疗设施受损:地震可能导致医疗设施 受损,影响伤员的救治和康复
心理创伤:地震可能导致居民和救援人 员产生心理创伤,影响救援和恢复工作 的顺利进行
对海岸线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
地震导致海岸线侵蚀,破坏生 态系统
地震引发海啸,破坏海岸线生 态系统
地震导致海洋环境变化,影响 海岸线生态系统
地震引发气候变化,影响海岸 线生态系统
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地震释放大量热 量,导致全球气 温升高
地震引发海啸, 影响海洋生态系 统
地震导致火山喷 发,释放大量温 室气体
地震导致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坏,造成大量财产损失 地震引发海啸,导致沿海地区遭受严重破坏 地震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影响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经济活动受阻,影响经济发展
经济影响和损失
地震造成的直接经 济损失,包括建筑 物、基础设施、交 通设施等
地震造成的间接经 济损失,包括企业 停产、旅游业损失、 金融市场波动等

近50年历史上大的海啸事件

近50年历史上大的海啸事件

近50年历史上大的海啸事件1960年5月22日15时12分,智利中部的太平洋沿岸发生8.6级强烈地震,造成海底下降,从而引起大海啸。

海浪高达25米,近乎垂直的水墙冲向岸上,紧接着又退回大海,这样进退反复几次,卷走了沿海地区无数房屋,摧毁了码头,轮船被海浪推到陆地搁浅,1000人死亡。

与此同时,海浪以每小时650公里速度横跨太平洋。

菲律宾海啸1976年8月17日0时13分,菲律宾群岛南部棉兰老岛以南的苏拉威西海中,发生8级强烈地震,这是菲律宾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由此引起了该岛南部沿海地区猛烈的海啸。

5米多高的海浪席卷上岸,冲垮了几百栋建筑物,正在熟睡的人们被海水卷走,死者中有许多是儿童。

这次海啸发生一周后,官方宣布在南部的这次地震和海啸中,已证实死亡4000人,失踪4000人,无家可归者达17万人之多,损失小渔船4000只。

希腊塞萨洛尼基海啸又称萨洛尼卡海啸。

1978年6月20日1时5分塞萨洛尼基发生6.8级地震,引起海啸。

近6米高的海浪冲击到南斯拉夫的亚得里亚海岸,把一些渔船卷上海岛,许多房屋被淹,造成几百万美元的财产损失。

海啸波及到地中海东部地区,使得8名黎巴嫩游泳者被海浪卷走而丧生。

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海啸1992年12月12日5时29分,该地由于发生6.8级强烈地震而引起海啸。

高达25米的海浪,侵入陆地达300米远,摧毁了港口和滨海区,沿海岸地区所有村庄全部被冲毁。

这次海啸使该岛1584人丧生,500人受伤。

与此同时,海啸还袭击了毛梅曾镇海湾的4个岛屿,共有763人被海浪卷走。

这些岛屿全遭海水淹没,只有人口最稠密的巴比岛上一间寺庙的顶部露出水面。

日本北海道大海啸1993年7月12日晚10时17分,北海道西南海岸发生7.8级大地震。

地震引起的海啸,以每小时500公里的速度向四周推进,袭击了北海道及本州岛沿岸,其中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是距北海道本土20公里的奥尻岛。

地震发生后仅5分钟,海啸就在避暑胜地奥尻岛登陆,海浪高达10米,在藻内地区海浪最高竟达30.5米。

海啸形成的原因

海啸形成的原因

海啸形成的原因 海啸是⼀种灾难性的海浪,那么,海啸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下⾯就由店铺告诉⼤家海啸形成的原因吧! 海啸形成的原因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以内、⾥⽒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海啸波长⽐海洋的最⼤深度还要⼤,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约每⼩时五百到⼀千公⾥,⽽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当海啸波进⼊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突然增⼤,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可达数⼗⽶,并形成“⽔墙”。

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上的海浪不同,⼀般海浪只在⼀定深度的⽔层波动,⽽地震所引起的⽔体波动是从海⾯到海底整个⽔层的起伏。

此外,海底⽕⼭爆发,⼟崩及⼈为的⽔底核爆,或者是陨⽯撞击都会造成海啸,“⽔墙”可达百尺。

⽽且陨⽯造成的海啸在任何⽔域也有机会发⽣,不⼀定在地震带。

不过陨⽯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次。

海啸等⾃然灾害都会产⽣次声波,⼤象可以听到次声波,对远处发⽣的⽕⼭地震都会有反应,像2004年印度洋⼤地震产⽣的海啸,由于⼤象听到海啸产⽣的次声波,不听主⼈指挥,快速离开现场,乘坐⼤象的游客才得以⽣还。

[来源请求] 海潮暴涨有可能是海啸所引起,也可能是台风所引起。

近地海啸所引起的海潮暴涨通常伴随着地震,远洋地震所引起的海啸则不会感受到地震动。

⽽台风所引起的海啸则伴随强风。

史籍上若提到地⼤震,之后海潮暴涨,则海啸的可能性极⼤。

然⽽多数记载只提到海潮暴涨,并⽆其他说明,是否是地震海啸就有待进⼀步探讨。

因此将史籍上所述之海啸或疑海啸,以海啸信度表⽰其发⽣之可能性。

当海啸从较宽⼴较深的海域传到海岸时,则会变形。

当海⽔传到岸边时,因为⽔深变浅,所以波浪的传递速度变慢。

当前⼀波海浪的速度变慢后,后⼀波因为速度未降追了上来,所以变成波⾼变⾼。

所以即便在深⽔区不⾼的波浪,到了岸边波⾼却会增加许多。

当海啸到达海岸时,看来很像加速版的潮汐的起落。

印度洋地震海啸阅读材料

印度洋地震海啸阅读材料

印度洋地震海啸阅读材料一、背景材料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面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震级中国测是8.7级,美国测是8.9级。

由于地震发生在海域所以引发了海啸,目前已经造成人员伤亡达到8万多人,这次海啸波及的范围非常广,震级大,波及范围广,到现在为止波及七个国家,灾难非常大,这至少是四十年以来最大的海啸。

这次海啸发生在印度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使板块运动聚集巨大的能量,当这个能量超过岩石强度的时候,岩石就发生破裂,造成海底突然沉降,突然下沉或者隆起,就可以造成海水发生上下颠簸,就形成了海啸。

海啸向外扩展,每小时大约700-800的速度扩展,传播的速度非常之快。

周围的印度洋相对太平洋来说范围比较小,所以很快扩展到斯里兰卡、印度、孟加拉国,再往西一直到了东非的海岸索马里那一带,这次海啸相当巨大的,主要是地震引起来的。

此次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6000多枚原子弹的爆发量。

二、相关知识: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

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

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仍不减雄风,足见它的巨大威力。

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

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催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

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

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

海啸前兆

海啸前兆

海啸前兆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

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

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地震海啸由于海底或海边地震,以及火山爆发所形成的巨浪,叫做地震海啸。

通常在6.5 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 公里时,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

产生灾难性的海啸,震级则要有7.8 级以上。

“地震海啸”发生在辽阔的海洋中,海啸波涛长达数百千米,并可达到海底数百千米深处。

它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沿海洋运动,当它遇到陆地时会产生与原子弹爆炸相比拟的巨大破坏力。

毁灭性的地震海啸全世界大约每年发生一次,尤其是最近几年发生的地震海啸破坏性极大。

地震引发的海啸登陆之前,会有一些非常明显的宏观前兆现象,在海边生活、工作、旅游的人们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

常见的海啸登陆宏观前兆现象大致有四种:
一、是海水异长的暴退或暴涨;
二、是离海岸不远的浅海区,海面突然变成白色,其前方出现一道长长的明亮的水
墙;
三、是位于浅海区的船只突然剧烈地上下颠簸;
四、是突然从海上传来异常的巨大响声,在夜间尤为令人警觉。

CNJ-海啸

CNJ-海啸

第一名,2004年印度洋海啸 第一名,2004年印度洋海啸
死亡人数:约22.6万 死亡人数:约22.6万 原因:海地地震
2004年12月26日,强达里氏9.1— 2004年12月26日,强达里氏9.1— 9.3级大地震袭击了印尼苏门答腊岛 9.3级大地震袭击了印尼苏门答腊岛 海岸,持续时间长达10分钟。此次 海岸,持续时间长达10分钟。此次 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危及到远在索 马里的海岸居民。仅印尼就死了 16.6万人,斯里兰卡死了3.5万人。 16.6万人,斯里兰卡死了3.5万人。 印度、印尼、斯里兰卡、缅甸、泰 国、马尔代夫和东非有200多万人无 国、马尔代夫和东非有200多万人无 家可归。
三、海啸的分类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 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 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 地震海啸。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 地震海啸。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 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 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 “隆起型”海啸。 隆起型”
死亡22.6万人,在地震死亡人 死亡22.6万人,在地震死亡人 数中只排名第四,但在第五名, 第五名,印尼火山爆发引 起的海啸 死亡人数:36000 死亡人数:36000 原因:火山爆发
1883年 1883年8月,印尼火山岛喀拉 喀托的火山爆发是人类史上最 厉害的一次。此次火山爆发, 远在澳大利亚都能听见。火山 爆发引发的海啸巨浪高达130 爆发引发的海啸巨浪高达130 英尺(合40米)。根据美国地 英尺(合40米)。根据美国地 质勘探局(USGS)的报告,仅 质勘探局(USGS)的报告,仅 爪哇和苏门答腊岛,海浪就冲 走165个村庄。海啸掀起的海 165个村庄。海啸掀起的海 浪直到远在4350英里(合7000 浪直到远在4350英里(合7000 千米)的阿拉伯半岛才停息下

突如其来的海啸是什么原理

突如其来的海啸是什么原理

突如其来的海啸是什么原理突如其来的海啸是由于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或陨石撞击等自然灾害引起的海底地壳运动或水下地质构造变化所引发的海洋波浪现象。

海啸通常具有巨大的能量和高度,其波长通常较长,速度较快,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海啸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始、增长和成熟。

首先,在海底地壳运动或水下地质变化引起的地震或其他灾害事件发生之后,海水受到剧烈扰动,形成起始阶段的初级波。

接下来,波浪向外扩散并向海岸靠拢,逐渐增长并形成次级波,这是增长阶段。

最后,波浪进一步发展,成为大型的海啸,高度可达数十米,速度可超过每小时800公里,这是成熟阶段。

海啸的原理主要涉及海洋动力学中的波浪传播和干涉等基本原理。

在海底地壳运动或地质变化产生的能量作用下,海水受到扰动,形成初级波,从震中向外扩散。

当初级波传播至海水较浅的地方,波速减慢,波长缩短,波峰变高,最终形成海啸。

与常见的风浪不同,海啸波长较长,波速较快,能量较大。

这是因为海啸的能量源自地壳运动或地质变化,能量传播至海底才引起海水的运动,并进一步传播为波浪。

因此,海啸对海水深度不敏感,能够传播到较远的地方,并在靠近海岸时增长高度,形成巨大的破坏力。

海啸在靠近海岸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即多个波峰和波谷相互叠加并形成更大的波浪。

这种波浪干涉会导致海水水位急剧上升,形成滔天巨浪,对海岸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波浪的高度和破坏力取决于海啸的能量、波长、水深和海底地形等因素。

海啸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具有巨大的威胁。

它可以摧毁海岸城市和渔村,淹没低洼地区,破坏港口设施和植被,甚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为了减少海啸的影响,各国普遍采取了一系列防灾减灾措施,包括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紧急疏散预案和建设抗震海岸建筑等。

综上所述,突如其来的海啸是由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或陨石撞击等自然灾害引起的海洋波浪现象。

海啸的形成与海底地壳运动、波浪传播和干涉等基本原理密切相关,具有巨大的能量和破坏力。

对于减少海啸的影响,科学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为什么地震会引发海啸

为什么地震会引发海啸

为什么地震会引发海啸 海啸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

海底突然变形,致使从海底到海⾯的海⽔整体发⽣⼤的涌动,形成海啸袭击沿岸地区,以下就是店铺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

地震引来海啸的原因: ⼀,由于海底地震、⽕⼭爆发、⼤滑坡、⼤塌陷等地质构造变化⽽引起的巨浪所造成的灾害我们称为海啸灾害。

破坏性的海啸⼀般在地震构造运动出现垂直断层,震源深度⼩于20-50公⾥,⾥⽒震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由于海⽔的压缩性很⼩,当受到地震能量的作⽤,⽔体只能以同等规模的波动形式把能量传递出去。

当海啸波进⼊⼤陆架浅海,因深度急剧变浅,能量集中,波⾼会骤然增⼤,这时可能出现10-20⽶以上波⾼的海啸。

在滨海区域,海啸波使海⽔陡涨,犹如⽔墙,并伴着隆隆巨响,瞬时侵⼊农⽥村庄,然后海⽔⼜迅速退去;或先退后涨。

这样反复多次,造成⽣命财产的巨⼤损失。

这次12⽉26⽇的印尼海底地震是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及欧亚⼤陆板块等三⼤板块互相碰撞的结果所造成的海啸波,影响到整个印度洋沿海地区⽬前已造成⼗五万多⼈的死亡和数百万⼈的流离失所。

就是⼀个极能说明问题的例证。

但并⾮所有的海底地震都会引发海啸,能引发海啸的必须是有垂直运动的逆冲构造型海底地震,⽽且其震级必须是⾥⽒6。

5级以上,震源深度为⼩于20--50公⾥。

据统计,海洋⾥发⽣过的⼤地震能造成海啸的⼤约只占百分之四。

⼆,海上的飓风、台风等极端⽓候也能引发海啸,这种海啸称为风暴海啸,它同样能造成⼈员和财产的损失。

1969年7⽉28⽇⼴东省汕头市⽜⽥洋海域受特⼤台风侵袭,当时⼜正逢⼤潮因⽽引发巨⼤的风暴海啸,浪⾼10多⽶,造成近万⼈死亡。

⼴东沿海地区易发⽣风暴海啸还有地理上的因素:即因为⼴东省沿海地区有不少漏⽃形的海湾地形,汕头的⽜⽥洋与珠江⼝就是典型的这种地形,这种地形较易加速⼤⽓和洋流漩涡的形成,导致风暴海啸的出现。

三,滨海沿岸的⼤规模⼭崩、悬崖滑落也曾引发海啸,1702年⽇本有明海域附近的⼭崩引发海啸,最⼤波⾼达50⽶以上,造成15000⼈死亡。

石大灾害及防治对策讲义06海啸灾害

石大灾害及防治对策讲义06海啸灾害

第六章海啸灾害第一节海啸概述地震引起海水冲击大陆,这种现象叫做海啸。

海啸是一种海洋灾害,由一系列波浪组成,但与一般海浪不同。

平常说的海浪只在海表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浪高随水深衰减很快。

而海啸是海水从海底到海表的整体波动,具有周期超长、波长及波高超大等特点。

海啸传播速度很快,且随海区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4000m水深的大洋中,速度可达713km/h。

两个相邻的浪头之间的距离可长达500km——650km,能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

海啸周期为2min——200min,最常见的是2min——40min。

海啸波高在大洋中较小,约1m左右,常被风浪或涌浪覆盖,当传到海岸时,波长变短,波速降低,波高增大,可达10m——15m,甚至20m——30m,最高可以达到70m。

从海啸的第一个浪头到达岸边到整个海啸结束,持续时间可长达几个小时。

当较强的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掀起的狂涛骇浪形成“水墙”,携带着巨大的能量,能使重达数吨的岩石混杂着船只、废墟等向内陆前进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途地势低洼的地区都将被淹没。

第二节海啸的分类1. 按形成原因分类(1)地震海啸由于地震引发的海啸,称为地震海啸。

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的海啸就是地震海啸。

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引发海啸。

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

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

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返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

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

1965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的地震海啸、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的海啸都属于这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

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

《海啸》阅读附答案

《海啸》阅读附答案

《海啸》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2004年12月26日早上8时,印度尼西亚苏门答猎岛北部发生强烈地震,由此引发的海啸迅速席卷了周边国家,造成巨大人员伤亡。

这是40年来亚洲遭受的最大灾难。

②A.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的破坏性大浪称为海啸。

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级时发生。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的张国明先生说,我国测定这次印尼地震震级为级,这是非常罕见的。

③张国明介绍说,地震海啸通常是在地震几小时后发生的。

环太平洋地震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强的地区,这里地质构造强烈,地表高低悬殊,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于此,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与地震带基本一致。

④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正好处于地层断裂带上,地震活动非常频繁。

1883年8月27日印尼冀巽他海峡因火山喷发引起海啸,最大波高35米,造成万人死亡。

有人形容这次大爆发是“声震一万里,灰撒三大洋”。

1992年,印尼还发生过一次里氏7级的地震,结果在东南部的福洛里斯岛附近引发海啸,造成2500人死亡。

⑤专家介绍说,B.地震产生的水体波动的传播速度可达每小时1000公里,比大型喷气式客机还快。

当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海啸波携带巨大能量直冲海湾和岸边;这时可能出现10-20米以上的波高,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前冲击。

⑥张国明先生认为,这次海啸之所以造成这么大的死亡,是因为这次地震发生在印度洋的海沟里,震级又非常高,造成了极强的上下搓动力,与1960年5月23日发生在智利的大海啸非常相似。

C.那次地震最大震级为里氏级,引起的海啸最大波高为25米,使智利一座城市中的一半建筑物成为瓦砾场,造成900多人丧生。

同时,海啸波以每小时700公里的速度在太平洋传播。

在美国夏威夷,海啸波把堤坝十几吨重的玄武岩抛出百米以外,一座钢质铁路桥被推离桥墩200多米,毁坏建筑物500多座,造成61人死亡。

海啸波的高度是多少

海啸波的高度是多少

海啸波的高度是多少
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

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二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

海啸携带海底沉积物、船只、树木等重物一直冲入海岸线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

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数百公里。

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舶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

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因此,准备靠岸或者停靠在岸边的船舶要及时向外海开就可以化险为夷。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

海啸和海浪是有根本区别的,海啸是由于海地地震,大地向海水瞬间输送大量能量而形成,海啸的外形特点就是不起浪花,而是纯属机械运动型的波浪,这种波浪对海上的船只破坏力有限,当海啸抵达浅水地带,也就是沿岸的时候,由于地形的影响,破坏了这种机械波,而形成无规则运动的巨型近海海浪。

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海浪,则通常在风和其它引力的作用下形成,形状特点就是无规则,整个波浪不是抛物线形状,浪尖有水花,这种海浪对海上的船只才具有破坏力,这种破坏力产生的原因,就是浪花的前面不是弧形,极容易盖过船只,
造船船只进水。

我们也会再接再厉给大家展现最完美的一面。

明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千万不要迟到哦。

海啸的意思

海啸的意思

海啸的意思海啸,又称海浪地震、海波地震或津浪,是指在海洋中发生的一种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

它是由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海底地壳运动或其他地质灾害引起的。

一旦海啸形成,它将以惊人的速度向海岸冲来,给沿岸地区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海啸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力和危险性。

当地震发生时,地壳的运动会形成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通过水传递,引起海水剧烈波动,形成海啸。

海啸在海洋中的速度非常快,可达到每小时几百公里,甚至更快。

然而,当海啸接近沿岸时,由于水深减小,速度减慢,但高度却增加。

当它冲向海岸时,它会形成巨大的海浪,造成沿岸地区的水灾。

海啸的破坏力是巨大的。

当巨大的海浪冲击到沿岸地区时,它会摧毁建筑物、破坏海岸线,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过去几十年里,世界各地发生了许多海啸事件,给许多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004年印度洋地震引发了一次严重的海啸,造成了至少23万人的死亡。

这次海啸也是迄今为止最为致命的海啸之一。

虽然海啸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力,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技术和预警系统来减少海啸对人们的影响。

例如,在发生地震后,科学家可以通过测量海底地震仪器上的数据来判断是否有海啸的可能。

一旦发现有海啸的可能性,紧急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向沿岸地区发布预警信息,帮助人们及时撤离险区,减少人们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除了预警系统外,教育也是减少海啸灾害影响的重要措施之一。

人们应该了解海啸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应对海啸灾害。

政府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民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只有当人们有足够的知识和意识时,才能在海啸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同时,国际合作也是减少海啸影响的重要途径。

由于海啸是跨国界的自然灾害,国际社会应共同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加强海啸监测和预警系统。

各国应积极响应国际组织的呼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海啸带来的威胁。

总之,海啸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的破坏力是巨大的。

然而,通过科学技术、预警系统、教育和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减少海啸对人们的影响。

海啸科普知识

海啸科普知识

海啸科普知识: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特大地震,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已遭到第一波海啸袭击。

电视画面显示,海啸迅速吞没了农田和房屋,汽车和船只被海啸席卷着撞上建筑物。

地震已经造成严重伤亡。

其实,海啸的发生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在一次次经历过海啸后,逐渐认识了海啸。

海啸像一堵水墙:海啸是由一系列海浪组成的,从海啸的第一个浪头到达岸边到整个海啸结束,持续时间能够达到好几个小时。

呼啸而来的海浪高达9米,特大海啸发生时,海浪甚至高达30多米,就像一堵“水墙”。

海啸的波长:通常超过100公里:海啸运动的时速高达数百公里。

地震产生的水体波动与通常海面上的海浪是不一样的。

海浪通常只在一定深度以上的水层引起波动,且这种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

地震引起的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当然在大洋中震源附近水面最初的升高幅度只有l~2米。

这种波动运行在深水大洋时,波长可达几十至几百公里不等。

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造成灾害,甚至于航行的船只也难于察觉出这种波动。

海啸的能量:速度比大型客气还快:地震引起的海啸波动周期在2~200分钟范围内变动,最常见的是2~40分钟,传播速度可达每小时1千公里,比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航速还快。

所以,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造成灾害,甚至于航行的船只也难于察觉出这种波动。

然而,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因深度急剧变浅,能量集中,波高骤然增大。

当进入狭窄浅水海域,从海面到海流速几乎一样的海啸波携带巨大能量直冲海湾和岸边,这时可能出现10~20米以上的波高,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过来,特别是传播到漏斗型湾顶处更为突出。

宇宙天体极少引发海啸:海啸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地震、海底山崩塌方和宇宙天体的影响。

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

地震令海底版块滑移,引发海水大规模逆流: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

海啸

海啸

世界历史上的海啸1960年5月23日,智利沿海地区发生一次接连不断的大地震,构成一系列骇人听闻的破坏性极大的地震群。

这次地震最大震级为里氏8.4级,引起海啸最大波高为25米。

这次地震引起的海啸使智利一座城市中的一半建筑物成为瓦砾场,沿岸100多座防波堤坝被冲毁,2000余艘船只被毁,损失5.5亿美元,造成900多人丧生。

同时,这次海啸产生的能量波及整个太平洋,海啸波以700多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在太平洋传播,海啸经过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在美国夏威夷希洛湾内,海啸波把堤坝的l0多吨重的玄武岩块抛出百米以外,一座钢质铁路桥被推离桥墩200多米,毁坏建筑物500多座,成61人死亡,伤282人,损失近亿美元。

在地震22小时以后,海啸波传至日本造成巨大灾害。

这次引起海啸的智利大地震是本世纪罕见的地壳变动,它将海底一块约5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地块一下子上升了将近10米,汹涌的海浪一个星期后才逐渐平息。

日本是多地震同家,也是世界上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之一。

自有记载以来,日本太平洋沿岸受到猛烈海啸袭击达30多次,其中最大的一次发生在1896年6月15日的三陆。

三陆位于日本本岛北部濒临太平洋东部。

当地震发生后不久,三陆沿海出现海水迅速倒退的异常现象,常年被海水淹没的岩礁滩地突然都显露出来,退走的海水顷刻重返,犹如一堵高耸的水墙冲向岸边。

这次海啸引起的最大波高达25米,卷倒房屋1.4万多间,流失船只3万余条,死亡27000多人。

这次海啸是距岸200多公里处的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还波及到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最大波高为10米,在太平洋的美国西岸旧金山也记录到20厘米的波高。

历史上其他的主要海啸有:1498年9月20日,日本北海道曾出现最大波高20米的地震海啸,并侵入内陆2公里,造成2万人丧生;1792年5月21日,日本有明海附近的山崩引起的海啸,最大波高达50米以上,死亡15000人;1883年8月27日,印尼冀他海峡因火山喷发引起海啸,最大波高35米,死亡36000多人;1933年3月3日,日本三陆外海地震海啸,最大波高24米,死亡3000人,海啸横越太平洋直到南美的智利均受到影响;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湾因大面积海底运动引起海啸,最大波高达30米。

地震海啸是怎样形成的

地震海啸是怎样形成的

地震海啸是怎样形成的
佚名
【期刊名称】《四川建筑》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除了地震以外,海底火山爆发或海底塌陷、滑坡等也能引起海啸。

由深海地震引起的海啸称为地震海啸。

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烈上升或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就是地震海啸。

海啸形成后,大约以每小时数百千米的速度向四周海域传播,一旦进入大陆架,由于海水深度急剧变浅,使波浪高度骤然增加,有时可达二三十米,从而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害。

【总页数】1页(P226-22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现代超级计算机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链自动化将形成BACNet+HBES+CC-Links+eFactory 高技术新市场的分析——
2.探寻日本地震-海啸造成福岛核电7级事故的原因2.马尼拉地震带海啸对广东沿海影响的数值研究——潮汐与海啸的非线性作用的影响
3.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地震海啸与地震预报实验场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4.2010年10月25日明打威海啸地震(Mw7.8)和浅层巨大逆冲断裂引起的海啸灾害
5.“3.11”日本地震海啸及南海和琉球群岛假想地震海啸对福建近海影响的数值模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海啸的

关于海啸的

关于海啸的海啸是一种极其可怕的自然灾害,它可以摧毁海洋上的任何东西,包括沿海城市、渔民、船只以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人们,有时甚至还会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海啸由海床剧烈抬升引起,或由许多地震和活动引发,一旦发生,将危及生命和财产。

在近代史上,海啸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造成的破坏和损失远远超过了其他自然灾害。

海啸一般是在地震发生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引发的,威力可以超过3米,到达沿岸约2小时后逐渐减弱,而最大的海啸甚至可以超过20米,这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灾害之一。

海啸的破坏力非常惊人,它不仅能够摧毁海岸线上的一切,而且还能够将沿海城市和村庄抹去,令人震惊的是,海啸还能够冲走一些与海岸相连的河闸,这会给沿海地区的人们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旦海啸发生,重要的基础设施便会受到影响,沿岸地区的人们也会面临灾害带来的威胁。

此外,海啸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往往伴随着污染物和重金属的沉积,从而对沿海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海啸的威力也会破坏近岸的渔业,使渔民无法在海上打捞,这种海啸造成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

在近几十年来,海啸造成的灾难越来越严重,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环境破坏,气候变化,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研究人员们正试图了解海啸的起因,以及如何有效地预防和缓解海啸所带来的灾难后果。

全球范围内,许多政府都在采取措施来防范海啸,比如在沿海地区建立护堤,并建立警报系统,让居民及时了解海啸的风险,从而有时间躲避灾难。

还有一些城市也采取了一些视频监控系统,以帮助预警和防止海啸的发生,这样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及时监测和分析海啸风险,从而更好地保护沿海居民和财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研究出了一些海啸预警系统和有效的应急预案,能够及时发现和预警海啸,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海啸造成的损失和伤亡。

总之,海啸是个可怕的灾害,为了更好地保护人类及其财产,我们应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海啸措施。

保护沿海以及岸边的人们和财产,预防和减缓海啸的危害,成为当前人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海啸的速度是多少
地震海啸的速度是多少?海啸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快,地震发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啸速度越快。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活断层研究中心负责人佐竹健治说:“海水越深,因海底变动涌动的水量越多,因而形成海啸之后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越快。

如果发生地震的地方水深为5000米,海啸和喷气机速度差不多,每小时可达800公里,移动到水深10米的地方,时速放慢,变为40公里。

由于前浪减速,后浪推过来发生重叠,因此海啸到岸边波浪升高,如果沿岸海底地形呈V字形,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更高。

”请大家继续收看以下内容。

海啸预警不但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实际上也是可行的,且已有成功的范例。

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在于地震波传播速度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

地震纵波即P波的传播速度约为6~7千米/秒,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20~30倍,所以在远处,地震波要比海啸早到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具体数值取决于震中距和地震波与海啸的传播速度。

除预警外,自己也要学会判断。

当海啸传到近岸时,由于波能的释放,波高急剧增长,伴随着海水的轰鸣,即轰隆隆的声音;一些生物可能有异常反应,如海鸟群飞;潮水可能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之内突然退却,留开大片裸露的海滩,此时必须明白,海水的异常波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