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和成语智慧你知多少
含有人生道理的成语故事
含有人生道理的成语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成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是经典文化的体现。
每个成语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而其中一些成语故事更是融入了人生道理,给予人们启示和思考。
本文将介绍几个含有人生道理的成语故事,借以展示其中深刻的智慧和哲理。
故事一:画蛇添足从前,有个文人闻名遐迩,因为他画蛇的技艺举世无敌。
有一天,他来到一个美丽的山谷,他决定展示他的绘画技巧。
于是,他开始画蛇。
画家的手法敏捷而准确,不一会儿,一条栩栩如生的蛇就出现在纸上。
然而,他却没有停止。
他把蛇的四只脚细致地补充上去,这样的一条蛇从来没有出现过。
人们看到后纷纷嘲笑并质问他为什么要画蛇添足。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有时候我们过于追求完美,却可能在努力增加多余的东西时丧失本来的美丽。
就像画蛇添足一样,我们应该知道限度,避免过度追求完美,而选择接受现实,欣赏事物的本质之美。
故事二:杯弓蛇影一位农夫走进竹林,松开手中的弓,摆开一个小木杯。
他聚精会神地瞄准杯子,准备发射。
突然,他的面前一声惊恐的尖叫,他再次松开了弓,扔掉了杯子。
原来,在杯子的倒影中,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蛇。
尽管他知道那只蛇只是一个倒影,但他仍然被自己想象出来的危险影响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过于容易受到外界的负面影响和干扰。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能力,不要盲目相信那些表面上看似真实但实际上是虚幻的事物,以免被危险和困惑所迷惑。
故事三:守株待兔从前有个农夫喜欢养兔子,他的农田里有一个大株梨树。
有一天,这个农夫看到一只兔子经过他的农田,他突然灵机一动,决定守株待兔。
他认为,只要他保持在那棵树旁边等待,兔子就会再次经过,并带来更多的财富。
然而,实际上,过了几天,农夫并没有等到兔子再次经过。
他最终意识到,只是依靠守株待兔不能带来真正的财富和改变,他决定重新开始努力工作,而不是傻等运气的到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靠幸运或机缘很难实现我们的目标。
唯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人生哲理的成语故事
人生哲理的成语故事人生哲理的成语故事成语是汉语中的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很多成语故事,成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不少成语都折射出诸多的人生哲理。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寓言成语故事,小小的故事,大大的道理,教导人们如何为人处事,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吸收到一些精华!(一)【买椟还珠】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
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二)【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客观表现出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道理。
(四)【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成语故事摘抄大全
成语故事摘抄大全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它们凝练着古人的智慧和哲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成语故事则是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下面,我将为大家摘抄一些经典的成语故事,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些古老的智慧吧!1. 画蛇添足。
相传古代有一个人很善于画画,他画了一条蛇,觉得还不够,就在蛇身上再加上了几条腿。
后来有人看到了他的画,告诉他蛇本来就没有腿,你画了腿是画蛇添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适可而止,不要多此一举。
2. 杞人忧天。
古代有一个杞国的人,他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于是就建了一座高高的台阶,准备逃跑。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他担心天会塌下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无端担心,要有理智和分寸。
3. 刻舟求剑。
古代有个人划船过河,不小心把自己的剑掉到了水里,他就在船上刻记号,等到了对岸再下水找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看清现实情况,不要固执己见。
4. 狐假虎威。
有一只狐狸假扮成老虎,吓唬其他动物。
后来有只老虎来了,狐狸吓得立刻逃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倚强凌弱,也不要自不量力。
5. 守株待兔。
古代有个农夫,他种了一棵树,坐在树下等兔子撞树而死。
后来真的有只兔子撞树而死了,他得到了一只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想靠等待运气来获得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
6. 望洋兴叹。
古代有个人站在海边,看到远处的大海,感叹自己的渺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抱负,不要自暴自弃。
7. 杯弓蛇影。
古代有个人拿着弓,看到杯子里的倒影,以为是蛇,吓得丢了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错觉所困扰,要理性客观地看待事物。
8. 纸上谈兵。
古代有个人只会在纸上谈兵,却从来不去实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以上是我为大家摘抄的一些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内涵和用法,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加以运用,让这些古老的智慧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及启示_成语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及启示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可与古相提并论。
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既具有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义,又有妙趣横生的典故和灵活多变的语言环境。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及启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及启示篇一:墨守成规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
那时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
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
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
”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
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
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
”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
”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
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
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
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
”楚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
”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告别楚王而去。
启示:阻止人们进步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恰恰是已知的东西。
因为过去的经验曾经带来过的成功,所以容易成为诱人的陷阱和前进的羁绊。
世上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成功的经验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尤其是现在,世界瞬息万变,总是恪守老经验、老方法是无法处理这些变化的问题的,我们千万不要做墨守成规的人。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及启示篇二:出尔反尔战国时期,有一次邹国和鲁国之间发生战争。
由于邹国的人民对统治者不满,当邹国的官吏遭到鲁国军队的攻击时,人民群众并不相救。
结果,邹国被打败,并被鲁国杀死了三十多名官吏。
邹穆公非常气愤,但是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请帮他出主意。
关于智慧的成语与典故
关于智慧的成语与典故
以下是一些与智慧相关的成语及其典故:
1. 大智若愚: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
宋代苏轼在《贺欧阳少帅致仕启》里说过:“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
2. 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的典故:孟尝君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
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鸡鸣狗盗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3. 高屋建瓴: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如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4. 招摇过市: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成语词典或典故书籍获取更多与智慧相关的成语和典故。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成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包括一段或一个精彩的故事,了解这些故事,不仅可以让我们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更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先人的聪明和才智。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古代成语典故篇一:拔山扛鼎项羽是楚国下相人,他从小跟随叔父项梁生活。
项家世代为楚将,项羽的祖父就是楚国名将项燕。
项羽年少时曾读过书,但没什么进展,后又去学剑,仍然不行。
叔父项梁生气了,问他到底要学什么。
项羽说:“读书只要能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学剑只能对付一个人,我要学能对付万人的本领。
”项梁只好教他兵法。
项羽这才高兴起来。
后来项梁杀了人,为了躲避仇家报复,他带着项羽到吴中居住。
有一次,秦始皇到会稽巡游,很多百姓在路边观看,项梁带着项羽也在人群中。
项羽指着秦始皇说:“这个人,我可以取代他。
”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诛灭九族的。
”但心中暗暗称奇,觉得项羽不平常。
这时项羽已长得很高大,大约有八尺多点,力气大得能举起青铜鼎,当地的年轻人已没人是他的对手,对他非常敬畏。
后来,陈胜吴广起义,随后各地义军蜂拥而起,项羽也随着叔父项梁率军起义。
他凭着自己的勇气和兵法在战争中逐步扩大势力,并成为重要的义军首领。
他和刘邦率领的另一支强大的义军共同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随后又同刘邦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
项羽在战争中失利,被刘邦包围在垓下。
由于项羽部下大部分是楚国人,刘邦命人在四周唱起楚国歌谣,项羽以为自己的老家已被刘邦占领,心中惊慌。
军士们也都无心恋战。
项羽预感到自己大势已去。
就作了一首《垓[gāi]下歌》,歌中唱道:“我力能拔山英雄盖世,但天时不利连骏马也不肯走了。
骏马不走我还有办法,虞姬我可拿你怎么办呢?”不久之后,战败的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
后来,“拔山扛鼎”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人力大无穷;或用来借称项羽。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篇二:自欺欺人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
中国成语故事中国成语故事大全导语:成语故事一般是出自真实的历史故事,或者是来自一些具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成语故事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中国成语故事1:割肚牵肠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蛮王孟获联合金环三洞兵马反叛,建宁三郡也归附了孟获,永昌危急。
为了平息后方叛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
首先用离间之计平息了建宁三郡叛乱,解了永昌之急。
又用激将之法破了三洞人马。
最后诱敌设伏,在锦带山活捉了孟获。
诸葛亮让战俘们吃饱饭,然后全部释放,说:“你们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靠在门上等着你们呢;如果听说战败了,一定会割肚牵肠,眼中流血。
你们都回去吧。
”诸葛亮又问孟获:“你今天被捉,心服吗?”孟获说:“我不小心中了你的鬼计,怎么会服!你放我回去,让我整顿军马,来决一死战;如果再能捉我,我才心服。
”诸葛亮就把他放了。
“割肚牵肠”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中国成语故事2:河清海晏天竺国下郡的白米四钱一石,麻油八厘一斤,可是三位王子借孙悟空三人的兵器去打造时却被人偷了。
八戒说:“定是这伙铁匠偷的!快拿出来!略迟了些儿,就都打死!”铁匠们说:“我们连日辛苦,夜间睡着,到天明起来,就不见了。
而且我们是凡人,怎么拿得动?希望爷爷饶命!”国王说:“这城里军民匠作,也很懂得法度,一定不敢欺心,希望神师再思。
”行者道:“不用再思,也不须赖铁匠。
我只问殿下:你这城池四面,可有什么山林妖怪?”王子道:“城外北,有一座豹头山,山中有一虎口洞。
有人说洞内有仙,有人说有妖。
我们不知到底是什么。
”……孙悟空三人经过苦战,收降了九头狮子精,夺回了兵器。
国王大开素宴答谢唐僧一行,又将狮子肉分与百姓瞻仰。
王子说:“感谢神僧施展法力,扫荡了妖邪,除了后患,现在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了!”“河清海晏”指黄河水清了,大海平静了,比喻天下太平。
中国成语故事3:刮目相看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武艺高强,战功卓著,可是不爱读书。
寓言故事四字成语大全
寓言故事四字成语大全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一种普遍流传的文学形式,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寓意,向人们传达着道德、品行和处世的智慧。
而在这些寓言故事中,四字成语更是经常被运用,它们简洁精辟,言简意赅,成为了故事中的点睛之笔。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寓言故事中的四字成语大全吧。
1. 画蛇添足。
相传古时候,有个人画了一条蛇,他觉得画得不够真实,便在蛇的腹部加上了几条腿。
结果,这只蛇就变得奇怪而丑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做事情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反而会弄巧成拙。
2. 杞人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个人整日担心天会塌下来,于是每天都过得惶惶不安。
后来,他的担心传到了国王的耳中,国王为了安抚他,便说,“我会用四根木柱支撑起天空,你就不用再担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总是杞人忧天,无端担心,其实是毫无必要的。
3. 杯弓蛇影。
有个人在夜晚看到了一条蛇的影子,吓得立刻丢掉了手中的弓箭和酒杯,以为是真的蛇。
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错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不要被自己的错觉所迷惑。
4. 掩耳盗铃。
有个人偷了一口钟,他怕别人听见钟声,便掩住自己的耳朵。
结果,他以为别人听不见,其实大家都知道了他偷了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做事只顾自己,却不知道别人早已看穿了他的行为。
5. 虎头蛇尾。
有个人在写字的时候,开始写得很有气势,但到了后来却写得毫无精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6. 鸡犬升天。
传说有个人养了一只鸡和一只狗,他觉得这两只动物都很忠诚,于是便给它们做了一对金鸡和玉狗。
结果,这两只动物都被吓得不敢吃不敢动,最后还是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过分奢华反而会带来灾难。
7. 指鹿为马。
有个人在宫廷中做官,他故意颠倒黑白,说一只明明是马的驴是鹿,结果让人们误以为是真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故意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其实是在欺骗别人。
8. 狐假虎威。
有只狐狸在森林中遇到了一只老虎,它便假装自己是老虎,吓得其他动物都不敢接近。
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与寓意
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与寓意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它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也是语言表达中的精彩片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家喻户晓的成语,并且这些成语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故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及其寓意。
一、亡羊补牢故事:相传古代有个牧羊人,他在放羊的时候不小心把羊圈的门忘记关上,结果羊群中的一只羊逃了出去。
牧羊人发现后非常着急,怕羊跑的太远找不回来,于是他立即关上了门,然后开始四处寻找。
最终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找到了那只迷路的羊,并且将其带回羊圈。
寓意:这个成语的寓意是指事情发生了问题或者出了差错,尽管无法改变过去,但通过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亡羊补牢告诉我们,必须及时处理问题,不能忽视小问题,以免发展成大问题。
二、井底之蛙故事:有一只蛙一直生活在井底,它认为井底是整个世界的全部。
有一天,一只大雨蛙掉进了这口井,他告诉井底蛙外面的世界是多么广阔美丽。
井底蛙不相信,并嘲笑大雨蛙的说法,认为外面肯定没有井底舒适。
最终大雨蛙离开了井底,井底蛙才意识到自己的狭隘。
寓意:井底之蛙的寓意是指那些眼光狭窄,只关注狭小范围的人。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肯扩大视野,无法认识到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广阔和精彩。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追求知识和新的体验。
三、画蛇添足故事:传说有个人善于绘画,他在一张画上已经画好了一条栩栩如生的蛇。
而他的同伴却建议他在蛇的身上再加上几笔,以求提高画的效果。
于是,他听从了建议,给蛇的身上画上了斑点等装饰,结果画上的蛇因此看起来僵硬、不自然。
寓意:画蛇添足的寓意是指做了多余的事情,以至于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某些时候,过度的追求完美或加入不必要的东西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美感和效果。
四、守株待兔故事:相传有个农民在田地里干活时,不小心绊到一根树根,导致他跌倒在地。
起身后,他看到一个兔子正好从他跌倒的位置跑过。
农民得到启发,他认为只要等着兔子再次跑过这个位置,就可以轻松捕获兔子了。
成语故事中的寓意与智慧
成语故事中的寓意与智慧成语故事是中国古代智慧和文化的精华所在,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将智慧的精髓传递给读者。
这些成语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智慧,让我们在阅读和理解中不仅得到娱乐,还能从中汲取智慧的养分。
一、厚德载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源于汉代学者孔子的《大学》一书。
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应该修身养性,端正自己的道德品质;其次要管理好家庭,成为一个好的家长;再次要有能力治理一个国家;最终才能实现天下太平。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而一个家庭也需要有着良好的和谐氛围,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
在治理国家方面,需要有智慧和责任心,才能使国家蓬勃发展。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我们深刻理解到个人的修养对于整个社会的重要性。
二、助人为乐——《卧薪尝胆》成语“卧薪尝胆”来源于战国时期的故事。
楚国将领范蠡因战败被俘后,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对国家的忠诚,他舍弃了舒适的生活,选择苦心修炼,以报效国家。
后来,他发挥自己的能力,帮助国家成功夺回失地。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品质。
范蠡将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国家作出贡献。
这个成语故事激励我们要关注他人的困扰和需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共同创造美好的社会。
三、温故知新——《千里送鹅毛》成语“千里送鹅毛”源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送鹅毛》一文。
文章中讲述了韩愈从千里之外寄来一根鹅毛给友人,意在表达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韩愈认为,普通的物品也可以象征着深厚的情感和思念。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通过回顾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我们能够发现新的智慧。
韩愈用寄送鹅毛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体现了一种温暖和真诚的友谊,这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保持真实和纯粹的情感交流。
通过温故知新,我们能够发现更深刻的寓意和智慧。
四、日新月异——《画饼充饥》成语“画饼充饥”源自唐代文学家袁宏道的《吐蕃疏》一文。
成语故事道理
成语故事道理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它们凝练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成语故事不仅能够让人们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更能够通过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塑造传达出深刻的道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经典的成语故事,以及它们所蕴含的道理。
成语一,画龙点睛。
相传,古代有一位画家,他画了一幅非常精美的龙,但却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他思索良久,最终在龙的眼睛处点上了一点墨,这龙顿时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点睛之笔就能使事物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懂得点睛之笔,让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更加精彩。
成语二,杯弓蛇影。
古时候,有一位酒客在酒后走路时,看见地上的一根弯曲的杯子,竟然以为是一条蛇。
他吓得魂不附体,一直跑到家门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的恐惧和焦虑来源于我们的臆想,我们应该学会理性思考,不要被杯弓蛇影所困扰。
成语三,守株待兔。
传说有一个农夫,他种的一棵树下,常有兔子来觅食。
有一天,他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根上,于是产生了守株待兔的念头。
然而,他守了几天几夜,却再也没有等到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幻想侥幸,应该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
成语四,画蛇添足。
古时候,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精美的蛇,但他觉得画中的蛇缺少了点什么,于是他在画上再加上了几只脚。
这样一来,原本完美的画蛇反而变得荒诞不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过分的追求完美反而会适得其反,应该学会适可而止,不要画蛇添足。
成语五,纸上谈兵。
古代有一个军事家,他喜欢在纸上谈兵,总是纸上谈兵。
最终,他在实战中屡战屡败,最终一事无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注重实践,不要纸上谈兵。
以上就是一些经典的成语故事,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成语的内涵,也能够在生活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成语故事中受益,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关于机智聪明的成语故事
关于机智聪明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9 条关于机智聪明的成语故事:1. 草船借箭:诸葛亮可真是太机智啦!他竟然能想到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在大雾天用草船去“借”曹操的箭。
就好像你去朋友那借东西,朋友还高高兴兴地给了你,你说妙不妙?比如在学校里,老师要求每组做个手工模型,你就能巧妙地借鉴其他组的一些好点子,让自己组的模型更出色。
2. 围魏救赵:孙膑这一招,绝了啊!避开敌人的锋芒,转而攻打敌人的后方,从而解救了赵国。
这就好比你看到小伙伴被欺负,你不去直接和欺负人的家伙对抗,而是想办法找到了他在意的东西,让他不得不回来保护,这不就是超级聪明的做法嘛!想想要是你遇到困难,是不是也能想到这么奇妙的办法呢。
3. 空城计:哇塞,诸葛亮敢大开城门,坐在城楼上弹琴,吓得司马懿不敢进城,这得多大的胆子和智慧呀!就像你一个人在家,突然有人敲门说要进来,你能不慌不忙地想个办法把人骗走,那你也很了不起呀!平时咱们做事也得学学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呢。
4. 釜底抽薪:这计牛啊!直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下就把火给灭了。
好比你看到有小朋友在争抢玩具,你不是去劝他们别抢,而是直接拿个更好玩的东西出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矛盾就没啦!那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咱也得学会抓住关键呀。
5. 调虎离山:这主意真是太妙啦!把老虎引开,然后去它的地盘做事情。
不就跟你想偷偷吃零食,先把爸妈骗到别的地方去,然后自己开开心心吃起来一样嘛!咱们得学会这种巧妙地把困难引开的智慧哦。
6. 声东击西:这策略真绝呀!假装打东边,实际去打西边,敌人都被搞糊涂啦!你想想有时候你跟小伙伴玩捉迷藏,你故意发出声音引开他,实际藏在别的地方,是不是很机智呢!遇到事情咱也可以用这招让别人捉摸不透呀。
7. 暗度陈仓:哇,悄悄地从背后行动,让人防不胜防啊!就好像你偷偷地为妈妈准备生日惊喜,她一点都没察觉,到时候肯定特别感动,这多厉害呀!我们可是要多多学习这种暗中行事的机灵劲呢。
8. 狐假虎威:哈哈,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可太有意思啦!不就像你跟厉害的大哥哥大姐姐在一起,别人也会对你另眼相看一样嘛。
有关智慧的成语典故
有关智慧的成语典故1. 画龙点睛。
传说张僧繇在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说点了就会飞走。
听到的人都不相信,偏叫他点上。
刚点了两条,就雷电大发,震破墙壁,两条龙乘云上天,只剩下没有点眼睛的两条龙还留在寺壁上。
这就好像写文章时,那神来一笔的结尾,不就是画龙点睛嘛!比如你写了一篇感人的故事,最后加上一句深刻的感悟,哇,那真的是让整个故事都升华了呀!2. 叶公好龙。
叶公非常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
天上的真龙知道后,就来到叶公家,叶公却吓得脸色发白。
这多像有些人嘴上说喜欢某个东西,等真见到了又害怕得不行。
就像有人总说喜欢冒险,可真要去冒险了,又缩头缩脑的,这不就是叶公好龙嘛!3. 三顾茅庐。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三次亲自到诸葛亮住的茅庐去拜访他,诸葛亮才答应出来。
这就像是你特别想求得一个人的帮助或合作,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努力争取。
比如说你为了邀请一个厉害的老师教你,多次诚恳地去拜访他,这就是三顾茅庐的精神呀!4. 闻鸡起舞。
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为了报效国家,他和好友刘琨每天一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
这就好像心中有目标的人,会抓住一切机会努力呀!好比你决心要学好一门外语,每天早起背单词,不就是闻鸡起舞嘛!5. 囊萤映雪。
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
这真的是想尽办法也要学习啊!想想看,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要是不努力学习,那不是太可惜了吗?就像你在明亮的灯光下还不好好读书,跟囊萤映雪一比,哎呀,真该惭愧呀!6. 悬梁刺股。
孙敬读书时把头发拴在屋梁上,防止打瞌睡,苏秦用锥子刺大腿来保持清醒。
这是多么刻苦的精神啊!如果我们学习的时候也能这么拼命,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就好像你为了准备一个重要考试,拼命努力,不也是悬梁刺股的劲儿吗?7. 凿壁偷光。
匡衡小时候家里穷,就把墙壁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读书。
这是多么渴望知识啊!这不就像你为了看一本喜欢的书,想尽各种办法找时间看一样吗?想想匡衡,我们真的太幸福了呀!8. 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及道理
成语故事及道理成语是汉语中的特色之一,它们既富有文化内涵,又能够传达深刻的道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有趣的成语故事,以及它们所蕴含的道理。
一、画蛇添足。
相传古时候有个人画了一幅很好的蛇,但他觉得还不够,就在蛇身边加了几只脚,结果画得很丑。
后来有人看到了这幅画,就说,“画蛇添足。
”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做到一定程度就好了,再做就显得多余了。
有时候我们要学会知足,不要贪多,否则就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二、杞人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于是他就装了根柱子,准备撑住天。
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怕天会塌下来。
”后来就有了“杞人忧天”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总是杞人忧天,整天担心一些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
我们要学会理性思考,不要过分担忧,要有信心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三、井底之蛙。
有一只蛙住在井里,它以为井就是整个世界,因为它从来没有出过井口。
有一天,一只大海龟从外面来到井口,告诉蛙井外的世界有多么辽阔美丽,蛙却不相信,认为海龟在说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像井底之蛙一样,只看到了自己身边狭小的世界,无法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我们要有开阔的心胸,不要囿于一隅,要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四、守株待兔。
古时候有个农夫,他种了一棵树,整天守在树旁等待兔子撞死在树下。
结果他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兔子,反而树被风刮倒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株待兔是不现实的,我们要学会努力奋斗,而不是等待奇迹的发生。
五、掩耳盗铃。
古时候有个人偷了别人的铃,他怕别人听见铃声,就用手掩住自己的耳朵。
别人问他听见了吗,他说没有听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是愚蠢的行为,不要逃避现实,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
六、画龙点睛。
相传古时候有个画家画了一幅很好的龙,但觉得还差点什么,就在龙的眼睛上点了一下。
成语故事中的人生智慧
成语故事中的人生智慧1.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讲述了农夫因为偶然之间捡到一只撞树的兔子,便放弃了农活,整天守在树下等待下一只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贪图偶然的幸运,而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来创造命运。
2. 拔苗助长:这个故事讲述了农夫为了让稻苗长得更快,便将苗拔高,结果导致了禾苗全部枯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违背事物的自然规律,急于求成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3.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讲述了有个人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见铃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欺欺人往往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
4. 狐假虎威:这个故事讲述了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借助别人的力量并不能真正地让自己变得强大。
5. 画蛇添足:这个故事讲述了有个富人请人画蛇,结果画完后觉得蛇还不够完美,于是自己动手给蛇添上了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过多的修饰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繁琐和无效。
6. 胸有成竹:这个故事讲述了画家文与可画竹子之前,先在心中想象出竹子的样子和姿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之前要先在心中有一个清晰的蓝图和计划。
7. 破釜沉舟:这个故事讲述了项羽为了激励士兵们奋勇向前,下令打破炊具和沉舟背水一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只有逼自己一把才能激发出最大的潜能。
8. 塞翁失马:这个故事讲述了塞翁丢失了一匹马,结果这匹马带来了更多的马和财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似不幸的事情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9. 井底之蛙:这个故事讲述了井底之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视野的狭窄会限制我们的认知和机会。
10. 守望相助:这个故事讲述了两个牧羊人在危难时刻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互助是克服困难的重要力量。
11. 螳臂当车:这个故事讲述了螳螂妄图阻挡车轮,结果被车轮碾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不自量力,要认清自己的实力和能力。
12. 雪中送炭:这个故事讲述了天气寒冷,有个人送了把炭给另外一个需要取暖的人。
成语故事中的智慧与谋略
成语故事中的智慧与谋略成语是汉语中具有独特意义的词语,它们以简练有力的形式传递着深刻的哲理与智慧。
很多成语故事中都蕴含着聪明才智和巧妙谋略的典型,下面将通过几个著名的成语故事来探讨其中所体现的智慧与谋略。
一、韬光养晦韬光养晦是指暂时隐藏实力,保持低调,以便在适当的时机发挥影响力。
这个成语源自战国时期的楚国君主屈原的故事。
屈原在被明君怀疑后,选择离开宫廷,隐居深山并著书立说,以此守护自己的智慧。
最终,当楚国遭受侵略时,屈原的声誉战胜了所有阻力,楚国复兴。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隐藏实力并非软弱无能,相反,这是一种明智的战略,能使人在适当的机会中取得胜利。
二、画蛇添足画蛇添足是指做了多余而且无益的事情,增加了负担或搞砸了本来已经十分完美的结果。
这个成语故事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将冯唐。
据传,冯唐在完成了一幅完美的画蛇后,觉得画面还不够好,于是决定给蛇画上脚。
结果,这幅本已十分完美的画面变得滑稽荒诞。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下,过于追求完美可能会适得其反,增加多余的事物反而可能破坏原有的美感和完整性。
三、拔苗助长拔苗助长是指心急于求成,过于急躁地加快发展过程,导致适得其反。
相传,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农夫,他听说拔掉底下生长的苗能够让上面的苗长得更高,于是他心急火燎地一次连拔三次。
结果,所有的苗都因为过度干扰而死亡。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追求快速发展并不总是件好事,适当的耐心和稳定也许更能够带来长久的成果。
四、杞人忧天杞人忧天是指没有根据地担心未来发生一些毫无根据的事情。
这个成语故事来源于春秋时期的维子,他在杞国的国君下令修建城墙时,用了盖了一座假山来防止“四凶”的进攻。
维子见此后,不顾他人的劝阻,非常惊慌失措地对此事感到忧虑。
结果,杞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维子的荒谬忧虑而失败。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未知的情况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不要过度忧虑。
五、刻舟求剑刻舟求剑是指在情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坚持老方法不变,无法适应新的情况而导致失败。
成语故事大全(精选30篇)
成语故事大全(精选30篇)成语是浓缩的历史,读成语可以知古鉴今。
学成语并不是脱离语言环境,而是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语言环境,让孩子从中了解古代历史,以及一些重大事件。
往往一个成语就是一个寓言故事;一个成语就浓缩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学习成语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的过程。
绝大多数成语言简意赅,富于哲理,学习先贤智慧,还能教会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小编经过认真筛选,精选了一些脍炙人口又很有教育意义的成语,供孩子们参考学习。
1、好逸恶劳东汉和帝时,有一位太医,名叫郭玉。
郭玉从小就跟着老师学习把脉和针灸,他医德高尚,治好了很多病人。
当他给那些贫贱的人治病时,治愈率很高。
但是当他给那些王孙贵族们治病的时候,却常常发生治不好的情况。
有一次,汉和帝的一位贵人(嫔妃的称号)得了病,为了让郭玉给诊治,汉和帝就让这位贵人换上一般人的衣服,并且改换了地方,让郭玉去看病。
郭玉不知道这个病人就是皇帝的贵人,他详细地询问了病情之后,便按部就班地应用针灸疗法,一针就治好了她的病。
汉和帝非常奇怪,就问郭玉这是什么原因。
郭玉回答说:“用针灸治病,位置差一点儿也不行。
当我给王公贵族们治病的时候,他们高高在上,我心里很害怕。
因此,使我在四个方面很为难:一是我不能随意进行诊治;二是怕他们自己不注意,耽误治疗;三是怕他们体质不好,不能用足够剂量的药;四是怕他们好逸恶劳。
因此,他们虽然也是我治疗过的,但是有时候就不容易痊愈。
”汉和帝听了,认为郭玉说得很有道理。
意义:后来,人们就用“好逸恶劳”来形容某人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逸,安逸;恶(WS),讨厌,憎恨。
2、携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成语——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你对以下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了解多少呢?倾情奉献,以飨读者。
1.一鼓作气【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
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
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
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
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
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
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
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
’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
关于智慧的成语故事
关于智慧的成语故事关于智慧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成语又是汉语中的精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关于智慧的成语故事。
关于智慧的成语故事1:开卷有益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政权。
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
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
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
同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
在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
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
所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
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
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
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
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疲劳。
”关于智慧的成语故事2:升堂入室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在40多年的办学中,共招收了3000多名弟子,其中著名的弟子有72人。
子路便是72名弟子中的一个。
子路向孔子表示,我像一根笔直的竹杆,生来可做一支好箭。
还读书干什么。
孔子开导他说,读了书就有了学问,好比在竹箭尾部装上羽毛,前面又安上锋利的金属头,这样箭就更有用了。
子路听孔子说得很有理,便拜孔子为师。
有一次,子路在孔子家里弹瑟。
他人很刚勇,弹出的声音也像打仗一样充满着杀气。
孔子是主张“仁”和“中庸之道”的,自然觉得这声音不平和,不满意他说:“他为什么要在我家里弹瑟呢?”孔子的弟子听了老师这话,琢磨出这是老师对子路弹瑟作的不好的评论,对子路的看法顿时有了改变,言语中有些不尊敬。
益智四字成语经典故事大全简短版
益智四字成语经典故事⼤全简短版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个引⼈⼈胜、寓意深远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哲理。
历史典故不仅告诉我们很多道理,还可以拓展我们的历史知识,很多成语就是从历史典故延伸出来的。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益智四字成语经典故事简短版,供⼤家参考。
益智四字成语经典故事阅读简短版1窃符救赵秦昭襄王听到魏国和楚国发兵去救赵国,就派⼈去对魏安王说:“邯郸早晚得给秦国打下来。
谁要去救,我就先打谁!”魏安王吓得连忙派使者去追晋鄙,叫他在当地安营。
晋鄙把魏国的⼗万兵马驻扎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
春申君也不再前进,在武关驻扎下来。
秦王叫⼤将王加紧攻打邯郸。
赵孝成王只好再打发使者偷偷地跑到魏国,催魏安王快点进兵救赵。
魏安王想要进兵,怕得罪秦国;不进兵吧,⼜怕得罪赵国。
他只好不进不退地耗着。
平原君也派⼈上邺城请魏国⼤将晋鄙进兵。
晋鄙回答,不敢⾃作主张。
平原君⼜给魏公⼦信陵君写信,⼤意说:邯郸万分危急,敝国眼看快要亡了。
您姐姐(平原君的夫⼈是信陵君的姐姐)⿊天⽩⽇地哭着,公⼦也得替您姐姐想⼀想啊!信陵君接到了这封信,再三央告魏安王叫晋鄙进兵。
魏安王始终不答应。
信陵君对门客们说:“⼤王不愿意进兵,我⾃⼰上赵国去,要死就跟他们死在⼀起。
”他预备了车马,决计去跟秦军拼命。
有⼀千多个门客也愿意跟着他⼀块⼉去。
路过东门,信陵君下车去跟他的朋友、守门⼈侯⽣辞别。
侯⽣冷淡地说:“公⼦保重。
我⽼了,不能跟您⼀块⼉去。
”信陵君向他告别后就⾛了。
⾛不多远,信陵君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侯⽣连⼀句体贴的话都没有,忍不住再回去问问。
侯⽣见信陵君回来了,就说:“我料定公⼦准得回来!”信陵君说:“我想我⼀定有得罪先⽣的地⽅,特地回来请先⽣指教。
”侯⽣说:“公⼦收养了⼏⼗年的门客,你这么上秦国的兵营⾥去,正像绵⽺去跟狼拼命,不是⽩⽩去送死吗?”侯⽣接着对信陵君说:“咱们⼤王最宠爱的是如姬。
当初如姬的⽗亲被⼈害死,她请⼤王给她报仇,后来还是公⼦叫门客去给如姬报的仇,把仇⼈的脑袋给她送了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和成语智慧你知多少
谁才能够“相敬如宾”?
春秋时期,有一个晋国人名叫冀缺,他不但勤劳务农,还不忘读
书修身。
冀缺妻子非常贤惠,为了不耽误冀缺劳动,总是在家做好饭
送到田里去。
冀缺的妻子给丈夫送饭时,将饭碗高举过头顶,恭敬地
递给丈夫,像对待一个尊贵的客人一样。
冀缺也以同样的礼节回敬妻子,恭恭敬敬地接过饭碗。
“相敬如宾”来源于此,形容夫妻之间互
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其他如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亲密,不能
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筚路蓝缕,是为何事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楚国侵吞郑国,郑国则向邻近的晋国求救,认为楚国取得了胜利,一定会因为骄傲而放松警备,郑晋能够联合打
败楚国。
晋国副将栾书却认为,楚国的祖先驾着柴车,穿着破烂的衣
服去开发荒山野林,辛辛苦苦才创建起国家,楚国的后人始终发扬祖
先勤俭建国、发愤图强的精神。
所以,有什么理由说他们骄傲了,放
松戒备了呢。
“筚路蓝缕”出自于此,用来形容创业艰辛,不能够用
来形容生活辛苦。
“汗牛充栋”,关牛什么事?
孔子作《春秋》,流传了一千五百年,给《春秋》作传知名的有
五家,现在流行的是其中三家。
给《春秋》作论作注、作疏作说的人,成百上千。
研究《春秋》的各种说法都有,他们所写的书,如果保存
下来就会充满屋子,拿出来就会使拉车的牛马累得出汗。
书中有的意
见相合,有的意见相悖。
面对如此多的资料,后来学习的人,用尽力气,学到老死,也不知道哪个是原意,只因孔圣人太难被理解。
“汗
牛充栋”的字面意义是书多得堆满屋子,用车拉时牛马累得出汗。
只
能用来形容藏书或者著作极多,不能用来形容人或其他事物。
瓜田李下,可不是田园生活!
北齐有一位叫袁聿修的官员,他为官清廉,从不收贿赂。
一次,他到外地考察地方官吏,途径兖州,兖州刺史是他的老朋友邢邵。
两人见面以后,邢邵拿出一匹白绸想送袁聿修作为纪念。
袁聿修有些为难,但反复思索之后,还是谢绝了邢邵的好意,我这次路过这里,与往常不同。
古人说,站在瓜田,不要弯腰提鞋,站在李子树下,不要伸手整理帽子,免得被别人误会。
人言可畏,应像防御水患一样。
你的心意我领了,但白绸不能收。
邢邵理解袁聿修,就没有再勉强他。
“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并不是指有瓜有李的田园生活。
“登堂入室”是去哪里?
孔子的弟子仲由擅长弹瑟。
一次仲由在孔子家中弹瑟,孔子听后认为仲由的弹奏充满杀伐之音,并不符合儒家中正温柔的礼乐追求,于是说道:“仲由喜欢弹瑟,技艺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为何要在我家里弹呢?”意思是赞扬仲由已经有了一定成就,但还没到精微之奥的境界。
后来“登堂入室”一词就被用来形容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达到高深的地步;也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这个成语蕴含着古人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理解的智慧。
要是把“登堂入室”理解为从大厅进入内室,或是进入人们的家里,这是欠妥当的。
那些经常被误用的成语,到底是啥意思?
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非常贫穷。
不能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不能用来形容自然景观。
空穴来风:有空穴,才能来风,指传闻有一定根据。
不能用来表示毫无根据的事情。
七月流火: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转凉,黄昏时能够看见大火星
从西方落下去。
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
分炎热。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
与“自然景物”无关。
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建筑高大美丽。
不能用来形容其他事物。
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及其熟练。
而不是缺乏整体观点的意思。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
经常被误用为冲锋在前。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
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有份量,能起很大作用。
经常被误用来表示守信用。
万人空巷: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形
容欢迎、庆祝等盛况。
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街上空无一人。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准确的”。
常误用为“不放在心
上”“无所谓”。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与“整天”“整月”等词
语连用。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
不能理解为看重搬迁。
不忍卒读:形容文章的悲伤,不忍心读完。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
得不好。
鼎力相助;敬词,是指别人对自己的协助。
不能表示自己对他人
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