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规则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规则教育
【摘要】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协调人们之间关系和行为冲突的社会标准。“规则是游戏本质的特征”(维果茨基语),游戏具有规则性。在幼儿游戏中,如果没有幼儿的规则行为,就没有游戏可言。游戏规则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性体验的前提。《纲要》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知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角色游戏中帮助孩子增强规则意识。
【关键词】大班幼儿;角色游戏;规则
一、角色游戏中,规则制定的重要性
规则是社会意识的反应,一定的游戏规则总是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渗透着某一特定的价值观,价值观对于一个人的整个生命历程至关重要,特别是幼儿期,它是人生发展的奠基阶段,这一阶段所学习的东西,生活经历直接影响着一个人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的趋向。幼儿游戏中科学的规则折射着一定的科学价值观,引导着幼儿的积极发展。大班幼儿正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是非观念仍很模糊,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明显,因此这一年龄段是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与此同时,大班幼儿也是幼儿角色游戏的黄金时期,幼儿的角色意识大大增强,游戏兴趣显著提高。但在自主选择、自主活动的角色游戏中,如果没有教师的细心管理和善意的帮助,没有规则的约束,对于还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和是非观念较模糊的孩子来说,就很难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角色游戏中帮助孩子增强规则意识。
二、把握幼儿角色游戏中两种规则
1.适应性的规则是指在某一时段内适合相应年龄段幼儿的规则,主要涉及公德、安全、惜物、个人生、作息时间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功能是培养幼儿的良好在习惯,充分指导他们积极探索世界。如果将儿童的心理喻为一双内隐的脚,适应性的规则就是这双内隐之脚的鞋子。因此适应性规则的教育应该充分体现纲要总则中支出的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和关注个体差异这两个原则,做到可变和不变的和谐统一。
2.临时的规则是指为了顺利地实现某一短期目标而质点的规则,大多数游戏规则属于临时规则,临时规则的教育需要体现灵活性的原则。
三、角色游戏中引发幼儿制定规则的条件和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没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纲要中的这一精神以及关于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有助于反思我们当前角色游戏中的规则教育。
大班幼儿对角色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班的孩子就是这样,尤其喜欢角色扮演。然而,问题和孩子间的纠纷也由此产生。为了争当小医生,三个小朋友各不相让,游戏用的玩具也因此散落一地,没有人管。面对这些,老师不是警察,简单的批评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让孩子们了解规则的重要性。怎样让大班孩子理解并自觉遵守规则呢?我从各个区域入手,并开展了给角色游戏区定规则的一系列活动。
1.以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确立角色游戏的规则,从而顺利地开展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来进行活动,给幼儿提供的是一
个自由开放的活动环境和氛围,在不受外显规则约束的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就会产生互相干扰,游戏活动也就无法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角色游戏中实际问题,以尊重幼儿为原则,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引发幼儿进行思考讨论,确立游戏规则,从而增强规则意识。为了让孩子们充分感受规则的重要,我用摄像机将孩子们在区域里吵闹的场景录了下来。播放给大家看。当我问孩子们看完后有什么感觉时,孩子们纷纷表示很乱,很吵,听不见小朋友在说什么,也看不出他们在玩什么。于是,我又问了被录像的小朋友谈谈他们的感受。欣欣说:“我玩得不好,周围的小朋友,他们太吵了,我都听不见来看病的小朋友对我说什么。六六说;放在甜品店的东西,服务员不及时收回,勺子,筷子一碰就掉。那我们应该怎样玩呢?说话声音不能太大,太吵会影响别人的。东西掉了要及时捡起,孩子们热烈的发言,从他们的眼中,我发现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需要有一种行为规范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了。于是,我请他们想一想,由谁来定要求,有人提出有老师来定,我问:“有没有不同意见?小宝提议:“可以让小朋友自己来定。”我立刻给与了支持:“这是个好主意!”我的态度将孩子们的兴趣调动起来。
游戏结束后,我组织孩子们一起讨论:先请成成说说今天游戏时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再请大家说说玩的不开心的原因是什么?大家一致认为是到银行取钱不排队使大家不开心。最后请孩子们讨论有什么办法让大家买东西时能自己排队?有的说用绳子围成长方形的路,大家就知道排队了;有的说在地上贴个脚印,就知道排队了等等。当再问如果还是有人不排队怎么办?孩子们都说不排队就不卖东西给他。在后来的游戏中孩子们在“中国银行”取钱时排起了队,当有的孩子不排队时,就不能把钱取给他。角色游戏中,大班幼儿比较关注角色行为的“规则性”。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感知生活中各种人的社会活动,并在大脑中抽象、概括各种人活动的规则,以此来“规范”游戏中角色的活动。如通过玩甜品店角色游戏,幼儿认识到游戏“甜品店”中的“服务员”是不能吃“甜品店”的东西的;通过美容美发角色扮演的游戏,美发店的工作人员是不能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的。通过对银行角色扮演,幼儿认识到“中国银行”的工作人员是不能随便拿银行的钱的等等。在这些游戏中,一旦某个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违犯了这些“规则”,就会受到游戏同伴的纠正和督促。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开始认识人们的活动与其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地理解、把握各种职业社会成员的“工作职责”和“职业道德规范”,开始理解游戏规则“隐喻”,并试图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通过讨论,大家一致找出了问题发生的原因,同时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规则是幼儿自己想办法确立的,游戏中他们能主动遵守规则,并互相监督。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来确立的规则比教师一遍遍强调规则的效果要明显得多。2.以角色需求引导幼儿生成角色游戏的规则,让游戏更有序
角色游戏中经常会出现角色争抢这一现象,而幼儿的游戏水平有限,如果在游戏中没有老师的引导势必影响游戏情节发展和整个游戏的开展。因此,教师根据游戏中出现的角色争抢现象,以尊重幼儿游戏意愿为原则,以满足幼儿角色需求为目的,引导幼儿生成新的游戏规则。
如,“照相馆”游戏中,孩子们都喜欢当“摄影师”。游戏刚开始,帅宝、青青、华华挤在“照相馆”里,都争着要做“摄影师”,争抢着“摄影师的衣服”和照相机。当看到我走过去时,他们都抢着说:“是我先来的”。我问他们:“照相馆里,有室内的摄影师,有没有外景拍摄摄影师呢?”他们都说:“有”。我又说:“那你们谁愿意当外景拍摄的摄影师呢?”可是他们为了谁先当“摄影师”,又争执起来。在我的提醒下,他们用猜拳的方法来决定谁先给顾客拍照。最后,帅宝和青青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