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美

合集下载

谈《故都的秋》之色彩美

谈《故都的秋》之色彩美

谈《故都的秋》的主观色彩《故都的秋》是一篇传统的高中语文课文,作者紧紧扣住“清”、“静”“悲凉”,选择不同的景物、画面来加以勾勒和渲染,并且在文中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一篇好的散文往往是主观色彩和客观色彩的统一体,是作者内心世间的真情表白,而《故都的秋》的主观色彩特别强烈。

一.强烈的自传色彩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的自叙传”,他又说“文学家的作品多少总带有自传的色彩的”。

这里所说的“自传”不同于一般的传记文学,它没有具体的事件记述,也不会记录作者的生活经历,但在文中表现作家的个性,流露出他这个时期的思想变化。

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迁居杭州过起了离群索居、隐逸恬适的生活,这一时期,作者思想苦闷,创作枯淡,仅仅写作了一些山水游记,写于1934年8月的《故都的秋》正是作者这个时期思想轨迹的反映。

文中写道“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干上北平来”,为的是想“饱尝”这“故都的秋味”,这“故都的秋味”为什么会如此吸引他呢?作者在文章中是这样解释的:“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

”可见,作者认为只有秋景最能表现他内心的落寞与苦闷,于是,不远千里赶上北平,“租人家一椽破屋住着”,听“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独看“北国的槐树的落蕊”,愁听“秋蚕的衰弱的残声”,深味北方“息列索落”的秋风与秋雨,从这一系列描写中,让读者体会到了郁达夫内心的苦闷、忧虑、孤独、冷落,这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体现了强烈的自传色彩。

二.浓烈的伤感色彩有人这样评论过郁达夫的作品:“凡读过郁达夫的作品的人,谁也知道,他是一个感伤极重的作家。

文学语言的色彩美

文学语言的色彩美
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则天如水色,蔟蔟幽林,雁鸿
自然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千差 万别。就其存在方式而言,无外乎以形状、声音、色彩来显示 自己的形态和性质。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是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九论风雷雨电、春夏秋冬,还是大江东去、小溪蜿 蜒;无沧绝顶揽岳、壮志抒怀,还是泉打林壑、落R孤烟。,或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 舟已过万重山”;或“树树皆秋色,…JIi唯落晖”、“池塘生春 草,周柳变呜禽”。这些,都表明世界的万事万物,无小眦 形、声、色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文学洋论常以“如临其境”、 “立u见其人,如闻其声”、“绘声绘色”等来评价文学形象,如 果说“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足指关注形象的形状和声音的 话,那么“绘声绘色”或“形形色色”则既注重形状和声音,又
作用。
文学作-锗运用语言描摹自然、社会和人生,创造l_【{如诗 如画的艺术世界。在这里.人们Ⅱ常生活中的情感和审美体 验得到了升华,普通的情感凝聚为审美的情感,日常的生活 转化为艺术的理想。作家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选取适于表 现情感的景物或生活断面,构筑感人的艺术氛同。自然、社 会和人生的形、声、色被完美地还原和展现,jE同完成文学以 情动人的使命。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是以诗人感物,联 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昕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 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 杨柳之貌,果果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 声,嘎暧学草虫之韵。”@中国古代文学历来讲求“缘事而 发”,涛人大多感事披心,缘情沥胆,往往借“桃花之鲜”、“杨 柳之貔”、“R出之容”、“雨雪之状”、“黄呜之声”来图貌附 声、感物写气,故“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盂夏,郁脚之 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 “兴寄”传统和比兴手法使古典诗词能够多方面展示诗人内 心的情怀,既可移情,又可借景,于桃花、杨柳、R出、雨雪、黄 呜之处,写季节动容.四时感悟,见不借助于物之形、声、色, 而色彩在这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桃花之粉嫩、杨柳之 青青、日H{之火红、雨雪之霏霏、黄鸟之绚烂,无不显示色彩 的赏心悦目、精彩绝伦。叶燮论画与诗时说:“……尽天地万 事万物之情状者,又奠如诗。彼其山水云霞、人士男女、忧离 欢乐等类而外,更有雷鸣风动、鸟啼虫吟、歌哭言笑,凡触十 目、人于耳、会干心,宣之丁口而为言,惟诗则然,其笼万有, 析毫末,而为有情者所不能遁。”④诗歌可以无所不包、尤所 不含,远至盘古,F天,近到剪烛西窗;上可九天抚月,下亦酬 唱送别;深抒人生无限,表写稍纵即逝。世间万有皆揽于胸 中。然而,诗人缘事而发,抒写气象万千.多以感物万象,进 而图貌附声,随物写气。所以,万象之形状、声音、色彩,便成 为诗人关注的焦点,而色彩就成为天变地幻、物化景迁、lIl高 川涌、春兴秋落的关键。可以这样说,自然景色、人物形象、 生活场面,都有色彩,而描写色彩又使文学生动、具体,更寓 有生气和韵味。 文学作品往往创造、还原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彩世 界.留给人们情绪的体验和审美的愉悦,付诸联想、想象,幻 化为迷人的艺术境界。苏轼极为赞赏上维的诗画:“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也说:“春景则 雾锁烟笼,水如蓝染,山色渐青。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描写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描写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描写学作品中的色彩描写是一种常见的手法,它可以通过描述和运用各种颜色来传达情感、氛围和意象。

色彩描写可以帮助丰富文章的形象和氛围。

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色彩描写及其可能的象征意义:1.红色:红色通常与激情、爱情、力量和热情相关。

它可以用来描绘浓烈的情感、火热的场景或者象征着力量和权力。

2.蓝色:蓝色往往与冷静、平静、悲伤和孤独联系在一起。

它可以用来描绘寒冷的环境、忧伤的情绪或者象征着冷漠和孤独。

3.绿色:绿色常常与自然、希望、新生和平和相关。

它可以用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生机勃勃的植物或者象征着希望和平和。

4.黄色:黄色通常与阳光、快乐、温暖和活力相关。

它可以用来描绘明亮的场景、快乐的氛围或者象征着幸福和活力。

5.紫色:紫色往往与神秘、浪漫、贵族和宗教联系在一起。

它可以用来描绘神秘的氛围、浪漫的情感或者象征着尊贵和神圣。

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色彩描写,实际上,作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故事情节来选择和运用各种颜色。

色彩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氛围,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二、以下是一些关于色彩描写的写作技巧:6.使用具体的形容词和比喻:通过使用形容词和比喻来描绘色彩,可以让读者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场景。

例如,"天空如同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洒满了橙红色的晚霞"。

7.结合情感和氛围:色彩可以传达情感和氛围,因此在描写时可以考虑与文中的情感和氛围相符合的色彩。

例如,"房间里弥漫着柔和的黄光,温暖的氛围让人感到宁静和安心"。

利用色彩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色彩,可以突出某个特定对象或情境的重要性。

例如,"在灰蒙蒙的城市中,她身穿一袭鲜红的裙子,宛如一道明亮的闪电"。

8.色彩与主题的呼应:选择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色彩,可以增强文章的一致性和深度。

例如,如果主题是自然环境的美丽,可以描写"翠绿的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湛蓝的湖水映照着天空的洁白"。

浅议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美

浅议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美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有言 : “ 一切景语皆 隋语。”美 国学者 阿思海姆在 他的“ 色彩论 ” 中说 : Βιβλιοθήκη 色 彩能有力地表达情感 。” 诗
人 闻一 多曾在《 色彩》 一诗 中写道 : “ 红给了我热情 , /黄教给我
忠义 , /蓝教 我 以高 洁 , /粉 红赐 我 以希 望 , /灰 白赠我 以悲 哀” , 这也是对色彩的表情性质 的表述。鉴于色彩本 身所具有 的
说结尾 的阴晦 、 沉重 的氛 围形成 了鲜明的对 比。在诗歌 中, 为了 表 现一种蓬勃 、 热烈 的氛 围 , 诗人 常将 红色 同绿色相互 映衬 , 相 互对照 , 构成富有情调 的和谐画面 。
3 . 色 彩 可 以抒 发情 感
毛泽东《 沁园春 ・ 雪》 中的“ 须晴 日, 看红装素裹 , 分外妖娆” ,
子乱蓬蓬 、 花 白” , 说明孔 乙己年 纪已大 , 处于风烛残年 , 精神 萎 表情性能 ,文学作品中色彩 的选择都有个人的感情 在其 中。愉
忧郁 的情绪 则常表现为 靡不振。寥寥几 句 , 鲁迅先生就勾画出了一个穷 困不堪 、 好逸恶 快 的心情常 和优美 的色调联系在一起 ,
劳、 遭 受欺 凌 、 迂腐可怜 、 身份 十分特殊 的形象 。再如描写孔 乙 己为 自己辩解“ 窃书不能算偷 ” 时 的外貌 : “ 孔乙 己便涨红 了脸 , 融于羞愧与难堪之中 , 使其显得更 加可笑 而可悲 。小说 的最后 ,

色 彩 是 文 学 作 品 产 生视 觉 美 的前 提 , 它可 以状 物 、 绘景、
写人 。 形成“ 象” 色彩是最易进入感官的内容 , 尤其是对于眼睛来说 , 具有某 种 吸引力 , 起着“ 诱饵” 的作用 。有 了色彩 , 文学作 品也就有 了图 画美 、 视觉美 。 1 . 以色彩状物 , 生动逼真 色彩本是客观事物的外在表现形态 ,大 自然 的每一种事物 都有色彩 的变化 , 有 了色彩 的参与 , 万事 万物才鲜活 了起来 。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与意义表达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与意义表达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与意义表达色彩是文学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它不仅仅是描述人物、描绘环境的一种手法,更加传递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思想和审美意识。

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美学的问题,更是思想和文化的升华。

在文学作品中,色彩不仅是词句的语义,更是隐含其中的含义,有着深远的意义。

因此,文章将通过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和意义表达的例子来探究色彩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一、色彩在人物描写中的运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通过语言描写出来的,而色彩在人物描写中的运用是不可忽视的。

颜色是人们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可以表达出一个人的性格、情绪、心理和境遇等等。

例如,当我们读《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时,他的身上总是布满着红色元素,这是因为本书中红色是代表命运和喜庆的颜色。

贾宝玉命中注定要先承受忧伤,才能获得永恒的快乐,在他面前出现的便是红色。

因此,《红楼梦》中的红色元素无疑是对贾宝玉境遇的隐喻,更是对他命运的论断。

在《红楼梦》中,康熙御赐的“洪福寿”横匾以红色为主,象征着贾府美满幸福,然而故事的结尾却是残酷而悲壮的,寓意深远。

再举个例子,当我们读到《围城》中的方鸿渐时,他通常被描写成蓝色、灰色和白色的。

蓝色象征着他的宁静、冷静、含蓄和优雅,灰色象征着他的平凡、苍白、无力和无趣,白色则是他的洁白、纯净和完美的象征。

这些颜色不仅仅只是对方鸿渐人物形象的描写,更是隐含其中作者对于方鸿渐内心情感、思想和审美意识的表达。

方鸿渐是被社会摧残和逼迫的受害者,他在社会中迷失了自我,所以他的内心充满着忧虑、孤独和疲惫的情感,而这些负面情感正是蓝色和灰色所表达的。

白色象征着什么呢?它代表着方鸿渐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在那些糜烂和虚无的生活中,他仍然希望寻找到内心深处的纯净和美好。

白色自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类追求幸福和美好的内在期望和向往。

二、色彩在环境描写中的运用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是人物行径的所在和事件发生的背景,而色彩在环境描写中的运用也是情感、思想和审美意识的诠释。

诗词 探索诗词中的 色彩美学

诗词 探索诗词中的 色彩美学

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色彩美学。

通过对诗词中的色彩运用和描绘的探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古代文人对色彩的理解和表达,以及色彩在文学中的意义。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诗词中的色彩美学。

1. 色彩与情感在诗词中,色彩常常与情感紧密相连。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句词中的“红豆”和“春”蕴含着浓烈的情感色彩,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红色和绿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吉祥和生机,因此这些色彩的运用也带有美好的情感寓意。

2. 色彩与意境诗词中的色彩常常用于营造意境和氛围。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通过白色和黄色的描绘,展现出了壮阔的自然景观,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和内心的宁静。

3. 色彩与象征在诗词中,色彩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

白色在古代诗词中往往象征着洁净和纯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红色则常常代表着热情和喜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明月”就带着红色的祝福之意。

在诗词中,色彩美学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色彩搭配和运用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当我们深入探索诗词中的色彩美学时,不仅能够丰富我们对于文学艺术的理解,更能够为我们带来一种心灵上的愉悦和启迪。

在欣赏诗词的也要多留心色彩的运用,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美学价值。

以上就是对诗词中的色彩美学的探索和理解,希望能够为你对这一主题的了解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在我们的生活中,色彩无处不在,而诗词中的色彩运用更是让我们体验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愉悦。

期待你在阅读本文后,也能对诗词中的色彩美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对于我个人来说,诗词中的色彩美学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抒发。

每当我沉浸在诗词的世界中,常常被其中细腻而生动的色彩描绘所吸引,感受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的力量和精神的洗礼。

我深信诗词中的色彩美学将会继续为我们带来无限的想象和愉悦,成为人们灵魂的一片净土。

论美轮美奂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现代文阅读

论美轮美奂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现代文阅读

一、概述我国传统色彩美学是我国古老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视觉美学。

在现代文化交流中,我国传统色彩美学在艺术、设计、时尚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价值。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传统色彩美学的特点与魅力,分析其在现代文阅读中的意义与影响。

二、我国传统色彩美学的特点1.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我国传统色彩美学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倡导以山水花鸟、人物事物等自然人文元素为灵感,体现大自然的奇妙神秘和人的情感世界。

这种融合使得我国传统色彩美学充满了生命力与情感,能够深深触动人心。

2. 阴阳五行的理念我国传统色彩美学受阴阳五行哲学的影响,以五行理论为导向,将色彩与五行相对应,赋予其不同的象征和意义。

在色彩运用上,讲究阴阳平衡、色彩调和,展现出一种和谐美。

3. 象征与意境的追求我国传统色彩美学重视色彩的象征含义和意境表达,色彩不仅仅是一个的色块,更代表着情感、理念、历史、传统等深刻的内涵。

通过色彩的巧妙运用,能够塑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和情感抒发。

三、我国传统色彩美学在现代文阅读中的意义1. 传承我国文化精髓我国传统色彩美学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我国古人对天地万物的独特理解和赏识。

在现代文阅读中,传统色彩美学的运用可以传承和弘扬我国文化精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2. 丰富文学艺术表现手法我国传统色彩美学为现代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形式。

作家、诗人、艺术家等可以通过传统色彩美学来塑造作品的意境与情感,使作品更加具有我国特色与文化底蕴。

3. 促进文化交流与艺术创新我国传统色彩美学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和价值观,能够吸引和影响世界各地的人们。

在现代文化交流中,传统色彩美学的运用能够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也可以为现代艺术创新提供灵感与启发。

四、我国传统色彩美学在现代文阅读中的影响1.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表现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我国传统色彩美学的影响可以清晰地感受到。

论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色彩美

论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色彩美

1382017年/第07期/3月(上)论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色彩美张粲依(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河南・郑州450001)摘要提起川端康成的小说,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必定要数其小说中所蕴含的色彩语言。

色彩美是川端康成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之一,也正因为川端康成对色彩语言有着独特的造诣,才使得他成为日本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缕“奇观”。

色彩是人类艺术文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人类美学意识的重要感知内容。

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中,将色彩美发挥得淋漓尽致,起到了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本文以川端康成小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川端康成小说中关于“黑色”、“红色”、“绿色”以及“白色”的描写,深入分析其小说中所体现的色彩美,进而挖掘隐含在色彩美学背后的情感内涵,并探析日本民族文化的审美取向和色彩感受。

关键词川端康成色彩美《雪国》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3.065On the Beauty of Color in Kawabata Yasunari's NovelsZHANG Canyi(Zhengzhou Fengya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Zhengzhou,Henan 450001)Abstract Kawabata Yasunari's novel,the most amazing must be the number of the color language contained in his novels.The beauty of color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s of Kawabata Yasunari's novels,and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his uni-que knowledge of color language that Kawabata Yasunari made him a "miracle"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Japanese culture".Col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and 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human aesthetic consciousness.In Kawabata Yasunari's literary works,especially in the novel,the color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play the most incisive,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can not be compared.This paper takes Kawabata Yasunari's novel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Kawabata Yasunari's novels about "black"and "red"and "green"and "white"description,in-depth analysis of color beauty embodied in his novels,which implied emotional connotation in the color aesthetics behind,and analy-sis of the Japanese national culture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sense of color.Keywords Kawabata Yasunari;beauty of color;"Snow country"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诗词作品中的缤纷色彩与意蕴

诗词作品中的缤纷色彩与意蕴

诗词作品中的缤纷色彩与意蕴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意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缤纷色彩和丰富的意蕴是诗词作品中常见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诗词中色彩的表达手法,以及色彩与意蕴之间的关系。

诗词中常用的色彩可以分为明亮和暗淡两种。

明亮的色彩通常用来描绘美好、欢快的场景,给人以愉悦和轻松的感觉。

例如,《关山月》中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描绘了皎洁明亮的月光照耀下的夜晚景象,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

暗淡的色彩则常常用来表达忧伤、哀思之情。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朦胧的月光和寒冷的霜来刻画寂寞和凄凉之感。

诗词中色彩的表达手法丰富多样。

一是通过形容词来表达色彩。

所用形容词的意义多半为颜色词,如“红”、“绿”、“黄”等。

例如,《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红”、“绿”等生动的形象,勾勒出了春天的多姿多彩。

二是通过对物象的描绘来表达色彩。

比如,《长恨歌》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诗人通过描绘起飞的雁群以及明亮的月光,将美丽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是通过比喻手法来表达色彩。

诗词作品中常用的比喻手法包括拟人、象征和对应等方式。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通过将原野上的草比喻为人事的兴衰,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感觉。

色彩与意蕴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色彩是诗词作品中传达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色彩的运用,诗人可以更直观地表达内心情感。

例如,在《渔家傲》中,苏轼运用了大量充满生机的色彩描绘,这些色彩不仅令人心旷神怡,更寓意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积极的态度。

同时,色彩也能够为作品增添层次和意蕴。

比如,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通过将枯荣之景与人生的离别相映生辉,抒发了诗人对兴衰无常的思考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综上所述,诗词作品中的缤纷色彩与意蕴相辅相成,相互交融。

色彩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表现能力,为诗词赋予了生动形象,同时也为作品注入了丰富的情感与思考。

浅析色彩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

浅析色彩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

浅析色彩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作者:高宇琪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2年第01期摘要:色彩是一门艺术,色彩蕴含了众多的思想情感和情感寄托,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

在文学的创作过程中,文人也会非常注重色彩艺术的运用,用色彩语言来表达自己最强烈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本文将通过色彩艺术的功用对文学作品中色彩语言进行解读,分析其中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色彩艺术色彩语言文学作品色彩功用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色彩艺术已经成为小说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家们通过艺术性的语言来进行色彩艺术的效果渲染,这其中融入了作者个人强烈的情感因素,所以色彩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经常是一种隐喻的语言形式,是人物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价值。

因此,色彩艺术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一种手法,也是色彩艺术在文学领域中新的探索和运用,给予文学作品极强的艺术生命和审美价值。

色彩艺术其实就是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通过自然的反射或折射出的各种绚丽多彩的颜色,经常在美术创作的影视制作中来进行视觉效果的传递,在文学作品中,色彩则主要是被用来营造美的意境。

一、文学作品中色彩艺术的写人状物功用文学的创作就是对于人们的生活进行艺术化,具有艺术的色彩,运用色彩的艺术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环境的氛围进行渲染和烘托,同时对于人物的内心活动变化有着重要的暗示作用。

在文学创作中使用色彩艺术来进行创作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是一种主要的文学创作形式。

在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和白玫瑰》中,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主要通过动作的描述展现出来。

她穿着一身撩人绿色长长的睡袍,每个动作都是随着主人公的动作而尽显人物的妩媚,其中绿色的睡袍颜色就显得特别扎眼,尽显了一种挑逗的韵味,把小说中女主人公的行为动作和诱惑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女主人公心理变化的一种迫切性。

张爱玲对男主人公的描写也特别准确到位,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为我们展现了男性最复杂的心理特点,在每一个男性的内心深处都会深藏着两个不同的女人,一个是红玫瑰,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就会像是拍死在墙上的蚊子的血一样鲜红,而另一个就是那白玫瑰,两个人在一起时候的感觉就好像是夜晚星空中那皎洁的月光一样,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像是粘在衣服上的饭粒一样,张爱玲正是通过红白这两种鲜明的对比色彩为我们将不同人物的形象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刻画和描述。

文学描写中的色彩运用

文学描写中的色彩运用

文学描写中的色彩运用色彩是文学描写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能够通过细腻的描绘,为读者呈现出精彩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能够传递深层次的情感和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色彩运用的方式多种多样,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色彩如何丰富文学描写。

首先,色彩在文学描写中常常用来表达情感。

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红色往往象征着热情和爱情,可以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而蓝色通常与冷静和沉思相联系,可以给读者带来一种温和的安静感;绿色则常常与自然和生机联系在一起,能够让人感受到和谐与平和。

通过对色彩的运用,作家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内心的情绪状态,增强作品的情感共鸣。

其次,色彩在文学描写中可以用来塑造环境和氛围。

不同的场景和气氛常常需要不同的色彩来进行描绘。

比如,黄昏时分的橘红色和紫色,可以营造一种寂静而温暖的氛围;而黑色往往给人一种神秘而紧张的感觉,可以用来描绘恐怖和惊悚的场景。

通过对色彩的巧妙运用,作家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作品的真实性和鲜活性。

另外,色彩还可以用来描绘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色彩特点,通过对色彩的描绘,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物。

例如,一个人穿着鲜艳的红色衣裳会给人一种活力四溢的感觉,而穿着暗淡色衣裳的人则给人一种低调和神秘感。

作家可以通过对人物的色彩描写,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表形象相结合,使读者对人物的塑造更加具体和立体。

除此之外,色彩还可以用来象征某种意义或象征性的意味。

在文学作品中,有时候色彩不仅仅是某个物体的颜色,它还可以代表某种特定的含义。

比如,金色往往与权力和财富联系在一起,可以代表权势的象征;而白色则常常象征纯洁和无暇,可以代表正直的品质。

通过对色彩象征性的运用,作家可以在笔触间传递出更加深刻的思想和主题。

综上所述,色彩运用在文学描写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对色彩的运用,作家不仅可以表达情感,塑造环境和氛围,描绘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还可以加深作品的意义和象征。

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作家应该注重对色彩的运用,力求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更加绚丽多彩的视觉冲击,进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与意象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与意象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与意象分析色彩和意象是文学作品中的两个重要元素,它们以独特的方式渗透和塑造着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通过描绘色彩丰富、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和形象,作家能够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灵感丰沛的世界中,引发共鸣和思考。

本文将分析几部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色彩与意象,以探讨它们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在这部小说中,黄色是一个极为突出的意象。

从一开始,黄色的描绘就充斥着整个故事,尤其是与盖茨比有关的内容。

在小说中,黄色被用作繁荣、浪漫和虚伪的象征。

例如,小说中的黄色汽车代表着盖茨比用来展示他财富和地位的假象,而黄色的郊区别墅象征着他对黛西的痴迷和留恋。

通过运用黄色作为意象,菲茨杰拉德巧妙地传达了主人公与社会虚伪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接下来,让我们转到卡夫卡的《变形记》。

在这个令人不安的故事中,黑色是一个无处不在的色彩。

故事开头,当主人公格雷戈尔·萨姆萨说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昆虫时,父母的房间就被黑色的装饰所充斥。

黑色代表着人物内心的绝望、愤怒和孤独。

随着故事的递进,黑色继续渗透入整个叙事,加深了读者对主人公日益恶化状况的压抑感。

卡夫卡以黑色这一强烈的色彩,创造了一种持久的阴郁气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挣扎。

最后,来看看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红色被频繁地用作象征性的色彩。

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斯佳丽·奥哈拉的红色披肩和她父亲种植的红色棉花来塑造她强烈的个性和不服输的性格。

红色还象征着爱情的热情和充沛的生命力。

然而,红色也是破坏与痛苦的象征,比如战争的火焰和愤怒的冲突。

米切尔通过红色这个多维的意象,刻画了斯佳丽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使这个角色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色彩与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色彩与意象不仅丰富了作品的细节,还能够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荚。

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

“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

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采江水绿如蓝。

”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

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荚。

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阅。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

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弗1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

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

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荚。

文学描写中的色彩与光影表达

文学描写中的色彩与光影表达

文学描写中的色彩与光影表达光影和色彩是文字创作中常用的描写手法,它们能够赋予作品以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的氛围。

通过对光影和色彩的描绘,作家们能够将情感、氛围和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沉浸其中。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色彩与光影表达的分析,呈现出这一描写手法的魅力。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红楼梦》中对颜色和光影的描绘。

《红楼梦》是一部充满诗意的作品,其中对颜色的描写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在书中,红色常常被用来表现出豪华和热烈的气氛,比如“红楼”和“宝钗胭脂红”。

而蓝色则常被用来表达出清冷和忧伤的情感,比如贾涵的“青灯古佛”和黛玉的“湘来寄阁”。

在光影的运用上,《红楼梦》中经常采用昏暗的光线来表现出封闭的环境和阴郁的心境,例如宴会场景中的“香炉烟暝开宝匣”。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老人与海》中的色彩与光影的描写。

海洋是《老人与海》的主要背景,同时也是光影和色彩的最佳表现场所。

在小说中,海的颜色可能是红色的、蓝色的或者绿色的,这取决于昼夜和天气的变化。

例如,当老人与巨鲨搏斗时,海面上的血液将使海水呈现出红色;晚上,月光的照射下,海水可能会显得苍白或银白。

而在小说结尾,当老人和他的渔船返回岸边时,夕阳的余晖给整个海洋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光晕,这个场景展示了老人胜利后的兴奋和喜悦。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色彩与光影表达。

小说中的光亮与色彩是对富凯斯比地产的世俗质朴与朗朗乾坤、欢乐无虑的反面描绘。

小说的描写中使用了丰富的金色来表达繁荣和富饶,反映出上层社会的奢华和浪漫。

而在富凯斯比地产的派对中,琳琅满目的璀璨灯光照亮着参与者,强调了派对氛围的热闹和纷乱。

然而,在小说的末尾,当故事走向悲剧时,夜晚的黑暗蒙住了整个地产,富凯斯比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总之,光影和色彩是文学描写中十分重要的手法。

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和对色彩与光影的运用,作者能够将情感、心境和场景表达得更加生动有力。

无论是通过颜色的对比和衬托,还是对光影变化的描绘,都能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受。

浓妆淡抹总相宜 ――漫谈朱自清散文的色彩美

浓妆淡抹总相宜 ――漫谈朱自清散文的色彩美

小说世界 Fictional World16南风 south wind对色彩的视知觉是人类感知觉的重要方面。

婴儿出生后最早的视知觉是对色彩的知觉。

色彩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诉诸于视觉的艺术如绘画、摄影自然就把色彩作为最重要的形式的构成因素之一。

从写实主义对色彩真实精细摹绘到表现主义对色彩的肆意涂抹,色彩既有再现客观现实又有表现作者主观思想的功能。

艺术是相通的。

文学,运用语言来反映现实表现思想,同样也要用语言表现色彩。

诗或散文,不注重情节叙述塑造人物,往往是从现实中撷取某一风景片断或生活点滴来表现作者性情,现实风景或心灵风景要表现,更离不开对风景色彩之美的描写。

况且,我国的文化传统素来讲究“诗情画意”,古典诗文中诸如“碧云天,黄花地”“红肥绿瘦”等运用色彩表现景物的句子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了。

朱自清先生是“五四”时期在艺术上卓有成就的诗人兼散文家。

他曾在清华大学教授古文,古典文学造诣极高;又一度旅欧,对西方的艺术理论也有了解。

他的散文以简约清隽,语浅情深见长。

对于朱先生散文之美,人们的评价文章比较多。

但大都着眼于字词的音律美,文句的修辞格,谋篇的意境或语言风格,却忽略厂他从文章中表现出的色彩之美。

其实,朱先生算得上现代散文家中的丹青妙手了。

《春》的色彩明亮,清丽可人。

写融融春日里的小草“嫩嫩的、绿绿的”,花儿“红的像火,粉的象霞,白的像雪”;潇潇春雨中的“树叶儿绿得发亮,小草儿青得逼你的眼”。

既写出春天鲜活的气息,又表现出作家轻快活泼的情思。

毫不夸饰,脱口而出,如一幅调子清新,色彩烂漫的彩墨图,眼中之景,信手拈来,都是喜人春色。

在朱先生的“调色板”上,绿色是写得最多最好的。

春雨里的“小草儿青得逼你的眼”,一句大白话把绿草在灰白雨雾中鲜亮夺目的特征道得明明白白;秦淮河的水,“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碧阴阴的”,仿佛这绿中包融了几千年来的世事沧桑,才如此冷漠沉静。

浅谈莫言小说中的色彩美_司真真

浅谈莫言小说中的色彩美_司真真
二、色彩的主体感应美 主体感应是指作家主体在作品中将其色彩美感通过
色彩的特点表现出来,包括审美知觉的感知和再现两个阶 段的色彩美,即主体对色彩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美感。
在感知阶段, 作家主体对色彩的感应是功能性的生 理反映。 这一点在莫言小说中主要表现为色彩的温度感。 《高粱殡》中紫红色是温暖的颜色,“鹅黄色浮萍折射出温 暖的紫红色光线”《丰乳肥臀》 中黄色和白色也是温暖的 颜色,“颜色也由可怕的蓝光和绿光变成了温暖的黄光和 白光。 ”而《狗道》中白色则给人冰凉的感觉,“枪筒发出暗 红色,在白得如霜、凉得如冰的中秋月下。 ”
卢倩姑情和欲的对立模式是建立在对知识分子性格
102
பைடு நூலகம்
命运的观照上, 后者的堆积忽略了一个女人在新时代到 来的欲望和要求。 因为对民族的道德承诺和对自身价值 的定位给予了知识分子前所未有的激情, 让他们做着穷 形尽相的表演和复出神话的空梦。 如果一定要给王蒙的 爱情着色,他的主色调一定还是激情燃烧的红,是对生活 的诅咒和对灵肉结合的呼唤。 但象征忧郁和妥协的蓝色 也不可或缺,因为其中掩藏着知识者对时代的怀疑,对自 身的拷问,这一切都构成性别叙事的分裂、性和爱断裂的 源码。 一个时代人的爱情都是被忽略的整体,王蒙作为最 有资格为知识分子立传的人, 给新世纪增加了一个新的 可供言说的文本。
上”紫色和黄色是互补之色,因而造成了色彩的杂糅。 色彩平衡,即从色彩中获得视觉平衡,得到舒适感。
平衡的效果多与面积有关, 需要色彩面积的合理分布。 《红高粱》“太阳一竿高了,白的核心外还壤着一圈浅淡的 红。 ”由于红色光波最长,对人的视觉刺激性也最大,莫言 仅用一圈红包着白的太阳,使色彩达到了平衡。 莫言作品 中经常用红绿并置也与此不无关系,所谓“万绿丛中一点 红”就是体现色彩平衡美的范例,但与此相反,莫言作品 中 红 绿 的 关 系 是 “万 红 丛 中 一 点 绿 ”,《红 高 粱 》制 造 的 汪 洋恣肆的红色氛围体现了莫言独特的色彩平衡美感。

文学教案——通过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色彩描写,帮助孩子了解色彩在文学中的重要性

文学教案——通过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色彩描写,帮助孩子了解色彩在文学中的重要性

文学教案——通过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色彩描写,帮助孩子了解色彩在文学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如今,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人喜欢使用互联网和手机来阅读各种各样的文章和小说。

然而,由于这些电子设备的屏幕和打印机的限制,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真正体验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色彩之美。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经典文学作品中色彩描写的教学,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色彩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从而深刻理解色彩在文学中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色彩。

色彩就是光波的特性,它包含了一整个可见光谱的各种光的不同程度的亮度。

在文学中,作者通过细致的文字描写来展现色彩在情感和意象中重要的表现方式。

而本文所谈及的经典文学作品经常涉及到丰富多彩的描写,如《红楼梦》和《西游记》。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先生创作的一部长达80回的小说。

通过描写宫廷中人物的背景和生活,该小说揭示了国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面和人类的复杂情感。

而在《红楼梦》中,色彩的运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窗户纱上银光摇曳,笔画画出小山东小雨”,这里作者用银光描绘了温暖的阳光,用“山东小雨”表现了窗外的雨水。

这些色彩和描写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人物生活空间中的气氛和情感,深入理解小说中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的社会背景和情感渲染。

同时,通过描写红楼中各种奢侈华丽的东西,作者揭示了以封建宫廷为代表的社会上层阶级人物的虚妄、腐朽和贪婪,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与《红楼梦》相比,《西游记》则更加注重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形像。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部巨著,该小说通过描写长江、五庄观、灵山、大雁塔等等众多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观,让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还能够从中品味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慕之情。

例如,在描写居庸关、灵山等等时,“雪峰千丈响万年,玉甃千粒落千仞”,这里的雪峰,图案纹路和白雪组成的特色风景让人目不暇接,而这里的色彩,则是它的视觉定调,充满了令人心醉神迷的数码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美
作者:赵小新
来源:《语数外学习·中旬》2013年第12期
语文教学不仅要传递信息、传播知识、提升学生的“智商”,更要交流思想、培养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情商”。

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美,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情商”、完善学生人格的有效途径。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诗歌就像图画。

”图画离不开色彩的和谐,有了色彩,图画才缤纷斑斓、情趣盎然;色彩入诗,就更显得文美意丰,趣蕴其中,诗因色彩而增辉。

其实,何止诗歌,凡文学作品,皆是具有色彩之美的。

一、色彩是文学作品产生视觉美的前提,它可以状物、绘景、写人,形成“象”
色彩是最易进入感官的内容,尤其是对于眼睛来说,具有某种吸引力,起着“诱饵”的作用。

有了色彩,文学作品也就有了图画美、视觉美。

1.以色彩状物,生动逼真
色彩本是客观事物的外在表现形态,大自然的每一种事物都有色彩的变化,有了色彩的参与,万事万物才鲜活了起来。

唐朝刘禹锡有诗云:“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心、青山一点,这么苍翠,这么小巧,蹲在蜡月清辉的水面上,就象白银盘中放着一颗小青螺。

浩瀚无边的洞庭湖,美而神秘的君山,就这样生动地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2.以色彩绘景,景秀情蕴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展现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3.以色彩写人,形神兼备
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是这样描绘孔乙己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的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脸色青白”,说明孔乙己长期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营养不良,生活困窘;“胡子乱蓬蓬、花白”,说明孔乙己年纪已大,处于风烛残年,精神萎靡不振。

寥寥几句,鲁迅先生就勾画出了一个穷困不堪、好逸恶劳、遭受欺凌、迂腐可怜、身份十分特殊的形象。

再如描写孔乙己为自己辩解
“窃书不能算偷”时的外貌:“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作者将孔乙己的迂腐、虚荣融于羞愧与难堪之中,使其显得更加可笑而可悲。

小说的最后,“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的描写,活脱脱地勾勒出孔乙己身残气微、不复聊生的惨状。

二、色彩是文学作品表情达意的手段之一,它可以造境、抒情,产生“意”
《虞书》云:“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诗歌有言志抒情的创作传统,独特色调浓缩形成的诗画景象,往往会使人和景之间构成情绪的映衬或冲突,从而为抒情言志提供了可能。

1.色彩可以创设意境
《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有一段曲文:“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是一幅秋风萧索的景象,其中的色彩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意境,最后读到“离人泪”三个字时,会使人产生深切的共鸣。

在一些边塞、征戍诗中,诗人多以黄白两色渲染环境,表现出一种悲怆、苍凉、空旷、寥廓、广袤、萧瑟的意境。

2.色彩可以渲染氛围
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结尾有这样一段景色描写:“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紫色渲染了一种阴晦、沉重的氛围,给人以压迫感。

而在小说的前半部分,菲利普一家前往哲尔赛岛旅行时,景色却是这样的:“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西方文化中绿色(green)的象征意义跟青绿的草木颜色有很大的关联,是植物的生命色。

阿思海姆说:“绿色唤起自然的爽快的想法。

它象征着青春、活力。

”如“in the green wood”意为在青春旺盛的时代,“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也就渲染了一种明快、活泼的氛围,与小说结尾的阴晦、沉重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诗歌中,为了表现一种蓬勃、热烈的氛围,诗人常将红色同绿色相互映衬,相互对照,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

3.色彩可以抒发情感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有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美国学者阿思海姆在他的“色彩论”中说:“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情感。

”诗人闻一多曾在《色彩》一诗中写道:“红给了我热情,∕黄教给我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这也是对色彩的表情性质的表述。

鉴于色彩本身所具有的表情性能,文学作品中色彩的选择都有个人的感情在其中。

愉快的心情常和优美的色调联系在一起,忧郁的情绪则常表现为暗淡的色调。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色彩很普通,而出现在作家、诗人的笔下,会获得令人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文美、景秀、情真、理谐、意深、态真。

感知文学作品中蕴藏的色
彩美,有助于激发我们的审美情趣,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品位,有助于我们走进文人雅士的心灵深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