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的色彩美
边城色彩语言特色分析
边城色彩语言特色分析边城色彩语言特色分析《边城》在词语运用上,力求质朴自然的同时又极富于灵活多变。
语言风格是作家在创作作品时个人采取的组织语言的手法,就是作家所特有和惯用的选词造句的方法,而选词造句方法则要根据思想内容的本身的要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边城色彩语言特色分析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边城》作于1934年,是沈从文“湘西系列小说”中的名篇。
表现了作者故乡湘西古老、纯朴的民风和自然、和谐、美好的人性。
小说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散文化的笔法的成功运用,在艺术风格上注重灵动的色彩美,新颖灵活的变异美,富于地域色彩美感的辞格——比喻、排比。
沈从文先生以优美、清新、自然的文笔,精心描绘了一幅湘西风俗画,闪耀着一种悠久的,民族品德的光。
《边城》散发着清新、质朴、浓郁、自然的泥土气息,小说使用的高超的语言,形成了独特的“沈从文体”的基础。
一、灵活的色彩美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除了它的精巧构图外,色彩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印象派大师尚有句名言:“色彩是生物学的,我想说,只有它,使万物生气勃勃。
”[1]沈从文在描绘湘西地区的风光时,就十分注重色彩的调整,以他那生花的秒笔,采撷了丰繁的色彩词,把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逼真地呈现于读者的眼前: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处,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
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
水中游鱼来去,全浮在空气里。
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常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泪,近水人家多在桃花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有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
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的泥墙,乌黑的瓦,位置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在这幅清丽的自然的风景画面上,作者仅淡淡的几笔便涂上了一层清澈明浄的水的色彩。
文学语言的色彩美
,
、
。
因此 作
,
,
家 经 常 把 色 彩 描 写作 为塑 造 人物 形 象 的 一 个 重 要 手 段 比 如鲁迅先 生《祝 福 》 中描 写 年轻时 的 祥 林嫂的
:
:
“
我 已 经不 爱
你 了 的 话 以 后 内心 痛 苦 绝 望 精 神 上 受 到 致命 打
肖像
头上
匕 才
着 白 头绳 乌裙 蓝夹 袄
“ ”
.
“
,
们也 就常 常 利 用 人 物的 面 部 色 彩 变 化 来 表 现 人 物 的 心理 活 动 《 红 楼梦 》 中 描 写 刘姥 姥 向凤 姐借钱 未 语 先 红 了脸 她刚 刚 启 口 时 贾 蓉来 了 凤姐打 发 贾 蓉走
。 , ,
“
”
,
,
.
又 当 选色
,
.
”
又 据说法 国作家大仲 马写 作时 有 一 种 习
. , ,
,
,
,
月 白背心
。
,
击 的 心 情 的 表 现 这 些 复杂微妙 的 内 心 活 动通 过 色 彩 的 流 动变 化 勾 画 了 出 来
,
、
、
,
一 色 彩描 写 与 文学表现 彩笔
”
、
— 作家
. , . ,
必 须 有支 五
,
“
《 南史
,
江 淹传 》 记 载 有 一 次 江 淹 梦 见 郭璞
.
:
郭 对 他说 我有 支笔 在 你 处 多年 请 归 还
”
,
江果 然 从 怀里 拿 出一 支五 彩 笔 还给郭璞 从 此 江 淹 写 诗 绝 无 佳句 时人 谓 之 江 郎 才 尽 这 虽是 传说 但 却 道 出 了 一 个 文 学 艺 术创 作的 奥秘 作 家 必 须有 支
文学语言的色彩美
自然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千差 万别。就其存在方式而言,无外乎以形状、声音、色彩来显示 自己的形态和性质。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是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九论风雷雨电、春夏秋冬,还是大江东去、小溪蜿 蜒;无沧绝顶揽岳、壮志抒怀,还是泉打林壑、落R孤烟。,或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 舟已过万重山”;或“树树皆秋色,…JIi唯落晖”、“池塘生春 草,周柳变呜禽”。这些,都表明世界的万事万物,无小眦 形、声、色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文学洋论常以“如临其境”、 “立u见其人,如闻其声”、“绘声绘色”等来评价文学形象,如 果说“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足指关注形象的形状和声音的 话,那么“绘声绘色”或“形形色色”则既注重形状和声音,又
作用。
文学作-锗运用语言描摹自然、社会和人生,创造l_【{如诗 如画的艺术世界。在这里.人们Ⅱ常生活中的情感和审美体 验得到了升华,普通的情感凝聚为审美的情感,日常的生活 转化为艺术的理想。作家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选取适于表 现情感的景物或生活断面,构筑感人的艺术氛同。自然、社 会和人生的形、声、色被完美地还原和展现,jE同完成文学以 情动人的使命。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是以诗人感物,联 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昕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 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 杨柳之貌,果果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 声,嘎暧学草虫之韵。”@中国古代文学历来讲求“缘事而 发”,涛人大多感事披心,缘情沥胆,往往借“桃花之鲜”、“杨 柳之貔”、“R出之容”、“雨雪之状”、“黄呜之声”来图貌附 声、感物写气,故“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盂夏,郁脚之 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 “兴寄”传统和比兴手法使古典诗词能够多方面展示诗人内 心的情怀,既可移情,又可借景,于桃花、杨柳、R出、雨雪、黄 呜之处,写季节动容.四时感悟,见不借助于物之形、声、色, 而色彩在这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桃花之粉嫩、杨柳之 青青、日H{之火红、雨雪之霏霏、黄鸟之绚烂,无不显示色彩 的赏心悦目、精彩绝伦。叶燮论画与诗时说:“……尽天地万 事万物之情状者,又奠如诗。彼其山水云霞、人士男女、忧离 欢乐等类而外,更有雷鸣风动、鸟啼虫吟、歌哭言笑,凡触十 目、人于耳、会干心,宣之丁口而为言,惟诗则然,其笼万有, 析毫末,而为有情者所不能遁。”④诗歌可以无所不包、尤所 不含,远至盘古,F天,近到剪烛西窗;上可九天抚月,下亦酬 唱送别;深抒人生无限,表写稍纵即逝。世间万有皆揽于胸 中。然而,诗人缘事而发,抒写气象万千.多以感物万象,进 而图貌附声,随物写气。所以,万象之形状、声音、色彩,便成 为诗人关注的焦点,而色彩就成为天变地幻、物化景迁、lIl高 川涌、春兴秋落的关键。可以这样说,自然景色、人物形象、 生活场面,都有色彩,而描写色彩又使文学生动、具体,更寓 有生气和韵味。 文学作品往往创造、还原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彩世 界.留给人们情绪的体验和审美的愉悦,付诸联想、想象,幻 化为迷人的艺术境界。苏轼极为赞赏上维的诗画:“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也说:“春景则 雾锁烟笼,水如蓝染,山色渐青。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
文学的语言美溶于文字中的十种美感
文学的语言美溶于文字中的十种美感文学是一门用言语艺术表现思想、情感和生活的艺术。
在文学中,语言美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感,它可以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愉悦的感觉,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意境、情感和风格。
本文将探讨文学中的十种语言美。
一、音节美音节美是指一个作品中音节韵律的和谐美。
音节美是由音节的长度、重音、轻重节奏以及音节间的联系所组成。
这种美感往往可以通过韵律和韵律变化的应用来表现。
二、声音美声音美是指文学作品中音的美感,这种美感是由声音的音质和音调所组成的。
这种美感可以通过音乐、声效和朗诵等方式来表现。
三、语义美语义美是指文学作品中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所产生的美感。
用一个简短的语句来描述一个复杂的事物,这种技能只能通过语义美来表达。
四、形象美形象美是指文学作品中形象的美感,这种美感可以通过词语、句子和段落的结构来表现。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可以是具体的、象征性的或者想象力的。
五、色彩美色彩美是指文学作品中色彩的美感。
在文学中,色彩可以给读者传达一种情感、一种气氛和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常常是通过用色的描述来表现。
六、节奏美节奏美是指文学作品中的韵律美感,其主要取决于语句、段落以及整个作品的节奏、节奏变化和节奏的连通性。
节奏美可以是快节奏的、缓慢的或者变幻莫测的。
七、图形美图形美是指文学作品中的视觉美感。
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排版和组合可以产生一种视觉上的美感,一种图形的韵律、形态和动感。
八、思维美思维美是指文学作品中思想和思维的美感,这种美感可以通过表现作者的心理状态、思考方式和结论来表达,同时也可以通过读者的思考和理解来产生。
九、感官美感官美是指文学作品中对感官的美感体验。
这种美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味觉的以及触觉的,这种感受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描述来表现。
十、情感美情感美是指文学作品中情感所产生的美感。
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情节和角色可以传达作者的情感、读者的情感以及全社会的情感。
情感美可以是激烈的、抒情的或者幽默的。
试论语文中的语言之美
试论语文中的语言之美内容摘要: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美明净的像山间的清泉,清纯的像蓓蕾,阅读这样的篇章,自然而然的会受到语言之美的教育和熏陶。
结合教学实践从形象美、色彩美、声韵美三方面谈语文中的语言之美。
关键词:语文语言形象美色彩美声韵美美的思想情感要通过精妙的语言来表现。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是文学创作的物质手段。
“文以载道”正是强调这一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往往只抓住词、句、段的分析与理解,而忽视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美。
而真正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文章写了些什么,还要使他们理解作者是怎样写,为什么要这样写。
引导学生知道悟文,在悟文过程中品味作品的语言美,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本分,更是语文课审美教育的重要体现。
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语言之美。
语言美包括哪些呢?我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并与语言的特性结合起来,认为语言美主要有形象美、色彩美、声韵美。
一、语言的形象美。
语言是抽象的、概括的,却能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产生形象感。
所谓形象美,是说美总是显现为生动、具体,为人的感官所接受、反映和感知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感性形象。
它可以借助多种形象化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更好地表情达意,给人以形象生动之美感。
如《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月下荷花特有的风姿。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出了荷香的若有若无。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于和花上”,唤起了人们的联想和想象。
“一粒粒明珠”“碧天里的星星”“笼罩着轻纱的梦”,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所独具的明艳,亮丽的风采和薄雾中的荷花所特有的朦胧,迷离的神韵。
读过《红楼梦》的人一定对黛玉初进贾府所见宝玉的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如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目真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缨络,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浅议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美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有言 : “ 一切景语皆 隋语。”美 国学者 阿思海姆在 他的“ 色彩论 ” 中说 : Βιβλιοθήκη 色 彩能有力地表达情感 。” 诗
人 闻一 多曾在《 色彩》 一诗 中写道 : “ 红给了我热情 , /黄教给我
忠义 , /蓝教 我 以高 洁 , /粉 红赐 我 以希 望 , /灰 白赠我 以悲 哀” , 这也是对色彩的表情性质 的表述。鉴于色彩本 身所具有 的
说结尾 的阴晦 、 沉重 的氛 围形成 了鲜明的对 比。在诗歌 中, 为了 表 现一种蓬勃 、 热烈 的氛 围 , 诗人 常将 红色 同绿色相互 映衬 , 相 互对照 , 构成富有情调 的和谐画面 。
3 . 色 彩 可 以抒 发情 感
毛泽东《 沁园春 ・ 雪》 中的“ 须晴 日, 看红装素裹 , 分外妖娆” ,
子乱蓬蓬 、 花 白” , 说明孔 乙己年 纪已大 , 处于风烛残年 , 精神 萎 表情性能 ,文学作品中色彩 的选择都有个人的感情 在其 中。愉
忧郁 的情绪 则常表现为 靡不振。寥寥几 句 , 鲁迅先生就勾画出了一个穷 困不堪 、 好逸恶 快 的心情常 和优美 的色调联系在一起 ,
劳、 遭 受欺 凌 、 迂腐可怜 、 身份 十分特殊 的形象 。再如描写孔 乙 己为 自己辩解“ 窃书不能算偷 ” 时 的外貌 : “ 孔乙 己便涨红 了脸 , 融于羞愧与难堪之中 , 使其显得更 加可笑 而可悲 。小说 的最后 ,
、
色 彩 是 文 学 作 品 产 生视 觉 美 的前 提 , 它可 以状 物 、 绘景、
写人 。 形成“ 象” 色彩是最易进入感官的内容 , 尤其是对于眼睛来说 , 具有某 种 吸引力 , 起着“ 诱饵” 的作用 。有 了色彩 , 文学作 品也就有 了图 画美 、 视觉美 。 1 . 以色彩状物 , 生动逼真 色彩本是客观事物的外在表现形态 ,大 自然 的每一种事物 都有色彩 的变化 , 有 了色彩 的参与 , 万事 万物才鲜活 了起来 。
【诗的语言】(三)形象性之“色彩美”
【诗的语言】(三)形象性之“色彩美”诗歌的艺术语言当以意、神、色为主要,诗在情感的策动、韵味的摇曳下,配上美丽多姿的色彩,晃若置入了人间仙境。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组合出的明丽色彩,点缀得恰到好处。
又如《春夜喜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黑黝黝的云雾,橙黄色的渔火,再涂上一层想象中的“红”色,这样的景象,你能领会吗?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里碧绿莲叶中的荷花,更显得“万绿丛中一点红”!许是各人欣赏的不同吧,我比较喜欢的是“诗情画意”的诗,那种既动情,又有画意,有动有静、意象连绵、耐人寻味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这里我说的“诗情画意”,就是诗中所蕴涵的情趣,能让人遐想,体会到美或为其情境所动。
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这里说的“诗情画意”,是许多诗人孜孜追求的一种境界。
以精炼展示富有意象的画面,是中国诗歌最值得称赞的一种艺术空间。
但要注意:诗之与绘画的区别在于:诗以语言间接反映色彩,通过形象的语言展示画面。
诗人对色彩的敏感并不亚于画家,只是因为诗家在对色彩的反映上是通过精炼的文字来反映而已。
读者只要接触到作者所描绘形象的语言,从中感受其表达的境界,借助想象和联想,自然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感受不是单纯的景物,它夹杂着情感,体现的是作者的一种思想。
所以在品读这类诗歌时,能置身在其中的人,画意的感觉也是很好的人。
所以,我们在欣赏和创作诗歌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画意的培养。
我们举例说明: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斩醅酒,红泥小人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一首相饮的小诗,其诱人之处,正在于“绿”酒、“红”炉两种色彩的和谐配合,在天寒欲雪的背景下,产生了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情味,仿佛在向客人含笑招手。
大家体会一下:色彩本身就是美的,世界的精彩其实缘于色彩,诗歌的美当然也应缘于色彩。
3.《语言文字应用》6-3浓妆淡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课题链接 语言表达的色彩调配 语言的色彩是指语言所带有的感性上的表达色彩,它是指 词语所反映出来的感情上、形象上或语体风格上的一些特点。
这些不同的感性特点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有不同的修辞作用。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1.感情色彩的调配 感情色彩鲜明,是使语言生动优美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 指所选用的词语能够表现出作者的爱憎、喜怒、扬抑、荣辱等 感情,使语言富有感染力。要调配好词语的感情色彩,首先要
开卷有益
语言只有在具体的言语行为中,在一定的言语作品中,才
可能成为审美对象。作为一种体系或系统而存在的 “ 语言 ” , 无所谓美不美。有人说,汉语是优美的,或者说,汉语是世界
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这样的说法不妥当。各种语言为构成言
语美提供的条件可以不同,因为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因 此不能说哪种语言比哪种语言优美。无论哪种语言,都可以在 运用中体现出言语的美。
周华,5月18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解析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便条的修改,加强学生对
语句色彩义的理解和掌握。这个 “ 便条 ” 有三个毛病:一是语
人追逐某些东西,是贬义词,用于形容艺术爱好者对齐白石国 画的热爱,感情色彩同样有失妥当。 答案 D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论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色彩美
1382017年/第07期/3月(上)论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色彩美张粲依(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河南・郑州450001)摘要提起川端康成的小说,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必定要数其小说中所蕴含的色彩语言。
色彩美是川端康成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之一,也正因为川端康成对色彩语言有着独特的造诣,才使得他成为日本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缕“奇观”。
色彩是人类艺术文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人类美学意识的重要感知内容。
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中,将色彩美发挥得淋漓尽致,起到了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本文以川端康成小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川端康成小说中关于“黑色”、“红色”、“绿色”以及“白色”的描写,深入分析其小说中所体现的色彩美,进而挖掘隐含在色彩美学背后的情感内涵,并探析日本民族文化的审美取向和色彩感受。
关键词川端康成色彩美《雪国》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3.065On the Beauty of Color in Kawabata Yasunari's NovelsZHANG Canyi(Zhengzhou Fengya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Zhengzhou,Henan 450001)Abstract Kawabata Yasunari's novel,the most amazing must be the number of the color language contained in his novels.The beauty of color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s of Kawabata Yasunari's novels,and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his uni-que knowledge of color language that Kawabata Yasunari made him a "miracle"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Japanese culture".Col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and 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human aesthetic consciousness.In Kawabata Yasunari's literary works,especially in the novel,the color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play the most incisive,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can not be compared.This paper takes Kawabata Yasunari's novel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Kawabata Yasunari's novels about "black"and "red"and "green"and "white"description,in-depth analysis of color beauty embodied in his novels,which implied emotional connotation in the color aesthetics behind,and analy-sis of the Japanese national culture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sense of color.Keywords Kawabata Yasunari;beauty of color;"Snow country"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之美和文化品位的培养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之美和文化品位的培养作者:宗永安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1年第44期语文教学,不仅要传递信息、传播知识、提升学生的“智商”,更要交流思想、培养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情商”。
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美,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文化品味、完善学生人格的有效途径。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诗歌就像图画。
”图画离不开色彩的和谐,有了色彩,图画才缤纷斑斓,情趣盎然;色彩入诗,就更显得文美意丰,趣蕴其中,诗因色彩而增辉。
其实,何止诗歌,凡文学作品,皆是具有色彩之美的。
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表达,凡物象形状,皆具色彩,文学作品,也就离不开设色绘彩了。
色彩词具有丰富的文学描写功能,形成了文学作品的视觉色彩美,增强了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使文学作品充满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一、色彩是文学作品产生视觉美的前提,它可以状物、绘景、写人,形成“象”色彩是最易进入感官的内容,尤其是对于眼睛,具有某种吸引力,起着“诱饵”的作用。
有了色彩,文学作品也就有了图画美、视觉美。
所谓视觉美,本质上指的是客观物体造型色彩作用于人的视神经所引起的愉快的感觉。
文学作品的色彩视觉美,即是通过复现色彩的记忆,而唤起的一种审美愉悦。
1.以色彩状物,生动逼真色彩本是客观事物的外在表现形态,大自然的每一事物都处在色彩的变化之中,有了色彩的参与,万事万物才鲜活了起来。
唐朝刘禹锡有诗云:“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心,青山一点,这么苍翠,这么小巧,蹲在皓月清辉的水面上,就象白银盘中放着一颗小青螺。
浩瀚无边的洞庭湖,美而神秘的君山,就这样生动地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2.以色彩绘景,景秀情蕴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用“绿”“青”描绘出秀美的山村风光。
近处“绿”树成阴环抱着秀丽的村庄;远处“青”山连绵依依相伴,一切显得清幽而淡静。
浅析色彩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
浅析色彩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作者:高宇琪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2年第01期摘要:色彩是一门艺术,色彩蕴含了众多的思想情感和情感寄托,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
在文学的创作过程中,文人也会非常注重色彩艺术的运用,用色彩语言来表达自己最强烈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本文将通过色彩艺术的功用对文学作品中色彩语言进行解读,分析其中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色彩艺术色彩语言文学作品色彩功用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色彩艺术已经成为小说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家们通过艺术性的语言来进行色彩艺术的效果渲染,这其中融入了作者个人强烈的情感因素,所以色彩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经常是一种隐喻的语言形式,是人物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价值。
因此,色彩艺术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一种手法,也是色彩艺术在文学领域中新的探索和运用,给予文学作品极强的艺术生命和审美价值。
色彩艺术其实就是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通过自然的反射或折射出的各种绚丽多彩的颜色,经常在美术创作的影视制作中来进行视觉效果的传递,在文学作品中,色彩则主要是被用来营造美的意境。
一、文学作品中色彩艺术的写人状物功用文学的创作就是对于人们的生活进行艺术化,具有艺术的色彩,运用色彩的艺术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环境的氛围进行渲染和烘托,同时对于人物的内心活动变化有着重要的暗示作用。
在文学创作中使用色彩艺术来进行创作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是一种主要的文学创作形式。
在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和白玫瑰》中,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主要通过动作的描述展现出来。
她穿着一身撩人绿色长长的睡袍,每个动作都是随着主人公的动作而尽显人物的妩媚,其中绿色的睡袍颜色就显得特别扎眼,尽显了一种挑逗的韵味,把小说中女主人公的行为动作和诱惑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女主人公心理变化的一种迫切性。
张爱玲对男主人公的描写也特别准确到位,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为我们展现了男性最复杂的心理特点,在每一个男性的内心深处都会深藏着两个不同的女人,一个是红玫瑰,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就会像是拍死在墙上的蚊子的血一样鲜红,而另一个就是那白玫瑰,两个人在一起时候的感觉就好像是夜晚星空中那皎洁的月光一样,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像是粘在衣服上的饭粒一样,张爱玲正是通过红白这两种鲜明的对比色彩为我们将不同人物的形象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刻画和描述。
绘声绘色 语言鲜活
绘声绘色语言鲜活形象鲜活的语言,有色彩,有画面,有声音,它能在反映内容的同时,产生一种美感,生发一种情趣,增强语言艺术的魅力。
郭沫若先生就曾经说过:“语言除掉意义以外,还应该追求它的色彩、声调、感触。
”一、万紫千红总是春——语言的色彩美“色感乃是一般美感的最普遍的形式。
”色彩在表达情感方面远胜形状一筹,当展现出雪地上盛开了一朵红梅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体验到热烈和冷峻的对比;当晶莹透明的露珠在月色下的荷叶上滚动时,我们会在清丽朦胧的色调中感受到温馨和宁静。
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应运用富有色彩美的语言,将大千世界中绚丽多彩的景物,写进自己的文章之中。
1.精心运用色彩词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全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
其中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真是一派春和景明、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
再如,山曼的《过重阳》中是这样描绘秋叶的:“那时香山枫叶儿、槭叶儿、黄栌叶儿、山荆叶儿全都红了,远看只是火样、霞样,到近前各树有各树的红,枫叶儿深红,槭叶儿娇红,黄栌叶儿红中透黄,山荆叶儿红得发紫……”把秋叶的各种“红”精心描绘出来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幅美丽的“香山红叶图”。
2.巧妙组合景物唐代诗人储光羲的诗歌:“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诗中的色彩词只有一个“绿”,但由于诗人巧妙地组合了景物,因此诗歌中呈现出的色彩就十分丰富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目绿色“绿的河湾、绿的小荷、绿的垂杨”;在绿色的背景上,诗人又巧妙地涂抹了几树粉红色的杏花,明亮耀目,像点缀在绿阴中的明珠;诗中“日暮”一词看来平平,但从构成诗的色调看,却是点睛之笔,万万不可忽视,夕阳将金黄色抹在这清溪蓄翠的幽静去处,从而加强了明丽流动的色彩感,调动了人的情绪,起到了烘托气氛、创造意境的作用。
简析苏童小说色彩语言的特点
78
简析苏童小说色彩语言的特点
陈珂珂
苏童是一位才华横溢、颇具个性的作家,他对
“后花园的墙角那里有一架紫藤,从夏天到秋
色彩独具匠心的运用是其区别于其他作家创作风格的 天,紫藤花一直沉沉地开着。颂莲从她的窗口看见那
主要表现。在色彩语言的创作中,苏童借鉴了绘画技 些紫色的絮状花朵在秋风中摇曳,一天天地清淡。她
巧的同时也赋予事物新的色彩,颠覆了传统的色彩意 注意到紫藤架下有一口井,而且还有石桌和石凳,一
象。他用陌生化的色彩语言营造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 个挺闲适的去处却见不到人通往那里的通道上长满了
界,开创颜色新的所指含义,增加了读者的阅读美感。 杂草。蝴蝶飞过去,蝉也在紫藤花上面唱歌。”
色彩语言是文学作品中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
猫一样被姜龙挟在臂弯里,白色绸袍在挣扎中撕得丝 象的真实境遇和情感。
丝缕缕”,这些蓝色的色彩意象最终无不例外都将女
四、结语
性的生命带向死亡。人们往常的视觉经验认为蓝色是
黑格尔认为:“颜色感应该是艺术家所特有的
一种博大的色彩,象征着永恒和平静。苏童却颇有深 一种的品质,是他们所特有的掌握色调和就色调构思
在小说里的每个角落。
海中的想象世界和他所营造的瑰丽世界和感伤传奇。
三、异化事物的本色
在日常事物的描写上,苏童往往不会忠于事物
(汕头大学文学院)
息”。这里的红色象征着一种糜烂腐败的生存状态。 眼睛绿得让你生出寒意”。“绿色”的眼睛是苏童
在苏童的文本里,蓝色也是一个较为固定和有 赋予这些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女子的颜色,这种色
明确所指的色彩,他给所有悲剧人物投以蓝色的光。 彩变异造成一种阅读上的阻碍,让读者在违背常态
“沉草记得姐姐散发披垂满目蓝光的样子,她真的像 的反差中扩大了自身的想象空间,感悟文中人物形
试论散文语言的色彩美
试论散文语言的色彩美作者:吴晓曦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33期摘要语言美是散文的一大特点,它是散文能够吸引众多读者的重要原因。
散文家创作散文,必须具有坚实的语言功底和深厚的审美修养,而作为散文欣赏者的读者,要能够充分地领略一篇散文的高妙和美好的情致,则同样需要具有好的语言修养和审美素养。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散文语言美的特点及其表现方式有所了解,有所研究,方能在散文教学中得心应手,挥洒流畅。
关键词散文语言色彩美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散文的语言美主要表现在色彩美、韵律美、形象美、朴素美等方面。
色彩美是其中一个重要表现。
绘画、电影等视觉艺术直接以色彩作为创造美的主要艺术方法。
散文则常常借助于作者本人,以及读者的想象与联想,以色彩创造其艺术的美。
散文家是根据散文传达的不同情感来选择不同的色彩,精心调配颜色的。
散文的色彩和内容的紧密依存,决定了散文的色彩美受描绘的客观对象和作者的情理的制约。
散文的色彩的具体可感,又决定散文的色彩美要受到作者对色彩的把握能力、读者对色彩的欣赏要求的制约。
只有把这多种因素统一起来,才能形成色彩。
色彩的调配,首先决定于取色。
在散文创作中,必须从作品的整个画面出发,精选色,慎选色,不要让一个杂色破坏整个画面的和谐。
比如鲁迅的散文《秋夜》,共选取了八种色彩:枣树——铁色;天空——非常之蓝;繁霜——白色;小花——红惨惨地;月亮——窘得发白;灯火——红色,栀子——猩红色;青虫——苍翠。
①作者选择这些颜色是费了一番心血的。
从整个作品的画面来看,作者是以奇怪而高的天空、眨着冷眼的星星、满圆的月亮、繁霜、夜游的恶鸟等象征那些反动势力,揭露旧社会的黑暗统治。
因此,作者就多用蓝、白、青等冷色,让这些色彩笼罩画面,构成一幅阴冷的秋夜图,以此作为暗社会的写照。
同时,作者又要赞颂那些不满反动统治,追求光明而坚持斗争的各种反抗力量。
因此,在冷色中又加进了红色,增添了亮色。
作者通过精选色彩,巧选色彩,把它们合理调配起来,从而通过色彩,鲜明地显示了一幅严酷、尖锐的阶级对立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荚。
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
“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
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采江水绿如蓝。
”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
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荚。
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阅。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
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弗1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
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
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荚。
鲁迅的语言三美
鲁迅的语言三美
鲁迅的语言具有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1. 建筑美:鲁迅的杂文,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语言十分简练,丝毫不显冗长。
其语言在简洁的基础上,十分注重结构的严谨,层次分明、首尾呼应,形成一种匀称和谐的建筑美。
2. 绘画美:除了建筑美之外,鲁迅的杂文还富有绘画美。
他常常使用色彩较为浓重的字词,如“血”“泪”“墨”等,来描绘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所描述的场景和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3. 音乐美:鲁迅的杂文还具有音乐美。
其语言节奏感强烈,抑扬顿挫,富有韵律,读起来铿锵有力,让人感到一种独特的音乐美感。
这种音乐美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投入。
综上所述,鲁迅的语言具有建筑美、绘画美和音乐美三方面的特点,使得他的杂文不仅思想深刻,而且艺术上也十分精湛。
文学中的缤纷五彩
文学中的缤纷五彩“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
何为“有意味的形式”?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似乎是纯形式的自然形体(它可以是一个具体事物,也可以是一个色彩词),实际上它包含有大量的观念、想象,其具体的内容(意义)都已经积淀在形式之中。
因此,它在文本中的意义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微妙之处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色彩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通常有着比较固定、约定俗成的意义。
如红色常常代表热烈、白色代表纯洁、黑色代表反动,绿色代表希望、黄色代表光明、蓝色代表永恒、灰色代表忧郁等。
但是文学中的色彩其意义并不固定,它更多受到作者主观经验的影响。
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要解读文学中的色彩,往往会从研究作者的角度出发。
然而文学作品的鉴赏并非考古研究,如果一味地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考证其生平,那么文学就失去其本质的存在价值了。
所以在解读文学中的色彩时,我们应该尊重语言文本自身的规律,通过语境(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言语环境)关系来具体分析。
文学中的色彩,毕竟不同于绘画中的色彩那么直观、丰富,但是作为一种文本形式,它仍然有着普遍的审美规律,我们可以根据其语境关系把它归为三种色彩表现型态来进行分析:一、色彩对比在色彩应用学中,通常会用多种颜色对比来实现视觉上的均衡或者夸张。
在文学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同样决定着作者的情感趋向。
1.同系色彩的对比所谓同系色彩主要指同类色彩和冷暖调性相同的色彩,由于色彩相近,调性相类,所以同系色彩在语言中表现的情感和指向的意义往往具有一致性,而且能够彼此辉映,营造不同层次的情感体验。
这种色彩的对比,表现出来的情感多为细腻、温婉、平和。
例如“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深红”与“浅红”颜色同类,深浅相映,层次鲜明,视觉画面极富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