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学生人格发展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循学生人格发展规律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的性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青年期(12—18岁)则属于一身中最重要的中学时代,因此中学生正处在被人称为“黄金时代”的青年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个体生理上快速改变,心理发展中出现了许多质的飞跃,人生观逐步形成,人格日趋成熟。也正是由于中学生生理变化快速、社会经验缺乏与适应能力不足,加之现代社会急剧变化,中学生阶段所经历的心理冲突、矛盾和困扰,比起处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来说,又是比较特殊的,其体验也是比较强烈的、则恰好体现了埃里克森对于青年期的性格特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中学生在不断地确立“自我”但又充满危机,于是出现一些学生性格怪异,厌学,打架、吸毒、抢劫、甚至自杀,因此只有帮助学生应对危机,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营造一个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宽松环境
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社会、家庭、学校应给学生一个安全、诚信、温暖的生活环境。
社会应当弘扬正义、积极的精神文化,以高尚的道德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远离暴力、色情,把崇高的理想当成自己毕生的追求。
家庭应成为学生避风的港湾,也是学生最温馨的地方,但当今的家庭,有的家长为把学生培养“成才”,过多地增加学生的负担,为学生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让学生疲于奔命,生生地剥夺快乐的青少年时光,于是很多学生采取消极的抵抗,产生叛逆的逆反心理,甚至自残、有轻生的念头,更严重的是农村留守学生,父母不在身边,遇到成长中的烦恼和危机,不能及时无法倾述和化解,得不到父母的温暖和关心,处于不安全的境地,于是在社会上寻求靠山,结成小团伙,拜把子,称兄道弟,以至后来演变成黑社会。因此我们的家长一定要了解学生性格成长的规律,为学生创造安全、温暖的家。
学校应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学生在学校生活是快乐的,但近年来,由于社会教育内部多面的原因,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成为学校竞争的直接和几乎唯一的标准,在某些
人看来,升学率高就可以“一好遮百丑”,这种单纯的以考试分数为中心的行政权力杠杆的使用,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乃至发奖金的财务工作者的视线,都集中到分数上,这无疑严重地削弱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其次,在教育组织过程中,德育教师队伍涣散,以我个人经验,当前教育环境中,像过去那种耐心细致、体贴入微,谆谆善诱、深谙教学艺术、善于从学生心理深层了解抚育学生的教育工作者大大减少了,再次,唯分数论,是有些老师以成绩优劣或某一方面缺陷把部分学生人为的界定为“差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甚至某些生活小节都体现出对他们的歧视,这就从心理方面对这一部分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负效应,人为地主观地诱发了部分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变异,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改变观念,不断创新,把学校变成学生的乐园。
二、教育教学方法丰富多样,具有针对性
从前文论述可以看到,学生人格偏移的原因是复杂的,全方位的,是种社会综合症。只有从家庭、学校、社会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教育在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应作为学生人格完善最关键的环节。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注意如下原则:
首先,要把人格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发展。当前国内外普遍呼吁“全人教育”强调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完整的人,不是人的局部,也不是人的智能侧面。为了促进学生人格的完整发展,在确定教育目标时,不能只考虑知识的传授与智能的发展,而应给予道德教育、情感、意志、价值观、社交能力的培养及自我概念的完善等定位。
其次,重视学生主动的自觉的人格自我教育过程。从根本上来说,人格发展是一个主动的自觉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主动性日益增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自我修养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特质,做人格发展的主人。最后,应该遵循个体心理发展规律,人格教育应根据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现有水平和发展任务,确立适当的教育目标和有效的教育方法。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作为完美人格教育的非理性教育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他所达到的目标,就是使消极的精神要素得到扼制和排斥,把积极的精神素质充斥到人的精神生活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者的责任就是用自己的爱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健康成长创设一种积极进取的氛围。具体来说,在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主要抓好下面几个环节。
1. 倾注爱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师爱是德育之魂、德育之本,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可以忠告,可以劝导,有时可以谴责。”有经验的老师就深知,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信任、同情、关怀和对他们自尊心的保护就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2. 维护自尊
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时时注意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公正、平等地对待人格偏差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听取他们的意见,使他们消除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心理隔阂,就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要常常找人格偏差的学生们谈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要求,特别是在处理班上重大事情(如班干人选、参加各项活动、评优奖励、经验总结、实践总结活动等)时,都事先争取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并认真采纳和改进,而且,在批评人格偏差学生时,也要切实记住“箭伤肉体,话伤灵魂”这句俗语,时刻注意批评的措词,使他们感受到公正、合理、关怀、富有人情味的批评,他们就会欣然接受教师奉送给他们的“多刺的,但却散发着圣洁师爱芳香的玫瑰花”。
3. 温和批评
批评学生不等于训斥和责骂,也不等于讽刺和挖苦,更不等于拳头和教棒。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可能会获得一时的效果,但很可能没有温和式的批评来得心悦诚服和持久。我这里指的温和批评一般针对于那些确实是因无知或无意而犯了错误,而又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格偏差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我的班上有一名学生叫吉祥,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只得了5分,而我的试卷并没有发出,其他同学告诉他,“你数学只考了5分。老师明天要收拾你”,第二天,有同学告诉我:“昨晚,吉祥在QQ上说如果数学老师收拾我,我要气死她,谁怕谁,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