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DNA指纹的遗传分析
指纹实验报告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遗传学实验报告人类指纹得采集识别与分析2014年11月9日人类指纹得采集识别与分析前言遗传学研究中根据遗传性状得表现特征将其分为两类,即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与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
质量性状通常差异显著,呈不连续变异,由主基因决定,杂交子代得表型呈现出一定得比例,可直接采用孟德尔遗传原理进行分析。
数量性状不同于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就是可以度量得性状,呈连续变异,由多基因决定, 各基因作用微小并且就是累加得,呈剂量效应,因此通常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指纹性状就就是属于数量形状、1880年henry fauld及william herschel相继提出利用指纹鉴定个人身份得设想。
galton研究了有血缘关系得人群得指纹证明了指纹花样对人来说就是一个稳定得性状。
1924年挪威女科学家bonnevie提出指嵴数计数法。
指纹在胚胎发育第13周开始形成,第19周完成、因此如有某种遗传或生理因素造成嵴纹发育不良既能在指纹上反映出来。
本实验中,同学采用石墨粉填充沟纹再用透明胶粘手指得方法取自己得指纹,并利用这些指纹进行指嵴数计数、分析,从而对多基因遗传得特点有了更深刻地认识、1.材料与方法&设备与方法2b铅笔一只;约20cm×10cm得复印纸一张;透明胶带;直尺一把个人电脑及adobe photoshop软件;拍照设备一台、2.实验原理1.人类指纹得形成:指纹就是指人手上得条状纹路,它们得形成依赖于胚胎发育时得环境与遗传因素。
指纹属于多基因遗传, 在胚胎第12~13周(也有人提出15~16周)即已形成并保持终生不变。
每个人得指纹都就是独一无二得,两人之间甚至双胞胎之间,不存在相同得手指指纹。
拥有相同指纹得可能性在10亿分之一以下、因此指纹被称做就是无法伪造得身份证。
对一个个体而言,指纹具有唯一性与稳定性。
DNA指纹图谱分析实验
DNA指纹图谱分析实验一. 实验目的1. 掌握DNA指纹图谱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操作过程2. 学习DNA的限制性酶切的基本技术3. 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基本操作技术,学习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DNA片段的长度,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 实验原理1984年英国莱斯特大学的遗传学家Jefferys及其合作者首次将分离的人源小卫星DNA 用作基因探针,同人体核DNA的酶切片段杂交,获得了由多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组成的长度不等的杂交带图纹,这种图纹极少有两个人完全相同,故称为"DNA指纹",意思是它同人的指纹一样是每个人所特有的。
DNA指纹的图像在X光胶片中呈一系列条纹,很像商品上的条形码。
DNA指纹图谱,开创了检测DNA多态性(生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群在DNA结构上存在着差异)的多种多样的手段,如RFLP(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串联重复序列分析、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等等。
各种分析方法均以DNA的多态性为基础,产生具有高度个体特异性的DNA指纹图谱,由于DNA指纹图谱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和稳定的遗传性,且仍按简单的孟德尔方式遗传,成为目前最具吸引力的遗传标记。
DNA指纹具有下述特点:1.高度的特异性:研究表明,两个随机个体具有相同DNA图形的概率仅3×10-11;如果同时用两种探针进行比较,两个个体完全相同的概率小于5×10-19。
全世界人口约50亿,即5×109。
因此,除非是同卵双生子女,否则几乎不可能有两个人的DNA指纹的图形完全相同。
2.稳定的遗传性:DNA是人的遗传物质,其特征是由父母遗传的。
分析发现,DNA•指纹图谱中几乎每一条带纹都能在其双亲之一的图谱中找到,这种带纹符合经典的孟德尔遗传规律,即双方的特征平均传递50%给子代。
3.体细胞稳定性:即同一个人的不同组织如血液、•肌肉、毛发、精液等产生的DNA指纹图形完全一致。
指纹实验报告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遗传学实验报告人类指纹的采集识别与分析2014年11月9日人类指纹的采集识别与分析前言遗传学研究中根据遗传性状的表现特征将其分为两类,即数量性状(quantitativecharacter)和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
质量性状通常差异显著,呈不连续变异,由主基因决定,杂交子代的表型呈现出一定的比例,可直接采用孟德尔遗传原理进行分析。
数量性状不同于质量性状,数量性状是可以度量的性状,呈连续变异,由多基因决定,各基因作用微小并且是累加的,呈剂量效应,因此通常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
指纹性状就是属于数量形状。
1880年henry fauld及william herschel相继提出利用指纹鉴定个人身份的设想。
galton研究了有血缘关系的人群的指纹证明了指纹花样对人来说是一个稳定的性状。
1924 年挪威女科学家bonnevie提出指嵴数计数法。
指纹在胚胎发育第13周开始形成,第19周完成。
因此如有某种遗传或生理因素造成嵴纹发育不良既能在指纹上反映出来。
本实验中,同学采用石墨粉填充沟纹再用透明胶粘手指的方法取自己的指纹,并利用这些指纹进行指嵴数计数、分析,从而对多基因遗传的特点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1. 材料和方法&设备和方法2b铅笔一只;约20cm×10cm的复印纸一张;透明胶带;直尺一把个人电脑及adobephotoshop软件;拍照设备一台。
2. 实验原理1.人类指纹的形成:指纹是指人手上的条状纹路,它们的形成依赖于胚胎发育时的环境和遗传因素。
指纹属于多基因遗传,在胚胎第12~13周(也有人提出15~16周)即已形成并保持终生不变。
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两人之间甚至双胞胎之间,不存在相同的手指指纹。
拥有相同指纹的可能性在10亿分之一以下。
因此指纹被称做是无法伪造的身份证。
对一个个体而言,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
实验一 DNA指纹的遗传分析
实验一 DNA指纹的遗传分析 指纹的遗传分析
D技术 )
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 VNTR* 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 VNTR* vi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核心序列core 核心序列core sequence 长度: 长度: 2~300bp 重复次数: 可变的 重复次数:
• 结果与分析: 结果与分析: 1. DNA电泳图 电泳图 2. D1 S80等位基因是杂合还是纯合? 等位基因是杂合还是纯合? 等位基因是杂合还是纯合 3. 重复单位为 的PCR产物长 重复单位为1 产物长161bp, 产物长 , 重复数每增加一个,序列增加长度16bp, 重复数每增加一个,序列增加长度 , 计算重复数。 计算重复数。
VNTR-A5 VNTR-A7 VNTR-B2 VNTR-B3
VNTR-A VNTR-B
1. 父母遗传性 2. 长度多态性 同一座位、 同一座位、不同座位
• 材料: 材料: 人类口腔细胞, 人类口腔细胞,VNTR D1 S80 • 方法: 方法: 1. 收集 收集DNA样品(沸水法) 样品( 样品 沸水法) 2. PCR扩增 扩增D1 S80等位基因 扩增 等位基因 3.扩增产物的鉴定和分析(DNA电泳) 扩增产物的鉴定和分析( 电泳) 扩增产物的鉴定和分析 电泳
DNA指纹图谱分析实验
DNA指纹图谱分析实验一. 实验目的1. 掌握DNA指纹图谱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操作过程2. 学习DNA的限制性酶切的基本技术3. 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基本操作技术,学习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DNA片段的长度,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 实验原理1984年英国莱斯特大学的遗传学家Jefferys及其合作者首次将分离的人源小卫星DNA 用作基因探针,同人体核DNA的酶切片段杂交,获得了由多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组成的长度不等的杂交带图纹,这种图纹极少有两个人完全相同,故称为"DNA指纹",意思是它同人的指纹一样是每个人所特有的。
DNA指纹的图像在X光胶片中呈一系列条纹,很像商品上的条形码。
DNA指纹图谱,开创了检测DNA多态性(生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群在DNA结构上存在着差异)的多种多样的手段,如RFLP(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串联重复序列分析、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等等。
各种分析方法均以DNA的多态性为基础,产生具有高度个体特异性的DNA指纹图谱,由于DNA指纹图谱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和稳定的遗传性,且仍按简单的孟德尔方式遗传,成为目前最具吸引力的遗传标记。
DNA指纹具有下述特点:1.高度的特异性:研究表明,两个随机个体具有相同DNA图形的概率仅3×10-11;如果同时用两种探针进行比较,两个个体完全相同的概率小于5×10-19。
全世界人口约50亿,即5×109。
因此,除非是同卵双生子女,否则几乎不可能有两个人的DNA指纹的图形完全相同。
2.稳定的遗传性:DNA是人的遗传物质,其特征是由父母遗传的。
分析发现,DNA•指纹图谱中几乎每一条带纹都能在其双亲之一的图谱中找到,这种带纹符合经典的孟德尔遗传规律,即双方的特征平均传递50%给子代。
3.体细胞稳定性:即同一个人的不同组织如血液、•肌肉、毛发、精液等产生的DNA指纹图形完全一致。
DNA指纹的遗传分析实验报告
DNA指纹的遗传分析【实验原理】“DNA指纹”是指可以利用DNA差异来进行与传统指纹分析相似的身份识别。
DNA指纹是以DNA的多态性为基础,而卫星DNA的发现则是其最重要的奠基石。
卫星DNA是由一短序列(即重复单位或核心序列)多次重复而成,因此也有人称其为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s of tandem reprat,VNTR),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多种由不同重复单位组成的卫星DNA,重复单位的碱基序列在不同个体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而卫星DNA 的多态性则来源于重复单位的重复次数不同,并形成了众多的等位基因。
列如,人类1号染色体上的VNTR D1S80,核心序列由16个核苷酸组成,拷贝数在14~41个之间,已知29种不同的等位基因。
1984年Jefferys等人首次将分离的人源小卫星DNA用作基因探针,同人类核DNA的酶切片段杂交,产生了由10多条带组成的杂交图谱,不同个体杂交图谱上带的位置就像指纹一样因人而异,因而Jefferys等人称之为DNA 指纹图谱。
产生DNA指纹图谱的过程叫做DNA指纹分析,目前包括PCR、RFLP(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和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等方法。
DNA指纹图谱的基本特点:(1)多位点性:基因组中某些位点的小卫星重复单位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核心序列。
在一定的杂交条件下,一个小卫星探针可以同时与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小卫星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杂交。
(2)高变异性:DNA指纹图谱反应的是多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变异性。
发现两个无血缘关系个体具有相同DNA指纹图谱的概率仅为5×10-19,因此,除了同卵双胞胎,几乎不可能有两个人的DNA指纹图谱完全相同。
(3)稳定的遗传性:DNA指纹图谱中的谱带能够稳定遗传,杂合带遵守孟德尔遗传规律。
子代DNA指纹图谱中产生与双亲都不同的新带的概率(基因突变)仅在0.001~0.004之间。
DNA指纹技术课件
假如决定脸型的一个基因 只有17个碱基对组成,那 么这种排列有多少种可能?
417种。大约为172亿种。
DNA的特点:多样性。
情境2:
你和你同桌长相相同的概率是多少?DNA 分子能像指纹一样用来鉴定身份吗?
在人类的DNA分子中,核苷酸序列多样性表现 为每个人的DNA几乎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 DNA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鉴别身份。
• DNA是人的遗传物质,其特征 是由父母遗传的。分析发现, DNA指纹图谱中几乎每一条带 纹都能在其双亲其一的图谱中 找到。
• 同一个人的不同组织如血液、 肌肉、毛发、精液等产生的 DNA指纹图形完全一致。
情境4: DNA指纹的应用
• 1.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 在法医学上,如果确定某人是嫌 疑犯,可提取血样或毛发的DNA, 做出DNA指纹,再与犯罪现场残 留的血,精液,唾液,痰,毛发 等等成分中提取的DNA指纹相对 照。若两者一样,则称其指纹相 配,证明嫌疑犯就是作案的罪犯。 反之则否。
染色体是DNA的 主要载体
染色体
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 或两个DNA分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NA是主要的 遗传物质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 的DNA片断
DNA 基因
每个DNA分子 上有许多基因
每个基因由许多脱氧核苷 酸组成
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排 脱氧核苷
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
酸
情境1:
DNA片段如何蕴藏遗传信息?
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蕴 藏着遗传信息.
•
实施DNA指纹鉴别时,首先要 从人的血液或其他组织中提取 DNA,用特定的方法把DNA切 割成很多长短不等的片段,再 通过电泳的方法按长短分开, 然后转移、固定和杂交。这些 杂交的片段再经过显影或染色 处理显示出来,形成图谱。不 同个体的图谱是不同的,就像 人的指纹互不相同,因此被称 为“DNA指纹”。
家养鸟类DNA指纹图谱的建立和遗传学分析
家养鸟类DNA指纹图谱的建立和遗传学分析随着人们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遗传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家养鸟类的DNA指纹图谱的建立和遗传学分析也成为了人们的研究重点。
一、DNA指纹图谱的建立DNA指纹是一种基于DNA序列的个体识别技术。
在建立DNA指纹图谱时,首先需要提取鸟类的DNA样本,可以采用血液、羽毛或口腔粘液等样品提取方式。
提取好的DNA样本需要进行PCR扩增以获得足够数量的DNA。
PCR扩增的产物会在凝胶电泳中形成DNA带,根据DNA带的大小和数量,可以建立DNA指纹图谱,并记录下每只鸟类的DNA指纹。
二、家养鸟类DNA指纹图谱的遗传学分析家养鸟类的DNA指纹图谱能够为遗传学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
首先可以利用DNA指纹图谱判断家养鸟类的亲缘关系,如子代与亲本之间的亲缘关系、同一亲本子代之间的亲缘关系等。
此外,还可以分析鸟类的种群结构和群体历史。
通过比对不同个体之间的DNA指纹图谱,可以发现遗传多样性和基因频率等信息,从而研究鸟类的遗传演化、进化和分化等问题。
三、家养鸟类DNA指纹辨识技术的应用前景家养鸟类DNA指纹辨识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首先,可以用于宠物鸟类的识别和管理,帮助养鸟人员快速精准地辨认不同的宠物鸟类。
其次,家养鸟类DNA指纹辨识技术还可以用于繁殖管理。
通过对配种鸟类的DNA指纹进行分析,可以评估配种的情况和效果,为繁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家养鸟类DNA指纹图谱建立及分析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家养鸟类DNA指纹图谱的建立和遗传学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鸟类样本的选择问题。
要保证DNA样本的质量和数量,选择合适的样品非常重要。
其次是PCR扩增反应体系的优化问题,这是影响扩增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还需要掌握准确的分析方法,如如何分辨不同长度的DNA带和如何验证DNA指纹图谱的可重复性等。
总之,家养鸟类DNA指纹图谱的建立和遗传学分析在研究鸟类遗传特征、品种鉴定、繁殖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应用前景广阔。
遗传学实验报告--指纹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遗传学实验报告人类指纹的采集识别与分析*名:***学号:******* 年级:12专业:生物技术指导教师:周宜君、高飞2014年11月9日人类指纹的采集识别与分析前言遗传学研究中根据遗传性状的表现特征将其分为两类,即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和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
质量性状通常差异显著,呈不连续变异,由主基因决定,杂交子代的表型呈现出一定的比例,可直接采用孟德尔遗传原理进行分析。
数量性状不同于质量性状,数量性状是可以度量的性状,呈连续变异,由多基因决定,各基因作用微小并且是累加的,呈剂量效应,因此通常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
指纹性状就是属于数量形状。
1880年Henry Fauld及William Herschel相继提出利用指纹鉴定个人身份的设想。
Galton研究了有血缘关系的人群的指纹证明了指纹花样对人来说是一个稳定的性状。
1924 年挪威女科学家Bonnevie提出指嵴数计数法。
指纹在胚胎发育第13周开始形成,第19周完成。
因此如有某种遗传或生理因素造成嵴纹发育不良既能在指纹上反映出来。
本实验中,同学采用石墨粉填充沟纹再用透明胶粘手指的方法取自己的指纹,并利用这些指纹进行指嵴数计数、分析,从而对多基因遗传的特点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1.材料和方法&设备和方法2B铅笔一只;约20cm×10cm的复印纸一张;透明胶带;直尺一把个人电脑及Adobe Photoshop软件;拍照设备一台。
2.实验原理1.人类指纹的形成:指纹是指人手上的条状纹路,它们的形成依赖于胚胎发育时的环境和遗传因素。
指纹属于多基因遗传,在胚胎第12~13周(也有人提出15~16周)即已形成并保持终生不变。
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两人之间甚至双胞胎之间,不存在相同的手指指纹。
拥有相同指纹的可能性在10亿分之一以下。
因此指纹被称做是无法伪造的身份证。
DNA指纹的遗传分析实验报告
DNA指纹的遗传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聚丙烯酰胺凝胶、琼脂糖、TAE缓冲液、DNA分子量标准品、对照DNA样品、不同个体DNA样品等。
2.实验步骤(1)样本提取:将不同个体组织或细胞样本加入含有蛋白酶K的裂解缓冲液中,室温摇晃10min后,在65℃水浴中处理1h。
(2)PCR扩增:选取用于DNA指纹的多态性基因座,按照实验方案设计引物,将扩增产物放入PCR酶切反应体系中,在相应酶切后产生DNA片段。
(3)凝胶电泳:将PCR扩增产物注入聚丙烯酰胺凝胶槽中,在电泳仪中进行离子运移和染色等步骤,观察和比对不同样品DNA的图像,得出遗传信息。
二、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 PCR扩增产物长度和样品DNA中的差异不同样品间的PCR扩增产物长度基本相同无明显差异,样品2的信号较弱,可能是样品不纯或程序操作失误导致扩增效率较低。
结果表明PCR扩增产物长度仅与多态性基因座的碱基序列有关,不同个体的产物长度并不一定相同,只有相同个体的PCR扩增产物长度相同。
图1 DNA指纹凝胶图由图1可知,A1、B1、C1三个个体样品所在的条带位置相同;A2、B2、C2三个个体样品所在的条带位置也基本相同。
但A1、A2间、B1、B2间、C1、C2间的PCR扩增产物长度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以对这些个体进行有效的分类。
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源于其DNA序列不同,表现为PCR扩增的产物长度不同,电泳分离的条带位置不同。
图中的分子量标准品可以用来判断不同PCR产物的分子量大小,从而得出其绝对或相对分子量大小。
三、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知,DNA指纹分析是一种高效、准确、敏感、可靠的遗传分析方法,具有独特的特征与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亲缘鉴定、犯罪侦查、动物分类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
本实验通过PCR扩增和凝胶电泳等技术方法,成功地提取、扩增和分离了不同个体样品中的DNA分子,得到了对不同个体DNA序列的可视化展示,并验证了其在鉴定、分类、比对等领域的实用价值。
实验七 DNA指纹的遗传分析
实验七DNA指纹的遗传分析【实验原理】◆“DNA指纹”是指利用DNA差异来进行与传统指纹分析相似的身份识别。
DNA指纹是以DNA的多态性为基础,而卫星DNA的发现则是其最重要的奠基石。
◆卫星DNA是由一短序列(即重复单位或核心序列)多次重复而成,因此也有人称其为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s of tandem reprat,VNTR),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多种由不同重复单位组成的卫星DNA,重复单位的碱基序列在不同个体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而卫星DNA的多态性则来源于重复单位的重复次数不同,并形成了众多的等位基因。
例如,人类1号染色体上的VNTR D1S80,核心序列由16个核苷酸组成,拷贝数在14~41个之间,已知有29种不同的等位基因。
DNA指纹图谱的基本特点:◆多位点性:基因组中某些位点的小卫星重复单位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核心序列。
在一定的杂交条件下,一个小卫星探针可以同时与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小卫星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杂交。
◆高变异性:DNA指纹图谱反应的是多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变异性。
发现两个无血缘关系个体具有相同DNA指纹图谱的概率仅为5×10-19,因此,除了同卵双胞胎,几乎不可能有两个人的DNA指纹图谱完全相同。
◆稳定的遗传性:DNA指纹图谱中的谱带能够稳定遗传,杂合带遵守孟德尔遗传规律。
子代DNA指纹图谱中产生与双亲都不同的新带的概率(基因突变)仅在0.001~0.004之间。
DNA指纹图谱还具有体细胞稳定性,即用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如血液、肌肉、毛发、精液等的DNA作出的DNA指纹图谱是一致的。
【材料】人类口腔细胞。
【仪器与试剂】1.仪器微量移液器,小型离心机,恒温水浴锅,漩涡振荡器,PCR仪,电泳仪,电泳槽,透射式紫外分析仪(或凝胶成像仪)。
枪头,1.5mL,0.2 mL离心管,棉签,使用前均需121℃高温灭菌2.试剂NaCl,琼脂糖,溴化乙锭,Na2-EDTA,SDS,Tris,Proteinase K,冰醋酸,溴酚蓝,二甲苯腈蓝,蔗糖,甘油,DNA相对分子质量标记,Chelex 100树脂(Bio-Rad),PCR pre-mix。
DNA 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第10章 DNA指纹图谱分析方法10.1 DNA指纹图谱产生的原理10.1.1 高变异DNA序列的发现1980年,Wyman 和 White在进行人体DNA 基因文库的研究中,筛选到一个随机DNA片 段,以其为探针进行RFLPs分析,检测到8个等位基因,平均杂合率超过75%,因此推测该 位点的多态性来源于DNA重排而非碱基突变,这是人类基因组中发现的第一个高变区(hyper variable regions,简称HVRs)。
此后,人们在人类基因组中又陆续发现了其他一些高变区, 如α-珠蛋白基因(Higgs等 1981,1986)、胰岛素基因(Bell等 1982)、脂蛋白基因(Knott 等 1986)、D-Ha-ras癌基因(Capon等 1983)、Zata-珠蛋白基因(Goodbourm等 1983)等基 因的侧翼及肌红蛋白基因(Weller等1984)的第一个内含子区域,都含有这种HVRs。
这些高 变区的共同特点为:都是由一短序列(即重复单位)首尾相连、多次重复而成,其多态性来源 于重复单位的重复次数不同。
同一高变区的这些重复单位还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但因重复单位 的重复数目不同,形成了众多的等位基因。
这些高变区后来被叫做小卫星(minisatellite)(Jeffreys等 1985a),有的人又称其为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简称VNTR)(Nakmura等1987)。
在小卫星DNA内,重复单位数目的高度变异是由于不 等交换所造成的,换言之,即在有丝分裂时的姊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ds)或减数分裂 时的同源染色体间互换所致。
有时候,发现DNA链架突变的发生频率高于点突变,其频率为每 世代每千个核苷酸对在10-5~10-2。
虽然不等互换导致重复单位数目增加或减少,但不同重复 的形成却是由于点突变造成的。
此外,基因转换(gene conversion)与重组似乎在同源性的维 持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DNA指纹.
DNA指纹图谱法操作
提取DNA
PCR 技术 扩增
高可变位点
酶 切
DNA片断
放 射 自片 显段 影杂 交 琼 脂 糖 凝 胶 电 泳 DNA
DNA指纹图谱
1.提取样品中的DNA; 2.若提取DNA 量很少,可将其进行PCR扩增,得到大量DNA。 3.选用与探针配对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长链DNA位置上加 以切割,将分子量很大的DNA长链切成许多长度不同的小片 段。 4.在胶板尺寸较长的凝胶电泳仪中,对酶解完全后的DNA片段 进行电泳,各酶切片段就会按其长度大小在电场中进行分离。 5.先用碱性溶液使凝胶板中分离开的双链DNA片段变性为单链 片段,然后将凝胶板夹在尼龙膜中,并永久性地固定在尼龙膜 上。 6.让放射性DNA探针与尼龙膜上的单链DNA片段进行杂交。 7.用放射性胶片与尼龙薄膜叠放,尼龙膜上的放射性探针便会 发出X射线使胶片曝光,从而使杂交探针的长度不同的DNA片 段位置显影在胶片上,便是所谓的DNA指纹。
DNA指纹的含义
DNA指纹技术:利用不同的串联重复序列的易变 性和高度个体特征的潜在性,通过特定的重复序 列的DNA探针,使来自基因组不同区域的许多序 列片段同时被检测,使重复序列的高度多样性同 时产生多位点基因带谱。 DNA指纹技术是分子生物学各种新兴技术中的一 种,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法医学、疾病诊断、肿瘤 研究等领域。
第一个DNA指纹
遗传学家Jefferys和第一张DNA指纹
第一个DNA指纹
探针:肌红蛋白基因第一个内含子中的串联重复序列 DNA片段:8 个含有串联重复序列(小卫星)的重组克隆
⑴每个克隆都含有一个长0.2~2.0kb、由重复单位重复3~29 次组成的小 卫星DNA。 ⑵这8个小卫星都含有一段相同的核心序列,其碱基顺序为 GGGCAGGAA。
指纹遗传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指纹,作为人类生物识别的重要标志,自1890年由英国生物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提出以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身份识别、法医学鉴定等领域。
指纹的遗传性使其成为研究人类遗传变异的重要工具。
本实验旨在通过指纹遗传分析,探究指纹形成的基本原理及其遗传规律。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指纹的基本结构及其遗传特征;2. 掌握指纹遗传分析的基本方法;3. 分析指纹遗传规律,为法医学鉴定、亲子鉴定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原理指纹的形成与遗传密切相关。
指纹是由皮肤嵴和沟组成的,其遗传模式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指纹遗传分析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指纹的基本结构:指纹由嵴和沟组成,嵴和沟的排列组合形成不同的指纹类型。
2. 指纹的遗传方式:指纹的遗传方式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 指纹的变异:指纹存在多种变异类型,如弓形纹、箕形纹和旋形纹等。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指纹样本、DNA提取试剂盒、PCR试剂盒、凝胶成像系统等。
2. 实验仪器:DNA提取仪、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五、实验步骤1. 指纹采集:使用铅笔在复印纸上画出10个格子,用于贴印取的指纹。
将采集到的指纹样本贴在格子上,并标注姓名和样本编号。
2. DNA提取:按照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提取指纹样本中的DNA。
3. PCR扩增:设计特异性引物,针对指纹相关基因进行PCR扩增。
4. 电泳分析:将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指纹条带。
5. 结果分析:根据指纹条带,分析指纹类型及其遗传规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指纹类型:根据指纹条带,本实验共检测出三种指纹类型:弓形纹、箕形纹和旋形纹。
2. 指纹遗传规律:通过分析指纹类型,发现指纹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 指纹变异:本实验中,指纹变异类型包括指纹脊数、指纹类型等。
七、实验结论1. 指纹遗传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研究人类遗传变异的方法。
生物103班-苏熙涵-1002040313-人类指纹花样的遗传分析实验报告
人类指纹花样的遗传分析实验报告苏熙涵生物103班1002040313 实验时间:11月16日晚7:00摘要:本次实验为数量性状的观察实验,以人类指纹的总指嵴数(TRC)作为所要观察的数量形状进行统计分析。
本次实验通过实验印取指纹,学习判别人类指纹的几种类型,并学会分析统计总指嵴数,用统计学方法进行遗传分析。
1.引言在手指、掌面等的皮肤表面,分布着许多纤细的纹线,可分为两种:凸起的嵴纹和两条嵴纹之间的凹陷的沟纹。
由不同的嵴纹和沟纹形成的皮肤纹理,总称皮纹,在手指端的则称为指纹。
指纹在胚胎发育的第13周开始形成,在第19周完成,指纹性状为多基因决定的性状,属于数量性状,在个体间具有差异,因此也是个人身份的象征:指纹不仅是具有唯一性的,没有两个个体间指纹一样,而且指纹花样是稳定的,不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
根据指纹的花样,可将指纹分为弓形纹、箕形纹、斗形纹和混合型四种不同的类型。
弓形纹由几条平行的弧形嵴纹组成,纹线由指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中间隆起呈弓形。
箕形纹由几条嵴纹从手指一侧发出,向指尖方向弯曲,再折回发出的一侧,形成一组簸箕状的纹线,因此有一个由三角纹线组成的三叉点或称三角区。
斗形纹由几条环形线或螺形线的嵴纹绕着中心点形成一个回路,或者有形成回路的趋势,它有两个三叉点。
量化指纹的方法一般用指嵴数计数法,指嵴数指从指纹中心点到距中心最远的一个三叉点之间划出直线所经过的纹嵴数目,将十个手指的指嵴数相加得总指嵴数(TRC)。
弓形纹没有指纹中心和三叉点,纹嵴数为零;普通斗形纹有一个中心、两个三叉点,因而有两个指嵴数,取数值大的一个。
在总指嵴数的计数中,无法归类的不作统计。
2.实验过程用铅笔在20cm×10cm的复印纸上画出10个格子,用于贴印取的指纹,分上下两排,每排五格。
在格子的最左边写上“左手”、“右手”,表格上方标注各指名称,并标明姓名、班级。
用2B铅笔在纸上将一小块区域涂黑,将手指在涂黑的区域中涂抹,直至第一指节的腹面及两侧均匀涂黑,准备好胶带,将涂黑的指尖一侧轻轻地按在胶面上,慢慢翻转90°,滚压在另一侧。
基于DNA指纹图谱鉴定线粒体遗传信息探索
基于DNA指纹图谱鉴定线粒体遗传信息探索DNA指纹图谱是一种通过分析DNA序列特征来鉴定个体身份的方法。
而线粒体遗传信息则是指在细胞中,由线粒体内的DNA 分子所编码的遗传信息。
本文将探索基于DNA指纹图谱鉴定线粒体遗传信息的相关内容。
在现代犯罪调查和亲子鉴定中,DNA指纹图谱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鉴定手段。
通过对DNA序列进行分析,可以高度准确地确定个体的身份。
而线粒体DNA的遗传信息则相对稳定,不受染色体基因重组的影响。
因此,基于DNA指纹图谱鉴定线粒体遗传信息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鉴定结果。
研究表明,线粒体DNA的遗传信息主要来自母亲,而父亲的线粒体DNA会在受精卵发育过程中逐渐消失。
因此,在亲子鉴定中,通过分析DNA指纹图谱中的线粒体DNA序列,可以准确地确定母子之间的亲缘关系。
除了亲子鉴定外,基于DNA指纹图谱鉴定线粒体遗传信息还可以应用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迁徙历史。
通过对不同地域和人群的线粒体DNA序列进行比较,可以了解不同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迁徙路径。
例如,研究发现,非洲是人类起源的地方,而其他地区的人类主要是从非洲迁徙而来的。
此外,线粒体DNA的遗传信息还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遗传机制。
一些遗传性疾病如线粒体疾病,是由线粒体DNA中突变引起的。
通过分析患者与正常人群的DNA指纹图谱中的线粒体DNA 序列差异,可以找到与疾病相关的突变位点,进一步揭示疾病的遗传机制。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基于DNA指纹图谱鉴定线粒体遗传信息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大规模地获取DNA序列信息,提高了线粒体DNA序列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这为深入研究线粒体遗传信息的相关问题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然而,基于DNA指纹图谱鉴定线粒体遗传信息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线粒体DNA的遗传信息仅代表个体的母系遗传信息,无法揭示父系的遗传信息。
其次,对于线粒体DNA序列的异常变异,如突变和缺失,可能会导致鉴定结果的误判。
三七DNA指纹图谱分析
三七DNA指纹图谱分析赵熙;李艳萍;李顺英;陈黎明;杨小洁;岳淑敏【摘要】目的:对文山三七和广西三七进行DNA指纹图谱的鉴别研究,了解其间遗传变异的大小,并建立三七品种的检定方法.方法:采用RAPD技术.结果:从45个引物中筛选出23个扩增稳定且谱带清晰的引物,共得到211个遗传标记.DNA指纹图谱显示,样品间有遗传差异,具有不同的遗传特征,据此可进行鉴别.结论:RAPD技术可作为三七鉴别的参考方法.【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年(卷),期】2006(027)003【总页数】2页(P45-46)【关键词】云南三七,广西田七;RAPD;DNA指纹图谱【作者】赵熙;李艳萍;李顺英;陈黎明;杨小洁;岳淑敏【作者单位】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昆明医学院,云南,昆明,650031;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三七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化瘀、消肿定痛等功效。
三七是我国人工栽培较早的名贵中药材,已有400余年的栽培历史,三七的主产区是云南文山州,在广西靖西有少量种植。
我国学者已对三七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三七中分离到的皂甙、黄酮、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并发现不同产地、不同时间收获的三七多糖和皂甙的含量不一[1~2]。
为了研究三七各成分含量的变化的生物学规律,对三七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基于PCR技术的DNA指纹图谱在中药品质研究上的稳定性和重现性,我们用RAPD技术对不同产地三七的DNA图谱进行分析。
1.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用云南文山三七和广西靖西产的三七。
1.2 仪器与试剂 PCR仪:Biometr;紫外透射反射仪:上海康华生化仪器制造厂,ZF型;引物:30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Taq酶:TaKaRa(N1202-7)。
DNA指纹的遗传机理及检测方法
• 7、用放射性胶片与尼龙薄膜叠放, 尼龙膜上的放射性探针便会发出X 射线使胶片曝光,从而使杂交探针 的长度不同的DNA片段位置显影在 胶片上。这样的特征DNA片段条状 图谱,便是所谓的DNA指纹。
谢谢观赏
返回
多位点 性
DNA指 纹的特 点
简单的 遗传方 式
高度变 异性
DNA指纹的特点
• 多位点性 高分辨率的DNA指纹图谱通常由 15-30条带 组成,看上去就像挂号信上的条码签一样。DNA指纹区中 的绝大多数区带是独立遗传的,因此一个DNA指纹探针能 同时检测基因组中数十个位点的变异性。 • 简单的遗传方式 DNA指纹图中的区带是可以遗传的, 这不同于人的指纹。DNA指纹区带遵循简单的孟德尔遗传 方式。后代图中的每一条带都可以在双亲之一的图中找到, 只有0.004的可能性使子女中的一条带不能在其父母中的 图中找到。同一个体无病变的不同组织产生的DNA指纹图 完全相同,并能在培养的细胞株中维持下去。需要说明的 是,同卵双胞胎的DNA指纹图完全相同。
• 4、在胶板尺寸较长的凝胶电泳仪中,对酶 解完全后的DNA片段进行电泳,各酶切片 段就会按其长度大小在电场中进行分离。 • 5、先用碱性溶液使凝胶板中分离开的双链 DNA片段变性为单链片段,然后将凝胶板 夹在尼龙膜中,并永久性地固定在尼龙膜 上。 • 6、让放射性DNA探针与尼龙膜上的单链D NA片段进行杂交。
遗传学家Jefferys和第一张DNA指纹
返回
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 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DNA片段分析技术——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RFLP)在许多领域都有成功 的应用,也常用于构建各种DNA指纹图谱。 • 但目前人们已普遍感到RFLP方法技术步骤繁琐费时费力, 应用不便。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PCR技术诞生以来,因其 操作简便、不需使用同位素、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迅速被用于相关领域。从常规PCR发展而来的应用随机引物 扩增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或称任意引物PCR 解决了 未知特异DNA序列的情况下检测DNA的多态性。RAPD技术 目前广泛用于中药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在目前绝大多数药 用动植物DNA序列还未知的情况下,RAPD技术具有广阔的 应用前景。
DNA指纹的遗传分析
【实验结果】1 电泳结果图:图1:电泳结果图说明:a.条带1-6是marker的条带。
b.条带7-9是基因D1S80的条带。
2 marker的标准曲线的制作:marker1标准带的相关曲线图4:marker 1的标准曲线根据图4算出marker 2的相关数据:离度所以可以估算出条带1’~6’的标准分子量大概为2400、1700、1000、700、400、200。
将这一组数据应用到实验结果中marker标准曲线的绘制上,显然会给实验结果带来很大的影响。
但又不可避免。
marker标准条带的相关数据图2 marker的标准曲线3成员A、C、D的D1S80的计算:根据marker的标准曲线知表2:4结果记录表:表3:结果记录表【实验分析及讨论】A从图1可知小组成员里只有A、C、D有正常的条带,而且全是纯合体,而B、E、F并没有出现正确的条带,分析可能原因:a在取样时取得太少了,致使提取的DNA浓度过低,在该实验的PCR条件下30个循环不能得到正确的DNA分子拷贝。
b取样不合适,可能在去口腔上皮时并没有在适合的位置取,导致取出来的并不是口腔上皮。
c在操作过程中一些错误的步骤导致没有提出正确的DNA分子。
B图1中最下面的有一排亮亮的条带。
据分析是PCR体系里引物的条带。
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与B、E、F相比,A、C、D对应的条带最亮最宽,说明引物的含量较多,但是偏偏 A、C、D有正确的条带。
这似乎说不通,但是进一步的分析可以推测有以下两种原因:a在向Pcr小管里加入体系时,由于移液枪不准造成的加入体系不同,但这种概率较小。
b在向胶孔加入样品时由于加入量不同造成的结果。
这个显然比第一种出现的概率要大得多。
C原理中我们指出人类1号染色体上的VNTR D1S80,核心序列由16个核苷酸组成,拷贝数在14~41个之间,已知29种不同的等位基因。
但是我们的实验结果里D的拷贝数为13,却小于14,由于两者比较接近所以将D的拷贝数应该认为是14,而出现这种偏差的原因可能在于:a marker标准的分子量我们是用的周五晚上组的图估算出来的(如图3),并不是说明书上标准的,所以marker的标准曲线与实际的可能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就会导致最后的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DNA指纹的遗传分析
【实验原理】
◆“DNA指纹”是指利用DNA差异来进行与传统指纹分析相似的身份识别。
DNA指
纹是以DNA的多态性为基础,而卫星DNA的发现则是其最重要的奠基石。
◆卫星DNA是由一短序列(即重复单位或核心序列)多次重复而成,因此也有人称
其为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s of tandem reprat,VNTR),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多种由不同重复单位组成的卫星DNA,重复单位的碱基序列在不同个体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而卫星DNA的多态性则来源于重复单位的重复次数不同,并形成了众多的等位基因。
例如,人类1号染色体上的VNTR D1S80,核心序列由16个核苷酸组成,拷贝数在14~41个之间,已知有29种不同的等位基因。
DNA指纹图谱的基本特点:
◆多位点性:基因组中某些位点的小卫星重复单位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核心序列。
在一
定的杂交条件下,一个小卫星探针可以同时与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小卫星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杂交。
◆高变异性:DNA指纹图谱反应的是多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变异
性。
发现两个无血缘关系个体具有相同DNA指纹图谱的概率仅为5×10-19,因此,除了同卵双胞胎,几乎不可能有两个人的DNA指纹图谱完全相同。
◆稳定的遗传性:DNA指纹图谱中的谱带能够稳定遗传,杂合带遵守孟德尔遗传规律。
子代DNA指纹图谱中产生与双亲都不同的新带的概率(基因突变)仅在0.001~0.004之间。
DNA指纹图谱还具有体细胞稳定性,即用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如血液、肌肉、毛发、精液等的DNA作出的DNA指纹图谱是一致的。
【材料】
人类口腔细胞。
【仪器与试剂】
1.仪器
微量移液器,小型离心机,恒温水浴锅,漩涡振荡器,PCR仪,电泳仪,电泳槽,透射式紫外分析仪(或凝胶成像仪)。
枪头,1.5mL,0.2 mL离心管,棉签,使用前均需121℃高温灭菌
2.试剂
NaCl,琼脂糖,溴化乙锭,Na2-EDTA,SDS,Tris,Proteinase K,冰醋酸,溴酚蓝,二甲苯腈蓝,蔗糖,甘油,DNA相对分子质量标记,Chelex 100树脂(Bio-Rad),PCR pre-mix。
3.溶液配制
(1)5% Chelex树脂
Chelex 100(Bio-Rad) 0.5g
50mmol/L Tris-HCl 10mL
用4mol/L NaOH调pH至11,室温可保存3个月,使用前充分混匀。
(2)2.0%琼脂糖凝胶
称2.0g琼脂糖放入250ml三角烧瓶,加入1×TAE溶液100mL微波炉加热溶解,冷却至60℃左右加入1μg/mL溴化乙锭(EB),缓慢混匀后倒胶板。
(3)溴化乙锭(EB)
用无菌水配制5mg/mL储藏液,工作浓度1μg/mL。
注意;溴化乙锭为诱变剂,有致癌作用。
配制、稀释和染色时必须戴手套。
(4)0.5mol/L EDTA(pH8.0)
Na2-EDTA 18.61g
NaOH 2g
蒸馏水定容至100mL,室温保存。
(5)10×TAE电泳缓冲液
Tris 48.4g
冰醋酸11.42mL
0.5mol/L EDTA(pH8.0) 20mL
蒸馏水定容至1000mL,室温保存。
(6)10%SDS
SDS 10g用无菌水溶解后(可加热),定容至100mL,室温保存。
(7)蛋白酶K溶液
20mg/mL蛋白酶K水溶液5mL
10%SDS 1mL
无菌水94mL
冰箱冷藏。
(8)无菌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高温灭菌。
(9)1mol/L Tris-HCl(pH8.0)
将12.1g Tris溶解在80mL蒸馏水中,加盐酸调节pH至8.0,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
4.引物
Primer1:5’-GAAACTGGCCTCCAAACACTGCCCGCCG-3’
Primer2:5’-GTCTTGTTGGAGATGCACGTGCCCCTTGC-3’
【实验步骤】
1.收集DNA样本
(1)先漱口,然后用灭菌的牙签充分擦刮口腔内壁,将该牙签放入1.5mL装有1mL无菌水的小离心管中,使粘附在牙签表面的口腔细胞悬浮其中(以能看到悬浮物为好)。
震荡10s,10000 r/min离心1min。
(2)从离心管中吸出970μL无菌水,注意不要吸到沉淀。
(3)向离心管中加入200μL 5% Chelex 100,震荡10s混匀。
(4)加入2μL蛋白酶K,混匀,56℃保温5min。
(5)剧烈震荡10s,沸水浴8min。
(6)10000r/min离心3min,离心管中溶液分成上下两层:下层为Chelex100和细胞碎片的沉淀,上层溶液含DNA分子,可以直接用作PCR模板。
此DNA样本可在4℃或-20℃保存,必要时可在使用前再次加热并离心,使管内物质分层。
2.PCR扩增D1S80等位基因
(1)每个人用记号笔在0.2mL PCR管上做好标记。
(2)准备冰盒,开始反应前尽量使PCR管保持在冰上。
(3)依次加入下列成分,配制25μL体系的PCR反应溶液:
PCR pre-mix 12.5μL
引物1 1μL
引物2 1μL
口腔细胞DNA样本10μL
加无菌水至总体积25uL。
(4)轻弹管壁,混匀溶液。
(5)离心10s,使管壁上的液滴落下。
(6)按下列程序开始PCR反应:
94℃,1min
∃
94℃,15s
68℃,15s
72℃,15 s
30个循环
∃
72℃,10min
∃
4℃暂时放置,直至开始电泳
3.PCR扩增产物鉴定与D1S80等位基因分析
(1)用1×TAE电泳缓冲液配制2.0%琼脂糖电泳凝胶。
(2)60V预电泳1~2min。
(3)在凝胶上选一孔加入6µL的DNA相对分子质量标记(DNA100bp Ladder)。
(4)每位同学将各自的20µL D1S80 PCR扩增产物加入指定凝胶样孔,注意不要有气泡进入。
(5)60V电泳40min-50min。
(6)取出凝胶用清水漂洗。
(7)用紫外分析仪观察凝胶,记录每个个体的DNA条带数目及其位置。
【结果与分析】
本次实验所选择的方法是D1S80指纹图谱分析的常用方法。
人群中D1S80座位的杂合率约为86%。
从理论上讲,可能存在435种不同的等位基因组合。
利用D1S80座位两侧序列设计的引物(Kasai et al,1990),通过PCR反应,很容易确定特定个体的D1S80等位基因构成,纯合体只有一条DNA带,而杂合体有两条不同的DNA带。
1.将小组的电泳结果拍照,并把照片贴在实验报告上,对照片进行必要的说明,例如,相对分子质量的标记各片段的大小(bp)。
(见附图)
表7-1 结果记录表
注:因为重复数为l的DIS80 PCR 产物长161bp,所以,重复数每增加一个,序列增加长度16 bp。
据此可以催算:
重复数=1+(PCR产物大小-161)/16
3.在班级中调查有无同学D1S80指纹图谱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
自行查找有关人群中D1S80各等位基因频率的资料,计算两个没有亲缘关系的个体,其D1S80指纹图谱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的概率。
从各小组的电泳紫外图谱看,有一些同学的DNA指纹图谱看起来有些相似,但鉴于
本次实验误差大,难以确定其指纹图谱是相同的。
理论上可能存在435种不同的等位基因组合。
那么D1S80指纹图谱完全相同的概率应为1/(435*435)=1/189221.
【讨论】
从图电泳图可以看出,只有A、D两小组成员的条带清晰明显。
小组成员E的PCR产物聚集在加样孔中没有迁移,可能是因为其产物不存导致的;其他成员均没有条带或很浅,可能是由于收集的DNA样本过少,未能PCR出足够的扩增产物。
【思考题】
用PCR、RFLP、RAPD方法产生DNA指纹图谱各有哪些利弊?
答:RFLP分析对样品纯度要求较高,样品用量大,步骤繁琐、工作量大、成本较高;RADP图谱中某些弱带重复性较差,而且目前该法在引物长度和序列及应用的引物数目、扩增反应条件等实验技术方面未标准化,影响了不同条件下结果的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