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智谋的成语典故

合集下载

关于智谋的典故或成语

关于智谋的典故或成语

关于智谋的典故或成语关于智谋的典故或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1.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周瑜用草船借东风的计谋,成功地借到箭矢,用于抵御敌人。

2. 空城计:出自《三国演义》,诸葛亮在汉中七擒七纵战中使用的计谋,通过设下空城来吓退敌人。

3. 围魏救赵:出自《战国策》,齐国使者孟尝君通过智谋,使赵国得到了其他诸国的援助,成功解救了被魏国围困的赵国。

4. 绿林好汉:指的是古代义勇军或游击队队伍,以智谋和勇气与统治者对抗。

5. 指鹿为马:出自西汉时期赵高行相权时,他在宫廷中抓住一只鹿并宣称它是一匹马,从而展示他的政治手腕和迷惑人心的能力。

6.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在《三国演义》中,带着刘备儿子刘禅逃离曹操追击时,多次智取敌人,成功地击败了敌将。

这些典故或成语表达了智慧、谋略和智谋在战争、政治等方面的重要性,也反映了智慧对于解决问题和取得成功的重要作用。

8. 水滴石穿:指的是水滴不断滴落在石头上,虽然每滴水的作用力相对微小,但长期积累下来可以穿透坚硬的石头。

这比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最终能够战胜困难。

9. 狡兔三窟:出自《战国策》,比喻有备而来、预防万一的策略。

兔子会在地下挖多个窝穴,以备不时之需。

10. 画蛇添足:指在已经完美的事物上多此一举,反而变得破坏原有完美的行为。

比喻不懂得适度,反而多此一举并使事情变得更糟。

11. 虎口拔牙: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要有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才能成功。

12. 以逸待劳:指在作战或竞争中,采取闲暇自在等候战机或对手疲劳的策略,然后抓住机会取胜。

13. 悬崖勒马:比喻在危急时刻及时止损,免得出现更大的灾难。

14. 弱肉强食:指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弱者被强者压迫、争夺资源。

15. 路遥知马力:出自《韩非子》,比喻通过观察长途旅行中马的表现来判断马的体力充沛程度。

引申为通过观察或考察表象来判断人或事物的真实情况。

这些典故或成语在生活和文学中经常用来形容、比喻或启示智慧、策略和智谋的运用。

关于智谋的故事的成语

关于智谋的故事的成语

关于智谋的故事的成语
关于智谋的故事的成语:
1、暗渡陈仓[ àn dù chén cāng ]
释义: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也隐喻男女私通。

出处:元·无名氏《暗渡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

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

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2、百计千谋[ bǎi jì qiān móu ]
释义: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同“千方百计”。

出处: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据着他全忠尽孝真良将,怎肯做背义忘恩那死囚,干费了百计千谋。

3、调虎离山[ diào hǔlíshān ]
释义: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

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4、殚谋戮力[ dān móu lùlì]
释义:竭尽智谋和精力。

出处:《诚意伯文集·赠谥太师文成诰》附《礼部会议》:“诚意伯刘基……同徐达、汤和辈殚谋戮力,奉翊我太祖高皇帝,削平海内,奄有中原。

”。

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

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

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
暗度陈仓这个成语,起源于我国战国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

这个故事充满了智谋与计谋,成为后世谈论战略战术的典范。

暗度陈仓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战国时期,楚国与赵国之间的一场战争中。

当时,楚国将领项燕为了攻打赵国,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

他故意在赵国边境制造紧张气氛,使赵国军队集中在边境地区。

与此同时,项燕暗中调动主力部队,穿越陈仓古道,突袭赵国首都邯郸。

最终,楚国成功击败赵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暗度陈仓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在敌人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地方时,悄悄地迂回进攻另一个地方,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这个成语强调了战术上的突然性和智谋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暗度陈仓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政治、军事等领域。

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分析:
二战时期,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前,采用了暗度陈仓的策略。

他们先是在法国的加莱地区进行了一系列虚假的军事行动,吸引了德军的注意力。

与此同时,盟军主力部队在诺曼底地区秘密集结,最终成功实施了登陆行动,为二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那么,如何运用暗度陈仓策略解决问题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善于伪装: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善于伪装自己,使敌人无法察觉真实意图。

2.把握时机:在敌人最意想不到的时候,迅速发动进攻,达到出奇制胜的
效果。

3.深入了解敌人:只有深入了解敌人的部署、战术和心理,才能找到可乘之机,实施暗度陈仓策略。

4.灵活多变: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战局变化,灵活调整策略,使敌人无法捉摸。

关于智谋的典故和成语

关于智谋的典故和成语

关于智谋的典故和成语
关于智谋的典故和成语:
1、围魏救赵:指战国时期的赵、魏两国;原指战国时期齐国用围攻魏国国都大梁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邯的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2、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3、孙庞斗智:孙庞斗智指孙膑和庞涓各用智谋相斗。

是来源于《东周列国志》的历史故事。

战国时期,庞涓设计让魏王残害了孙膑。

被砍掉双脚的孙膑逃到齐国后为齐所用,在救赵之战中,田忌采纳孙膑的围魏救赵、减灶计,经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最终迫使庞涓马陵道自杀。

4、瞒天过海: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

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瞒天过海”的计策,古时人们早有使用,而“瞒天过海”这一词语的形成,或与元初未知人士所撰《薛仁贵征辽事略》中薛仁贵设计让唐太宗渡海的故事有关。

5、借刀杀人:借刀杀人是三十六计中第三计(胜战计之第三计),计谋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为了保护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

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

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

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只要题目)
36计都是成语。

第1计瞒天过海第2计围魏救赵第3计借刀杀人
第4计以逸待劳第5计趁火打劫第6计声东击西第7计无中生有第8计暗渡陈仓第9计隔岸观火
第10计笑里藏刀第11计李代桃僵第12计顺手牵羊
第13计打草惊蛇第14计借尸还魂第15计调虎离山
第16计欲擒故纵第17计抛砖引玉第18计擒赋擒王
第19计釜底抽薪第20计浑水摸鱼第21计金蝉脱壳
第22计关门捉贼第23计远交近攻第24计假途伐虢
第25计偷梁换柱第26计指桑骂槐第27计假痴不癫
第28计上屋抽梯第29计树上开花第30计反客为主
第31计美人计第32计空城计第33计苦肉计
第34计反间计第35计连环计第36计走为上。

诸葛亮成语故事

诸葛亮成语故事

诸葛亮成语故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

他深谋远虑,智勇双全,被后人尊称为“睿智的谋士、忠诚的臣子”。

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一生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诸葛亮成语”是指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这些成语多与智谋、机智、谋略等方面有关,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听诸葛亮成语的故事吧。

第一个成语是“一鸣惊人”。

相传诸葛亮年轻时曾在家乡隐居读书,有一天他在竹林中读书,见到一只鸟停在树上,长鸣不止。

诸葛亮想到这只鸟,能够发出如此清脆的鸣声,一定有非凡的本领,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做出一番惊人的成就。

后来,他果然成为了一代谋士,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智慧,成为了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

因此,人们就用“一鸣惊人”来形容一个人一举成名,惊动众人的事迹。

第二个成语是“空城计”。

据说,曹操攻打蜀汉,诸葛亮在成都留下一道命令,要求百姓在城头上张灯结彩,开门放响,但城中却空无一人。

曹操见成都城中烛火通明,却不见一人,以为是伏兵已经埋伏,便退兵而去。

这就是后人所称的“空城计”,用来形容用智谋来化解危机,以虚张声势来吓退敌人。

第三个成语是“草船借箭”。

据说,诸葛亮攻打曹操的军队,箭矢用尽,便派人去对岸向曹操借箭。

曹操见对岸只有一些简陋的草船,以为蜀汉军队箭矢用尽,便借箭给了他们。

诸葛亮却在夜间下令用草人装扮成蜀汉军队的样子,乘着草船过河,成功地借到了大量箭矢。

这个故事用来形容善于巧取豪夺的手段。

诸葛亮成语故事数不胜数,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谋略。

他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诸葛亮的成语故事,让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的智慧,更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诸葛亮成语有关的成语故事

诸葛亮成语有关的成语故事

有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故事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他的智慧和谋略被人们广为传颂,以下是一些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故事:
1. 三顾茅庐: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打天下,曾经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访。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真心诚意地一再邀请或拜访有才能的人。

2. 草船借箭: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命令他在十天内制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却利用自己的智慧,从曹操那里“借”来了十万支箭,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 赤壁之战: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孙权和刘备联合对抗曹操的军队。

诸葛亮在这个战役中,提出了很多计策,例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差最后一个重要因素。

4. 神机妙算: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机智和巧妙,像神一样有智慧和巧妙的心计。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经常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的谋略和决策。

5. 七擒孟获:这是诸葛亮为了平定南蛮地区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策略。

他先后七次抓捕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每次都释放了他,最终使得孟获心服口服。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运用智谋和策略来降服敌人或罪犯。

6. 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一句话,表达了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不惜付出一切的决心和信念。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事业或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态度。

以上是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反映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也传承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精神价值。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或典故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或典故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或典故
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卧龙先生”。

他的智慧和才华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典故也流传至今。

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典故:
1、三顾茅庐:描述的是刘备三次亲自到诸葛亮隐居的茅庐中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这个典故传递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2、草船借箭:讲述诸葛亮凭借智谋,巧妙地从敌人那里获取资源,展现了诸葛亮的战略智慧和胆识。

3、火烧赤壁: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与周瑜联手,用火攻的方式大破曹军,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4、七擒孟获:描述诸葛亮七次擒获孟获,又七次放他,最终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显示了诸葛亮的仁德和军事才能。

5、木牛流马: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用以解决蜀汉山路崎岖、运输困难的难题,展现了诸葛亮的创新精神。

6、舌战群儒:描述诸葛亮在东吴以一己之力,通过辩论击败众多大臣,成功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抗曹的事迹。

7、智者千虑:源于《晏子春秋》,但后世常与诸葛亮联系起来,强调再三考虑、精准判断的智慧。

8、鞠躬尽瘁:原出自《三国志》,后来演变为成语,形容竭尽全力、不辞辛劳的精神。

这与诸葛亮“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相契合。

9、足智多谋:形容人善于谋划和用计,通常用来形容诸葛亮般聪明且有策略的人。

以上是部分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典故,它们都凝聚了诸葛亮的智慧和精神。

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传统,还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教训。

赏析知己知彼的成语故事

赏析知己知彼的成语故事

赏析知己知彼的成语故事知己知彼是一个源自《孙子兵法》的成语,意指在竞争或战争中,了解自己和对手的情况才能获胜。

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很大的意义,让我们走进知己知彼的成语故事,一起赏析它的深层含义。

故事一:谋划攻楚战国时期,江淮地区的楚国势力盛行。

齐国决定进攻楚国,但并不知道楚国的弱点在何处。

齐国的境内有一位智谋过人的将军名叫孙膑,他敏锐地洞察到楚国的弱点在于吴国。

于是他建议齐王通往楚国的道路必须首先攻下吴国,才能实现最终的胜利。

通过他的智慧,齐国最终得以战胜楚国,统一了江淮地区。

故事二:毛遂自荐战国时期,《尹文子》(古代的政治和文化名著)中讲述了一则关于毛遂的故事。

毛遂曾经到达韩国,希望能够为韩国出谋划策。

当时,韩国正面临着兵灾,处虚弱状态。

毛遂问:“你们是不是想找一个聪明智慧的人来为你们出谋划策?”韩国的大臣们自负地谈论了一番,对毛遂并不太在意。

但是毛遂接着说道:“不仅要知己知彼,还要知彼知己。

韩国的军队比较弱,如果与邻国大军开战,必然死伤惨重。

我看,你们应该先进行军事改革,整顿自身利器,再进行和平谈判。

”韩国国王听了毛遂的话后,非常赞赏他的智慧,任命他为大将军。

故事三:王之涣的“登高”王之涣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

他的一首诗《登高》表达了人们能够超越眼前的局限,看到远方的开阔天地。

诗云:“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表达了王之涣自己的心境,他感受到人类命运的无常和短暂,以及触摸自然之美和宇宙的广阔。

结语:知己知彼的含义超过了单纯的了解自己和别人。

这个成语代表的是一种智慧的眼光,它能够帮助我们在各个方面做出更好的决策。

而上面三个故事,都告诉我们,无论是智谋过人的将军、精通谋略的智者,还是诗歌中清晰的思想,他们都将自己的智慧表现在不同的领域。

只有这样,每个人才会逐渐向成功迈进。

因此,成为知己知彼的人,从各方面来看都是无价的。

【推荐】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优秀word范文 (2页)

【推荐】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优秀word范文 (2页)

【推荐】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优秀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在历史上,表现人物智谋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呢?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几篇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一【成语】:纵虎归山【拼音】:zòng hǔ guī shān【解释】:把老虎放回山去。

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成语故事】:曹操亲率大军战胜吕布后,刘备跟随曹操到都城许昌。

曹操表面上对刘备非常尊重,实际上很不放心;常派人察看刘备的动静。

当时,被曹操硬逼到许昌的汉献帝,正下密诏组织一些人,准备诛杀曹操。

刘备是汉朝的宗室,也参与了这一秘密活动。

为了避免曹操的怀疑,他常常关着大门,躲在院子里种菜,装出胸无大志的样子。

谋士程吴看出刘备不是一般的人,对曹操说:“我看刘备此人志向不小,颇有点英雄气概。

如果现在不杀他,将来必成祸患。

”曹操拿不定主意,征求另一谋士郭嘉的意见。

郭嘉认为,现在正是用人之时,刘备是英雄,失败了才投奔曹操,如果杀了他,会落得个害贤的坏名声,没有什么好处。

曹操认为他说得对。

不久,袁术因被曹军打败,想去投奔袁绍。

曹操不愿让袁术、袁绍两股势力联合,准备派兵去拦截袁术。

一心想脱身的刘备见机会来了,对曹操说:“袁术投奔袁绍必经徐州,请将军拨给我一些兵马,在半路上截杀,保证能捉住袁术。

”曹操不疑有他,奏明献帝,让刘备带领五万人马前往徐州。

刘备立即率军匆忙出发。

关羽、张飞看到他慌忙的样子,很不理解,问道:“哥哥此次出征,为何如此急急忙忙?”刘备解释说:“我在曹操手下好象是笼中的鸟、网中的鱼,很不安全,也无法施展自己的本事。

这次出征,就好比鱼儿回到了大海,鸟儿飞上了天空,可以任意畅游翱翔,再也不会受人家限制了。

”刘备刚走,郭嘉、程吴从外地赶回许昌。

他们听说曹操放走了刘备,急忙去见曹操。

关于智谋的故事成语

关于智谋的故事成语

关于智谋的故事成语其中最为著名的成语之一就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即使再聪明的人也难免会犯错误,因此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谨慎思考,多加考虑,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

在古代,有一个关于智谋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智者在面对困难时的智慧和谋略。

相传,战国时期,楚国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水灾,百姓们饱受水患之苦。

楚国的国君找来了一位智者,希望他能够想出一个解决水患的办法。

智者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提出了在江边修建堤坝的计划。

他指出,如果修建堤坝,就能够有效地防止水患的发生,保护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国君听取了智者的建议,果然在智者的指导下,修建了堤坝,成功地解决了水患问题。

另一个关于智谋的故事成语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智慧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害怕。

在古代,有一个关于智谋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智者在面对困难时的智慧和谋略。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智者叫做管仲,他是齐国的宰相,深得国君信任。

有一次,齐国的国君遇到了一位来自其他国家的贤士,他自诩为“天下第一智者”,并提出了一些看似深奥的问题来考验齐国的智者。

国君听说后非常着急,担心自己的宰相管仲会在这场智慧的较量中失利。

管仲却毫不慌张,他深知自己的才智和谋略,对国君说,“智者不惑,我有信心能够应对这位贤士的考验。

”最终,在智者与贤士的较量中,管仲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谋略,成功地解答了贤士的问题,赢得了国君和百姓们的赞誉。

通过这些关于智谋的故事成语,我们可以看到,智慧和谋略在古代就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

智者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谋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仁者能够凭借自己的仁爱之心,化解矛盾,帮助他人;勇者则能够凭借自己的勇气和胆识,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这些故事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人对智慧和谋略的重视,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智慧和启示。

总的来说,智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它能够帮助人们在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明智的决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柔克刚成语故事大全

以柔克刚成语故事大全

以柔克刚成语故事大全摘要:1.成语出处及含义2.成语故事一:刘备摔阿斗3.成语故事二:岳飞善用兵4.成语故事三:孔子教诲颜回5.成语故事四:草船借箭6.成语故事五:空城计7.总结:以柔克刚的智慧与应用正文:【成语出处及含义】“以柔克刚”这个成语出自《周易·坤卦》。

意思是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形容用弱胜强的策略。

【成语故事一:刘备摔阿斗】刘备是三国时期的蜀汉皇帝,他有一个儿子叫刘禅,又称阿斗。

在一次战争中,刘备被敌军追击,情势危急。

赵云拼死救出阿斗,但刘备却生气地摔倒了阿斗,说:“险些让你毁了我的一世英名!”这个故事表现了刘备以柔克刚的智慧,他通过严厉的教诲,让刘禅明白了为国家安宁百姓的重要性。

【成语故事二:岳飞善用兵】岳飞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善于用兵,英勇善战。

在他的军队中,他提倡以柔克刚的战术,强调用智慧战胜敌人。

岳飞曾说:“敌强则柔,敌弱则刚。

”这句话体现了他以柔克刚的军事智慧。

【成语故事三:孔子教诲颜回】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他的弟子颜回性格谦逊柔和。

一次,颜回请教孔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孔子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可与共事者,不必与之共利;可与共利者,不必与之共事。

”这句话告诉颜回,要以柔克刚的智慧去处理人际关系,达到和谐共处。

【成语故事四:草船借箭】东汉末年,诸葛亮为了攻打东吴,需要大量箭矢。

但他并未着急去制造箭矢,而是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诸葛亮算准了曹操多疑的性格,成功地在草船上借到了大量箭矢。

这个故事体现了诸葛亮以柔克刚的智慧,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弱点达到自己的目的。

【成语故事五:空城计】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对抗司马懿时,巧妙地运用了空城计。

诸葛亮知道司马懿谨慎多疑,于是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

司马懿疑心诸葛亮设有陷阱,于是撤军。

这个故事展示了诸葛亮以柔克刚的智谋,通过心理战术击败敌人。

【总结:以柔克刚的智慧与应用】以柔克刚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种智慧,体现在人际关系、军事战略等方面。

2023年关于智谋历史成语典故

2023年关于智谋历史成语典故

2023年关于智谋历史成语典故2023年关于智谋历史成语典故1战国时,赵国丞相张孟谈拜见晋国智伯后出来时,在军营门外遇见智过。

智过入见智伯说:“韩、魏二国恐怕主意要变。

”智伯问:“为什么?”智过说:“我在军营门外遇见孟谈,看他表情矜持,举止傲慢。

”智伯自信的说:“不会这样,我与魏桓子和韩康子秘密约定攻下赵国后,三分赵国土地,他们一定不会欺骗我,你可千万不要将此话说出”智过不放心,又去拜见韩、魏二主,回来后再次劝智伯说:“二主表情不对,心思变了,一定是背叛了您,还不如立即杀掉他们,以绝后患。

”智伯说:“他们的军的队驻扎晋阳三年了,一朝行动,即能得利,那里会有别的企图,你切莫再提此事了。

”智过说:“不杀二主,那就更亲近他们吧。

”智伯问:“怎么亲近?”智过说:“魏桓子的谋臣叫赵吉,韩康子的谋臣叫段规,此二人都是能改变他们君王主意的幸臣。

您可以与这二位约定,攻下赵国,就给他们二位每人万户的封赏。

若如此,韩、魏二主就不会变心,您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土地了。

”智伯说:“攻下赵国后三分其地,现在再给这两个人各万户的封赏,那我所得的土地就太少了,这不行。

”智过见晋君既不采纳他的计策,也不听从他的劝告,于是就离开军营,改姓辅氏,隐居不知去向了。

张孟谈回去后,见赴襄子就说:“我在军营门外碰到智过,看来他怀疑我了,他从智伯那里出来后就改姓换名。

今晚若是不动手,则必留后患。

”于是赵襄子即派张孟谈去见韩、魏二主,约定夜晚动手,杀掉守堤的官吏,决堤淹智伯的军营。

智伯的军的队在水中一片混乱,韩、魏之军分从两翼攻击,赵襄子率军从正面进攻,大败智伯军。

智伯被活捉后处死,国家就被分,族人因受株连,全部被杀。

2023年关于智谋历史成语典故2病榻论人春秋时,齐桓公由于有贤相管仲的辅佐,曾称霸于中原。

管仲病危时,齐桓公去看望他,说:“仲父您病了,有什么话教诲我吗?”管仲说:“我希望你能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这些人。

”桓公说:“易牙用自己儿子的肉来孝敬我,说明他爱我胜过爱他的儿子。

孙子兵法成语典故

孙子兵法成语典故

孙子兵法成语典故话说古代有那么一本兵法奇书,叫《孙子兵法》,里头藏着好多智谋和成语典故,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故事,用大白话给您说道说道。

首先说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老话儿,意思是你得摸清自己几斤几两,也得知道对手啥底细,这样打架(打仗)才不容易吃亏。

想当年,齐国和魏国干架,齐国军师孙膑就用这招儿,把魏军耍得团团转。

他先是假装败退,引得魏军上当追击,结果一不留神,就被齐国大军包了饺子,这一仗,魏国输得那叫一个惨,孙膑这招儿“知己知彼”,可真是用得出神入化。

再说说“兵不厌诈”。

诈嘛,就是骗,但可不是瞎骗,得讲究策略。

战国时期,燕国和齐国不对付,燕国派了个大将乐毅,带着大军去攻打齐国。

乐毅这人,鬼点子多,他先是放出风声,说要攻打齐国东边的城市,结果却偷偷带着大军绕了个大圈,去攻打西边的城市,齐国那边儿一听,还以为乐毅在逗他们玩儿呢,结果等到反应过来,乐毅已经打下了好几座城,这招儿“兵不厌诈”,让乐毅成了军事界的明星。

接下来,咱们聊聊“上兵伐谋”。

就是说,最好的打仗方法,是用智谋取胜,不用动刀动枪。

楚汉相争那会儿,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手下有个谋士叫陈平,他出了一计,离间项羽和他的大将范增。

陈平散布谣言,说范增私下里和刘邦勾结,项羽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对范增的信任大打折扣,结果范增一气之下,辞职不干了,项羽这边儿没了范增,战斗力大打折扣,最后被刘邦给打败了。

你看,这就是“上兵伐谋”的威力。

然后,咱们说说“以迂为直”。

听着挺绕的,其实就是说,有时候,看着是弯路,其实是捷径。

汉武帝时,有个叫霍去病的将军,他打匈奴,从不按常理出牌,别人都是直接往前冲,他却带着大军绕来绕去,专门找匈奴的软肋打。

结果,霍去病每次出征,都是满载而归,匈奴人被他打得闻风丧胆。

霍去病这招儿“以迂为直”,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还有啊,“奇正相生”也是个经典。

正,就是正面交锋,奇,就是出其不意。

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他每次出兵,都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让魏军摸不清他的套路。

成语典故:草船借箭_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草船借箭_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草船借箭成语典故:草船借箭“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孔明用奇谋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

关于谋智的成语典故

关于谋智的成语典故

关于谋智的成语典故⑴ 成语什么智什么谋足智多谋:富有智能,善于谋划。

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出自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⑵ 什么智什么谋成语填的两个字必须是近义足智多谋[ zú来zhì ō móu ] 基本解释自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

富有智慧,善于谋划。

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详细解释1. 【解释】: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

富有智慧,善于谋划。

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2. 【出自】: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⑶ 什么智多谋成语足智多谋[zúzhìōmóu]基本释义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内;谋:计容谋。

富有智慧,善于谋划。

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褒义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近反义词近义词深谋远虑神机妙算老谋深算运筹帷幄大智若愚智谋过人聪明睿智诡计多端反义词一筹莫展不可奈何冥顽不灵愚不可及愚昧无知束手无策⑷ 什么智什么谋,成语要填反义词或者近义足智多谋zú zhì ō móu【解释】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版。

富有智慧,善于权谋划。

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

指有智谋的人。

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辨形】智;不能写作“知”。

【近义词】智谋过人、大智若愚、诡计多端【反义词】愚昧无知、愚不可及、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例句】向来~的他;现在也没主意了。

⑸ 什么智什么谋, 成语要填反义词或者近义词足智多谋如果帮到你,请记得采纳,O(∩_∩)O谢谢⑹ 什么什么谋什么的成语以权谋私: 以:凭复借;权:制权力;谋:谋求;私:私利。

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

有关智谋故事成语_成语故事大全

有关智谋故事成语_成语故事大全

有关智谋故事成语是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反映了一时一地的风土人情、经济文化、奇闻轶事等,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有关智谋故事成语有关智谋故事成语:蒋干盗书曹操给周瑜下了一道降书,周瑜见书,撕得粉碎。

周瑜的老同学蒋干在曹操手下当谋士,他自告奋勇去东吴劝降周瑜。

这天,周瑜和部下商议破曹计策,有人报告蒋干来了。

周瑜一听,就知道蒋干来作说客,眉头一皱,向部下说出了自己的妙计,然后笑着出帐迎客。

周瑜挽着蒋干的手进帐,并设宴招待。

待众将到齐后,周瑜对大家说:"这是我的老朋友,虽然从曹操那里来,但不是来当说客的,大家不要怀疑。

"宴毕,周瑜假装喝醉,挽蒋干同榻休息,不一会,周瑜佯装睡着。

蒋干轻轻起身,翻看周瑜的案卷,得知曹军中的蔡瑁、张允二将军给周瑜写了降书,大为吃惊,急忙藏起降书,轻轻躺回床上,假装睡着。

后半夜,有人进帐叫醒周瑜说:"曹营有人来了,蔡瑁、张允说现在还不能下手……"周瑜听罢,躺下又睡。

蒋干偷偷起来,径直出营,过江把信交给曹操。

曹操大怒,杀了蔡瑁,张允。

消息传到东吴,周瑜哈哈大笑说:"我所担心的就是这两个人,现在我什么都不怕了。

"事后,曹操醒悟,知道中了周瑜的反间计。

有关智谋故事成语:水淹七军曹操命大将于禁为南征将军,庞德为先锋,统帅七路大军,星夜去救樊城。

关羽得信,亲自披挂前去迎敌。

关羽、庞德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

第二日交战,二将齐出,并不答话,拍马交锋五十回合,庞德拨马逃走,关羽紧追不舍。

庞德取箭,关羽躲闪不及中箭,回营养伤。

十日后,箭伤愈合。

又听关平说曹兵移到城北驻扎。

关羽不知何意,骑马登高观望,看到北山谷内人马很多,又见襄江水势汹猛,水淹七军之计,油然而生。

遂急命部下准备船筏,收拾雨具,又派人堵住各处水口。

庞德与众将商议,山谷不易久留,准备明日将军士移入高地。

就在这天夜里,风雨大作,庞德在帐中,只听万马奔腾,喊声震天。

关于智谋典故成语故事

关于智谋典故成语故事

关于智谋典故成语故事推荐文章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热度:重阳节喝什么酒_重阳节喝菊花酒的典故热度:先礼后兵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热度:关于诡计多端典故热度:有关先礼后兵的典故热度:成语故事的语言生动凝练,形象鲜明,具有诙谐性和伦理性,蕴藏丰富的知识和道理,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关于智谋典故成语故事。

关于智谋典故成语故事1:火烧连营孙权杀了关羽,抢回荆州,这两件事惹得刘备心里冒火。

他不顾文武大臣们的劝阻,亲自率领75万人马杀向东吴。

张飞命令3天之内作好白旗白甲,全军将士带孝出征,并叫范疆、张达快去办理,误了期限就杀人。

范疆、张达看不能完成任务,就刺死张飞,投奔了孙权。

刘备听说张飞被害,大哭一场,对孙权恨之入骨。

再说孙权听说刘备大军杀来,十分害怕,就写信请魏国帮忙。

这时,曹操已经病死,曹丕正希望两家相争,自己从中得利,所以,一个救兵也不肯派。

孙权只好自己对付刘备。

他先派年轻的孙桓、后派年老的甘宁等将领阻挡刘备,都被刘备打败。

孙权急得没有办法,就把杀害张飞的凶手范疆、张达送给刘备,还愿让出荆州求和。

刘备不答应,非要灭了东吴不可。

孙权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老臣阚泽推荐小将陆逊,说:“如果不用陆逊,东吴非灭亡不可!”孙权便任命陆逊为大都督。

陆逊说:“我是文官,有这么年轻,恐怕有些人不服从我的命令。

”孙权就把自己的宝剑交给陆逊,允许他先斩后奏。

果然,一些将领对陆逊不服。

这时,蜀军天天跑到营前挑战,对东吴军队破口大骂。

有些将领非要出营跟蜀军杀个痛快不可,陆逊严令不许出营。

他要等蜀兵十分疲劳、麻痹大意的时候再出兵。

刘备听说孙权让小将陆逊做大都督,很不把他放在心上,说:“我指挥打仗有年头了,还打不过一个小孩子吗?”刘备的部队从春天出征直到夏天,也没打败东吴主力,就在树林里安营扎寨了。

营寨一个挨一个,连续几百里长。

马良感到不妥,劝刘备说:“这样安营,是不是征求一下丞相的意见?”刘备说:“我很懂兵法,何必问孔明。

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

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

1、假痴不癫
公孙阅早就看中了钟离秋,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有意将庞涓陷害孙膑的事实悄悄告诉孙膑。

孙膑对庞涓所为气愤之极,但无计可施,情急这中想到临别之时鬼谷子送给他的锦囊秘计。

他依据鬼谷子之计,装疯卖傻,将抄录的部分兵法全部烧毁。

庞涓不相信孙膑真疯,多次试探,都没看出破绽。

庞涓还是放心不下。

钟离秋盼望孙膑不是真疯,向孙膑倾吐真情,以期打动孙膑。

孙膑无动于衷,仍疯疯癫癫。

钟离秋痛苦万分,当着孙膑的面拨剑自杀,孙膑见死不救,钟离秋彻底失望。

暗中监视孙膑的庞涓因此也信以为真。

2、金蝉脱壳
公孙阅托媒人到钟离家说情,钟离秋的姐姐钟离春为使妹妹忘记疯子孙膑,收下聘礼,未曾想钟离秋痴心不改,并与姐姐大闹一场。

钟离春是个剑术高超的烈女,她为了断绝妹妹的恋情,欲杀孙膑。

孙膑面对死亡,仰天长叹,叹自己空有世上无双的《孙子兵法》,却无用武之机,辜负了祖先和老师的厚望。

钟离春方知孙膑是装疯。

钟离春只身来到孙膑的家乡齐国国都,遇到了齐国将军田忌,将孙膑的遭遇告诉了田忌,请田忌设法解救孙膑。

田忌不信孙膑其才,田忌的门客禽滑说他到魏国一试孙膑,然后见机行事。

禽滑来到魏国,在钟离春的安排下与孙膑见面。

一番交谈,禽滑与孙膑相见恨晚。

禽滑用孙膑之计,让自己的仆从装扮成蓬头垢面的孙膑醉卧猪栏,孙膑乘机躲入禽滑的马车逃离魏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智谋的成语典故
1曹冲称象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

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

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

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 曹冲把办法说了。

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

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

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

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

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2此地无银三百两
古时候,有个叫张三的人,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积攒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

但他总是怕别人偷去,就找了一只箱子,把三百两银子钉在箱中,然后埋在屋后地下。

可是他还是不放心,怕别人到这儿来挖,于是就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在纸张上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字,贴在墙角边,这才放心地走了。

谁知道他的举动,都被隔壁的王二看到了。

半夜,王二把三百两银子全偷走了。

为了不让张三知道,他在一张纸上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贴在墙上。

张三第二天早上起来,到屋后去看银子,银子不见了,一见纸条,才恍然大悟。

哦!原来如此,是王二偷的呀!哎!我怎么没想到呢?
1词语
退避三舍洛阳纸贵草木皆兵按图索骥后来居上邯郸学步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望梅止渴探骊得珠望洋兴叹掩耳盗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请君入瓮高山流水胸有成竹唇亡齿寒闻鸡起舞指鹿为马不寒而栗
不学无术鸡鸣狗盗势如破竹枕戈待旦抱薪救火梁上君子脱颖而出
嗟来之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精卫填海靡靡三音入木三分八仙过海
人琴俱亡三令五申下逐客令门可罗雀寸草春辉天衣无缝不名一钱
未雨绸缪出尔反尔乐极生悲乐不思蜀礼贤下士对牛弹琴曲高和寡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囫囵吞枣投笔从戎敝帚自珍余音绕梁
杯弓蛇影画龙点晴夜郎自大盲人摸象庖丁解牛吐哺握气夸父逐日
抛砖引玉围魏救赵过门不入曲突徙薪投鞭断流为虎作伥一衣带水
推敲车载斗量分道扬镳开卷有益天经地义井底之蛙马革裹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